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324&run=13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完成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保证。今后十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逐步
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发展其他经济成份,形成适合我国
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富有活力的国营企业体制、经营机制和自我约
束机制,探索公有制经济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建设,逐步
建立在国家指导和管理下的统一的市场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
配格局;建立和健全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经济调控体系。
(一)继续改革企业体制
“八五”期间,要继续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整个经济
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有效
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
和经营者。从资金、物资和经济政策等方面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逐步创造与其它企
业平等竞争的条件。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
经济效益提高的政策措施,都要继续坚持。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把企业完成国家计划、技术进步、资金
利税率、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作为承包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在国家的统一部署
下,有计划地进行“利税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以及租赁经营、股份制等试
点。
继续深化企业领导体制和企业内部改革。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继续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职代会制度,激发
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严格企业留
利的分配使用制度,改进企业内部的分配办法。逐步完善企业折旧制度,适当提高折
旧率。
积极发展企业集团,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按照产业政策,以名优产品为
龙头,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促进企业的改组、联合、兼并。有计划地组建一批企
业集团,特别要组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生产要素的合
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
(二)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
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
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国家指导和管理下,逐步建立高效、畅通、可
调控的统一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商业、物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交易形式,
继续搞活流通,充分发挥国营商业、物资和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掌握好批发环节,
建立健全主要商品的储备制度,旺储淡销,增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能力。稳定政
策,鼓励集体和个体商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其促进生产、方便生活的作用。加强市
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健全市场秩序。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严格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国家定价范围,
扩大市场调节的部分,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
理体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部分重要生产资料和运输的计划价格,区别不同产
品的情况,逐步取消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有计划地适当提高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实
行购销价格联动,压缩平价粮销售数量,逐步解决粮食购销价格倒挂问题。在调整基
础产品价格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企业消化一部分涨价因素,防止上、下游产
品价格等幅上涨,造成不合理的比价复归。加强物价管理,对重要生产资料、人民生
活必需品的价格和重要收费,要严格控制,对供求大体平衡的一般加工工业产品和某
些耐用消费品,以及非生活必需品,要逐步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对已经放开的
商品价格,也要加强管理引导,对某些重要品种,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或规定最高限价。
(三)逐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
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改进和完善计划、投资、
财政、金融、外贸、劳动工资等管理体制,理顺经济关系,逐步建立以国家计划为主
要依据,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正确掌握宏观调控的时
机和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1.计划体制改革。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调整指令性计划、指
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计划管理必须自觉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和价值规律,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市场调节要在国家总体计划和法规约束下发挥作用。
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布局调整,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
等,主要发挥计划的作用;企业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性建设和技术改造,主要
由市场调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主要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其
它产品,主要实行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重要项目建
设及其布点,实行政府决策和计划管理;在投资使用、项目设计和施工管理上,运用
市场竞争机制,普遍推行投标招标。要增强计划的严肃性,列入指令性计划的指标,
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要经常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切实加强综合平衡,计划、财政、金融、物资等部门要密
切配合,从价值量和实物量两个方面搞好全社会财力和物力的平衡。
2.投资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适当集中基
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限,克服审批权多头分散的现象。逐步改变现行的按限
额划分投资项目审批权的办法,实行按产业政策、分行业确定投资审批权限及其相应
的管理制度。该严格控制的,实行相对集中管理;该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适当扩大市
地和企业的权限。基建投资的分配要逐步由按部门、行业切块改变为按项目分配,并
严格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咨询评估工作,坚持先评估咨询、
后决策立项,并实行跟踪评估。继续加强和完善基本建设基金制。采取多种形式筹集
建设资金,在省财政支出中,要逐年增加建设资金;在信贷资金的增加额中,确定一
定的比例用于重点建设;采取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3.财政体制改革。解决财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把生产搞上去。在这个基础上,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政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实行分税制,“八五”期间继续实
行财政包干体制,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利用经济手段,对
预算外资金的投向加以正确的引导。
4.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合理确定信贷资金投向,有效地运用利
率等金融杠杆,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的宏观调
