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169&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王怀远
副书记 杜祥荣 韩新民 龙守信 时立军(女)
中共市纪委书记 刘喜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庆照
副主任 柴金起 孙化梓 姜瑞芝(女) 顾安娜(女)
王秀 宋倬滨 李中亭 肖永蕃 洪立民
市长 韩新民
副市长 孙立义 刘建业* 康寿美(女) 王和先 曹钟书
市政协主席 牛良
副主席 秦永文 唐玉存 王裕民 王吉人 陈懋镇 洪立成
赵蔚芝 马保平 李庆萱 王守贞 任嗣薛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苏长荣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于润义
1990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惠民地区的高青县、临沂地区的沂源县正式划归淄博市,淄博市辖张店、博山、淄川、临淄、周村5区及桓台、高青、沂源3县,面积为5938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总人口384.47万人,比上年增加4.20万人,增长1.11%,其中非农业人口99.81万人, 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增长1.58%;市区人口245.75万人,比上年增加2.43万人,增长1%;市区非农业人口87.75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1.58%。
199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积极落实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紧缩力度的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面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6.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跨入了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过百亿元的城市行列; 国民收入85.6亿元,比上年增长6.2%;社会总产值273.02亿元, 比上年增长12.6%。全市在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个翻番和提前1年完成“七五” 计划主要指标的基础上,“七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已经全面胜利完成。1990年与1985年相比,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8.5%,国民收入增长50.3%,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4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23倍,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1990年,全市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综合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年内共铺开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2.9万项,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亿元,开工项目和完成投资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以引黄补源为重点的大批水利工程逐步发挥作用,北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防渗化灌溉,南部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也有较大改善。农田旱涝保收面积为181.2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已达到55.6%。大量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7.03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0.8%;农村用电量9.29亿千瓦时,增2.9%;化肥施用量10.08万吨(折纯),增长14.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199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是近10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粮食生产在连续几年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4.65万亩,总产达151.3万吨,比上年增加31.5万吨, 增长26.3%; 播亩单产达340公斤, 比上年增加74公斤,增长27.8%, 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已建成吨粮田66万亩,吨粮乡镇15个,吨粮村420个。 全市80万亩小麦高产开发,平均亩产突破400公斤;77万亩玉米高产开发,亩产达500公斤。 桓台县耕亩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成为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全市棉花产量达1.93万吨,比上年增长11%,高青县棉花生产跨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市花生产量达1.42万吨, 比上年增长63.4%;黄烟产量达0.87万吨,增长8.8%;蔬菜产量达72.5万吨, 增长16.1%;水果产量达8.2万吨,增长33.1%。小流域综合治理243.6平方公里, 造林11万亩,全市林网化面积已达167.4万亩,有4个区县已基本实现了绿化达标。 全市生猪存栏量57.8万头, 比上年增长6.3%; 大牲畜存栏量18.88万头, 增长7.3%;牛羊肉总产8307吨,增长29.9%;牛奶5957吨,禽蛋5.3万吨, 都比上年增长16%以上。但肉类总产量比上年下降5%,达6.6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79万吨,比上年下降13.4%,下降幅度较大。全市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非农产业产值在本市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提高到79.1%。有18个乡镇总产值超过亿元,70多个村超过千万元。还涌现出了唐山、西单、峨庄、双泉、常家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先进村、镇典型。
工业生产在市场持续疲软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克服资金紧张、销售不畅等种种困难,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9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3.08%,超额1.35%完成了全年产值计划,工业总产值在全省的位次已由上年的第五位跃入第三位。其中,中央、省属工业完成84.25亿元(现价) ,比上年增长4.56%;地方工业完成134.89(现价) 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52.23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1.35%。 地方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上年的62.4%上升到65.1%。在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额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1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 全民工业119.56亿元, 增长5.2%;集体工业46.57亿元,增长13.5%;轻工业45.36亿元,增长10.6%;重工业121.22亿元,增长6.8%,轻重工业的比为27∶73; 大中型工业115.3亿元,增长5.9%;小型工业51.31亿元,增长15.2%。增长速度集体工业明显快于全民工业,轻工业快于重工业,小型工业快于大中型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已见成效,能源、原材料和部分紧俏消费品生产稳定增长。市重点考核的60种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38种,占63.3%。其中,生铁、化学纤维、布、塑料制品等17种产品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围绕石油化学工业配套系列开发的化纤、塑料、医药、精细化工及其他纺织品和部分成套机械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市重点考核的373项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92.2%,比上年增长3.6个百分点。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优质产品产值50.76亿元,优质产品率由上年的26.7%上升到33.8%。 年内开发新技术项目673个, 完成新产品产值10.98亿元, 获国家质量金、银质奖的产品已达47个。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市区县至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3234元, 比上年增长7.56%,其中全民工业达到26415元,比上年增长4.4%。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至年底,全市已有55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一、 二级企业,154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企业技术装备亦明显增强。年末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157.09亿元,比上年增加20.49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达117个,其中大型以上35个,中型82个。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 已建立科技开发机构101处,共有6655人从事科技开发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市独立核算工业全年实现利税19.6亿元,比上年下降9.3%。 在全市1362个乡及以上工业企业中, 亏损企业有334个,亏损面达24.5%。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16.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提高3.36%。 工业净产值率28.0%,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99天,比上年延长13天。
固定资产投资在继续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适度调整投资力度,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年内全民和城镇集体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 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19.1亿元, 比上年增长22.9%;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1.8亿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性投资完成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非生产性投资完成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生产性投资的增长明显高于非生产性投资的增长。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全年共安排市以上重点工程20项,完成重点工程投资12.3亿元。 其中,张店化工厂1万吨环氧丙烷,山东新华制药厂吡哌酸、布洛芬扩建等项目已竣工;淄博石油化工厂2.5万吨丙烯腈、王庄煤矿已基本竣工;焦化煤气、引黄供水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 年内全市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氧化铝1万吨, 环氧丙烷1万吨,合成氨7000吨,化学农药3400吨,水泥15万吨,吡哌酸、布洛芬各350吨,白酒1000吨,日用陶瓷1300万件等。
城市建设全面推行综合开发,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大批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城市公用设施投入使用。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86.1平方公里。张店西部水源地开发及博山、 淄川等5项供水工程建成使用,新增日供水能力14.5万吨。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1.6万吨/日, 全市城市供水量达到1.27亿吨,比上年增长2.34%;饮用自来水人口已达92.9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人均日生活用水116升,比上年略有减少。全市集中供热面积3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万平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22万吨,用气人口51.97万人, 城市居民液化气普及率已达59.2%,比上年略有增加。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3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达48.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竣工面积50.7万平方米, 比上年下降5.3%。年末实有住宅建筑面积13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2137公顷,绿化覆盖率35.3%。张店、周村、临淄、桓台已建成省级“卫生城” 。全市城市公园有14个,面积349公顷。柳泉路等路旁园林、喷泉的建设使城市美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安排治理项目183个,投资7180万元,处理工业废水4131万吨、烟尘废气358亿标立方米,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4%和67%。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城市道路建设25.5公里,建成微波线路67.2公里,济青高速公路淄博段正式开工建设。全市123个乡镇全部晴雨通车,其中102个乡镇的公路为沥青路面。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64公里,其中高级与次高级公路1231公里,占通车里程的62.7%。年末各类民用汽车达3.2万辆,比上年增加0.16万辆。公路货运量在企业自有车辆、自有运力大量增加的情况下达2240.8万吨,货物周转量达10.84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007.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2814万人公里,都比上年有所增加。 市内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352公里,营运汽车608辆,比上年增加47辆;客运量946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914万人次。全市邮电业务计费总量2563.9万元,比上年增长35.52%。 年末电话装机总数达8.25万部,比上年增加1.86万部,其中程控电话1.24万部,长话电路达1123路。全市已基本建成市、农长话联为一体的电话网。
财贸工作克服严重困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2%。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26.83亿元,增长14.4%;集团消费品零售额4.06亿元, 增长15.67%;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5.17亿元, 下降15.4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2.12亿元,增长20.07%。在全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全民企业零售额12.91亿元,集体企业零售额14.08亿元,个体商业零售额6.95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7.02%、6.04%和16.43%。主要消费品社会零售量多数都比上年增加,其中棉布为1446万米,家用电冰箱为2.68万台,彩电为3.65万台,卷烟为12.4万箱。 全市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达401个,各类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迅速形成,天齐商场、淄川服装城、周村纺织大世界等一批商业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各类商业、 饮食、服务网点已达5.6万处。城乡集市贸易全年成交额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市场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年内全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为105.2%,比上年增幅降低10.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3.3%,比上年物价涨幅降低11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1990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8.65亿元,比上年增长42.3%, 为1985年的4.8倍;加上以产顶进、补偿贸易及“三资”企业出口部分共计为21.4亿元。 其中由山东口岸出口商品总值为6.9亿元,比上年增长62.6%,增长幅度属全省首位。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已占出口商品的90%以上,化工、陶瓷、医药、轻纺、工艺品、建材、农副产品等在市内已基本形成出口商品基地。全市外向型企业已达57家,出口商品收购值超千元的企业已达14个。年内新增利用外资项目22个,实际利用外资6532万美元。至年底,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项目86项,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300多万美元;批准成立“三资”企业38家,其中建成15家;境外办厂有3家企业立项,劳务输出200多人次。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涉外机构正常运转,对外交流和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年内在美国伊利市成功地举办了“淄博物产展销会”。本市举办的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获得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事业有较大发展,全市全年共接待外国友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14人,比上年增长48.84%,旅游外汇收入人民币169.5万元,比上年增长143.22%。
财政收支完成了年度预算, 连续6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2亿元, 比上年增长9.4%;财政支出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各类税收基本完成任务,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9%。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了宏观控制和启动市场的杠杆作用。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各项贷款余额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流动资金贷款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市累计货币净投放1.311亿元, 比上年少投放3864万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4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3%。全年保险费收入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赔偿支出2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1990年是全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方针“三年打基础”的最后一年。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兴工、兴农”共实施农业丰收计划、工业技术振兴计划、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284项, 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拥有专业科研机构23处,厂办科研机构129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1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7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33%和3.38%。 全年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4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14项,填补国内空白37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6项。全市有20个乡镇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校舍改造和实验室建设全面完成,周村、临淄两区实现了国办中小学校舍改造达标。全市各类学校在校生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各项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市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平均每日播出时间达10.8小时和7.3小时,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7%。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医疗床位1.3万张,比上年增长3.14%。 山东侨联医院完成改建并开诊。第四次人口普查调查登记工作顺利完成。全市人口出生率15.4‰,死亡率6.04‰,自然增长率9.36‰,实现了计划生育指标。计划生育率连续7年保持在99%以上。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844次,参加人数13.29万人。全市在省以上运动会中,共获得金牌55枚。淄川、张店、周村和临淄区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年内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2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5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86元和95元。全市人均储蓄达1156元,比上年增加124元。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7.86平方米和20.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75.3台、电冰箱80.7台、照相机28架,分别比上年增加18台、7.4台和2.7架,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视机71.4台,其中彩电12.6台,分别比上年增加4.8台和1.6台。
(唐乃兴)

