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93&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王怀远* 杜祥荣
副书记 杜祥荣* 韩新民 龙守信*
时立军(女) 姜学敏 宋庆才
中共市纪委书记 刘喜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庆照
副主任 柴金起 孙化梓 姜瑞芝(女)
顾安娜(女) 王秀 宋倬滨
李中亭 肖永蕃 洪立民
李咸信
市长 韩新民
副市长 孙立义 康寿美(女) 王和先
曹钟书 宋鲁泉 王天瑞
孙启明
市政协主席 牛良
副主席 秦永文 唐玉存 王裕民
王吉人 陈懋镇 洪立成
赵蔚芝 马保平 李庆萱
王守贞 任嗣薛 孙金玺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苏长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于润义

1991年,全市辖5区3县,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383.72万人,比上年
增加2.73万人,增长7.18‰(上年总人口中包含已划归莱芜市的沂源县黄庄镇),其中,
非农业人口101.6万人, 比上年增加2.38万人,增长24.03‰;市区人口247.7万人,
比上年增加1.96万人, 增长7.97‰;全市人口出生率11.82‰,死亡率5.51‰。,自
然增长率6.31‰。
199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
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保持稳定,强化科技,加快开放,深
挖潜力,全面发展”的20字方针,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克服种种困难,使国民经济
和各项社会事业在稳定中协调发展,全市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总产
值333.0亿元(现价,以下凡未注明者均为现价) ,比上年增长19.7%;国民生产总值
125.5亿元,增长14.0%;国民收入100.8亿元,增长14.7%。增长幅度均超过“七五”
时期的平均水平。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实施“八五”计划和10
年规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991年,全市农业生产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7300多项,
完成小流域治理166平方公里,新建防渗渠180万米,北部平原农田灌溉基本实现防渗
化,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43万亩。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9.32万千瓦,农村用电
量8.66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0.42万吨(折纯) ,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和抗灾能力都
有新提高。 粮棉生产实现了全年丰收、 全面丰收、全市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
289.92千公顷, 总产达166.9万吨,比上年增产13.5万吨,增长8.8%;每公顷单产
5757公斤, 比上年增产547公斤,增长10.5%,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
吨粮田面积已达102万亩,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百万亩吨粮田的目标提前实现。
40万亩旱作农业开发亩产粮食500公斤以上。 棉花生产突出抓了高青县百公斤皮棉开
发,全市棉花总产达3.23万吨,比上年增长67.3%,单产87公斤,增长42.6%。花生、
黄烟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也都有明显增长。畜牧业、林果业生产呈现大发展的好势
头,全市生猪存栏61万头, 比上年增长7.7%;大牲畜存栏22.5万头,增长19.6%;
家禽存养1000多万只。全年肉类总产7.68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5.17万
吨,增长9.4%, 牛羊肉9663吨,增长16.5%。禽蛋总产8.56万吨,比上年增长62.2
%。全年造林21万亩,林网面积达到50万亩,果品总产达到7.23万吨。全市农业总产
值达到27.2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13.7%。其中,种植业产值16.6亿元,比
上年增长10.6%、 林业产值0.8亿元,增长2.6%;牧业产值8亿元,增长28.2%;副
业产值1.6亿元,减少6.9%。整个农业生产开始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方向发
展。
工业生产紧紧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提高经济
效益为中心,努力调整结构,开拓市场,促进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的逐
步回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1%,为年计划的106.7%。
其中, 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20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
171.24亿元,增长24.6%。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全民工业146.78亿元,比上年增长
8.41%,集体工业60.40亿元,增长25.32%;轻工业57.55亿元,增长17.29%,重工
业150.56亿元, 增长11.55%。全市117户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50.3亿元,比上
年增长9.04%, 增幅比上年高出3.1个百分点,较好地发挥了骨干作用。乡村工业完
成工业产值96.95亿元, 比上年增长32.4%,占市及市以下工业总产值的56.6%,已
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市重点考核的30种产品的产量,完成年计划的16种,占
53.33%, 比上年增长的16种。其中,自行车、棉纱、铁矿石、生铁、钢材、硫酸、
塑料等产品比上年增长20%以上。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市重点考核的288项产品质
量指标, 稳定提高率达到94.44%,比上年增长2.24个百分点,全市优质产品产值达
到75.5亿元, 优质产品率由上年的33.8%提高到36.21%,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达91.25%, 亦高于上年水平。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日见成效。全年完
成技术开发项目550项, 开发新产品350种,实现新产品产值6.8亿元,出口产品产值
16.5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
收入168.17亿元, 比上年增长21.58%,实现利税24.89亿元,增长26.94%,均高于
同口径产值增长速度。 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5%,全员劳动生产
率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1398元/人,比上年增长6.17%。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97天,比上年减少5天。在1367个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减少253个,
亏损面比上年降低6.01个百分点。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方针,全年城镇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26.23亿元,比
上年增长33.55%,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3.25亿元,增长76.1%;生产性投资完
成24.07亿元,增长32.9%,非生产性投资完成5.41亿元,增长60.32%;省以下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21.31亿元,增长63.67%。全市全年自筹资金3.4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
元,是重点建设筹资最多的一年。由于资金筹集到位,全市21项重点工程基本达到计
划进度要求。 其中,南定玻璃厂5万吨引进生产线、张店水泥厂、磷酸一铵、邮件处
理中心等7项已实现投产或竣工,丙烯腈、聚醚、齐鲁建陶、色釉料4项已具备投料试
车条件,引黄供水一期工程实现简易通水,焦化煤气工程主要设备已安装80%。全市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合成氨2万吨,丙烯3.5万吨,塑料14万吨,流
动纺3936头,水泥37万吨,铸铁件36万吨,瓶罐玻璃5万吨等。
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8.4平方公里。市内公共汽
车营运线路1285公里,营运汽车646辆,比上年增加38辆,出租汽车318辆,增加50辆,
客运量达9572万人次。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56.4万吨/日,用水人口97万人,比上年
增加4.1万人, 人均生活用水59.55公斤/日,基本满足需要。液化气供应总量1.23万
吨, 用气人口52万人,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达57.8%。集中供热面积397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84万平方米。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85.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9.88万平方
米,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9.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2.9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
17.25%、24.21%。年末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14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0万平方
米。 建成区绿地面积322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6.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
