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石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64&run=13

〔化学工业概况〕1990年是山东化学工业克服市场疲软、产品滞销、资金紧张等严重
困难,夺取生产建设新胜利,继续保证化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年,是全面实
现“七五”奋斗目标,使“七五”成为山东化工发展最好时期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
省化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县属以上化工
企业完成产值123.03亿元(1980年不变价为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高于全
国化工和全省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占全省工业同口径产值的9.32%,由上年居省内
工业各部门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一位;占全国化工总产值的9.17%,仍居全国化学工业
的第二位。二是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完成计划较好。省考核的18种主要化工产品产量
全部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其中原油加工、硫铁矿、纯苯、精甲醇、合成橡胶、轮胎等
6种产品均超过计划1倍以上。与上年相比,有14种产品产量增长,其中纯碱、合成橡
胶、农药、油漆分别增长52.49%、63.46%、22.63%、26.94%,甲醇、纯苯分别增
长16.46%、17.18%,其它产品增幅均在10%以下。三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全
省化工在市场疲软、 资金紧张的双重压力之下, 县属以上化工企业仍然实现利税
12.70亿元, 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四是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
耗继续下降。 省考核的13项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到92.3%,新创国家质量奖2个、
部优和省优质奖132个, 优质品率提高到43%。省考核的14项消耗指标与上年持平或
下降的有9项,万元产值综合耗能折标煤10.07吨,比上年下降5.09%,全年节约标准
煤3 7.04万吨。五是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果。当年完成较重大的科研项目24
个,其中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0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项、
山东省“星火奖”5项;开发投产新产品120余项,新增产值5.2亿元、利税1亿元,其
中达到国际水平的5项、填补国内空白的3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50项。
1990年全省化工在普遍性的产品滞销、资金紧张的困扰之下,能取得上述成绩是
十分不易的。这首先应归功于全国、全省政治稳定,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化工重视、支
持,并且从能源原材料和资金供应、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化工
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全省化工各级管理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
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面对困难,学习吉化人顽强拚搏、争创一流的精神,
大力加强调度指挥、协调服务、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物资供应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
的结果。特别是全省各级化工供销部门和企业,采取加强市场调研预测、建立销售调
度例会制度、召开展销会和贸易交流会、送货上门、走访用户、跟踪服务、大力开拓
国外市场和落实销售奖惩制度等多种促销措施,调剂销售了大量积压产品,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产品滞销的困难,为全年化工生产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其中
仅省化工供销公司就为企业召开各类化工产品销售会34次,推销积压长线产品11万吨,
价值6.5亿多元,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
〔农用化工冲破困境继续发展〕1990年由于进口化肥和中苏边境贸易化肥的冲击,化
肥企业特别是小化肥企业陷入了产品滞销、库存增加的困境,许多企业不得不减产、
限产、甚至停产。面对困难,全省化肥企业从支援农业的大局出发,全年仍然生产化
肥142.9万吨,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生产氮肥102.46万吨,
增长3.16%, 生产磷肥17.09万吨,下降了7.93%。尽管生产化肥的能源和原材料消
耗比上年下降,但由于煤、电提价和化肥销售价格回落,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下降,
仅实现利润5830万元,其中小氮肥企业实现利润1809万元,但与全国同行业相比,盈
利水平仍然是比较高的省份。农药行业,虽然遇到了部分中间体和原材料供紧价扬的
困难, 但总的情况好于化肥行业。全年生产农药1.45万吨,超额生产计划14.67个百
分点, 比上年增长22.63%, 实现产值6.52亿元、 利税6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1.77%和20.1%,产量、速度、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1990年全省化肥、农药行业取得上述成绩,特别是农药行业速度、效益均创历史
最好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级政府继续把发展化肥、农药生产作为支援农业、
发展经济、稳定大局的重大课题来抓,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省政府领导亲自深入企
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省政府及有关综合部门多次听取化工部门
的汇报,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化肥生产的问题;许多县、市政府采取行政措施帮助企业
克服化肥滞销困难;继续实施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扶持农用化工发展,特别是进一
步调整了农药产品价格,基本解决了农药价格与成本倒挂的问题,调动了农药生产企
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药生产发展;从资金上支持化肥、农药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
