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62&run=13

〔全省工业概况〕一、工业企业和职工人数。截至1991年底,全省共有乡镇以上工业
企业2.67万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企业140个,省属企业201个,市(省辖市)地属企
业1935个,县属企业(包括省辖县级市和区属企业)7198个,乡办集体企业1.56万个。
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4799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17万个,中外合营企业1
11个,其他各类合营企业79个,外资企业11个。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企业1.52万个
,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1.12万个,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4021个;重工业企业
1.15万个,其中采掘企业1029个,原料工业1870个,制造工业8583个。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企业218个,其中特大型企业7个,大一型企业34个,大二型企业177个;中型
企业1134个,其中中一型企业401个,中二型企业733个。大中型企业共1352个,小型
企业2.53万个。
1991年全省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平均职工人数539.28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
271.98万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13.63万人。
二、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截至1991年末,全省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28万个,职
工555.99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42.53亿元(净值1025.09亿元),其中:全民所有
制企业1006.11亿元(净值772.72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318.87亿元(净值237.21亿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7.55亿元(净值15.16亿元)。全年提取折旧基金56.20亿元,其
中:全民企业提取35.74亿元,集体企业提取19.33亿元。
1991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877.90亿元(定额流动资金
501.45亿元),其中:全民企业498.06亿元(定额流动资金265.75亿元),集体企业36
5.46亿元(定额流动资金)228.20亿元)。
1991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9.20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
企业1021.24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744.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45.11亿元。完成出
口产品产值218.80亿元。实现利税158.98亿元,其中:税金111.93亿元,利润47.05
亿元。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1991年全省共有大中型企业1352个,职工239.68万人,分
别占全省工业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5.94%和43.1%。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936.10亿元(净值715.42亿元),占69.73%(69.79%);资金总额957.38亿元,占62.
72%。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56.93亿元,其中出口产品产值119.23亿元,分别占5
3.51%和54.49%;实现工业净产值(现行价格)270.76亿元,占60.06%;销售收入8
73.68亿元,占56.55%;利税总额103.42亿元(其中利润19.69亿元、税金83.73亿元
)占65.0%(41.9%和74.8%)。有亏损企业246个、亏损额21.83亿元,分别占9.51%
和75.15%。
四、预算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991年列入全省预算内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1834个,全年平均职工人数153.29万人,固定资产原值333.49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
产值524.56亿元,比上年增长8.77%;完成销售收入480.48亿元,增长18.13%。实
现利税53.99亿元,增长14.89%。其中:利润14.50亿元,增长10.26%;税金39.48
亿元,增长16.66%。全部资金利税率14.62%。产值利税率10.29%,产值利润率2.
76%,劳动生产率3.42万元/人。在开工生产的1801个企业中,有亏损企业315户,占
17.18%,比上年减少103户;亏损额5.42亿元,比上年减亏1.06亿元。定额流动资金
平均余额160.11亿地,增长19.29%;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20天,比上年延缓1天
。可比产品总成本319.50亿元,可比成本降低率为-0.83。
五、工业生产。1991年,全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2519.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7.1%,高出年计划9.1个百分点,列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二位;不包
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为1820.37亿元,增长13.7%,高出年计划7.7个百分点,列江
苏、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9.1%,集体所有制工业
增长19.1%,乡镇办工业增长27.7%,三资企业增长70.1%,全民所有制工业与集体
所有制工业生产增幅之比,由上年的1∶2.3变为1∶1.9。
从全年工业生产看(乡及乡以上工业),1991年最高月产值是12月,达到173亿元
,最低月产值是2月,为120亿元。按月度与上年同月比,下半年速度明显高于上半年
各月,其中7、8月份增长速度在17%以上,2月份增长速度最低,为8.6%(见下表)。

┌──┬────────┬───────┐
│月度│产值(亿元) │增长速度% │
│ ├───┬────┼───┬───┤
│ │当月 │累计 │当月 │累计 │
├──┼───┼────┼───┼───┤
│1 │144.01│144.01 │23.75 │23.75 │
├──┼───┼────┼───┼───┤
│2 │120.08│264.13 │8.6 │16.4 │
├──┼───┼────┼───┼───┤
│3 │149.85│413.97 │9.3 │13.8 │
├──┼───┼────┼───┼───┤
│4 │155.42│569.42 │9.3 │12.6 │
├──┼───┼────┼───┼───┤
│5 │166.45│735.91 │12.3 │12.5 │
├──┼───┼────┼───┼───┤
│6 │171.77│908.36 │12.0 │12.5 │
├──┼───┼────┼───┼───┤
│7 │146.03│1054.5 │17.6 │13.2 │
├──┼───┼────┼───┼───┤
│8 │149.09│1203.5 │19.0 │13.9 │
├──┼───┼────┼───┼───┤
│9 │150.33│1354.05 │14.6 │14.0 │
├──┼───┼────┼───┼───┤
│10 │158.06│1512.2 │15.1 │14.1 │
├──┼───┼────┼───┼───┤
│11 │167.06│1679.20 │12.3 │13.9 │
├──┼───┼────┼───┼───┤
│12 │172.98│1854.18 │11.4 │13.6 │
└──┴───┴────┴───┴───┘

