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80&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郭松年
副书记 刘镇 俞正声 张惠来
杨在茂
中共市纪委书记 徐长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今吾
副主任 李延令 李乃久 孙炳岳
施稼声 李逵道 徐国轩
马延农 宋修业 王垂泰
邢智友
市长 俞正声
副市长 秦家浩 徐世甫 程友新
张先平 王增荣 李乃胜
刘延谟 严敦善
市政协主席 牟周
副主席 许善义 马绪涛 宋玉珉
赵蓝田 王玉成 张永耀
孙喜茂 翁维权 左克智
王桂浑 杨衍普 邓仁爱
张晦庵 孙鸿正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殷康生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冠升

1991年,青岛市辖7区5市全市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
总人口670.93万人 (农业人口455.11万人, 总劳力161.89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
11.93‰, 死亡率6.21‰, 自然增长率为5.72‰。 耕地面积745万亩,比上年减少
2.59万亩。
1991年,青岛市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继续深入
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
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国民收入160亿元,
增长7.5%;社会总产值538亿元,增长9.2%;工农业总产值464.9亿元,增长10%。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按同口径计算增长3.8%,全市财政
总支出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
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经济体制改革有新发展。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坚持以搞
好大中型企业为中心,全面实施了企业新一轮承包,进一步完善了承包责任制,大中
型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经营机制开始转换。经市政府批准,对青岛化工厂、橡
胶九厂等10个企业实行“双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试点,在18户企业中进行了劳
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配套改革试点,破除“一大三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并对少数企业实行了关闭试点。治理“三乱”取得了明显效果,共清理各类收费、罚
款、集资、基金项目882个,已取消255项,减轻了企业负担。对市属32户企业实行了
增提折旧、免交“两金”(国家能源交通基金、国家重点建设基金);对32户企业实行
了提取销售收入1%补充流动资金; 对15户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2860万元。对亏损企
业实行了扭亏增盈责任制。到年底,预算内企业亏损户数和亏损额明显减少和下降,
亏损企业33户,比上年减少29户;亏损额为8633万元,比上年减少49%;实现利税比
上年增长19%。企业兼并迈开了新的步子,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1991年又
有34户优势企业兼并了37户劣势企业(其中工业企业24户兼并了26户) ,累计133户企
业兼并了146户。据对工业企业统计,被兼并企业4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 被转移到
优势企业,优势企业为其承担债务1.6亿元,安排职工7653人,淘汰老产品6项,开发
新产品39项。流通领域的管理监督继续加强,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制定了生产资料
市场、城乡集贸市场、拍卖管理暂行或试行办法;成立了青岛市生产资料管理委员会、
拍卖管理委员会。 综合性生产资料市场5月份正式开业,进入交易的企业达22家。全
市物资系统通过市场调节的物资比重比上年同期增长37%,计划外物资供应已占物资
销售额的91%。 青岛市金融市场于8月份正式开业,证券交易额达6.65亿元;外汇调
剂达2.2亿美元。 选择15户国合商业企业进行物价、经营、用工、分配四放开试点。
在价格体制改革中,调整了粮油统销价格,放开了81种市管日用消费品、食品等商品
价格。在外贸体制改革中,实现了外贸新旧经营体制的转换,初步建立起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继续稳定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积极推行以“两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承包制度,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机制,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全市已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组织1.98万个,
在主要农业生产环节提供服务的村庄由上年的4200个提高到5100个以上。全市乡镇合
作基金会已发展到122个, 占乡镇总数的75.8%,累计聚集资金9548万元,比上年增
加2599万元。认真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有所加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增加
了对农业的投入,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战胜了严重干旱,获得全面丰收。全市农业支
出6694万元, 比上年增长4.2%, 其中市级财政支出增长13.3%,投放支农周转金
3960多万元, 比上年增长10.8%。农田灌溉面积422.25万亩,比上年增长2.5%。全
年化肥施用量22.53万吨(折纯) ,增长10.1%。农村用电量8.1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
增长20.1%。 全年粮食总产量318.1万吨, 比上年增长6.1%;棉花2.6万吨,增长
48.5%; 花生44.7万吨,增长8%。全年造林面积4.6万亩,增长0.7%;果品总产量
29.4万吨, 增长0.6%;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增长14.9%;水产品总产量26.3万吨,
增长24.4%。 全市农业总产值65.9亿元,增长13.8%。农村经济总收入137.1亿元,
增长14.7%。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交通、运输、邮电等事业有所发展。工业生产在资金、原料、
市场等困难较多的情况下,狠抓结构调整,积极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并采取“扩销促产”、“限产压库”等措施,保持了生产的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
