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70&run=13

〔“七五”期间一轻工业的成就〕“七五”期间是山东一轻工业发展最快,成效最大
的时期。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7.34亿元,比1985年增长82.8%,5年平均递增12.8
%, 提前2年,超额3亿元完成“七五”计划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山东
的一轻工业总产值占全国一轻工业的比重由7.22%上升到8.94%,在全国一轻工业中
继续保持第3位。 销售收入完成108亿元,比1985年增长142.2%,平均每年递增19.2
%。利税总额(不含盐税)达11.4亿元,比1985年增长10.7%,平均每年递增2.1%,5
年共为国家提供利税67.1亿元。计划重点发展的18种主要产品中,机制纸、钟、表、
日用陶瓷、 原盐、溴素、饮料、饮料酒等8种产品达到和超过了规划目标。与1985年
相比,33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23种,其中合成洗涤剂、饮料酒、乳制品、钟、
印刷及纸制品、保温瓶、溴素增长1~5倍,饮料、灯泡、原盐、表、干电池、味精增
长50%以上。 1990年全系统有20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原盐、摩托车、钟、
日用玻璃、火柴、溴素、啤酒、白酒、葡萄酒、骨胶居第一位,机制纸、合成洗涤剂、
酒精、饼干、铅笔居第二位,表、精甘油、保温瓶、糕点、日用搪瓷居第三位。出口
交货值10.15亿元, 比1985年增长2.5倍,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45%,出口企业增
加到226个, 占企业总数的25.8%。5年共开发新产品485种,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37
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82种,填补省内空白的266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16%,
比1985年提高1.25%。698种产品获省优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国优20个,部优223
个,省优459个,1990年优质产品产值率为32.59%,比1985年提高10.54%。5年中用
于科研教育的投资3100万元, 是历史上投入最多的时期之一。 其中用于教育的投资
2300万元,新建技工学校7所,新增专业(工种) 32个。截止到1990年,系统内全日制
学校达到26所,共设专业51个。5年中全日制学校招生1.33万人,毕业学生1.16万人。
专业科研机构19个,厂办科研所71个,全系统科技人员共2.0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
例由1985年的2.1%上升到4.6%。5年中共完成厅以上科研项目156项,获省以上科技
进步奖214项, 其中国家级13项,部级93项,省级108项。5年中用于基本建设、技术
改造、技术引进的投资49亿元,超过前35年的总和,其中用于技术和设备引进的投资
1.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45亿元),引进先进设备1220台套,按价值计算,全部设备
中达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占40%左右。1990年全省一轻系统大中
型企业达到229个,比1985年增加146个,大中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26.2%,产值
和利税的比重分别达到66%和67.8%,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2个。全员劳动生产
率由1.44万元提高到2.01万元。 5年中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降7%,397个企业被评
为省以上节能先进企业,其中国家一级节能企业15个,二级节能企业78个,省级节能
企业304个。有50个企业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215个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占企
业总数的24%。5年中应用微机辅助管理的企业达到142个。
〔1990年的一轻工业〕1990年初山东一轻工业生产遇到很多困难,产值增幅减小,经
济效益下降幅度较大。 1月份全系统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0%,跌入谷底。面对严峻
的生产形势,各级一轻部门和企业紧紧围绕抓思想、抓市场、抓开发、抓管理的“四
抓”要求组织生产,千方百计克服困难;2月份起生产逐月上升,形势见好;5月份完
成产值8.12亿元, 创历史最好水平, 7月份当月增长幅度由负转正,9月份累计增长
0.55%, 结束了负增长的被动局面。 8月份以后, 平均增长幅度在13%以上,接近
“七五” 前4年平均递增15.3%的水平。尽管年初几个月达不到计划进度和因天气不
好原盐欠产,全省一轻全年仍完成产值8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主要产品产量基本稳定。机制纸及纸板、表、石英钟、铅笔、灯泡、合成洗涤剂、
牙膏、干电池,皮胶、明胶、溴素、酒精、饮料酒、味精、印刷及纸制品等均有不同
程度的增长;甘油、火柴、非酒精饮料、乳制品等下降幅度不大。
多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系统内对重要产品考核的13项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的有
11项,稳定提高率为84.6%,比上年提高9.62个百分点。全系统创国优3个(山东造纸
