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128&run=13

〔山东省1990年学术活动〕1990年,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紧
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在经济、科社、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组织并
进行了许多课题的学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仅省、市地社联及所属学会召
开学术讨论会近200次, 收到论文5000余篇。省社联以组织重大研究课题和学术活动
为中心,以组织理论队伍和活跃理论研究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活动,着重围绕加强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和回答人们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开拓“中国精
神”、“沂蒙精神”等新的研究领域,深入挖掘蕴藏于历史和现实之中的宝贵精神财
富;发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理论研究活动,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服务。
1990年,全省学会工作和市、地社联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提高学术活动的
质量。 例如省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召开的 “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理论讨论会” 和
“纪念义和团运动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省科社学会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问题理论讨论会” 和“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理论讨论会”;省党史学会和党史人物
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土地改革理论讨论会”;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召开的“中国近
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学术讨论会”;省工人运动研究会召开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
级与深化企业改革讨论会”;省行政管理学会召开的“县级决策讨论会”;省经济学
会坚持常年举办的“经济理论研究双月座谈会”;省价格学会召开的“生产资料价格
双轨制并轨问题”讨论会;省投资学会继续进行的“山东投资结构研究”;省县级经
济管理研究会召开的“县级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青岛市社联召开的“青岛市治理
整顿、深化改革理论讨论会”;济南市社联召开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
讨论会”;聊城地区社联召开的“《水浒》、《金瓶梅》学术研讨会”等,都在理论
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讨论会〕1990年10月22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哲学、经济学、
科社、党建等多学科理论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联、省科社学会联合举办的此次讨论会,就当
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论点有:
一、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会同志指出,当代世界虽然
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私
有制的基础没有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没有变。一部
国际共运史,就是一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低潮、胜利曲折交替发展的历史,但高潮
和胜利始终是主旋律。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当今时代仍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时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必然的、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义是一次伟大、深刻的社会革命,需要经过长期、艰巨的斗争。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会同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作了不同的概括,
其基本的、核心的东西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民在
政治上当家作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这些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在社会主义不同发展时期有所不同,但
最本质的东西是不应变的。有的同志在肯定以上几方面本质特征的同时,提出还应加
上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独立自主地进行和平外交活动等方面的特征。
三、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总体战略。不少同志认为,当代
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资本主义,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资
产阶级自由化和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两大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面对新的挑战,我们
应当采取既防止和平演变又致力于自身建设的总体战略:一要发展经济;二是防止政
治渗透;三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走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讨论会由省社联副主席刘蔚华、梁自洁、周冀苍、张联瑜分别主持。中共山东省
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锦良作了题为《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时,
省社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梁自洁就此次讨论会的特点和所研讨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总
结讲话。会议观点的综述已在《求是》杂志《内部文稿》、《大众日报》等报刊上发
表。
〔“中国精神”学术讨论〕1990年,山东省社联主办的《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开辟
“中国精神”专栏的学术讨论,得到国内外读者关注。在持续一年的讨论中,共发表
了40余篇论文。讨论涉及中国精神的本质与内涵、内容与特点、功能与作用、振兴中
国精神的道路与方法,以及中国哲学与中国精神、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商品经济与
中国精神、民主政治与中国精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精神等多方面研究领域,
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任继愈提出动议,1991年,与山东省
社联联合在山东召开“中国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
〔“沂蒙精神” 研讨活动〕1990年9月,省社联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临沂地
委协商,将“沂蒙精神”研讨活动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的一项重大课题,深入持久
地进行下去,并制定了系列研究方案。11月,组成了由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的“沂蒙精神”考察研究组,赴临沂地区进行
