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66&run=13

万珊珊 女, 桥梁工程专家。 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生,
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系, 被分配到山东省交通厅工作。历任测设队技术员、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设计室主任。现任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
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桥梁委员会委员,中国钢
结构桥梁协会理事,山东土木工程学会电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
东省科协常务委员,山东省妇联副主任,中国国际友好协会山东分会理事。
万珊珊长期致力于公路桥梁的设计工作。 30多年来,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完成了
28座大桥的设计工作, 尤其是在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方面闯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发展
的道路,受到中外专家的赞扬。1975年她参加设计完成的青岛大沽河斜拉桥,是当时
中国第一座跨径超百米的混凝土斜拉桥,荣获山东省优秀设计项目奖。1977年,她作
为主要承担者, 参加完成了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设计工作,该桥主跨220米,是国内
首次突破200米大关的桥梁。 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水
平,该桥以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跨越能力大、节省材料等优点,先后荣获国家70年
代优秀设计项目奖、1982年国家优质工程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
她作为主要设计者之一,完成了我国第一座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桥--东营黄河公路
大桥的设计工作,填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一项空白。十几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及山
东省“三八红旗手” 、 交通部“双文明建设标兵”、“全国十佳归侨侨眷之一”、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先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
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斯华)
王廷础 著名耳鼻喉科专家。 山东省莱州市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生。
1963年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 留校在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工作,历任医师、主
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耳鼻喉科副主任、山东省耳鼻喉科研所副所长、山东
医学院副院长、山东医科大学副校长。现任山东医科大学校长,卫生部耳鼻喉科重点
实验室主任。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
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会长,山东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耳鼻喉科学会副
主任委员。1986年被定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8年,被评为国家
和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78年,王廷础创新运用医用硅橡胶,设计出适于喉成形手术的喉模和框架,并
于1979年在喉成形手术中成功地将其与颈部皮瓣结合在一起,使重建的新喉不仅恢复
了喉的三大功能,而且具有真喉一样的外形。此项成果于1983年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并由卫生部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普及。1986年他又成功地创造了“结肠上徙喉咽全
食道成形术”。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崭新手术。1984年,又研制出“多功能
DST-1型电子听诊器” ,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他
设计的新型“眼镜式额镜”,1988年设计的“袖珍式心脏监护器”和多功能羽绒衣,
分别获国家专利。他先后发表的论著有:《喉成形新进展》、《硅橡胶喉头应用简介》、
《喉癌切除硅橡胶喉成形术》。
王天铎 著名耳鼻喉科专家。 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1年生,
1950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 1950至1953年,在齐鲁大学医学院医院耳鼻喉科任
住院医师、助教。1953年后,任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山
东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77年后,任山东省耳鼻咽喉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耳
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及常务委员,中国头颈部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编委,《耳鼻喉学报》副总编。1980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1983年后任全国政协第六、
七届委员。
60年代以来王天铎就对耳鼻、咽喉、气管、食管等疾患具有独到的研究和医术,
尤其在咽喉科学方面独树一帜。1973年,他经过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成功的进行了
喉部分切除手术,继而又成功地为一晚期喉癌患者做了“扩大次全喉切除术”。打破
了世界上对喉咽癌及喉癌病人进行咽喉全切除及喉全切除手术的惯例, 这项手术于
1981年获得了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5年,他为一位全喉切除的病人成功的
做了国内首例气管代喉术,获得了1981年山东省科委一等奖,1978年他为一晚期喉咽
癌患者成功地做了国内首例喉咽颈食管环截及喉功能重建术,1981年荣获了卫生部科
技甲级成果奖。 1980年他完成的游离空肠移植整复喉咽颈食管缺损喉功能重建手术,
1986年获得卫生部乙级奖。 他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
了《耳鼻喉科学》、《耳鼻喉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咽喉科分册》及中国
