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56&run=13

〔社会福利企业摆脱困境继续发展〕1991年,山东省社会福利生产企业的广大干部职
工,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不断强化管理,加强服务,使绝大多数福利企业摆
脱了市场疲软带来的困境。截至1991年底,全省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到3761处,其中符
合条件并颁发《山东省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的3472处,占企业总数的92.3%,比上年
增长10%; 完成产值36.94亿元,实现利润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1%和18.6
%。 从业人员由上年的13.5万人增加到14.16万人,其中安置残疾人6.01万人,分别
较上年增长4.9%和3.6%。同时残疾职工的教育和康复等福利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加
强与提高。
社会福利企业进一步得到党政领导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1991年,各级党政领导
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福利企业的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扶持保
护政策。特别是在福利企业所需流动资金、技术改造贷款及原材料计划等方面,积极
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为福利企业走出困境、稳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
环境。社会福利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工作不断加强,企业素质明显提高。
全省共争取到技术改造项目21个, 总投资1963万元,新增产值7263万元,利税132 3
万元,新增残疾人就业227人。共争取贷款985万元,较上年增长30%。从省民政厅到
各市地民政局,都先后举办了技术改造、产品创优及企业升级专题培训班;对提高各
级民政干部和企业厂长、经理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政部门会
同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福利企业进一步开展了清理整顿,换发了《山东省社会
福利企业证书》、实行了年检,加强了标准、计量、生产许可证发放、企业升级和产
品创优等项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保证了福利企业的性质和办厂方向,
较好地改变了福利企业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状况,使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步走上
了正规,推动了上等级、上规模、上水平。据统计,全省有5家福利企业的6种产品。
经过行业评比, 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较上年增加1倍;福利企业威海服装五厂晋升为
国家二级企业,并在民政部开展的第二届全国明星福利企业评选活动中,列“十佳”
企业之首。

(王树梓)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门独家发行的社会福利奖
券,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向社会筹集资金,兴办社会福利事业。1991年,全省共发行
福利奖券3992元,筹集福利资金1197.6万元。均比1990年增加一倍多。使用筹集的资
金资助福利项目228个,投入金额380.3万元,投放率34.7%。其中:无偿资助福利事
业单位43个,投入资金81万元;有偿资助福利企业14个,投入金额83万元,无偿资助
福利企业32个,投入金额89.8万元;无偿资助社区服务项目3个,投入金额4万元;无
偿资助乡镇福利事业单位131个, 投入金额101万元;无偿资助其它福利项目5个,投
入金额21.5万元。另外,中募委还无偿资助山东省80万元,其中:资助潍坊市复退军
人精神病院兴建老年精神病康复楼40万元;资助蓬莱市福利企业服务大楼20万元;资
助扩建惠民县幸福院2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充分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
则,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了有奖募捐工作的良性循环。
(尹乐伦)

〔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成效显著〕1991年,全省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2万例,其
中脱盲1.07人, 脱残9.15万人;儿麻矫治手术2.24万人,有效率达99%,显效率为
91.2%;语训聋儿438人,其中47人达三级康复,进入普通小学或幼儿园。
1991年初,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协助全国三康工作检查组对全省三项康复工作进
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全省三项康复工作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从组
织管理、任务进度、工作质量、经费筹措和基础工作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全省在全
国20个被查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四。为保证三康任务的顺利完成,采取了以下
措施:一是召开了第二次全省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三康工作情
况和经验,部署了今后工作任务。二是积极筹措三康经费,加强了管理和使用。根据
1990年第69次省长办公会议要求,省政府确定1991~1993年每年由省财政拨出30万元
专款用于贫困三康对象的医疗补助。1991年省下拨三康补助费24.6万元,市地县落实
三康经费30万元,全省共落实三康经费84.6万元。制定了三康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
三是加强了聋儿语训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聋儿语训工作的意见》;抓了聋儿语训
中心(点) 的建设,全省聋儿语训点已由1990年的16处发展到40处;举办了3期语训师
资培训班, 培训教师150名;推广使用了全国聋儿语训统编教材;总结推广了济南市
十亩园小学“聋、健一体化”教学试点经验,初步解决了聋儿康复后的继续教育问题;
青岛、济宁市聋儿康复中心装修了测听室,开展了耳膜制作、助听器选配业务。四是
组派专家医疗队为贫困地区残疾人送医上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年共派3批
10支医疗队赴临沂、 青岛,所属12个县、区分别完成白内障复明和儿麻矫治手术4 2
例和687人次。 五是抓了三康机构建设、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情况调查、康复扶贫试
点等基础性工作。