使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3.47亿元,不仅显著提高了化肥、
农药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而且当年新增合成氨生产能力23.2万吨、化肥能
力18.5万吨、农药能力4750吨。二是化肥、农药生产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学吉化,
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从生产组织、企业管理、内部改革、
经营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生产发展,支援了
农业生产,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三是各级化工主管部门把农用化工作为全年的中
心任务和带头行业,从调度指挥、协调服务、计划安排、生产组织、物资供应、“三
创”升级、学习吉化、技术改造、科技进步等行业管理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做了大量
组织协调工作,帮助企业克服了许多困难,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全省农用化
工行业形成了团结奋斗闯难关、同心协力多增产的“小气候”。
〔学吉化努力提高企业素质〕根据化工部的部署,1990年全省化工系统深入开展了学
习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活动,并把学吉化作为集企业改革、班子建设、队伍培养、经
营管理为一体,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重大措施。各地、各企业针对情况不同“不好学”、
困难太大“没法学”、工作不错“不用学”和具体到本单位“不知怎么学”等认识问
题,采取深入发动全员教育、加强领导落实规划、现场教育典型示范、总结评比表彰
先进等措施,着重解决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使这一活
动逐步深入,收到了实效。
一是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明显加强。许多化工企业象吉化那样,确立了党、政、工
各司其职,团结一致的领导体制和高效灵活的决策中心,形成了以承包经营为中心,
多种改革措施相配套, 有动力、 有压力、有活力的经营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吉化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经验已成为多数领导干部的行动,涌现出不
少好的领导班子和加强班子建设的好经验。
二是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吉化以人为本、培育“四有”职工
队伍的经验,在职工中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多采的文化教育、技术
教育和文体活动;“七比、七赛、创七标”的劳动竞赛和小改小革、提合理化建议等
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增强了职工“爱国、爱厂、爱岗”
和“工厂光荣我光荣、我为工厂争光荣”的主人翁责任感,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显著
贡献。1990年全系统广大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7万多条,被采纳的2.6万多条,完成技
术革新和技术攻关2100多项,共增加经济效益2亿多元。
三是企业管理素质明显提高。1990年新建成了一批“三创”、升级和学吉化先进
单位, 使全系统无泄漏工厂达到242个、清洁文明工厂95个、化工六好企业15个、省
级先进企业119个、 国家二级企业30个、学吉化先进单位21个,近30%的化工企业进
入管理的先进行列,显著改善了全系统管理状况。特别是许多企业把一直比较薄弱的
企业基础工作和现场管理,当作学吉化的突破口,以吉化一张记录纸抓10年的韧劲、
狠劲和从严治厂精神,大打基础工作和现场管理翻身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企
业的标准、计量、定额、台帐、档案基本做到齐全、准确;岗位记录做到“仿宋化”
和“三无”、“三统一”;所有成品、半成品和工器具实行定置管理,生产现场井然
有序。随着管理的加强,企业素质和应变能力明显提高。面对产品滞销、资金紧张,
效益滑坡的现状,各级领导确立了“市场疲软,思想不能疲软;效益滑坡,工作不能
滑坡”的思想,内抓管理,外促销售,使企业一直保持队伍不散、纪律不松、工作不
乱、生产逐步回升的良好状况,生产建设、产品销售、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均比年
初预料的好得多。

附表:1990年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长情况、位次(吨)

┌─────┬─────┬─────┬───┬──────┐
│产品名称 │1989年产量│1990年产量│±% │在全国位次 │
├─────┼─────┼─────┼───┼──────┤
│硫铁矿 │223659 │221617 │-0.01│15 │
├─────┼─────┼─────┼───┼──────┤
│硫酸 │722332 │739064 │2.32 │6 │
├─────┼─────┼─────┼───┼──────┤
│纯碱 │499634 │765600 │52.49 │1 │
├─────┼─────┼─────┼───┼──────┤
│烧碱 │234615 │245686 │4.72 │1 │
├─────┼─────┼─────┼───┼──────┤
│油漆 │50155 │63665 │26.94 │4 │
├─────┼─────┼─────┼───┼──────┤
│合成氨 │1434843 │1472198 │2.60 │2 │
├─────┼─────┼─────┼───┼──────┤
│化肥 │1178814 │1195520 │1.42 │3 │
├─────┼─────┼─────┼───┼──────┤
│氮肥 │993179 │1024604 │3.16 │2 │
├─────┼─────┼─────┼───┼──────┤
│磷肥 │185635 │170916 │-7.93│10 │
├─────┼─────┼─────┼───┼──────┤
│农药 │11783 │14449 │22.63 │6 │
├─────┼─────┼─────┼───┼──────┤
│纯苯 │7490 │8777 │17.18 │3 │
├─────┼─────┼─────┼───┼──────┤
│电石 │78838 │74604 │-5.37│15 │
├─────┼─────┼─────┼───┼──────┤
│甲醇 │5050 │5881 │16.46 │4 │
├─────┼─────┼─────┼───┼──────┤
│冰醋酸 │9780 │9853 │0.75 │7 │
├─────┼─────┼─────┼───┼──────┤
│合成橡胶 │3796 │6205 │63.46 │ │
├─────┼─────┼─────┼───┼──────┤
│染料 │10738 │10933 │1.82 │5 │
├─────┼─────┼─────┼───┼──────┤
│塑料 │38139 │36112 │-5.32│1(聚氯乙烯) │