从地区看,1991年产值增长较快的是威海、菏泽、日照,在23%以上,烟台、潍
坊、临沂、滨州、枣庄等市地增长在15%以上。各市地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
为:青岛15.4%,淄博11.2%,济南市10.5%,烟台10.4%,潍坊10.1%,威海6.7
%,济宁5.76%,东营5.67%,泰安4.95%,临沂4.18%,德州3.64%,枣庄3.32%
,聊城2.92%,菏泽2.66%,滨州2.22%,日照0.53%。在全省99个县市中,年工业
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48个,其中超过40亿元的有5个,超过30亿元的有10个,超过
20亿元的有13个,超过10亿元的有20个;年工业总产值5~10亿元的有41个县市,不
足5亿元的有10个县市。
从轻重工业和行业看,1991年轻工业产值为95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
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717.05亿元,增长10.6%,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
值235.59亿元,增长21.6%;重工业产值9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采掘
工业产值162.12亿元,增长3.56%,原材料工业产值309.70亿元,增长13.1%,制造
工业产值429.73亿元,增长19.7%。全省轻重工业比例为51.4∶48.6。为适应市场需
求,对部分轻工业产品采取了限产压库措施,投资类产品增长加快,能源、主要原材
料工业、支农产品和出口产品得到加强。重点产品80%以上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其中
:发电量增长11%,原油加工增长15%,钢材增长128%,化学农药增长18.2%,拖
拉机增长62.5%,出口创汇产品增长7.5%。原煤产量突破6000万吨大关;济南钢铁
总厂产量超过百万吨,跨入全国钢铁大企业行列。
全省工业内部构成占比重较大的行业是:纺织业280.60亿元,占15.13%;食品
、饮料、饲料和烟草工业262.30亿元,占14.15%;机械工业174.70亿元,占9.42%
;化学工业124.79亿元,占6.73%;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3.89亿元,占5
.6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92.45亿元,占4.99%;石油加工业85.44亿元,占4.60
%;;电器机械业占3.15%;电力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各占2.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各占2.4%;煤炭采选业
、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各占2.2%;电子工业占1.55%。
从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看,1991年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048.52亿元,比上年
增长9.16%,占56.55%;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780.85亿元,增长18.78%,占42.
1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24.81亿元,增长71.1%,占1.34%。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企业产值534.33亿元,增长6.90%,占28.8%;中型企业产值422.60亿元,增
长28.60%,占22.8%;小型企业产值897.28亿元,增长11.6%,占48.4%。
六、技术进步。1991年,全省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4500多项,当年计划投资67.
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6亿元。其中全民企业安排2000多项,完成投资40亿元。有30
00个项目竣工投产,这些项目达产后,可年增产值104亿元,利税15.6亿元。
1991年,对在建项目和已批项目进行清查排队,对产品畅销,技术水平较高,经
济效益较好的120个重点项目,在资金、材料等方面给予倾斜,促使其尽快竣工投产
;对55个水平不高,效益不很理想或销售不畅的项目实行了停缓;优先安排了109个
短平快和稍加扶持就能投产见效的项目和73个扩大出口创汇项目。为集中资金,支持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或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现有企业,在“八五”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了体现高水平、高起点、高技术含量的技术进步“腾飞计划”。促进50个高新技术产
品企业、80个名优拳头产品,200个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高创汇企业,10项消化吸收
重点产品和50项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项目尽快发挥效益。
1991年,全省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026项,比上年增加287项,其中:技术水平
达到国际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641项,比上年增加82项;投产4247项,投产率达84
.5%。完成新产品产值127.5亿元,实现利税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4%和33
.1%,新产品产值率达6.9%,节创汇2.26亿美元。
七、企业改革和管理。1991年,全省绝大多数企业进入新一轮承包,85%的厂长
在新一轮承包中继续承包,同时完善了承包指标考核体系和工效挂钩办法。96%的企
业实行厂长负责制,50%的县以上国营企业实行厂长、书记一人兼。全省地方国营企
业实现利税、上交利税、销售收入均超过承包合同规定的增长目标。全省已组建企业
集团13个,出口创汇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0%和34%,参加集团的企业和科研
单位、院校2700多家。有109户企业兼并了123户亏损企业,86户企业实行了联合,5
0户企业转产,77户企业关停,使4.2亿元固定资产(70万平方米厂房、7700套设备)和
3万多名职工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安置。
在改革用工制度方面,扩大企业用工自主权。新招工人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全
省合同制工人总数达200万人。在固定职工中推行了劳动合同化管理。在分配制度改
革方面,承包企业全面推行工效挂钩制度。全省有112万职工实行浮动升级,31万人
参加了考工晋级,134万合同制工人参加了退休养老保险,300多万固定工参加了退休
金社会统筹。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许多企业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平等竞争上岗任
职。
在企业管理上,强化了管理基础工作。重点抓了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
准为主线的基础工作,以班组为重点的基层建设,以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
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管理效益考核。全省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21万条,
采纳44万条,全年节约和创造价值约11亿元。完成年节约额10万元以上的管理项目1
000多项,挖掘管理效益3亿元。全年有5667名厂长(经理)、357名“三总师”、1.35
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岗位职务培训。
八、安全生产。1991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各类事故均低于省政
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全省县属以上企业职工因工死亡率0.044‰,比控制指标降低26
.7%;重伤率0.054‰,比控制指标降低55%。全省22个行业除化工外,千人死亡率
全部低于控制指标。其中,石化、电子、医药杜绝了因工死亡事故;除化工、煤炭外
,各行业杜绝了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全省杜绝了10以上的特大事故。统配煤矿和地
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59人和2.31人,居全国同行业最好水平。
(安勇坚)