(乔贵良 冯庆禄)

〔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热潮〕 1991年5月15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正式颁布施
行。全省各级残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学习、
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活动。主要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层次高。省专门召开了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会议,要求把宣传残疾人保障
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省人大召开了由25个部门、新闻单位和残疾人代表参加的座谈
会,卢洪副主任就搞好残疾人保障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提出了要求;省政府召开了
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会议,安排了有关重大活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司法厅、
省政府法制局、省残联共同发出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
保障法〉 的通知》;一些市地的党政领导也都发表了广播电视讲话或署名文章。5月
19日第一个“全国助残日”把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活动推向了高潮。据统计,这期
间,各级领导发表广播、电视讲话83次,召开座谈会57次,大小动员会3700多次,仅
助残日当天,参加活动的市地以上领导有400多人,县级领导4000余人。
2.宣传声势大。在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活动中,全省各地调动了各种宣传舆论工具。
一个时期内,省内各大报社、电台、电视台都指定记者撰写残疾人工作稿件,几乎每
天都有残疾人事业的消息和报道。 仅保障法颁布实施前后的1个月内。有关残疾人事
业的报道达1000余篇,电视片10余部,其中关于特教事业发展,残疾人就业状况、文
体活动开展等多条报道被中央电视台采用。 保障法实施的当天, 省残联参与拍摄的
《自立的阶梯》和枣庄市残联参与拍摄的《有这样一支蜡烛》同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寿光县出动宣传车102辆次, 跑遍了全县1003个村庄。郯城县组织了3000多人的游行
队伍。据统计,全省各地印发保障法和有关宣传材料90多万份,出动宣传车1000多辆,
悬挂横幅、张贴标语50多万条,办黑板报,宣传栏10多万期。
3.涉及面广。在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过程中,全省从城市到农村,从健全人到
残疾人踊跃参加了各种活动。 助残日当天,全省各大中城市有100多万人同时走上街
头,在市区繁华地段开展“社会为残疾人,残疾人为社会”的双向服务活动。服务内
容有十几个项目。 省城济南25个系统、72个单位、6万多人参加了服务活动。青岛、
枣庄、淄博、东营、潍坊等地参加活动的人数也都数以万计。
4.社会效果好。这次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
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和关怀,提高了广大残疾人的
社会地位,为残疾人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济宁市解决了盲人按摩公费报销问题。济
南、青岛、烟台、威海等14个市地为盲人发放了免费乘车证。成武县、周村区彭阳乡、
新泰市沈家庄乡政府对残疾人困难户的农业税、义务工和其他社会负担制定了减免政
策;台儿庄区台儿庄镇对残疾人实行了“十二优、十二免”政策等等。
(乔贵良李永进)

〔省部分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模范受全国表彰〕1991年5月9~11日,中宣部、
民政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
残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个人暨自强模范表彰大会。
以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彭几方为团长,19名先进集体、个人暨自强模范组成
的山东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省内张海迪、岳玲、王传耀、杨振刚、杨绍明、刘元林、
蔡洪儒、 王江民8名残疾人被授予“自强模范”光荣称号;石法庭、刘兆霞、、周士
成、于谋勇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滕州市民政局、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胜利石
油管理局综合服务公司、乳山县石头圈乡政府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潍坊市潍城
区残联、济南市拔丝镀锌厂残疾人协会、青岛市防滑链条厂残疾人协会被评为残疾人
之家。

(白志学李永进)

