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244&run=13

中共县委书记 崔广禄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尊华
县长 吕俊连
县政协主席 肖龙雪
1991年,汶上县辖12乡3镇,559个行政村,69.3万人,84.7万亩耕地。全县工农
业总产值15.11亿元, 比1990年增长10.6%;财政收入2584万元,增长11.6%;农民
人均纯收入764元,增长14%。

高产高效农业见成效
1991年,汶上县立足本地实际,以奔小康为动力,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的,
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稳增粮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在建设优质低耗
高产高效农业工作中, 取得显著成绩。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粮食总产达到
3.75亿公斤,棉花总产达到56万担,肉类总产2430万公斤,蛋类总产1820万公斤,分
别比1990年增长12.1%、12.3%、13.4%、10.6%、41%,被省政府确定为高产、优
质、高效农业示范县。在具体工作中抓八大系列工程建设。
一、以治水为中心,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 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共新打机井490眼,疏挖治理骨干河道和沟
渠466公里, 建桥函闸64座,铺设低压管道42.5万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7万
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9%,初步形成了以河补源、以井灌溉、以河防洪、以沟除涝,
旱涝保丰收的水利体系。 同时,开发宜林荒山荒滩1.1万亩,全县农田林网化达63.1
万亩。
二、以粮棉生产为重点,发展立体农业。为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以麦棉套种为
突破口,由“六二式”改“四二式”种植,使麦棉间作获得更高效益。全县31万亩麦
棉套种亩产小麦340公斤、棉花90公斤,包括副产品,亩收入可达950元,比纯作春棉
和纯作两季粮食亩增收入分别为170元和330元。通过粮、棉、菜、瓜多形式、多层次
间套,创千元田已达9.2万亩,创吨粮田20万亩。
三、以畜牧业为突破口,发展良性循环农业。充分利用作物秸杆及副产品,在稳
定猪鸡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食草类畜禽。全县大牲畜存栏8.03万头,
生猪存栏18.9万头,羊存栏16.3万只,禽28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1.9亿元,逐步发
展成为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全县农业初步走上了“畜养田、田增产、畜发展”
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四、以科技为先导,促进粮棉高产丰收。建立健全了农技推广体系,形成了县、
乡(镇)、村、户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年内狠抓了科技村的建设,有96个村建成了
具有一校(农民科技业校)、四院(科技大院、农技大院、养殖大院和工副业大院)、四
队(农业科技服务队、农机水电服务队、病虫害防治服务队和农资购销服务队)、四户
(科技示范户、科技试验户、科技良种户和普通科技户)的科技村;加强了技术培训,
把村、户列为培训重点,推广了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BT生防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有
了突破性进展, 农业部两次在汶上召开现场合推广这一经验;组建了由121名科技人
员参加的15个科技承包集团,承担的省科委下达的“15万亩粮棉高产更高产开发项目”,
棉花单产达到了102.1公斤,当年完成了三年的开发任务。
五、以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搞种、养、加
多种经营,全县庭院开发户达到8.5万户,占总农户的57%,多种经营收入达到4.1亿
元;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县第二毛巾厂生产的提花毛巾被、浴
巾等四大类30多个品种,已销往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
六、以增加投入为动力,增强创高效农业的功能。资金投入,建立了农业发展基
金会, 合作基金会,完善了资金筹集投入制度,年计投资670万元。物资投入,建立
了县物资协调委员会,理顺完善了农用物资供应制度,共投支农化肥1.95万吨,柴油
560吨, 电量5313万千瓦小时。劳务投入,建立了劳动积累工制度,规定每个劳力每
年要出20个积累工,全年共投工390万个。
七、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保证,促进了高产高效农业建设的发展。本着理顺
县级、完善乡(镇)级、加强村级服务组织建设的原则,共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服
务组织3218个, 由419个行政村实行了灌溉、 耕播、 良种、植保、防疫、生资供应
“六统一”,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
八、以拓宽流通渠道为手段,加快高产高效农业建设的步伐。坚持计划经济和市
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除棉花由供销社专营外,粮食、油料在保证国家定购任务的基
础上,允许上市贸易,畜、水产品全部放开经营;积极发挥国营商业、外贸、供销社
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同时,加强对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管理, 全县有集贸市场36处,专业性批发市场4处,年内农产品的商品率达62%以
上。
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发展全县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全县已有工业行业门类
20多个,形成了以轻纺为龙头综合、配套企业体系,机械、纺织、酿造、建材、机电、
食品、 服装等工业都有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工业产值达8.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
%。

(李继功 高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