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51&run=13

〔物价工作概况〕1990年,山东物价工作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按照
既要稳定物价,又要振兴经济的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治理整顿,大力推进价格改革,
物价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
1990年,山东省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有效供给明
显增加,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明显缓解,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社会
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1.8%,涨幅比上年回缩1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个
百分点。
二、价格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全年共调整了150多个种类的商品价格, 按全年产量和调后价格计算,农产品提
价总额18.5亿元,工业品出厂价格提价总额97.4亿元,零售价格提价总额24.8亿元。
调价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是自1979年价格改革以来从未有过的。
三、物价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促进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做到“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在以下几个方面进
一步加强了物价管理:
1. 认真清理整顿乱收费。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0年12月颁布了
《山东省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省政府成立了以马世忠副省长为组长的清
理“三乱”工作领导小组;各地认真开展了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工作;省有
关部门第一批废止了73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2.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明码标价工作。截止到年底,国营、集体零售企业、物资企
业和医院、邮电等事业单位,已全部实行了明码标价,有固定摊点的个体工商户明码
标价率已达90%以上。
3.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价格管理。全省共有3292个单位被评为“物
价计量信得过”单位;荣成市农机公司商店和梁山水泊商场分别被评为全国最佳和优
秀商店;淄博市政府颁布了《企业定价许可证暂行办法》;青州市和海阳县分别在企
业建立了价格牌照和双向登记制度;有的地方在商业企业中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
实行了售货质量和价格信誉卡;有的地方还开展了物价管理达标竞赛活动等等。
4.农村物价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不少县市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大集
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物价管理机构。 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726个乡镇建立了不同层
次、不同形式的物价管理机构,占应建机构的30%。
5. 物价检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共查处价格违纪案件3万多起,没收非法
收入和罚款8000多万元(不含电力检查)。
6.加强和完善了物价的宏观管理。一是继续实行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将国务院
下达山东省的物价控制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二是规
定了提价审批程序。将价格调整审批权收一格,即县(市、区)调价报市地批;市、地
调价报省批。三是加强了价格计划管理。年初编制了年度价格调整计划,把各级价格
调整统一纳入了省调控计划。
四、各项基础性工作有了新进展
1.各级物价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了机关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使物价干
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 全省涌现出全国物价系统劳动模范1
名,先进工作者18名,先进集体4个;全省物价系统先进工作者32名,先进集体12个。
