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227&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于潮* 赵长风
副书记 邵桂芳* 齐乃贵 孙嘉炼
张文玉
中共市纪委书记 王立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于成风
副主任 王灿德 李汉三 王鹤田
戴耀西 王华民 滕司宪
董建春 韩理 王荆玉
市长 邵桂芳* 齐乃贵(代)
副市长 邹立健 房忠昌 李惠信
张文玉* 刘景云 徐鉴
王伯祥 于效群 綦敦祥
市政协主席 远东
副主席 刘玉兰(女) 姜日绍 王金源
钟华德 王文岳 杨明立
曾文戊 李在连 张平治
刘宗绥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高新亭* 隋华堂(代)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学义
1991年, 潍坊市辖潍城、坊子、寒亭3区,临朐、寿光、昌乐、安丘、昌邑、高
密、五莲7县和青州、诸城2市,共有179乡,104镇,7个街道办事处,143个居民委员
会, 10221个村民委员会,10723个自然村。总面积为17302平方公里。全市共有41个
民族, 总人口864.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9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8‰,
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499.57人。
1991年,是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潍坊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自觉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市十
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巩固发展安定团
结的政治局面,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整个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
发展, 为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91年全市社会总产值418.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 比上年增长18.3%;国民生产总值166.3亿元,比上年
增长12.4%;国民收入13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工农业总产值374.82亿元,
比上年增长18.5%。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91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
国农村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社会化
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100.37亿元, (按现行
价格对比) 比上年增长22.1%。 其中种植业产值68.22亿元,增长23.8%,林业产值
1.71亿元,增长14.8%;牧业产值24.65亿元,增长23%;副业产值2.76亿元,增长7
%;渔业产值3.03亿元,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49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
总产1.12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4.4%;花生、黄烟总产略减,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造林26万亩, 是历史上造林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比上年增长8.3%,森林覆盖率
为17.9%。 生猪、大牲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肉类总产量37.44万吨,增长30.9
%, 禽蛋产量14万吨,增长34.6%;水产品总量6.55万吨,比上年增长9.3%;全市
农业机械总动力341.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0.04亿千瓦小时,全市农田基本建设投资
2.2亿元, 基本建设用工1.45亿个,完成土石1.96亿立方米,一年扩大和改善灌溉面
积135万亩, 治山整地38万亩,改造虾池盐田11万亩,开发吨粮田20万亩,乡镇企业
发展势头好, 产值达到170.8亿元,增长27.2%。有益都镇、高密镇等32处乡镇财政
收入超过200万元。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逐步回升。1991年,在工业生产难度较大的情况下,
坚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动力,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为主线,以搞好大
中型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落实搞活企业的政策措施,努力
改善企业外部环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促进了工业
生产的持续发展,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乡镇以
上工业完成产值183.78亿元, 比上年增长17.8%,实现销售收入149.8亿元,比上年
增长22.4%, 实现利税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产品结
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重点检查的150项产品质量指标,持平或改善的有140项,稳定提
高率为93.3%, 优质品率为24.1%,有125种产品荣获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潍
坊生建机械厂的螺杆钻具、临朐石油机械厂的液压管钳、潍坊第二印染厂的大花装饰
布等三种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潍坊水泥厂425#水泥、青州化肥厂的农用碳酸氢铵、
诸城农具厂半精量播种机等3种产品获得国家银质奖。 全市调度的80种产品,产销率
由年初的91.3%提高到98.4%。企业兼并、联合取得较大进展,企业组织结构日趋优
化, 企业集团已发展到43个,又有8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到1991年底,本市
国家二级企业已达65个。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较大,重点建设得到加强。1991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31亿元, 比上年增长23%。其中县及以上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共完成14.47亿元,
比上年增长54.8%; 全市县及以上生产性投资完成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8%;
非生产性投资完成2.46亿元,比上年增长65.1%。重点工程得到保证。全市15个重点
建设项目进度快,质量好,潍坊纯碱厂60万吨纯碱、潍坊化工厂6000吨氯化聚乙烯、
潍坊化纤厂2800吨粘胶长丝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或试生产,潍坊发电厂、潍坊四棉特
宽幅装饰布、安丘涤纶帘帆布等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0万吨原盐、2
万吨粘胶短丝等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
城市市场繁荣活跃,物价保持基本稳定。1991年,在经济循环不畅的情况下,全
市上下进一步增强大流通观念,在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多渠道、多