好转。 全年工业总产值398.9亿元, 比上年增长9.3%, 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
275.15亿元, 增长8.5%,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123.51亿元,增长11.3%。轻工业产
值163.81亿元, 增长7.5%; 重工业产值111.35亿元, 增长10.1%,轻重工业比例
为59.5∶40.5。全市考核的77种产品产量中,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35种,占45.5%;
比上年增长的50种,占64.9%。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市重点考核的可比产品质量稳定
提高率为93.8%, 质量优质品率为37.5%,有10种产品获国家质量银奖,142种产品
获市优。青岛啤酒、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在我国首批产生的十大“中国驰名商标”
中名列前茅, 又有15种产品荣获“青岛金花”称号。全年共研制开发新产品743种,
新花色品种1.17万个。在研制开发的新产品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58种,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的228种, 填补国内空白的110种,填补省内空白的127种,已投产的新产
品557种,投产率75%。经济效益有所改善。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54亿元,
增长18.6%; 可比产品总成本比上年增加2.2%;工业销售利税率9.93%,增长0.46
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15.44%,增长0.45个百分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18天,
比上年延缓7天;全民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1727元/人,提交2.5%。全年完成客运周
转量60.94亿人公里, 比上年增长7%;货运周转量1660.3亿吨公里,增长1.9%;港
口吞吐量3194万吨, 增长4.1%。全市计费邮电业务总量2.10亿万元,增长41.3%。
全市新安装电话1.08万户。程控直拨电话累计增至2.78万户。
城乡建设得到加强。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较好。1991年全市县以上单位完成额为
34.9亿元, 比上年增长22.6%。前湾港一期工程、济青公路青岛段、胶黄铁路等重
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流亭立交桥、卫星地球站、华联商厦、油制气工程、市立医院
门诊楼、黄岛电厂二期工程已基本竣工或投入使用。“八五”期间基础设施“双十”
工程和工业“三十”工程已分别有12个和16个项目开工建设。1991年城市供水量1.26
亿万吨, 比上年增长17%。年末使用液化气、煤制气的总户数为24.3万户,增加1.2
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8万吨,供应煤制气总量3438.6万立方米,分别增长0.2
万吨和365.5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56.5%。全市发电量54.59亿千瓦小时,实际
用电量44.5亿千瓦小时, 分别增长35.8%和8.3%。年末市区公共电、汽车线路48条,
总长度845公里, 增加2条,增加长度68公里。全市共有营运公共电、汽车805辆,客
运量6.6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1%。市区新建、翻建沥青道路26.36万平方米,铺装
人行道板18.4万平方米,新建、翻建道路66条(段)。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为673公里,
增长21.6%。城市下水道总长度649公里,增长1.3%。市区共植树22.6万株。绿化覆
盖率达到24.4%。 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20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98公顷,人均占
有公共绿地3.74平方米。
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平稳。199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3.5亿元,增长34.4
%。 全市物资系统销售各类生产资料37.12亿元,增长24%。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
上年上涨6.8%,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贸有新的突破。 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8
%。 自营出口创汇完成总额4.54亿美元,增长27.87%。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1.9亿美元,增长8.84%。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共批准利
用外资项目347个,增长109%。合同外资金额1.9亿美元,增长143.5%。实际利用外
资7895万美元,增长5%。到1991年末,全市共有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331家;已
投产开业的“三资” 企业153家。青岛经济开发区的各项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利用外
资项目成倍增长。旅游事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8.04万人,其中接待海
外宾客8.3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台胞1.87万人,增长5.5%)外汇人民币收
入1.9亿元,增长40.6%。
科技教育等事业获得新发展。199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1万人,比
上年增长1.5%。 有独立科学机构181处,比上年增加40处。全市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753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15项,国内先进和国内首创的447项,省内先进和省内首
创的146项。 全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03
项。全市成交的技术合作项目2654个, 成交额7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倍。全年授
权专利197件, 比上年增加28件。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市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
1.7亿元, 比上年增长13%。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1.55万人,增长0.38%;普通中学