2.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依法行政年活动。各级物价部门举办了以
物价检查人员为主体的《行政讼诉法》学习班。其中,省物价局举办三期,共培训各
级物价检查人员1413人次。
3.物价宣传工作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物价方针政策,使广大人
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物价、理解物价、支持物价工作,配合党和政府顺利完成价格改革
任务, 从4月份起,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山东纵横”节目里开辟了“物价漫谈”栏
目,全年共播出省物价局撰写的稿件30多篇。同时,采取编印宣传提纲、印制布告、
在电视上作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物价局第一号令《关于商品收费实行
明码标价制度的规定》,使明码标价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稳定物价振兴经济〕1990年是山东运用价格杠杆稳定物价和振兴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的一年。采取的主要价格政策和措施是:
1.实行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1990年,国民经济继续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
方针。主要目标之一,仍然是进一步降低过高的物价上涨率,国务院下达山东省的控
制目标为13.5%。省内为了发挥齐抓共管的整体优势,按照“严格控制,区别对待”
的原则,下达了各地的控制指标。即:地级市和行署所在地市场,凡1989年零售物价
总指数上升幅度在14.5%(不含14.5%)以下的,均维持上年水平;凡1989年上升幅度
在14.5%以上的,一律降低到14.5%。县城、县级市和农村市场,凡1989年上升幅度
在13%以下的,维持上年水平;凡在13%以上的,一律降低到13%。并作为考核各级
政府政绩的指标,确保实现。
2.适当集中价格管理权限。1990年,国务院根据市场物价涨幅逐步降低的情况,
改进了提价特批办法, 确定在1990年零售物价总指数计划控制目标中, 给地方政府
1.5个百分点的机动权, 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缓解迫切的价格问题,并制定了关于
1.5个百分点的具体使用办法和需报国务院特批的商品范围。即:平价粮油压销方案;
定量供应的猪肉、牛肉、羊肉零售价格;普通肥皂厂销价格;民用煤、煤气、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厂销价格;居民用水、工业用水价格;农膜、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厂销价
格;市内公共电车、汽车票价;地方公路客、货运价和地方内河、沿海水运客、货运
价;中小学学杂费;新增行政性收费;物资收费等13个品类价格和收费提价,需报国
务院特批。经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根据国务院物价委员会和国家物价局关于《一九
九0年地方使用零售物价总指数一点五个百分点的实施办法》 和《一九九○年提价审
批办法》,编制了1990年价格调整计划,把各级管价商品价格调整,统一纳入了全省
调控计划并制定了全省各级管价商品提价审批程序。即:①省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的商
品价格和收费标准提高,属于报国务院特批的,由省政府核准后,上报国务院特批;
属于省批权限的、重要的由省政府审批,一般的由省物价局审批;②各市地管理的商
品价格和收费标准提高时,属于报国务院特批的,由各市人民政府、行署报省政府核
准后,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特批;其它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由市政府、行署报省政府
审批。③各县(市、区)管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特批品种,
由各级人民政府逐级上报国务院特批外,其它品种均报市政府或行署审批。
3.动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振兴。为了启动市场,搞活流通,缓解企业和财政困难,
在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采取的主要缓解措施是: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了价格结构调整。主要是提高了部分农产品定购价格,棉纺织品价格和货物运价;
提高了煤、电、油和部分有色金属、自来水、邮电资费等价格和收费标准。②扩大了
部分百货、五金、交电和化工商品的地区差价,部分百货、文化用品的进销差率,降
低了彩色电视机价格。③压缩了平价粮油和平价煤炭的供应范围;取消了猪皮革的财
政补贴;相应调整了相关制品的价格。④为有利于推销地产工业品制定了有关价格政
策:即:省内产品可采取工业向商业让利办法,扩大进销差率;商业向消费者让利,
扩大销售,缓解销售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价格结构调整〕1990年,为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在价格结
