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18&run=13

综述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1年,山东省各级科委和广大科技人员振奋精神,开拓前进,
使全省科技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科研机构健康发展。1991年,全省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
构发展到408个,其中部属19个,省属90个,市地属197个,县属102个。拥有职工3.4
万人,其中科技人员2.12万人,占62.45%。在市地以上属306个独立科研机构中,工
业方面133个, 农业70个,医药卫生30个,其它67个。1991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已
建立技术开发机构677处。 全省民办科技机构已达1143家,成为科技战线的一支重要
力量。

1991年山东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
│隶属关系│机构数│职工总数│其中 │经费投入 │其中 │固定资产│
│ │(个) │(人) │科技人员│总额(万元)├─────┬────┤原值总额│
│ │ │ │ │ │科学事业费│事业收入│ │
├────┼───┼────┼────┼─────┼─────┼────┼────┤
│部属 │19 │5684 │4110 │12514.3 │2533.2 │5925.7 │29460.3 │
├────┼───┼────┼────┼─────┼─────┼────┼────┤
│省属 │90 │11084 │8086 │21390.8 │5129.9 │10600.3 │40162.3 │
├────┼───┼────┼────┼─────┼─────┼────┼────┤
│市、地属│197 │15731 │8260 │29602.2 │2161.0 │18776.7 │34920.7 │
├────┼───┼────┼────┼─────┼─────┼────┼────┤
│县属 │102 │1513 │786 │1981.1 │64.3 │371.1 │ │
├────┼───┼────┼────┼─────┼─────┼────┼────┤
│合计 │408 │34012 │21242 │65488.4 │9888.4 │35673.8 │104543.3│
└────┴───┴────┴────┴─────┴─────┴────┴────┘

山东科研机构人员结构

┌──────────┬─────────────────────────────────────────────┐
│人员分类数量隶属关系│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
│ ├───┬───┬───┬──────────┬───────────┬──────────┤
│ │合计 │科学家│其他科│科技管理人员 │课题活动人员 │科技服务人员 │
│ │(人) │工程师│技人员├──┬───┬───┼───┬───┬───┼──┬───┬───┤
│ │ │ │ │合计│科学家│其他科│合计 │科学家│其他科│合计│科学家│其他科│
│ │ │ │ │(人)│工程师│技人员│(人) │工程师│技人员│(人)│工程师│技人员│
├──────────┼───┼───┼───┼──┼───┼───┼───┼───┼───┼──┼───┼───┤
│全省合计 │23791 │10358 │6261 │3623│1682 │1514 │10828 │7274 │2815 │9340│1402 │1932 │
├──────────┼───┼───┼───┼──┼───┼───┼───┼───┼───┼──┼───┼───┤
│省属 │7658 │4075 │2357 │1171│563 │507 │4233 │2966 │1109 │2254│546 │741 │
├──────────┼───┼───┼───┼──┼───┼───┼───┼───┼───┼──┼───┼───┤
│市、地属 │11818 │3502 │3161 │1998│847 │868 │3964 │2186 │1355 │5856│469 │938 │
├──────────┼───┼───┼───┼──┼───┼───┼───┼───┼───┼──┼───┼───┤
│部属 │3355 │2189 │657 │384 │235 │114 │2080 │1629 │313 │1124│325 │230 │
├──────────┼───┼───┼───┼──┼───┼───┼───┼───┼───┼──┼───┼───┤
│中科院属 │727 │592 │86 │70 │37 │25 │551 │493 │38 │106 │62 │23 │
└──────────┴───┴───┴───┴──┴───┴───┴───┴───┴───┴──┴───┴───┘

山东科研机构成果获奖情况

┌────────┬─────────────────────────┐
│分类数量隶属关系│获奖成果 │
│ ├──┬─────┬────┬────┬──────┤
│ │合计│国家级奖励│部级奖励│省级奖励│市、地级奖励│
├────────┼──┼─────┼────┼────┼──────┤
│全省合计 │448 │15 │79 │130 │224 │
├────────┼──┼─────┼────┼────┼──────┤
│省属 │192 │9 │22 │82 │79 │
├────────┼──┼─────┼────┼────┼──────┤
│市、地属 │173 │4 │12 │42 │115 │
├────────┼──┼─────┼────┼────┼──────┤
│部属 │74 │2 │38 │6 │28 │
├────────┼──┼─────┼────┼────┼──────┤
│中科院属 │9 │0 │7 │0 │2 │
└────────┴──┴─────┴────┴────┴──────┘