〔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为使残疾人劳动就业更加稳定、合理,各级残
联普遍重视抓好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培训,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1991年3月20日,省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拔赛在济南举行,来自济南、青岛、烟台,
济宁、 泰安,临沂6个市地的25名残疾人选手,分别参加了“会计计算”、“机器安
装” 、“编织”、“制作模型”、“丝织印花”等5个项目的比赛。五个项目的第一
名分别被济南市的聋哑人裴玉华、刘金明、路宝玉,济宁市的肢残人倪赛秋,泰安市
肢残人杨景太夺取。5月份,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拔赛分别在北京、济南两地举行。
山东省派出8名选手参加了其中7个项目的角逐,路宝玉、裴玉华分获“制作模型”和
编织第一名, 并入选中国残疾人代表团,参加了8月份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展能
节。山东省选手路宝玉夺得“模型制作”第一名,裴玉华夺得“结绳”第三名。
(李永进)

〔为兴建山东省康复职业中专开展募捐一元钱活动〕为加强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省
政府批准,兴建省康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以鲁政办发〔1991〕21号文批转了省民
政厅、省教委等10个发起单位“关于为兴建山东省康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捐赠一
元钱活动的请示”。省和市地县都成立了募捐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或动
员大会,在省募捐新闻发布会上,省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当场捐款。青岛市65岁
的特等伤残军人丁本贵,听到募捐的消息后,赶到街道办事处捐款1000元。嘉祥县马
村乡马西村小学二年级的30名小朋友将平时积攒的16.47元零花钱, 全部寄到了省募
捐办。据统计,全省共募集捐款近3000万元,其中上交省募捐办1457万多元,圆满完
成了预定的募捐任务。全省捐赠50元以上者有13490人,100元以上者5578人,1000元
以上者29人。1991年底,省残联成立了康复职业中专筹备处,完成了征地手续和设计
规划。
(于登龙 冯庆禄)

〔山东省残联一届三次主席团会议〕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第一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
议于1991年8月3~6日在烟台市召开。
会议传达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一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山东省委书记姜
春云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审议通过了省残联理事长
宫秀夫作的执行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评议委员会主任李杰作的评议委员会工作报告;调
整、增补了主席团委员、主席、副主席;改选了执行理事会理事长;增补了评议委员
会委员。
会议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推选副省长张瑞凤为省残联主
席团委员和主席团主席;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忠云、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建国、省残联党
组书记彭几方为省残联主席团委员和主席团副主席;增选、调整后的省残联一届主席
团委员共有94名,其中残疾人49名,占委员总数的52.1%。

(白志学 冯庆禄)