控职能,加强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的归口领导和管理。专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国家的产
业政策和信贷计划,承担经济调控的职能,防止片面强调企业化经营的倾向。进一步
整顿金融秩序,纠正各金融机构之间不合理的业务交叉,采取政策性信贷资金和商业
性信贷资金分别管理的办法,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农副产品收购等信贷资金的供给。
稳步发展金融市场,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和完善证券交易所,形成灵活而又规范的交
易制度。
5.外贸、外汇体制改革。要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联合统一对外的轨道,继续实行由省外贸部门统负盈亏的总
承包;对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赋予自营出口经营权;改革外贸企业内部
管理体制,增强自身活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采取有效
措施,改变外汇过于分散的状况,根据国家外汇留成政策,适当集中地方留成外汇,
实行有偿使用,逐步完善外汇市场。
6.劳动工资体制改革。要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
造性,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
的劳动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和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
上,使工资有计划按比例增长。在企业,根据按劳分配原则,继续完善工资总额与经
济效益挂钩办法,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在党政机
关和事业单位,逐步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要调整工资收入结构,限制和减
少实物分配。加强工资管理,改变奖金、津贴发放和工资外收入混乱的现象。
7.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建立综合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正确处理集中与分
散、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明确事权、财权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调控体系,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计划部门进行综合平衡、执行国家产
业政策和综合协调经济杠杆的作用,形成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部门合理分工、协
同动作的有效体制。对重大政策措施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包括有关方面
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意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科学论证,建立科学的经济决策体
系和制度。加强统计、信息、审计、决策咨询、质量监督、标准计量等部门的职能,
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信息和经济监督系统。抓紧制定地方性经济法规,把经济管理纳
入法制轨道,使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切实加强经济司法工作。各
地区、各部门的工作,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的运用,都要从全国全省综合平衡的大
局出发,围绕着计划目标的实现,协调动作,形成合力。
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保证,也是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
制改革。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调动各
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继续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精简机构,减少层次、裁减冗员,提高办事效率。

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振兴山东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山东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要强化整
体开放意识,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开创新的局面。争取到1995年,全省出口总额达
到55亿美元;到2000年,达到80~1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
其中,半岛开放区达到25%左右,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争取达到30%左右。
(一)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创汇
千方百计保证出口稳定增长,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培植货源,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组建纺织、机构、家电、五金、钟表、
化工、建材、食品、工艺品等出口企业集团,选择一批出口量大、创汇能力强、有发
展前途的企业,扩大自营出口。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出口骨干企业,全省争取有一百个
企业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 二百个企业超过500万美元,三百个企业超过30 0
万美元。外贸部门要积极配合生产主管部门逐个企业进行落实。二是调整出口产品结
构,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资源性产品向出口制成品转变,由主要出口初加工产品向出
口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改进包装装潢,提高创汇水平,增加
外汇收入。三是拓宽国外销售渠道,多元化、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高效、
面广、经营能力强的出口推销和信息网络。同时,利用我省的经济技术优势,到国外
办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四是进一步理顺工贸、农贸关系,实行工贸、农贸、商
贸结合,形成统一对外的整体。外贸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出口费用。同时,要
积极为生产服务,及时向出口生产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利用外资
为了加速我省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利用国际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积极稳
妥地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利用外资,要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要鼓励外商兴办独资、合资和合作企业,大力发展“三来一补”。要特别重视利用外
资改造现有企业,“嫁接”先进技术,选择一批产品质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企业,
重点进行高新技术开发,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不失
时机地利用外资,以列入“八五”计划的重点基建和技改项目为主,广泛寻找合作对
象,打开利用外资的新局面。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中长期低息贷款,
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重点用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
提高机电产品水平可以替代进口的建设项目。要努力办好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在土
地使用、税收、用工、外汇等方面实行优惠的政策。要切实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
树立样板,扩大示范效应,增强吸引力。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开放的整体功
能。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涉外法规,落实优惠政策,
提高办事效率,从项目审批、国内资金配套、服务等方面支持三资企业的发展。要围
绕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以提高引进效益为中心,搞好智
力引进和引进成果的消化吸收、推广应用;要把引进国外智力与培养本国人才结合,
促进我省科技队伍的发展和提高。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非贸易外汇收入
我省历史悠久,素称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名胜古迹众多,沿海风光秀丽,旅游
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和建设“两区一线”的景观、景点,
即以青岛、烟台、威海、蓬莱为主的海滨旅游区,以曲阜、邹县、泰安、济南、淄博
为主的山、泉、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区和以潍坊为中心的千里民俗旅游线。同
时,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抓好专业人才培训,
提高翻译、导游和其他各类服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接待服务质量,满足旅游
者对吃、住、行、游、乐、购等各方面的需求。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提高产品质
