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139&run=13

〔“七五”期间山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七五”以来,我省各级各类职业技术
教育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
一半以上,培养了一大批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有一定职业技能
的城乡劳动者,初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其他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在我省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底统计,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
发展到1012所,其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510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36所,技工学校
267所。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迅速增长,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990年有在校生23.24万人,
比1985年增长79.73%,平均年递增8.89%;普通中专在校生14.85万人,比1985年增
长48.2%,平均年递增8.19%;技工学校在校生11.86万人,比1985年增长236.9%。
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共达49.9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1.34%,年招生
总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53.3%。全省发展初级职业中学52所,在校生1.25万人。各
级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发展到117处, 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 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发展到
2541所, 年培训能力达57.76万人。逐步形成了一个行业基本配套、结构大体合理、
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
二、职业技术学校的行业门类基本齐全。1990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
专业400多个, 涉及农业、林果、畜牧、水产、机电、能源、化工、建筑、纺织、交
通、轻工、经济管理、财会、外贸、商业、旅游服务、幼师、卫生、艺术、体育等十
几个门类,基本覆盖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改变了过去以农学为主的格局。
三、 职业技术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新的教学体制正在形成。5年来,各级政
府普遍加强了职业技术学校的基本建设。1990年仅全省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就有建筑
面积20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3.3亿元,有30处学校在1990年举行的省级重点
职业高中评估中达到国家规定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标准。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共有专职教师4.98万人,兼职教师1000多人,全省有2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近40个专业
设立了职教师资培训班,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职教师资来源渠道。经过几年的总结,初
步探索出了长短结合、以短促长、联合办学等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教学、
生产、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教学体制正在形成。
四、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技术教
育兴办以来,全省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共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80多万人,短期职业技
术培训1000多万人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结合教学,广泛开展了科技试验、技术推广、
生产示范和经营服务活动,在农村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村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燎原计划”的实施和农业、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
全省建立“燎原计划”示范县64个,示范乡(镇)23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县9个。
(王景华)
〔山东评选首批18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对职业高级中学开展评
估,认定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通知》和《关于颁发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标准
的通知》精神,省教委在制定《山东省重点职业高中(中专)评估标准细则》的基础上,
于1990年5月份开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了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中专) 评估工作。
有18所学校经省政府审批后,国家教委备案、公布。这些学校分别是胶南县职业中专、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专、济南市历城区职业中专、济南第五职业中专、烟台市福山职业
中专、即墨市第二职业中专、平度市职业中专、昌邑县职业中专、寿光县职业中专、
淄博市张店第二职业中专、淄博市临淄职业中专(南校)、莱西县职业中专、临沭县职
业中专、烟台第一职业中专、德州市第一职业高中、牟平县职业中专、莱芜市职业中
专、威海市职业中专等。即墨市两所职业中专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在全国属首例。