构调整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特别是煤、电、油、运和有色金属等价格偏低的矛盾有
所缓解,流通差价偏紧的问题有所改观,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农产品收购价格。
主要提高了棉花和油脂油料的定购价格;整顿了烤烟、蚕茧、红麻的收购价格;
加强了对生猪、 苹果、 对虾等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指导。棉花每50公斤 (下同) 由
236.42元提为300元, 花生仁由76.8元提为96.5元, 烤烟由90元提为105元,蚕茧由
174元提为190元,红麻由75元提为85元。农产品价格除国家提高的品种以外,市场调
节部分和议购价格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下降。计划与市场综合运行的结果,农产品收购
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下降面达65.1%。其中:小麦价格每50公斤(下同) 由
38.4 9元降为36.16元, 下降6%; 玉米由31.89元降为29.02元, 下降8%;粳稻由
61.63元降为56.66元,下降8.1%;花生仁由139元降为130.9元,下降5.8%;生猪由
159.22元降为156.11元,下降2%;鲜菜下降4.8%。
工业品出厂价格。
国家提高了计划内的工业品出厂价或国家定价出厂价,其中有能源、运价、原材
料、一般加工产品以及农药、医药、调味品、塑料制品、铝制品、搪瓷制品、五金产
品等100种日用工业品。主要品种价格提升情况如下表:

┌────────┬─────┬─────┐
│工业品种 │提价前(元)│提价后(元)│
├────────┼─────┼─────┤
│1、能源和运价 │ │ │
│煤炭(计划内,吨)│49.37 │59.37 │
│电(千度) │77 │107.85 │
│原油(吨) │137 │167 │
│热(百万千焦) │2.4 │3.54 │
│铁路货运(吨公里)│0.0209 │0.0259 │
│水运货物(吨公里)│0.055 │0.06 │
├────────┼─────┼─────┤
│2.原材料 │ │ │
│炭黑(吨,下同) │2726 │3126 │
│焦炭 │200 │285 │
│电解铜 │5500 │9700 │
│铝锭 │4800 │6800 │
│铅 │3550 │4100 │
│氧化锌 │3500 │5280 │
│橡胶 │3000 │5600 │
│涤纶短纤维 │7000 │9400 │
│原盐 │88 │127(加收 │
│ │ │发展基金) │
│冰醋酸 │3000 │4200 │
│耐火材料 │110 │180 │
│水泥 │80 │115 │
├────────┼─────┼─────┤
│3.一般加工产品 │ │ │
│纸张(吨,下同) │3100 │6500 │
│油漆 │5913 │6590 │
│硫酸 │165 │300 │
│棉纱 │6083 │9000 │
│酒精 │2350 │3350 │
│铁丝 │2148 │2320 │
│元钉 │2060 │2380 │
└────────┴─────┴─────┘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的概念是计划内的价格或国家定价均有提高,市场价格有
所回落,“双轨”运行的结果,总水平比上年略有上升。从生产企业的角度观察:全
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升了4.7%。 其中采掘工业品上升3.2%,原材料上升2.4
%,加工产品上升6.5%。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上升8.7%,以非农产品为原料
的轻工产品上升1.8%。 从企业购进原材料、燃料的角度来看,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
平上升5.4%, 其中燃料动力类上升3.6%,黑色金属材料类上升5.4%,有色金属材
料类上升13.6%, 化工材料类下降5.2%,木材及纸浆类上升10.2%,建筑材料和非
金属材料类上升20.6%,农副产品类上升10.8%。
商品零售价格和流通差价:
(1)商品零售价格。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商品零售价格共调整了100多个品种,
提价的主要品种见表:

┌────────┬─────┬──────┐
│品种 │提价前(元)│提价后(元) │
├────────┼─────┼──────┤
│食用纯碱(吨) │560 │1240 │
│食糖(500克) │1.2 │1.73 │
│牛奶(公斤) │1 │1.12 │
│馒头(公斤) │ │平均提高0.1 │
│纯棉白市布(米) │1.24 │2.79 │
│涤棉混纺布(米) │2.66 │5.06 │
│针织品 │ │平均提高26%│
│絮棉(公斤) │6.70 │9.10 │
│肥皂(条) │0.86 │1.06 │
│洗衣粉(袋) │1.3 │1.8 │
│压力锅(只) │69.62 │73.1 │
│搪瓷面盆(只) │13.4 │18.8 │
│有光纸(吨) │2747 │4240 │
│书写纸(吨) │2810 │4310 │
│羚羊解毒丸(合) │2 │3.2 │
│黄连上清丸(合) │3.4 │3.9 │
│舒心降压片(百片)│2.02 │3.8 │
│生活用煤(吨) │32 │40 │