├─────┼─────┼─────┼───┼──────┤
│原油加工 │619845 │615040 │-0.78│1 │
├─────┼─────┼─────┼───┼──────┤
│磷矿 │12042 │12056 │0.12 │13 │
├─────┼─────┼─────┼───┼──────┤
│轮胎(万条)│558.94 │604 │8.06 │1 │
└─────┴─────┴─────┴───┴──────┘

(徐冠慈 王德标)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1990年,全省化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9亿元,新增固定
资产9.45亿元, 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9个,完成投资6.68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1
8个,新增固定资产3.37亿元;技术改造项目284个,完成投资6.61亿元,建成投产项
目161个, 新增固定资产6.08亿元。基建和技改当年新增主要化工产品生产能力有合
成氨23.2万吨、 化肥18.5万吨、 农药4750吨、无机化工产品86万吨、有机化工产品
7.68万吨、 轮胎1.8万条、胶鞋70万双、运输带480万平方米、三角带200万平方米、
胶管55万英寸米。
1990年全省化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程建设进展加快,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1990年是“七五”最后一年,各地、各企业加大了基建
技改措施,力争“七五”能竣工投产的项目尽量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全年完成固定
资产总投资比1989年增长了近30%,比“七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较多的1988年
还多1.4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和建成项目,均
较上年增长20%以上。特别是技术改造充分发挥了工期短、见效快的长处,完成投资
增长了27.4%,建成项目增长了近90%。二是资金投向进一步向农业、市场、外贸迫
切需要的农用化工和原材料化工倾斜。农用化工和原材料化工的投资比重由1989年的
68.59%上升到71.73%。
三是确保了重点工程和技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基本都达到了进度要求,完
成投资3.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5.7%。其中潍坊纯碱厂完成投资0.55亿元,占年投
资计划的152.3%。 该厂自试车成功之后,经过消缺完善,最高日产达1840吨,达到
了日产1818吨的设计能力。该项目于1990年11月正式上报投产,继在全国三大纯碱厂
中夺得“中标第一、开工第一、建成第一、投产第一”之后,又实现了“达产第一”。
济南化肥厂15万吨硝酸磷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于1990年底基本建成。该
项目建设者依靠自身力量,对国外引进的心脏设备四合一机组进行调试,一次试车成
功,为硝酸磷肥试车投产创造了条件。此外,鲁南化肥厂粉煤气化一期工程、淄博石
油化工厂2.5万吨丙烯腈、张店化工厂1万吨环氧丙烷也基本建成,肥城化肥厂、明水
化肥厂、 寿光化肥厂4万吨尿素工程较好地完成了投资计划。技术改造方面,省管的
57个重点项目中,有27个建成投产,对于全省化工产品更新换代、上档次、上水平,
增强化工发展后劲,发挥了重大作用。
专文:

山东化工“七五”成绩斐然
徐冠慈 王德标

“七五” 是山东化工在“六五”的基础上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是全省化工战线
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以团结、实干、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夺
取化工生产建设新胜利的5年;是建国以来山东化工最富生机、发展协调、变化深刻、
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5年。“七五”时期,全省化工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七五”期间,全省化工产值以年均14.3%的速
度递增, 比“六五”年均递增7.15%的速度整整快了1倍。到1990年,全省化工产值
达到123.03亿元(1980年不变价为68.55亿元),比“六五”末的1985年增长了95.35%,
由居全省工业各部门的第5位跃居第1位。1988年全省化工完成产值54.24亿元 (198 0
年不变价),提前2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超过辽宁,由居全国化工的第4位上升到第3
位;1989年又超过上海居全国化工第2位。5年上了两个台阶,成为全国化工发展最快
的省份之一。
二是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5年来,本着保农业、保市场、保外贸的原
则,坚持技改、基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拉长了农用化工、原材料化工和市场急需的
短线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1990年和1985年相比,省考核的18种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
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纯碱增长1.8倍,硫酸增长1.7倍,轮胎增长1倍,合成氨、
化肥、农药、烧碱、甲醇增长50%以上,合成橡胶、塑料、纯苯增长40%以上。特别
是三酸两碱大幅度增长,解决了基本化工原料长期制约化工和轻纺发展的突出矛盾,
这是“七五” 山东化工实现的最大突破。经过5年的努力,合成氨、化肥、纯碱、烧
碱、硫酸、轮胎等12种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进入全国前5名,其中纯碱、烧碱、轮胎、
聚氯乙烯塑料位居全国之首,使山东成为全国化工生产大省之一。
三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五”前4年,由于化工产品市场全面走俏,化
工经济效益普遍看好, 国营预算内企业实现利税以22.33%的速度递增,取得了效益
的增长大于产值增长的好成绩。1990年,在市场疲软、产品滞销、销价日落的情况下,
实现利税9.71亿元,虽比1989年的12.28亿元下降20.93%,但比1985年增长77.23%,
“七五” 期间年均递增12.13%, 比“六五”期间年均递增9.6%高2.53个百分点。
“七五”累计实现利税45.21亿元,比“六五”增长87.81%,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77
万元增至2.49万元,增52.01%,企业的积累和对国家的贡献都比“六五”明显增加。
四是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普遍下降。“七五”期间,通过大力
推进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 使化工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耗下降。5年来,省考核的13
