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06&run=13

〔199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1991年,山东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
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
续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结果良好。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支出较好
地保证了改革、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已经编成的全省1991年财政决算, 包括青岛市在内,1991年全省财政收入
126.9亿元, 占预算的104.82%, 比上年增长9.56%。 分项目的情况是: 工商税
收109.11亿元, 占预算的101.61%,比上年增长8.28%。企业收入10.86亿元,占预
算的1 01.52%, 增长1.32%;企业亏损补贴退库10.27亿元,占预算的82.89%。农
业税2.91亿元, 占预算的102.19%, 增长5.37%。 农林特产税1.07亿元, 占预算
的108.12%,增长7.26%。耕地占用税地方分成部分1.38亿元,占预算的109.52%,
增长3.82%。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地方分成部分1.62亿元,占预算的83.05%,增
长11.56%。 预算调节基金2.00亿元, 占预算的93.41%,增长3.18%。教育费附加
1.75亿元,占预算的133.73%,增长185.03%。其他各项收入(含契税)2.56亿元,占
预算的157.3 3%, 增长19.49%。 此外,国家分配山东省国债任务5.54亿元,实际
完成9.17亿元,超过任务的65.5%。
1991年,全省财政支出128.6亿元,占预算的92.31%,比上年增长6.97%。主要
项目支出情况是: 基本建设支出7.39亿元,下降5.3%。挖潜改造资金1.29亿元,增
长20.06%。城市维护费8.02亿元,增长4.8%。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
11.64亿元, 增长4.06%。文教卫生事业费37.80亿元,增长10.23%;其中教育经费
22.51亿元,增长11.41%。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2.3亿元,增长14.48%。行政
管理费12.11亿元,增长12.92%。公检法支出5.35亿元。增长7.19%。价格补贴支出
14.4亿元,下降19.18%,主要是粮油价格调整以后,相应减少了粮油价格补贴支出。
扣除计划单列的青岛市,按现行财政体制全省统降,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至此,
山东省已连续5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计划单列的青岛市按现行财政体制,1991年收入为25.96亿元,增长8.66%;
支出13.48亿元,增长3.3%;当年财政赤字2070万元。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壮大农村经济〕1991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把农业作为支持的重
点,广泛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支农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和农林水各项事
业的发展。
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有所增长。1991年全省财政预算内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
水等部门事业费共实现支出11.63亿元, 比上年增加4535.6万元,增长4.06%。实际
支出仅完成了当年预算的82.22%, 有一部分资金要结转到下年度开支。即使在这种
情况下,全省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在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
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占52.33%,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占47.67%,保证了支农资金
的大部分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生产。
财政支农周转金逐步壮大,投放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1991年底,全省各级
财政支农周转金总额达到13.5亿元,比上年增加1.09亿元,增长8.83%。全年各级财
政支农周转金投入总额达到6.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0%。这部分资金与单位自筹资
金、 银行贷款相结合,共为社会创造产值49.11亿元,为农民增加纯收益6.24亿元,
为财政增加税收2.28亿元,真正起到了培植财源,壮大经济力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1年的财政支农工作主要抓了两点:一是多层次增加支农投入,支持农村经济
发展。1991年全省农业受灾较重,为了减少灾害损失,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顾全大局,眼睛向内、向下,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眼睛向内,
即在确保预算内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信用作用,加快支农周转
金的运转速度,狠抓到期资金回收工作,全省回收又发放支农周转金5.21亿元,比上
年增长6.12%;眼睛向外,即通过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加快已定世界银行贷款农业
项目的报帐提款进度,全年共提回世行贷款380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7亿元,用于
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和灌溉两大项目;眼睛向下,即不断理顺农业发展基金征收渠道,
努力抓好农业发展基金征收工作。 1991年,实征农业发展基金5亿多元,超过年度计
