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78&run=13

〔1990年全省畜牧业生产概况〕1990年全省畜牧业实现产值67.64亿元(1980年不变价),
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二位; 肉类总产量达到221.6万吨,居第二位;禽蛋产量达到
124.3万吨, 居第一位;牛羊奶产量29.6万吨,居第四位;生猪出栏1936.2万头,居
第四位; 猪肉产量153.7万吨,居第三位;牛肉产量17.7万吨,居第二位;羊肉产量
15.7万吨, 居第二位;禽肉产量30万吨,居第四位;兔肉产量2.4万吨,居第一位;
绵羊毛产量2.14万吨,居第三位;羊绒产量540吨,居第三位;蜂蜜产量0.8万吨,居
第五位;大牲畜存栏725.8万头,居第五位,其中牛存栏511.8万头,居第八位;生猪
存栏1810.9万头,居第七位;羊存栏2076.4万只,居第三位。家禽存栏2.40亿只,居
第一位,兔存栏1958.93万只,居第一位。
(张洪本)
〔全省畜牧业超额完成“七五”计划〕“七五”期间,山东省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
展, 是建国以来全省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1990年畜牧业产值67.64亿元,超额完
成“七五”计划的21%。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六五”时期的15.3%提高到“七五”
时期的20.5%,全省主要畜产品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七五”期间,全省畜牧
业发展速度平均递增9.8%, 仅次于种植业,成为全省农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潜力
的产业。
“七五”期间,山东省畜牧业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一是领导重视,政策稳
定。“七五”期间,省政府两次召开了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统一了全省上下对发展畜
牧业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省委省
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我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全省各地也都制定了一些相应
的政策。二是科技推广步伐加快,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七五”期间,全省各地围绕
畜牧业生产发展,突出抓了畜禽良种、青贮氨化饲料、优化配方饲料等六大技术的推
广,科技对畜牧业的增产作用越来越明显。三是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节粮型畜
禽长足发展。“七五”期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稳定发展生猪、蛋鸡,大力发展
节粮型畜禽”的方针,使全省长期形成的以猪鸡为主的畜牧养殖结构有了很大改变。
“七五”期间,全省肉类总产量中,牛、羊、禽、兔肉的比重由“六五”时期的14.8
%上升到“七五” 时期的29.6%。 四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七五”期间,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面向生产,狠抓了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
饲料、疫病防治、产品加工、运销四大体系初具规模,建设了一批瘦肉猪、绵羊毛、
肉牛等商品生产基地。五是推广了一批先进典型,拓宽了全省畜牧业发展路子。

(王本廷)
〔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1990年全省生猪存栏181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48万头,分别
比1989年增长2.9%和3.8%; 生猪出栏1936万头,猪肉产量153.7万吨,分别比1989
年增长4.9%和5.5%;生猪出栏率达110%,比1989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全年外调猪
肉17.69万吨, 出口分割肉2.88万吨。1990年全省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居
全国第七、第四和第三位,每头存栏猪的产肉量84.9公斤,比1985年提高了40%,在
全国名列前茅。
1990年全省出栏杂交瘦肉猪636万头, 占出栏猪的比重由1989年的20.3%提高到
32.9%。推广瘦肉型公猪达7548万头,占全省种公猪数的44%。繁育推广地方良种及
瘦肉型杂交母猪30多万头, 占能繁母猪总数的20%以上。1990年全省有757万头猪采
用配合饲料喂养,普及率为18.8%;暖圈养猪98万头;瘦肉猪人工授精配种31万头次,
普及率11%;猪瘟防疫密度达98%。
1990年全省在养猪生产上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对种猪场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1988~1990年全省共引
进瘦肉型良种猪279头,建了4处父本种猪场,同时建有12处地方母本中心选育场,全
省市地县相应建了地方猪的二级扩繁场,初步形成了以引进瘦肉猪为父本,地方良种
为母本的繁育体系。制定了《山东省种猪场技术管理规程》,确保了种猪的推广质量。
二、以瘦肉猪基地建设为龙头,形成了商品瘦肉猪生产总体优势。自1984年以来,
全省在生猪主产区共建了40处商品瘦肉猪基地,制定了稳定的扶持政策。畜牧兽医业
务部门在良种猪繁育推广、科学饲养管理、配合饲料生产供应、疫病防治和加工销售
等方面进行系列化服务, 加快了瘦肉猪生产步子。莱芜、曲阜、诸城3市已被农业部
授予“全国商品瘦肉猪基地先进县”称号。
三、抓好科学养猪技术推广,提高养猪生产水平。1990年,省畜牧局把瘦肉猪生
产配套技术作为重点推广项目在省内推广,并逐级落实任务、指标和措施,定期进行
检查,及时转发猪人工授精、暖圈养猪、青贮地瓜秧喂猪等方面的经验,采用办学习
班、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等方式大力宣传科学养猪技术。

