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24&run=13

〔山东地方地震工作取得新进展〕
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山东省政府于1991年3月份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会议,
认真传达贯彻了全国地方地震工作会议精神,省府下达了15号文《关于切实做好防震
减灾的通知》,山东省地震局成立了地方地震工作处,统一管理全省地方地震系统的
监测预报,社会宣传与地震对策,地方地震科研与机构建设等工作,从而将全省地方
地震工作纳入了正规管理轨道,促进了地方地震工作的发展。
各地根据全省地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府15号文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全省
16个市地健全了地震机构,其中青岛市地震办公室配备了副局级干部,济南、淄博、
枣庄、聊城、临沂、菏泽、潍坊地震办(局)为正县级,全省共有57个县、市、区设置
了地震机构,1991年恢复和新建的有33个,规格为正科级单位的有37个,全省市、地、
县、 区地震机构实有工作人员390人。此外,在县、市、区科委内设地震料、股的有
11个;在科委内设专人管理地震工作的有19个。科委内有人兼管地震工作的34个。大
多数市、地地震办(局)经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省大型企业地震机构得到调整和
加强,目前专设地震办或防震办的有5个,兼设地震办或防震办的有8个,共有专职或
兼职工作人员41名。
2.强化监测,优化布局。山东省地震局依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批准的台站优化调
整方案的基本精神,从全省地方台网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瞄
准短临、积极慎重”的原则,各市、地因地制宜,结合本区情况,积极筹措资金,增
上了一批微观监测手段,尤以短临前兆仪器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地方、企业台
已由6个发展为16个、各类微观观测仪器共81台套;各类骨干网点有211个;各类宏观
点1366个; 异常报告哨约11460个。各地新台网的增补,为山东的地震监测预报增加
了新鲜血液。
3. 重视通讯,保证畅通。1991年3月,山东省地震局下达了《关于地震前兆异常
速报问题的暂行规定》 ,8月与省邮电管理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切实保证震情信息迅
速传递通知》的文件。从而保证了临震急报、破坏性地震的速报、领导机关组织抗震
救灾工作传报等。全省各级地办对地震通讯问题十分重视,除落实有线通讯 (包括电
话、无线电话、电报、无线传真等) 渠道外,还积极建设无线通讯网和近距无线联络
工具。目前临沂、枣庄、潍坊、惠民已建成区域无线通讯网,青岛、烟台、济南、淄
博、胜利油田、菏泽、德州等市、地也已列入建网计划。由于全省加强了通讯建设,
大大提高了地震信息的快速传递。
4.地震宣传,深入普及。1991年全省各地继续认真贯彻了“积极慎重、适度宣传、
安定社会,长流水不断线”的原则,始终把地震的社会宣传作为一项经常性战略任务。
宣传重点仍放在各级领导、学校、城镇。在宣传内容上,坚持以宣传预测、预报、预
防知识为主,并以山东省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编发的《地震重点监视区宣传要点》为主
要指导性材料,充分利用国家地震局组织制作的地震科普声像材料广泛宣传。不少地
办还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编印了一些科普宣传材料,广为散发。省局还根据国家地震
局的布署,积极安排开展了“纪念唐山地震十五周年宣传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重
点突出了“七个一”宣传内容,即:领导同志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发表一次专题讲话;
开展一次地震知识竞赛;举办一次地震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组织一次群众性收看
地震知识录相活动;以地震科普宣传为题材,利用小品、曲艺、演唱等形式组织一次
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宣传地震知识。
5.发挥职能,推动工作。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是地方地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社会防灾功能、促进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各市、地、县、区地
震办(局),认真贯彻“全省地震工作会议及鲁政发(1991)15号文”精神,迅速形成了
全省各级政府抓地震工作的新局面,16个市、地地办和部分县、市、区地办成立了地
震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大纲和大震应急预案”
积极开展工程地震、地震对策等方面的工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为政府当好参谋。
(董守德)

