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6&rec=102&run=13

〔采取得力措施开拓城乡市场〕1991年,面对许多工业产品销路不畅,部分农副产品
销售难的问题,山东各级供销社急工业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大力发展商工、商商、
商贸、商农等多种形式联合,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1991年全系统销售日用消费
品64.9亿元,同比增长11.2%;销售其他生产资料76.9亿元,增长19%,是近年来增
幅最大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健全完善工业品经营网络,大力开展联购分销。全系统共有较大的联购分销
“龙头” 企业400多个,联购分销额达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二、发展集团式
经营,与工业企业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全系统与2000多个名优厂家建立了稳固的购
销关系,建立800多处总经销、总代理,与工业厂家联合召开各类订货会、展销会800
多次,从工厂直接进货7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为落实搞好大中型企业的部署,
省联社主动上门服务,在龙口市金龙电器总厂召开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现场会,一次推
销“金龙” 电扇40万台,占其年产量的1/3。三、开拓省外市场,强化地产品销售。
重点开拓东北、西北、西南等边远省份市场。截至1991年年底,全系统在外省设办事
处、 经营窗口达413处,把山东的产品销往全国。全年向工业厂家供应生产资料76.8
亿元,售给省外商业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9%。四、不断开拓经营服务领
域,实行综合经营。在做好一般日用工业品经营的基础上,新开辟了粮油、畜禽、蔬
菜、农机具、民用建材和装饰维修新业务。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销售同
比分别增长24.3%、39.5%、20.7%、18.9%。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年出口供
货值达11亿元,“三资”企业已发展到34处,吸引外资2724万美元。六、结合村级服
务站建设,大力开展“双卡”、“联户”服务,扩大经营。全省已有60%以上的基层
社实行了“双卡”或“双册”(工业品供应卡、农产品收购卡)服务,走出店门,深入
农户和厂矿企业登记送货,既方便了用户,又有效地扩大了销售。

(许广民)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1991年,全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继续实行专营。省供销社根据
农业生产需要,努力增加农资货源,强化系列化服务,搞好农资供应,稳定了农资市
场秩序。全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派出采购人员20余万人次,从全国各地计划外采购调入
化肥328.4万吨, 农药1.4万吨,农膜1.7万吨,弥补了资源缺口,调剂了品种。尤其
是在小麦锈病、 白粉病大面积发生期间, 各地供销社及时购进、供应粉锈宁等农药
2000多吨,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为夺取我省夏粮丰收做出了贡献。农资供应,
在系列化服务的推动下有较大增长。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实现63.6亿元,比上年
增长13.7%。其中:化肥销售920万吨,增长10.2%;农药销售5.4万吨,增长12.2%;
农膜销售4.8万吨, 增长43.1%。农资供应总值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1991年,由于
货源充足, 价格稳中有降,农业生产资料物价指数涨幅回落1.2个百分点,维护了农
民利益,出现了市场、价格、农民情绪三稳定,货源、销售、库存三增加,农民、领
导、有关部门三满意的可喜局面。
(杨建华)

