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6&run=13

〔干部调配〕1991年,全省干部调配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计划调配
的职能,积极开展干部调配工作,努力为基层服务,为国营大中型企业服务。全年全
省共调整调配各类干部20471名,其中从省外调入干部3357名,调往省外干部1225名,
省内调整干部15889名。 在干部调配工作中,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一是为基层、为国营大中型企业调配人才,输送干部。一年来,共为全省国营大
中型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及乡镇企业调整调配干部9276名。为加快山东经济发展步伐,
全省各级人事部门还采取多种形式从省外引进急需的人才。据统计,1991年全省共引
进调入各类专业技术干部2835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718人。
二是积极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1991年度,全省有4280名干部的夫妻两地
分居问题得到解决。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做好优秀运动员分配工作。1990年省政府批转了省体委等四部门关于选
招和分配优秀运动员的报告,1991年省体委等四部门制定了贯彻意见。各市、地人事
部门根据文件规定,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学有所用,专业对口”的原
则,对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的20名优秀运动员,采取集中移交,统一分配的方法,
全部安排到7个有关市、 地所属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这一做法,有利于稳定运动
队伍,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是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认真做好为省直机关选品学兼优的应届高等学校毕业
生工作。1990年11月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下达了《关于一九九一年从高等学校选
拔部分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通知》 ,1991年4月,人事
部下达给山东省省级党政机关接收应届毕业生指标90名,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组织
了专门考察小组,根据通知要求,并按规定的程序,认真进行了考察、考核。从省内
外24所高等学校选拔了87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共涉及31个专业。其中毕业研究
生5名,本科生76名,专科生6名;党员38名,团员47名。这些毕业生到机关后经过短
期培训,全部安排到基层锻炼。
(丁举明)

〔行政任免〕1991年依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由省长赵志浩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
定任免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共计19人, 其中任命10人, 免职9人。 省人民政府按照
《山东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规定,共任免正、副厅局
级行政工作人员241人,其中任命173人,免职68人。对任命的工作人员都发给了省长
签署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书》。本年还为省政府各部门和市、地自行任免的处级
行政工作人员履行了备案登记手续。
(梁万里)