(曲万文)
〔牛存栏首次突破500万头大关〕 “七五”期间,山东省养牛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截
止到1990年底, 全省牛存栏首次突破500万头大关,达到511.83万头,比1989年增加
39.45万头, 增长8.4%,比“六五”末的257.98万头,增加253.83万头,增长98.40
%,翻了近一番。其中,可繁母牛存栏达到233.65万头,比“六五”末增加139.91万
头, 增长149.25%;可繁母牛在牛群中的比重由36.34%提高到45.65%,提高12.56
个百分点。在数量增加,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同时,“七五”期间,全省牛的商品
化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1990年全省出栏商品牛110.09万头,出栏率达到23%,
出栏牛数量和出栏率分别列全国第二和第一位, 比1989年增加出栏27.33万头,增长
33.0%, 出栏率提高3个百分点;比1985年增加出栏82.54万头,增长了3倍。牛肉产
量达到17.65万吨,比1989年增加3.87万吨,增长28.1%,比1985年增加16.69万吨,
增长17倍。

(李玉仁)
〔全省养羊生产出现滑坡〕1990年,由于受羊产品销售市场的影响,全省养羊生产开
始出现滑坡, 绵山羊存栏2076.42万只,比1989年减少12.34万只,下降0.6%;绵羊
存栏523.69万只, 比1989年减少12.41万只,下降2.3%;山羊存栏1552.73万只,与
1989年持平。造成养羊生产出现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一、羊毛、羊皮价格久跌不止,羊毛价格不如棉花。1990年,全省羊毛收购价由
1988年的每公斤12元左右下降到每公斤6元左右,个别地方达到每公斤4元,羊农持毛
不售, 造成全省6000多吨羊毛积压。1990年,省内羊皮价格也由1988年的每平方尺5
~6元下降到每平方尺2元,菏泽地区还出现了羊皮按斤收购的不正常现象。养羊出现
亏本,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养羊生产的积极性。
二、大量进口外毛,冲击了国内羊毛市场。据海关统计,1988年、1989年两年,
全国分别从国外进口羊毛18.7万吨和10万多吨, 占全国毛纺生产能力的一半以上。1
990年山东省的毛纺生产能力为16.5万纱锭, 而采用省内自产羊毛进行生产,仅为其
生产能力的1/3,加上外毛大量进口影响,致使省内羊毛销售难上加难。
三、虽然省内大部分毛纺企业产品销路很好,但由于受市场疲软影响,工厂普遍
有三角债,无力收购羊毛。
四、羊的生产水平低,综合效益差。目前省内的细毛羊、半细毛羊及改良羊多为
毛肉兼用羊,综合效益低,需要改良,须发展肉毛兼用的良种羊。

(曲绪仙)
〔全省猪鸡配制混合饲料产品质量检查〕1990年,省饲料监察所按照全国饲料统检细
则的要求, 会同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全省180家猪鸡配制混合饲料生产企业中
的140家企业、156个产品进行了检查,其中,省饲料监察所检查了青岛、东营、潍坊、
济宁、 威海、惠民、聊城、菏泽8个市地100家饲料生产企业,抽查了69个企业的7 1
个产品。整个统检结果表明,全省共有112个企业的127个产品统检合格,占参检企业
的80%,占参检产品的81.4%,比1989年全省饲料统检合格率高14.4个百分点,大大
高于全国饲料统检合格率(60%)平均水平。这次统检,检查年班产能力在万吨以上的
企业20个,抽查样品22个,全部合格。检查中、小型企业115个,共抽查129个样品,
其中有91个企业的115个样品合格,占受检企业的79%,占受检产品的89%。其中6个
获得部、省优称号的产品,统检全部合格。在全部参检企业中,有40个企业连续三年
统检合格。
(李祥明)
〔畜禽程序化免疫在全省普遍推广〕为提高全省畜禽防疫水平,1990年省畜牧兽
医总站在全省重点推广了畜禽免疫程序改革,其中猪瘟程序化防疫被列为全省十大畜
牧兽医科技重点推广项目之一。1990年全省程序化免疫接种生猪达到3066万头,占生
猪饲养量的81%以上。1990年,全省猪瘟、猪丹毒常年防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较
好地控制了疫情。
对鸡新城疫的防疫,全省采用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技术,实行适时进行科学免
疫注射的办法。目前,全省各大、中型养鸡场和50%的小型养鸡场,以及养鸡专业户
已普遍采取这项技术开展对鸡新城疫的防疫工作。1990年,全省监测鸡近10万只,确
保了鸡新城疫防疫的质量。
〔牲畜布鲁氏菌病防治的考核验收〕根据农业部、卫生部对牲畜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
的要求,为保证山东省到1995年达到牲畜布鲁氏菌病控制区标准,使全省40%的疫区
县达到稳定控制标准,1990年全省继续采取免疫、检疫、监测和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
性防治措施。对全省重点县市具体安排落实了布鲁氏菌病防治和考核工作。全省各级
行政、业务部门逐级成立了布鲁氏菌病防治考核领导小组及专业技术考核小组,通过
会议发文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了对防治工作的领导。截至1990年底,全省各重点县
全部按两部新标准完成了布鲁氏菌的检疫监测任务。滕州、广饶、茌平、平原、齐河、
曲阜、崂山7个县(市、区)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1988年部颁布鲁氏菌病控制区标准。
全省有11个县(市、区)进行了市、地级复核,70个县(市、区)进行了县级考核,为按
期或提前完成两部下达的牲畜布鲁氏菌防治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裴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