〔工业生产主要特点〕1991年,全省各市地、部门和企业,广泛深入开展“质量、品
种、效益年”活动,着力搞好大中型企业,工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产品销售稳定增长,产销衔接趋于平衡。全省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
入48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3%,超过产值增长9.9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占工业
产值的比重,一季度为80.1%,二季度为85.3%,三季度为91%,四季度为108.3%
,全年达到91.1%,基本实现产销平衡,没有发生新的积压。产成品资金占用从8月
份开始逐月回落。年末占用为54.34亿元,比上年减少占用3.05亿元。
2.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基础工业进一步加强。全年轻工业完成产值932.02亿元,
比上年增长13.2%,重工业完成8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重工业增幅高出轻
工业增幅0.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1∶49。在重工业中,能源、原材料工业
稳定增长,发展滞后的矛盾进一步缓解。
3.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增幅提高,增量结构更加优化。全民所有制工业完成产值
10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9.1%;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780.85亿元,增长19.1%。全
民工业产值与集体工业产值增幅之比,由上年的1∶2.55变为1∶2.12。乡及乡以上工
业产值增加额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占43%,比上年增加10.5个百分点。
4.乡镇工业增长较快,在全部工业中所占比重提高。全省乡镇工业完成产值115
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7%,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乡镇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
由上年的40%上升为44%。
5.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年工业生产增长平稳适度,没有出现波
动,各个月份大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实现利润和利税从下半年开始绝对值和增长
幅度都逐月回升。全年累计实现利润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5%,扭转了长达一
年半之久的利润下降局面;实现利税46.26亿元,增长16.86%,高于年度计划增长目
标。全省财政收入完成1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1%。在预算内企业中亏损企业面
已由年初的23.4%下降到18.1%;亏损额为5.4亿元,比上年的6.6亿元扭亏20.4%。
1991年,全省工交生产从整体上分析,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许多
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效益回升是在上年较低基数基础上实现的,带有
明显的恢复性,许多行业和企业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二是企业明亏虽然减少,但暗
亏和潜亏问题比较严重。三是部分产品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供大于求,销售形势严
峻,特别是一些竞争力差的长线产品仍然没有达到合理库存水平,占用了流动资金,
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循环。
(于永晖)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1991年,全年完成消化吸收项目142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
的34项,填补国内空白的37项。重大项目有TB70型推耙机、J47-800/1300闭式四点双
动拉伸压力机、BY-881自动油印机、回JIE-6A手电钻、华光V高档轻印刷及精密照排
系统、SRG110塑料软管机组、BM-Ls型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立式发泡机、无梭织机纱
罗绞边机、BH3H-1300型圆脚织物扩幅预缩机、双色画线机、BLH108行列制瓶机、2D
JA大锥度精浆机、全浮动双盘磨浆机等。消化吸收替代进口装备类产品53项,年节汇
2.4亿美元。
列入“八五”腾飞计划的10个重点消化吸收项目,大部分都已开工。其中二段式
3M煤气发生炉通过鉴定,2M煤气发生炉已投入生产运行,高速传真机用感热记录
头和点对多点无线通讯系统通过技术鉴定。

〔新技术推广应用〕1991年省内新技术推广应用在以微电子技术为重点,搞好节能、
节材、节水技术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工业锅炉,组成了“产学研”联合体,开发成功了STD总线
Ⅱ型锅炉控制装置,分别在10吨、20吨、35吨锅炉上进行安装示范,取得了成功。微
机控制机立窑水泥生产示范线,已在招远水泥厂投入试运行,博山水泥厂也正加紧安
装调试。在稀土应用方面,支持开发了市场需求的球铁拉管新工艺;稀土节能灯及配
套材料和器件;钕铁硼磁性材料和稀土电机,永磁吸盘和永磁起重器,农田施用稀土
肥料已达6.5万亩,稀土工业年产值达3亿元,利税40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在节水技术应用方面,完成了沂水、茌平、肥城、聊城、菏泽5个化肥、化工厂的“
两水”闭路循环工程,年节水4500万吨,节约资金1000万元。合成氨生成蒸汽自给技
术,先后投资3000万元,在全省小化肥厂全面推广后,使每吨合成氨费用降低35元。
应用热喷涂电刷镀技术,修复保护各种机械零部件4万余件,综合效益达1200万元。
1991年,由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所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达1亿元。