现代医学部分章节。 近年来,他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各5人,并多次举办全国各地耳
鼻喉科主治医师专题学习班。1986年,他出席了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三届耳鼻咽喉学术
会议,他的《次全喉切除及扩大一期颈皮瓣重建术》和《喉咽及颈段食管癌切除游离
空肠一期整复术》两篇论文,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注意,分别发表在美国的《耳鼻喉
年鉴》及《中华医学杂志》上。1987年他又被亚太地区耳鼻喉科学术会议邀请为喉咽
癌专题会议执行主席。
王敬东 著名科普作家。 山东省乳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生,1952年
毕业于胶东师范后师部,一直从事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和科普创作活动。现任乳山县教
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高级讲师,山东省科协常委,威海市科协副主席,中国
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山
东省师范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1952年,王敬东走向教育岗位后,潜心研究动植物,先后做了6000多张读书卡片,
写了近200万字的读书笔记, 制作了1000多件动植物标本。1963年他的处女作《蜜蜂
的故事》 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重印5次,畅销不衰,并被翻译到国外,被誉为
“科普创作的一颗新星”。1964年他应邀完成《十万个为什么》九、十动物分册部分
选题的撰稿工作。70至80年代是他的创作繁盛期。《田园卫士》被定为建国30周年的
献礼书,获得了198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和“山东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荣誉奖,并于1983年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书展。《蜜蜂家里趣事多》、《奥秘
揭开之后》,1982年分获“山东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二等奖,《愿花儿朵朵结果》
被选入《儿童科普佳作选》;《蜜蜂赋》入选《中国现代化科学小品选》。《荧光闪
闪》、《绿叶之谜》、《帮你学好植物学》、《动物世界》等10余本科普作品也相继
问世,1986年他参加了《少年百科知识辞典》的编写工作。此外,他还先后在全国各
地报刊上发表了科学小品和论文100多篇。 1980年以来,又先后出版了《高中生物教
学辅导》、《初中生理教学辅导》、《小学科学入门》、《小学自然知识辞典》等20
多部教学著作总计200多万字。 由于他在教学、科研和科普创作中成绩卓著,先后被
列入《中国名人辞典》、《中国职工自学成才者辞典》。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
技术拔尖人才”,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授予“建国以来科普创作突出的科普作家”荣誉称号。
帅德 福四川省重庆市人。 1934年生,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及天然
气勘探专业,现任胜利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石油大学勘探系和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校外教授。曾任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地
质综合研究队队长和山东石油学会第一届理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帅德福对华北平原含油地区的勘探及胜利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至
1961年他撰写了《华北平原区域构造划分及含油远景探讨》论文。根据他的建议在华
7井第一次发现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生油层,华8井首次获得工业油流,揭开了华北平
原找油的序幕。1960年他建立了现今在华北平原及渤海湾地区广泛使用的新生代地层
层序及名称,为华北平原新生代地层工作做出了贡献。1961年,他编写的《华北石油
地质综合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渤海湾及其周围地区是勘探石油最有利的地区,为石
油工业部开展华北石油大会战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1967年,他建议以少数井打十
字剖面的办法控制油田获得成功, 以9口深井挖制了一个近亿吨级的大油田。1969年
他领导发现了渤南沙三段岩性大油田, 打出了义11井日产油千吨的油井。 1970至
1977年他对勘探经验的总结、 大油田及地区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他的论文
《济阳块断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第三系
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勘探远景预测》在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发表;《济阳坳陷岩性油藏
分布》在美国CPCEMP杂志发表;《山东省第三系湖相沉积》在1988年北京国际矿床沉
积学术讨论会上发表。1982年他赴意大利波河盆地进行了石油地质考察;1983年他参
加了石油部与美国宾索石油公司共同主办的 “断块油田勘探经验与方法交流会” ,
1988年参加了北京国际矿床沉积学术讨论会。他组织领导了B3路线的野外地质考察,
获得国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白永年 水利工程专家。 江苏省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生,1961年毕
业于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同年考取该校沙土地基处理专业研究生。1963年被分配到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工程师、土工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山东
省水利厅副厅长,中国水利学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利职工教育委
员会副理事长,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东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山东省水
利厅副厅长、山东省三沂粮援项目办公室主任、山东水利学会理事长。
1963年他在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曹县除涝试验站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了平原地
区土壤蓄水能力计算方法和控制运行方案, 撰写了《定陶县裴河治涝经验总结》 、
《鲁西、鲁北平原土壤蓄水能力的计算》等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被国家科委
列为重要科研成果。1978年为解决土坝灌浆的难题,他带领同事们潜心研究,反复实