│敌敌畏(吨) │12100 │13990 │
│敌百虫(吨) │6890 │8730 │
│氧化乐果(吨) │16600 │18000 │
│久效磷(吨) │28170 │31390 │
│1605乳油(吨) │18370 │20630 │
│乙烯剂(吨) │18370 │23720 │
│铁丝(吨) │2960 │2990 │
│元钉(吨) │3000 │3060 │
└────────┴─────┴──────┘

降价的主要品种是:彩电(47cm)每台由2600元降为2200元;农膜每吨由8990元
降为7360元;地膜由9210元降为7600元;微膜由9550元降为8000元;大棚膜由9100元
降为7490元。
(2) 流通差价。主要是调整了百货、五金、交电和化工商品的地区差价;随着价
格的调整,扩大了部分商品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以及商业内部调拨扣率。
(3) 其他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全省范围内压缩了平价粮油的供应范围,调整了馒
头、油条、烧饼、挂面、糕点、酿造等相关的制品价格;压缩了平价煤炭的供应范围;
取消了猪皮、絮棉、肥皂等价格补贴。
市场物价运行的特点是:国家管理的商品价格上升,市场调节价商品价格下降,
综合运行的结果是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1.8%。其中:国家定价上升4.2%,国家指导
价上升6.4%, 市场调节价下降1.8%。从商品来看,农产消费品价格下降1.2%,日
用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3.3%。 从城乡来看,城市上升1.6%,农村上升2.0%,城乡
差别比上年缩小2.8个百分点。
非商品收费。
非商品收费标准调整10个种类。 其中邮政资费中信函邮票由0.08元提为0.2元,
函件挂号费由0.12元提为0.3元; 3个地区调整了公共汽车票价,平均每人公里由0.0
186元提为0.0256元; 棉花监督检验费每50公斤由0.318元提为0.477元;农村影片片
租费每部由9元提为15元;泰山索道票价每人由5元提为10元(内宾)。
价格改革对各方面的影响:
(1) 对农民的影响。由于国家提高农产品定购价格,农民可增收18.5亿元,但由
于市场价格下跌, 农民减收20.5亿元,收支相抵,净减收2亿元。由于农村消费品价
格上涨1.6%,农民增支2.5亿元,农业生产资料上涨3.2%,农民增支3.4亿元,三项
合计减收增支共7.9亿元。
(2) 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由于压销行业用粮油、缩小平价煤炭供应范围和提高生
活用煤价格,取消一些财政补贴,加之提高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使城镇居民增加了
支出。 按城镇居民消费品零售额计算,因消费品价格上升1.6%,城镇居民共增加支
出4亿多元。加上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增支还要多些。
(3) 对工业企业的影响。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提高,按全年算帐,生产企业可增
收97.4亿元,当年可实现66.0亿元。
(4) 对流通领域的影响。由于提高商品零售价格和扩大地区差价、批零差价等,
按全年计算,商业企业可增收24.8亿元,当年可实现11.4亿元。
(5) 对服务行业的影响。由于提高部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这些服务行业按全年
算帐可增收1.8亿元,当年可实现0.6亿元。
〔工农商品综合比价〕1990年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农副产品收购
价格则出现下降趋势。全省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在上年上涨17.9%的基础上又
上升了3%,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则下降了0.8%,致使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在上
年扩大4.9%的基础上又扩大了3.8%。
由于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扩大,农民以等量的农副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比上年
减少3.8%,比1988年减少8.9%。按1990年农民人均出售农副产品收入416.17元计算,
人均因价格下降少收入4.16元。按农民人均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支出176.65元计算,由
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多支出5.65元,仅此两项农民人均在价格方面
共减收增支9.81元。
从工农商品单项比价来看,1990年农民出售100公斤小麦,换棉布31.31米,比上
年少换2.3米;换肥皂74.56条,比上年少换10.96条;换化肥88.20公斤,比上年少换
14.43公斤。 出售100公斤生猪,换棉布135.59米,比上年少换3.47米;换肥皂322.9
1条,比上年少换30.91条;换化肥381.98公斤,比上年少换42.67公斤。