总厂东厂装饰原纸、威海造纸厂糖果包装纸、济南食品厂奶油椰蓉饼干);部优80个,
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省优98个;厅优良产品131个。济南钟表厂、张店陶瓷厂等5个
企业获部质量管理奖,济南啤酒厂、烟台手表厂获省质量管理奖。在布鲁塞尔第28届
国际产品质量评比会上孔府家酒等19种产品分别获高级金奖、金奖和银奖,在巴黎第
14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夏王龙酒获金奖。 全年优质产品产值率为32.59%。1990年,
全行业有15家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3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产品销售增加。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特别是在
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出口产品企业由
200个增加到226个, 全年出口交货值达到10.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6%,创历史
最好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展较快。 全年固定资产在建项目497个,其中中央投资项目
43个, 省管项目171个,市地批准项目283个。共完成投资9.8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2
98个。利用外资签约金额4086万美元。
科技教育又有新的发展。全年共安排科研项目(包括结转项目) 96项,投资962万
元。 完成并通过鉴定8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青岛缝纫机厂等单位研制
的多头多色电脑自动刺绣机及编织系统获二等奖, 山东盐务局等单位承担的年产500
吨空气吹溴厂尾气封闭循环技术与改进蒸出设备的研究等3项获三等奖; 获轻工业科
技进步奖24项,其中潍坊合成洗涤剂厂承担的生产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获二等奖,烟
台钟表研究所承担的渐开线齿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23项获三等奖;获省科技进步
奖19项, 其中山东轻工机械厂研制的电加热退火炉等5项获二等奖,潍坊造纸总厂的
超薄页高档纸巾纸等14项获三等奖。
全系统全日制学校招生2968人, 毕业2348人,在校生突破1万人,当年教育投资
646.3万元。
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全年完成利税11.4亿元(含盐税1.24亿元),其中利润8967万
元, 分别比上年下降25.92%和82.19%,利润降至“六五”以来最低点。亏损企业1
75户,亏损额2.78亿元,同上年相比分别增加113户,增亏4.3倍。全部浮动资金占用
82.69亿元, 增加30%,定额浮动资金周转142天,减缓26天,可比产品成本提高4.9
7%,增加3.47亿元。
〔新产品投产逾百种〕为克服市场疲软,增加产品销售,1990年全系统始终把调整产
品结构, 开发新门类、 新产品,强化投产达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年初省厅制订了
《新产品管理试行办法》,对新产品的含义和级别,新产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新产
品的计划管理和编制程序,成果管理和奖励,及有关的政策措施都做了明确规定。同
时,为改变研制多,投产少,样品多,产品少的状况,首次制订了新产品投产计划并
下达到市地局和有关企业。为抓好计划的落实,厅机关有关部门实行联动,科技、计
划、基建等处室一起抓,从资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实行倾斜。据统计,全年共争取
新产品开发资金783万元。 此外,省厅由厅长带队,组成两个工作组到开发任务重的
市地现场办公,检查指导,解决问题。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新产品开发工作,年初安排的139项试制计划,有106项通
过鉴定并投产,实现产值8.74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5%。新产品水平也高于往
年。临沂工业搪瓷厂汽车尾气净化剂、鲁南日用设备厂的棉花打包机等10种产品达到
国际水平;潍坊盐业机械厂的堆坨机、济南搪瓷厂的高档煤气灶等33项产品填补国内
空白; 烟台钟表研究所的翻片式石英钟用双历机械、山东轻工机械厂的BLDC30000型
电加热退火炉等15种产品获全国轻工业科技进步奖; 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铃木QS9
0型摩托车等18种产品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 枣庄市酒厂的“十里泉”特曲系
列包装获全国轻工业优秀工业设计一等奖; 烟台木钟厂的20位高档木壳机械钟等4项
获二等奖。
〔原盐受灾减产〕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产盐省份,年生产能力625万吨。1990年入春以
后,山东盐区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异常天气,阴雨连绵,晴天少,蒸发量低,严重影
响了盐业生产。据统计,1990年寿光、莱州两大产盐区全年降雨达86次,春秋两个生
产旺季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次降雨,降雨量分别达到1066毫米和950毫米,均比1989年
增加一倍多, 而蒸发量却减少300多毫米。莱州湾沿岸和海阳、荣成等县市盐场还多
次遭受暴风雨、 龙卷风的袭击,仅7月15日至16日一次,便损失房屋3204间,电线杆