践,取得了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的成功。1989年,由水利部组织对土坝坝体劈裂灌
浆技术进行鉴定,结论是“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属我国首创”。世界著明大坝专
家、英国的那克德利克专门致信称赞。水利电力部发出了《关于推广土坝坝体劈裂灌
浆加固技术的通知》。此项技术获得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后他又带领同事们研究“高压喷灌浆技术”,获水电部科技成果
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测法探测堤坝隐患”,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
奖。几年内,他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他主编的《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和《土坝坝体和堤防灌浆》分别获得国家优秀著作二等奖和全国第二届优秀水利科普
书籍一等奖。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孙贻让 土木工程学家。 山东省济宁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1年生,1945年
毕业于北京土木工程专科学校水利系。自1950年以来历任山东省水利局测量队队长,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处副处长,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室主任、副院长、院长,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曾任山东水利学会
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山东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山东省工程技术
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他在50至70年代实施的山东省海河流域防洪除涝治理工程中,主持了徙骇河、马
颊河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提出了防洪排涝的治理方案,为治涝工程的实施做出了重
大贡献。在山东省治淮工程中,他主持制订的南四湖流域规划,受到一致好评。60年
代,他做出了“在山丘区建设灌区近期不具备条件,利用河道输水的做法投资少,收
效快”的科学结论。70年代,他主持制定了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修正补充设计”。
在引黄济津工程中,作为总负责人,他对工程提出了大流量,短时间,双线送水的方
案,并主持完成了设计施工,他还主持审定了位山、潘庄两条干渠长距离的衬砌工程
规划和利用挖泥船在引黄沉沙池的清淤试验。这两项工程在省内均属首次,获得了较
好效益。在引黄济青工程中,他任总工程师,在输水河的防渗、防浮托等结构设计方
面有所创新。在全线无调节水库的情况下,做到安全运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整个
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省,受到国务院的表扬。主要论文和著作有:《旱涝
碱综合治理概述》、《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1979年,他主编的《德州市农业自
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他与别人共同撰写的
《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鲁西北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发表在《水利水电技术》
上。1983年,他出席了国际调水会议,发表了题为《从多泥沙河流跨流域调水的山东
省引黄济青工程》的论文。1988年,山东省科委授予由他参与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研
究与开发”获系统内科研成果二等奖。1989年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对利用风化岩混合
料做渗体进行试验研究,为国家节约投资1400万元,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工程修正设
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崇善 化工专家。 山东省蓬莱县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生,1950年至
1958年在大连化工厂机械厂工作, 1962年毕业于兰州化工学院。1962年至1975年,
在兰化设计院历任技术员、专业组长、室主任、副院长等职;1975年至1984年,在兰
化公司历任处长、主任、副总工程师;1984年至1987年,任齐鲁石化公司乙烯工程建
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烯烃分部副指挥兼总工程师,烯烃石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级
工程师。现任齐鲁石化公司乙烯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烯烃厂厂长、高级工程师。1988
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家级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60年代,孙崇善进入兰化公司,先后安装了从外国引进的大型化工装置,并与同
事们一起,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改造。1984年,在齐鲁乙烯工地烯烃厂开工锅炉试压
时,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探索,用化学方法将普通水中的钙镁离子提出,用形成的
半软化水解决结垢问题,使外国专家颇为佩服。在乙烯装置火炬安装现场,他发现地
脚螺栓在焊接处有细小的裂纹, 果断地提出采用35#钢材代替英国进口的钢材作为
固定火炬地脚螺栓材料的建议,为工程消除了一大隐患。1986年,他负责乙烯装置,
在乙烯装置裂解炉投料后仅用128小时就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美国鲁姆斯公司装置技
术及开车服务部经理R·J费尔德曼来电称:“又创造了新的一次开车成功的世界纪录。”
聚乙烯装置经12天运行,产出合格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美国专利商联碳公司确认:
“这一装置开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年,他提出用轻柴油空气雾化方法点炉取得
成功,博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1989年,他决定采用人工监视、调控的方法,操作30
万吨乙烯装置的GB-201压缩机密封油液面计,避免了为停机修复液面计自动联锁而造
成的全局停车,受到齐鲁石化公司的嘉奖。他曾在索赔期已过的情况下使日方赔偿了
因设备设计失误给我方造成的损失。1987年,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
号和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年,被国家