项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累计创优质品517项,其中国优7项、部
优159项、省优351项,优质品率由1985年的34%提高到1990年的43%。这些名优产品
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蜚声海外,从而扩大了山东化工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
生产的发展。 5年来,省考核的14项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万元
产值综合耗能折标煤由1985年的12.57吨下降到1990年的10.07吨,下降24.8%。合成
氨、黄磷、电石、氯碱等高能耗产品,在推广节能新技术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均比
1985年显著下降。其中小氮肥的吨氨两煤一电消耗降到1397公斤和1193度,分别下降
272公斤和107度,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低300多公斤,居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
五是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七五”期间,围绕着全省化工近期和长远发
展的需要,坚持自我开发和“借水行舟”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了科研和新产品开
发工作。全省化工系统“七五”平均每年取得较大科研成果20余项,累计完成科研项
目288项, 共获国家级成果奖7项、部级成果奖26项、省级成果奖131项。其中小合成
氨生产过程中的蒸汽自给、石膏法硫酸生产磷铵联产水泥、粉煤加压气化、氯化聚乙
烯生产技术等重大技术的攻关成功,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
的综合利用、 开辟化工生产新领域和新的原料路线,都将发挥重要作用。5年共开发
投产填补省和省以上空白的新产品641个, 平均每年开发投产120多个,其中SP-502
微机多功能气相色谱仪、 ZN-100型柴油汽油节油剂等53种新产品被列为国家级重大
新产品。 “七五”新产品累计实现产值19.05亿元、利税4.65亿元,既拓宽了化工为
省内经济建设配套服务的领域,又使一批农药、染料、油漆、橡胶和精细化工企业走
上了靠产品更新换代求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了整个化工的发展。
六是企业素质提高、活力增强。“七五”期间,全省化工系统以提高企业素质和
经济效益为主旨,以改革为动力,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开展“三创”、企业升
级、学吉化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对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并把它作为全系统贯穿“七五”
企业建设工作的一根主线,取得显著的效果。绝大多数化工企业确立了党、政、工各
司其职团结协作的领导体制和灵活高效的决策中心,形成了以承包经营为中心、多种
改革措施相配套,有动力、有压力、有活力的经营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
了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建设。以尊重、关心、理解、培养人为基点,继承传统、
探索创新,系统内初步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和制度,培育
和焕发了广大职工爱国、爱厂、爱岗和奋发向上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四有”
职工队伍的建设。以强化基础工作、现场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为重点的“三创”、企
业升级和学吉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过“七五”期间的努力,全
系统共有无泄漏工厂242个、 清洁文明工厂95个、化工六好企业15个、省级先进企业
119个、 国家二级企业30个、学吉化先进单位21个,近30%的化工企业进入各类管理
先进行列,显著地提高了全省化工企业的管理和经济素质,增强了企业克服外部困难
的应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活力。
七是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成效显著,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七五”期间全省
将化工作为支农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加以重点发展,投入比“六五”期间大幅度增加。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8亿元,比“六五”增长了近4倍。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3亿
多元,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77个,其中包括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潍坊纯碱厂和省重
点工程济南15万吨硝酸磷肥、 淄博2.5万吨丙烯腈、1万吨环氧丙烷,以及2套小尿素
和6套小磷铵。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3亿多元,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693个,其中包括无
水氟化氢、氯化聚乙烯、子午胎、二萘酚、焦油加工、粒状树脂等50多条先进生产线。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新增了化肥、农药和原材料化工产品生产能力300余万吨,
而且使全部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产品和80%左右的小型企业得到改造,普遍地提高了企
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使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主导产品达到了
国际八十年代初的先进水平。还使得化肥、电石、黄磷、氯碱等高消耗行业的节能降
耗、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登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全省86个小氮肥企业经过“七五”期
间的改造,合成氨生产能力由106.9万吨增加到164万吨,单厂规模由1.18万吨增加到
1.9万吨,产量由84.5万吨增加到131.7万吨,实现利润由“六五”的1.73亿元增加到
“七五”的3.23亿元。整个“七五”期间,全省化工基建、技改的效果十分明显,强
化了化工的基础、壮大了化工的实力,为“八五”发展积蓄了后劲。
八是外向型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七五”化工外向型经济
有了较大发展。 1990年和1985年相比,外贸出口收购值增长了3.5倍,出口产品增加