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研究。考察活动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山东社会科学》编发了
“沂蒙精神”考察纪要;提出了深化“沂蒙精神”的研究,在各界广泛征集论文;为
召开理论讨论会和成立“沂蒙精神”研究会进行了准备工作。“沂蒙精神”系列性理
论研究活动的组织,得到了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省委在省社联《关于考察研究
“沂蒙精神”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将“沂蒙精神”研究列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的
一项重大课题,是十分必要的。
1991年5月9日至14日,省委宣传部、省社联、临沂地委联合主办并分别在济南、
临沂召开了“山东省首届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省委副书记高昌礼到会并作重要讲
话。中央办公厅研究室、《求是》杂志社、新华社等单位的同志以及省部分社科理论
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讨论会着重围绕沂蒙精神产生的历史根
源、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沂蒙精神的内涵、本质和特点;沂蒙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
实功能;弘扬沂蒙精神的意义、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同志认为,沂蒙精神虽然形成于当时自然条件封闭、生产力落后的地区,但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历史上沂蒙人民朴素而强烈的革命要求,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传播以及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对中国共产党深厚的情感,是其成熟的社会条件。
沂蒙精神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其中最本质的方面。随着社会主
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沂蒙精神提倡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与发
展商品经济是否矛盾,与会同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沂
蒙精神作为动力和保证;沂蒙精神的弘扬可以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学术活动〕1990年10月,省社联提出举办纪念建党70周
年理论研究方案,进行“当代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征文活动,得到省委宣传部、
省委组织部、 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的热情赞同与参与,6家联
合成立了征文评选委员会。征文活动共收到应征论文253篇。1991年5月17日、18日,
征文评委会召开会议,共评出获奖论文57篇。
1991年6月17日至18日, 山东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理论讨论会在济南举
行。会议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委研究室、省委党史征集委、省委党校、省
社科院、省社联联合主办。近百名同志参加了讨论会。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常委、
组织部长谭福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苗枫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向57篇获奖论
文作者颁发了奖品和证书。
此次讨论会围绕“当代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立足当代社会主义面
临严峻挑战和我国改革、建设面临艰巨任务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与会同志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
结合东欧剧变之深刻教训,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与会同志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命运与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不可分割地联系在
一起,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党胜利前进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
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重要保证。与会同志在讨论中
进一步指出,坚定不移地防御和反对“和平演变”,坚持不懈地开展防腐败斗争,是
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最重要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党为公,永远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执政为民,永远保持同人
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三是以权谋公,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并将权力置于人
民的监督之下;四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使各级领导权真正掌握在忠于人民利益的马
克思主义者手中。
(李海萍)
〔全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研讨会〕 1990年8月7日至8日,由中共山东省
委宣传部和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山东省牟平县养马岛联合举行。会议就计划
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现阶段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应解决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探讨。
与会同志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种客观必然,它不依某个人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
节相结合。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与会者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主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二者结合的方式应该因
时、因地、因行业、乃至因产品品种而异。二是主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对计划与市场结
合方式的最好表述。三是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
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最好方式就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另有一种观点认
为根本没有必要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分开,而硬要提出一个二者结合的问题。现实
经济运行中计划与市场是互相包容的,二者依据不同的规律交互作用,原本就是有机
结合的。与会同志认为,在现阶段,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应突出解决以下
问题:一、建立一个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各方面经济比例关系较协调的,相对宽松
的经济环境,一个宏观能调控、竞争体制健全、交换关系规范、产品和生产要素畅通
的、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完整的组织依托体系。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程度
和方式,要与治理整顿的目标相适应。还有同志提出,现阶段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