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孙慧生 女, 著名马铃薯育种专家。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
2月生, 1953年于山东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惠民地区农业技术指导所和黑龙江省克
山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研究室主任等职。1978年调山东
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作。历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
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
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农学会理事,济南市蔬菜学会副理事长,济南市战略委员会委员,
《马铃薯》杂志编委。
50年代初, 孙慧生就带领同事进行马铃薯育种的研究,历经20年,育成中国7个
各具特色的马铃薯品种。 其中“克新1号”薯种,推广面积在全国马铃薯品种中占第
一位,其产量和抗病性远远超过同期美国、荷兰种植面积最大的马铃薯品种。1978年
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克新2号”、“克新3号”、“克新4号”也是重点推广品
种之一。 上述4个品种已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推广品种。1978年,她与
课题组的同志一起,开展了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研究,获得了几个品种的脱毒苗和
脱毒薯。她还成功地主持研究了茎尖切段快速繁植技术,建立了一套脱毒种薯良种繁
育体系。作为项目主持人之一,她还参加了国家科委下达的“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
技术及繁殖体系”协作研究并获得成功。1986年,该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
奖,并入选《1979~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为方便农民脱种,
她和同事们研究成功了微型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1988年经专家鉴定,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她针对山东特殊的生态条件育成了“鲁马铃薯1号”和“鲁马铃薯2号”
新品种。 “鲁马铃薯1号”品种198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她被派到
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搞合作研究,还应邀向10几个国家的60多位专家作了“中国的马
铃薯育种”学术报告,1988年,她又在亚洲马铃薯会议上宣读了《中国马铃薯二季作
地区无病毒生产的策略》论文,为国际间技术合作做出了贡献。
孙慧生在实践中勤于笔耕,先后发表了《马铃薯病毒型退化与防治》、《马铃薯
退化与抗病毒育种》、《茎尖脱毒马铃薯的丰产性与光合作用及磷素营养的关系》、
《马铃薯育种新途径》等20多篇论文。1976年,她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马铃薯育
种与育种繁育》和《马铃薯栽培》专著。
朱斗北 著名核农学专家。 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生,1949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1950年分配到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任
技术员,1955年调至山东兖州中匈友谊拖拉机站任农艺师。1958年调回山东省农业科
学研究所(院),历任所粮食作物系杂粮组组长,院办公室副主任,院放射性同位素应
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山
东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农学报》、《山东农业科学》
杂志编委。
朱斗北是山东省核农学事业创建者之一。50年代,他主持创建了山东省核农学实
验基地;培训了山东省核农学科技人才;组织起了山东核农学协作研究网;召开了一
系列核农学应用学术交流会。60年代,他成功地改造选育出“辐系2号”、“辐系4号”
小麦品种;继之又选育出“中阿1号”、“鲁滕1号”小麦新品种;并创建了山东省第
一个农用钴源,为全省提供辐射育种服务。70年代,他被农业部派遣到南斯拉夫研修
玉米品种,回来后主持承担了“六五”、“七五”国家科委玉米育种攻关研究任务。
80年代,他受国家科委派遣赴日本考察核农学,回国后在全国和山东省的会议上,提
出了发展我国核农学事业的建议; 主持建成了备受国内外专家称誉的山东省首座1.1
×1016贝可的大型辐射装置,创造了国内投资最少、建设速度最快的成功范例;
经他和其他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倡议,山东农学会1989年召开了“山东省90年代作物
遗传育种展望学术研讨会”,他撰写了《山东省植物辐射育种的成就与展望》论文在
会上宣读。
1987年,朱斗北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并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称号。
李珏声 营养学专家。 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生,1952年毕
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52年至1953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接受高级师资培训。1953年
后,历任青岛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卫生学教研究主任、科研处处长、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医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
会专题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史学会理事,山东生理
科学会理事, 青岛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青岛医学院教授、营养学系主
任,《康复与疗养》杂志主编,卫生部公共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视听教
育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统考命题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副理
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山东分会副会长、青岛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山东
分会副会长、青岛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山东分会主席,山东省食品协会理
事,青岛市科协副主席。《营养学报》编委,《山东医药》常务编委,《青岛医药》
副总编等。
