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56&run=13

〔山东统计的建立与发展〕山东统计工作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始建于1952年,40年间,遭受到“大跃进”、“十年文化
大革命”的冲击,一度造成严重损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统计工作迅速恢复。特别是1984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使统计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下,统计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统计服务方向由“封
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统计服务方式由单纯的无偿服务转变为无偿和有偿服务相
结合;统计信息来源由狭窄渠道转变为多渠道;统计调查方法由主要依靠全面报表转
变为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方式;统计信息技术由手工操作转变为主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操
作。各级统计部门逐步成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事业的信息主体。
山东省统计局的主要职责是部署和检查全省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
组织实施地方统计调查,搜集、整理全省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情
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管理和协调部门统计调查和统计标准;为社会各界
提供各类统计服务。
在统计机构建设上,按照《统计法》规定,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均建立统计局,乡
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统计员,各部门、各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
人员,指定统计负责人。同时,国家还在山东确定42个县(市、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点和25个(其中地方15个)城市(县城)社会经济调查点,并在这些调查点分别建立了抽
样调查队。到1991年底,全省县级以上统计局(含两支调查队)共有统计人员2984人;
全省2453个乡镇中有2439个建立了统计站,配备乡镇专职统计员4834人。从而形成了
初具规模的政府统计信息网络。

〔统计工作概况〕1991年,山东统计工作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强化统计分析
研究,注重统计工作质量,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管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和导
向作用。
一、抓综合治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通过抓全省
城乡统计信息网络和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了统计业务培训,建立了严
格的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制度,层层推行了统计工作质量责任制,以及开展了数字质
量检查和年报工作评比等活动,保证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有效地提高了统计工作质量。
省统计局汇总上报的各项统计报表没有出现大的差错,圆满完成了国家各项统计调查
任务。其中劳动工资、平衡、外经、科技等专业报表获得满分;第四次人口普查汇总
资料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二、加强分析研究和信息加工,为领导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形式:1.
为会议服务。主动为各级党政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提供统计资料、分析报告等,其中
省统计局向省委工作会、省政府工作会、省人大、省政协会、省经济工作会等提供各
类统计资料、会议材料8000多份。并向有关会议代表提供统计咨询。2.为决策服务。
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调查研究,写出有情况、有观点、有建议的统计分
析报告, 提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年中省统计局共撰写各类统计分析报告和信息资料
245篇,其中有些重要统计报告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发言。3. 为中心工作服务。根
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统计服务。省统计局配合建党七十周年宣传,为
《山东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展览》提供和审核了全部八个展馆、几十个部门的历史
统计资料,并参与了省委宣传部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党史知识竞赛命题。为了配合对外
开放,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编印《山东省情概况》等资料近万册。4.为社会提供咨询
服务。各地坚持办好开放式统计,利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发
布统计信息,为社会服务。省统计局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制度,按季度
由统计局长向社会发布统计信息;定期在《大众日报》、《山东经济报》和省电台、
电视台公布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八项重要经济指标以及市场、物价信息。统计新闻稿
件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545篇次,平均每天1.5篇
次。
三、适应决策需要,改革改进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在统计制度改革方面,主要
抓了三项。一是改进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乡以上企业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
主体的16项工业统计指标体系,分别对16个市地、133个县(市、区) 、省直18个工交
部门和5个大型骨干企业按季度进行考核。 在全国率先注重经济效益统计,淡化总产
值指标,这一改革尝试得到国家统计局的肯定和推广,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统计工
作新闻之一。二是推行建立农村经济、科技和社会统计一套表,改善了农村基层统计
负担过重,数出多门的现象,统一了农村统计。三是试行和建立全社会科技统计指标
体系,完善统计内容。在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方面,除继续抓好全面调查外,在各专业
统计中还灵活地采用了抽样、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意向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
方式,相互补充、验证,使各项统计数据更趋准确。
四、继续加强统计法制工作。一是多数市地统计局建立了统计法制管理机构,县
级以上统计机构和省直业务部门选配了一批统计法规检查员。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了以统计数字质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宣传了统计法,维护了统计
部门和统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统计数字质量,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三是加
强报表管理,依法审批了一批系统内外的统计报表,使统计工作程序逐步科学化、规
范化。
五、改善部门关系,加强了协调和配合。一是定期召开经济分析座谈会,邀请有
关部门参加,了解部门情况,扩大信息来源;二是同各经济综合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
省统计局与省计委建立了局长、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省长意见,扩大到省经委、
财政厅等部门,定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联合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建议报告,增强了
参与决策的能力。
六、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县级以上统计局共配备各种型号电子
计算机700多台(套),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07人。省统计局和16个市地统计
局建立了统计计算中心(站)。1991年,省统计局在工业、基建、贸易三个专业统计中
初步实现了主要经济统计指标同国家统计局的点对点远程数据传输,缩短了信息报送
时间,提高了统计工作质量。编制和运用数据库系统编辑出版《山东统计年鉴》获得
成功,受到国家统计局的好评。随着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统计
业务和计算技术的复合人才越来越多,多数专业都能自编支持日常工作的应用程序。
省计算中心近几年还开发了一些统计分析、统计制图软件,对统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
技术支持。
七、加强了统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统计业务和统计传统教育,开展了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机关廉政建设的教育,使全省统计系统的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六
个观念,即,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对工作严肃认真极端负责的观念,坚持原则、质
量第一的观念,为地方领导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观念,全局和整体的观念。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统计函授教育〕 山东统计电视函授教育工作近几年连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到
1991年底累计,全省第一轮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大专毕业生已达5729人,获大专专业证
书的有4465人, 单科合格证书96000人次;第二轮大专获单科合格证书2300人次。统
计中专毕业生1851人, 获单科合格证书31000人次。统计本科毕业生20人。此外,还
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经考试有7188人合格。

〔统计科研〕1991年,山东统计学会成立10周年,省统计局和省统计学会召开了第八
次全省统计科学讨论会,有80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省统计局编印的《奋进的四
十年》获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87年投入产出及其应用模型》获得省社会科学
进步三等奖;有7个重点课题研究在全国立项。

〔统计资料编辑〕1991年省统计局共编印各类统计年鉴、年报资料20多种。《山东统
计年鉴》创刊于1984年,是全省编印最早的大型综合统计资料书,1988年刊改由中国
统计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编辑水平和出版质量不断提高。1991年首次运用数据库
自动编辑系统转激光照排方式编印成功,使这一新的应用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主
编的《华东地区统计年鉴--1991》也获得成功。与《山东统计年鉴》相配套的系列统
计资料还有:工业、农业、贸易外经、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劳动工资、科技、社
会、人民生活、物价、城市年鉴及人口等年鉴或年报资料。此外,根据各级领导和社
会各界的需求,还整理编印了《山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山东省各县市区基本情
况》、《山东省情概况》等资料,并编印了供领导使用的《山东统计手册》袖珍本,
该本指标精选, 携带方便, 颇受领导欢迎。除了年度资料,省统计局还定期编印了
《山东统计月报》 、 《统计快报》、《山东工业月报》、《固定资产投资月报》、
《商业月报》、《劳动工资月报》等月度资料。这些行业齐全、灵活多样的统计资料,
成为统计为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

(姜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