1926根,塑苫9866公亩,草苫4.98万个,盐业机械15部,变压器14台,溶盐8.97万吨,
经济损失共计2271.6万元。由于阴雨天气的影响,致使大量高饱卤水被反复冲淡,盐
碴结晶困难, 原盐生产无法进入正常状态。尽管全省越冬池面积比上一年增加7万公
亩, 三级卤水比上一年增加近1000万立方米,但原盐产量仅有308.4万吨,为年计划
的76.9%,比上年减产246万吨。
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暴露出了全省原盐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前几年企业忙
于增加生产能力,对稳产、高产措施重视不够,滩田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制、保、
排系统不配套,尤其是保卤设施不完备;由于连续几年丰收,干部职工中程度不同地
存在麻痹思想,对多雨天气估计不足,应急准备不充分,雨灾一来,措手不及。
(刘绪聪 蒋则栋)
〔1990年的烟草行业〕1990年,全省种植烤烟135万亩,收购17.34万吨,上中等烟的
比重占83.51%, 比1985年提高7.83%。全年完成卷烟236.12万箱,其中甲级烟完成
39.48万箱,滤嘴烟完成63.59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6.83%。卷烟销售量也
比上年有所增长。 1990年全行业实现利税1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比1985年
增长73.34%。 完成技改投资2亿多元,占全国烟草系统年度投资的近1/4。青岛、青
州、滕州、德州、菏泽5个厂制丝线年底基本完成。13组引进的卷接包设备先后到货。
整个“七五” 期间,山东省烟草工业完成技改投资6亿元,为“八五”期间卷烟产品
的更新换代,普遍提高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烤烟生产〕1990年,全省烟草行业总结近几年烤烟生产的经验教
训,逐步增强了科技意识,认识到山东烤烟进一步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烟之路。经过
几年扎扎实实的工作,在全省烤烟重点产区--潍坊、临沂建立健全了由市、县、乡三
级政府和科技人员、村干部、示范户组成的科技推广网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轮训、
现场指导与试验示范等办法,提高烟农的烤烟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为推广普及优良
品种,实行了繁育、供种、催芽、播种四统一,良种面积达到80%以上。制定优惠政
策,积极推广营养袋育苗新技术。截止到1990年底,全省营养袋育苗移栽的面积已占
烤烟种植面积的60~70%。在田间管理上,前期做到了移栽与管理同步;中期狠抓了
“四无一平顶”。为了缩短国内烟叶质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制定了烟叶不同部位成
熟特征标准,传授给烟农。采收期间,由包点技术人员在地头进行实物展览,并请乡、
镇长和村主任协助,按成熟程度发给“准采证”。烟农在交售烟叶时须交“准采证”
方能收购。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有计划地扶持的办法,改造旧烤房,建
设标准式的烤房群,以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烘烤质量。仅潍坊市共建标准式的烤烟房
群500个、 1.09万座。同时推广蜂窝煤烤烟新技术,每烤1公斤烟叶,比过去节煤0.5
公斤。这项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
〔新产品开发迈出新步伐〕为了提高山东卷烟的市场竞争能力,1990年将调整产品结
构、开发新产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已初见成效。各卷烟企业按照省公司的要求,
在组织、人员、资金、时间上做到四落实。全年试制成功22个新牌号、设计了18个老
牌号的系列产品,有几种牌号,如“蓬莱阁”、“水泊梁山”、“星光”、“时代”、
“英雄”等,已在市场上站住脚,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为下一步全面调整产品结构、
大比例的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开了个好头。
〔推进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1990年,全省烟草行业为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逐步改变粗放管理的现状,向管理要效益,全行业结合企业升级工作,在工业企业中
开展了向济南卷烟厂学习现场管理的活动;在商业企业中开展了向威海、文登市公司
学习现场管理的活动,分别召开现场会,组织学习和检查。与之同时,省公司机关作
为一个单位,同威海分公司结成互帮互学的“对子”,并接受统一组织的检查组的检
查,针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和差距,落实整改措施。1990年济南、青岛卷烟厂晋升为
国家二级企业,菏泽卷烟厂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累计已达5家) 。行业内审工作深入
扎实, 荣获全国内部审计优秀成果奖,是全国100家被评为内审先进企业中唯一的烟
草行业单位。
〔专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1990年,全省性的烟草批发黑市、长途贩运和非法倒卖
活动一时又猖獗起来,有的形成了组织严密的采购、贩运、销售“一条龙”,不择手
段的偷漏国税,哄抬烟价,扰乱市场,牟取暴利,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起广