李珏声为中国医学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营养学研究方面,60年代
初,开辟了电离辐射与营养研究的新领域;60年代到70年代初主持了全国医药卫生学
科发展规划的“电离辐射营养的研究”和“辐射食品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80年代
初,关于辐照花生仁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此间还发表了《核射线接触人员营
养供给量》、《铬的营养研究》和《要素膳中微量元素问题》等论文,在农药毒理及
残留的研究方面,他对马拉硫磷、乐果等主要农药进行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他和
蔡秀君在国内最先建立了放射性核素标记农药和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方面,发表学
术论文和取得成果共50多篇(项)。其中“辐照食品卫生学安全性评价”获1986年卫生
部甲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和1987年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农药毒理及残留的研究”获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获山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在
教学中,他先后开设过8门课程,参加过全国通用教材《卫生学》以及《卫生学辞典》、
《英汉营养学辞典》、《急性中毒》、《应用营养学》、《食品毒理》、《应用毒理
学手册》等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还主编了《饮食营养指南》和《卫生防疫问答》。
在担任青岛医学院院长期间,他与其他院领导共同领导,使青岛医学院进入国内同类
院校的先进行列,并且建立了山东唯一的营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李嘉泳 海洋生物学专家。 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
员。1913年生, 1940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5
年后到山东大学,历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教授,海洋生物标本站主任、生物系副
主任,水产系副主任,海洋生物系副主任、主任等职。1976年后任山东海洋学院海洋
研究所副所长,院历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外学术兼职有: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国家
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以及《海洋湖沼通报》、
《中国动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海洋大学学报》、《海洋与湖沼杂志》编
委。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
李嘉泳长期致力于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60年代切,他创建了
我国当时唯一的专门从事海洋生物教学的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并开设了国内唯
一的无脊椎动物胚胎学专门化课程,发表《金乌贼在黄渤海的生殖回游和发育》论文,
这篇论文同1959年发表的论文《强棘红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一起获得全国动物胚胎
学界的一致好评,成为保护和发展我国乌贼渔业资源最具权威性的参考资料,是中国
有关乌贼生殖生物学最早研究成果。70年代,他进行过《河豚声纳的研究》并获成果,
参加了国家《海洋调查规范》的修订工作,和其他同志共同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激
光在无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中的应用》课题。发表了《不同金属离子对强壮箭虫卵子
激动的影响》论文。80年代,他和赵白、张闻迪两位教授试制成功了JGCG1-激光显微
手术仪,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同时起草设计了《强壮箭虫卵子发育能力的实验研
究》,向被世界各国列为禁区的箭虫胚胎学研究进军。他还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了
《动物胚胎学》 、 《发育生物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发育生物学》、
《青岛、北戴河现代潮间带底内动物及其遗迹》等学术论著。
李德尚 著名水产养殖学专家。 山东省平度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生,
1952年在山东大学水产系毕业后, 到河北省水产专科学校任助教。1953年调山东大
学水产系任助教、讲师。1958年至1962年被借聘到连云港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任讲师。
1962年后任山东海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还曾当选为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山东省高
等学校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水产学会江湖水库渔业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水产学会理事,《海洋学报》,《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等
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
1958年, 李德尚翻译并出版了苏联高等学校教科书《天然水域鱼类增殖学》。
1961年, 出版了《内陆水域鱼类增殖学》。1962~1978年,发表了《峡山水库渔业
利用的调查与设计》、《城固县南沙河水库渔业利用调查报告》等多篇论文。1981年,
他又出版了教材《淡水鱼类养殖学》,成为畅销书。80年代初,他主持了对虾工厂化
育苗的联合攻关,取得的成果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间, 还编译了《国外对虾养殖》 一书。1983~
1985年, 他承担了国家水利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养鱼水库杂鱼种群控制的研究》,
取得成功, 发表了该项研究的论文 《杂鱼在养鱼水库中的作用及其种群控制》 。
1985~1988年, 他承担了国家水利部下达的中型水库综合养鱼项目,其中的子项目
《网箱养鲤配套技术的研究》获得成功,并于1989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获省教委科技
进步三等奖,在另一子课题《水库施肥养鱼的研究》中他撰写的论文《指导大水域施
肥的去氧量生物测法的研究》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并被
中国水利学会评为优秀学术论文。
杜申 建筑设计专家。 山东省夏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生,1950年毕
业于山东省商业专科学校,历任济南实习建筑公司设计室、山东省建筑工程局设计室、