节的相结合,应毫不犹豫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当然,改革产权制度,只是寻求公有
制的形式,而绝非取消公有制。
〔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社会科学院、山
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山东省历史学会于1990年5月28日到29日在济南召开。 与会专
家、学者50多人,收到论文近30篇。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苗枫林在会上作了题为《当
熔长史铸明鉴》的报告。与会同志围绕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
历史选择、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以及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与会同志认为,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鸦片战争时
期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国官兵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壮举,二是人
民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三是爱国官员查禁鸦片、备战御敌等正义之举。这一时期,
爱国主义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同心抗敌的强大凝聚力。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谋求国
家的富强,以及冲破闭关思想束缚、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长处,既是鸦片战争时期爱
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显示了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与会同志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以求摆脱半殖民地
半封建状态,这与爱国主义是相一致的,是正确的。由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破坏,
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它却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
基础。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完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
因而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鸦片战争后,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沉沦了还是前进了?许多同志认
为,鸦片战争后,中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处于被资本主义列强奴役的附
庸地位,靠自身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根本无法摆脱这一困境。这是一种被扭曲的、
变了形的非正常社会形态,因而其基本倾向是沉沦而不是进步。与会同志对近几年史
学界有人颂扬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功绩”进行了驳斥,指出:西方列强入侵,
不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良机”,而是中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与会同志还结合当前国际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现实,讨论了鸦片战争的历史
启示及其他有关问题。

(王清敏)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
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山东大学于1990年10月7日至11日在济南联合召开。中、美、
日、英、德、澳等国学者130多人与会,提交著作5种、论文近80篇。与会代表围绕义
和团运动评价、义和团运动的社会文化背景、义和团运动与国际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
论。一、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相当多的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伟
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部分学者则认为,义
和团虽是反帝运动,但不宜评价过高,基本上可看作是一次大的教案,因而应从反洋
教角度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会学者虽一致认为义和团运动有明显的排外行动,
但对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述其排外程度和分寸则有不同意见。多数学者认为,义和团以
其英勇无畏的斗争,迫使帝国主义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也有学者认为,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未能实现,主要是由于侵华各国矛盾不可调合所致。还有人认为,上述因素
兼而有之,但以前者更重要。会上,有学者提出了义和团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新问题,
引起了与会者普遍兴趣。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未对中国近代化起明显作用。另一种
观点则主张,应当将义和团运动放在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其积极作用应
充分肯定。二、对义和团运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
从研究19世纪末灾荒的角度探讨义和团运动的成因;其二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社会结构,
即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母体--近代华北农村和农民的研究,进而探讨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其三是研究、探讨义和团运动与民间秘密结社和与教案、教会的关系,以从其中挖掘
其更为深沉的社会文化背景。三、就义和团运动与国际问题,有学者指出,帝国主义
对中国放弃瓜分政策,采取“保全主义”,不完全是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各国为保证
在华的共同利益,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就开始了“保全主义”的交涉,义和团运动
后,最终确定了“领土保全,门户开放”的原则。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国际进步人士
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和同情,认为这对于当前研究义和团运动中仍具有指导和启发意
义。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国内政治,与会学者从义和团运动与晚清新政、与资产阶级革
命派、与清廷内部各派系、与当时的重要人物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大家认为:一方
面,义和团运动为晚清新政造成了成熟条件;另一方面,义和团强烈的爱国精神推动
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向前迅猛发展,使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得以逐步提高。
(王清敏)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讨论会〕于1990年10月6日至8日在东营
市召开,由山东省哲学学会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与胜利油田党校联合举办。各有关高
校的哲学专业工作者和理论教学工作者以及市地委宣传部的理论宣传干部近40人参加
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与调查报告13篇。
