煤炭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64&run=13

〔煤炭工业概况〕1991年,全省煤炭工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全省原煤产量,
统配矿工业总产值、全员效率、商品煤含矸率、完成基建投资、多种经营产值收入、
坑木万吨耗、工作面单产、采掘机械化程度、百万吨死亡率等11项指标创出了历史最
好水平。其主要特点是:
主要生产指标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1991年全省原煤产量实际完成6053.93万吨
,比计划超产824.88万吨,比1990年提高0.98%。其中,统配煤矿在7对矿井衰老,
降低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实际完成4065万吨,比计划超产650万吨,提前57天超额完
成了国家计划,接近1990年的生产水平。地方煤矿实际完成1988.93万吨,比计划超
产727.93万吨,比1991年提高3.2%。掘进总进迟完成83.50万米,比计划超进7.74万
米,提高27.2%。在生产上,一是注重抓了开拓掘进。对7对矿井的改扩建,16对矿
井的开拓延深工程和24处重点开拓工程,15个重点采区工程,严格落实了责任制,在
设备、物资上优先供应,组织精干队伍进行掘进会战,全面完成掘进进尺计划。矿井
的3个煤量分别达到7.25年、41.39个月和12.25个月,均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
生产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矿井的采掘机械化,突出在管好、用好,
提高设备利用率上下功夫。1991年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2.66%和87.48%,分别比1
990年提高0.76和3.5个百分点。机采产量达到3020.9万吨,比1990年增长142.1万吨
。采掘工作单产单进分别达到1.59万吨和120.58米,比1990年分别提高4.29%和2.0
5%。
基本建设任务完成的比较全面。全年完成基建投资8.92亿元,比上年多完成1.1
8亿元;完成井巷进尺2.74万米,完成年计划的100.3%;土建施工面积完成86.67万
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01.4%。
基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9739元,比上年提高11.5%,创历史最好水平。柴
里、蒋庄两座洗煤厂于年底建成投产,新增洗煤能力390万吨。在建的梁家、翟镇、
济宁二号三对矿井速度加快,付村、济宁三号两对矿井准备工作顺利。施工质量普遍
提高,矿建、土建、安装三类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分别达到87.44%
、78.29%和93.93%。全年完成钻探进尺5.66万米,完成计划的110.47%。提交精查
报告4件,找煤报告1件,获得工业储量13.44亿吨,其中,新增储量9.71亿吨,获得
找煤储量7.97亿吨。
多种经营有了长足发展,继续坚持了以煤为主,面向矿区,积极开发拳头产品,
参与竞争的指导思想,一手抓整顿,一手抓开发,对9种滞销产品进行了限产整顿,
对14种效益好的产品实行重点生产,开发了8个新项目,新安置富余人员和待业青年
1.80万人。全年多种经营产值达到11.4亿元,比上年提高20.88%,上缴税金2413万
元,比计划增加1776万元,实现利润1888万元。一批新投产的综合利用项目初见成效
,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兖州局2座以矸石和煤泥为能源的发电厂已正式发电,焦
化厂已投产出焦。枣庄局研制的双免烧砖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专利展览会上
获银牌。淄博局铝钒土深加工,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片状硫酸铝和氯化铝。临沂、枣庄
局的水泥,肥城局的标准件和吹塑玩具等20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职工生活福利有了改善。全年统配矿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1.54亿元,用于职工
家属住宅建设,全年增加住房竣工面积60.63万平方米。不少局矿积极稳妥地进行了
住房制度改革,职工住房紧张状况有所缓解。职工福利达标有了新进展,建成了一批
职工福利设施和管理样板矿。经中国煤炭总公司验收,肥城、新汶、兖州、枣庄、龙
口等5所局级医院达到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
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加强教育入
手,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查处了一大批违纪案件。全年共立案
684起,查结664起,分别比上年增长57.3%和72%,在查处各种违纪案件的同时,广
泛开展了以党规党法和廉政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反腐防变教育及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教
育,全系统共举办党规党法学习班1000多期,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表彰先进1651
人,剖析案例182起。1991年,有1107名干部抗礼拒贿现金及实物折款达13.7万元。
(公丕秋 肖云河)

〔安全生产〕1991年,全省煤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
的方针和“管理与装备并重”的原则,继续学习推广肥城矿务局“质量标准化,安全
创水平”的经验,广泛开展以“四个系列、三十一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安全系列化
会战,进一步加快了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矿井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安全面貌不
断改善,安全状况持续好转。在兖州、龙口、肥城3个矿务局和24个矿巩固现代化局
矿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汶局和良庄、潘西、蒋庄3个矿被命名为现代化局矿。按矿
井质量标准化新标准自检验收,有34对统配矿井达标,占生产矿井总数的63%。过去
已达标的12对矿井,按原标准也巩固了质量达标成果。地方矿按原标准有65对矿井巩
固和达到了质量标准化标准。统配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59,比1990年下降了1.114
,创历史最好水平。淄博、龙口两局原煤生产杜绝了死亡事故,有38个矿、4个建井
工程处实现了安全生产。其中有11个矿、3个建井工程处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
南屯矿连续安全生产2074天,安全产煤1380万吨,创出了全国同类矿井安全生产最好
水平。
(肖云河)