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
1990年,淄博工业战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坚持“稳定、调整、鼓劲、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克服市场疲软、资金紧张、效益下滑等困难,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省各市地中所占位次,由第五位跃居第三位,增长幅度在胶济线5个城市中居第二位。
年内,淄博工业生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抓思想,在困难面前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阻碍工业生产发展的各种困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产滑坡,思想不能滑坡;市场疲软,精神不能疲软”的口号。各工业部门、企业牢固依靠工人阶级,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强大合力,为克服困难、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抓市场,确保工业生产稳定发展。为克服市场疲软、生产滑坡等困难,全市组织了工业生产总体战,连续召开三次动员大会,发出了“决战二季度,实现双过半”、“大干五十天,确保双过半”、“大干一百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等口号。为启动市场,搞活流通,还召开了首届供销工作会议,确定了“以销促产,以产促销”的经营方针;完善销售政策,强化销售队伍,密切工商、工贸关系。同时,充分利用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成功地举办了工业产品展销会。三是抓管理,坚决抑制经济效益滑坡。首先向“双增双节”要效益。 年内,通过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万元产值综合耗能比上年下降了6%。其次向企业管理要效益。全市以现场管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工业企业现场管理擂台赛活动;积极推广了“规范化工作法”、“岗位标准化操作法”等先进管理方法。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理“三角债”工作,共挖掘资金10亿元,清理拖欠13亿元。四是抓技术进步,努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市委、市政府把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召开了科技进步动员大会,制定了全市技术进步“五○”工程方案;还召开了工业系统技术进步现场经验交流会,制定了技术开发基金提取和管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开展。上述措施,确保了全市工业生产任务的超额完成。
(孟宪玉)