形式开拓市场, 搞活流通, 促进了市场形势的好转。 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
71.27亿元, 比上年增长19.2%,物资流通和经济技术协作得到加强。全市物资系统
物资购进额达到44亿元,物资协作18.6亿元,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农副产品收购总值
完成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粮棉定购任务已圆满完成。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市
场和商业网点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全市新建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5处,工业品批发
市场14处。城区和县城一批大型骨干商业网点建设全面铺开,进展较快。全市城乡贸
易成交额实现19.60亿元, 比上年增长22.7%,通过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取缔非法经
营,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在国家对部分商品上调价格的情况下,
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8.1%,市场物价保持了基本稳定。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1991年,在外贸体制改
革的推动下,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
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大力开展灵活贸易,推动了外贸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全市出口
商品收购总值完成24.2亿元, 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工矿产品出口17.4亿元,占
72%, 开发新品种77个,增加收购额9790万元,出口千万元以上的商品50种,比上
年增加19种。在整体开放意识的基础上,全市上下加强对外宣传联络,成功地举办了
第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深圳经贸恳谈会等大的经贸活动,拓宽了利用外资渠道,
1991年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15项, 合同外资额789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53万
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倍和20.4%。新批准“三资”企业111家,比上年增长3.44
倍,比前10年的总和还多38家。 到1991年,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64项,合同
外资额2.18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批准成立“三资”企业184家。已投产
经营的“三资” 企业, 1991年完成产值3.42亿元,实现利税3159万美元,出口创汇
2581万美元,对外交流和友好交往不断扩大,全年接待访问、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及
从事商贸、学术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外宾、华侨、港澳台胞1215批,计8554人次,比上
年增长15.4%, 创320万元外汇人民币。与美国普韦布洛市结为友好城市,并加强了
与其他友好城市的联系。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金融环境得到改善。面对增支减收因素增加,财政资金紧张
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挖潜力,增效益,千方百计培植财源,
组织收入。同时,灵活调度资金,合理安排财力,在支持重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
基础上, 较好地控制了支出。199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7
%,完成地方灶内支出8.046亿元,增长6.8%,可用财力和灶内支出相抵,收支基本
平衡。金融工作,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正确把握调控力度,积极调整信结构,盘
活资金存量,改善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好的金融环境。全市全社会各项存款
余额97.74亿元, 款余额126.6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66%和19.77%,新增贷
款集中用于增加农业投入,农副产品收购和搞活大中型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
产的发展。
城乡建设和交通邮电工作步伐加快,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得到加强。以开展“齐
鲁杯”、“鸢城杯”三上活动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城市综合功能
得到加强。1991年城市改扩建中高级道路48.2公里,铺设排水管道17公里,新增日供
水能力2.5万吨, 峡山水库给水工程累计投资9880万元,已达到简易通水能力;煤气
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城区又有1853户居民用上了煤气。村镇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翻建
农民住宅416万平方米,集镇综合开发1万平方米。交通邮电事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
头。全市公路建设完成工作量5700多万元,新建改造路基工程87.4公里,济青高速公
路建设全面开工,进展顺利,到199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00公里,高次级
路面均居全省首位。 所有乡镇都实现了晴雨通车,85%的村通了公路。市区1.3万门
程控电话全部开通, 青州、诸城、昌乐等8县、市进入国内长途自动网。全市邮电业
务总量完成7628.1万元,比上年增长27.8%。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实行环保责任制,
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77项,总投资1999万元。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当年建成投
产的建设项目“三同时” 执行率为95.12%。土地管理工作,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
强化依法监督管理,查处违法占地,建设用地得到较好控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3所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4316人,
中等专业学校23处, 在校学生1.58万人;初等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适龄
儿童入学率达到99.23%; 向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08万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
展较快,经科教统筹结合迈出可喜的步伐。
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科学技术与经济建
设的结合更加紧密。 全市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1万人,全市厂办科研开发机构
117家, 研究开发人员5249人;民办科研机构97家,从业人员1027人,1991年承担和
安排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13项, 累计创产值6.42亿元,实现利税8600万元;全市