〔山东省棉花收购打了质量翻身仗〕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以质量为中心,
搞好今年的棉花收购”的指示精神,正确执行国家政策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棉
花收购、调拨任务,山东省在1991年度棉花收购中采取了10项有力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从省到棉区各级人民政府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
计委、经委、供销社、公安、财政、监察、工商、物价、标准计量、纺织、农业、银
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棉花收购领导小组。各级供销社都成立了棉花调度室,强
化了对棉花收购的领导及情况的反馈。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收购季节,省供销社统一印发了棉花收购宣传提纲,
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国家棉花政策标准的宣传,各市地还普遍向棉农印发了公开信。通
过舆论宣传,使国家的棉花政策标准深入人心,提高了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三、 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检查监督。收购期间,省政府派出了由5名厅局长带队的
棉花工作组,分赴重点地区检查监督国家棉花政策标准的执行情况。省供销社也组织
了由处长带队的10个工作组,到21个往年收购中问题突出《的“热点”、“乱点”监
督指导,加强边界收购秩序的协调。
四、实行以质量为中心的主任负责制。各级供销社主任和棉花收购单位负责人,
层层签定了责任状。
五、首次实行收购许可证制度。省政府明确规定,委托省供销社对全省所有棉花
收购单位(包括农业部门的良种加工厂),按照统一标准验收,核发棉花收购许可证,
对不符合“一试五定”和安全要求的,不发许可证,银行不予贷款,工商行政管理机
关取消其棉花经营的业务范围。
六、严格限制散皮棉收购。省政府明确规定,封存个体和村办小轧花机,取消散
皮棉加工补贴,全省共封存小轧花机5000多台。
七、加强棉花市场管理。省供销社、工商局、公安厅、物价局联合发布了《关于
加强棉花市场管理,维护棉花收购秩序的通告》。经省政府同意,在收购旺季,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在全省35个重点路口新设了棉花检查站,严厉查处倒买倒卖棉花的不法
行为。
八、保证收购资金供应。在1991年棉花收购期间,省农业银行和省供销社紧密配
合,一日一调度,五日编报一次用款计划,及时向中国农行通报情况,争取支持。在
全省月收购量最高达4万吨(往年最高峰3.45万吨) ,全年收购比上年增加30万吨的情
况下,保证了资金及时供应,不给棉农打“白条”。
九、供销社深入开展“三严一优”、“四个一步到位”活动。全省棉区供销社为
打好质量翻身仗,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优质服务,坚持质量标准,及时
向棉农兑现奖售返还物资,为棉农提供喝水、打气、休息、晒棉等多种方便,尽力缩
短棉农的等售时间。
十、严肃查处坏典型。在棉花收购中,省和各级工作组敢于坚持原则,对违反国
家政策标准、抬级抬价抢购、扰乱收购秩序的坏典型进行了严肃查处,对及时刹住个
别地方的抢购风,稳定全省大局起了关键性作用。
1991年度, 山东省棉花收购将达122.5万吨,超额12.5万吨完成国家定购任务。
已收购的棉花平均品级2.42级, 平均长度28.4毫米,平均衣分34.88%,平均单价每
吨5761.34元, 经省棉麻公司抽样复验,品级、长度相符率分别在96%和98%以上,
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指标,已调出的棉花质量用户反映良好,实现了省政府关于“打
好棉花质量翻身仗”的目标要求,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朱基的表扬。
(孙国伟)

〔安丘县供销社棉花良种繁育成效显著〕安丘县供销社坚持走科企农相结合,产供销
一体化的路子,从棉花良种繁育推广抓起,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把良种繁育的“三圃制”从科研部门的试验田搬到了广大农村,建立了良种
繁育新体系。他们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帮助下,从1988年开始,按原种繁育操
作规程进行繁育,建成了株行圃村、株系圃村、原种圃乡的乡、村两级三圃棉花原种
繁育新体系,并于1991年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国内外专家认为,安丘县把农作物的良
种繁育与大田生产紧密结合,由实验田搬到广大农村,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为科学
技术在农村迅速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棉花原种繁育基地,良种供应辐射9省市80多个县,为全
国棉花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到1991年,安丘县共建立三圃田4.4万亩,其中株行圃
32亩, 株系圃1000亩,原种圃4.3万亩。几年来,累计繁育原种和原种一代2500万公
斤,除本县实现统一供种,大田生产全部使用原种外,还向山东、河北、北京、江苏、
安徽、 浙江、湖北、河南、上海等9省市80多个县提供良种2000多万公斤“中12”棉
花良种,推广面积500多万亩。
三、全县植棉原种化,棉花单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988年,全县棉
花平均单产65.8公斤,亩收入312.8元;1989年平均单产68.4公斤,亩收入409.3元;
1990年平均单产75公斤。 亩收入617.4元;1991年平均单产达到88公斤,亩收购量达
到85公斤, 亩收入693元。植棉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植棉积极性也越来越高。1988年
全县植棉11万亩, 1991年全县植棉16万亩,平均单产超百公斤的地块达6.3万亩,占
总面积的1/3还多。担负株行圃、株系圃繁育任务的东小庄村,棉花平均单产135公斤,
加上棉花收入,亩均收入达到了1280元。全村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8%,而收入却
占全村的70.2%。
四、棉花品质提高,为纺织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安丘县繁育的“中12白优系”
棉花良种,具有早中熟、抗黄、枯萎病特点,霜前花率高,内在质量优越,深受纺织
企业欢迎。潍坊第四棉纺厂用安丘的优质棉首次在国产设备上纺出了60支纱、80支纱,
成纱质量和各项物理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成为全省的一个创举,结束了山东棉不能
纺高细支纱的历史。
五、供销社在棉花生产服务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壮大了经济势力。安丘县供销社
紧紧抓住棉花这个优势,强化服务,在服务中求生存,在服务中求发展。到1991年底,
全系统拥有36个企业, 4470多名职工,6359万元固定资产,年购销额达4亿元以上,
实现利税1000余万元,累计创汇2500万美元。以棉花加工、纺织、棉花副产品加工为
主的全县供销社工业产值1.06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14.3%。供销社的工业产品如
棉纱、皮棉、肥皂、食油等已向美国、日本、朝鲜、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年创汇额达600万美元。
(孙国伟)