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对此,各级烟草专卖部门会同各级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
部门,首先加强烟草制品的运输管理,严厉打击长途贩运、倒卖卷烟的非法活动。各
地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烟草市场进行彻底清理整顿,取缔非法批发交易。同时,加强烟
草管理的内部监督检查,以保证货源的正确流向,避免流入不法烟贩之手。对从事长
途贩运和非法批发卷烟的不法分子,一经查出,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经济处罚,不
能让其在经济上得到好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
省烟草制品市场管理趋于好转。
〔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全省烟草系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
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指示,从省公司到基层单位,全面开展摆查工作。在
此基础上, 突出抓各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和正面教育。公司党组对全行业摆出的1
20余条问题,分项归类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烤烟生产环节上,极少数人利用职务
或者工作之便,借分配烟农的生产物资之机,优亲厚友,甚至倒卖,从中牟利;二是
在烟叶收购环节上,有的不坚持国家标准,搞人情烟,提级混级,给国家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三是在卷烟销售环节上,少数人利用管烟的权力,为亲朋和关系户批供紧
俏卷烟,甚至内外勾结,倒卖卷烟;四是在专卖管理上,个别专卖管理人员,吃拿卡
要,索贿受贿,甚至贪污罚没烟款。另外,干部用公款供子女上学问题也有发生。针
对上述问题,公司党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处以上干部和分公司、卷
烟厂经理、厂长、书记会,组织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措施。对群众反映强
烈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落实处理。对查出的有利用公款供子女上学问题的10名干部,除
进行教育外,1.5万余元公款全部退交。
为了更好地加强全省烟草行业的廉政建设,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袭,公司党组狠抓
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制定了《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规定》
及其《实施方案》,并将几年来已制定的规章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修改,汇编成册,
发至全体干部。对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个先进集体和6名先进个人进行
了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全行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刘保忠)
〔“七五”期间二轻工业成就〕“七五”期间,是全省二轻工业建国以来发展最好的
时期之一,总体水平上了新台阶,生产形成新格局,成为全省最大的工业部门。
工业生产成绩显著。1990年全省二轻工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加1.62倍,年平均递
增21.3%。在全省各工业部门中由第三位升为第一位;在全国同行业中由第五位升为
第二位。 提前3年实现第一个翻番。 “七五”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7.37亿元,比
“六五”增加1.22倍。电冰箱、塑料制品、皮鞋、地毯、抽纱、刺绣、家具、玩具、
二轻专用机械等主要产品产量1990年比1985年增长1~4倍。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出口交货值1990年比1985年增长259.42%,年平均递增2
9.19%; “七五” 累计完成108.35亿元,比“六五”累计增长149.42%。出口创汇
“七五”累计完成30.46亿美元,比“六五”增长89.66%。1990年全省二轻出口生产
企业共有642个, 占全省二轻企业总数的29.4%,其中年出口创汇100至500万美元的
企业172个;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2个。出口产品年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6种,
其中抽纱品年创汇1亿美元以上,销往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七五”期间,全省
二轻工业出口生产年增长额是二轻工业当年总增长额的1/3至1/2。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县以上独立核算二轻工业企业,1990年实现利润3.31亿元,
比1985年增长25.7%,年平均递增4.51%;年实现利润最高的是1988年,达5.56亿元。
“七五” 累计实现利润21.36亿元,比“六五”增长96.13%;1990年实现利税6.9 5
亿元, 比1985年增长46.61%,年平均递增7.95%;年上交利税最多的是1989年,达
9.37亿元, “七五”累计上交利税37.79亿元,比“六五”增长101.61%。1990年全
员劳动生产率比1985年增长110.5%,年平均递增16.06%。