〔新产品开发〕1991年全省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5026项,投产4247项,新产品投产
率达84.5%。完成新产品产值127.5亿元,新产品利税16.5亿元,节创汇2.3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8.4%和33.1%,新产品产值率达6.9%。在完成的项目中,技术水
平达到国际水平的206项,填补车内空白的43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772项,填补
省内空白的1099项,具有国家及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641项,比上年增加82项。
1991年新产品开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集中力量保重点。开发出一批
重大新产品。如高速传真机用感热记录头、点对多点无线通讯系统、J47-1250/2000
型闭式四点双动拉伸压力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氯化聚乙烯、二段式煤气发生炉、
辐射交联电缆、华光V型高档轻印刷及精密照排系统、486微机等产品,都填补了国内
空白,并达到了国际水平。二是加强宏观指导。省内在编制“八五”技术开发规划,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规划和运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技术进步
“腾飞计划”和加快开发的新产品名单,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取得明
显效益。三是抓政策落实。重点抓了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提取,市地技术开发基金的
建立,新产品免税政策,以及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立健全和技术开发队伍的建设。
全省已有15个市地建立了技术开发基金,近半数的企业按规定提取了总额达2.6亿元
的技术开发资金,新产品免税达1.4亿元。全省大中型企业中,已有631个企业建立了
677个科研开发机构。四是推进“产、学、研”联合。组织了省、市(地)两级科技成
果转让与企业技术难题招标洽谈活动,全省转让1303项科技成果、签约535项;组织
技术开发项目654项,签约541项,委托开发85项,签约43项。五是会同省科协、共青
团、工会组织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五小智慧杯”和“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
进”等群众性科技活动,都取得明显效果。

(邢世胄 封宗庆)

〔贯彻实施《企业法》工作〕1991年,山东省贯彻实施《企业法》有新进展,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
一、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出《关于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决定》。根据《决定》的要求,省政府明确了监督检查
实施《企业法》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先后于9月6日、12月31日以鲁政发〔1991〕8
3号和148号文发出《山东省学习宣传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贯彻实施企业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监督检查实施企业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省经济委员会
是负责全省监督检查实施《企业法》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组织
宣传学习《企业法》;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与《企业法》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
会签省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涉及企业权益的法规性文件;组织交流贯彻实施《企业法》
的经验,通报批评严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督促帮助企业依法搞好生产经营。
并且确定下列事项由有关部门管理、企业主管部门参与,省经济委员会负责督促;省
计委负责调整企业指令性生产计划、原材料供应和依法管理集资工作;省物价局依法
保障企业产品定价权和处理违法收费问题;省劳动局负责保障企业的劳动工资、用工
自主权的落实;省财政厅监督检查企业资金使用、处理违法罚款问题;省国有资产管
理局保障企业有偿转让固定资产自主权;省人民银行帮助企业进行融资活动;省外经
委保障企业对外经贸自主权的落实;企业主管部门保障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自主
权,以及协助组织人事部门保障企业行政干部任免自主权的落实;对向企业的集资、
收费、罚款和摊派除由上述部门负责外,省审计局要进行审计;对严重侵犯企业合法
权益,违犯党纪、政纪和触犯刑律的,由上述主管部门提交省纪律检查、人事、监察
、司法机关处理等。
二、开展执法检查。省委组织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执法执纪部门组成专门班
子、分4个检查级,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带队,自10月21日,
对省直工交财贸厅局、各经济专业、综合管理部门、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门和新闻出
版机构等48个部门、单位落实《企业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整个检查历时一个多月时
间,于11月底结束。
三、监督检查实施《企业法》的主管部门省经济委员会做了6项工作:一是督促
各市地落实了本地区监督检查实施《企业法》的主管部门。二是组织宣传《企业法》
。与省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企业法》专题节目。三是组织省直有关部门
开展了制定落实《企业法》配套政策的工作。四是举办了《企业法》及有关经济法规
培训班。与有关部门联办的第一期全省法律法规培训班,共培训企业的厂长(经理)和
营销人员7万余人。五是制定了系统内“二五”普法规划,将《企业法》列为重要学
习内容。六是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开展了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企业法》活动。
(刘金鸿)

〔压缩产品库存〕全省国营工业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积压产品生产、压缩产
成品库存和实行“压贷挂钩”的要求和部署,在省政府的领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压
缩不合理的产品库存,取得明显效果。
据统计,截至1991年底,全省15市地(不含青岛)在工商银行开户的国营工业企业
全都超额完成了压库任务,三项资金占用为154.38亿元,比6月末降低8.93亿元,达
到了国家要求的目标。其中,产成品资金占用为53.87亿元,比6月末降低12.62亿元
,比年初水平降低2.76亿元,完成国家下达任务10.01亿元的126%。威海、济宁、惠
民、泰安、临沂5市地超额完成任务都在50%以上。从统计的10个行业情况看,除冶
金工业资金占用量提高外,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烟草、电子、建材、医药和其
他工业等9个行业都比6月末降低,其中轻工、机械、建材等行业降到了年初占用水平
以下。
全省压缩产品库存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二是层
层签订压库责任书,强化调度和监控。分管省长与分管的市长、专员;分管市长、专
员与分管的县(市)长;分管县(市)长和企业厂长(经理)层层签订压库责任书。同时都
建立了调度和监控制度。省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的压缩进度,实行旬监控,并出刊
旬报;对资金占用情况按月在《大众日报》上通报。市地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的压
缩进度,实行日监控,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逐旬调度,按月考核。三是坚决对部分生
产滞销积压产品的企业实行限产、停产,使边生产边积压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截至1991年底,全省共有1224户企业实行限产,162户企业实行停产,约计减少资
金占用19.25亿元。四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扩销促销活动。省里组织了沿黄9省
区和华东7省市商品交易会,各市地和部门也都举办了行之有效的商品销售活动。许
多企业充实了经营销售队伍,销售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五是各级经委、工商银行等
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使压库工作形成了合力。六是政策明确。省及各市地都制
订了有关“压贷挂钩”的政策,调动了各级压库的积极性。国家在扣减已挂钩和流动
资金贷款、处理库存产品发生的亏损、上缴税利和发放工资后,按压库资金的50%同
省兑现技改规模,省与各市地也按此政策进行了兑现。
压缩不合理的产成品资金占用,对经济效益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全省在工商银
行开户的国营工业企业,在资金占用降低较多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长17.1%,实现
利税增长12.4%,实现利润增长10.6%,工业总产值增长9.7%,实现了效益与生产
同步增长。
(王万良)

