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10&run=13

〔全省金融部门积极支持搞活大中型企业〕1991年,全省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
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搞活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支持大中型企业摆在突
出位置,促进了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优先向国营大中型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对国家“双保”企业,开户银行实
行了贷款规模计划单列,保证了合理的资金供应;对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出口创汇
和“三来一补”项目所需外汇贷款予以优先安排;对因出口创汇所需的外汇额度,人
民银行优先予以调剂;继续支持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允许其扩大集团
内部资金融通的自主权。1991年专业银行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经济
效益好,资金周转快的大中型企业。尤其对经过技改,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所需
增加的流动资金,银行予以优先保证。工商银行系统全年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加贷款
18.3亿元, 占国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加额的74.7%,重点支持的200户工业生产企
业销售、 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8.2%和14.3%;100户商业企业有75户增盈24%。人
民银行还发放了部分短期贷款,解决了专业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不
足。
2.适当增加了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了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
技开发。技术改造贷款实行了收回再贷,多收多贷的政策,新增加的技改贷款,小额
设备贷款和信托投资公司增加的租赁设备贷款规模,优先用于大中型企业。凡纳入计
划规模经批准续建、在建的技改项目,专业银行都予以优先安排。1991年,全省新增
固定资产贷款42.6亿元,比上年多增14.5亿元,增长32%,其中:技术改造贷款增加
15.4亿元,增长24.6%,当年新增贷款是上年的1.85倍,主要用于支持大中型企业加
快技术进步,增强发展后劲;基本建设贷款比上年增加23.8亿元,增长47.7%,比上
年增幅高出8.8个百分点。
3.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向社会发行债券融通资金。1991年总行先后核批我省企业
债券发行计划8.7亿元, 其中限上项目4.36亿元,限下项目及流动资金2.84亿元,清
理“三角债” 专项指标1.5亿元。这些债券的发行,缓解了省内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
部分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这些债券一是由于国家新建的重点项目,如菏泽电厂、潍
坊电厂、临沂电厂、莱芜钢铁总厂、济南涤纶厂、淄博腈纶厂等13家国家重点建设项
目发行企业债券4.36亿元,占以上企业当年投资计划的50%多,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
行。目前,菏泽电厂已经并网发电,开始发挥效益,济南涤纶厂已成功地进行了试生
产;二是为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在总行核批的债券规模内,集中支持
了一批效益好、见效快的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共批准潍坊市12户企业发行用于技术改
造投资的企业债券4000万元,平均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时间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将新
增利税2000万元, 出口创汇700万美元。潍坊水泥厂是国家大型企业,在进行机立窑
综合技术改造时, 遇到资金困难,经批准向社会发行500万元企业债券,使该项目提
前半年时间发挥效益,1991年共实现产值8500多万元,利税超过2500万元。三是配合
清理“三角债” 。总行核定我省清理“三角债”专项指标1.5亿元,具体落实到了84
个企业。同时,积极发展外汇调剂市场,为大中型企业调剂外汇资金余缺提供了便利。
全年调剂外汇成交额达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倍。支持了企业利用国外先进技
术,加快技术进步。
4. 努力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1991年4月21日,调低了企业贷款利率,目前贷款
率已低于1988年的水平,只有8.19%。同时,对国家确定的能源、交通、通讯、原材
料工业等13个行业, 在1990年6月下调利率的基础上再下浮10%。专业银行办理贴现
和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其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可下浮10%。据计算,经过1990年
3月、8月和1991年4月3次利率下调,全省工业企业每年可减少利息负担10多亿元。
5.大力支持大中型企业用汇的需要。为支持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实行了一系列
外汇优惠政策。对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在外汇贷款上
优先支持,在外汇调剂上优先照顾,并允许企业先还贷后结汇,以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优先批准大中型企业以出顶进,以产顶进,以外币计价结算,帮助大中型企业增加外