〔“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1991年山东统配煤矿广泛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
”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煤炭质量明显提高。全省统配矿商品煤灰分和含矸率达到
19.22%和0.07%,分别比计划降低0.94和0.15个百分点;含矸率比1990年降低0.01
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煤质增收1.10亿元,比1990年增加2496万元;实现
洗煤利润5.35亿元,比1990年增加2500万元。全员效率提高,消耗下降。统配矿原煤
全员效率达到每工1.135吨,比计划提高21.65%,比1990年提高5.68%;坑木万吨耗
降到50.4立方米,比计划降低7.78%;万元产值能耗达到6.01吨标准煤,比1990年降
低4.6%;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炸药万吨耗,“四铁”丢失率均比上年降低。1991年
在市场疲软、运力紧张的条件下,全省统配矿煤炭合同兑现率(扣除用户退货后)达到
97.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1990年提高0.95个百分点,共销售超产煤952.48万
吨,比1990年增加199.18万吨,增收煤款9.09亿元。
(于秀忠)

〔煤矿教育〕几年来,全省煤矿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多方筹集资金,狠抓
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工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1991年底,全省统
配煤炭系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中心238所,办学总规模达12万人以上。其中普
通中专学校3所,办学规模2000人;技工学校8所,办学规模7960人;职工大中专学校
和职工学校及培训中心等100所,办学规模2.5万人;中小学119所,在校学生8.2万多
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的办学体系和培训网络,为煤炭生产建设培养了
大批人才。“七五”期间,普通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1.2万多人,职工大、中
专学历教育毕业生8272人;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共培训学员46.26万人次。中小学办学
质量不断提高。高中毕业生高考升学率由1985年的15.4%,提高到1991年的43.7%,
比全省平均升学率提高27%。各种教育的发展,使职工队伍的素质发生了变化。199
1年与1985年相比,全省煤矿系统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总数由43.4%降到14%;
初中程度的由36.4%,提高到50.5%;高中程度的由14%提高到30.88%,大专以上
程度的由1.5%提高到4.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占职工总数的4%提高到10.7%。
全省地方煤矿近几年来,先后建立了省、地(市、县、区)矿四级培训网。在“七
五”期间用于职工教育投资达3100万元,建成培训中心,职工学校16处,拥有校舍面
积2.6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达1600人。教学设备价值达352万元。几年来共办46个专业
,843期各类学习班,培训职工达17万人次。

(公丕秋 刘丕亮 管斌)

〔节能环保〕1991年全省统配矿全年实际消耗标准煤178.29万吨,比计划节约12.96
万吨,吨煤电耗32.13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7千瓦时,万元产值能耗为5.93吨标准煤
,比1990年下降0.37吨标准煤。投资1780.25万元,改造高耗低效设备2073台,年节
电6003.76万千瓦时,节煤4047吨,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对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治
理,矿井水外排达标率达到91.72%,医疗排放污水达标率达到87.87%,锅炉烟尘排
放达标率达到82.21%,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2.46%,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62个百
分点、20.24个百分点、5.31个百分点和17.46个百分点。全省洗煤厂有17座实现了一
级闭路循环,2座实现了二级闭路循环,大中型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三同时”要求
。中国煤炭总公司山东公司被评为全国统配煤矿1991年环保先进单位。
(肖云河)

〔煤矿通讯〕山东统配煤矿专用通讯网经过5年的努力,1991年5月建成开通使用,这
是全国煤炭系统第一条数字微波干线。现已开通了济南至淄博、枣庄、兖州、新汶、
肥城局的电话自动交换网,并实现了等位拨号,矿区通讯网的建设与改造取得新进展
。截至1991年底交换机总容量达4.5万门,是“七五”期间的2.3倍,百人电话占有率
由“七五”期间的6%,上升到13%。全省统配煤矿通讯线路已达1188公里,比“七
五”初期增加了82.7%,其中数字微波通讯线路594公里,占50%。
(公丕秋)