取得科技成果30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填补国内空白28项,国内先进水平
77项, 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34项。有27项成果获省星火奖,4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
步奖,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40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全市参展成果获得7项金
奖、6项银奖,并获得2枚骑士勋章。专利申请受理335项,专利授权145项,专利实施
142项。 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和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园已制定规划,并着手前期建设准备工作。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期建设规划正在进
一步调查论证。
文化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991年共发表文艺作品4573件,获奖作品249件,比上
年增长49%。为庆祝建党70周年,市内创作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代京戏《陈少敏》、
《为了明天》、《少年王尽美》、《土地情》。由本市作者创作、广西电影制片厂摄
制的《女人,也是人》;青州作者创作的连续剧《李清照在青州》,受到社会好评。
社会文化蓬勃发展, 全市104个乡镇被市政府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临朐县被山东省
政府评为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市四级文化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健全。全市全年举办各种
文化娱乐活动达2800多次,近百万人参加。利用风筝会形式搞文化宣传,得到了江泽
民总书记的表扬。
卫生工作得到重视, 城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
70%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改貌建设任务; 村级卫生室甲纵率达75.63%,又有潍城、
安丘、 昌乐3县、区成为省级卫生城市。计划免疫实现第二个85%的目标;市内已累
计完成除氟改水1700个村, 病区受益人口240万;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男70岁,
女73.5岁。医学科学取得科研成果38项,有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到国际同类
研究水平,1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项填补国内空白或首创。
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1991年本市派代表队共参加省以上比赛19项,承办了
2项省比赛和组织了市比赛11项,有7人(队次)破8项省纪录,共获全国比赛金牌4枚,
省比赛金牌65枚。本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风筝比赛和第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8元, 比上年增加94元, 增长
12.3%;职工年平均工资2160元,比上年增长6.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8.07亿元,
比年初增长25.4%,人均存款787元,增长23.7%。全市乡村敬老院已达645处,集中
供养五保老人占52.3%;全市有24处乡镇、89个村、29个乡镇企业开始了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全市全年在扶户3.25万户,到年底累计脱贫
1.88万户。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各级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政府
自身建设集中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了政府工
作人员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反和平演变的能力。以严肃查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等违法违纪案件和治理“三乱”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廉政建设。明令禁止了一批收费文
件和项目,减轻了企业和农民负担。各级政府、各部门强化服务观念,注重提高工作
效率和质量,并继续组织干部包厂、包村、蹲点扶贫,加强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和群
众解决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市开展了在城市以
企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在农村以讲小康、干小康、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思想教育,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
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增强开放意识发展外向型经济
1991年,潍坊市共批准各种形式的利用外资项目115项,合同外资额7899万美元,
分别比1990年增长283%和252%;实际使用外资3452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20.4%。
从而使潍坊市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额在全省各地、市由第四、五位跃居第二
位。到1991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64项,合同外资额21758万美元,实际
使用13402万美元。
1991年,潍坊市利用外资工作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多,全年
批准的115个项目中,“三资”企业项目就有111家,占96.5%,比前10年“三资”企
业的总和还多38家,一年超过10年。二是外资投向日趋合理。在新批准的“三资”企
业中,生产性项目占96.4%,高于全省水平,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占35%,
利用当地资源精深加工项目占44%, 非生产性项目仅占总数的3.6%,且均是为生产
服务的第三产业。三是老企业嫁接改造项目占了93%,中方多以土地、厂房、设备等
折价出资,投入的货币资金平均仅占中方应出资的21%左右,不仅节省了资金,缩短
了建设周期,还促进了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四是利用外资渠道进一步拓
宽。外资来源开始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去年批准台资企业13家,批准与美国、加拿大
合资项目13个,与南朝鲜也有了经贸关系,来潍坊投资的外商还有香港、澳门、日本、
德国、新加坡、瑞士、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共计12个国家和地区。五是乡镇企业积极
性高。全年乡镇企业办“三资”企业40余家,引进了较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昌邑县后赶村与香港合资生产喷胶棉,仅投资38万美元,
当年投产就盈利100余万元。六是高新技术和大项目以及海外办企业开始起步。
潍坊市的外经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广泛发动群众,增强开放意识。1991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对外开放会