〔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新进展〕1991年,山东省各级供销社按照中央、国务院
关于把供销社办成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中心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坚持高
标准,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水平,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一、以科技为先导,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服务。安丘县供销社与科研部门联合,
引进棉花良种“三圃制”繁育技术,第一次把“三圃田”由试验场搬到了千家万户的
农田中,使技术推广与大田生产紧密结合。为加快我省棉花良种的更新换代,各棉区
供销社大力推广安丘经验,共建设良繁基地83万亩,年产棉花良种4000万公斤。为提
高山东果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省、市、县供销社联合在临朐县建设了“中国北方果
树苗木繁育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引进和繁育果树苗木,填补了我国果树大规模
工厂化育苗的空白,到1991年底,已从国外引进了苹果、桃、樱桃等优良果树品种94
个, 建立果树新品种基地5000多亩,年产优良苗木200多万株。冠县烟庄供销社引进
的棉花治虫静电喷雾技术、文登市供销社引进的果品育成袋技术、寿光县蔬菜新品种
的研究开发等,都是可直接用于生产、服务农户的高新技术。
二、强化棉花、农资系列化服务。山东省各级供销社把建立和完善棉花、农资系
列化服务,同做好农资专营、坚持棉花统一经营紧密结合,抓好专营促服务,搞好服
务促发展。1991年,供销社共繁育、调剂供应棉花良种5000万公斤,占全省总需求量
的1/2。 棉区供销社抓了150个植棉2万亩以上,单产75公斤以上的重点乡镇的棉花高
产综合开发, 面积达325万亩,派出1200多人蹲点包乡,发挥了示范作用。全年共发
放生产扶持金贴息、代棉农支付保险金、良种补贴、化肥、饼肥、地膜、打钵器、机
动喷雾器补贴等,开支达8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为强化农资服
务, 截至1991年底, 全系统共建庄稼医院2667处, 专用肥厂205个,病虫情测报站
2372处,机防队1405个,农机租赁维修部1194处,投资5000多万元,购置测土化验仪
器2000多台, 配备机动喷雾器2900台,其他农机具18500台,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农资
服务网络。全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251万亩,指导承包防治病虫害面积2011万亩,
试验新药、新肥面积150多万亩,为全省农业丰收作出了贡献。
三、完善了以骨干产品为龙头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1991年,各地供销社因地制
宜围绕当地的骨干产品开展服务,范围大,层次多,效果好。以安丘县为代表的科商
农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棉花生产服务体系;以莱西等县为代表的联合果农、有关
部门组建果品产销协会的果品生产服务体系;以招远县为代表的“商农合作、以商促
农”形成肉食鸡生产服务体系;以寿光县为代表的区域性生产、大范围流通的蔬菜产
供销服务体系;以定陶县为代表的分散加工、集中出口的条柳编生产服务体系,等等,
这些模式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了村级服务。根据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要求,各地供销
社重点抓了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把服务的触角直接伸向千家万户。截至1991年底,
全省供销社共建立村级服务站1.9万处, 占全省行政村的20%,通过“双卡”和“联
户”服务,把农民需要的信息、技术、商品送到千家万户。文登市供销社已在全市40
%以上的村建立了村级服务站,从开始搞“双卡”、“双册”购销服务,发展到了推
广农业技术、维修农业机械、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等农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五、加强服务网络和技术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和服务手段。各级供销社除了
巩固和继续发展原有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以大宗产品为龙头的服务组织外,重
点抓乡村两级棉花、果品、农资服务体系和村级服务站的建设。目前,全省已建各级
各类生产服务组织和科研机构,包括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测土配
肥站、村级服务站等共计3.1万个,这些生产、科研服务组织与9万多个经营网点相配
套,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为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的网络。全系统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20%,已达46.4亿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项
目发展到3300多处, 年工业产值达80多亿元;冷库、冷风库、储备库达464座,容量
70多万吨;运输车船9000多辆(只),铁路专用线19条。同时还普遍加强了对人才的引
进和培养,目前已建设了一支3万人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许广民)