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近年来,淄博市各级政府从推动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集贸市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用社会集资、引导村镇自办、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集贸市场建设。至1990年底,已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共建各类集资市场401处, 其中专业批发市场54处。基本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柱,小型集贸市场为延续补充,沟通城乡,有较强辐射力的市场体系。
1990年,全市共投资2866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市场72处,其中新建市场17处。年内全市集贸市场吞吐商品总值10.3亿元,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保持了购销两旺的好势头。
淄博市的集贸市场建设,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及群众习俗,做到既统一规划,又因地制宜,既便利交易,又方便生活。规模有大、中、小之分,档次有高、中、简之别。批发为主,批零兼备,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结合的市场网络。
建设较早的临淄齐都蔬菜批发市场,不仅将当地蔬菜及时销往各地,解决了群众卖菜难的问题,还吸引了青州、寿光甚至苏豫皖等外地客商参加交易。1990年蔬菜成交(包括以市场为媒介在田间地头批发成交的) 达两亿多公斤,占该区瓜菜总产量的60%以上。
以张(店)--博(山)公路为中心的建材、陶瓷市场,绵延40多公里,络绎不绝,甚为壮观。
“淄川服装批发市场”,建于1988年,系省内一流的全封闭式服装市场。自落成之日,便以其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客商,后虽经扩建,对于云集而至的客商仍然应接不暇。1990年再次投资600多万元进行扩建,并易名“淄川服装城”。至此, 建筑总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内设摊位2400个,外设流动摊位1000多个,可供3400个客商经营。日上市人数5万多人。年成交额2.5亿元,辐射力遍及华北、华东、华中、华南17个省市、40多个地区。
周村区1990年兴建的“周村纺织大世界”,是淄博又一处大型高档专业批发市场。设计总投资为5000万元,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投资1100万元,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纳1100多个摊位。以布匹批发为主,经营品种由原来单一的化纤布发展到棉布、 丝调、 纯毛等多种高档布料,上市品种达500多个。年成交额2.5亿元。
淄博市集贸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于搞活流通,促进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平抑市场物价,促进社会安定等,发挥了巨大作用。据测算,全市至少有50万人依靠集贸市场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仅淄川服装城就带起了十几个乡镇、 上百个村庄的5000多户、 8000多人从事服装经营,有1100多家经营实体从事辅助性服务,从业人员达2万人。 1990年1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刘敏学专程对淄博市集贸市场建设做了考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刘进贡)