了30余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增加到48%;形成了数十种出
口创汇拳头产品,有15种产品和25个企业的年创汇在百万美元以上;技术、设备、劳
务出口也开始起步,先后向国外出口了三聚氰胺、自行车胎等产品的成套技术装备。
对外经济技术交往不断扩大,“七五”期间利用外资项目28个、引进技术项目79个,
总金额达1.8亿美元,大大缩小了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齐鲁石化公司概况〕1990年,齐鲁石化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治理整顿、深化改
革的方针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第七次直属企业经理(厂长)会议精神,坚持“整治改革、
稳定大局;优化生产,依靠科技;双增双节,创汇增效;提高素质,达标升级”的经
营方针,全面开展了生产装置达标和增产节约活动。经过全体职工的奋力拼博,生产
经营方面的被动局面得到扭转。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产量、
实现利税、出口创汇、装置达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8亿元(1980年不变价),在扭转上半年生产滑坡的基础上,
比上年增长5.4%。 销售收入达51亿元。1990年在减少计划内供应原油58万吨和消化
涨价因素2.2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利税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创汇1.57亿美元,
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创汇计划,其中出口创汇4586万美元,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计划;
还贷款7.8亿元, 向国家上交款11.3亿元,都超额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指标。全年完
成基建投资5.27亿元。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第二套空分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
功。
主要产品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塑料、合成橡胶、烧碱等25种产品和互供原料创
历史最好水平。 原油加工量完成672万吨,比去年减少21万吨,但主要产品产量都达
到了年奋斗目标,且比上年有所增长;尿素完成53.5万吨,为年奋斗目标的100.1%,
合成橡胶完成9.85万吨, 为年奋斗目标的109.4%, 比上年增长20.6%; 乙烯完成
23.1万吨, 为年奋斗目标的92.6%,比上年增长17.4%;聚乙烯完成11.04万吨,为
年奋斗目标的92%, 比上年增长8.7%; 聚氯乙烯完成13.5万吨, 为年奋斗目标的
96.4%, 比上年增长26.7%;甲醇完成5.07万吨,为年奋斗目标的101.4%,比上年
增长412%;丁辛醇完成7.16万吨,为年奋斗目标的110%,比上年增长11.7%,超过
设计能力1682吨;烧碱完成14.08万吨,为年奋斗目标的95.3%,比上年增长3.8%;
炼油催化剂完成1.13万吨, 为年奋斗目标的113%;机加工完成2815吨,比上年增加
55 0吨;发电量完成1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1亿千瓦时。
装置达标取得新成果。 顺丁、丁辛醇、合成氨、尿素4套装置实现年达标。丁苯
橡胶装置实现半年达标。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实现季达标。裂解、芳烃、苯酐、氯乙烯、
聚氯乙烯、丁二烯、甘油、苯乙烯8套装置实现月达标。
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品种质量取得新进展。公司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1亿元,炼
油厂一催化装置技术改造,提前10天完成任务,开汽一次成功。丁苯胶乳产出了橡胶
新品种。甲醇实现双开炉。科研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完成4项国家级攻关项目。ZCM-7、
MHC工业试验通过国家鉴定, MBS中试、HDPE燃气管材试验成功。产品丁苯橡胶15 02
和第二化肥厂尿素荣获国家金质奖。 聚乙烯生产了6个牌号, 其中新开发的6098、
2480受到市场的欢迎。整治改革迈出新步伐,企业升级又上新台阶。公司整治改革的
总体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政策得以制订并实施,机关和部分专业管理的整治改革初见成
效。公司整体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第二化肥厂保持、橡胶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出口创汇又有新突破〕1990年,齐鲁石化公司十分重视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克
服西方制裁、市场疲软等重重困难,坚持出口和以产顶进,保障了出口创汇任务的完
成。全年创汇1.57亿美元,其中完成出口创汇4586万美元。其具体做法是:
一、以“快出口多创汇早还贷”为中心任务,增强出口创汇意识,使广大职工认
识到出口创汇关系到齐鲁公司的生存发展,扩大出口、增强创汇迫在眉睫,各单位各
级领导把出口创汇纳入主要经营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了出口创汇的顺利进
行。
二、公司上下成立了产品出口“一条龙”保证体系,从出口计划安排、生产组织、
销售储运、外贸出口到财务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出现了以计划保生产、
以生产保资源、以资源保出口的良性循环。公司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保产品出口,为
出口创汇争做贡献的局面。工贸结合的优势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建立健全出口创汇承包责任制,出口创汇承包与效益工资挂钩。齐鲁石化公
司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公司范围内招聘了38名外贸人员,取
得好的效果。公司实行分公司、部室、分部三级承包,月月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
奖金兑现,极大地激发了外贸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广大职工不叫苦,不怕累,
月月按时完成出口任务。
四、坚持“质量第一”,保证产品出口。齐鲁石化公司清楚地认识到产品质量是
出口创汇的生命。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只有依靠过硬的质量。为此,
公司制订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建立了产品质量四级管理体系,形成了公司、