汇收入,节约外汇支出。已批准齐鲁石化公司用以出顶进、以产顶进方式收取外汇;
批准了济南浪潮集团、济南重汽公司、青岛钢厂等12个生产优质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
的国营大中型企业,通过外币计价结算的方式,在国内销售产品收取部分外汇。为解
决持有外汇企业的人民币资金紧张问题, 还对6个大中型企业办理了外汇抵押人民币
贷款1400多万元,促进企业搞活了资金融通。
(王林东)

〔1991年全省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基本正常〕1991年,全省金融部门紧紧围绕促进提高
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灵活调节资金,择优发放贷款,
清理相互拖欠,严格信贷管理,促进全省经济在结构有所调整、效益有所回升的前提
下,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再生产循环也开始走向正常,金融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社会融资结构趋向合理。1991年,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了筹集融通资金的主渠
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了组织存款工作,使各项存款保持了较大增长,信贷资
金来源进一步扩大。年末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170.7亿元,比上年增加236.4亿元,
增长25.3%。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0亿元,比上年增加44.1亿元,增长21.4%;城
乡居民储蓄保持了稳定增长,余额达721.5亿元,比上年增加146亿元,增长25.4%。
同时,为了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支持经济发展,
从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入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市场融资数量有明显增加。先后批准
发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债券9.7亿元, 企业短期融资券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
倍和1.4倍; 发行清欠专项债券1.5亿元,金融债券3.7亿元。市场证券交易额18.5亿
元, 增长1.9倍;调剂外汇14.4亿美元,增长1.3倍。各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320亿
元。 到1991年末, 全省各类债券社会保有量达120.7亿元, 占金融系统存款总额的
10.3%。市场融资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由上年的2.8%上升到7.8%。市场融资迅速发
展,社会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为经济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
二、 贷款进度较为适宜。金融机构全年增加贷款252.2亿元,控制在总行核批的
信贷总规模以内,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4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贷款增长速度
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和
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速度相比, 基本是适应的。贷款投放比较均衡,4个季度增加额
占全年增加额的比重分别为13.2%、16.9%、28.5%和41.4%,与往年相比,贷款调
控的力度比较适应,进度更为协调。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银行贷款的调控作用,年末
中央银行贷款余额352.7亿元, 比上年增加59.5亿元,增长20.5%,重点支持了农副
产品收购和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清理“三角债”的合理资金需要。
三、贷款投向基本符合政策要求。各家金融机构在严格控制贷款总量的前提下,
把优化贷款投向作为调控资金的重点来抓,贷款发放基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一
是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 全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贷款
107.9亿元,比上年增加16.5亿元,增长23.3%,增幅高出全部贷款增幅1.8个百分点。
二是适度增加工业贷款,促进生产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回升。全年工业贷款和乡镇企
业贷款累计增加81.3亿元, 比上年增长18.7%,支持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86 0
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并认真落实了“限产压库、压贷挂钩”等政策措施,企业
经济效益从下半年开始逐月回升,预算内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比上年下降5.3%,
实现利税增长16.9%,亏损下降20.4%,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加快0.54天。三是
固定资产贷款大幅度增加。全年新增加固定资产贷款42.6亿元,比1990年多增加14.5
亿元, 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74.8亿元,增长32.8%。其中技术改造贷款达到78亿元,
比上年增加15.4亿元,增长24.6%,当年新增贷款是去年新增贷款的1.85倍;基本建
设贷款达到73.7亿元,比上年增加23.8亿元,增长47.6%,当年新增贷款是去年新增