治水取得可喜成绩
长期以来,由于连年干旱,淄博地下水位大面积急剧下降,漏斗区逐年扩大。特别是1989年,淄博市又遇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地表水基本无水可用,城乡用水只能靠超采地下水的静储量维持,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加快,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城乡用水全面告急,水资源紧缺已危及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为了确保城乡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1990年全市上下齐动员,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大打抗旱治水的总体战,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年内开工建设了4项大的引水工程,其中3项应急供水工程已竣工。一是张店西部浅层劣质地下水源工程。总投资145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900万元,打井9眼,铺设管道11公里,形成了3万吨/日的供水能力;二期工程投资550万元, 形成了2万吨/日的供水能力。二是博山“引水入博”工程,总投资3620万元,设计供水能力3万吨/日,配水管线长达22.7公里。三是淄川“东水西调”工程。总投资2450万元,设计供水能力3万吨/日,建有12眼勘探、生产井,全线长28.6公里。 四是城市引黄供水工程,年内3月已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设计供水能力50万吨/日, 计划投资6.9亿元,1992年6月竣工,其中一个系列将于1991年底实现简易供水。
1990年全市新建供水工程总投资7160万元,增加供水能力9万吨/日。这些应急供水工程的投用,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保证了城乡经济的稳步发展及人民生活用水的正常需求。同时改善了全市的投资环境,为淄博市的腾飞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
二、挖掘节水潜力,开辟“第二水源”。全市在大搞引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软水厂”建设。一是从5月底到7月初,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节水宣传活动,提高了全民的节水意识,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为把节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早日建成节水型城市,淄博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争创节水型企业活动,全市已形成了一个以创建节水型企业为目标,以节水为目的的竞争热潮,有12个单位被命名为首批节水型企业。三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用水水平。年内全市共上节水项目18项,总投资466.4万元,投入运行后年节水可达343万吨。通过采取以上行之有效的行政、经济、技术措施,全市全年比供水计划节水3345万吨,相当于建设一个日供水10万吨的水厂。
(巩峰)

举办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
9月5日至11日,淄博市举办了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艺术节以淄博传统的工业产品陶瓷琉璃开道,以富有淄博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搭台,融经贸活动与文化艺术活动为一体,突出经贸活动,按照“广交朋友、增进友谊、促进开放、振兴经济”的宗旨,本着“隆重热烈、节俭实效”的要求,举办了独具特色的开幕式、规模宏大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会、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旅游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于9月5日上午在张店区体育馆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顾委常委李德生、中顾委委员李耀文等中央领导同志;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省顾委主任梁步庭,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军区的负责同志;在山东的中顾委委员谭启龙、白如冰、苏毅然。来自美国、日本、南朝鲜、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91名外国朋友、 港澳台胞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由张店区业余文艺工作者演出了组舞《淄博颂》。
经贸活动主要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会”、“集贸市场”和“百里陶瓷长廊” 。11000平方米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会,共展出了35个工业门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 23000多件名优特新产品,较好地展示了淄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投资环境; 8000多平方米的集贸市场,有212家国营、集体、个体企业设摊经营,日上市商品22大类、 15000多个品种;张店至博山“百里陶瓷长廊”整修一新,为中外宾客提供了一个游览、选购淄博陶瓷的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艺术节期间经贸成交总额17.33亿元。其中国内成交15.8亿元(包括产品零售额3.5亿元),对外签订外贸出口合同1634.74万美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4个,计668.74万美元,签订利用外资协议4个,计943.5万美元。另外,还达成外贸出口意向8个,计1325.41万美元。
文化旅游活动与经贸活动密切结合,主要举办了“金秋灯会”、“焰火晚会”、“全省戏剧小品比赛”和游览淄博名胜古迹等活动。金秋灯会集历年元宵灯会之精华,容大中小花灯于一园,巧妙布局,重点突出,较好地展示了淄博花灯的高超技艺和布展水平。共展出形、色、声、光、动有机结合的大型故事灯37组,民族民间小型花灯近千盏,在一个月的展期中共接待中外观众50多万人次。
通过上述活动,不但促进了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淄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凝聚了广大群众,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使“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淄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阎水村)

张店区
中共区委书记 梁文生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于玉浦
区长 宋锡坤
区政协主席 李万修
1990年,张店区辖11个乡镇和4个办事处,总面积349.1平方公里,耕地256744亩,人口52.08万。 工农业总产值113156万元, 比上年增长27.9%, 其中工业总产值103619万元,比上年增长29.38%,农业总产值9537万元,比上年增14.97%;财政总收入22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9268万元,比上年增长22.49%;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908元, 比上年增长10.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6元,比上年增7.24%;城乡居民储蓄达8179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0.88%。
(李继荣)