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合理。新兴的家用电器业和塑料制品业占二轻工
业的比重分别由1985年的6.74%和11.8%,上升到1990年的11.33%和14.85%。“七
五”期间传统小商品、工艺品的生产都有所增长;新开发了电冰箱、滚筒洗衣机、电
风扇、 电子衡器、彩板门窗、PVC透明片、地膜机组、牛皮机、双色注塑机等一批名
优新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有的已替代进口。新产品率由“六五”期间的不
足5%,提高到10.8%。大中型企业由1985年21个,增加到1990年的106个,其中产值
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由无发展到4个。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七五”期间获国家产品质量金银奖41个,比“六五”期间
多16个, 累计68个;获部优质奖239个,比“六五”多168个,累计332个;获省优奖
696个,比“六五”多356个,累计1036个。1990年优质品率为31.8%,比1985年提高
15.6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稳定提高率为92.3%。
技术装备现代化。 “七五”期间,全省二轻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54亿
元,比“六五”增加3.57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89亿元,比“六五”增加1.49倍;
更新改造项目21.65亿元,比“六五”增加4.93倍。“七五”累计新增固定资产24.73
亿元,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500多项,引进技术设备2.16亿美元,有1200多个企业进
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占二轻企业总数的56%,350个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截止到1990年底,全省二轻行业的工业设备达到七、八十年代水平的已有70%,三、
四十年代的只占20%,五、六十年代的占10%。
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能力日益增强。“七五”累计完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
目291个,其中6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161项填补了省内空白,
节汇、创汇约计人民币2.59亿元。引进电冰箱、滚筒洗衣机零部件国产化率分别达到
98%和95%, 精密片皮机、干洗机、喷雾电熨斗、挤水伸展机、ABS华冠旅行箱、塑
料双壁波纹管、涂敷钢管等10个引进项目已形成了引进技术--消化创新--替代进口--
扩大出口的良性循环。
企业素质不断提高。 “七五”期间共采用国际产品标准352个,制定省级以上产
品标准295个;有4个企业取得国家一级计量合格证,98个企业取得国家二级计量合格
证; 1000多个企业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其中1个企业获国家质量管理奖,25个企业
获部、省质量管理奖;威海地毯一厂、威海地毯毛纺厂和青岛电冰箱总厂晋升为国家
一级企业。 全省有63个二轻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318个企业考评为省级先进企
业。济南制锁总厂创造的“成本控制法”,青岛电冰箱总厂创造的“全方位优化管理
法”,都得到省以上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1990年末,全省二轻系统共有县属以上科研机构27个,工
程技术人员681人, 其中省属的有皮革、塑料、家具、工艺美术、装饰设计、家用电
器、五金等7个研究所和二轻工业设计院、经济技术信息中心;厂办科研机构185个、
工程技术人员1434人。“七五”期间建立和完善了皮革、塑料、家用电器、家具和工
艺美术等6个省级行业产品检测中心; 完成科研课题1018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进
步奖308项(国家科委5项、轻工部53项、省250项) ,北方质次面粗猪皮制革加工技术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完成新产品技术开发项目3735项,其中有
116项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 202项获省优秀新产品奖。5年共推广“四新”项目21
16项,年产值达17亿元。
人才培养。 “七五”期间全系统投资教育事业1200多万元,新建、扩建7所大中
专学校(高校1所、普通中专4所、职工中专2所),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5000多名。5年
共招聘招收社会人才1000多名。到1990年末,全省二轻系统共有科技人员1.73万人,
占职工总数的3.5%, 比1985年提高2.18个百分点,比1979年提高3.06个百分点,其
中高级职称400人,中级职称3160人。
〔1990年二轻工业概况〕 1990年,全省二轻系统共有工业企业2148个,职工49.36万
人。 1990年全省二轻系统生产稳定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
1.02%(不含服装业) ,居全省各工业部门之冠,在全国同行业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广
东)。主要行业也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完成产值11.25亿
元, 增长27.26%; 家具业5.22亿元, 增长1.45%; 工艺美术业20.62亿元,增长
