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202&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孙淑义
副书记 秦尧基 段振方 王允琳
孟繁成
中共市纪委书记 徐广景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文孝
副主任 孙洪业 刘本基 李国发
梁绍堂 王希文 孙庆传
寻玉超
市长 秦尧基
副市长 王允琳 王玉章 褚庆方
汪纪戎(女) 李仲孚 孙凤山
市政协主席 王海一
副主席 郑维善 龙育道 孙维林
兰新聚 沈怀义 李安贵
刘亚三 杭世泉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德蓉(女)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曹友林

1991年,全市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
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牢牢抓住发展经济、稳定
社会、廉政建设三件大事,团结实干、开拓进取,政治、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两个文
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国民
收入完成51.7亿元,增长11.6%;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2.42亿元,增长15.8%,各项
社会事业都有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村经济有新发展。1991年,全市新建成吨粮田35万亩,三
种三收以上的面积达33万亩。探索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平原绿化达到部颁标准,提前完成了市长五年绿化责任状主要造
林指标。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提前实现了“八五”计划
确定的目标。 棉花产量达到1.8万吨,是198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油料产量达6.36万
吨,增产3200吨。肉类、水产品、果品、蔬菜产量都比上年有新的增加,实现了市委、
市政府年初提出的“粮食上台阶、棉花搞突破、林业要达标、多种经营大发展、社会
化服务上水平”的要求。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1年,各级政府坚持把搞好企业、提
高经济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分类指导,实行重点帮促,重点突破。立足于挖掘现
有企业潜力,调整结构,扩大销售,开拓市场,限产压库,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推
动了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9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
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63.2亿元,增长15%。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地方
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38亿元,增长19.24%,实现利税40484万元,增长10.24%。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5%, 完成新产品产值4.13亿元,新产品产值率6.7%,同比
提高0.2个百分点。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900万元,增长38.6%;地方交通运输周转量
增长12%。
投资结构改善,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整顿秩序、
提高效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199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83亿元, 比上年增长1.9%。 其中, 全民基建投资49576万元; 全民技改投资
15901万元, 增长32.9%。鲁南水泥厂两条生产线基本建成。鲁南化肥厂二期扩建工
程进展顺利,台儿庄大桥主体工程已完成。
流通领域活跃,财政金融稳定。各级政府强化了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991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城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6.3%。 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强化促产增
收, 狠抓扭亏增盈,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做到有保有压,全年财政收入完成33276万
元,增长9.2%,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平衡。金融工作大力组织存款,优化资金投向。
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8.1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各项款余额42.6亿元,比年
初增长21.8%。保险事业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国内保险收入4953万元,比上年
增长29.7%。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经外贸有新的发展。1991年进行了外经外贸体制改革,组
建了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了取消外贸补贴后的出口产品调整方案和发展对
策, 积极培植各类出口商品基地。 全市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达到5亿元, 比上年增长
13.5%。 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较好, 全年新增三资企业19家,利用外资合同总金额达
204 4万美元。劳务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有了新的发展,对外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科研与生产结合紧密,科技进步因素提高。基础科技研究开发、发展高新技术和
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203项,其中有5项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8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村科技示范户发展到总农户的10%。工业
新技术、新成果广泛推广应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完成总体规划,建成了一批高新
技术项目,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八五”期间重点发展的3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订了62项科技成果转让协议。
三项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强化对计划
生育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1991年全市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91‰以内, 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年末全市总人
口32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9人。环境保
护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成效显著。土地开发复
垦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市98%以上的乡村实行了宅基地有偿使用,全面完成了
省下达的各项指标。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用
水管理进一步加强。住房综合开发和城市绿化美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容、市貌有了
新的改观,继续保持了全国卫生城的荣誉称号。各类教育得到加强,完成了城镇公办
学校校舍改造任务,农村学校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
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以上。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医疗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健全了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更加普及,体育设施日臻完善,体育竞技水平显著提高,1991年我
市有4名运动员参加了国际比赛, 2人参加了全国比赛,273人参加了省级比赛。获世
界级金牌5枚, 铜牌1枚,亚洲金牌2枚,国家级金牌2枚,银牌2枚,省级金牌61枚,
银牌82枚、 铜牌76枚,其中1人打破两项世界蹼泳纪录。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
视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1年,全市各级政
府把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实施第二个五年普法规划,坚
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
罪活动,狠抓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随着生产的发
展, 人民的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408元,增长5.6%;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6元,增长9.4%。