均公共绿地增加到4.82平方米。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改观。全年安排治理项目
154个, 投资1689.8万元,经消烟除尘的废气458.98亿标立方米,占燃烧废气排放量
的57%,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3万吨,年处理4412万吨。市容达标被评为“全国环境
综合整治优秀项目”,已有5个区县达到省级卫生城标准。
交通、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62.5公里,其中高级、
次高级路面里程1347.5公里, 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9.45%。全市乡镇均达到晴雨通
车, 其中108个乡镇铺设了沥青路面, 占乡镇总数的88.5%。年内全市公路货运量
2443.5万吨, 货物周转量达12.32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达1092.1万人,客运周转量
74100万人公里, 都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全市邮电业务计费总量7274万元,比上年增
长57.38%, 跃居全省第二位;年末电话装机总数8.77万部,比上年增加0.52万部,
其中程控电话2.64万门;邮政快件收入比上年增长111%,居全省第一位。
财政工作狠抓促销增收, 节约开支,连续7年实现收支平衡。全年财政总收入完
成9.41亿元, 比上年增长13.32%,财政总支出完成7.37亿元,增长8.29%。金融部
门大力组织存款,调整信结构,优化资金投向,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年末全
市各项存款余额92.46亿元, 比上年增长27.62%, 各项贷款余额92.57亿元, 增长
24.05%;城乡储蓄余额55.54亿元,比年初增长25.13%,其中城镇储蓄余额37.12亿
元,增长28.71%,农村储蓄18.42亿元,增长18.5%。全年保险费收入完成1.32亿元,
比上年增长23.89%, 赔款支出4021万元,增长54%。税收工作通过培植税源,组织
收入,亦完成了全年任务。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和流通,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工作
的重点,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全面回升,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商业网点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年开工建设市场18处,其中,张店中心农贸市场、张店美食街、淄川农副产品批发
市场、周村纺织大世界二期工程、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等相继建成。全年共建成各类
市场和商业网点27万平方米, 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达6万处,比上年增加4000处;
城乡集贸市场已达444个, 年成交额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61.96%。全市全年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3.89亿元, 比上年增长21.72%,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32.58亿
元,增长21.44%,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5.38亿元,增长32.35%,农业生产资料零
售额5.93亿元, 增长14.82%。 各种经济类型商业都有很大发展, 全民商业零售额
15.9亿元, 集体商业零售额17.18亿元,个体商业零售额8.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3.13%、22.01%和21.7%,主要消费品社会零售量多数都比上年增加,其中家用电
冰箱3.33万台,彩电4.72万台,自行车14.86万台,都比上年增长12%以上。粮、油、
肉、蛋、菜、水产品等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主副食品供应充足,购销两旺,日用工业
品销售逐步好转。 市场物价相对平稳,全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6.8%,比上年增幅
1.6个百分点,涨幅控制在计划之内。整个市场呈繁荣兴旺景象。
对外经济贸易全面发展。年内全市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的出口产品,
组织货源,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全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14.2亿元,比
上年增长28.8%。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质量、档次进一步提高。陶瓷、丝绸、机
械、磨具磨料和医药化工等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利用外资的规模
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年内新批外资项目51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887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2507万美元。新批“三资”企业44家,合同金额2438万美元。至年底,全市累
计批准“三资” 企业82家,正式投产21家,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
长48.74%, 创汇2274万美元。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淄博工业加工--高新技术园
区”的开发建设开始取得成效。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日趋活跃,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中
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与法国拉罗什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在年内举办的“山东--台
湾经济贸易研讨会”和“经济技术洽谈会”上,与台商签订9个协议和14个合作意向,
协议总金额1289万美元。 全年接待外国友人、 华侨和港澳台胞3133人,比上年增长
3.95%,旅游外汇收入183.36万元,增长8.2%。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落实。科技工作继续以科技兴工、兴农和发展高新技术
为重点, 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科技计划。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振兴计划28项,星火计划
70项, 火炬计划13项,丰收计划52项。已形成6个星火技术密集小区和两个农业科技
园区。 火炬计划实施4年来,1991年是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
年,有6个企业被省科委列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样板企业。 全年取得科技
成果354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97项,填补国内空白的
6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的20项。 大力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市、区县两级共完成技
改项目268项, 全年新增产值7.6亿元,利税2亿元。教育工作继续以实施九年制义务
教育为重点, 全市122处乡镇全部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轨道,其中44处乡镇实现了九年
制义务教育。 继农村校改达标以后,年内又有5个区县及市属学校实现了国办中小学
校改达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工教育发展迅速,各类职业技术
教育在校生占整个高中段在校生的60%以上。全面实施燎原计划,全市共建立乡镇成
人教育中心学校76处, 全年完成扫盲2.5万人。年内向大中专学校输送学生5035人,
分配至市的大中专毕业生5400人, 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学龄儿童入学率99.48%,比
上年亦有提高。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市有3个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
社会文化先进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整顿取得新进
展,较好地完成了农村改水、改厕任务。群众性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在第二届全国城
运会上,在96个参赛城市中总分列28位,居上游水平。计划生育严格目标责任奖惩,
强化基础工作, 狠抓后进转化, 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
泛开展,“双拥”共建成效显著,被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439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971元, 增加86元,扣除物价因素,都比上年略有提高。城乡人均居住面
积分别提高到7.9平方米和21.2平方米。 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79.3台、冰箱
79.3台、照相机24.7架,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视机78.94台,其中彩电17.26台,摩
托车、 照相机等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全年多渠道安置劳动就业2.5万人,新增各
类职工3.9万人。年初市政府确定的为人民群众办的9件实事,即:修建、完善50公里
乡村断头路、低等级公路,解决部分乡村道路不通问题;解决小清河沿岸42个村庄群
众的吃水污染问题; 增加公共汽车数量、调整营运线路和站点问题;新增粮食库容
7500万公斤的问题; 多渠道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5~3万人的问题;开通全市调频立
体声广播、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应有节目的问题;开通高青2000门程控电话,进一
步完善全市通讯、电话网络问题;继续抓好部分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建设问题;实行
老年人优惠制度问题,件件落到了实处,按计划要求完成了任务。