二、科技队伍逐步壮大。1991年,全省全民所有制科技人员已达123.98万名,比上年
增加9.28万名,增长8.09%。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52.35万人,占42.22%。自然科
学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18.72万人, 占35.77%; 农业技术人员3.52万人, 占
6.73%; 卫生技术人员14.89万人, 占28.44%;自然科学教学人员14.32万人,占
27.36%;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7573人,占1.44%。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的有3.36万名, 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71%,取得中级技术职务的
25.45万名,占20.53%。
三、 全民独立科研机构在改革中发展。全省306个市地以上属独立科研机构普遍
实行了技术合同制, 课题承包制,80%以上实行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制;1/3实行
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据对93个省属科研机构统计,1991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30项。
科学事业费,省属开发研究单位,已减拨到位。通过组织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创经
济效益3500多万元,纯收入1000多万元。
四、民办科研机构发展较快。全省民办科研机构已达1143家,从业人员1.4万人,
其中科技人员占40%, 承担各种课题近600项, 年技术经营额近2亿元, 上交利税
1000多万元。
五、技术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各级各类技术贸易机构已达1930个,从业人员
2万人,其中科技人员占62%。技术贸易成交额达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六、 科技外事工作成效显著。共派出科技考察团组、国外参展、短期进修团组
60个, 144人次;接待国外来访团组20批、53人次。签定科技交流与技术贸易意向书
30份,技术出口项目79项,成交额700万美元,执行政府间合作项目10项。

〔科技面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1991年,山东省各级科委积极组织科研攻关、技术开
发和成果推广,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科技兴农”有突破性进展。1991年,围绕发展优质、低耗、高产、高效农
业的要求,根据“远抓超前研究、增强发展后劲;近抓技术开发,形成规模效益”的
原则,继续组织实施省农业科研开发计划中的三大研究、八大开发和十大推广项目,
以及吨粮田开发、双套种、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四个方面和果树丰产食草畜禽开发两
个方面的实施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注意做好农科教结合的文章,
为实施科技兴农办了几件影响大、效果好的事情。
1.农业基础研究成绩喜人。1991年安排农业科研攻关项目502个,其中新上156项,
结转346项。 选育出11个作物新品种和一大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品系,研究总结出
了花生超高产生理生态指标、水稻精种高产技术、保护地蔬菜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小
麦规花化控生产技术等配套措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2.“四加二”农业科技开发计划效益显著。吨粮田开发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出小
麦玉米、小麦水稻、小麦谷子、小麦地瓜等多种亩产吨粮的模式。百万亩麦棉一体化
双套丰产技术开发共增产小麦1.63亿公斤, 皮棉5110万公斤,增加效益4.87亿元。
50万亩小麦花生两熟双高产技术开发, 增产小麦3031万公斤,花生8520万公斤,增
加效益1.12亿元。25万亩三作三收以上的立体农业种植最佳模式的研究和立体种植栽
培理论及配套技术的研究进展良好,出现了六种六收亩收万元的高产高效模式。生态
农业开发,已研究出山区平原两种类型,四种模式。百万亩苹果幼树综合技术开发,
总产2.1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27亿公斤,增加效益2.54亿元。食草畜禽开发增加畜
肉948.98万公斤,增加效益2846万元。
3. 星火计划向深层次发展。1991年,全省共安排372项星火项目,其中国家级48
项,年增产值32.5亿元,利税7.5亿元,创节汇2.4亿美元。建立了14个星火产业集团
和4个星火密集区、3个国家级区域性开发试点,培训农村星火人才20万人次。
4.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已选聘科技副乡镇长1372名,80%的乡镇建
立了科委,85%的行政村配上了科技村主任。全民所有制农村技术推广机构已发展到
1200多个,科技人员4.6万人。建立各种科技协会、研究会1.4万多个,会员57.4万人。
村级科技服务组织7万多个,参加人数34.6万多人。各类技术承包集团已发展到28 00
多个,参加承包的科技人员2.8万多人,承包面积340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6%。
二、科技兴工有新的起色。围绕提高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调整产品、产业结构,
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 企业技术进步的外部环境已初步形成。1991年6月召开了全省第二次企业技术
进步工作会议, 评选出110个企业为科技进步先进企业。潍坊市将技术进步内容纳入
企业第二轮承包指标,烟台市抓了14个科技示范企业,济南市开展了创建科技进步优
秀企业活动。
2.厂办研究开发机构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全省1116家大中型企
业已有677个建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 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一支骨干力量。
仅省科委抓的19个厂办科研试点统计, 开发新项目187个,使新产品产值率平均递增
1.6倍,利税率递增6.3倍。
3. 企业专利意识明显增强。全省已启动928个大中型企业、1429个小型企业的专
利工作, 建立了专利实施制度,共实施专利技术项目995个,新增产值11.5亿元,利
税1.58亿元,创节外汇5864万美元,创建专利先导型企业活动正在各地普遍展开。
4. 工业方面30项科技开发工程顺利实施。共安排10大攻关方面的课题411项,补
助经费1700万元。通过科研攻关解决了模具加工、节能、节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研
究开发了300余种新产品、新材料,经济效益显著。
三、 科技兴海工作取得新成绩。 1991年主要围绕造舆论、打基础,抓“三化”
(海洋农化、海洋牧化、海洋化工)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1.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目标,组织力量进行了大量
的调查研究,目前正在此基础上制定“科技兴海”实施方案。
2.海岸带调查、海洋功能区划以及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工作已经结束。海岛调
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外业调查已结束,为开发海洋提供了大量基础材料。同时,对符
合开发条件的岛屿安排了开发计划,选择日照市前三岛、长岛县作为全国海岛开发试
点。
3.围绕海洋农牧化组织了技术攻关。鱼、虾、贝、藻养殖技术一直在全国名列前
茅,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出了新品种,探索出了新的养殖方法。其中对
虾综合养殖技术开发试验效益显著,4个试验区总养殖面积4.2万亩,总产3648.6吨,
产值7300多万元,获纯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4.海洋化工方面成效显著。主要抓了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了潍坊为中
心的莱州湾海洋化工基地。盐化工产品已开发出20多个新品种。
四、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取得较好效果。针对社会发展的急需,重点围绕水资源
综合利用、计划生育、科技扶贫以及软科学等方面展开工作,提高了服务效果。
1. 组织实施了122项软科学计划,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重大
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不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社会效益。
2.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省科技情报队伍已发展到7000多人,其中
专职1500多人。省科技情报大楼正式向社会开放,收集文献资料10.8万件,接待读者
3万多人次,更新数据50多万条。信息交流网网员单位已发展到1.4万个,为经济部门
提供信息12万条。
3. 为计划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共安排计划生育的优生优育课题9个,总投资35
万元,这些项目完成后将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4.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研究逐步展开,共安排节水方面的科研项目8项,
预计可节水1.1亿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管理”研究项目正
在实施中。
5.科技扶贫收到明显效果。安排样板园31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帮助扶贫县
引进了3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工业项目,现已投产见效。
五、 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良好。 省委、 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
1991年5月、9月两次召开座谈会,促进了我省高新技术及产业的迅速发展。
1.火炬计划实施情况良好。1991年全省共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97项,
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产值11.37亿元,利税3.11亿元,创汇节汇1.96亿美元。
2. 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全面起步。济南、威海、青岛、烟台、枣庄5个开发区已
投资6.19亿元,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8.05万平方米,引进高新技术项目60项。经省市
科委认定,已有4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开发区。4个开发区(不含青岛) 内企业已开发
高新技术产品137项,1991年实现产值10.95亿元,利税2.15亿元,节创汇4385万美元,
产值比上年增长2.24倍。