划19%。上述措施,都较好地缓解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供求矛盾。
二是调整支出结构,在资金投向上做文章。在资金使用安排上,注重压一般、保
重点、保关键、办大事,压非生产性支出,保生产性支出,集中资金,集中投放。在
预算执行中,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努力调整支出结构,
合理运筹资金,有力地支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归结起来,主要办了10件大事。
第一,支援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16个县、市,投
资1100万元,开展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还安排1700万元资金,
支持了面上的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支援科教兴农。专项安排科技推广资金2 000万
元,用于支持农村实用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益。第三,运用世行贷款
搞农业开发, 农村综合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灌溉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第四,
为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山东农村经济造成的损失,保护城乡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
及促进全省农业全面丰收,在防汛和其他灾情发生期间,省财政专项安排资金3000多
万元,有效地支持了抢险救灾工作。第五,围绕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制订具体
规划,支持水产服务体系建设和水产开发项目,仅省财政就投入有偿、无偿资金4450
万元。第六,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培植财源,努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全年共安排有
偿资金4.8亿元, 扶持4500多个项目。第七,贯彻省委、省政府“学习广东,绿化山
东”的要求,制订了全省荒山荒滩造林规划,专项安排2500万元造林经费,支持开展
山区绿化。第八,狠抓粮食专项资金的安排落实,在“七五”粮食基地县建设的基础
上, 新开辟了55个县,并和有关部门一起选择了100个乡镇,搞整建制“吨粮乡”建
设。 第九,在全省选择了15个县安排资金225万元进行老果树更新改造工作。第十,
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 对鲁西南、鲁西北和沂蒙山区常年“趴窝”的大型链拖拉机
进行维修,保护了集体财产,支持了农业生产。

〔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全年收支平衡〕1991年,山东省企业经济效益低的情况尚未从根
本上好转,上半年财政收入情况很不理想,预算执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性减收
增支因素,资金供需矛盾非常紧张,组织财政平衡的难度很大。针对这些情况,全省
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克服各种困难,从支持生产、增植财源入手,
努力增收节支,为实现财政平衡付出了艰苦努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是集中精力支持生产,发展经济,提高效益。各级财政部门抓住全省国营大中
型企业活力不强、经济效益低这一主要矛盾,先后采取了增提企业折旧、新增折旧免
交“两金”、提取技术开发费、补充流动资金、削价处理积压产品等措施,为企业创
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财政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多方筹集资金,帮助企业调整
产业、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和高科技开发,以科技推动企业挖潜、增产、
增效,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层层建立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对
盈亏大户和重点企业实行重点调度、包干到人、分工负责,促进了生产发展和效益回
升。1991年,全省地方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21%,销售收入增长
16.77%, 实现利税增长16.86%,其中实现利润增长11.15%,亏损总额下降20.4 3
%。
二是坚定平衡思想,齐心协力增收节支。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多次召
开会议,研究搞好企业、提高效益、增加财政收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产增收的具
体措施,并先后于4月、7月、12月发出了关于抓紧增收节支、确保全年财政平衡的紧
急通知。省财政厅几位负责同志受省政府委托,深入各地,共同研究实现收支平衡的
具体措施。通过这些工作,较好地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坚定了上上下下抓收支、
保平衡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抓重点、保重点,积极主动地做好财政工作。为了实现财政平衡,各级坚持
依法治税,严格执行政策,加强征收管理,既抓重点税源,又抓零散税收,大力清理
拖欠, 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年共清理拖欠税利达24.8亿元,其中地方级
18.98亿元; 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检查,查补入库1.3亿元;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
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5.99亿元,应入库2.88亿元,已入库2.43亿元。与此同时,各
级、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严格控制支出。有的地方层层下达支出控制限额,改进和
完善了行政事业费管理办法,在控制编制、精简人员、压缩公用经费、加强公费医疗
管理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为了解决粮食挂帐问题,全省推广了无棣、曹
