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编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33&run=13

〔地方志编纂工作〕1991年,是我省修志工作10周年。广大修志工作者自力更生,艰
苦创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巩固壮大和发展,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道路。10年间大
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81年11月到1987年上半年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宣传发动,
组织队伍,制定篇目,搜集资料;从1987年下半年到1991年为总纂、审定和批量出成
果的阶段。现在已是硕果累累,开拓出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格局已经形成。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和省直承编
部门都有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史志编委会主任或领导小组组长。 10年间,先后召开了9
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 3次先进表彰大会,省委省政府及两个办公厅下达了13次文
件,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领导的决议。姜
春云、赵志浩、梁步庭、马忠臣、宋法棠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都亲自作过重要讲
话。各级政府不仅把修志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有不少领导还列入了自己的任期目标,
当作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市地分管领导从局限在解决实际问
题,逐步延伸到史志业务之中,从篇目的确定,重大业务问题的处理,志稿的评议,
直到最后完稿送审,在各个重要环节上,都一一参与过问。青岛市各县、市、区党委、
政府每逢志稿评议都作专门研究,县市五大班子的领导同志一起参加,组织市、县所
属部门和乡镇的负责同志听取汇报,共同审查把关。这项事业不仅赢得了各行各业的
大力支持,同时也赢得了社会上的老同志、老领导、专家、教授、学者们的关注。他
们不顾年老体弱,工作繁忙,对志稿反复推敲、考证、润色、审查,为修志事业做出
了很大贡献。
二、建立健全了修志机构,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修养有素的队伍。全省16个市地,
121个县、市、区,137个省志承编单位普遍建立了规格不等的史志办公室。修志队伍
由原来的800多人发展到2100多人。 这支队伍在修志的实践中,经受了种种锻炼和考
验。
攻克业务难关的考验。 这一代修志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时间跨度150多年,在中
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是最复杂、最曲折的一段历史,编纂难度相当大。而方志
学又是一门新兴学科,修志工作者并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就上了岗。广大修志工作者不
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刻苦钻研业务、精心研究理论,摸着石头过河,边工作,
边学习,边培训,边提高,在志稿评议的实战中锻炼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明显提高,并涌现出了许多在省内外方志界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撰写了许多很有见
地的方志论文,在省内外方志刊物上发表,有的被评为优秀成果。现在这支队伍中,
有高级技术职务的55人,中级技术职务的450人。
公与私的考验。修志“清苦、辛苦、艰苦”,尤其在搞活商品经济的情况下,社
会上一度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广大修志工作者不为名、不为利,不计
较个人得失,不见异思迁,而是忠诚于修志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表现
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尤其在志稿总纂阶段,修志人员,包括一些年逾花甲、
年过古稀的老同志,无一不是日夜兼程,长年苦干,很少休息星期天和节假日,不少
同志边战胜病魔,边苦干工作,还有的同志为修志事业献出了生命。宁津县志办李向
东同志身患绝症,仍坚持工作,受到省长的表扬。蒙阴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号召
县直各部门学习史志部门团结战斗无私奉献的品德和作风。
紧要关头的考验。在1989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造成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在党
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广大修志工作者坚守岗位, 排除干扰, 积极工作。
1990年两次组织全省史志工作者、 专家、教授、老同志座谈会,撰写论文,批判资
产阶级自由化。 来自全省史志界的100多篇发言、文章,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而
且被许多外省市的史志理论刊物所转载。
三、硕果累累,及时服务了两个文明的建设。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我省修志工
作向社会奉献出一批质量较高、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志书和现实性较强、参考
使用价值较大的志类著作, 填补了一代史志的空白。截至1991年,已出版省志3部,
县、市志24部;出版省、市《年鉴》21卷,省级专业年鉴4种,县级年鉴6卷;出版概
况、 简志、大全、人物、风物等志类专著700多种;出版方志学论著6部,整理旧志6
部;搜集历史资料30多亿字。其中《山东年鉴》(1987卷) 、《山东黄河志》及1篇论
文获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各地概况》、《临淄区志》、《青州市志》、
《山东风物大全》和《临沂百年大事记》及2篇论文获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有37部(篇)志类著作、专题资料、史志论文获山东省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奖。
各种志书和志类产品在社会生活中正在发挥着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
积极作用。青岛市史志办参与编写的青岛建置一百年电视系列片和青岛百年史话,东
营市史志办整理的关于东营市历史上的盐业资料,《威海市志》记载的关于港口建设
的资料,菏泽地区地震志提供的关于地震裂度的资料,淄博市史志办以《淄博年鉴》
内容为选题,与团市委和淄博日报社举办的“爱我淄博”知识竞赛活动,省水利厅史
志办公室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特大旱涝灾害间隔一定年份周期性
出现的资料,济南机车车辆厂利用厂史厂志资料作为向工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
《福山区志》提供气候、水源、邮电、电力、地理、地质资料,促成外商洽谈业务的
成功等,都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提
供了真切感人的乡土教材,已经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各地党政领导的肯定
和社会的赞扬。