〔干部吸收录用〕1991年,全省吸收录用干部的数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增干计划之内。
共吸收录(聘) 用干部2602名,其中吸收录用干部1851名,聘用干部751名。一是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为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系统从社会上招收干部55名;二是按照省体委、
省教委、省人事局、省劳动局《关于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体委等四部门关于
选招和分配优秀运动员的报告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从优秀运动员中吸收干部33名;
三是根据省委鲁发〔1982〕37号文件精神,从社会上有发明创造,并作出突出贡献的
人员中破格录用干部30名;四是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关于从县以上党政群机
关优秀工人中吸收部分干部的通知》精神,从县以上党政群机关在干部岗位上工作的
优秀工人中吸收干部1500名;五是为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完善乡镇选聘合同制干
部制度,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关于补充乡镇机关干部实行选任制和聘用制几
个问题的通知》精神,从现任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和乡镇长、副乡镇长时间
3年以上的选聘干部中吸收录用干部183名,并为烟台、惠民、德州三市地下达选聘乡
镇干部计划指标751名; 六是为加强微山县渔政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专项下达
给微山县干部指标30名,用于从全民所有制工人身份的专职渔政管理人员中吸收干部,
充实县属渔政管理机构干部力量;七是经省政府同意,专项下达给长岛县吸收录用干
部指标20名,用于为选聘干部困难的部分乡镇从城镇和农村户口的人员中吸收录用渔
养生产干部。
(李汝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工作〕1991年,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偏低和存在的突出
问题,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适当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
一、适当解决1990年调整工资遗留问题,对调整工资时因工作年限原因只普调一
级工资的人员提高了一级工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1989年调整工资时,工资在
本职务(1985年9月底职务) 工资标准最低档、因工作年限只普调一级工资的人员,工
作表现突出的, 可以从1991年1月起在普调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一级工资。全省机关事
业单位有1453人提高了一级工资,人均月增资8.01元。
二、调整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励工资标准,适当改进发放办法。
从1991年1月份起, 将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
励工资,在现行省级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每人每月15元,市、地级每人每月14元,县、
乡、镇级每人每月13元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0元。新增加奖励工资的发放,要奖勤罚懒,
适当拉开档次,不搞平均分配。在人均不超过10元的限额内,奖励工资标准可分为一、
二、 三等:一等12元、二等10元、三等8元。各档次的考评条件由各市、地、县、各
单位按照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和工作表现具体制订。 全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有162
万人列入了提高奖励工资标准的范围,人均月增资10元。
三、 贯彻实施中办发〔1987〕1号文件,解决部分职务变动人员的工资矛盾。为
了妥善解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变动后的工资问题,1987年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
位工作人员职务变动后确定职务工资问题的通知》 (即中办发〔1987〕1号文件) 和
《关于贯彻执行中办发〔1987〕1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劳人薪〔1987〕53号文
件) 。其基本精神是:(一)晋升职务人员原职务工资标准低于新任职务最低一级职务
工资标准的,按新任职务最低一级职务工资标准的执行;(二)晋升职务人员原工资已
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以内的,与同等条件人员比较,德才条件相同、工作年限相同、
职务工资低的,可以提高一个工资等级。
山东省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办发〔1987〕 1号和劳人薪〔1987〕53号文件。首先,
1987年在印发文件同时,解决了原职务工资标准低于新任职务工资最低一级工资标准
进入最低标准的问题;其次,1988年结合正常调整工资,解决了1985年以来未升过级
晋升职务后工资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以内人员提高一级工资问题;三是,1991年针对
1989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后出现的新问题,借鉴外省市成功做法,在调查研
究和比较论证的基础上,对晋升职务人员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内需要提高一
个工资等级的,提出了贯彻实施意见:(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晋升职务的工作人员,
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以内,参照1985年工资改革以来的调整工资升级因素,
与同级职务人员相比,其职务工资偏低的,可以提高一个工资等级。1.1987年1月1日
至1989年9月30日期间晋升职务的人员, 按新任职务参照1986年、1987年调整工资升
级规定,与同级职务人员相比低1至2级工资的,可以从晋升职务的下月起提高一级工
资。 2.1989年10月1日至下次调整工资前晋升职务的行政人员,现工资在新任职务工
资标准最低档的和现工资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倒数第二档正副省长工作年限满25年、
正副厅局长工作年限满20年、正副处长工作年限满15年、正副科长工作年限满10年的,
可以从晋升职务的下月起提高一级工资。(二)1987年1月1日后离休、退休的人员,符
合晋升职务人员升级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升级,升级增加的工资计入离休、退休费
基数。1991年实施中办发〔1987〕1号文件,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有2.9万人提高了一级
工资,人均月增资7.9元。
四、制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调动工作人员、军队转业干部、退役的义务兵和志
愿兵确定工资的办法,及时给他们兑现了工资。
通过上述措施,适当解决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突出问题,缓解了工作人员工
资偏低的矛盾,进一步理顺了工资关系,对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工积极性起到
了较好作用。
(工资处)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与培训〕 1991年全国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2万余名。山东省计
划安置2840名, 实际安置2826名, 其中师职38名,团职679名,营职867名,连排职
427名,技术干部815名。1991年军转安置工作总的方针是:继续贯彻为保持军队高度
稳定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继续执行现行的各项政策规定,保持
政策的连续性; 继续把师团职转业干部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山东省于4月初移交并
统一审查了转业干部档案, 5月19日至21日召开了军转安置工作会议。全省进一步强
化了指令性分配, 加强了军转宣传工作,开展了“六比六看”活动,安置工作于8月
底顺利结束。 717名师、团职转业干部都按规定安排了职务。2826名转业干部分配到
行政单位859名,占30.4%;事业单位965名,占34.1%;企业单位1002名,占35.5%。
接收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2243名, 为971名转业干部随调配偶和全迁户安排了工作
和住房。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1991年上半年,省人事局继续完成了1990年度军队转业
干部的培训。9月1日至17日在东营市召开全省军转培训工作暨培训中心管理使用座谈
会,确定今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继续实行全省统一规划,按专业分片集中编班培
训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军转培训中心建设的方向、任务和要求。全省对转业干
部进行了全员适应性培训和上岗前的专业培训,共开设24个专业,55个培训班,培训
转业干部2451名。
(王平)