〔科委系统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1991年,山东省各级科委面对“和平演变”和世界
新技术革命两大挑战,注意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加压,使科委系
统的精神面貌、组织状况和条件建设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科技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全省科委系统共有干部、职工9012人;已选聘科技
副乡镇长1372名, 建立乡镇科委2101个, 占乡镇总数的80%;行政村配科技村主任
7.5万多人,占总数的85%;由省到村的五级科技管理体制逐渐形成。
二、科技工作条件逐步改善。1991年省财政划拨科学事业费6590万元,比上年增
长10.45%, 科技三项经费4171万元。 市县乡三极科委共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拨款
7629.2万元。 全省累计科技贷款7.2亿元, 经省科委办理的科技贷款2.69亿元, 比
1990年增长70.9%,其中星火、火炬计划贷款均突破亿元大关。各级科委所属的技术
开发、 情报、器材等事业单位,在努力搞好服务的前提下,共创收1.3亿元,比上年
增长10 9%。 全年进口大型精密仪器68台/套。各级科委的办公、住房及交通条件都
有很大的改善。
三、比、学、赶、帮、超的气氛逐步形成。经过认真考查、评选,济南、烟台、
潍坊、 济宁、威海等5个市科委及济南历下区、章丘、莱西、胶南、平度、淄博市博
山区、桓台、滕州、广饶、莱芜、费县、龙口、牟平、莱州、寿光、五莲、安丘、汶
上、邹县、文登、新泰、苍山、齐河、陵县、德州、阳信、东明、曹县、聊城、茌平
县等30个县(市、区)科委被评为:山东省科委系统先进集体”;杨克济等83名同志被
评为“山东省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省科委与省人事局的表彰。整个科委系统
形成了争创一流工作,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科委办公室)

〔高新技术工作座谈会〕 1991年5月11日至12日。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了高新技
术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姜春云,副书记高昌礼,马仲才,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春亭,
副省长宋法棠等出席了座谈会。
会议认真交流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情况和经验。威
海、 济南、青岛、烟台、枣庄5市和省科委、省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
浪潮集团公司、济南第一机床厂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在听取了大家的
发言之后,姜春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抓经济而不抓科学技术,就是没有抓
住要领,抓科技而不抓高新技术,就是没有抓住关键。我省今后十年能否实现“一高
一低一上”的目标,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关键在于科学技术有没有大的进步,高新技
术有没有大的发展。对这个问题,谁认识早、抓得紧,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
动权;反之,将处于被动地位。他要求一定要增强全党全民的高科技意识,发动千军
万马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
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济南、青岛、枣庄、烟台、威海五市分管市长、科委主任、
高科技开发区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部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负责同志,共54人。

(省委办公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