〔山东内陆及近海1991年地震活动概况〕 山东内陆及其近海共发生ML≥2.0级地震
89次,其中3.0~3.9级24次,4.0~4.7级7次。总频次与上一年(87次) 相当,稍低于
历年均值(97次) 。但7次ML≥4.0级地震均发生于海域,为1970年以来本地区4级以
上地震最高次数。 全区释放的总应变能为2.62×106J1/2, 高于上一年
(1.27×106J1/2),也高于历年均值(1.54×6J1/2),为1984年以来
最高值。最高震级4.7级,为1984年以来最高震级。
本年度山东内陆发生ML≥2.0级地震56次,其中3.0~3.9级9次,大部属莱州震
群序列(6次),其余3次各发生于胶东半岛北部、沂沭带南段和聊考带南段。年频次高
于上一年(43次),也高于历年均值(45次),为1983年以来最高值。释放应变能5.27×
105J1/2,稍低于上一年(5.8×105J1/2),但较前4年高。
1991年发生了两个较突出的震情事件:(1) 2月6日莱州3.8级震群和3月14日长岛
4.7级震群。2月6日至28日莱州(北纬37°07′,东经119°56′)发生多次有感地震,
共记录到地震58次。 其中3.0~3.8级6次,2.0~2.9级17次,1.0~1.9级21次,最大
震级ML3.8级。 为一典型前兆震群。震中区强烈有感,旧房掉墙皮、掉土,有的货
架商品翻倒。烈度为4度强。(2)14天后(即3月14日),位于莱州东北方135公里的长岛
附近海域(北纬37°54′,东经121°06′)于3月14日发生另一震群,共纪录到ML≥
1.5级地震6次, 其中4.7级、4.5级、2.2级各1次,最大震级4.7级。为一般性双震震
群活动。震中30公里范围内强烈有感,少数烟囱顶部震塌,个别墙开裂、旧房掉土,
烈度为5度。
综合本年度地震活动时空公布有如下特点:(1) 同上一年比较,总体显示西弱东
强,南弱北强,即山东内陆及沂沭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减弱,胶东半岛(东经119.5°以
东) 及其以北海域和南黄海北部海域,地震活动增强,如莱州震群ML≥3.0级地震6
次,胶东北部沿海发生ML≥4.5级地震2次,南黄海北部海域发生ML≥4.0级地震4
次。(2)显著地震多发生于历史地震区,如历史上莱州为中小地震多发区,发生了3.8
级震群,胶东北部沿海也是历史地震多发区,发生了4.7级震群活动,渤海老震区4级
地震平静7~8年后发生了4.1级地震, 同华北地区的山西带北段、唐山、邢台老震区
地震活动的增强相一致。(3) 在时间分布上1至4月与8至9月上旬集中地分别发生ML
≥3.0级地震17次和7次,显示了一段时间内的密集成丛特点。综上所述,表明了山东
地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强的趋势。

(季同仁)

〔“苏鲁沿海交界至南黄海”被圈定为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1991年度全国地震趋势
会商会于1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苏鲁沿海交界至南黄海”被圈定为全国地震
重点监视防御区。我省临沂、日照两地市处于重点监视区内。为此,省政府于3月6日
以鲁政发〔1991〕15号文件向全省发出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省地震
工作领导小组于11月5日组织有关部门并邀请省人大、 省政协的有关同志对全省防震
减灾工作进行了检查。

〔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 1991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山东烟台召开。
中央有关部门和沿海省、 市、 自治区有关负责人与120个单位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共
18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紧密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提出了今后十年在我国沿
海开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
会议由国家科委、国家地震局、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海南省、上
海市、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
(张详义 郭红)

〔蒙阴平邑发生地面塌陷〕蒙阴县地面塌陷于1991年5月27日晚发生在高都乡洪沟村,
在长1000米、宽300米范围内,毁坏大面积农田,塌陷为近百个50至100米的圆形或椭
圆形漏斗, 最大者直径30米,深8米,经调查与地震无关,确认为洪沟煤矿井下顶板
突水淹没矿井所致。平邑县地面塌陷于1991年7月20日晨五时许发生在岐山乡于家村,
村民于泽峰的一间房子连同附近院墙落入陷坑。陷坑可见深度2米,直径3米,上口小
下口大,经调查与地震无关,确认为溶洞塌陷所致。

(苏鸾声 陈正品)

〔“重新评定鲁南地区地震区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重新评定鲁南地区地震
区划”系由国家地震局和山东省科委资助,山东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有关直属单位
协作完成的,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该
成果曾于199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又于199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樊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