〔农产品成本与收益〕199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成本上升,价格下降,增产不
增收。
1.主要农产品成本。调查的34种可比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上年相比,总的情况是:
种植业略有提高,养殖业下降。其中:27种种植作物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上升2.85%,
上升的21种,占77.8%,下降的6种,占22.2%;7种养殖品种平均每50公斤主产品生
产成本下降4.7%(详见表)。

┌───────┬────┬────┬───┐
│农产品 │1989年 │1990年 │上升%│
│ │成本(元)│成本(元)│ │
├───────┼────┼────┼───┤
│小麦(亩,下同)│133.46 │150.67 │12.89 │
│玉米 │93.02 │95.17 │2.31 │
│稻谷 │172.11 │182.34 │5.92 │
│高粱 │63.69 │69.76 │9.53 │
│谷子 │62.24 │69.62 │11.86 │
│大豆 │50.10 │54.00 │7.78 │
│地瓜干 │96.25 │106.72 │10.88 │
│花生果 │173.11 │200.95 │16.08 │
│棉花 │221.17 │234.89 │6.20 │
│烤烟 │302.62 │313.15 │3.48 │
│红麻 │133.32 │158.84 │19.14 │
│桑蚕茧 │589.82 │648.76 │10.0 │
│三种苹果 │481.13 │473.61 │-1.56│
│(青香蕉、小国 │ │ │ │
│光、金帅) │ │ │ │
│大白菜 │266.73 │286.94 │7.58 │
│大葱 │309.13 │328.89 │6.39 │
│生猪(头) │419.16 │383.21 │-8.58│
│蛋鸡(百只) │3638.05 │3638.05 │持平 │
│肉食鸡(百只) │872.11 │1051.82 │20.61 │
│奶牛(头) │3472.37 │4156.52 │19.02 │
│养殖虾(亩) │1291.94 │1249.66 │-3.27│
└───────┴────┴────┴───┘

1990年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是用工数量增加。7种粮食平均用工
由上年的16.76个增加到18.24个,增加8.83%,棉花增加5.12%,花生增加24.44%,
大白菜增加7.75%, 生猪增加3.3%,肉食鸡增加64.4%,奶牛增加8.33%。二是物
质费用有所增加。 7种粮食平均每亩物质费用由上年的55.62元上升为60.32元,上升
8.45%,特别是小麦和稻谷物质费用分别比上年上升15.28%和10.39%;生猪的物质
费用比上年下降11.78%;肉鸡和奶牛的物质费用分别上升19.61%和19.18%。
2.主要农产品收益。1990年,种植业收益下降,饲养业收益提高。27种种植作物
中,每亩减税纯收益下降的有14种,占51.9%,增加的有13种,占48.1%,平均每亩
减税纯收益比上年减少72.55元,下降21.4%。其中7种粮食平均亩减税纯收益由上年
的138.22元减为98.56元,下降28.69%。几种主要经济作物有升有降。其中,花生、
棉花、烤烟上升,红麻、大麻、桑茧、苹果、大蒜、大白菜、黄芪、银花等分别有不
同程度的下降。饲养业减税纯收益普遍增加。
种植业收益减少的原因: 一是生产成本上升。如7种粮食平均每亩生产成本比上
年增加8.6%,花生增加16.1%。二是价格下降。7种粮食平均每50公斤实际出售价格
由上年的38.49元降为28.54元,下降25.9%,花生下降8.42%。
饲养业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量增加,成本下降,价格上升。以生猪为例:
每50公斤主产品含税成本比上年下降8.3%,其中精饲料价格下降36.8%。
从成本收益变化来看,在农产品内部,粮食价格偏低的状况更加突出。例如小麦
每亩纯收益由上年的95.08元降为30.39元,下降68.04%。粮油收益比 (花生比7种粮
食平均) 由上年的1∶1.06变为1∶1.71;粮果收益比(3种苹果比7种粮食平均) 由1∶
6.53变为1∶6.01;粮棉收益比(棉花比7种粮食平均)由1∶1.25变为1∶2.58;粮烟收
益比(烤烟比7种粮食平均)由1∶1.27变为1∶3.09。
〔物价监督检查〕1990年物价监督检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狠抓明码标价,强化社会监督。到年底,全省国营、集体商业企业明码标价率
已达100%;个体工商户明码标价率达90%;经营性收费单位明码标价率达85%。
2.开展了全省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专项检查。据统计,全省共检查农资生产、
经营单位4019个,查出价格违法案件947件,查出违价金额632万元。通过检查,对制
止农业生产资料乱涨价、乱收费,维护农民利益,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
作用。
3.全省自上而下全面进行了电力价格专项检查。本着整顿、理顺电价,纠正电力
行业乱涨价、乱收费等行业不正之风的精神,着重对平价转议价、超范围和超标准收
取煤运加价、超征电力建设基金、政府越权加价或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检查。
据统计,全省共查出电力价格违法行为和案件1086起,违法总金额39622.24万元。