〔文登市供销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文登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国家二级企业,下
设23处基层社、16处市直企业。他们把健全市、乡镇、片、村四级服务网络作为增强
服务功能,完善社会化服务的重点来抓,在全市供销社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
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
一、在市级,以13处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强化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形成了农
资科技、果品、肉食鸡、长毛兔、工业品、废旧物资、农村饮食、技术培训等八大专
业服务体系,以此构成了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二、在乡镇级,以23处基层社为依托,健全了物资科技服务中心,配齐了测土施
肥化验站、农作物诊所、农机及配件供应维修站,组建了果品、长毛兔、畜禽服务站
和工业品批发、废旧物资回收等服务机构,形成了与当地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综合服务中心。
三、 在全市152个大村,以供销店为基础,改造新建了片级服务站,负责为本片
数村农民和村级服务站提供综合服务。
四、在村级,选择百户以上的村,采取改造双代店与发展新网点相结合,建起了
377个村级服务站,为本村农民实行综合服务;在百户以下的333个小村设立了联户服
务员,采取“双册”形式,开展预约服务。全市供销社服务网点占行政村的覆盖面由
年初的32%提高到58%。
市联社充分发挥四级服务体系的作用,积极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提供服务。1991
年, 进一步完善了果品、肉食鸡、长毛兔三大骨干产品的系列化服务,在6个乡镇42
处、 11050亩果园中,开展了果品产供销一体化试点,举办技术学习班75期,培训果
农8500多人次,组织引进改良新品种1.45万亩,推动了果品生产向生产科学化、管理
规范化、品种优良化、产品商品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对农民养鸡实行雏鸡、饲料供应、
技术指导、 防疫治病、资金信息、成鸡收购五到户的全程服务,扶持全市420个养鸡
专业户(场)养鸡150万只,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00万元。他们抓住兔毛市场回升的契机,
在全市发展了5000个饲养规模在50只以上的专业户,投资10万元用于建立良种兔繁育
场,向社会投放良种2500多只。并建立了10处兔毛挑选加工厂,以加工保质量,以质
量保市场,以市场促生产,使全市长毛兔存养量达到60万只,全年经营兔毛210多吨,
为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他们还开拓了农机业务,开展农资科技服务,投资20多
万元购置了测土施肥、配方用药设备。秋种期间,组织了30个测土小分队深入田间,
为农民测土24万亩, 为6万户农民承包田建立了科学用肥档案。系列化服务的开展,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供销社业务的扩大。1991年全系统完成
国内纯购进2.4亿元,国内纯销售2.75亿元,实现利润803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2%以
上,取得了两个效益双提高。

(袁潭楷)

〔果品产供销一体化试点县〕1991年,商业部确定,山东省招远、临朐、栖霞、莱西、
文登、日照6县(市) 为全国果品产供销一体化试点县。山东省供销社确定,在此基础
上, 将海阳、牟平、乳山、五莲、沂水、阳信、无棣、陵县8个县作为全省果品产供
销一体化试点县。这14个果品产供销一体化试点县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1.进一步完
善和发展专业化的服务组织,自下而上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基层社、县(市)供销社果品
公司为依托,吸收果农自愿参加果业协会。2.通过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搞好产前、产
中、产后服务,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安排生产和组织上市。3.建立一批优质果品基地
和优质苗木繁育基地。4.通过引进、培育、更新等手段,加快名、特、优、新果品的
发展,为从根本上提高果品质量创出新路子。5.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试点县(市)
建成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示范点。6.建立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基金制度,搞好
代理、联营业务,通过合同制,明确产、供、销各方任务。7.组织试点县(市)与大中
城市果品批发市场直接挂钩,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销售市场。
自确定果品产供销一体化试点县以来,各试点县已制定出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供
销社果品公司为龙头的服务组织,并组织技术培训,开展信息交流,投入了人力、物
力和资金,做好试点园的物资供应。

