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271&run=13

中共县委书记 尹吉恒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树松
县长 张汉东
县政协主席 贾国治
1991年, 庆云县辖2镇14乡, 7.2万户,28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总面积
501平方公里, 耕地44.73万亩。工农业总产值 (1990年不变价) 6.9亿元,比上年增
长21.69%。 其中工业总产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农业总产值2.38亿元,
比上年增长28.6%。粮食总产15.5万吨,比上年增长23.8%,棉花总产9963吨,比上
年增长97.13%;财政收入73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城乡储蓄余额1.2亿元,比上
年增长27.5%;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61万元, 比上年增长8.2%。 外贸出口商品总
值1422万元, 比上年增长50%。职工平均工资1487元,比上年增长3.3%。农民人均
收入57 2元,比上年增长3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96‰。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畜牧生产
庆云县地处鲁北平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每年可提供2亿公斤秸秆。
境内荒滩洼地较多, 草场面积达5.7万亩,饲草资源丰富。农民历来有饲养家畜家禽
的习惯,近几年,县里确立了充分发挥饲草、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
指导思想,狠抓了畜牧养殖和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使畜牧业有了迅
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1年,全县畜牧总产值达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
30%。
健全服务体系,狠抓畜牧生产。县委、县政府把畜牧条件较好的严务乡定为发展
畜牧养殖的示范乡,带动其他乡镇饲养业的发展。县里分工一名副县长具体抓畜牧工
作,组成由畜牧、农业、粮食、食品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服务
体系。(1)良种繁育体系。全县建成了5处配种改良站,发展了81户配种专业户,初步
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配种服务网络。1991年存栏种畜198头,适龄母畜1.3万头,
基本实现了公畜优种化、母畜地方良种化。(2) 疫病防治体系。县、乡(镇)畜牧兽医
站对全县的家畜家禽普遍进行了防疫承包,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灭病网络,
全面开展防、 检、治综合服务,防疫密度达95%以上,畜禽死亡率由前几年的2 0%
左右下降到5%。(3) 饲料加工体系。县里建起了5处饲料加工厂,除为群众承担饲料
加工业务外, 县每年还拿出250万公斤平价粮加工成饲料,鼓励农民发展家庭饲养,
全县共设有多层次、多形式的饲料销售点20处。(4) 科技推广体系。1991年全县共举
办饲养技术培训班60期,印发技术资料3000册,各种明白纸15万张,大力宣传和推广
了“四改”(改良品种、改造圈舍、改良饲料、改革喂养方法)、秸杆青贮氨化等技术,
生猪育肥期由原来的8~10个月缩短到5~6个月,出栏率达到100%。1991年全县青贮
氨化饲草45万公斤。(5) 价格保护体系。为了防止畜禽价格暴涨暴跌,影响农民饲养
的积极性,县里对肉牛、羊、兔规定了市场保护价,保证饲养户有稳定收入,解除其
后顾之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县畜牧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1991年,全县饲养专
业户已达291户,大牲畜存栏量达2.9万头,猪2.7万头,羊4.2万只,家禽38万只,兔
2.7万只。
搞好畜产品加工,实现多层次增值。县里抓了畜产品的深加工,已初步形成三大
加工系列。(1) 宰杀加工系列。县里与天津市食品公司联营建立了“津庆肉联厂”,
建起了总容量达3300吨的4座冷库,发展了11个屠宰专业村,600个宰杀专业户。全年
共屠宰大牲畜1.7万头、羊2.1万只、兔4.5万只。(2)皮毛加工系列。全县从事皮毛加
工的集体和个体企业达45家, 年加工牛皮3万张,羊皮15万张,各种毛鬃20万公斤。
(3) 畜禽下脚料加工系列。县里建起了一个以畜禽下脚料为原料的特味罐头厂,年加
工能力2000吨。用富禽下脚料生产优质肥5000吨,通过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全县年
增收1200万元。
拓宽流通渠道,扩大产品销售。县里生产的畜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其余全
部销往天津、北京等地。1991年,全县共向天津、北京供应各种肉食3500吨,调运活
牛4000头,猪2万头,蛋100万公斤。经天津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协商批准,该县被定
为天津市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与天津市食品公司签定了长期产销合同。另外,还有
部分畜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

(邢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