议,增强各级领导的紧迫感、责任感,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战略措施来抓。所有县、
市、区都有一名领导专管经贸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局、公司、较大企业多数都设
立了“外经科”,并有一名领导分管经贸工作,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
的浓厚空气。昌乐县主要领导动员全社会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年来批准了17家“三资”
企业, 投资总额7089万美元,已办成的“三资”企业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8亿元,接
近现在全部县直企业总产值的2倍。
二、主动出击,招商引资。1991年,潍坊共组织和参加了三月海峡两岸经贸研讨
会,四月第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六月“哈交会”和“青交会”、十一月深圳经贸恳
谈展销会等5次国内的经贸活动。 共接待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1450人次,新
结识客户300多家, 对外签署利用外资项目合同98份,合同外资额6889万美元。青州
密桃节、昌乐厦门新闻发布会、临朐红叶节等涉外活动也为加快潍坊利用外资步伐起
了促进作用。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计
委、经委、外办、外贸、工商、财税、金融、新闻等单位之间关系协调,齐心协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同唱“一台戏” , 共下“一盘棋” ,“大经贸”意识不断增强。
1991年, 市农行、 工行就为“三资” 企业融资发放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外汇款
6292万美元, 人民币款1亿多元,市外事办公室印发了“潍坊要览”,市对台事务
办公室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台资企业在潍坊发展情况的录像,对外经工作的开展都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潍坊市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加强对企
业的监督管理,依照合同督促“三资”企业合作各方履约,按合同出资,返销产品;
二是帮助“三资”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举办了两期培训班,轮训了中方主要管理人员;
三是抓了出口计划的完成和扭亏增盈工作,四是对投产的和在建的“三资”企业组织
了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据对62家投产“三资”企业中的48
家统计, 1991年实现产值3.4亿元,利税3159万元,创汇2581万美元,分别比1990年
增长127%、 160%、200%,在提高服务方面,对正当的出国经贸团组,本着“少、
小、 精”的原则,从快、从速办理审批手续,1991年共批出访经贸团组210批,64 1
人次。同时成立了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尽力为企业服务。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潍坊市注重发展高效农业,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
展。 1991年,潍坊市粮食总产达到490万吨,比1990年增长3%,创历史最高纪录,
11年平均年递增4.1%; 棉花总产11.26万吨,比1990年增长34.4%;花生、黄烟收
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蔬菜总产243.39万吨,增长13.9%;水果总产27.02万吨,增长
3.8%。 全市农业总值10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11年年平均递增7.8%,其
中种植业产值6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858元,比1990年增加
94元。粮食、经济作物的全面丰收,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全市国
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市发展高效农业,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高效观念,不失时机地抓好关键环节,把握工作主动权。市委、市政府
紧紧抓住春耕春播、“三夏”、“三秋”、冬季农田基本建设等关键环节,具体抓好
生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1991年,全市共召开麦田管理,抗旱保苗、玉米套种等现
场会议8次, 下发技术意见12项,编发《潍坊农情》83期,被省农业厅《山东农业信
息》采用27条,全文转发5期。采用量和转发量均占全省第一位。
二、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高新技术人员,积极推进科教兴农。一是广泛开展科技
培训, 全市12个县、市、区已成立农技推广中心22个,283处乡镇全部建立了科委。
1991年, 在市、 县、 乡三级举办科技广播讲座1392次,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4169期, 全市约有150万人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农业科普教育。 经市政府批准,全市
282名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在昌潍农校进行正规培训, 系统地学习了农业科技知识,
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大力推广
高效农业新技术, 新成果。1991年,全市保护地栽培面积地膜覆盖达到126.14万亩,
增加47.11万亩, 增加纯收入4130万元;冬暖式大棚推广2万亩,注意棚型选择,采
用多层覆盖使用无滴膜张挂反光幕、CO2气肥及嫁接等技术,可增收2亿元。全市低
产田开发95万亩, 平均亩增产粮食159公斤;吨粮田开发81万亩,平均亩产达1059.6
公斤。青贮氨化秸杆7.9亿公斤, 还田654.4万亩,可增产粮食9万吨,立体农业开发
294.66万亩, 增加162万亩,在技术上筛选出了六种六收的六大类18种模式,平均复
种指数达到214.8%, 总增值5.93亿元。全市普遍推行果品优质丰产技术,发放果园
管理手册5万册, 幼龄果园良种化已达到75%,高效立体农业的开发,对全面提高农
业生产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努力创造高效的生产条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发南北,提高中间”的总
体部署, 重点抓了土肥水的建设。 1984年以来, 每年投工1亿个以上。1991年投工
1.45亿个, 完成土石1.96亿立方米,投资2.2亿元,整地改土,兴修水利,超额完成
了省下达的开发建设任务。全市1100多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能适时播种稳产高
产。全市已完成的92个项目中,有81个项目优秀,11个项目良好,优秀项目率达到88
%, 在全省13个开发地市中居第一位。并获得省政府奖励的50万元开发项目1个,寿
光、昌乐获得30万元开发项目各一个。
四、建立高功能服务,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几年来,重点总结推广了诸城贸工农
一体化,寿光市场牵动、安丘农户目标经营、昌邑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等典型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服务组织4.7万个,从业人员20多
万人,个体服务专业户3.2万个,服务联合体1.3万个,民间学会、协会、研究会、联
合会1019个,加强农村经营管理,稳定完善了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调动和
保护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李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