12.86%;塑料制品业17.12亿元,增长12.34%;金属制品业16.6亿元,增长10.08%;
家用电器业12.88亿元,增长7.87%;缝纫业8.25亿元,增长13.43%。主要产品产量,
见下表。
出口增加。 1990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是同期工业
总产值的26.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优质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1990年优质品产值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9%;
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31.82%, 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1990年全省二轻系统工业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4917元/人,比上年提高16.1%。
经济效益下降幅度低于其他行业国营企业和全国同行业。1990年1245个县以上二
轻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95亿元, 比上年下降23.85%,其中利润3.31亿元,比上年下
降37.34%。 下降幅度小于全省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利税下降29.4%,利润下降54.2
%的水平;也低于全国轻工集体企业分别下降27.14%和60.06%的幅度。据1245个县
以上企业统计,1990年末成品资金占用18.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96%,占同期定
额流动资金总额的44%, 比年初增加4.56亿元;1990年亏损企业219个,比上年增加
139个,亏损总额8034万元,比上年增加6080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50天,比
上年增加26天;资金利税率9.56元,比上年减少5.97元;产值利润率3.50元,比上年
减少2.69元;销售利润率3.6元,比上年减少2.41元。
能源、 原材料消耗降低。据1670个县属以上企业统计,1990年购入能源消费量1
01.4万吨标煤,比上年降低2.23%,万元产值能耗0.957吨标煤。节能率为11.47%,
节能量13.14万吨标煤。1990年全省二轻系统能源、原材料消耗稳定降低率为62.5%。
〔参加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和首届全国轻工业产品农村市场订货会〕 1990年8月31日
至10月10日,省二轻厅组织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市二轻局等11个单位参加11届亚
运会购物中心展销活动,共占摊位25个,参展商品有家用电器、工艺美术品、皮革制
品、日用五金制品、塑料制品、抽纱刺绣品、鞋类、挂毯、石刻和草制品等10大类,
近千个花色品种,计500多万元;销售成交额达460.2万元,占山东省展销团90个厅局
销售总额的63%。
1990年11月10日至12日,山东省二轻厅组织济南、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德
州6个市地二轻局、 40多个生产企业的82名代表,参加了轻工业部、商业部在郑州举
办的“首届全国轻工业产品农村市场订货会”,把山东省二轻产品通过农村市场订货
会的方式,送到全国农村,为广大农民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共计成交2719万元,
居全国第五位。临沂塑料三厂的塑料制品、德州童鞋厂的童皮鞋、烟台洗衣机厂的水
仙牌双缸洗衣机、济南洗衣机厂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和双缸洗衣机、济南铝制品厂的
“双喜”牌压力锅、潍坊气管厂的打气筒都十分畅销。
〔抓稳定促生产〕 1990年山东省二轻厅把抓稳定作为工作重点。一方面根据中央〔1
990〕3号文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企业做稳定和鼓劲工作,坚持组织
厅机关干部下基层与现场办公相结合,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全年共派出工作组、
调查组69个、71人(其中厅级4人,处级21人),共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86个,调研
专题77个,写出调查报告66篇。深入困难大、亏损多的惠民、枣庄、济宁等市地和企
业, 安排生产、安定职工生活。通过扶持、转产、兼并、联合等办法,使160多个处
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基本恢复了生产,为困难地区和企业拨扶持款50万元,运筹资金
近2亿元, 解决急需外汇2285万美元,调剂解决钢材2000吨、生铁1000吨、塑料原料
700多吨。

1990年山东二轻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
│序号│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1990年 │1989年 │1990年比 │
│ │ │ │ │ │1989年±%│
├──┼─────────┼────┼────┼────┼─────┤
│1 │鞣制皮革(折牛皮) │万张 │605.30 │505.76 │19.68 │
│ │其中:猪革(自然张)│万张 │934.99 │790.27 │18.31 │
│2 │皮鞋 │万双 │3633.35 │3986.3 │-8.85 │
│3 │家具 │万件 │1271.69 │1189.26 │6.93 │
│4 │塑料制品 │吨 │369840 │327568 │12.90 │