生产厂、车间、班组四级质量管理网络。出口产品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大部分产品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先进水平。
五、狠抓出口储运等配套工作,确保按时交货。公司上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烟
台港、石臼港建设了储罐和装卸设施,加强了青岛、烟台、石臼港等各港的装船发运。
开展了制单结汇等业务工作,使出口能力大大提高。
〔30万吨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1990年,齐鲁石化公司加强了乙烯后续工程的建设,
实现了“三个投产”,乙烯工程全面建成,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鲁石化公司经过5万名建设大军历时6年的艰苦拼博,使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
乙烯和二空分建设如期建成投产,至此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在1990年全面建成。
1990年,齐鲁石化公司象抓乙烯一期、二期工程那样,狠抓后续工程建设。公司
采用了美国和意大利合资经营的海蒙特公司专利技术, 由华福公司设计,年产7万吨
的聚丙烯装置由第十建设公司承建。建设中,十公司克服边设计、边施工、边涉外等
困难,全力以赴,采取措施,保证了装置的按期交接。于8月16日4时30分产出第一批
合格聚丙烯粉料,8月21日20时10分产出聚丙烯粒料产品。
乙烯工程的另一配套装置--6000立方米空分装置,由齐鲁石化公司设计院设计,
大部分设备由国内生产厂家制造,全部操作程序由计算机控制,工艺技术先进。该装
置1989年3月17日破土动工,1990年6月实现中间交接。8月27日9时30分并入氮气管网,
取得空分装置开车一次成功,创国内空分装置开车新水平。
1990年8月16日,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的另一续建项目--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
在烯烃厂实现中间交接,10月30日产出合格产品。
随着聚丙烯、空分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套装置的建成投产,齐鲁30万吨乙烯工
程全面建成。作为30万吨乙烯工程的“龙头”--乙烯装置,1990年11月份乙烯产量达
到2.7万吨,首次实现月达标。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由全面投入转向全面产出。
〔科技进步获重大效益〕1990年,齐鲁石化公司充分发挥联合企业的优势,坚持科研
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取得优异成绩,获
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开发、技术攻关促进了技术进步,为装置达标创造了条件。以生产、科研、
设计,技术各路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27个攻关组,长期深入基层,解决装置达标中的
难题近50个, 全年创效益达4000多万元。全年完成技措投资1.1亿元,创效益3926万
元。南催化改造、丁苯乳胶、新区水源改造、烟台港液体化工产品出口设施等众多技
措项目已投入使用或按计划进行。全年完成国家级攻关项目4项,4项工业试验取得成
功,4项中试装置建设按计划进行。
科研开发、技术攻关提高了产量质量,开发了新产品、新牌号,为开拓市场、占
领市场、 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例如,DGDA--6098、6098A的开发和生产,不仅
打破了上半年塑料原料滞销的僵局,而且已被全国各地市场所接受。公司与抚顺石化
研究院、抚顺石油三厂共同开发的FDW--1无胺临氢降凝催化剂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
该催化剂的使用每年可净增效益500万元。 与华东石油大学共同开发的轻质油精制新
工艺--无碱脱臭为国内首创、国外也未见同类报道。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的开发,填
补了国内空白,为实现“三剂”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整体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是齐鲁石化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思想
政治工作和两个文明建设都上新台阶的一年。扎扎实实的基层建设,丰富多彩切合实
际的形势任务教育、装置达标活动的深入开展,使企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极大
地推动了企业升级工作。1990年,齐鲁石化公司被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国家企业管理
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
扎扎实实的颇具自身特色的车间班组基层建设工作,对于推动企业升级起到了重
要作用。按照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提出的“新区学老区、车间学重整、人人学标兵”
的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比学赶帮热潮。继推广重整车间标准化、程序化、规
范化的管理经验之后,又涌现出了丁辛醇、三常、一加氢、胶厂锅炉等大批管理先进
车间。
公司以车间管理升级保企业升级、企业升级保公司整体升级为指导思想,统一制
订了车间达标升级标准和实施办法,进行三级评审,激励了车间管理上等级的热情,
促进了基层建设。
作为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公司继续狠抓了工人达标考核工作。对2.5万多
工人进行了技术等级考核,完成了1500人升级、200人越级、4200人补考的考试工作,
并从优秀工人中评聘技师61人。
基层建设推动了企业升级。橡胶厂全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晋升为国家一级企
业;第二化肥厂保持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催化剂厂晋升为一级设备管理企业;烯烃厂
晋升为一级计量企业;齐鲁石化公司整体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隋庆华 李守苓)
〔胜利油田“七五” 期间又有新发展〕胜利油田在“六五”后3年储量产量大幅度增
长的基础上,“七五”期间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在10项主要生产建设指标中,
有7项指标超过了“六五”,有3项指标又有新的发展。
“七五” 期间油田完成二维地震测线56607千米,三维地震2721平方千米,探井
1022口、进尺264.3万米,新增加油气田12个,净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包括老油田复
算增长储量)比“六五”增加1.5亿吨;新增气层气储量比“六五”增加50亿立方米。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居全国各油田之首。
“七五” 期间油田新建原油生产能力2332万吨,其中新区1363万吨,老区969万
吨,比“六五”增加1137万吨。