〔干部退休离休工作〕 1991年3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做
好干部退(离)休工作的通知》(传真电报),对干部退(离)休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一
是,要认真做好集中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善后工作。二是,各地、各部门要继续严格
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凡达到规定退(离)休年龄的干部,除个别确因工作需要按规
定经组织批准暂时留任或延长退(离) 休年龄者外,都应在到龄后1个月内,由组织、
人事部门办完退(离)休手续。随到时间随办理,不得拖延,不得成批办理。各地、各
部门每年1月、7月要分别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书面报告退(离)休工作开展情况。
通知下发后,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推行干部退(离)休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1年全省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干部共有37380人。
(许庆军)

〔奖励与惩戒〕1991年全省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为146.35万人,受
奖人员数为8.73万人, 占总人数5.97%,其中,按奖励种类分:记功10966人,记大
功3430人,授予奖品或奖金64120人;升级845人,升职1132人,通令嘉奖5325人,授
予荣誉称号的1454人。受处分7634人,占总人数0.52%,其中,按处分种类分:受警
告处分832人, 记过处分1230人,记大过处分1487人,降级处分2604人,降职处分50
人, 撤职处分223人,开除留用察看处分898人,开除185人,受劳动教养处罚16人,
被宣告缓刑处罚49人,刑事处罚60人。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对系
统奖励表彰实行了统一管理,使奖励表彰过多过滥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为了进一
步加强行政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省政府批转了省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行政机
关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报告》,对以省政府名义和部门名义奖励表彰的范围、审批程
序、掌握的比例等做了明确规定。
(邵立峰)

〔职称改革〕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职称改革要逐步转入经常化的指示精神和人事部
对职称改革工作的部署,1991年全省职称改革开始转入经常化工作。山东职改工作转
入正常化后,评聘的重点,主要是符合条件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
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的主要实施内容和着重做好的工作有以下几点:(1) 科学合
理地设置好专业技术岗位。今后不再下达专业技术职务限额指标,而是按照专业技术
岗位来确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数额,以岗定职,以事择人。(2) 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
员的考核工作,形成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任期届满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
果作为续聘、晋升或解聘、降聘的重要依据。(3)进行正常补缺评聘工作。(4)严格标
准条件,主要看专业技术人员的德才条件,注重业务水平,能力和工作成绩、贡献,
防止片面强调资历、学历、论文的倾向。(5)改进评审办法,对不同系列、不同层次,
采取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各有侧重的评审办法。(6)加强聘任的管理工作。
全省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之后,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即下发了山东省贯彻执行人事
部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和有关合理设
岗、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严格评审、加强聘任管理、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及外语考试7
个配套的规定意见。
全省组织进行了统计员,计算机软件人员和经济员的资格考试工作。参加统计员
资格考试的有10378人, 考试合格的7219人,合格率为69.5%;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
考试的有1196人,考试合格的265人,合格率为22.1%;参加经济员资格考试的68885
人,考试结果尚未明确。

〔专家管理〕 1.138名专家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在全国给一万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按照人事部的部署要求,
省人事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选拔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的工作。第一批批准了
138名, 其中自然科学方面130名,社会科学方面8名。他们都是在省内高教、科研、
卫生、生产及社会科学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有开创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涌现出来
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
连同1990年国家批准的两名专家在内,全省现共有140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每人每月100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同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2.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省人事局和省
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地,在调查摸底和省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
评审的基础上,推荐遴选,并报请省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先后上报了18名老中医药专
家为指导老师、28名中青年技术人员为继承人,(不包括青岛市)。经国家人事部、卫
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审定,全部批准,18名老中医药专家都具有教授、主任医师技术
职务,并有独到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从事本专业工作30年以上,技术精良,医德高
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有志于培养中医药学术带头人。28名继承人
一般都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满3年,年龄35-50岁,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
以上,品学兼优,勤奋好学,有长期从事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决心。继
承期限为3年, 对继承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继承人可不受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数额的
限制,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为切实搞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1991年3月24
日召开了全省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宋法棠副省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之后,省人事局和省卫生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
作的意见》和《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老中医药专家和继承人都
签订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协议书》。这项工作正在深入进行。
3.9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全省
有9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被人事部批准为1990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 技术、
管理专家(这是第四次被批准的中青年专家)。他们是:
竺苗龙 青岛大学教授
邹增大 山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王执福 山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邱汉泉 山东机械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冯怡生 鲁北化工厂高级工程师
李登海 莱州市玉米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贺端是 山东新华制药厂高级经济师
何启伟 山东农科学院蔬菜所副研究员
郭延礼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国家人事部确定,1991年为继续教育宣传年。一年来,全
省通过对继续教育重大意义、继续教育内容以及近年来继续教育成绩的宣传,进一步
加快了继续教育工作的步伐。
3月, 印发了《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实施细则》。11月,在济
南召开了全省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地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
神,总结了“七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了继续教育工作经验,部署
了“八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的五大任务:一是要重视和加强对专业技术队伍的马列
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二是要坚持为党的基本路
线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把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农业和工业企业;三是认真
贯彻《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完善“有规划、
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察”的继续教育“五有”工作体系;四是充分利用现
有高等院校、科研所的条件,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形成企业高校、科
研机构三结合的培训网络;五是把继续教育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优化继
续教育环境,提高整个社会对继续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会议期间成立了“山东省教
育协会”,副省长张瑞凤当选为协会理事长。协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为指导,促进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有关新的生
产技术、科学成果和管理知识,提高其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
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已在全省普遍实行。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全
面开展。 1991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15期,其中全国性高研班3期,全省高
研班12期, 涉及农、 林、水、机械、水产、纺织、冶金等行业中的15个专业,共有
600多名高、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研修学习。同时还选派了40名高、中级专业技
术人员参加外省市举办的全国性高研班的学习。另外,还举办了《英语》、《工业技
术经济分析》、《九十年代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食品卫生》等电视
讲座和省级拔尖人才外语培训班, 有3万多人参加了学习。全省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
技术人员约占43.6%,人均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为10.8天。非教育系统公费留学工作
进展顺利, 1991年有6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国出国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考试,选
拔录取8名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12名省自筹经费出国留学人员。
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了整个专业技术队
伍的业务素质,从而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山东省参加了11月份人事部等部门举办
的全国继续教育成果展览,有26项成果参展。