贷款的1.67倍。对促进经济调整,推动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继续治理金融环境。一是围绕整顿商品交易秩序,积极配合开展清理“三角
债” 。1991年9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清理固定资产投资为源头的清欠
工作。 全省从9月20日开始,银行专项注入清欠资金,积极参加了全国的连环清欠工
作。 到1991年底,全省共注入清欠贷款14.33亿元,清理企业相互拖欠52亿元,取得
了注入1元资金清欠3.64元的效果。 二是严格了金融机构审批,积极引导非银行金融
机构在清理整顿中转轨定向,与银行业务分业经营,加强了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和城
市信用社的管理,积极稳妥地发展房改金融机构,为全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服务。三
是强化了人民银行的稽核监督,开展了对公款转储,集个体贷款及结算、现金、管理
等项稽核活动。全年查出并清理公款转储金额2.6亿元,收回多付息4.7万元,收回多
付承包费2130万元,收缴罚款22万元;查出对集体、个体贷款有严重问题和低质量贷
款20.2亿元, 占全省集、个体贷款的16%;查出了转移财政性存款1.8亿元,迟少漏
交存款准备金1.5亿元, 挤占农采专项贷款6.1亿元,投向不合规贷款8.2亿元,以及
压单压票2966笔,金额2.8亿元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纠正和处理。
五、货币投入基本适度。1991年,随着市场逐步好转而对货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货币投放改变了往年年度中间大投大回的状况,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全省现金总收
入1748亿元,现金总支出18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2.3%,收支相抵货币
净投放55亿元,比上年多投入12亿元,增长27.9%,为历史上仅次于1988年的第二个
高投放年份。与往年相比,1991年现金收支有以下特点:一是收购农副产品投放现金
增加较多。 1991年全省收购棉花2300万担,定购粮食161.3亿斤,分别比上年增长40
%和29.9%, 农副产品收购支出现金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二是商品回笼
能力明显增强。 全年银行商品销售收入现金410亿元, 比上年增长17.6%, 增幅比
1990年高12个百分点。 三是信用回笼比较平稳。全年城乡储蓄存款增加146亿元,与
上年持平。 城镇储蓄净回笼现金71亿元,比1990年少回笼6.1亿元。四是消费基金投
放大幅度增长。行政企业管理费支出7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增幅比1990年高
7.5个百分点。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2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据测算,1991年
末全省市场货币流通量约为27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为近十几年来增幅较低的
年份之一。
(崔剑波)

〔全省清理“三角债”工作收效明显〕1991年,省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按照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布置,精心组织各经济主管部门、
各家银行和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以清理固定资产投资拖欠为主的清理“三
角债” 工作,收到明显效果。全年共注入资金43亿元,清理企业相互拖欠款105.5亿
元, 占年初企业相互拖欠总额234.4亿元的4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
状况。(一) 认真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清欠。自1991年9月20日注入第一笔资金起,经过
70天的封闭运转, 到11月30日共清理企业拖欠52亿元,是注入贷款14.3亿元的3.6 4
倍。 其中,清理基建项目144个,金额12.1亿元,占付款企业拖欠额77.3%;清理技
改项目431个, 金额5.1亿元,占付款企业拖欠额的76.5%;连环清理流动资金拖欠
34.8亿元,甩掉了部分企业债务包袱,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二) 抓了部
分重点行业的流动资金清欠。 1991年,全省共发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18.6亿元,
其中安排清欠资金23.8亿元,清理工商企业相互拖欠46亿元。对其中的煤炭、棉花、
汽车3个行业进行了专项清欠,分别清理拖欠1.5亿元、2190万元、3500万元。(三)积
极配合东北清欠试点。根据东北提供的清欠单子,企业确认708笔,金额2.5亿元,累
计为东北清理拖欠4484万元。 清理基建拖欠2989万元,技改拖欠902万元,完成了配
合东北清欠试点任务。
清欠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加强领导,统一布置。省里重新公布了以马世忠副
省长为组长的清欠领导小组,并吸收省法院为成员单位。重新设立省清欠办公室,负
责处理协调日常清欠工作。各市地也相继成立充实了清欠办公室,真正把清欠工作摆
到了重要位置。(二)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抓清欠项目的审查落实。严把项目审
查关,在注入资金以前,有关部门和银行对参加清欠的项目逐个进行审查,保证了清
欠质量。二是抓清欠资金及时到位。全省注入资金大会强调各地在清欠中要顾全大局,
打破地区封锁,带头自筹,带头清欠。在会后10天内,全省注入清欠资金就达到应注
入资金的96.4%。三是抓专户存款管理和跟踪检查。把专户存款的多少作为考核市地
清欠效果的主要指标,同时把跟踪检查作为连环清欠的重点来抓,各专业银行组织人
员对系统内清欠进行检查,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挪用,保证了付款质量和清欠工作的顺
利进行。(三)抓住重点,严明纪律。省清欠领导小组多次强调,企业和银行必须严格
遵守清欠规定和操作程序,及时偿付欠人货款,不得无理拒付、延付,并对两个付款