〔科技进步成果〕1991年,全省煤炭工业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6项,有10项成果
申请专利,其中授权3项,实施5项。有8项科技成果获能源部煤炭科技进步奖,有6项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这一年是取得科技成果和授奖项目最多的一年。
兖州矿区工程建设技术。兖州矿区是国家“五五”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1975年
开始大规模建设。截至1989年底,15年建成生产能力1255万吨,洗选能力480万吨,
累计缩短建井工期20.38个月,生产煤炭6917万吨,矿区建成的当年原煤产量达到10
03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创出了连续产煤1000万吨无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事故的
先进纪录。整个矿区建设投入科技经费1077.7万元,取得了128项建井技术成果,形
成了一整套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建井技术。主要是:深立井地面预注浆堵水
新技术;厚表土层冻结凿井新技术;大型深立井机械化配套施工新技术;立井井筒液
压滑模砌筑井壁新技术;井巷光爆锚喷支护新技术;井下特殊硐室施工新技术;井下
长距离贯通测量控制新技术;大型钢筋混凝土井塔施工新技术;多绳摩擦提升机安装
与调试新技术;深立井井筒装备与防腐新技术;多层动荷载钢结构厂房快速施工新技
术;矿区和矿井建设统筹网络管理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矿井建设实现了
投资省、工期短、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达产早的目标。兖州矿区工程建设技术
获能源部授予的煤炭工业特等奖。
肥城矿区东部4矿岩溶水害综合防治技术。肥城矿务局东部4矿(即杨庄、曹庄、
陶阳、大封)在历史上多次发生突发水淹矿井事件,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肥
城矿务局在中国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的协助下,从1986年7月至1990年11月,分两个
阶段对肥城矿区东部4矿岩溶水害进行综合防治,共完成扩排疏放水工程、地面水文
地质观测网、第四系补勘、联合放水试验、隔离工程等10余项水文地质探查及防、排
水工程,采取合理留设防水煤柱、疏水降压、井下帷幕截流、预注浆改造含水层、放
顶降压、注浆堵水等6项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该项技术的研究成功,
节省排水电费约2400万元,解放受水威胁煤炭储量3723.1万吨。该项目获能源部颁发
的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丕秋)

〔煤炭工业当前主要困难和问题〕全省统配煤矿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亏损严重,资金十分紧张。1990年,全省统配煤矿挤用增超产加价和销
售议价煤收入的9.8亿元及1.8亿元的工资结余填补亏损后,勉强完成3.45亿元的减亏
指标;1991年是用自有资金、超提折旧、包干工资结余填补亏损后,才完成4.3亿元
的减亏指标,有的单位已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到了入不敷出,难以为持的地步。全
省在籍的38套综采设备,新度系数只有43.49%,其中有15套急需更新,需资金2.4亿
元,企业无力解决。机械设备超期服役现象也很严重,全省统配煤矿22亿元的设备,
有5.5亿元的设备,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更新。
二是煤炭生产后劲不足。由于超强度开采,一批矿井提前衰老报废。截至1991年
,共报废38对矿井,设计能力1057万吨。淄博、枣庄等矿区产量逐年递减,到2000年
将基本报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新井增加的产量弥补不了衰老矿井下降的产量,目
前的生产水平难以维持。按照规划目标,到2000年山东煤矿产量要达到8000到8500万
吨,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每年需要13亿元投入新井建设,目前每年7~8亿元的投入水平
远远不够。
三是供电指标严重不足,矿区用电紧张。按照煤矿用电规模,在产量不增加的情
况下,每年仍需增加用电量6%。1985年以来,山东统配矿原煤产量年均增长3.75%
,但电指标基本上延用1985年的分配电量,只是在1988年到1990年才增加临时负荷4
.23万千瓦。1991年计划用电量26.11亿千瓦时,负荷33.76万千瓦,与实际用电量和
负荷相比,分别相差4.01亿千瓦时和6.14万千瓦。由于用电指标缺口大,严重危及矿
井的安全和正常生产。新开工矿井、改扩建矿井、新投产的洗煤厂用电缺口更大,有
的没有用电指标,致使新井不能按时开工,建成投产的洗煤厂无法生产。另外,统配
煤矿外转供电负担过重,农村强行接电现象十分严重。1991年转供地方电量达2.88亿
千瓦时,并要承担其电费,加大了统配煤矿用电的困难。
四是维简资金严重不足,企业没有更新改造能力。目前,销统配煤矿按规定吨煤
提取维简资金11元,上级煤管部门集中4元,占36.4%。1991年这部分集中资金只按
吨煤0.48元返回企业,实际上企业使用的维简资金仅为吨煤7.48元,与1980年的吨煤
7元相比,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仅相当于当时的4.3元,减少了39%,在煤炭企业
亏损严重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五是村庄搬迁和土地塌陷赔偿负担越来越大。山东统配矿现共有压煤村庄482个
、15万户,压煤14.9亿吨,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26.8%。1990年计划搬迁17个村庄、
5000户,因搬迁户条件要求太高,附加条件繁多,使搬迁工作进展缓慢,至1991年只
搬迁了4个村庄、1003户,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有的矿投产后因村庄压煤,迟迟不
能达产。搬迁费和土地塌陷费价格越来越高。1988年这类费用为吨煤2.28元,1989年
为吨煤3.6元,1991年为吨煤2.53元,均大大高于吨煤1元的规定标准。“八五”期间
,全省计划搬迁村庄76个、2.2万户,费用高达20多亿元,费用开支为吨煤11.4元。
六是老矿井转产问题迫在眉睫。截至1991年底,全省统配煤矿共有报废注销生产
能力矿井20对,原设计能力637万吨,在册职工6.29万人,还有3对矿井近期也将报废
。这23对矿井都没有新井接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这部分职工的二次就业问题。全省
近两年有5对矿井因无煤可采将封闭井口,1.5万人无法安置。这部分矿井为解决职工
的工作问题,虽然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大都是以煤为主的项目,仅
解决了待业青年和部分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进一步扩大安置规模非常艰难。
(肖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