量,以旅游为载体,把更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增加旅游商品收汇。到1995年,接
待国外游客60万人次,收汇2亿美元;到本世纪末突破100万人次,收汇5亿美元。
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劳务出口和对外承
包工程。积极培养、选拔适应国际工程承包的外事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开拓
国际市场。发展对外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承包、经营实业,努力提高经济能力和劳务
合作层次,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外汇管理,提高用汇效益
“八五”期间我省地方外汇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平衡的难度很大。为了保持外汇
收支平衡,除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外,必须实行适当集中,管好用好有限的
外汇。一是统一编制全省外汇收支计划和进口计划。对全省自有外汇进口,不论是配
额商品还是非配额商品,一律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以保证把有限的外汇使用到最急
需的方面。二是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适当集中地方留成外汇,建立偿债基金。坚持
谁用汇谁还债,实行严格的还债责任制。三是调整进口用汇结构。按照量入为出、有
保有压的原则,优先用于引进软件、先进技术、进口关键设备以及工农业生产必需的
短缺原材料。严格控制国内有能力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严格限制高档消费品、
奢侈品的进口,制止盲目引进和不必要的重复引进。

八、改善人民生活和完善社会保障
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人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小康生活水平,要从国
情、省情出发,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
和提高; 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到
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元,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衣、食、住、用、
行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改善,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文化体育生
活的内容更加丰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平均期望寿命超过
72岁。
(一)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的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
义,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既要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
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提倡先富帮后富,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的前提下,保护合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农民和职工收入,要在生产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
(二)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就业,加强劳动保护
“八五”期间,全省城乡新增劳动力675万人,其中农村535万人,城镇140万人,
加上“七五”待业的30万人,安置就业的任务相当繁重,必须认真搞好全社会劳动力
平衡,加强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城镇,要
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继续贯彻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
合的方针,鼓励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
会。企业要兼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置就业两个方面,对富余劳动力要千方百计在内
部自行消化。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广泛推行就业前培训。未达到劳动力
年龄的,不准进入劳动就业队伍。进一步办好劳动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其组织就业、
管理和调节社会劳动力的作用。认真做好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在农村,要向
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使农业本身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同时,重点发展劳动密
集型的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防止大量人口流入城市。要严格控制农业人
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搞好劳动保护,改善职工的
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都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控制和
减少职业病,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强化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完善检验、监测手段。
(三)正确引导消费,合理调整消费结构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动生产、加快经济循环的关键。今后十
年,既要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克服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倾向,使消费与国情相适
应,又要提倡和鼓励合理消费,以促进生产的稳定发展。吃的方面,要逐步提高肉禽
蛋奶和水产品等副食品的比重;穿的方面,要以棉织品、化纤混纺织品为主,提倡仿
毛、仿真丝制品的消费,增加花色、款式,美化人民衣着;用的方面,既要克服脱离
现有生产力水平、盲目追求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倾向,又要引导人们提高消费水平和
档次,提倡合理消费,使消费和生产相适应;住的方面,要努力改善居住条件,逐步
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住宅的比重。在城市积极推行住宅商品化,加快住房改革的
步伐,建立由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结合解决住房建设资金的新机制。加快住宅建设,
发展室内装饰行业,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在农村,要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指导,
搞好村庄建设,坚持房屋、道路、服务设施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十分注意稳定
居民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保持消费的稳定增长。同时,继续鼓励居民
储蓄,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建设资金,增加积累资金的来源。
(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城乡兼顾、面向农村的方针,积
极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形成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网络,
显著改善城乡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的目标。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重点防治传染
病、常见病、多发病,减轻职业病、地方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立足现有基础,逐步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防治网。省级形成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配套。技术比较先进
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市地、县形成以中小城市为依托,面向基层的地区
性医疗的技术服务中心。加快重点医院和县乡两级医院的建设,培养农村医疗卫生人
才,鼓励医务人员下乡,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局面。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扩大集体办
医和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到1995年,村办卫生室达90%以上。搞好医疗设施建设,缓
解看病难、住院难的状况。重点发展急需的产科、儿科、肿瘤、传染等医院病床。到
1995年, 病床床位数达到21万张,平均每千人2.4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
改善卫生条件。要在全社会普及卫生知识,加强以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自我保健为