不积极和资金流失的典型进行通报批评,提高了依法清欠自觉性。连环清欠中,全省
偿付省外拖欠货款8.3亿元,是收到省外人欠款3.7亿元的2.2倍。(四) 抓好宣传,推
动清欠。在整个清欠过程中,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宣传清欠,使社会各界认识清欠,支
持清欠,创造一个有利于清欠工作的社会气氛,促进了清欠工作的深入开展。
(李云峰 温跃)

〔外汇外债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991年,省人行不断加强外汇、外债管理工作,
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一)紧密配合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外汇收支管理。为推动外贸体制顺利
转轨变型,在外汇收支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第一,顺利推行了出口收汇核销
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开发计算机软件,简化程序,针对出口收汇核销涉及部门多、
环节多、范围广的特点,注意搞好业务咨询,及时沟通信息,加强与银行、海关、外
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从选择贸易方式、收
汇方式、收汇时间等主要方面作了具体补充规定,不断完善了制度,堵塞了漏洞,促
进了安全收汇。 据统计,逾期收汇比上年减少了26%,全年共发放核销单9.5万份,
收回7.7万份,已核销6.09万份,出口收汇率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年
初提出的出口收汇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仅此一项就可增加外汇收入1.5亿
美元。每笔收汇率平均比往年缩短了15天,出口收汇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也大为减少。
出口收汇核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二,认真实施了计拨留成政策的配套改革。为
了贯彻落实好外贸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及时研究制订了新的外汇留成办法,实施细
则及计拨方案,做到了按旬计拨,保证了外汇留成计拨准确、及时,分成速度比上年
平均加快了29天。对部分企业实行了出口收汇核销和外汇留成计拨同步进行。全省全
年共上缴中央外汇6.82亿美元。其中,无偿上缴22677万美元,有偿上缴4.55亿美元,
分别完成上缴任务的105%和121%;省、市政府留成9958万美元;外贸企业留成6.55
亿美元。第三,以提高结汇率为重点,狠抓了非贸易外汇管理。1991年,省人行制订
并实施了7个非贸易外汇管理业务规程,严密了管理,基本做到了该结汇的及时结汇,
促进了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全年非贸易外汇结汇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在外汇支出方面,坚持了控制用汇总量,优化用汇投向,不断提高外汇效益,
认真做好用汇计划的编报和用汇的审批工作,保证了全省工农业生产所需的正常用汇
及国营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发展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用汇,基本限制住了高
档消费品及一般机电产品的用汇,堵住了不合理用汇。
(二)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健全了外资外债管理体系。外资外债管理开始向
着注重效益管理方面转变,确保了偿债信誉。一是建立了外债效益监测制度。根据外
债的不同类型、规模、行业投向,有代表性地选择了监测重点,确定了10多项指标,
进行跟踪监测,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外债效益管理提供了科学的
依据。二是积极参与项目的评估论证,使外债由事后统计监测逐步向事前管理拓展。
经我省外汇管理部门参与评估论证的外债项目已占总项目的50%以上。三是对外商投
资企业进行了定点统计监测。在强化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对
全省70家外商投资企业的34项指标按季统计监测,为改善管理、搞好服务提供了依据,
有效地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 按经贸委统计口径。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4%。在外汇债务偿还上,针对我省还本付息任务重的情况,
加强了到逾期债务偿还的措施,除继续做好还款预测、制订计划、建立偿债基金等措
施外,进一步拓宽了偿债渠道。对自营出口企业、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还贷提供了优惠
条件, 对企业以调剂外汇还贷进行了积极地引导和支持。1991年全省还本付息3.3亿
元,确保了偿债信誉。
(三)立足管好搞活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外汇调剂市场机制。从1991年8月份开始,
正式开办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和公开交易会,提高了市场透明度,调动了买卖双方参
与外汇调剂的积极性,市场日趋活跃。与此同时,坚持了对市场的计划指导,针对外
汇留成政策变化后市地汇源大量减少的情况,加强了市场预测,较普遍地编制了调剂
外汇使用计划,提前做好安排,灵活调度外汇资金,确保了全省调剂外汇供求基本平
衡、价格相对平稳。在按照投向指导序列引导投向的同时,注意了向农业和国营大中
型企业倾斜,有效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对外汇资金的合理需要。全年为省级外贸公司
调出外汇9.9亿美元, 转化成人民币4.9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外贸企业的营运补亏。
并及时建议省政府在保证直接外债按期清偿的前提下,将偿债基金与调剂外汇统筹使
用,为外贸企业盘活了一部分资金。境内居民外汇调剂暂行办法下达后,各级外管部