县等地的典型经验,推动了粮食财务管理工作。各地加大措施,全面推行粮食盈亏统
算总额承包办法,压缩平价粮油销售,加强内部管理,开展多种经营,积极筹措落实
补亏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发展财政收入亿元县取得明显成效〕1991年,山东省各级各部门继续坚持抓“两头”、
抓关键,努力研究解决影响全省财政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综合扶持补贴县发
展生产、开源增收、提高财政自给能力的同时,对一些经济基础条件好、创收潜力大
的县(市、区)进行重点帮促,收到明显成效。全省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区),由
1990年的16个,增加到1991年的24个(其中张店区已过2.5亿元),比上年增加8个。新
跨入亿元县行列的有潍城区、安丘县、诸城市、肥城县、历城区、邹县、即墨市、平
度市。 亿元县的分布面由1990年的9个市地增加到1991年的11个市地。初步统计,24
个亿元县共完成财政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长幅度,
占全省县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1.03%。
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由1990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淄博
市临淄区辛店镇、潍坊市诸城市城关镇1991年首次跨入千万元乡镇行列。在千万元乡
镇中,财政收入最高的是即墨市即墨镇,为4645万元。

〔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1991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从政策上、资金
上、工作上积极支持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搞活流通,提高效益,
取得明显成效。
(一)积极落实政策,增强企业活力。1991年,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央和省
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涉及到财政方面的及时贯彻落实到企业。一是提高折旧率,加
快设备更新。 全省选择了100户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国营大中型骨干企
业提高折旧率。其中,冶金企业提高0.5个百分点,机械纺织企业提高1.5个百分点,
其他企业提高1个百分点。 批准84户机械重点骨干企业实行特殊优惠折旧政策,对生
产线上使用的设备缩短30%折旧年限。以上企业当年增提折旧基金5400万元,并免交
了增提折旧基金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二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
拓宽自有资金来源。全省批准125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从1991年7月1日至1996年6
月30日, 按销售收入1%提取补充流动资金,并允许其他经济效益好、承受能力强的
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报经批准执行这一政策。当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补充流动资金达
1.11亿元。三是增提技术开发费,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从1991年起,对承担国家重点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批准,在按销售
收入1%提取技术开发费的基础上,再增提0.5%,并从1991年7月1日起免交国家预算
调节基金(过去已规定免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对生产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软件和程控交换机4种电子产品的企业, 经批准,在“八五”期间继续实行免征增值
税、 减半征收所得税,按最高不超过4种产品销售收入10%的比例提取研究开发费,
1991年共提取技术开发费2.66亿元,比上年增加1.32亿元。四是鼓励企业处理超储积
压产品,甩掉包袱。针对工业企业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状况,允许地方国
营工业企业对1991年6月30日前生产的不适销超储积压产品进行一次性削价处理, 削
价损失实行挂帐半息, 按削价产品成本虚计利息,在1994年9月底前分期冲减损失。
1991年共削价处理积压产品16.65亿元, 使产成品资金占用由9月底的67.06亿元,下
降到年底的51.28亿元,减少15.78亿元。五是实行税前还贷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对第一轮承包中没有还清的贷款和第二轮承包后还贷有困难的企业,报经批准,继续
实行在征收所得税前用利润归还贷款的政策。1991年全省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税前还贷
达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9%,占实现利税总额的61.72%。
(二)努力筹措资金,支持企业发展。1991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千
方百计筹措资金, 支持企业发展生产。省财政将上交市地按体制交省增长8%部分的
财政收入,返还市地约2000万元,增加省财政小型技措贷款基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
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同时还筹集资金2亿多元,帮助企业解决
技术改造和临时周转资金困难,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如筹
集7000万元支持的小氮肥企业27个“两煤改一煤”和11个“两水闭路循环”项目的技
术改造, 节能降耗十分显著。 据21个“两煤改一煤” 改造项目统计,吨氮耗两煤
1303公斤, 比上年下降69.3公斤;吨氨耗电1147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6千瓦时,吨