(李昌烟)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1990年,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省教委一
方面继续安排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招生,在全省12所高校设立职教师资班21个,采取
统招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招收新生653人;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
的作用,加强了职业技术学校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机械基础、服装等专业
的短期培训班11个, 培训专业教师400余名。还同各市、地教育部门配合,举办了各
种类型的新技术讲习班、研讨班5期,培训教师500人次。在高校职教师资班的基础上,
成立了以培养职教师资为主的山东工程学院职教工程系。
(关延平)
〔平度市职教中心双元制试点〕 1990年9月,平度职教中心首批派往西德受训人员一
行10人赴西德学习。11月19日,青岛市副市长程友新、教育局局长王锡衔、中共平度
市委副书记杨广昌、 平度市教育局局长肖怀沼一行5人赴西德与赛德尔基金会签订协
议, 赛德尔基金会向平度市职教中心提供270万西德马克援款。平度市职教中心的实
习工厂和农学、果林等实验区正在进一步建设完善之中,双元制试点工作即将全面展
开。
〔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1990年5月下旬,国家教委、国家旅游局、中国旅行社、高教
出版社及庐山风景区管理局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职业学校宾馆服务专业“庐山杯”技
能比赛。 这次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2万
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我省青岛市的周瑶同学取得前10名决赛权,并在
庐山决赛中荣获本届比赛第三名。
1990年10月23~27日,全国职业学校服装制作比赛在上海举行。有25个省、市、
自治区及航空航天部系统的职业学校参加了比赛。比赛共分服装展评、西装上衣和西
裤制作、 自选服装制作等9项。山东代表队李岩、王玲娣获自选服装制作一等奖,王
晓苹获男西裤制作三等奖,蒲剑平、孟庆海各获时装设计三等奖,孟红艳获中学生春
秋装设计三等奖。在所有参赛单位中,山东获奖数名列第三。
(李昌烟)
〔莱芜市农科教结合走出新路子〕 近年来, 莱芜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综合实施
“星火计划” 、 “丰收计划”、“燎原计划”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深层改革,提出了
“依靠大教育,运用大科技,开发大农业”的口号,在精心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狠
抓了农业、科技和教育的结合,主要采取了5种形式:
一、以技术推广和基地建设为依托,在项目中结合。先后推广了良种繁育、配方
施肥、 地膜覆盖等9项实用技术;进行了小麦综合增产、旱地中产变高产、果树优化
栽培等12个科技攻关项目的实验。全市建起了15个示范基地。如寨里镇在组织实施吨
粮田开发项目中,普遍推行了区域化种植、小麦精播、立体种植等新技术。镇政府先
后举办了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带头户参加的学习班,通过他们把科学技术推广到千
家万户。
二、以服务组织为载体,在服务中结合。莱芜全市有市乡级科技服务组织287个,
村级服务组织4000多个,参与的农民达40万人,成为容纳人才,吸收技术的广阔天地。
杨庄镇农技校和镇兽医站联合兴办的服务实体,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一条
龙” 服务。 1年培训各类人才1.2万多人次。全镇农民专业研究会发展到15个,会员
1054人,畜牧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占农业收入的34%。
三、以科技示范点为样板,用能人带动结合。到1990年底,莱芜全市建立示范乡
镇15个,示范村358个,示范队500个,示范户1.48万户。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引导和
扶持,带动了农村各业的发展。牛泉镇发挥示范户的作用,养兔业迅速发展,成为全
省闻名的“养兔之乡”,兔毛收入占全镇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四、以政策引导和行政手段,在承包中结合。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莱芜市科技
承包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承包以科技为先导,以物资为基础,行政领导是保证,从
根本上实现了国家对农村经济的计划性同农民个体经营分散性的统一。口镇镇政府牵
头,农机、水利、供销、种子、财政等部门参加,承包了420户农民的260亩责任田,
当年亩产小麦达900多斤,比承包基数增加70多斤。
五、以乡镇培训中心为龙头,在培训中结合。莱芜市市里有中等层次的成人学校,
乡镇设培训中心,管区设培训站,村按万人一处开办了民校,形成了以乡镇为龙头、
管区为纽带、村为主体、专业户和农技学会为补充的培训网络。全市12万多农民接受
了培训,市直企业有6000多名中级技工和8000名初级工接受了岗位培训,近万名青壮
年参加了扫盲学习。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有机结合,莱芜市摸索出三种运行机制。一是统筹
规划、管理协调的领导机制。市、乡镇村和企业层层建立了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建
立了相应办事机构,在工作上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制定规划;统一确定开发项
目及配套措施;统一使用推广基地和培训设施;统一组织各部门参与。二是建立行政
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调节机制。以政府为主体,从农科教协调发展的
总体出发,运用政令、奖罚和法律手段对整个农科教活动进行调节、控制。三是建立
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制定了培训奖惩制度,规定凡15~40岁之间的青壮年完不成学
习任务,工人不予提资晋级,农民不准参与经营或承包。市里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检
查评比,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同时规定,从1990年起,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未取得
“资格证书”,不能承包土地,不能进经济服务体系任职,不能进工厂企业就工。
(王景华)
〔胶州市举办职业初中〕自1986年以来,胶州市在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发展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途径。先后在部分初中进行了“三加
一” 、“四年穿插”、“初三分流”、“单设职业初中”等4种模式的试点。经过试
点, 这4种模式各有所长,其中举办职业初中效果最好。1989年,胶州市决定在全市
范围内推行职业初中模式。目前,全市已办起职业初中17所,在校生5500人,占初中
阶段在校生的25%以上。为办好职业初中,胶州市委、市政府1990年又下发了文件,
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
设及仪器、设备配备;领导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王树勋)
〔福山职业中专〕 福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校
舍建筑面积为1.88万平方米, 实验仪器设备总值80万元,图书馆藏书4.8万余册,报
刊杂志220多种。该校共有教职工163名,专任教师104名,其中中级职称的教师36名,
高级职称的5名。 现设置机械、发酵、化工、服装、商品经营、财会、幼师、工艺美
术、计算机应用等9个专业。办学6年来,福山职业中专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
的首位,通过全方位、全因素、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
境,实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990年先后被评为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
集体、烟台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
进单位。该校被国家教委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中专)。

(李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