〔山东省“八五”技术改造规划〕山东省“八五”技术改造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山
东经济发展战略为方向,以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为依据,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
以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扩大出口、发展进口替代为主要任务,以提
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为龙头,
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开发为主线,全方位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国民经济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体内容有:
1.把产品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扶持市场畅销的名、优、特、新产品和技
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品,对那些水平低、能耗高、污染严重、原材料供应无保证
的产品,下决心淘汰或更新;鼓励发展横向联合,充分利用调整存量资产、使生产要
素迅速优化配置,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和群体,促进规模经济发展。
2.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技术进步手段,挖潜、改造,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
、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的路子,技术改造规划充分体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
原则,通过技术改造促进全省工业生产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物质投入主导型向科技
进步主导型转变。切实搞好建设项目的能源、原材料、运力、资金、技术的综合平衡

3.有计划地选择一批条件好,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和企业,紧跟世界新技术革命
的发展趋势,不断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将部门行业“排头兵”培育成为率先进
步的样板企业。一般技术改造项目,也要尽量吸收国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
高技术含量,改善装备水平。
4.把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措施来
抓,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和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
,选择一批急需改造的企业和重点发展的产品,利用海外各种资金,采取不同方式,
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办法,进行“嫁接”式的技术改造,以推动全省工业产品结
构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扩大出口产品比重,使主要工业行业的某些技术领域和部
分企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效益指标,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八五”全省技术改造规划共安排项目2915项,总投资238亿元。其中:安排节
材、节能项目340项,投资18.1亿元,占总投资的7.6%;创汇、节汇项目1052项,投
资122.5亿元,占总投资51.5%;发展名优拳头产品、拉长短线、满足市场供给项目
1205项,投资77.4亿元,占总投资32.5%。规划项目完成后,可年新增产值551亿元
,新增利税108亿元,创节汇38.2亿美元。通过改造,更新设备仪器7万台(套),形成
先进生产线800条,开发新产品、新品种6000种,新增名牌拳头产品500种,采用国际
标准7000项。主要产品产量有显著增长。
山东省“八五”技术改造目标是:(1)企业装备水平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比例,
由“七五”末的10%提高到20%;(2)累计经过改造的企业,由“七五”末的60%达
到80%,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基本改造一遍;(3)形成产值过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
、或创汇过300万美元的企业集团250个;(4)新产品产值率由“七五”的7.6%达到1
2%;(5)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率由“七五”的40%达到60%;(6)优质品率由“七五”
的21%达到26%;(7)地方工业产品出口创汇占地方产品创汇的比重,由“七五”的
40%达到60%以上;地方工业产品出口收购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七五”的9
%达到15%;(8)万元产值综合折标煤耗,由1990年的4.9吨降到4.2吨;(9)工业“三
废”综合治理率,由1990年的28%达到32%以上;(10)工业水复用率,由“七五”的
30%达到50%;(11)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的2.09万元达到2.8万元;(12)固定
资产利税率由1990年的22%达到25%。
(徐铎善)

〔山东省“八五”企业技术进步“腾飞计划”〕为了提高企业技术进步的水平和档次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依据国家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目前全
省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速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
益,省经委在“八五”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制定了“腾飞计划”及实施方案。
“腾飞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贯彻国家产
业政策,以国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以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扩大出口创
汇、增加技术含量为主攻方向,突出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形成一批高水
平、高创汇、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组
合,带动整个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八五”乃至今后10年全省经济发展
做出更大贡献。
“腾飞计划”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高、新,突出规模经济,有限目标,重点突破
。抓好一批骨干企业、一批拳头产品,解决一批关键技术,带动行业和相关企业技术
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全省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腾飞计划”的指导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为目
的,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坚持以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为
先导,高起点、高水平改造企业,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跳跃式发
展;三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扶持国
内外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和产品,使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第一目的
;四是坚持以国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以提高企业“造血”功能
为目的,增强企业后劲;五是坚持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以名优拳头产品为龙头,通
过搞好“四个”成龙配套(开发与技改,主导产品与配套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集团内部总厂与分厂的成龙配套),大力发展企业集团,组织社会化、专业化大生
产,发展规模经济。
“腾飞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把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运
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串接成龙,融为一体,突出高、突出新、重点突破、滚动
实施。计划包括5部分:(1)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创建50个样板企业;(2)
在引进技术方面,消化吸收10个重点项目;(3)培植、发展200个年创汇过500万美元
的高创汇企业;(4)形成80个拳头产品:(5)推广应用电子技术,改造50个传统产业示
范项目。
为抓好“腾飞计划”的实施,从责任制、项目全过程管理、投资管理和考核、奖
惩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并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
(徐铎善)