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
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山东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会长,
山东省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山东省省会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1988年被授予“山
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50年代,杜申在山东农学院C600。实验室设计中,成功的解决了放射的防护
问题,取得较好效果,1963年在山东大学电化教学楼设计中,他又成功地解决了声学
技术难题,在音质、隔音方面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1970年在国家重点工程--莱芜钢
铁厂750轧钢车间和650轧钢车间的设计中,首次采用拱型下沉式天窗,成功地解决了
高温车间的降温防腐防水等技术难题,1979年他承担了山东第一座国际三星级半高级
宾馆--齐鲁宾馆设计,被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装修
舒适典雅”的最佳方案,该工程1986年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建筑优秀设计一等奖,其室
内装修技术被全国七大建筑设计院编辑成《高级民用建筑装修图集》,在全国推广。
1988年他参加中外八大财团合资兴办的国际三星级宾馆--青岛海天大酒店的中标设计,
一举中标。设计方案被专家组与国内外八大董事会议认为是“优于国外设计的一期工
程”。1982年起,担任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总建筑师、副院长等职以来,
指导和创作了山东体育中心、青岛工业展览馆、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大楼等风格独特的
设计作品。 近年来,山东省建筑设计院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奖7项,省、部级优秀设
计奖64项,被建设部授予科技先进集体称号。他1982年、1984年两次赴香港、日本考
察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进行国际间建筑设计的学术交流。1982年他提出的《结
合利用土地与设计项目》 一文论点。 对合理确定国家投资规模有很大的作用。他的
《国内外旅游宾馆标准与客房设计》与《建筑创作中的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认
识》论文,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陈龙飞 地理学家。 福建省漳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生,1956年毕业
于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后,留校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
系教学秘书、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等职。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山东省社联副主席、中国地
理学会理事,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
地理学会理事长,山东地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编纂委
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分册》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兼主编,山东
省国土整治与规划领导组成员。
早在50年代,陈龙飞便带领学生参加了山东省经济地理、《山东省河流志》的调
查、编写及区域规划工作;参与编写了《济南地理》、《平度县总体规划》;发表了
《人民公社经济规划撷要》、《山东省气候条件的农业经济评价》等文章。1982年至
1984年他和《山东教育》编辑部的路延捷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分析的基
础上,写出了《延伸小清河与京杭运河沟通的设想及对我省经济发展重要意义的分析》。
这一软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
列入山东省“七五” 发展规划。在理论研究方面,以他为主完成了6部著作,其中两
部是“六五”期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他主编的《山东经济地理》一书,
是一部区域性的经济地理专著,对山东省国土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
等,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他与吴玉林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山东分册》,体现出
统一性、综合性、实用性、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他主持编写的《富饶的山东》一书
获全国优秀地理科普著作奖。 此外,他在1990年4月香港大学召开的“地理研究与发
展”研讨会上,宣读了《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的回顾与几点思考》的论文,引
起与会者广泛的兴趣。
陈宗尧 水产养殖专家。 山东省胶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生,1956年
毕业于山东大学水产系,历任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动物养殖研究室主任,现任山东省水产局副局长,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山东水产学会
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成员。
早在1958年,陈宗尧就与他人合作培育出山东省第一批稚参,并成功地进行了投
石增殖放流试验。60年代投身对虾人工养殖的研究工作,他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
产研究所合作,首先取得了亲虾越冬成功,进而又育出仔虾。同时,又在室外进行了
人工育苗试验和水池养成研究,获得国内最高水平。1979年,他在详尽地考察了对虾
育苗技术后,与其他人合作筹建了具有中国目前工厂化育苗室雏形的试验室,获得了
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为我国开展大规模人工养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他与其
他同志合作承担了“对虾大面积高产养殖技术研究”,获得成功。陈宗尧还是我国对
虾增殖放流的开创者之一。1982年他主动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乳山湾对虾增殖
放流试验”课题,开创了我国沿海内湾对虾大规模增殖放流的成功先例。1983年,以
他为主,又承担了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山东南部沿海对虾大面积增殖放流试验”
的任务,获得成功。被农业部肯定为对虾增殖放流的突破性进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