“七五” 期间全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6127.3万吨,比“六五”期间的6039万吨,
增长59.86%。 “七五”期间平均年生产原油3225万吨,比“六五”期间的年均2017
万吨净增1207万吨,成为全国原油产量增长最多的油田。
“七五” 期间全油田生产天然气72.83亿立方米,比“六五”期间多产气19.6亿
立方米,年均增产3.9亿立方米,还超额为齐鲁第二化肥广提供了天然气原料。
“七五”期间全油田建设各种站库2200余座,各种油、气、水管线1700余公里,
各种通讯电力线路1782公里, 油区干线公路194公里,竣工各种工业建筑面积85万平
方米,均比“六五”期间有较大增加,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生产配套体系。
油田重点工程建设在“七五”期间也有较大进展,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胜利黄河公
路大桥自198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以来, 发挥着越来越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胜利发
电厂正在按计划兴建, 第一台机组可望1991年内发电;稠油处理厂一期工程已于199
0年9月1日投入试生产。 这些重点骨架工程,为油田生产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事业
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七五” 期间,全油田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79项,其中37项获国家级奖励,95
项获省部级奖励,经过反复实践,进一步形成了一套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复式油气区的
地质理论,摸索并总结了勘探开发复杂油气区、复杂油气藏的规律,积累了滚动勘探、
滚动开发的经验。通过攻关、引进和消化,掌握了大型计算机、三维地震、定向斜井、
高分辨测井、稠油热采、油层防砂、油层压裂等一整套先进工艺技术,有效地促进了
油田生产建设的发展。与油田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油田教育发展令人瞩目。全面实
现了油田教育“七五”规划目标,为油田生产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普通教育跨
入了山东省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七五”期间,全油田共考入大专院校4012人,比
“六五” 期间增加3261人。考入高中中专670人;考入初中中专的有3292人,比“六
五”同期增加224人;考入技校1.01万人,比“六五”同期增加162人。
“七五”期间全油田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18.4亿元,平均每年完成43.67亿元,完
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 平均每年完成36.62亿元;上缴税利40.26亿元,平均每年
完成8.05亿元;5年累计出口原油3402.95万吨,为国家换取外汇40多亿美元,超过了
前11年累计出口原油3348万吨的总和。
在发展石油工业生产的同时, 油田农副业生产也获得全面发展。油田5年生产粮
食39822.7万公斤,比“六五”增加70%;蔬菜12207.1万公斤,鱼虾1654.6万公斤,
禽蛋2436.4万公斤, 肉类1681.8万公斤,牛奶613.6万公斤。12万名大庆式户口的家
属及子女已连续20年实现口粮自给,油田职工家属的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油田矿区建设年年有新发展,在过去20多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七五”期间的
努力, 胜利油田已成为全国第二个大型的石油工业基地,被列为全国百家企业的第7
名;成为山东省又一个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东营市的西城,已成为胜利油田的政治、
经济、 科研、生产指挥和文化教育中心;全油田227个居民点,星罗棋布,一个具有
胜利特色的新型石油矿区已初步形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和东营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
光彩。
〔1990年胜利油田成绩显著〕1990年,胜利油田贯彻“稳定压倒一切”方针,深入开
展“爱国家、爱油田、爱岗位、做主人、比贡献”(简称“爱做比”)活动。油田职工
战胜了当地70多年来少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夺取了生产建设新胜利,使石油生产进入
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全年15项主要生产建设指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6项指标比1989年有新的增长。
地震测线, 二维地震完成7721千米,为年计划的102.9%;三维地震完成1016平方千
米, 为年计划的203.2%,比1989年增长47%;钻井进尺395.48万米,为年计划的10
2.7%; 钻井交井完成1953口,为年计划的103.9%;原油产量完成3350.62万吨,为
包干指标1980万吨的169.2%, 为国家计划3350万吨的100%,比1989年增产15.14万
吨; 天然气工业产量完成14.37亿立方米,为国家计划14.5亿立方米的99.1%;油田
注水量完成17557.33万立方米, 为年计划的100.1%,比1989年增长20.5%;原油统
配商品量完成3189.84万吨, 为包干指标1867.14万吨的170.8%,原油统配商品率为
95.2%; 原油统配销售量完成3189.69万吨,其中出口原油586.74万吨;天然气销售
量完成3.93亿立方米, 其中供齐鲁石化总公司3.45亿立方米,为包干指标的115%;
新增原油生产能力完成378万吨, 为国家计划250万吨的151.2%;勘探开发建设总工
作量完成49.66亿元,控制在投资总规模以内,比1989年增长5.6%;自营建安工作量
完成4.06亿元,为年计划的145%,比1989年增长5.2%;工业总产值(不变价) 完成3
8亿元,比1989年增长1.0%;上交税金完成9.53亿元,比1989年增长11.9%;粮食产
量8656万公斤,为年计划8500万公斤的100.7%。
〔“双增双节” 取得可喜成果〕1990年,胜利石油管理局的物资周转期由1989年的1
06天下降到90天, 降低库存1.7亿元,节约采购成本3000万元;群众性的修旧利废活
动效果显著, 实现修旧利废价值1.9亿元;清退计划外用工2500人,减少劳务费用支
出232万元;挖掘机械加工修理潜力,减少外委加工修理费用375万元,紧缩行政开支,
压缩行政管理费用398万元。全局全年共实现增收节支3.5亿元,人均达到2000多元。
物探公司野外施工全面开展了企业升级活动,行车停车方法由传统的“人字作业法”
改为“一字作业法”,排列车搬家沿前方车辙行驶,坚决不开新辙。1990年在物探工
作量净增40%的情况下, 年青苗补偿费支出比1989年减少了239.27万元, 降低率为
9.19%,受到能源部领导的表扬。
〔企业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1990年,胜利石油管理局以晋升国家二级企业为目标,
深入发动群众,在全油田开展了企业升级达标活动。管理局和各二级单位都强化了企