〔质量管理与产品质量〕“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产品质量
的提高。1991年,全省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4.43%,比上年提高1.72
个百分点,出口商品检验批次合格率达到98.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国家对
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1.3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省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2.41%,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省以上监督抽查
不合格产品整改合格率达到73.69%,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省内推行全面质量管
理的企业增加到1.5万个,按8条标准验收合格的企业2576个;坚持活动的质量管理小
组4.68万个,取得成果2.67万项,获经济效益8.4亿元;有28个质量管理小组获全国
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31个小组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评出109名省质量管
理优秀工作者,89名质量标兵、20万名职工参加了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学习并考试
合格。全省共有44项产品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银奖,其中金质奖6项,银质奖38项
,获奖总数列上海、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评出省优质产品1084项;优质产品产
值率达23.59%,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另获4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39个企业
获省质量管理奖(含重评企业11个)。在连续3年跟踪评议的基础上,有11种省优质白
酒被授予“山东名酒”称号。
一年来,全省质量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召开了全省企业质量工作会议
,表彰了41个质量工作先进单位,提出全年和“八五”期间质量工作奋斗目标并制订
相应措施。省领导同志与有关企业厂长就质量问题进行了对话。二是根据全省质量工
作会议精神,省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山东省企业质量工作‘八五’规划”、“山东
省优质产品评选管理办法”、“关于对监督抽查、统检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整改处理
的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并开展了全省质量大检查工作。三是省经委、省标准计
量局向8个因产品质量低劣而被公开曝光的企业派驻厂质量监督员,促使这些企业加
快整改步伐,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四是建立了出口商品质量工作联席会议试制,加强
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协调管理,“全民重大质量情况报告制度”也正式运行。五是根
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部署,省经委、省统计局发出“关于开展工业产品质
量指标体系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1992年1月起在全国率先试行新的质量指标体
系。六是在中国质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竞赛中,山东省代表队和
济南柴油机厂代表队分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省队选手江月洁获得最佳质量管理者单项
奖。为参加全国首届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竞赛,先期举行了全省规模的竞赛活动,
烟台代表队荣获第一名。
(成森)

〔机电产品出口和进口审批〕1991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创汇3.87亿美元,比上年增
长20%,超额完成3.5亿美元的计划目标,高于全省外贸出口增长10.7%的水平。机
电产品供货完成额23.8亿元,比上年净增5.8亿元,增长32.3%。据机械、设备、五
矿、轻工、电子、钢管、板木、工艺等8家主要外(工)贸公司统计,亏损额由1990年
的6019万元,降至2035万元,扭亏3984万元。经国家批准,从1991年开始,山东推土
机总厂、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潍坊柴油机厂、济南第二机床厂、济南轻骑摩托
车总厂、烟台机床附件厂、青岛缝纫机厂、青岛空调设备厂、青岛机床厂等9家机电
产品出口生产企业允许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
1991年,机电设备进口审批总用汇额2.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审批
引进技术设备项目193个,比上年增长83.8%;批准用汇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
9%。纺织、轻工、机电三大行业引进技术设备合计为152项,占全年审批项目总数的
78.8%。其中,纺织72项,占37.2%;轻工54项,占27.9%;机电26项,占13.5%。
批准进口单机和单仪用汇额为427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2%,其中整机进口123
8.64万美元,其余为生产配套件和维修零配件。在用汇构成中,国内贷款为1.04亿美
元,占50.1%;国外贷款为6580.54万美元,占31.8%;地方及企业留成为1443.46万
美元,占6.9%;其他外汇为2299.02万美元,占11.1%
(周基国 宋维民)

〔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991年,全省确定了132户企业参
加深化改革试点。全省16个市地和85%以上的试点企业制定了改革试点方案,75%的
企业进入实际运转,部分企业初见成效。
在132户试点企业中,有国营大中型企业115户,占试点企业总数的87%。1991年
,132户试点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利税13.4亿元,
增长9.4%;利润6.8亿元,增长6.1%;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增长19.8%,这些企
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4.2亿元,职工22.9万人。全年销售收入、利税合计、利润总额
、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地方预算内企业的21.7%、28.9%、46.3%和21.3%。他们
在产品、技术、管理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发展潜力较大,但在目前生产经营上又遇到
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试点工作采取“统一指导、分散决策、因地制宜、一厂一策”的办法,不搞一刀
切,放手让市地和企业进行探索。政府和主管部门对试点企业实行“五管好”、“人
放开”。总的目标是打破“一大三铁”,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加快企业经营机制
和转换,把企业推向市场。
(樊军)

〔全省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明星企业”评选〕1991年,全省广大企业深入扎实地开
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经市地推荐,行业主管部门初审,省
“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小组”审查同意,山东潍坊拖拉机厂等百家工业企业被评为质
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明星企业”。
这批入选的“明星企业”,绝大多数是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地位
的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占95%,国家二级以上企业占86%。百户工业“明星企业”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大超过全省企业的平均水平。销售收入共计完成240.93亿元,比
上年同期增长31.9%,相当于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的50.52%,平均每个企业完成销
售收入2.4亿元,比全省地方国营企业平均2664.12万元的水平高8倍;利税总额完成
4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相当于全省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的95.8%,平
均每个企业创利税4430万元,比地方国营企业平均258万元的水平高16倍;实现利润
总额1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高出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总额,比地方
预算内工业企业平均82.07万元的水平高18倍;销售利税率达6.72%,比预算内工业
企业高3.6个百分点;上交利税完成32.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人均创利税
1.06万元,比全省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人均创利税0.30万元的水平高2.5倍,其中最
高的企业人均创利税达7.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5.4万元,比全省国营工业企业
平均3.4万元的水平高0.6倍,其中最高的达41.39万元,优质品产值率平均达68.8%
,比全省平均23.59%的水平高2倍,并且有一批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达到优质品;这
些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完成534项,占全省的10.6%,新产品产值率平均达27.41%,
比全省平均6.9%的水平高2.9倍;完成工业总产值22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
5%,相当于全省预算内企业的42.23%。