城市建设展新姿
1990年,张店区为迎接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狠抓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治理。 从6月开始,针对城区东西向交通不畅的问题,重点实施了对兴学街、新村西路和商场西路3条东西向干线的拓宽改造,至8月20日全部竣工。全部工程动迁居民218户, 拆除各类建筑物1.2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9盏,铺设沥青砼路面5万平方米,铺设水泥花砖人行道1.7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投资840万元。
为美化市容, 突出城市风貌,在柳泉路建设了4组造型各异、特色鲜明的彩色喷泉,突出了立体景观。在西五路绿地内建造了10个风格独特、别致新颖的人工湖,点缀于红花绿叶之中,突出了平面景观。在新村西路两侧建筑了54间造型别致、色彩美观的营业房, 突出了建筑景观。为突出夜晚景观,在城区150家沿街单位建筑物上安装了霓虹灯、轮廓灯,使城区夜晚灯火辉煌,色彩斑斓。还用各色花卉在城区主要街道和路口摆出了形象逼真、含义深刻的图案,突出了园林绿化、美化的特色。整个城区共增加动、静水面7900平方米,扩大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增加绿化景观20余处。这一系列治理工作从6月底开始,至8月25日全部完成,时间短,效果佳。
在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风貌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清违章,退红线,改院墙,除杂乱,辟绿地,植花草,饰建筑,绘街景,全面整治市区容貌,创建卫生花园城市”的40字方针,先后对兴学街、新村西路及和平小区开展了容貌达标工作,同时对城区丑点进行治理, 拆除残旧民房72户,清运垃圾3.8万立方米,整修街巷道路28条,重新安装路灯99盏, 治理卫生死角30余处,饰新墙面23万平方米,改造大门8处,新建围墙300余米。
张店区抓城市容貌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期间,国内外来宾汇集张店,对城市容貌建设交口称赞。在全国卫生检查和省“齐鲁杯”、市“柳泉杯”三上活动中,张店区均取得好成绩。

(鲁守勋)

傅家乡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
傅家乡共有村级干部124名,从1990年始,乡党委对他们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一、严格按照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除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外,还严格遵循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投票选举、党委审批任命的程序,避免了选拔干部的随意性,增强了准确性和透明度。
二、经常对干部进行培训。每年安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分期分批参加区委党校的岗位培训,乡党委还采取举办专业培训班、以会代训、专业知识竞赛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
三、定期考核干部,把党建工作、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计划生育、村庄规划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内容按比例分解成若干详细指标,实行千分考核记分,作为计算干部工资的依据。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村与村之间互评,乡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考评等方式,最后由乡党委审查后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四、建立干部审计制度。包括定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定期审计是每年对村干部的指标完成、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是对问题比较多、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村干部和有关人员专门进行审计;离任审计是对调整、免职和离退休的村干部进行全面审计。
五、建立干部退休制度。为了稳定村级干部队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连续任职10年以上,年龄男在55岁以上,女在50岁以上的,经乡村两级审查批准,可办理退休手续,每月领取60元以上的退休金,以保证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六、健全干部档案。包括干部履历表、任免登记表、奖惩记录、群众测评表、审计结论、参加培训成绩单等。为村级干部的考察、任免、奖惩等及时提供详实的资料。
对村级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促进了全乡的两个文明建设。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63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粮食单产达到890公斤,比上年增长207公斤;人均分配1127元,比上年增加108元。有6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4个单位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李继荣)

临淄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谋洪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洪祥
区长 韩家华
区政协主席 周振山
1990年全区辖18个乡镇, 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耕地553636亩,比上年减少3036亩。人口53.65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工农业总产值达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0%,其中工业总产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4%;农业总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粮食总产31.61万吨,比上年增加3.71万吨;单产785公斤,比上年增长9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5.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出口商品总值4698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全区财政总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15.82%,财政总支出6938万元,比上年增长40.34%。全区年底存款余额14亿元, 比上年增加2.64亿元。职工人均收入1600多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农民人均收入889元,比上年增加58元。

全省首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临淄区自1989年春至1990年5月,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已全面完成,保护期限为12年。 全区共划定保护农田53.3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9%。其中粮田40.54万亩,占76%,瓜菜田12.82万亩,占24%。为了加强对保护农田的管理,全区作了初始登记,绘制了区、乡(镇)、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别写出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报告,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布告》,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奖罚标准。

全国罕见的春秋战车面世
1990年5月,修建高等经济青公路的文物工程队,先后在临淄区齐陵镇后李村北、淄河东岸发现了古墓葬、两座大型车马坑和一座殉马坑。其中,已挖掘出的一座大型车马坑,经专家考证,属春秋中期。时代之早,规模之大,配套之全,保存之完好,尚属全国罕见。《诗经》中有“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之句。此坑中战车10辆与之相符。
这座大型车马坑,南北长30.8米,宽4米,坑底至地表2.8米。马车呈东西向,马首向西, 10辆战车32匹战马南北依次排放,整齐有序,巍然壮观。其中,6辆为4马1车, 4辆为2马1车。战车的木质构件已全部腐烂,但在夯土中保存了完整、清晰的痕迹。在车厢、车辕、车轴、车横上还发现许多铜、骨质构件,战车的规格不尽相同;1、2号战车车轮较小,车厢较窄;中部有两辆战车车轮高大,车厢也稍宽;10号战车的车轮虽与中间两辆车的车轮大小相等,但车厢却比其大一倍。中间的战车上放置着铜矛、铜戈等兵器。战马的骨架完整,马饰精美而又各具特点:1号战车的4匹马,头饰是由海贝组成梅花状图案,再由纺织物连结而成;2号战车的4匹马的头饰是用小铜珠连成的串饰; 3号车则是以铜珠、铜泡为饰件;其余车辆或有或无,或简或繁,因车而别。
(张玉波)