推行分配公开深化企业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枣庄市委、市政府自1989年开始,在全市企事业内部推
行了分配公开制度。1991年底,全市已有90%以上企业实行分配公开制度,并开始由
企业向事业、由城市向乡镇和其它领域延伸。这一做法,促进了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
完善配套,调动了职工与承包经营者共同办好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受到省委、省政府
的充分肯定,省委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推广。
枣庄市推行分配公开深化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是:(1)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先进行实点,总结推广经验,带动
面上的工作。(2) 规范公开程序。分配公开的各种方案,必须由厂长根据政策规定,
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方案,经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后,交职代会通过实施。并建立
厂和车间两级公开园地,全厂性的公开项目由厂公布;其它项目由车间公布。实行定
期、不定期两种公开形式,对出勤、工资等固定内容定期公开,临时内容不定期公开。
(3) 抓公开重点,完善公开内容。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开重点,主要包括
出勤、工资、奖金、罚款、各种津贴、医药费开支,住房分配等12项内容,基础条件
较好的企业,公开内容扩展到32项。(4) 加强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
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了三级监督机构;区(市)体改、工会、经委、劳动、财政等部
门组成的经济监督委员会,各企业的职工经济监督委员会和车间科(室)的职工经济监
督小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体系,厂级经济监督委员会作为职代会的专门委
员会,向同级工会和职代会负责,代表职工对企业分配中的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督促检查职代会通过的分配公开方案的执行情况。对推行分配公开制度的进度和质量
实行逐级负责制,保证落实兑现。全市由市体改委、工会抓好阶段性检查;区(市)和
企业主管部门抓好自查、互查。并将各阶段的检查情况通报到企事业单位,表扬先进,
督促后进。目前,有86%的区(市)属以上企业基本达到要求。
(王家友)

创建保险先进县(市、区)活动取得显著成绩

1991年,按照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保险先进县(市、区)活动的通知要求,
枣庄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广泛开展了创建保险先进区(市)活动,取
得了显著成效。全市5区1市有4区1市实现了保险先进区(市)标准,跨入了全省37个保
险先进县(市、区)的行列,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市、区(市)政府都调整充实了人民保险促进委员会,各乡镇和区(市)直有
关部门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创建”工作。二是广泛宣传、全面
发动、 形成浓厚的创建气氛。 三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创建”标准,各区
(市)政府都制定了实现达标的实施方案,把完成任务列入年底干部三位一体考核,建
立“创建” 达标责任制。 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将
“创建”指标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单位,一抓到底。
通过开展“创建” 活动,促进了全市保险事业的发展,1991年共完成保费收入
5056万元, 比上年增长29.2%;服务险种由36个扩大到43个;承担的保险资产总额
已达89亿元,为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景平)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成效显著
自1988年枣庄市被列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精心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果。经验收,
“七五” 后3年项目全部竣工,实际完成投资5250.2万元,超计划94%;实际改造中
低产田43万亩;在63个开发项目中,有58个被评为优秀,第一期平原农业开发被省开
发办公室总评为优秀地市。开发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项目区的
经济、 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全市累计增产粮食7133.1万公斤、棉花1.1万
担、 油料28万公斤、 肉类56万公斤、 蛋类38万公斤、 鱼6095万公斤, 新增产值
6360.1万元,利润6.3万元。
市农业开发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高标准综合开发。在落实农业开发项目时,市委、市政府重点安排了农
田水利、农田林网、农业科技等开发项目,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和奋斗,开发区已
建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沟、路、渠、桥、涵、闸配套的高产稳产
田,开发项目区内率先实现了水利化、耕作机械化、作物良种化、种植区域化、管理
科学化。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搞开发。 在“七五”后3年的开发中,枣庄市坚持自力更生的
精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使各项开发资金一步到位,保证了开发项目的按时完工。
“七五”后3年省安排枣庄市、区(市)两级配套资金为628万元,实际完成741.9万元,
占计划的118%。 落实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2716.8万元,并建立了劳动积累工制度,
每个劳力每年至少出15~25个积累工投入开发,实行钱粮工三挂钩。
三是依靠科技搞开发。在项目区内新建了一批良种仓库、晒场,购买了一大批仪
器设备, 提高了科技服务的能力。并投资474万元,建成畜禽良种场一处,已饲养父
母代良种蛋鸡2.5万只。同时,建立健全了“官民结合、三网合一”的科技推广网络,
推广了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项目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科技开发面积达110
万亩, 增产粮食7000多万公斤。农田林网建设普遍使用了ABT生根粉,使树的成活率
达95%以上。
(李德臣赵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