这批入选的“明星企业”有:
山东潍坊拖拉机厂 青岛肥皂厂
临沂农业药械厂 潍坊合成洗涤剂厂
淄博潜水电泵厂 鲁南自行车厂
山东活塞厂 青岛印刷厂
山东电缆厂 羊口盐场
青岛捷能动力集团公司 青岛电冰箱总厂
山东推土机总厂 山东塑料制品试验厂
威海市印刷机械厂 淄博沙发厂
烟台冷冻机总厂 沂南制鞋总厂
莱阳动力机械总厂 烟台造锁总厂
济南第一机床厂 济南衡器厂
鲁南化肥厂 山东塑料机械厂
郯城化肥厂 青岛机绣花边总厂
山东农药厂 文登制革厂
济宁市电化厂 威海市地毯毛纺厂
青岛化工厂 威海市皮鞋厂
青岛第二橡胶厂 威海市地毯一厂
威海橡胶工业集团公司 潍坊第二印染厂
青岛第六橡胶厂 德州棉纺织厂
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 菏泽第二毛纺织厂
青岛农药厂 济南针织厂
枣庄橡胶厂 滨州第二棉纺织厂
青岛双星鞋业集团公司 济宁毛纺织厂
潍坊化工厂 高密化学纤维总厂
青岛啤酒厂 青岛第八棉纺织厂
济南啤酒厂 烟台宽幅布厂
山东兰陵美酒厂 莱州市服装厂
泰安酿酒总厂 滨州毛纺织厂
寿光县造纸厂 淄博第二毛纺织厂
薛城造纸总厂 临淄水泥厂
山东药用玻璃总厂 博山水泥厂
淄博张店陶瓷厂 潍坊水泥厂
菏泽地区印刷厂 莱州市大理石矿
德州振华玻璃厂 乳山制丝厂
山东新华制药厂 淄博丝绸印染厂
济宁抗生素厂 焦家金矿
东阿阿胶厂 黄海造船厂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黄海海藻工业公司
公司 山东人民印刷厂
烟台计算机公司 烟台汽车制造厂
潍坊华光电子信息产业 威海市木工机械厂
集团公司 龙口市诸由水泥厂
青岛电视机厂 东营市造纸厂
济南钢铁总厂 烟台市电缆厂
张店钢铁厂 淄博开关厂
烟台钢厂 定陶县陈集国华贸易公
山东电力公司 司
兖州矿务局 潍坊市钢丝二厂
肥城矿务局 威海市服装五厂
曲阜市单家村煤矿 山东铝厂
平阴县煤矿 济南柴油机厂
济南卷烟厂
(郑丽)