重点的宣传教育。城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农村要有计划、有步骤
地解决改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 到1995年, 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5%, 到
2000年,达到100%。
(五)振兴山东体育,增强人民体质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体
育和民族体育等活动。各行业、各机关团体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组织各种体育活动,
提高全省人民的身体素质。继续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增加体育器材,搞好场地建设,
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办好体育重点项目学校,使其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的基地。加强专业运动队的建设和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培养,多出尖子人才。加强
体育科学训练和研究,有重点地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训练条件,改革训练手段和
方法,充分发挥优势,调整竞技项目结构,提高竞技水平,建立和发展山东的体育强
项,力争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全面振兴山东体育的目标。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从实际出发,按照“有利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
逐步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改进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工作,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行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办法,并不断加以完
善、提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克服浪费现象。要广开渠道,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实行由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农村要根据经济发
展情况,积极兴办农村救灾合作保险和老年人保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农民退
休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城乡福利事业。安排好残疾人的生活、康
复、教育和就业,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筹集资金,建设福
利工厂、福利院、养老院、疗养院等社会福利设施。继续做好优抚工作,保障残废军
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提高优抚标准。妥善安排五保户、困难户和受灾群众的基本
生活,对于困难户,要从单纯生活救济转变扶持他们提高生产自救能力,脱贫致富。
90年代,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妥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保障等
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
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
活动,继续搞好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九、控制人口、保护土地和环境
控制人口、保护土地、保护环境,是我国三大基本国策,也是关系经济发展、人
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今后十年,我省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加强
领导,加强基础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和一对夫妇
只生一个孩子,严禁计划外生育。要在采取教育、经济和行政措施的同时,加强法规
建设,把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实行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把人口计划指
标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和家庭,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抓好县、乡、村
计划生育网络的建设,各级都要为计划生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条件。计划生育工作
的重点在农村,要切实抓好后进面的转化,解决农村、边远山区和流动人口的超生问
题。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搞好优生优育工作。今后十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严
格控制在10‰以内,到2000年,全省年末人口力争不突破9400万人。
(二)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利用。要增强国土观念,强化节约用地意识,严格按计划控制审批建设用地,特别要
严格控制乡镇企业和农民建房用地。全面推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对建设用地实行
总量和建设项目用地双重指标控制,实行“建设用地许可证”制度。划定基本农田保
护区,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建立土地复垦制度和开发复
垦基金,坚持“占一亩补一亩”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垦荒地。经过五年努力,全省耕
地面积基本不再减少。到2000年,确保全省耕地面积不少于一亿亩。
矿产资源,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质勘探,增加勘探经
费,开辟新的矿源,扩大远景储量,争取有更多的新矿产品种进入工业利用领域。加
强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利用,严禁乱采滥挖和掠夺性开采。
水资源,要继续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搞好开发利用。实行开发与保护相
结合,城市与农村兼顾,抗旱、排涝、除碱综合治理,奋战十年,基本缓解水资源紧
缺的状况。要充分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搞好废污水、微
咸水利用,使供水能力有较大增加。集中力量抓好引黄济济、济淄、济潍、补湖工程
和部分城市供水工程。切实解决好部分山区、高氟高碘区人畜吃水问题。节约用水是
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要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加强节水措
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技术,水库灌区、平原
机井灌区基本实现节水灌溉。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
单耗。到1995年,灌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5提高到0.6以上,工业用水的重
复利用率由50%提高到60%以上。
(三)加强环境保护
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同步发展。现有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新的污染不再增加,经过十年的努力,
环境状况有较大改善。要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管好用
好环境保护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治理的重点是大气、水体、
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大气污染,要突出抓好城市气化,集中供热,推广型煤。
治理水污染,重点抓两湾(莱州湾和胶州湾)、两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和污染严重的小
清河、虞河等河流污染源的治理,使水质状况有较大改善。在工业集中的城市建立污
水处理厂,“八五”期间,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80万吨。要切实加强城市水源地的保
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确保饮用水标准。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要采取综合利
用,变废为宝的资源化政策,逐步建立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填埋场。在农村,要
重点防治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限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强对海洋、湖泊、河
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对于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
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社会全
面进步。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继续加
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勇于奉献、奋发向上的精
神风貌,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精神生活
各项文化事业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