〔引进国外智力〕1991年,山东省经国务院引进办批准的引进国外人才项目56项 (其
中借款项目5项) , 资助人民币136.3万元,外汇额度24.09万美元,有偿借款人民币
170万元;批准派出实习培训项目30项,拟派出114人;省立引进国外人才项目33项,
省财政拨款30万元。截至年底,已执行引进项目76项(含90年结转项目),聘请国外专
家158人次,执行派出项目22项,派出50人。
为了进一步拓宽引进国外智力渠道,11月,成立了“山东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并初步建成了国际人才信息库,收集整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专业技术人
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资料,可为用人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已与德国(SES)、日本(J·S
·V,Jodc) 、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专家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
关系,并通过他们为有关企业和单位推荐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
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突出引进重点”的要求,引进派出项目
针对性强,多数都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山东省是全国的苹果重点产区,几年来苹果
生产中积极引进国外智力,一方面从日本、加拿大等国聘请经验丰富的果树专家到山
东的苹果产区进行技术指导,一方面又选派省内的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实习培训,
引进推广优质品种,提高品质和产量,使素享盛名山东苹果又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
地。 烟台、泰安、潍坊、威海、临沂等市地建立了良种繁殖实验基地300多万亩,实
验区内苹果平均亩产1400公斤,4年生苹果亩产2000公斤,5年生苹果亩产高达3500公
斤。1991年全省仅苹果收入可达40多亿元。抽样调查证明,引进国外智力的投入产出
比可高达1∶47。
潍坊市聘请的日本板栗专家城阪光弥先生多次无偿到五莲县传授板栗丰产栽培技
术,赠送新品种,并在日本撰稿宣传潍坊,为促进中日友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研
究推荐, 并报请上级批准, 城阪光弥先生获得了国务院引进办颁发的在华工作专家
“友谊奖”,9月30日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和宴请,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
(省科技干部局)