淄川区
中共区委书记 傅景鸿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慎祥* 傅景鸿(兼)
区长 陈家金
区政协主席 李清泉* 王世忠
1990年, 淄川区辖9镇14乡,总人口64.83万人,总面积999.065平方公里,耕地35.55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6‰。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其中工业总产值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2%;农业总产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粮食总产达到1.51亿公斤,果品总产2956万公斤;财政收入达到1.03亿元, 比上年增长13.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87%;出口商品收购值6420万元, 比上年增长1.7倍;城镇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806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收入857元,比上年增加78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8.65亿元。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1990年,全区努力克服经济生活中的多种困难,开源节流,促产增收,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前31天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03亿元, 比上年增长13.12%,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跃居全省财政收入亿元县(区)行列。
其主要做法:一是区委、区政府坚持抓生产、增收入、保平衡的财政指导思想,每月召开一次生产分析会、调度会,严密组织和调度生产。财税部门通力协作,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舍得拿人力财力,扶持企业发展,培植财源。区各大班子领导分工挂帅包了12个重点项目,87名副局级以上干部挂帅包了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81个。 广大财税干部努力工作,多方筹措资金, 扶持企业发展生产。曾先后投资7600万元,新上技改、扩建项目133个,新增产值近亿元,新增利税1500万元。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区税务部门根据各种纳税户的不同情况制订控制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坚持依法治税,依法护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有效地控制了税源流失。四是加强财政检查监督,增收节支,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防止“跑、冒、滴、漏”,充分发挥财政的调节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五是实行财政预算包干、编制经费包干等办法,促进财政工作全面开展。年内,区机关仅因节约编制而减少的开支就达20余万元。

省内最大的中泰合资企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开业
山东省最大的中泰合资企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 于1990年3月30日正式投产。省长赵志浩、市长韩新民、泰方鲁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李景河、副总经理许植南先生为开业剪彩。
鲁泰纺织有限公司是由泰国泰纶纺织有限公司和淄博第七棉纺厂共同合资兴办的,总投资1100万美元, 合资期限为15年。从日本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21120锭全程环锭纺纱设备, 年产平均45支涤棉混纺纱1928吨,年出口创汇额可达600万美元。年内正式投产以来,月产量平均175吨,比设计生产能力超出10%。生产的6种产品总产量为1849吨,实现产值2357万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产品质量保持在国家优等品水平, 行销泰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深受用户欢迎。全年出口创汇444万美元,实现利税140万元,居全省6家中外合资棉纺企业之首,并且是唯一不亏损的中外合资棉纺企业。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6~7月份,中泰双方在泰国曼谷就鲁泰纺织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磋商。
(孙学珍)

博山区
中共区委书记 邹大民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邹大民
区长 贺连春
区政协主席 王贵珍
1990年,博山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耕地160646亩,比上年增加765亩;辖11镇9乡4个办事处,总人口46.86万人,比上年增加60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9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7‰。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1.97亿元, 比上年增长23.83%。工业产值11.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外向型经济步伐加快,出口产品增加到67种,全年出口商品收购值419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9.7%,比上年增长83.8%。农业总产值8275万元,比上年增长54.41%, 粮食总产达到6.006万吨,单产和总产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年造林50000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板栗开发为重点,巩固发展了5个果品基地,果品产量达到1500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50%。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9713万元。
城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博山城乡建设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 工程量也最大的“引水入博”工程竣工通水。新建居民住宅41900平方米。
全年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城乡储蓄余额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职工年人均收入达1751元,农村人均收入达872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201元和84元。社会劳力资源安置率达到9 3%。

引水入博工程竣工通水
自1976年始,博山城区水位下降,至1989年,下降达137.24米,严重影响居民和工业用水。博山区委、区政府为缓解城区企事业和居民用水困难,决定实施“引水入博”工程。
1990年3月13日,“引水入博”工程破土动工,历时261天,这项总投资3620万元,长27.5公里,全省区县单独施工最大、最艰巨的水利工程竣工通水。
工程东起天津湾水源地, 途经源泉、崮山、岳庄、八陡等6个乡镇进入城区。长达22.7公里的输配水管线, 分别由直径600毫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钢管对接安装而成。沟槽宽5米、深3米,最深处达17米。另配套架设一条15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和两座配水厂。 整个工程共征用土地74.4亩,投工127万个,其中义务投工48万个,挖填土石方达百万立方米。全区有235个单位参加施工,22万名群众捐款。
工程竣工后,每日可为城区供水3万立方米。

(杨长瀛)