〔市地史志办公室主任会议〕 1991年7月16日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讨论和
研究志书质量问题,同时也对编完志书后的工作任务进行了交流和安排。各市地史志
办公室主任、部分编完志书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副省长宋法棠、省政府特邀顾问
张敬焘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宋法棠副省长在讲话中就志书质量问题强调指出:史实要准确,这是志书的基础;
观点要正确,这是志书的灵魂;记述要力求深刻。需要注意三点:①要突出重点;②
要反映事物的本质。③语言要精当。就志后任务安排问题指出:史志机构是常设机构,
史志工作是长期工作。志后工作任务至少有这样几件工作需要做:利用现有的资料和
志书对青年和学生进行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教育;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决策提供基
础资料和参考依据,发挥资政作用;进行方志理论研究。还可以编写县情。最后强调:
机构不能撤,人员不减,只准加强,不准削弱。自行撤并了机构的,要恢复。特别是
总纂、主编人员,不要轻易变动,即使是到了离退年龄的,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让
他们善始善终把这件事情办完办好。

〔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暨先进表彰大会〕 1992年3月17日在济南召开。各市地史志办
公室主任和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省志各承编单位分管领导、史志办公室主任
及先进工作者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省人大副主任严庆青,副省长宋法棠,
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名誉主任王众音,省政府特邀顾问张敬焘、马连礼,省政协副
主席丁方明,省政府副秘书长王科三,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陈凯,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王庆新和一些关心支持史志工作的老同志出席了会议。副省长宋法棠、省政府特邀顾
问张敬焘作了重要讲话,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守富作了工作报告。
会议认真回顾总结了10年的修志工作,展览检阅了10年修志成果,研究部署了今
年的工作任务,讨论制定了我省“八五”期间修志规划,探讨了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创我省修志工作新局面的重大措施。会议对在修志工作中做出优
异成绩的48个先进集体、 182名先进工作者、37项优秀成果获奖者分别给予表彰和奖
励。
会议认为:志书质量不仅是志书的生命,也是整个修志事业的生命,要坚定的树
立质量第一、力争上游的思想,做到政治性与科学的统一,使历史与现状得到科学的
再现,做到为人民所需,为社会所用。
会议认为:我省“八五”期间修志规划是积极可靠的,切实可行的。各级政府、
各个部门应视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指令性计划,应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制定计
划,研究措施,调集力量,狠抓落实,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会议认为:修志工作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广大修志工作者应进一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大胆
闯出一条新路子。
会议认为:在志书总体决战阶段,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分管领导应把
修志工作列入自己的任期目标,靠得更紧一些,抓得更实一些。切实帮助解决修志工
作中的实际困难。要积极做好稳定修志队伍的工作,落实保障条件,在政治、生活、
福利待遇、晋职晋级使用等方面要同机关其他人员一视同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安心史志工作。
(刘德荣)

〔社会科学志编纂理论研讨会〕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于1991年8月24日在青岛召
开,应邀到会的共有15个省、市、自治区的40名代表。
与会代表介绍了各省社会科学志编纂工作都已开始,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讨论
了编纂社会科学志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社会科学志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一般方志的资治作用和备考功能,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较为直接的借鉴意义。会议指出社会科学志是新修志书,无编修基础,任务重,难
度大,时间紧,必须集中较优势的人力财力,健全机构,采用科学方法,有领导地进
行修志。
与会者从理论上探讨了造成各省社科志编纂进度、体例和内容不一的原因。关于
社会科学志的性质问题。多数代表认为它是记述一方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历史和
现状的资料全书,既有一般志书的共性,也有分志或专业志的个性,还有党性和阶级
性特殊性质。关于社会科学志的对象问题。有人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另有人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机构、学术团体、学术活动、科研成果等。还有人认
为是社会科学的学科研究、学术活动、科研队伍、著述刊物及组织管理。第四种认为
凡在本省形成独立学科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都是社科志的反映对象,其主体是社会
科学研究成果的研究性记述。关于社会科学志记述范围。代表一致认为,社科志是新
修志,上无定限,下限要定,空间上限于本行政区划以内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学
术活动及成果等。对于本省籍而在外省成名的人,或对外省人在外省研究本省内容的
科研成果,有的赞成记述,有的不赞成记述。关于体制结构问题,一致认为体例要统
一,必须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布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时规定》编写。志一定
要与史严格区别,着重事实记述,一般不加分析议论,再是通过资料的选择和编排反
映规律。关于入志标准问题,会议认为社科志不设人物传,而是将人系于成果之中,
不加头衔,不戴“帽子”,以免引起人事纠葛。
针对各省社科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要求:领导要重视、抓实、抓
好。修志人员要提倡奉献精神,全力做好工作。领导也要相应解决其职务、职称及待
遇问题。
会上甘肃、吉林、贵州的同志表示愿意在1992年、1993年和1994年,先后承办社
科志编纂理论研讨会议。
(查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