〔人才流动工作〕 1991年全省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共接待来信来访57439人次;办
理登记27866人次,办成调整交流18625人,其中:省外引进1670人,输送外省324人,
省内交流7409人,以兼职、选派、对口支援、辞职等形式流动的9222余人;提供各种
技术咨询服务15232项;举办各类培训班1274期,培训人数126425人。
为了进一步解决全省人才队伍数量不足、分布与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
新形势的问题,各级人才流动机构一方面立足挖掘省内人才潜力,上半年投入了主要
精力为首届全省人才技术交流大会进行了筹备、组织、宣传工作,会后又继续跟踪落
实,使大会收到显著成效。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省外人才,其中高科技人才就有1002人。
在为农业、乡镇企业服务的工作中,各级人事部门注意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根据
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烟台人事局下发了《关于充实加强乡镇农业技
术人员队伍的意见》,潍坊市人事局制定了在乡镇企业中吸收录用“专业技术人员”
的试行规定;惠民地区人才中心开展了为乡镇聘用制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
青岛、德州、泰安、济宁、菏泽、临沂、聊城等市地都分别制定了加强农业第一线科
技队伍的规定。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稳定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
从人才技术上扶持国营大中型企业是1991年人才流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济南
市人才市场为39家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国营大中型企业举办了招聘人才专场洽谈会。
淄博市人才中心与市化学纤维总厂等25家大中企业实行引进人才挂钩承包,并正式签
订了承包合同。
为了搞好“三资” 企业中方干部的管理工作,省人才中心于9月对全省“三资”
企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基本掌握了“三资”企业中方干部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
题等第一手资料。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都出台了有关“三资”企业中
方干部管理的办法,对以委派、借调、聘用、辞职等形式到“三资”企业工作的中方
干部的手续办理、工资副利及待业退休保障、人事争议仲裁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各地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和人才流动理论研究。省人事局转发了人事
部《关于调整流动人员档案工资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执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
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使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
作逐步纳入正轨。截至1991年底,全省已接收流动人员档案3547份。在人才流动理论
研究方面,不少从事人才流动工作的同志,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人才流动工作的
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探讨, 写出了一些有较高水平的论文。5月上旬,国家人事
部在济南召开了全国流动调配理论暨工作研论会,全省有5篇论文获得二、三等奖。

〔首次山东省人才技术交流大会〕根据省委领导同志提议和省委、省政府决定,山东
省人事局与省科委、省教委于6月16日至6月18日在济南共同举办了首次山东省人才技
术交流大会。
这次大会本着挖掘人才技术潜力,搞活人才交流,推广科技成果,加快科学技术
向生产力转化的宗旨,融人才、智力调整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转让于一体,立足于调
整省内人才结构和布局,坚持正向流动原则,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兼职、聘用、
承包、挂职、借调、调动、辞职、对口支援、停薪留职等多种形式流动、技术交流主
要采取咨询服务、 转让、 技术入股、联营生产、对口支援等形式。大会期间,共有
193个单位、31200余人到会参展,洽谈、交流。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直有关部
门作为人才智力供方向大会提供了3400余名人才资源,推出各类最新科技成果1586项。
16个市地和90个县市区也分别组成了引进招聘团 (组) , 向大会提供荐才求人信息
14400条。 21300余人进行了人才交流洽谈,其中正式登记14200余人,当场达成流动
意向1410人,办理手续的1377人。在技术交流推广方面,达成转让意向2043项,签定
转让合同17项。
这次大会不仅在人才、技术项目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
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举办这次大会,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
地实施“科技兴鲁”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决心,扩大了人才技术交流工作
的影响,调动了各级、各行业重视人才技术交流工作、抓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为各
类人才合理流动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二是广泛宣传了山东省引进人才技术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了
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大会期间,吉林、甘肃、黑龙江、山西、江苏等省组织人员专
程赴济观摩大会,并提供了部分人才、技术信息。许多外省专业技术人员来函、来电
询问交流事宜,不少人还白费赴会。这对于进一步拓宽人才技术引进交流渠道,面向
全国引进山东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合理调整了全省人才
结构布局、充实和加强了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力量。在会上达成流动意向和办理
手续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528人是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占流动总人数的52
%左右。四是密切了企业、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拓宽了科研成果
推广转让的渠道,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进一步结合。
这次大会也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全省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
发展高新技术所需高层次人才紧缺,各开发区对此反映强烈;二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受
各种条件限制,引进人才十分困难。在这次大会上,流动人员愿到济南、青岛、烟台
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有2000余人,占流动总人数的78%左右,流向鲁西北、鲁西南
等8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570余人,仅占流动总人数的22%;三是人才单位所有等一
些传统观念,仍然制约着人才的合理流动。
(吴莉)