氨成本763.19元,比上年下降30.5元。这些指标都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狠抓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1991年,全省财政部门把扭亏增盈作为提高
效益的突破口,坚持常抓不懈。年初将扭亏增盈目标层层落实到企业,提出具体工作
措施和要求,制定了扭亏增盈工作考评奖励办法,建立了全省财政部门抓大户、抓重
点的扭亏增盈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实行从厅长到财政驻厂员包户抓点的责任制,采取
“请上来、走下去”的工作方法,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积极帮助企业
排忧解难。 1991年省财政厅重点调度联系的100户盈亏大户中的30户亏损企业,亏损
额下降37.31%,其中有6户企业扭亏为盈,17户企业减亏。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工作成效显著〕 1991年,全省县以上集团购买力支出31.26亿
元, 占国家核定指标的101.6%,扣除物价上涨指数,全省总指标略有结余。县以下
职工在2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企业实现支出8.9亿元,占总指标的99.05%。
1991年控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按照新的核算范围核定基数,调整了指标。
1991年全省社控总指标的配比为,非专控商品占28%,专控商品占18%,比上年调增
3个百分点。 并将社控总指标分解为非专控、专控和小汽车3项,分别下达各地控制
管理,不准通用。
二是对小汽车实行总量控制。从1991年起,在全省试行小汽车总量控制办法,对
金额和车辆数两个限额同时进行控制,把小汽车的审批真正纳入指令性计划轨道。全
年全省审查批准购买非生产用小汽车2797辆,比上年少批692辆,购车金额4.05亿元,
少支4526万元,占专控指标的73.98%。
三是改进管理办法。一些市地县改进了“带帐审批”制度,采用“核减限额卡”,
凭卡受理审批事务,每审准一笔随核准指标。既简化了手续,又避免出差错;有的市
地规定集团单位申购专控商品时,必须随附经财税部门验证的“资金证明表”,按季
结合利润、税金的交纳情况,控制审批;有的实行“专控商品处理单”,依据财政对
申购单位资金来源,急需程度,提出的初审意见,再按现行规定,予以审理等等。这
些措施, 强化了管理,全年审退压缩专控商品总金额6.44亿元,占审报总额的34.85
%,其中审退购车金额5.74亿元,占审购总额的40.45%。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1991年的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与往年相比,又有新的突破。从
4月份起, 各地以贯彻推行新的控管办法为重点,开展了专题检查,指导督促新办法
的落实和运行。与此同时,对与新办法有关的原有各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如
清理建立小汽车档案,建立控购专管员和专控商品定点供应制度等。10月份结合开展
三大检查再次部署各地进行控购全面检查。在各市地检查的基础上,省控办又会同有
关部门进行了复查,把检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据初步统计,到年底共查出违纪金
额1.4亿元, 罚没款4842万元,还清理整顿了一些公车私户、我车他户、非法使用外
地牌照和特种牌照的混乱现象。

〔预算外资金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1991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治理“三乱”
的顺利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支持了产业、
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全省1991年预算外资金收入113.07亿元,比上年增加11.34亿元,增长11.14%,
分别占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8.31%和88.53%。 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随着税
收任务的超额完成和征管工作的加强以及集中企事业收入等,完成收入4.48亿元,比
上年增加1.30亿多元, 增长40.90%;事业行政单位大力推行企业化管理工作,使事
业单位转轨变型,向为社会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服务过渡,并加强了行政事业服务收
费的征收和管理,预算外收入43.14亿元,比上年增加5.32亿元,增长14.07%。其中:
养路费收入13.87亿元, 比上年增长8.06%;城市公用事业收入3.43亿元,增长25.9
%; 教育事业附加收入5.96亿元,增长18.48%;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入2.37亿元,
增长13.75%。 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承包机制,加强国有资产
管理,增强企业后劲,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上质量、上品种、上效益,企
业实现利润好于上年, 预算外收入达到65.45亿元,比上年增加4.71亿元,增长7.75
%。其中:基本折旧基金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7%;大修理基金10.62亿元,增
长23.69%; 生产发展基金11.11亿元,下降13.73%;新产品试制基金1.47亿元,增
长37.64%; 技术开发基金1.60亿元, 增长81.32%;职工福利基金7.60亿元,下降
7.28%;职工奖励基金2.64亿元,增长42.15%。
全省1991年预算外资金支出111.90亿元,比上年增加7.39亿元,增长7.07%。总
的看,支出结构更趋合理,基本建设得以控制,设备维护、更新和事业支出有较大增
长,用于企业生产和科技进步的投入增加,上交财政收入略有下降。其中:基本建设
支出12.11亿元,比上年下降21.37%;更新改造支出20.87亿元,增长13.97%;大修
理支出8.73亿元,增长10.55%;养路费支出11.54亿元,增长6.06%;科技三项费用
支出5679万元, 增长65.23%;福利支出12.01亿元,增长14.43%;奖励支出3.21亿
元, 增长31.85%;上交财政10.12亿元,下降12.98%。当年结余1.17亿元,比上年
增长42.10%。年终滚存结余47.59亿元,比上年下降0.28%,扣除各项占用,银行存
款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6%。

(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