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12&run=13

〔农村信贷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1991年,全省各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继续把存
款工作放在各项业务工作的首位,通过采取整顿营业网点,全面推行储蓄门市规范化
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与服务手段,开展代收代付、代发工资,推行“存贷挂钩”,加
强对开户单位的现金、帐户和专项基金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在市场销售转旺后居民消
费增加、生产和流转资金比较紧张,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社会资金大量分流的情况下,
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地工作,仍保持了各项存款的稳定增长。到年末,全省行
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65.18亿元, 居全国农行系统第二位,当年净增74.70亿元。其
中, 农村储蓄存款383.47亿元,比年初增加65.65亿元,余额占全省各金融机构储蓄
存款总额的53%,在全国农行系统列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各级行社不断增强经济核
算观念,注意降低存款成本,着力调整存款结构,使低成本存款有所增加,负债结构
有所改善, 仅对公存款就比年初增加了9.05亿元,年末余额达到81.70亿元,低成本
存款在各项存款中占的比例,提高到25.1%。开展国际业务的市地行积极多方吸收外
币存款,年末,外币存款总额达到4092万美元,比年初增加2952万美元。另外,围绕
盘活资金,各级行社还把清收非正常贷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动员全体
干部职工奋力攻坚。经过广大干部职工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清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
展。 全年行社共收回逾期和呆滞贷款100多亿元,加速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周转,为发
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继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1991年,全省各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积极贯
彻向农业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强化支农意识,有效地增加了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不仅
有力地支持了常规农业的发展,还根据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突出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兴农、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支持,使全省
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发展后劲有所增强。全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56.54亿
元,比上年多发放17.88亿元,年末余额达到109.97亿元,居全国农行系统第4位,比
年初增长19.21%。在贷款的投向、投量上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支持:
(一)突出支持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年共发放农业科技贷款21.13亿元,
重点支持了农业十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丰收计划”、“科技集团承包”等重大
措施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的转化。
(二)大力支持了双层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广大承包户的贷款,各级行社继续
采用“计划贷款”的办法,全年共发放承包户贷款62.8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亿元,
优先保证了广大承包户生产资金的需要。同时,各级行社还从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
星经营体制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大了对农业社会化
服务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 全年共对县、乡两级服务体系发放贷款7.93亿元,对5.4
万个村级服务组织发放贷款50.3亿元,支持了一批农民最急需的农业服务组织和经营
项目,促进了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综合开发。全年共发放各种开发性贷款13.1亿元,比上年
增加2.8亿元, 重点支持了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的黄淮海平原开发和滩涂、湖区及贫
困山区的开发;此外,还发放贷款17.1亿元,支持了国营农业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能
力,增强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支持农村工业在调整中健康发展〕1991年,全省各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从加强
信贷管理入手,强化工业信贷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支持农村工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增
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使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都有了新的
提高。 全年全省累计发放乡镇企业和国营、集体工业企业贷款215.9亿元,比上年增
长21.5%; 年末余额达到171.56亿元, 其中国营、 集体、工业企业贷款余额达到
23.9亿元, 乡镇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45.2亿元。支持贷款企业实现利税25亿元,比上
年增长12.5%。其主要做法:一是集中资金力量,支持搞好大中型骨干企业。全年累
计向大中型骨干企业发放贷款32亿元, 支持企业增加产值50.66亿元,增加利税3.72
亿元。二是支持促进了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五优、五严、八不贷”的政策
要求,优先支持了一批支农工业产品的生产,限制了一批滞销、积压、高能耗、低效
益的产品生产,使信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一级信用企业贷款占全部工业贷款
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了5.6个百分点。 三是支持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年累
计发放这方面的贷款7.8亿元, 支持了1700个技改项目,95个“星火计划”工业项目,
113个新产品开发项目, 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是积极开拓国际金融企业,支
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到年末,全省外资外汇信贷规模达到了1.18亿美元,比上年增
长4倍;配套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全省支持的近百个外资
外汇信贷项目已投产74个,全年实现利税4200万元,创汇4800万美元。五是认真搞好
信用等级的评定。为确保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合理有效,各地按照产业政策和信用
等级评定标准, 经过严格的审查评选,共评出特级信用企业320处,评出一级信用企
业2002处,分别比上一年增加76处和479处。

〔促进农村商业发挥主渠道作用〕1991年,全省各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进一步调
整贷款结构,优化贷款投向,在用足用好贷款规模上下功夫,突出了4个支持重点:
(一)大力支持农副产品收购,促进农副产品购销业务的发展。各级行针对当年农
副产品产量增加,收购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按照“齐抓共管、统筹安排、专款
专用、各负其责”的资金供应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提高自身资金的供应能力,
并按照规定将农行应拿的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到位。同时加强了对“农采”资金使用情
况的检查、监督,对确保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年累计发放农副
产品收购贷款262.7亿元, 比1990年增加33.01亿元, 年末 “农采” 贷款余额达到
194.36亿元,居全国农行系统第一位,较好地支持了有关部门超额完成粮、棉、油等
主要农副产品的定购任务。
(二)支持农资专营和农资系列化服务。优先保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
业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全年累计发放农资专营贷款28.4亿元,支持供销社购进化肥
909万吨、 农药4.77万吨、农膜3.81万吨。同时,还积极支持供销社大力开展“联购
分销”业务,逐步形成整体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好势头。
(三)积极支持工业品下乡,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各级行一方面支持供销社发挥
整体优势,对供销社购进适销对路商品在贷款上优先安排,结算上提供方便,促进了
工业品的下乡;另一方面,按照政策,支持引导农民个人组织起来进入流通,开展经
销业务,富裕了农民,活跃了市场。
(四)支持国合商业搞好网点建设,提高综合经营和服务能力。全年累计发放商业
基础设施贷款2.1亿元, 新建和改造商业网点238个,新增营业面积12.81万平方米。
同时,贷款支持新建和改建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庄稼医院和农业咨询服务站等项目,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办公营业手段现代化建设步伐〕1991年,全省各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适应
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行电子计算
机在行社业务经营管理中的推广应用,办公、营业手段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全年共购置现代化电子设备538台 (套) , 比1990年增长84.2%;新建电脑营业网点
533处,使电脑门市营业网点发展到1348处。到年底,全省已建立起城市联机网络4个,
县(市、区) 支行营业部多用机网络6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通存通兑业务,实现了
“一机多用”、“一网多用”,电脑营业网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管理信息
用机已发展到404台套,有15个市地行、123个县(市、区)支行实现了各种定期报表数
字传输计算机化。省分行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了“七五”
期间的信贷数据库。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库,条法文献库也正在建设中。多数处室还配
备了终端机,主要业务处室配备了单机,实现了数据共享,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
所提高。
远程通讯手段现代化也进一步完善。在已开通14个市地行、104个县(市、区) 支
行专线电话的基础上,又开通了菏泽、惠民、威海、潍坊等市地行的内部长途自动拨
号接口,从而改善了上下行的通讯条件,减少中间接转环节,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丁浩升 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