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29&run=13

〔山东社会科学院1991年学术工作〕1991年山东社会科学院计划确定院以上重点研究
课题67项, 所级重点课题54个,实际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710项,其中有著作70部,
调查报告39篇, 论文408篇,是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获奖较多的一年。在全省第
六次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有18项成果获奖。其中刘荣勤、董建才为作者之一的《山
东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获一等奖,戚其章的专著《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等7项获二
等奖,有11项获三等奖。韩民青的专著《意识论》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他的另一部专著《文化的历程》(三卷)获广西优秀图书一等奖。高洪涛等人的纪念建
党70周年论文分别获全国优秀论文奖和省一、二、三等奖。还有一批成果分别在各学
会和专业评比中获奖。
1991年山东社会科学院学术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科研指导思想明确,突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主题,突出了重大现实问题,突出了为我省两个文明
建设服务。在1991年确定和承担的67个院、省、国家级课题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
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课题共48个,占总数的72%,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建设海上山东系列研究报告被省计委作为起草我省海洋产业规划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优长学科研究有了新发展。为了发挥科研优势,成立了农村经济研究所,建立了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心、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孙子研究中心、生态经济研究中心、犯
罪社区控制研究中心和巴伐利亚研究中心,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出版了郭延礼
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1~2卷,王连法的《哲学新形态》,鲁恭的《中国地方国
家权力机关》等专著,陈箭的“犯罪社区控制”理论被法学界有关专家、学者称为是
一项有创造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三)深入实际,研究实际,应用课题研究卓有成
效。如农经所在完成了国情丛书《诸城卷》后,又展开了《莱芜卷》调查,参加了省
领导组织的村级管理规范化调查、山东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调查等,取得了可喜成绩。
人口所深入4个县48个村, 搞了3000多份问卷调查,取得了可贵的数据,为省计划生
育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受到了省领导和省计生委的重视。(四)进一步拓宽了科
研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和各市地服务的渠道。坚持领导、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
作者相结合,共同探讨问题,使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为领导和实际工作者所采纳、运
用。创办《科研要报》,将其作为院科研成果参与领导决策的重要渠道,强化了社会
科学研究为省市地领导及机关服务的功能。《科研要报》一年出版了40期,其中省委
省政府领导批示了12期,《保持山东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关于胶
州小康问题理论研讨会的情况报告》,分别以省委文件转发全省。有的《科研要报》
被转报中央领导机关和由新华社内参转发。
1991年, 主持或联合召开了6次重要学术会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理
论研讨会》、《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研讨会》、《太平天国起义140周年座谈会》、
《小康问题理论研讨会》、《山东革命传统理论讨论会》、《全国社科志编纂理论研
讨会》,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91年先后派出6批11人到英、 日、苏、南朝鲜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讲学、参
加学术会议。接待了来自美、匈、苏等国的18批29名专家学者到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
交流。
(查岳琪)

〔山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成立于1980年1月,事业编制,隶属山东省财政厅领导,
定编25人,实有14人。张敏、吕松年先后任所长。
该所主要承担六项工作任务:一是牵头制定全省财政发展战略规划;二是财政理
论研究及财政政策改革研究;三是编辑出版《山东财会》(月刊)和《山东财会研究资
料》(双月刊);四是编写山东省财政史志;五是主管全省财政通讯联络工作;六是负
责山东省财政学会的日常事务及组织财政学术交流。
10多年来,该所遵循党的基本路线,本着“为现实服务、为中心服务”的精神,
对一些重大的财政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有
的成果已被领导机关采纳进入决策,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研究课
题有:第一,针对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大幅度下降,财政十分困难的现实情况,
对提高财政收入比重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其中有的
已被财政部或国务院采纳,受到财政部领导同志的表扬;第二,针对财政补贴项目过
多、数额过大、财政难以承受的现实,对如何减少财政补贴、摆脱财政困难问题,进
行了系列研究,以大量的数据和充分的论据,反复论证了减少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提出了减少财政补贴的建议,受到了财政部的重视,有的已被采纳进入决策;
第三,针对预算外资金大量增加、管理不严的现实情况,对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搞好综合财政计划,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的建议,引起了领
导的重视;第四,配合乡镇政权建设,对如何建立乡镇一级财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调查研究,超前提出了建立乡镇一级财政的建议,被省人民政府和财政厅采纳,通过
试点,然后铺展,全省普遍建立了乡镇一级财政。与此同时,还进行了财政基础理论
研究。编写出版了《财税会计辞典》、《税收基础知识讲座》,参与编写出版了《当
代中国的山东》、《治理整顿的理论与实践》、《四十年山东经济透视》、《欣欣向
荣新山东》等大型丛书和《山东第三产业回顾与展望》等专著。12年来,该所获得全
国优秀研究成果二、三等奖5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8项。
(吕松年)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研究所〕1980年11月成立,设应用理论研究室、资料
室、 编辑部、金融史志组、学会秘书处共5个科级单位。张汉民、张本正、房郁琴等
先后担任所长。 现有人员23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副编审1人,高级经
济师3人,经济师3人,翻译1人,助理研究员1人,讲师1人,助理经济师8人。
金融研究所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金融理论及课题的调查研究,负责地方金融史
志的编辑撰写,管理省金融学会和钱币学会的日常工作,编辑出版金融杂志。几年来,
该所的金融调查和课题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其中关于山东工业企业自补
流动资金的报告,关于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库存情况的报告,均经总行转发全国各地。
其他关于流动资金占用及使用效益,城乡货币流通,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
产品产销预期等常规调查, 对指导和推动企业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7年撰著的
