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08&run=13

〔审计工作概况〕1991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省委五
届六次全委会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努力加强和改进审
计工作,优化审计手段,深化各项审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项主要指标均有较大增长。全年共审计单位(项目) 16177个,查处违纪违规金
额15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817个、1.34亿元,增长5.3%、9.8%;违纪款中收缴财
政2.77亿元,比上年增加923万元,入库率为85.27%,提高3.94个百分点;查出损失
浪费金额1.2亿元, 比上年增加1800万元,增长16.9%;追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9741
万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168万元。
审计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监督职能,积极为
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服务。既坚持依法审计,维护国家法规的严肃性和政令的统一,
又按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准则,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全年共查处万元以上贪污
贿赂等35起, 移送监察、司法机关处理63人,对违纪单位和责任人员实施经济处罚
1151万元。 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8546条, 促进增收节支4.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1876条和2.34亿元, 增长11%、88.6%。各级继续强化审计执法监督检查,坚持审
计回访制度,全年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审计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通过审计,促进被审单位提高了遵纪守法观念,全
年共有3718个单位基本做到了遵纪守法,占审计单位总数的22%。实行经常性审计的
单位违纪金额逐年减少,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行政单位通过定期审计有801个单位未
发生违纪问题,占审计单位数的38%。据对淄博、泰安、枣庄等地的统计,连续审计
3年的93户大中型企业,违纪金额由1988年的2298万元,下降到1990年的969万元,减
少50%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增长23.8%和29.8%。全年,各级党政
领导听取审计工作汇报3183次, 批转有关审计文件、报告709篇,审计信息被各级党
政部门采用2598条。 中央及地方的广播、电视、报刊等报道我省审计工作的新闻共
1454次,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审计队伍不断壮大,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截止到1991年底,全省共有审计人员
4223人, 比上年增加357人。各级审计机关坚持把提高队伍素质做为一项长期的战略
任务来抓,一方面以廉政建设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和法纪、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各项廉政制度,加强监督
检查,树立“廉洁、公正、严格、有奉献精神”的行业作风;另一方面加强了业务培
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广大审计人中经过实践锻炼
和专业训练,政治、业务素质普遍提高。据统计,全省审计人员中,党团员占84%,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占71%, 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38%,能担任主审的
占6 0%左右。 1991年,在全省审计机关广泛开展的“比、学、赶、帮”活动中,全
省15 1个审计局中,被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评为先进集体、精神文明或廉
政建设先进单位的有216个(次),4223名审计人员中,有918人(次)被评为劳动模范或
先进工作者。

〔着眼经济工作全局为调控经济运行服务〕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
进审计工作,为调控经济服务的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立足全省实际,采取切实措施,
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监督的宏观调控功能。
从促进加强专业管理,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出发,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金
融部门的审计监督。全省共审计110个市、县级财税部门和276个乡镇财政,查处乱开
减收增支口子等问题金额1.47亿元,增加财政收入6211万元,减少财政支出1192万元。
并开始向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延伸,就财税法规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提出改
进和加强财税管理的建议。金融审计。全省组织审计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
行等金融系统531个单位的财务收支,查出挤占成本、虚列支出等问题金额4951万元,
其中应交库1388万元, 已入库1296万元,追还侵占挪用资金729万元。对10个产棉县
的棉花收购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查出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金额2132万元,探索
了专项贷款审计的路子,促进有关部门加强了资金管理。
把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尤其是农业资金审计放到了突出位置。为促进管好、用
好农业专项资金,巩固农村改革成果,先后审计了粮棉基地县和贫困县的农业发展基
金, 发展粮棉专项基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中的防汛岁修费等947个项目,审计总
金额7.9亿元, 查出各类违纪金额2132万元,及时作出纠正,提高了农业资金使用效
益。基建审计。全省共对3982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进行了审计,其中重点基建
项目106个, 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74亿元,核减投资5702万元,有效地控制了固定资
产投资规模,促进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以下属单位多、
财务收支数额大、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罚没收入和违纪问题较多的部门为
重点,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查处“三乱”进行审计。全省共审计单位3899个,纠
正违纪违规金额1.45亿元,查出截留罚没款2263万元,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847万元,
为促进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全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引进利用
外资不断增加的情况, 加强了外资审计。共审计国际援贷款项目使用单位120个,外
商直接投资企业24户, 审查资金总额31.27亿元,查出各类问题金额1.64亿元,提供
对外公证报告8份,为推动全省的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了审计调查和综合分析。各级审计机关立足微观、着眼宏观,把深入进行调
查研究和综合分析作为改进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围绕经济工作的热点
难点问题扩大了调查范围。全省统一组织开展了企业效益下降和潜亏情况,企业留利
情况以及几项财政补贴情况等专题调查。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了一项专项
调查;另一方面,针对调查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从宏观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截至年底, 共完成调查事项899个,调查单位6062个,提交专题、综合报告1085篇,
其中407篇被各级党政领导采用; 为政府部门制订、修订法规或规章提出建议78条。
如济南市审计局对4户亏损企业审计后, 认真分析了效益下降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改
进措施,当年就使这些企业扭亏增盈。