建立“四馆”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博山区在上年恢复开放焦裕禄纪念馆的基础上,1990年又拨出专款,组织专人到河南省兰考县、上海市、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等地广泛征集了焦裕禄、雷锋、王进喜、赖宁等英雄模范事迹资料,充实了“焦裕禄纪念馆”,新建了雷锋、王进喜、赖宁纪念馆。为了联系实际,使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博山区规定:凡被推荐、评选出的四种模范式的先进人物,除进行表彰外,其先进事迹分别选入“四馆”展出。截至年底,入选资料有: 学习焦裕禄式的好干部10名,学习雷锋式的好青年9名,学习铁人式的好工人9名, 学习赖宁式的好少年10名。年内参观“四馆”人数已达10万人次。通过参观展览,全区人民受到极大启发和教育,在机关干部和企业厂矿职工中分别开展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治富一方”和“学铁人找差距,甘当老牛做贡献”的活动。

(李洪林)

周村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存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沈旭东
区长 吕凤强
区政协主席 梁岱诚
1990年, 全区辖5乡6镇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17.97万亩。人口28.33万人,比上年增加2060人。财政总收入7457.7万元,比上年下降7.5%。工农业总产值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工业总产值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农业总产值7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粮食总产10.13万吨,比上年增长3 8%, 粮食单产564公斤,比上年增长38.6%。职工平均工资1821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民人均收入867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城乡储蓄余额4.25亿元,比年初增长33.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出口商品收购总值71 83万元,比上年增长53.9%。

科技兴农兴工
1990年,周村区坚持“科技兴周”的战略,以科技兴农、兴工为重点,加快了丰收、星火计划的实施。科技兴农活动以粮食高产稳产为中心,以推广实用性强的65项技术为基础,以良种、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立体种植、高产开发等为突破口,做到政策、科技、物资三结合;组织、技术、资金、物资四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典型粮田种植示范、科学种田技术培训三个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区、乡、村、户四级签订承包合同, 使粮食获得大丰收。4万亩低产田平均亩产449公斤,千亩超高产田亩均1277.55公斤,5万亩稳产田亩均958.83公斤,其中2万亩亩产过吨。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科技兴工。全区在实施星火计划、新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在工业产值、效益上求发展。 全区申报省级星火计划3项、市级7项,争取贷款175万元。在淄博市周村区率先开展了“星火杯” 竞赛活动,顺利完成3项省级星火计划的验收工作。周村镇获全市“星火示范镇” 称号。全区申报12项省级科技计划,8项市级科技计划,安排工业产品开发项目22项, 其中有3项填补国内空白和19项填补省内空白,完成新成果鉴定18项, 开发专利产品13项、新高技术7项,引进推广新成果45项、新技术43项,促进了全区工业生产的发展。周村科技兴农兴工活动,在省、市、区电视台曾播放19次,市以上报纸报道23次。

创办全省第一家“三优”学校
10月25日,由区妇联、民政、计生、卫生部门联合创办的全省第一所“优生、优育、优教”学校正式开学,校址在区妇幼保健站。该校以新婚夫妇为主要教育对象,以新婚卫生知识,孕前、孕期、围产期保健,新生儿护理,胎教及婴儿期的智力开发为讲授内容;每月安排2至4个晚上、4至8小时的学习时间;采取听课、看录相、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自开学以来,人员齐,情绪高,有的甚至从50里之外赶来学习。至年底,已有130余名学员领取了“结业证书”。
(肖滋新 李存才)

桓台县
中共县委书记 赵奎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杜成祥
县长 吴明君
县政协主席 徐学汉
桓台县辖6镇7乡, 4703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55人。总面积为509.53平方公里,耕地511416亩。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
1990年,全县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亩产达到1020公斤,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率先建成吨粮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64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工业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年” 活动,收到较好成效,总产值实现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建筑业以清理整顿建筑队伍、提高工程质量为主要措施,实现建安产值4.85亿元,劳务收入1.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7.8%和8.2%,创优良工程97个,优良品率达31.2%。外经外贸工作以扩大创汇基数为重点, 实现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对外协议合同成交额达474.4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额达5341.22万美元。财贸、物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基本与上年持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67.2万元,比上年增长7.7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有11项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唐山镇在淄博率先跻身于“中国乡镇百颗星”之列。起凤、索镇、唐山三镇首批跨入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行列。全县创建卫生城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人民生活有进一步提高,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94元,比上年增长12.8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5元,比上年增长9.7%。

《蓝盾情》获华东戏剧小品大赛特等奖
由桓台县文化馆董学林与索明科创作,邹星枢、赵京洲执导,张亦萍、樊鲁娜演出的话剧小品《蓝盾情》,在1990年9月山东省文联等5个文化艺术团体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戏剧小品(群文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1月24日又作为山东省代表队在南京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届戏剧小品大赛获特等奖,作为群众文化在华东地区比赛中获奖实现了淄博市零的突破。
《蓝盾情》反映的是一名女民警收容一个遭父母遗弃,流浪街头为生活所迫而行窃的小女孩的故事。它揭示了社会丑与美的两个侧面,体现了公安干警对祖国未来的向往与爱慕之情。爱的奉献溶化了一颗冰冷的童心,把憎与爱两个不合谐的音符有机地联系起来,谱写出一曲催人泪下的颂歌。
(王松亭)