平。在对海湾扇贝的研究中,他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突破了海
湾扇贝在我国的生产难关。“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成技术推广”获1989年农业部
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他先后发表了《刺参的人工育苗及投
石养殖》、《对虾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关于大面积对虾养成技术几个问题的探讨》
以及《黄海中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生长特性研究》等30余篇论文。1987年他与人合作
编著的《实用对虾养殖技术》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对虾的形态、生态以及苗种生
产和养成技术, 属国内首次出版发行。他的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成果,获197 8
年青岛市及山东省科学大会奖;对虾大面积高产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84年山东省优
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4年,他出席了在菲律宾召
开的第一次国际虾类养殖会议,并提交了《人工培育的对虾仔虾对突变高盐度的适应
性试验》论文,为国际渔业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邹惟前 纤维复合材料学专家。 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生,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被保送入北京航空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分配
到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任教。1980年调安徽机电学院任教,兼任教务处副处长。
1987年后历任山东建材学院副教授、教授,现任山东建材学院院长助理、复合材料研
究所长,《山东建材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山东复合材料
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邹惟前在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期
间,曾主持并参加了“延安1号”、“飞龙2号”、“延安3号”、“井冈山4号”人工
降雨机和军用模型机等十余种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同时与其他同志一道完成了国
家科委下达的“76K13” 型飞机的设计任务。他还参加了《飞机构造及设计》一书的
编写和《飞机各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大型飞机图册》等书籍的翻译工作。1979年,
他第一个在我国提出了用一年生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作代木板材。之后,又研制出包括
农业乘余物在内的几十种一年生植物纤维复合板以及聚合物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工
艺配方和生产工艺技术,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1981年,他又研制成功了一年生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麻绒复合板,其中棉杆复合板全套工艺技术,在1989年12月山东
省科委组织的鉴定会上,经来自国内复合材料界专家权威审定认为,居于世界先进水
平,到1990年,已申报发明专利三项,“一年生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已成功的转
让了国内外十家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他成功地研制出一
年生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板材,并将其试制出部分预制构件,使用户能简单地拼装
组建房屋。1990年11月,他又成功地研制出可用作建筑墙体、屋面材料的一年生植物
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板,解决了存在于水泥木屑板工艺的植物纤维和水泥结合中对水泥
的阻凝和界面结合问题,扩大了水泥复合板的原材料范围,受到建设部、国家建材局
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1989年被评为国家建材局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
袁益让 计算机专家。 江苏省靖江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生。1958年毕
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计算数学研究室
主任,现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理科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学会理事,中国工
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山东数学会理事长,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委
员。
30余年来,袁益让主讲过20余门课程,招收了23名硕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研究生,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了供全国100多所高等院校
作为大学生或研究生教材用的《计算方法》。1959~1965年,他发表的《一类奇异积
公方程的可解性及其对黎曼哈斯问题的应用》、《广义卡里曼问题》、《多连通区域
的卡里曼问题》等一系列学术论文,创造性的提出应用广义解析函数预解积分表达的
方法,解决了著名数学家U.H.维库教授在他的名著《广义解析函数》中提出的几个著
名问题。1982年以后,他先后参加了“中法国际有限元学术会议”与“国际工程有限
元会议”,发表了《一类新的曲边有限元及其数值分析》和《关于弹性地基板二类新
的曲边元》 两篇论文,解决了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学者Z1ama1提出的理论问题。他
发表的《关于Hermite型曲边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 、《关于弹性地基板一类
曲边有限的数值分析》等论文,许多世界著名数学评论杂志都作了介绍。他在许多论
文中提出的用有限元方法解决非线性双曲型方程问题和用工程上实用的离散算子法解
决抛物型方程问题,导出了严谨的稳定性,收敛性结果,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
渗流力学研究方面,他的《油、水两相驱动问题的变网格有限元方法及其理论分析》、
《二相驱动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等多篇学术论文,为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数学理论
基础,许多国家的专家来函索要单行本,他的《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教