4. 从7月到10月,有针对性地组织了粮食行业和棉花供应价格专项检查。据不完
全统计,共查出粮食行业价格违法行为和案件605起,违价金额792.71万元。从8月份
开始,对重点棉区1989年度棉花收购、供应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共查
出棉花价格违法案件199起,违价金额1759.68万元。
5. 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物价大检查。从9月开始到年底结束,全省3340
0个应查单位, 有31474个进行了自查,自查面为94.2%;自查自报有问题的单位186
5个, 占自查户数的5.9%。重点抽查10304户,查出价格违法件数4009件,违法金额
5497.59万元。
〔乡镇物价管理〕1989年以来,全省各级物价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对加强乡镇物价管理做了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如有的市(县、区)在乡镇设立了物价管
理站,由人事部门任命专职站长,从乡镇财政等部门在职干部中选聘兼职物价监督员
或招聘专职物价监督员;有的在乡镇政府中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物价助理员;有的成立
了乡镇物价领导小组,由分管物价工作的乡镇长任组长,聘任的专职物价助理员任副
组长,乡镇工商、税收、财政、供销、经委等部门派人参加为组员,统管乡镇物价工
作。这些乡镇物价机构建立以后,很快在价格监督检查、价格方针政策宣传和价格信
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9年8月,省物价局在曲阜市召开会议,交流了各
地加强乡镇物价管理的情况和经验,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1990年2月, 姚依林副总理在接见全国物价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我们应该把
物价管理工作下伸到农村大集镇”。根据姚副总理的有关指示,全国和全省的物价工
作会议,都对加强乡镇物价管理做了重要部署。1990年,全省各地市已不同程度地组
织开展了在农村大集镇设立物价管理机构的试点工作。 到年底,全省已有726个乡镇
设立了农村物价管理组织,占全部乡镇总数的30%。其中进展较快的威海市已在所属
三县、 市的12个大集镇建立了县市物价局的派出机构;枣庄市已在8个镇建立了物价
管理所,作为镇政府的职能部门。农村物价无人管的状况正在迅速改变。
〔物价总水平〕1990年国务院下达山东省的物价总水平控制目标为13.5%,年中调整
为7%, 实际执行结果为1.8%, 比上年涨幅回缩1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0.3个百分点,在全国29个省市(不含西藏) 中,居第18位(由高到低排列);在华东六
省一市中,高于福建(-1.1%)、江西(1.3%)和浙江(1.6%),低于上海(4.8%)、江
苏(2.3%)和安徽(1.9%),是1984年以来上涨最少的一年。各月与上年同期相比的零
售物价总指数如表;

┌───┬───┬───┬───┬───┬───┬───┬───┬───┬───┬───┬───┬───┬───┐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总指数│103.1 │103.5 │102.1 │101.9 │102.2 │102.2 │102.4 │102.3 │101.7 │101.2 │101.7 │102.9 │101.8 │
└───┴───┴───┴───┴───┴───┴───┴───┴───┴───┴───┴───┴───┴───┘

从动态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农产消费品价格下降,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
全年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升1.6%,其中农产消费品价格下降1.2%,工业消费品价格
上升3.0%, 是当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回
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2%,比消费品价格涨幅高1.6个百分点。分阶段看,涨
幅逐季回落, 一季度为11.8%,二季度为4.1%,三季度为0.3%,四季度为下降0.5
%,是“七五”期间首次出现的新情况。三是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的差距缩小。城
镇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呈基本稳定态势;农村物价总水平上升2%,比城镇
的涨幅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的差距缩小了2.8个百分点。四是国家管理价格上升,
市场调节价格下降。国家定价商品价格上升4.2%,国家指导价商品价格上升6.4%,
市场调节价商品价格下降1.8%,其中,集市贸易价格下降2.1%,也是近几年来没有
出现过的新情况。

(王思礼 陈充 董秋立 郝克远 封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