高青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致臣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芦秀超
县长 邢建
县政协主席 任光亮
1990年,全县辖4镇6乡,总面积830平方公里,耕地68.04万亩,人口34.90万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1亿元, 比上年增长9.2%,其中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8.4%; 工业总产值1.85亿元, 增长11.6%。 粮食总产20.51万吨,比上年增长12.7%;棉花总产1.64万吨,增长11.08%,进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行列。财政总收入15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3亿元,比上年增长8%。 外贸出口收购总值1762万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6元, 比上年增长11.56%。职工年平均工资1668.3元,比上年增长18.54%。

实施粮棉“双一”工程成功
1990年初春,淄博市政府决定在高青县高城镇、唐坊乡实施粮棉高产“双一”工程综合技术开发,即高城镇4.05万亩粮田单产1000公斤,3.2万亩棉田皮棉单产100公斤;唐坊乡3.3万亩棉田单产皮棉100公斤。
为了实施“双一”工程,全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层层都建立了有力的办事机构。二是由行政、技术、物资等部门组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承包集团,对“双一”工程实行集团承包,各方的责、权、利用合同的方式予以明确。三是建立健全了科技推广网络,村村有科学种田的技术员和示范户,户户有科学种田的明白人。四是全面推行科学种田的新技术。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棉花方面选用优良品种中13和中无1316;全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组织机械防治病虫害专业队,专群结合,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全程化控和部分采用摘早蕾技术。玉米方面采用一换(更换良种);二增(增施肥料、增加密度) ;三坚持(坚持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坚持区域化种植,坚持指标化管理) 的方法。小麦方面选用良种;精量半精量播种,规范化种植;科学肥水管理等。经过一年的努力,粮棉“双一”工程实施成功,据省市有关专家测产验收和棉花交售记录, 开发区内4.05万亩粮田单产达到1000.3公斤,6.5万亩棉田皮棉单产101.5公斤, 分别比开发以前的三年增长34.3%和52.3%,达到了预期目的,唐坊乡的棉花生产还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粮棉“双一”工程的实施成功,不仅使开发区内新增粮食1613万公斤,新增皮棉4.2万担, 新增产值333.6万元,人均增收329元,更重要的是,为全县粮棉高产开发创出了一条新路,为百公斤皮棉县建设积累了经验。

县城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前几年,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县城基础设施落后,欠帐太多。近几年,随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县城基础设施有了一定加强,但是,远远不适应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为此,全县人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资760万元,年内先后整修拓宽了县城中心路、高苑路西首,完成了黄河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了集中供热站和两桥等基础设施。
中心路是县城交通的主干道,为完成整修拓宽任务,县里成立了指挥部,具体组织施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投资250万元,投工3.77万个,完成土石方10.43万立方,施工面积4.5万平方米, 总长1260米,如期建成了淄博市第三条高标准的县级城市道路。经淄博市政工程处监测,整个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级,地下排水和路面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在整修拓宽中心路的同时,还投资20万元,整修高苑路310米;投资10万元,改造桥涵2座。
继县城中心路建成之后,又一项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县城两部集中供热站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 该工程投资276万元,建厂房1000平方米,铺外网管线3550米,安装6吨煤气混燃锅炉一台,采暖规模达5万平方米,解决了12个单位2000多名职工及家属取暖问题,成为淄博市县级第一个集中供热站。
为解决县城供水矛盾, 县内进行了黄河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先后投资210万元,开挖水库容量20万立方米,铺设主管线2300米。其它水库防护坝、送水干渠、厂基淤建、电力设施安装等建设也已接近尾声,为黄河水厂的全面开工做好了准备。
(王俊法)

沂源县
中共县委书记 孙运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冯学训
县长 王可臣
县政协主席 曹曰荣
1990年,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其中,工业总产值4.13亿元,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4%和4.77%。 粮食总产29650万斤。 财政收入2755.6万元, 年末城乡储蓄余额2.66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9亿元, 外贸出口总值35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2%、36.2%、9.61%和26.8%。
教、 科、文、卫事业蓬勃发展,新建两个科技示范乡、7个科技示范村、两个民办科研机构,取得科研成果17项。省柴节煤灶通过国家级验收。

农业基本建设成绩显著
1990年,沂源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大打农业基本建设总体战。
全年共投工1380万个, 投资2708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1.5平方公里,治山7.52万亩。全面铺开水利工程建设2314项,完成1851项。其中,打大口井187眼,深井23眼,完成机电灌配套工程170项,建扬水站24处,修塘坝20座、蓄水池485个、水窖850个、千立方米以上蓄水谷坊450座,挖凿渠道28.7万米。通过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维修了160处水利工程;对28座大中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30座中小型水库的配套工作,共扩大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解决了30个村、5400户、1.9万人的用水难问题。
通过大打农业基建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全县粮食总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总产达到14.82万吨,单产达到38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23.6%。 花椒总产1800吨,水果总产2862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00吨和2536吨。蚕茧和黄烟总产742吨和7414吨,分别比上年增加116吨和173吨。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元。

县二轻工业稳步发展
1990年,沂源县二轻工业系统在市场疲软的形势下,全体职工上下一心,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为国分忧的精神,采取种种积极措施,逐步摆脱了困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3%。累计实现利税811.36万元,比上年增长38.58%。全员劳动生产率24027.16元/人。定额流动资金周转92天,比上年同期加快10天。出口交货值1361.88万元,比上年增长8.5%。

(李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