〔人事计划工作〕1991年,全省人事计划工作本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
充实基层的原则,继续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队伍增长,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
措施:1.发挥计划宏观调控作用,继续搞好职工总量控制。一是搞好编制管理,增人
计划与统配人员分配安置工作的衔接,全民机关、事业单位无论以何种方式安置接收
统配人员,都要严格掌握在核定的编制和正式下达的当年增人指标以内,教育、劳动、
民政等统配人员分配派遣部门,在人事计划安排的范围和限额内向机关、事业单位分
配派遣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和城镇退伍军人。二是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从
企业调入职工和从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转入职工。三是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落实自
然减员指标。四是清理压缩常年性岗位上使用的临时工。2.对超编单位落实分步“消
肿”计划。凡已满编、超编单位,年度计划安排原则上只减人不增人,根据超编单位
的不同情况,按不同比例,逐步核减现有超编人数和工资总额,分步落实“消肿”计
划。3. 加强工资基金管理。在统一换发人事部印制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机关、事
业单位使用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与银行密切协作,普遍实行工资基金专户、专柜、
专管员制度,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并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继续进
行了工资基金管理工作的抽查、普查工作,保证工资总额计划的落实执行。
按照国家统计局、人事部、劳动部、国家计划委员会统制字(1990) 304号文件颁
布的《关于在劳动计划和统计中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暂行规定》,与有关部
门密切配合,划分了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范围,确定了计划管理基数:1991年山
东省全民所有制机关、 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计划基数为1605732人, 其中固定职工
1398773人, 合同制职工128874人, 其它职工78085人, 职工工资总额计划基数为
32.60亿元。
1991年计划执行情况。1.职工人数。1991年末,全省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
职工人数达到1671043人 (省统计局劳动工资统计年报为1657110人,列入机关、事业
单位计划管理的企业单位22472人,列入企业计划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8539人),其
中固定职工1432183人, 合同制职工149216人,临时职工89644人,比上年增加65311
人, 增长4.07%; 各级机关职工人数达到550122人, 各类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达到
1120921人。全年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加职工106118人,减少职工40807人。新增职工
中, 接收各类国家统一分配人员59400人,在资源总量比上年增加23%的情况下,比
上年仅增加6710人, 增长12.73%, 接收人数为新增职工的56%, 其中大学毕业生
23810人, 比上年增加2678人,增长12.67%;中专毕业生25362人,比上年增加3906
人,增长18.20%;军队转业干部2676人,比上年减少110人,减少3.95%;城镇退伍
军人和转业志愿兵4112人,比上年减少453人,减少9.92%;技工学校毕业生3440人,
比上年增加689人,增长25.05%;从接收的统配人员构成上看,大中专毕业生和军转
干部占到87.3%, 退伍军人和技校毕业生占12.7%。从社会招收15255人,占新增职
工的14.4%, 其中从城镇招收9623人,从农村招收5632人。临时职工增加11559人,
占新增职工的10.9%。 其它增加19904人,占新增职工的18.7%,其中合同制职工转
移4386人, 占4.13%, 企业调动入超1720人,占1.62%。减少职工中,自然减员为
30073人,占减少职工的73.7%,其中离休9380人,退休18526人,退职、死亡2167人;
其他减员10664人, 占减少职工的26.1%。由于国家计划盘子缺口较大,全省16个市
地均超过了省里下达的职工人数计划,增幅较高的泰安、威海两市,分别增长6.34%
和6.19%,增幅较低的德州地区、济南市分别为2.20%和2.37%。2.工资总额。1991
年来,全省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职工工资总额达到35.49亿万元(省
统计局劳动工资统计年报为352459.7万元,列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企业单位
4412.3万元,列入企业计划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1979.6万元) ,比上年增加2.89亿
元, 增长8.85%,其中机关职工工资总额达到11.60亿元,各类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
额达到23.89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为2160元,比上年增加112元,增长5.45%,扣除职
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6.2%的因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实际降低0.68%。
(刘书伟)

〔《山东人事工作》杂志〕《山东人事工作》杂志是由山东省人事局主办的业务性、
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综合月刊,也是全省干部人事工作系统唯一正式出版发行的一种专
业性杂志。该杂志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和国
家干部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干部人事工作提出的任务
和要求,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及时总结推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人事工作
的经验,研究探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表扬人事工作中的好人
好事, 批评错误倾向和作风, 促进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和各项人事工作的深入开展。
《山东人事工作》辟有理论探讨、工作研究、经验交流、人事论坛、调查与研究、编
制管理、军转园地、退休之页、人物通讯、人事新风、企业人事、乡镇人事、省内短
波、省外动态、政策之窗、读者信箱、人才天地、职业道德、古今中外、历下漫笔等
栏目。服务对象主要是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组织、人事、干部部
门以及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人员。该杂志自1989年正式创刊以来,发行量不断增加,
1991年发行23600余份,成为全省发行数量较多的刊物之一。
(曲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