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藏数值模拟及其理论研究》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
山东省科协、山东大学等多种奖励。1985~1988年,他应邀到美国访问期间,开辟了
三次采油的数值模拟、核污染模拟和人工地震勘探等新领域,写出论文30篇,参加许
多国际会议,发表了国际上核废料污染数值分析方面的首批学术论文。他的《二维强
化采油的有限元方法》、《二维强化采油的差分方法》、《强化采油的混合元数值模
拟》等多篇论文,填补了我国三次采油数值模拟方面的空白。他的学术报告《多孔介
质可压缩礼混溶驱动问题的特征混合元和特征有限差分方法》 ,解决了著名数学家D
oug1as教授提出的难度很大的问题。他多次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教师,198 8年
被评为山东省归侨、 侨眷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 89
年先后获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的全国归侨、侨
眷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闵学熊 锻压机械专家。 江苏省太仓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生。1952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先后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济南铸造锻压机械
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总工
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理
事长,山东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电子工业部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委员、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常务理事、锻压机械专业协会理事长。1990年在日本举行的
塑性加工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选为塑性加工国际学术会议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7年,闵学熊被调到济南锻压机械设计研究处后,先后主持及指导设计了50多
种锻压机械。1964年,他担任了国家科委决定的开展人工合成金刚石并进行工业性生
产的研究这一攻关课题的负责人,他和课题组的同志日夜奋战,研制出了3600吨六面
顶人造金刚石压机,并在此设备上成功地合成出了人造金刚石,促使我国建立起了一
个新的工业部门--人造金刚石行业。这一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1989年间,
他成功地组织了高速精密压力机、数控压力机、数探激光切割机等一批跟踪世界先进
水平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这些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经委、机械工业部、山东省科委的
奖励。同时,他还主持组织了我国锻压机械行业“五五”、“六五”、“七五”三个
五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组织制订了锻压机械标准100多种,并负责上报标准
的审定工作。1987年。他率团参加在联邦德国举办的第二届塑性加工国际学术会议,
会上他提出在中国召开塑性加工国际学术会议的建议,由于他的努力,1990年在日本
举行的塑性加工国际会议决定,第四届塑性加工国际学术会议将于1993年在中国召开,
并选举他为塑性加工国际学术会议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
韩方煜 计算机化工应用专家。 黑龙江省安达县人,祖籍山东即墨。中国共产党
党员。1939年生。1963年在吉林化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调到化工部第九设
计院任技术员。1978年起历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
程师、教授,1983年调到青岛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室工作。1978~1982年,先后被
评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劳动模范、吉林市劳动模范;1984年被评为青岛化工学院先进
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家”称号。1979年曾当选为中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
理事。现任青岛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应用委员会理事,《计算机与
应用化学》、《化工学报》编委。
韩方煜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化工应用的研究,是国内开展过程模型化、建立流程模
拟系统较早的带头人之一。1965年他调到化工部第九设计院之后7年间,他完成了6项
车间级设计,参加了异戊二烯的中试研究。1972年他承接了化学工程专题情报工作,
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压力容器算图》、《精馏算图》、《塔板设计》、
《乙醛反应器设计》等一批资料。1974年他主持化工设计电子计算机计算工作。此间,
他对上海石化总厂引进的乙烯装置进行了全面核算后,指出了外商设计的三处错误;
他与有关同志为吉林化工公司设计的11.5万吨/年乙烯装置, 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唯一
的一套大型乙烯装置,此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是获奖人之一。1978
年他主持完成的“TQPSS化工流程模拟系统”和“TQCOST经济评价系统”的软件开发,
分别获1980年化工部科技成果奖和1981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他参与
的“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及“MTBE法分离异丁烯”两个技术开发项目,分别获1986年、
1987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年他作为组织者之一承担了齐鲁石化公司的研究
项目,很快完成了橡胶厂单体车间改造方案评价计算、乙烯装置、丁烯-1分离方案评
价等项工作。1984年,他负责组织完成了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ECSS工程化学模拟
系统”开发工作,此项目获1987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ECSS”已被国内近30家
石化企业、设计研究院所引进使用,并在国际上引起同行专家重视。近年来,他共招
收12名硕士研究生, 编写了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过程工程的模拟化和模拟计算》 、
《矩阵在化工中的应用》等教材,同时发表论文38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