在校生29.86万人, 增长0.81%;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48万人,下降0.65%;小学
在校生61.28万人, 下降3.09%。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51.53万人,增长27.52%。全
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的51.21%。 文化事业繁荣。全年
出版各类图书、 刊物、报纸447种;出版图书、刊物1977.3万册;出版报纸5172.8万
份。 全市创作小说95部, 戏剧剧本77部,电影剧本2部,电视剧本7部,其中获国家
级奖励4个, 获省级奖励12个。卫生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医疗床位2.37万张,比上年
增长0.7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1年青岛市运动员共打破全国纪录3项,破省
纪录6项,共获金牌119枚,银牌92枚,铜牌81枚,其中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24枚金牌,
2 6枚银牌, 25枚铜牌。在省级比赛中获95枚金牌,66枚银牌,56枚铜牌。在全国第
二届城运会上,青岛市获金牌数名列第四,居山东省参赛城市首位。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据抽样调查,市内5区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856元,比上年
增长14.3%, 扣除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生活费支出1767元,增
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1021元,增加69元,增长7.2%。生活费支出714元,增长
12.7%。全年安置待业人员1.98万人,年末待业率1.2%。年末全市职工人数为105.3
万人,增长11.4%。年末城镇个体从业人员2.4万人,增长4.3%。全年职工工资总额
26.4亿元, 增长8.2%,职工平均工资2552元,增加152元,增长6.3%。年末居民储
蓄余额82亿元, 比年初增加17亿元,增长25.7%。城镇新建住宅126.4万平方米,解
决安置特困户3023户。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据抽样
调查,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0.2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 91
年全市国内外各类财产承保总额达828亿元, 增长29.9%;共处理赔案1.83万起,赔
款支出487万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对和平演变为
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
学严力宾等活动,努力创造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继续开展文明单位等群
众性活动, 全市共涌现出省、市两级文明单位2780个,文明村镇735个。积极推动双
拥和共建活动,全市军民、警民共建文明点发展到1500多个,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
城”。
1991年,青岛市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展迟缓,
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财政困难加剧。
(张炳岐)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1991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遵循党和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方
针政策,以项目建设为主,抓管理,抓效益,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一是改善服务,
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建设上来。对外,在继续注重日本、香港和积极开辟欧美
渠道的同时,以南朝鲜和台资为引进重点;对内,积极主动地吸引市内企业,省内西
部地区、沿黄河各省区、全国老“三线”地区和中央各部门的投资。1991年接待国内
外客人581批, 7384人次。项目进展速度不断加快。二是有重点抓好基础和社会配套
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累计达到7亿元),比
上年增长16.6%,其中城市建设投资4800万元(累计3.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地
面开工面积12.43万平方米(累计达到50.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3倍;竣工面积
5.7万平方米(累计达到34.73万平方米) 。在历年建设的基础上,3平方公里的“7通1
平”已经完成,并形成了综合工业区,高新技术区、旅游区、住宅区的雏形,增强了
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三是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投
资服务体系。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将管委会原有的15个部门调整为1 0
个部门,并建立起经济管理、建设管理、社会管理三个口的归口管理体系,精简了机
构,简化了办事手续,强化了服务功能。草拟和制定了《内联企业优惠政策》、《外
商独资企业职工培训办法》、《开发区人才储备办法》等8项行政管理规定(累计达到
56项) ,保证了客商的正当合法权益。强化了投资促进中心的职能,在项目筹备建设
阶段和开工投产阶段,与供电、公用事业、环保、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实行专人负
责,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体系。四是多方筹集资金,合理安排,保证了建设发展的需要,
共筹措建设资金6400万元。1991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6%;
商品销售额7.2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6.3%。财政收入4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6.4%。
全年共批准外引内联项目106个,合同投资总额10.93亿元,相当于前6年总额的1.1倍,
其中“三资” 项目22个,为上年的2倍;总投资9.47亿元,为上年的10倍;合同利用
外资1.58亿美元,为上年的8倍、前6年总和的1.6倍。累计已批准外引内联项目275个,
合同总投资总额21.11亿元,其中“三资”项目60个,总投资15.08亿元,合同利用外
资2.56亿美元。 全年外引内联项目当年开工20个,其中利用外资5个。全年出口总值
2690万美元,其中企业出口总值1029万美元。
(张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