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分别召开了外汇指定银行业务会和外管系统业务会,统一了认
识,协调了工作,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并通过电
视、 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办仅1
个月的时间就买入居民外汇71万美元, 卖出7万美元,在深化市场调节方面迈出了新
的一步。
(王林东)

〔开办外汇调剂公开交易会〕为进一步发展全省外汇调剂市场,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
经济建设服务,我省于1991年8月31日起正式开办了外汇调剂公开交易会。
外汇调剂公开交易会是以服务为宗旨,在计划指导和法规约束下,市场化程度较
高,透明度较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外汇公开买卖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交易
会实行会员制。会员单位主要是各市地外汇调剂代理人以及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企业
和单位。交易会采取买卖双方公开协商议价、竞价成交的交易方式,并在同等条件下
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在价格管理上,有指导价格和上下浮动限度,会员
单位在公布的指导价格的上下浮动限度内成交外汇。交易会的外汇来源及投向严格执
行国家规定的调剂外汇范围和调剂外汇投向指导序列。外汇调剂公开交易会开办后,
极大地调动了买卖双方参与外汇调剂的积极性,市场活跃,成交额大幅度增加。到年
底,全省共调剂外汇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倍。外汇调剂公开交易会的开办,
标志着省内外汇调剂市场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崔剑波)

〔全国电子联行济南站开通〕中国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由卫星总站的4381机以及各
小站的386微机组成, 整个系统采用星状结构、纵向往来、随发随收、当时核对、每
日结平、存欠反映的基本做法。该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沿海21个大中城市正式
运行。
济南小站于1991年7月4日开始参加全国第二批电子联行试运行工作。在此之前,
济南市人民银行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包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
制定规章制度、安装调试机器等各项准备工作,井按总站要求进行了两期模拟试验,
济南小站被总站评为“试运行满堂红”单位。自9月4日开始进入人机并行工作阶段,
到10月12日人机并行工作顺利结束,共处理往来业务1000多笔,金额8500多万元,每
日往来帐对帐全部成功。10月14日脱离手工。11月4日分2批共有21个行进行了并网,
21城市之间的联行业务全部纳入卫星通讯网。 截至12月31日,济南小站共处理业务
4200多笔,金额2.8亿元,并且绝大多数来帐均可于当日入帐,次日抵达各专业行处。
电子联行工作虽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已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一是加快了结
算速度。电子联行开通后,可以使全国每年的在途资金由500亿元下降到100亿元。对
企业来讲,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单位,原来需要10至15天才能到达的各种汇划款项,现
在可以1天入帐, 节省了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的社会效益;二是电子联行的采用,
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资金汇划的安全可靠性。

(黎福华 王同伟)

〔山东国际金融合作研讨会在青岛召开〕由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青岛
分行等省内10家金融机构和山东省经贸委,省半岛经济开放区协调指导小组联合发起
的“山东国际金融合作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7至29日在青岛召开。
出席这次会议的海内外代表共100多人, 其中海外代表分别来自香港、日本、意
大利、 瑞士和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银行和金融公司。山东省副省长郭长
才参加了研讨会并致开幕词。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赵海宽,国家外汇管理局
副局长凌则提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宝等出席会议并做了专题发言。
在24位中外代表的专题发言中,国内代表主要介绍了中国金融改革、外资外债情况和
山东省经济金融情况以及发展双边合作的意向;海外代表主要介绍了当前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情况,并对山东如何加快对外筹资,发展国际金融合作,加快外向型经济发
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研讨会上,中外代表就如何扩大利用外资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主要包括:今
后山东在融资项目选择上,应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把融资的重点放在能源、交通、通
讯、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在融资方式上,除对外直接借
款外,还应利用发行海外债券,建立海外信托基金等多种筹资手段等等。
山东国际金融合作研讨会的成功,反映了我省对外开放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同时,还标志着这项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崔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