《县级人民银行业务工作便览》一书发行全国基层银行,对指导基层金融工作,完善
中央银行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总行和全系统的重视。所承担的山东省“七五”
规划课题《山东中近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分析和预测研究》报告,经省委、省政府领
导批转有关部门。
金融研究所近5年来提交的被省政府、 总行接受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研究报
告和研究论文近百件, 并多次获得奖励。其中获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中国金融学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
东省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2项;山东省青年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3项;其他省级奖2项。
1991年金融研究所领衔承担了由国务委员、总行行长李贵鲜签批下达的《信贷规
模货币供应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全国重点课题,研究报告由总行转发全国,并
报呈国务院供领导决策参考;承担的山东省“八五”规划课题《货币政策调节与区域
经济增长机制研究》的分报告已大部完成。
1982年1月, 创办了《山东金融》刊物,辟有“金融宏观调控”、“货币理论与
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等专栏。
(房郁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1年建立,其前身是山东省博物馆的考古部和文管部,
以承担全省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发掘、研究、宣传为基本任务,是本省主
要的文物考古专业机构和研究机构。杨子范、张学海先后任所长。目前该所定员40人,
现有职工37人, 其中专业人员22人,科研辅助人员11人,行政人员4人。全所有高级
职称者8人, 中级职称者15人。设有研究室、专业资料室、编辑室、临淄工作站等业
务部门。
建所以来,通过全省文物普查,配合建设的考古发掘和重点地下文物的钻探、试
掘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考古成果。
1981年10月在沂源县鲁山之阳,首次发现了距今约30万年左右的沂源猿人,填补
了猿人地理分布上的一个空白,把山东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前推了几十万年。
随后几年又在沂、沭河流域发现了近百处旧石器、细石器文化遗址及石器地点,
证明山东存在一个旧石器时代。
1989年以来,在泰沂山脉北侧的临淄和济南市东部地区相继发现了后李文化,这
是距今7500年以前到8000多年的早于北辛文化的考古新文化,它是目前山东地区最早
的有陶新石器文化,其年代大体与冀南、河南地区的磁山、斐里岗文化相当。
在同一地区,距今6100~7000多年的北辛文化阶段的遗址有了更多的发现,在临
淄和济南市东部地区都发现了属于北辛文化末期阶段的文化与早期大汶口文化的遗存,
证明泰沂山北侧这两种文化的直接承袭性。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在广饶县发现了“傅家类型”,这可能是大汶
口文化鲁中地区的一个地方类型。
一项重大的突破性成果,是自1986年以来先后发现了寿光边线王、章丘城子崖、
临淄田旺三座龙山时代的城址,尤其是城子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夏代山东地区考
古文化) 城址的发现与证实,解开了城子崖考古60年之谜,成为1990年和“七五”期
间我国双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中国城市起源、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
值的科学资料。
山东商周考古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滕州西周、春秋薛故城的发现,曲阜鲁故城
80年代的多次发掘, 章丘商末周初考古文化的认识,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的清理,
青州苏埠屯完整商墓的发现,临淄商末周初齐墓地,临淄大型春秋车马坑、田齐王陵
随葬车马的大型战国墓、临淄和章丘女郎山多座东周大型人殉墓、临沂凤凰岭春秋大
墓等的发掘,都是这阶段考古的重要收获。
该所成立10年来,坚持正确的业务方向,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
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在山东史前文化、齐文化与鲁文化研究方面,成果显著,
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全国和山东省获奖。其中,《曲阜鲁国故城》获夏鼐考古学研究成
果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邹县野店》等三项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龙山文化“去脉”之推论》等11篇论文和报告获山东省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该所编辑出版的《海岱考古》是集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的不定期考古学集刊,
旨在以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理论为指导,比较集中地发表山东地区文物普查、复
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受到国内外
考古人士的关注。
目前,该所有两项基本科研课题,即山东史前文化研究和齐、鲁文化研究。还将
加强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
(张学海邵云)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由原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
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的研究所之一。原校长吴富恒和董治安教授先后任所长。目
前,全所有专职人员1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人;图书资料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
1人。
本所以整理研究唐以前古籍为主要方向,以先秦两汉文献整理研究为重点。设文
史、古汉语、文献学3个研究室。图书资料室藏书约3万册,置备了显微阅读器、反拍
摄相装置以及复印机等,能基本满足本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一般需要。
本所的学术研究,力图体现既定的方向和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已出版的20多
部著作中,《古字通假会典》 (获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是一部规模空前宏大的古代通假字总汇,《毛诗训诂研究》(获
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对历代《毛
诗》训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都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此外,关于先秦文学与哲学、
汉代文化史、古代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整理山东乡邦文献、研究齐鲁文化,在本所一直受到特殊的重视。所长和部分成
员参加了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的制订,担任了大型丛著《孔子文化大全》和《齐文化
丛书》的学术顾问,承担了一批儒学典籍和稷下学著作的审理、注释和研究工作。王
绍曾教授主持编著的约40万字的《山东文献书目》,收目多达5000种,而且逐一列出
各种著作(包括相当一部分抄本、稿本)的收藏处,被定为省古籍整理研究的重点书。
刘聿鑫教授整理清人赵执信的著作,已有专书4种问世。
该所当前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先秦文献人名汇考》 (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
目)、《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柳宗元集校注》(国家
教委“七五”规划延续项目)等。
1985年以来,该所先后招收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两个专业研究生共23人,
已有16人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