(唐乃兴)

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1年,全市工业系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及乡以上全部独立
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达到24.89亿元, 由上年的全省第二位跃居全省第一位,比上
年增长27%,高于全省18.5%的平均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技术开发项目
550项, 实现新产品产值13.5亿元, 比上年增长23%;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
94.44%, 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市建材工业公司产品监督检查连续5年达到100
%,优质产品产值率居全省同行业首位; 省陶瓷公司出口瓷合格率达到84.43%,名
列全国第一。
(二)销售形势继续好转。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68.17亿元,居全省前列,
比上年增长21.57%,高于全省19%的增长幅度,销售增长超过产值增长8.6个百分点;
产销率达到86.5%,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市建材、医药、塑料等行业产值、产品
产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同行业首位或前列。
(三)资金周转明显加快。年内全市工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97天,比上年加
快5天, 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4天;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仅增长15.7%,增幅比上
年回落了19.3个百分点。
(四)企业亏损面减小,亏损额增势趋缓。年末企业亏损面为18.5%,比上年下降
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1亿元,增长3.1%,大大低于上年的增长幅度。
(五)经济效益提高。全年工业资金利税率为14.4%,销售利税率为14.8%,产值
利税率为12.8%,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0.6个和0.8个百分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居全省首位;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1398元/人,比上年增长9%;工业人均创利税
5049元,比上年增长2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58元。

(冯新生 王学典)

