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78&run=13

中共县委书记 任荷舫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书庆
县长 李光喜
县政协主席 阎维杰

1991年, 济阳县辖5镇, 15乡, 总人口51.6万人,总面积1076平方公里,耕地
97.8万亩。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工业总
产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新通电村
1 23个,全年转供电量7113万度,比上年增长12.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84亿
元,比上年增长15.5%。社会零售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5.3%,比市分配指标低0.7个
百分点。财政收入16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城乡储蓄年末余额1.74亿元,比上
年增长22.5%。

大灾之年农业生产实现三个增长
1991年,济阳县委、县政府狠抓科技兴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的基础地
位进一步强化,在遭到特大风雹灾害袭击下,仍实现了粮食、棉花、人均收入三增长。
1991年7月10~11日, 济阳县有15个乡镇连续两次遭受特大风雹袭击,成灾面积
48万亩,其中绝产31.6万亩。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全县上下团结一致,抗灾夺丰收。
全年粮食总产32.5万吨, 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夏粮总产19.78万吨,创历史最高
水平,受到省政府表彰。棉花总产2.29万吨,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收入630元,
比上年增加115元。
在1991年的农村工作中,济阳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建立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负责同
志联系乡镇制度,帮助基层解决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县、乡、村三级主
要领导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都盯在农村第一线,并层层建立抓农业的岗位目标责任
制。三是在投入上向农业倾斜,全年用于农业的总投入达到6800万元,农业信累计
投放3516万元。
二、狠抓科技兴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了县、乡、片、村、户五级
社会化服务网络。二是狠抓科技开发。重点开展7万亩棉花高产开发,7万亩优质棉基
地开发, 4万亩吨粮田开发、10万亩麦棉套种综合增产技术开发和20万亩黄淮海中低
产田开发。其中粮食开发全部达标。棉花除受灾绝产地块外,基本达标。
三、大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全县集中麦收前、秋种前和
秋冬季开展三次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会战,每期上阵人数达12万人次。全年共新修引
黄闸1处,清淤和配套沟渠1150条,建桥涵闸162座,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8万亩。
四、大打了一场抗灾救灾的人民战争。县里实行抗灾救灾责任制。全县投入抗灾
第一线的干部达1200余人,投入救灾劳力达20万人。同时,各行各业大力支援抗灾斗
争。县保险公司赔偿棉花保险金380万元,金融部门发放救灾专项款200万元,供销、
农机部门调拨化肥1300吨、 柴油100吨用于救灾。市委、市政府和兄弟县区也伸出援
助之手,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抗灾救灾的信心和斗志,有力地推动了抗灾斗争的顺
利进行。

工业企业创新创优取得丰硕成果
1991年,是济阳县工业企业创新、创优取得成果最多的一年。全年实施技术改造
项目36个, 完成投资2560万元,开发新产品100余种,其中汽车节油器和箱板助力器
填补省空白, 鞋底纸板、楼层显示器、破乳剂和感光瓷盘等8种产品填补市空白。工
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0%, 优质产品巩固率达到100%,韶台白酒、液压升降台
两项产品创省优,提花喷花毛巾被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布鞋
系列产品和黑陶工艺制品荣获“七五” 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优秀奖。有8个企业
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引进外资势头较好,组建合资企业2个,合同投资总额334万美
元,实现了利用外资零的突破。樱桃吊、汽车球杆和黑陶工艺制品等30余种产品进入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全年出口商品供货值2873万元,比上年增长23.9%。
(张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