〔饲料工业再上新台阶〕1991年,全省饲料行业认真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
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制定计划,使全省饲料工业取得新的进展。1991年全省
配(混)合饲料总产量达到324.8万吨,完成计划的141%,比上年增长30%,总产量居
全国第三位;配合饲料占总产量的比重达67.9%,比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独立核
算企业利税总额达48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质量管理。召开全省饲料工业质量工作会议,交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
品质量的经验,分析饲料工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
动做出全面部署。积极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召开“饲料工业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表彰了13个先进小组,并推选出1个省优秀质量管
理小组和1名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出席“全省全面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并向全省推
广他们的经验。结合优秀产品评比工作,帮助企业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抓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推动饲料工业科研工作的建设和发展。1991年
全省饲料行业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素质,组织落实农业部“丰收计划”
,大力推广文登兽药厂和齐鲁饲料添加剂厂研制生产的对虾饵料添加剂,按总指标要
求,推广面积达30万亩。举办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中外技术交流会5期。省粮食系统选
择10个企业,引进推广先进的肉鸡预混料,使料肉比由2.4∶1降低到2.1∶1。新产品
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粉丝浆水蛋白、肉鸡香味饲料添加剂、氨基酸络合盐、微生物酶
饲料添加剂、JH-1新型动物蛋白料等新型饲料添加剂的问世,填补了省内空白。在首
届全国饲料工业科技进步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科技处、省科学院饲料酵
母研究开发协作组、化工部饲料添加剂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山东烟台味精厂获得首届
全国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奖,有5人获科技进步个人奖。
三是开展“一查、二帮、三促改”工作。1991年对全省7个沿海市地的20多家对
虾饵料生产厂家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帮助1990年全国统检后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分
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促使其限期整改;帮助素质差、技术装备差、产品质量差的
饲料企业,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咨询,找差距寻对策,促使其改进建设、生
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1991年全省肉鸡配合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75%,比上年
提高3个百分点。
(王新生 綦欣)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991年,全省各市地、部门和企业,综合“质量、品种、效益
年”活动,深入贯彻国务院第六次节能办公会议和全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会议精
神,节能、节材和综合利用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1年,全省共节约能源197
.22万吨标准煤(其中,节煤157.95万吨,节电10.48亿千瓦时,节成品油9.45万吨,
节燃料油11.61万吨),占计划的103.80%,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达
到4.34%,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稳定降低率达68%;节约和代用木材58.94万立方米,
推广散装水泥620.21万吨,重点产品原材料消耗稳定降低率达到80.56%;完成工业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4.17亿元,利润1.39亿元,全省废旧物资回收总值6.41亿
元。在全国节能工作评比中,山东省有7个企业被评为全国节能标兵;6个单位被评为
全国先进集体;2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节能先进工作者。1991年全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签订承包合同,实行目标管理。1991年,全省首次实行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工作目标承包责任制。省经委研究制定了《山东省1991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和《山东省1991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指标计划》。为把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省层层制订了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人人有指标,层层有责任
,把软指标、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硬任务,有效地促进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的
深入开展。
(二)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1991年,全省共落实国家节能、节材、综
合利用示范专项15个(不含青岛),总投资2424万元,其中贷款1310万元,这些项目完
成后可形成年节能8万吨标准煤的能力。为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
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节能、节材、综合利用新技术
、新产品。在节能方面,推广应用了10项节能新技术、高效长寿日光灯和柴油添加剂
;在节材方面,推广了金属板材集中下料、科学套裁技术,金属加工件冷挤压、少无
切削加工工艺;在综合利用方面,推广了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三)加强法制建设。会同省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山东省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
若干规定》,重新修订、完善了《山东省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能源、原材料节约奖实
施办法》、《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基金收取管理实施细则》。
(四)开展了监测服务工作。对郯城纸板厂实施了监测服务一条龙试点,帮助企业
制定并落实了10项整改方案,投资60万元,年节标准煤3000多吨,为全省开展能源利
用监测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五)搞好宣传和培训。1991年,在山东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中,开办了
“节能降耗简讯”栏目,共播出节能、节材、综合利用稿片90余条(篇)。根据国家计
委等6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全省共出动
节能宣传车300余辆,散发各种节能宣传单、宣传画100余万张,省、市(地)报刊、广
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报道节能消息500余条(篇)。贯彻了全国节材工作会议精神,制
定了节材工作奋斗目标和措施,对100个耗材大户实行重点管理,培训了分管节材的
厂长和有关人员。全省共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培训班80多期,培训1万多人次,提
高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管理水平。
(蒋克良 徐壮)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采购招标〕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以增加粮食和棉花产
量为目的农业灌溉项目,是1991年山东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
1.93亿人民币,贷款1.14亿美元,其中用于物资采购6551.9万美元。项目建成后,将
使全省4个市地28个县的450万农民受益。
1991年,济南机电设备招标公司与省世界银行项目办公室签订协议,招标公司作
为项目物资设备采购总代理,将独立承担国内招标,国际招标将与中国机械进出口公
司、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共同承担。全年共组织机泵、水泥、农业机械、棉花种子加
工成套设备等4项国内招标(LCB)和化肥、钢材、木材3项国际性招标均已完成。其中
4项LCB招标,授标合同金额为2694万人民币。其中,机泵815台(套),合同金额259万
元;水泥5.087万吨,合同金额804万元;农业机械6260台,合同金额470万元;棉花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7套,中标金额1158万元。3项国际招标,授标合同金额1140万美元
。其中,化肥4万吨,836万美元;钢材6600吨,169万美元;木材1万立方米,134万
美元。1991年,全省招标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共节约投资584万元。
(张红卫)

〔省石油天然气公司〕以为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开发建设服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
宗旨的山东省石油天然气开发服务公司,1991年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中,取得了新成绩,全年实现利税520万元,人均创利税9.12万元,创公司成立以来
最好水平。公司全年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搞好为油田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一年来,公司把服务重点放在油
田二级单位,先后与20多个油田下属单位和50多家省内外用户建立了业务联系。进行
了物资串换,为油田提供木材1万立方米,各种钢材、钢坯2300多吨和部分生活物资
。同时,组织了省石油机械企业集团产品销售,销售额达3.3亿元,比上年增长50%
。开发了通井机等新产品,受到油田的欢迎。
二、组织资源开发,发展地方经济。为缓解省内油品缺口,组织开发了计划外油
品资源15万吨,液化气600吨及重油、沥青等其他石油产品。同时还利用当地资源,
积极引进外资,与香港格拉伊格尔(美)有限公司和莱州市创建了“中外合资莱州金城
矿业有限公司”,与香港金麒有限公司和日照市制革总厂,合资建设了“日照宝金制
革有限公司”。
三、理顺关系,加强油区工作管理。按照省政府(1990)第67号会议纪要精神,初
步理顺了省、地(市)、县三级油区工作关系。4月在滨州召开了全省油区工作会议,
副省长郭长才到会讲了话,提出了油区工作“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的工作方针
。围绕贯彻国务院(1991)54号文件,进一步开展了清理小炼油和取缔土炼油的工作;
编制了全省落地原油的回收、分配计划。认真协调解决了一些工农矛盾和经济纠纷。
四、调整组织机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对公司内部
机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四部一室,调整为五处一室。省公司下属的东营分公司、
省驻胜利油区办公室和驻中原油区办事处已开始运转。
(刘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