事业,把社会效果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
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丰富人民
的精神生活。
1.新闻出版。要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人
民群众对信息、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宣传,扩大对外宣传,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调整出版物结构,增加理论、科技、学术、工具
书籍和通俗政治读物、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扩大出版发行能力,改进印刷技术,提
高出版质量。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的管理,严禁黄色、低级、荒诞、迷信等有害读
物的出版发行。
2.广播电视。要着重加强节目制作能力,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提供更
多内容健康、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加强传输手段和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努力提高覆
盖率。建设卫星地面上行站,租用卫星转发器转播山东电视台的节目,改造骨干高山
转播台的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和基础设施,扩大覆盖率。巩固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
到200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省广播电台、省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覆
盖率达到90%以上。
3.文学艺术。要努力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围绕四化大业和振奋民族精神,繁荣文艺创作,讴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时代风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文艺作品,激励人们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艺术表演团体要充分调动广大
演职员的积极性,经常下厂下乡为群众演出,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图书、博物和档案事业。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以适应经济、科技
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学习的需要。建设省图书馆新馆,根据需要与可能,加快市地、
县图书馆的建设,争取每个市地、县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图书馆。进一步加强革命历
史纪念标志管理,搞好文物遗址、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建设省博物馆和石刻艺术博物
馆。加强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的业务建设,努力改善档案保管
条件,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做好档案的整理、利用和开放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集体、个人的力量,建设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设施,
活跃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基层
文化馆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加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
(二)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和平演变与反
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深入、持
久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
感。深入开展学雷锋、学先进的活动,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奉献的精
神。深入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以疏导为
主的方针,加强调查研究,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和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周密细致、
有充分说服力的工作。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抵制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农村,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反对封建
迷信,破除各种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坚持群众路线,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坚
决清除各种腐败现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改
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干部下基层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
去,做到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
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同群众交朋友,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要自
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和检查,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扩
大同群众联系的渠道,逐步使协商办事和民主决策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
强化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权威和作用,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宪法和法律,适时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运用
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运用法律武器保障人民正当的民主权力,保障改
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继续开展普法教育,认真实施第二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增强
法制观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公安、司法和国家安全机
关要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密切配合,从严治警,正确执法,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保持社会秩序安定,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安定,是顺利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要坚
持人民民主专政,高度警惕和及时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颠覆,严厉打击严重
刑事犯罪分子、经济犯罪分子。深入持久地开展除“六害”斗争,坚决取缔一切败坏
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国家重要部门和要害部位的安全,
维护公共场所、铁路、公路、水上、空中和城市交通的良好秩序,减少重大火灾、交
通事故和其它治安灾害事故。坚持“打、防、教、改、管、建”相结合的方针,加强
基层基础工作,依靠和动员广大群众,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要教
育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分子和一切危害社会秩
序的行为作斗争。加强劳改、劳教工作,改造犯罪分子,挽救失足青少年,做好转化
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人民警察和广大民兵,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
柱石。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要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积极支持部队的革命化、
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保护军事设施。大力开
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切实搞好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充分发
挥他们在保卫国防、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今后十年的任务是艰巨、光荣的。全省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周围,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完成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全面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