业升级中的组织协调、 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将企业升级的各项指标,横向落实到1
5个主要业务处室,纵向分解到33个主要生产和科研单位,并制订了368项考核指标,
全局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企业升级保证体系。 已有9个二级单位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化
标准;有25个二级单位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计量标准;有24个二级单位达到国家设备
管理三级标准;有17个二级单位全面质量管理达标;有34个二级单位达到国家一级或
二级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全局环境保护的三项主要考核指标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
局安全生产达标,被评为全国石油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单位基础工作的达标升级,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油建一公司和济南柴油机厂已被评为国家一
级企业。按照国家考核油田的12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基础工作的要求,经中国石油天然
气总公司检查评定,胜利油田已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
〔浅海勘探发展迅速〕胜利石油管理局浅海勘探事业是随着渤海湾沿岸极浅海地带石
油勘探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975年,油田决定成立船艇大队,负责浅海勘探。198
4年, 成立油田浅海分公司,当时该公司只有一座钻井平台,且生产和后勤配套设施
极不完善,勘探上也没有大的发现。公司成立后,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及兄弟石油单
位大力支持下,浅海勘探事业蓬勃发展。到1990年,该公司已拥有海上钻井平台5座,
其中座底式平台3座,自升式平台2座,作业水深范围从零米到25米,钻机能力最高可
达到9000米。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服务船舶31条,其中功率为2000马力以上的拖轮5条,
有两条适航于无限海区。省内以龙口屺岛为依托,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浅海码头,具
备了停靠公司所有船只和钻井平台的能力。在通讯方面,公司配有先进的Tss--220
型800w单边带通讯网, 可以覆盖整个渤海湾地区的通讯联络。还配有能够接收卫星
气象云图的传真气象设备及专业人员, 能提前3天对渤海湾海域气象变化做出较准确
的分析预测,大大提高了海上勘探能力。从公司成立到1990年的6年间,先后在垦东、
青东、 埕中、 埕东、 埕北等5个地区打井36口 (因自然灾害报废4口) , 总进尺7
8109.85米, 其中19口井发现油气层,3口井正在试油,已查明了6个地区的地质构造
和5个圈闭构造。 1988年探明的山东第一个浅海油田--埕岛油田,被列为1988年全国
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同时,海上安全生产成绩显著,6年来没有发生海上重大责任事
故。
1990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装备胜利油田浅海公司,把整个
渤海湾浅海、极浅海油气勘探的钻井任务落实到这家公司,使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和使
命发生了新的转变,即从单一座底式平台到自升式平台全面配套,打井范围、生产规
模和勘探领域均不断扩大。
面对新情况,胜利油田浅海公司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努力提高企业管
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1990年浅海公司先后动用5条钻井平台,以埕岛油田为主战场展
开勘探, 并首次远征辽河油田承包打井。全年海上打井8口。进尺1.83万米;其中埕
岛油田完钻的6口井,口口见油气显示,已在4口井上获工业油流,新增探明含油面积
33平方千米,为埕岛油田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山东第一口高难度水平探井钻成〕水平井是打井到一定深度后,按预订方向向水平
钻进,它可以横穿地下多组油层,为八十年代中期世界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难度石油钻
井技术。为了适应胜利油田稳定发展的需要,胜利石油管理局于1989年初开始从大型
系统工程的角度,成立了水平井项目组,着手安排了物探、钻井、测井、地质、油藏
工程、试油、采油等各专业的水平井技术先导试验。经过各部门大量严细、认真的工
作, 选定了以埕科1井这口水平探井为胜利油田第一口先导科学试验井,力图在实践
中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发展油田的水平井技术。钻井总公司承担了埕科1井的钻井任
务,为了优质、精确、安全、经济地完成这项艰巨光荣的任务,管理局有关领导和总
工程师亲临现场指导,钻井总公司集中了地质、钻前、管具、工程、技术、泥浆、固
井、机动、供应等各路专业人员,成立了强有力的项目领导小组,自始至终地全面负
责该项目的工程实施。 负责施工该井的60124钻井队,从1990年9月23日开钻,经过3
个月的艰苦奋战,采用井眼轨迹控制、SST有线随钻测斜仪、法面扫描预测等7项先进
技术, 依靠工人、技术人员、干部集体的聪明才智,克服重重困难,于1990年12月2
9日钻达设计要求的300米水平段后,按原计划应该完钻,但是,为了发现更多的油气
藏, 他们又主动将水平段加长到505米,于1991年元月13日胜利地钻成了山东第一口
高难度的水平探井--埕科1井。该井完钻井深2650.13米,全井水平位移1005米,水平
段长505米,最大井斜角93.260,在地下横穿19层油气层,油气层水平长度达211.5
米,相当于在该地区打7.5口垂直探井的效果,节约井场6个,减少征地48亩;节约钻
井投资579.6万元。 它标志着中国石油钻井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向高难度技术领
域迈进,取得了重大突破。
胜利油田测井公司采用“枪身扶正器”和“双起爆系统”新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对
该井的射孔作业。从1991年2月1日至3日,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试油队伍,经过3天
的紧张试油,获得了日产原油268立方米和11551立方米天然气的高产油气流,这是中
国石油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水平井上第一次成功地试出了工业油流,2月4日,胜
利油田向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报捷,《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
报》、《中国石油报》等新闻单位,均发表了该井钻井试油成功的消息。
(张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