〔深入开展“促管理增效益”活动〕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搞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中的作用,全省审计系统开展了“促管理、增效益”活动,以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挖
掘潜力、 提高效益为目标, 深化企业审计。 截至年底,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企业
8000多户, 促进增收节支金额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促增效益10万元以上的
692户, 其中118户达到50万元以上。本年度还完成了第一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
审计2881户,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48亿元,已上缴财政4551万元,查出损失浪费3384
万元, 罚款金额131.7万元,盈亏不实单位528个,虚盈虚亏金额15699万元,未完成
合同单位831个, 为第一轮承包兑现奖惩和第二轮承包提供了依据。为探索现代审计
的路子,在枣庄、淄博、济南、威海、潍坊5市和冶金、轻工、化工3个工业系统的28
个企业中组织开展了内部控制系统评价试点,针对管理上的失控点和薄弱环节,提出
改进建议,促进这些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

〔内部审计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1991年,省政府颁布了《山东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全省部分市地和部门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内审工作规定,各级党政部门和单
位领导把搞好内审工作做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
重要措施来抓,推动了内审工作的发展。内审工作范围由财务管理领域向经营管理和
生产技术领域延伸,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拓展。
各项工作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共审计单位(项目) 58637个,比上年增
加11022个,增长23.1%;查出损失浪费3.58亿元,比上年增长72.3%;有11038个单
位实行了“三项审签” ,审减贷款1.99亿元,审增税款17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0%和63.1%; 纠正帐务差错32174笔、 金额11.6亿元,查纠违纪金额8.05亿元。
在“促管理、增效益”活动中,各级内审机构发挥自己熟悉本部门、本单位情况的优
势,围绕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决策、经营活动、经营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经济效益审
计和审计调查,提出的建议中,有7090条被采纳,共促进增收节支4.64亿元,比上年
增加8247万元,增长21.6%,人均促增4.61万元。
机构、 人员持续发展。截至年底,全省已建专职内审机构5411个,比上年增加
935个, 增长20.9%,配备专职内审人员11151人,比上年增加1787人,增长19.1%,
人员增长速度比年初计划高12.3%, 提前1年达到万人目标。全年共举办各类内审培
训班580期,比上年增长2倍多,培训人员9836人(次),比上年增长87.4%,培训人数
占内审人员总数的88.2%。各级审计机关、部门和单位加强了对内审工作的检查考核,
进一步健全了内审工作制度。年内召开了全省内审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有关部门领
导、国营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到会,交流推广内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先进经
验,对促进内审工作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审计力量扩大工作领域逐步拓宽〕 1991年,全省已建审计事务所154个,配备
人员1128人,比上年增加193人。各级社会审计组织坚持以“服务、信誉、质量”3个
第一为宗旨,以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承担了社会上大量的查证、鉴定、咨询、公
证、委托事项和对县以下集体企业进行审计的任务。1991年,国家审计署对社会审计
工作所规定的8项业务, 已在我省广泛展开,并在部分业务上有较大拓展:一是城乡
集体企业审计,全省已有半数以上市地政府发文,规定由审计事务所负责对集体企业
实行审计监督;二是基建工程预决算验证,不少地区已在全区、全行业受托开展这项
业务;三是企业注册资金验证和年检,这项业务从1990年起在全省开展,已形成为固
定业务;四是国有资产评估业务已经开始,不少事务所取得了资格;五是试行了联网
式服务,全省有14个市地审计事务所建立起清债协作网,接受本地企业委托,通过协
作关系,催收外地欠款,受到委托单位的好评。截至年底,各级事务所共完成各类委
托项目48321项, 审计查证总金额3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41%和42.89%;
查出违纪违规金额6277万元,应上缴财政952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839万元;为202户
企业担任常年经济顾问,培训审计、财会人员3325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乡镇审计发展较快〕随着全省农业改革的深入和农村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乡镇审
计蓬勃兴起,并在维护财经法纪、改善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截至年底,全省已建乡镇审计组织3285个,配备审计人员5822名,分别
比上年增长54%和61%; 全年共查纠违纪违规金额7363万元, 查出损失浪费金额
4454万元, 促进提高经济效益8383万元。针对乡镇审计显示出的生机与活力,各级
审计机关正在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乡镇审计的路子,以适应乡镇企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