│ │其中:农地膜 │吨 │39114 │31626 │23.68 │
│5 │日用精铝制品 │吨 │7705.2 │7704 │0.02 │
│6 │日用不锈钢制品 │吨 │1523.11 │1271.2 │19.82 │
│7 │扳手 │万把 │3536.64 │3331.79 │6.15 │
│8 │挂锁 │万把 │9794.2 │9134.2 │7.23 │
│9 │家用电冰箱 │万台 │27.41 │21.79 │25.79 │
│10 │电风扇 │万台 │181.15 │148.34 │22.12 │
│11 │家用洗衣机 │万台 │64.95 │64.8 │0.23 │
│12 │服装(系统内) │万件 │3259.96 │3185.23 │2.35 │
│13 │布鞋 │万双 │9706.44 │10003.24│-2.97 │
│14 │刺绣工艺品 │万元 │38379.6 │30419.3 │26.17 │
│15 │抽纱工艺品 │万元 │50714 │58917.73│-13.92 │
│16 │地毯 │万平方米│514.82 │430.13 │19.69 │
│17 │玩具 │万元 │5419.31 │5186.26 │4.49 │
│18 │草编工艺品 │万元 │17751 │14975.85│18.53 │
└──┴─────────┴────┴────┴────┴─────┘

另一方面,坚持为抓稳定促生产办实事:(1) 争取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
协调解决了6500万美元资金,用于塑料、皮革两大行业的原材料储备,缓解了企业购
买原材料资金不足的矛盾;(2) 针对1990年完全取消猪皮财政补贴的问题,主动与有
关部门联系,及时调整皮革价格,组织皮革制品结构的调整,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3)针对农地膜专营后出现中间专营渠道阻塞,销售不畅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生产企业与基层供销社直接订货供货的建议,通过实行,使农
地膜生产转入正常,并解决了农地膜库存积压的问题。以上实际问题的解决办理,使
山东皮革、塑料两大行业的生产和效益在全国同行业生产和效益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
仍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1990年全省皮革及革制品生产增长51.27%, 利润增长
4.28%, 利税总额增长9.23%;农地膜完成3.91万吨,其中地膜2.1万吨,分别比上
年增长23.68%和41.03%。
〔理顺二轻行业管理〕 1990年全省二轻系统针对行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了5件
事:(1) 委托二轻专业公司代行行政管理职能。省厅为了健全和完善综合平衡和行业
管理的管理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全省二轻工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根据省政府和轻工业部关于加强行业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以(90)鲁二轻办字第64号文
授于厅属公司15项行业管理职能。并要求市地及计划单列县市一级综合公司或专业公
司也要参照这个精神实行行业管理,主动与厅属各级公司做好有关衔接工作。市地二
轻局可参照省厅作法授于局属公司相应的行业管理职能。(2) 县以上服装企业归纺织
系统,加强对缝纫业的管理。根据省政府(87) 137号文件精神,1988年青岛、潍坊、
淄博、 枣庄、菏泽等市地县以上服装企业相继划归纺织系统。自1990年1月1日起至1
0月底止,各市地服装管理机构和各县属以上服装工业企业(不包括鞋帽、戏装、玩具
等属于缝纫工艺品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及城市街道和乡镇服装工业企业) 的划转工作结
束。 先后从二轻系统划出服装企业128个;职工3.73万人;年产值7.05亿元;出口交
货值近4亿元; 年利税66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3亿元。划转后尚留二轻的缝纫企
业全省有174个; 职工4.24万人; 固定资产原值2.43亿元。 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8.25亿元,出口交货值3.09亿元,服装产量3259.96万件(出口交货2102.2万件) 、布
鞋产量9706.44万双。(3)理顺皮革工业管理体制。根据省政府(1990)56号文及省经委、
体改委、经协办(90)鲁经综字第72号文精神,省二轻厅与省劳动局联合下发了鲁劳计
字第188号文《关于理顺市地皮革工业公司(经营部)劳动工资人事管理体制的通知》,
规定自1990年6月1日起, 财务由省财政管理,劳动工资和人事关系由市地管理的1 2
个皮革工业公司(经营部) 建制上归省二轻厅主管,并组建山东省皮革工业总公司(集
团),为原材料开发、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经济实体。(4)加强室内装饰
行业管理。省计委等8个委、厅、局联合以(90) 鲁计工二字第1140号文规定:“全省
凡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和施工的企事业单位,除建委系统内部由建委管理外,其余一律
由二轻主管部门归口管理”。(5) 建立健全各级二轻主管机构。全省各地二轻在当地
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根据二轻工业的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理顺了二轻
工业管理体制。到1990年底,济宁、潍坊、泰安、菏泽、惠民、聊城等市地恢复了过
去被撤销的二轻局建制,日照及济宁、泰安、潍坊等市地的部分县新建立了二轻专管
机构。
(张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