〔农村社会保障五个网络建设步入新阶段〕1991年,全省农村社会保障五个网络建设
收到明显成效。 5月份全省五个网络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平阴县召开,会议明确了今后
一个时期五个网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规范了内容和标准。民政部向全国转发介绍了
山东省的做法。会后,各市地纷纷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使农村基层五个网
络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村社会保障五个网络建设的加强和完善,促进了农村社会保障向系统的、有组
织的、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凡建网的乡镇都由党委、政府领导担任社会保
障委员会主任,吸收武装、宣传、经委、教委、财政、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
人为成员。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协调、组织、管理工作。村级也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
从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不在编的社会保障队伍,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各部门齐
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予”的新格局。在保障资金筹集上,通过国家、集体、个人三结
合,把国家下拨的扶贫周转金、社会救灾救济款、抚恤金、乡镇统筹的优待金、五保
供养款、地方财政增加的保障事业经费、福利企业中提取的福利基金、社会捐助款、
救灾扶贫储金会储金、敬老院以副补院收入资金等,统筹管理使用,加快周转增值,
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使保障资金紧缺的难题得到较好解决。同时,五个网络注重在
“服务”二字上下功夫,坚持服务手段与物质保障相结合,先后采用“婚丧服务”、
“义务帮工”、“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形式,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据统计,1991年全省有2083个乡镇建起了农村社会保障五个网络,比1990年增加
143个,建网乡镇数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6%,比1990年增加了6%。其中,救灾扶贫储
金会2.3万个, 筹集资金1.5亿元,比上年增加326万元;农村敬老院达4606处,其中
乡镇敬老院2413处, 共收养五保老人7.1万人,入院率达43.3%。各地还兴办了一大
批农村福利企业,军地两用人才经济实体,双扶经济实体、红白事理事会,有效地保
障了“四残”人员、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刘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取得成功经验〕 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民政部选择一批有
条件的县进行以县为单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991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务
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 ,明确规定:农村(含
乡镇企业) 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民政部负责。为了摸索经验,指导工作,民政部
1991年3月起在烟台、威海两市的牟平、龙口、招远、荣成、乳山五县(市) 进行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整个试点过程大体经历了酝酿调查,制定方案,建立工作机构和
制定有关章程制度,启动运转四个阶段。经过省民政厅和烟台、威海两市及五个试点
县的艰苦工作和精心组织,截至1991年9月底,5个试点县市共有30个乡镇,281个村,
38个乡镇企业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共计有7.9万人投保,投保率92.5%,收缴
保费485.6万元, 人均年投保额61.4元。各试点县市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债券或专户
储存到农业银行,养老保险资金进入正常运转。
民政部于1991年10月9~12日在牟平县召开了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
议。会议听取了山东的经验介绍,一致认为山东的经验很丰富,实在。崔乃夫部长把
山东的这套做法概括为“储备积紧式”,认为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在当前农村行得
通的社会养老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
本生活。基本原则是坚持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国
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有机结合,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其主要做法是:(1) 以县市为
单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坚持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一
体化的方向。 (2) 保险费的缴纳,一般从20周岁开始,允许投保人自愿选择每月2~
20元不同档次的投保金(含集体补助) ,投保人可根据情况自愿投保。(3)养老金的给
付。投保人从年满60周岁后领取养老金,按确保10年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
理:一是投保人从61周岁起按月领取相当档次的养老金,到身亡为止;二是如果投保
人60周岁前身亡,退还个人缴纳保费的本息;三是70周岁之前身亡的,一次性发给其
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10年应领的余额部分,70周岁以后身故的不再补发养老金。 (4)
养老保险基金采取购买国家财政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储蓄等形式实现保值增殖。(5)
县市民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承担保险资金收付、帐本管理、档案管理等业务。
全国会议之后,山东各地纷纷要求试点,至1991年12月31日,民政部已批准山东
省72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迅速在面上展开,到12月底,已有22个县市
启动投保,启动投保的乡镇64个,村904个,乡镇企业93个,投保人27.71万人,占适
龄对象的90%以上,收取保费1518万元,人均年投保额55.8元。其中烟台、潍坊两市
的所有县市区全部启动。 牟平县17个乡镇、682个村的投保全部结束,全县农业人口
53万人,适龄投保对象23.63万人,加入保险的有20.68万人,投保率达87.5%,共计
收取保费1005万元。

〔山东农村敬老院建设有了新发展〕1991年全省在全部实现“一乡一院”的基础上,
认真贯彻《山东五保工作暂行规定》,全省敬老院以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为突破
口, 狠抓了改建扩建工作。据统计,1991年全省改建、扩建乡镇敬老院733处,新增
房屋1.49万间,新增床位1.76万张,总投资达1.43亿元。改建扩建后的敬老院面积较
大,标准较高,设施也较齐全。在此基础上,各地都根据实际,制定了敬老院规范化
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组织,把管理工作放在了评选文明敬老院条件
的首位。按照省民政厅提出的建设部分对外开放窗口敬老院的要求,各市地认真规划,
都建设了2~3处高标准的窗口式敬老院,扩大了社会影响,为敬老院的发展树立了新
的榜样。年底,省民政厅和省老龄委根据全省敬老院建设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严
掌握标准, 好中选优,又授予162处乡镇敬老院为“文明敬老院”称号,颁发了荣誉
证书和牌匾。 这162处乡镇文明敬老院的分布是:济南4处,青岛11处,淄博9处,枣
庄市8处,东营市4处,烟台市20处,潍坊市15处,济宁市15处,德州地区10处,聊城
地区15处,临沂地区9处,菏泽地区9处,滨州地区9处,泰安市9处,威海市14处,日
照市1处。
(葛于民 马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