〔招远县供销社贸易总公司〕招远县供销社贸易总公司现有职工366人,固定资产550
万元,下设9个分公司、1个贸易商场和1个车队。该公司自1989年4月成立以来,面对
市场竞争形势,不断调整营销策略,积极探索在大市场中搞活大流通的新途径,企业
3年迈出了3大步。1991年完成购进总额9600万元,销售总额1.02亿元,利税156万元,
三项经济指标在前两年递增40%的基础上,1991年又递增了43%。
该公司采取内外联合,发挥群体优势,微利经营,让利不让市场的经营策略,其
具体做法:一是内联基层社,开展工业品联购分销。为了发挥群体优势,占领市场,
将所属基层社联合起来开展工业品联购分销,并不断改进联购分销服务机制,调整分
配办法,给参联基层社以优惠,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不合格的商品包
退包换,在维修期内的商品,由公司统一包修。1991年联购分销商品达到1000多万元。
二是外联大中客商,不断扩大辐射半径。在省内,把全省市场按地理位置划分为11个
区域,由各分公司负责,共设联销点137个。在省外,已建立了240多个稳定的购进基
地和销售网点, 销售辐射面已达20个省市的320个县市,使公司的群体形象、信誉和
知名度越来越高。 1991年6月,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名优产品招远展销定货会”,来
自香港、深圳、新疆、广东、吉林等18个省市的320个厂家和流通企业参加了定货会,
成交购销总额达1.2亿元。 三是推行了激励与约束结合的“六定一奖惩”小段承包责
任制,即对销售人员定时间、定品种、定数量、定价格、定费用、定区域和实行奖惩。
小段承包与职工的工资奖金相联系,打破了“铁饭碗”,使能者多得,劣者不得或受
罚,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有效地扩大了商品销售。
(益树檀)

〔栖霞县桃村供销社荣获商业部质量管理奖〕栖霞县桃村供销社下设64个经营单位,
共有干部职工480名, 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05万元。该社运用科学
方法,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牢固树立质量观念,深入扎实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
动。 通过TQC夜校、闭路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在干部职工中广泛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员质量管理意识。他们围绕商品经营质量、劳务质量、环境质
量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了商品售前、售中、售后和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产前、产
中、产后服务等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标准及检查考核奖惩措施。该
社建了64个QC小组, 成员达394人, 占职工总数的80%。 1991年发动QC小组开展了
“选择新课题、为全方位开拓农村市场出谋划策”活动。该县百货大楼交电小组发布
的“改善营业设施,扩大电视机销售”QC成果,先后获得市和省供销社“优秀QC成果
奖”。果品批发部QC小组发布的“综合防治金帅苹果锈斑病”成果,每年可为当地果
农增加收入66万元,被商业部评为“优秀QC成果”,同时被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中国质协联合评为“优秀QC成果”,该小组及7名成员分别被评为“全
国优秀QC小组”和“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扩大了业
务经营, 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1年3月份,该社通过了商业部“质量
管理奖”现场评审验收,成为全国3.2万个基层社中荣膺此奖的第一家。
(袁潭楷)

〔二次提绒工艺及设备连获大奖〕由诸城市棉油加工厂自行研制的MTR-12-A型二次
提取棉短绒机组和MTR-12-B型二代机组,成功地从不孕籽、棉籽壳、破籽、尘塔土
飞绒、剥绒排杂物、纺织下脚料等一切含纤维下脚料中将棉短绒全部回收,彻底解决
了“残绒率”问题,并使吨绒耗能、吨绒成本分别比部颁先进指标降低35%和50%,
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该项工艺及设备属国内首创,在国际亦居领先地位,被列
入山东省和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1990年5月至1991年11月, 先后荣获国家专利局
“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第二届国际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曼谷
国际实用新技术与成果博览会金奖,山东省十佳专利项目,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级优秀新产品奖,国家“七、五”星火计划项目成果博览会银奖,第四十届布鲁
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和骑士勋章。

〔潍坊市肉鸡集团公司〕潍坊市供销社根据当地地域资源有利、肉食鸡养殖发展较快
和生产经营细小分散的特点, 充分发挥合作经济优势,突破县区范围,于1990年4月
组建了山东省首家集育种、养殖、收购、加工、销售、服务于一身、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肉鸡集团公司, 以此为龙头,集团公司核心层建成了3处父母代种鸡
场、2处商品鸡场及雏鸡产销公司、饲料公司、冷藏加工厂、养鸡用品商店等9个成员
单位;把各县(市、区)供销社的肉鸡经营服务项目统一组织起来,以原有设施为基础,
设立分公司或分场(厂),作为集团公司的紧密、半紧密联合体;以分公司、分场(厂)
成员为外围,组织基层供销社培植货源基地,并为农民提供雏鸡、饲料、技术、收购
毛鸡的“四到门”服务,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生产管理,完善加工
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开拓产品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截至1991年底,已形成种鸡存栏
20万套,年孵化雏鸡1500万只,供应饲料2万吨,屠宰加工肉鸡1.8万吨的生产能力,
形成了从育种到加工产品销售的系列化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养鸡专业户(场)1.5万个,
产品远销10多个省市的40多个大、 中城市, 1991年销售总额达6250万元,实现利润
438万元;向社会提供鸡苗900万只,为农民增加收入135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分显著。

(曹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