百万亩“吨粮田”开发成效显著
淄博市人多地少,农业比重低,粮食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
终重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把提高全市粮食的产出水平放在重要位置。自1988年实
施黄淮海平原开发以来,更加快了本市粮食高产开发的步伐。1989年建成我国江北第
一个吨粮镇--唐山镇;1990年建成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桓台县;还建成15个吨粮
乡镇、390个吨粮村、66万亩吨粮田。在此基础上,为使全市农业再上新台阶,市委、
市政府结合全市北部平原耕地面积大,水利条件好,土壤肥沃等优势,1991年在全省
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建设淄博北部平原地区百万亩“吨粮田”的开发计划,确定从
1991年开始, 用3年时间完成。由于措施好,投入大,年内“吨粮田”面积达到10 2
万亩,百万亩“吨粮田”开发目标提前两年实现。全市吨粮乡镇达到34个,吨粮村达
到811个, 吨粮田面积占北部平原粮田面积的85%。吨粮田开发取得丰硕成果,为使
淄博农业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方向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百万亩“吨粮田”开发计划的提前完成,主要是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政
府强化对“吨粮田”开发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和实
施方案,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市、区、乡、村四级先后成立了领导、技术、
物资等组织机构,分工负责,重点抓面积落实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二是实行集团承
包,层层建立约束机制。由行政、技术、物资等部门组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承包集
团,将各方及各层次的责任以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保证了各项开发措施的落实;三
是加大对“吨粮田” 开发的投入,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 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到
1991年底, 全市“吨粮田”开发建成防渗渠910.72万米,投入资金7300万元。建机
共23284眼, 配套机井房14057间,投入资金7.2万元。北部平原基本实现了防渗化灌
溉。 农机总动力达90多万千瓦, 平均每亩“吨粮田”占有农机具0.04件、农机动力
0.8千瓦。 土壤肥力建设主要实行氮、磷、钾微量元素和稀土微肥的合理配方施肥,
大力推广秸杆还田、“过腹还田”和“沼气废渣还田”,走有机农业的路子。“吨粮
田”开发平均每亩年施化肥实物量181.3公斤,农药0.66公斤,施有机肥2吨以上。林
业主要是建设了骨干林带,为“吨粮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建立健全
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的需要,着重配备了科技、良种繁育、水利、
农机、农业气象、 购销等6大服务体系,使机构设置网络化、实体化,服务内容系统
化、全程化,共配备建设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6000多个;五是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靠科技兴农。首先是抓好技术培训和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落实工作。区县和乡镇通
过招聘农民技术员, 完善形成市到村的逐级技术服务网络,全市共配备农业技术员2
660名, 其中,农民技术员2450人,平均500亩“吨粮田”1名农民技术员,开设各类
技术培训班, 共培训40万人次,基本达到每家1个科技明白人。推广应用了小麦精播、
半精播和玉米密植栽培技术及配方施肥、秸杆还田、青贮氨化等项技术,大力推广鲁
玉二号、掖单四号等优良品种,使品种布局更加合理。同时,还加强了田间管理和病
虫害防治等工作。

(冯新生 齐孝福)

为政清廉活动收效明显
1991年,市政府将开展为政清廉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
先,加强领导。市政府和各区县及市府重点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纠风办事
机构。全市共设纠风办事机构52个,纠风工作人员262人。其次,进行调查摸底。5月,
市纠风办和市统计局选取机关、企业、学校等48个单位、174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摸
清了全市纠风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市政府确定了税务、工商、公安、劳动部门为该
年纠风的重点系统。第三,认真组织发动。市政府印发了全市开展为政清廉,纠正行
业不正之风的意见,并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各区县及市政府各部门迅速进行了传达
贯彻。第四,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各区县、市政府各部门在认真抓好思想教育,解决
干部职工思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市全年共查摆各类不正之风
1344条,已有1210条当年得到纠正。第五,严肃查处不正之风案件。年内,共立案查
处不正之风案件296起,有168人受到政纪、党纪处分或法律制裁。第六,完善了廉政
建设和纠风的有关制度。全市共新建和完善各项制度5822项。
为政清廉活动和纠风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廉
洁勤政的意识增强,转变作风、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风气更加浓厚,党
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政府声誉进一步提高。二是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
点问题,基本实现了为政清廉活动和纠风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以权谋私、吃拿卡要、
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以及在户口农转非、招工、招生、招干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工商、劳动、税务、公安等重点系统的纠风工作取得更为明显
进展。三是涌现出一批廉洁勤政的典型,广大群众从中看到了为政清廉活动和纠风的
效果,增强了廉政建设的信心。四是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进
一步完善,各行业初步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防止了不正之
风。
(赵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