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270&run=13

中共县委书记 胡玉兴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单立勇
县长 陈兴和
县政协主席 张松林
1991年, 宁津县辖5镇、 20乡, 10.9万户, 总人口4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0.53万人。总面积821.65平方公里,耕地79.60万亩。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990
年不变价)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工业总产值10.47亿元,增长14.7%,农
业总产值4.83亿元,增长12.9%;粮食总产27.28万吨,比上年增长6.8%,棉花总产
2.0 3万吨,增长27.3%;实现财政收入1842万元,增长10.77%;完成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1.58亿元, 增长4.4%;实现出口商品收购总值5246万元,增长41.3%;农民人
均收入634元, 增长7.1%;职工平均工资1563元,增长4.6%;城镇居民储蓄4.57亿
元,增长2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7‰。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宁津县地势较高,又处引黄下游,水利资源特别贫乏,加上多年大量开采地下水,
全县出现了525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水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粮棉产量低而不稳。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打以水兴
农攻坚战的口号。 到1991年,全县已拥有“四河一渠”,总长350多公里,支沟、斗
沟500多条,总长600多公里。桥、涵、闸、扬水站1700多座;机井6200眼;开挖改造
坑塘300多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主要做法:
一是常抓不懈,一年四季不断线。按照“春季早干,夏秋抢干,冬季大干,全年
不断”的指导思想,在保证地区以上工程所需人、财、物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县、乡、
村工程。春季主要结合小麦灌溉,大抓配套改造;夏秋季主要结合防汛、排涝、狠抓
沟渠开挖修复,注重工程保险加固;冬季利用人员充足的大好时机,抢建骨干工程,
大打人民战争,组织全民攻坚。在计划安排上,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从最薄弱的地
区入手,从人、财、物上向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倾斜。同时,做到一季完成一个计划,
配套一个项目,每开挖一条沟,在适宜的地方建一处扬水站,使之能引能送,尽早发
挥效益。
二是因地制宜, 做到“引、蓄、提、节、管”并举。1991年全县投资445万元开
挖清淤沟渠170条, 全长235公里,新建扬水站8座。为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村村建
了水管小组,制定养护目标和奖罚措施,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爱护水利设施为荣,破坏
水利设施为耻的良好风尚,水利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是拓宽筹资投劳渠道,发动群众办水利。在工程投资投劳方面,县里坚持“需
要、自愿、量力”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上。做到乡乡有项目,
村村有工程。着眼于挖掘劳动资源、实行义务工制度。全县建立了出工帐,规定青壮
劳力每年出工不少于25个,少出者可以资代劳。在出工劳力安排上,地县工程按人口
出工, 人均5个;乡办工程按劳力出工,劳均10个;村办工程按承包土地面积出工,
每亩地一个。 1991年全县落实义务工210万个。同时,采用多层次、多渠道集资的办
法,本着“取之适度,用之合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指导思想,争取县财政出
一点, 企业拿一点,农民集一点的办法增加水利投入,1991年全县水利投资达975万
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其中群众集资达80多万元。

(孙立华王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