此次讨论会着重围绕“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了
学术讨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抉择;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探讨;社会主义实践与认识历史过程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方式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生命力的再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完善的途径
和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协调、稳定和速度问题;当代世界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的问题。与会同志认为,是唯物史观指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领导力量和前途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解决了
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形式问题;顺利地引导中国革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
会主义革命转变。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多角度全方位地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严格把社会主义有无优越性同优越
性是否得到了发挥区别开来。
(李海萍)
〔首届国际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5日至19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美国、日本、
台湾、香港等国内外赋学研究界的主要专家共50人参加了会议。
学术讨论会的主要议题为:“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长期以来由
于各种“左”的思想的影响,赋的地位与作用在我国学术界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研究的范围主要停留在汉赋阶段。此次讨论会把讨论的范围延伸到汉以后各代辞赋。
会前《文史哲》 1990年第5期特辟专刊《首届国际赋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刊登论
文29篇。论文作者对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赋的研究进行了新的探讨,
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
首届国际赋学讨论会为民办性质。会议得到了中共山东省顾委和山东省委宣传部
的关怀和支持,得到济南炼油厂等十几个单位的帮助。山东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龚克
昌教授组织了这次会议。
(彭行)
〔全国第五届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0月16日至20日在济南举行。中国社科院文学
所、山东省社联、山东社科院、山大、山师大、曲师大、聊师院、青大、山东教育出
版社、山东近代文学学会等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共收到论文50余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为学会年会,主要讨论了“鸦片战争与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
这一主题。鸦片战争文学究竟属什么性质,学者们存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由
于鸦片战争敌我双方的性质与中国古代的敌我双方性质有根本性的差异,鸦片战争文
学表现出了既反侵略也反投降的创作内容,有的诗歌甚至把批判的对象指向了皇权,
所以,近代的爱国主义具有了新的内容,鸦片战争文学具有了“近代”的性质。有的
学者则认为,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就其理性精神而言并没有超越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
其主题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批判,二是对外来侵略的抗争,未能
引入以否定封建主义的民族改革(包括变法和革命)和师法西方重绘新的民族理想为特
点的爱国主义内容。学者从对多数作家的创作,在表现人民疾苦方面仍是传统的“哀
贫”、“悯农”、“伤世”;在表达忧国之情方面也未能摆脱传统的封建宗法伦理观
念,内涵还是一种士大夫的感时忧愤;从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看,没产生与古代文学
相比而独具面目的“新产品”。分析认为,说鸦片战争文学是爱国主义文学是对的;
但不能说是完全具备了近代性质的文学。真正具备近代性质的文学是戊戌变法时期的
文学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文学。
与会者还就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文学、晚清小说繁荣的成因、十年近代文学研究
的回顾与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联主席、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苗枫
林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颜子研究会成立暨颜子学术讨论会〕 曲阜市颜子研究会成立大会1990年9月27日至
28日在曲阜举行,同时举行颜子学术讨论会。
颜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是实践孔子“仁政”、“礼治”
思想的典范。曲阜为颜子故里,并留有大量文物古迹,颜子研究会的成立,旨在团结
联络海内外有识之士,历史地、全面地、科学地研究颜子及儒家思想,继承民族传统
文化的优秀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曲阜市委副书记李克胜当选为会长;市委宣传
部长卢兆河为秘书长。
首届颜子学术讨论会上,骆承烈等27人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与会者着重围绕
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一是颜子思想的社会价值。与会者认为,颜子虚
心好学,善于思考,讲信修睦,修身正德,不为贫穷所困挠,博文约礼永进无止。颜
子及颜子思想,对于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学派的创立,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生
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会议认为,这将是今后颜子研究的着力点。二是颜庙
等古迹及历代对颜子尊崇发展过程的研究。三是颜氏后裔的研究。会上,在肯定颜子
思想中的精华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作用的同时,与会者也指出颜子行为中过份
拘谨,虽为好学生,但因体羽早死,未能进一步发展孔子思想给后世留下更丰富的精
神财富的局限性一面。
在颜子研究会成立会上,还在颜庙举行了颜子塑像落成仪式。颜子研究会名誉会
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向奎和顾问、省政协主席李子超为颜子塑像落成揭幕。
(李海萍)
〔全国荀子学术研讨会〕1990年10月4日至9日在临沂召开。此次讨论会由省孔子学会、
临沂地区社联等单位联合举办,6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0余篇。会议就荀子思
想的成因与特点、荀子的天人思想、荀子的文化哲学、荀子性恶论、荀子与仁学,以
及荀子的学术批评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荀子的思想出于儒不拘于儒,承继孔孟而又与孔孟有所不同。荀
子长期生活在通于世变的齐国,与稷下各学派接触广泛,交流很多,深受齐文化熏陶,
故能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充分吸收齐学优长,从而集齐鲁两种学术思想于一身,形成
综百家之学的思想体系。荀子思想的特点是多方面的,而礼法并重、王霸兼采显然是
最为突出重要的方面。荀子的文化哲学可分为四个层次,即:说明了人的文化特点,
认识到人是一种文化存在;揭示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文化与历史的关系;阐
释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荀子的天人思想既具进步意义,又有时代局限。他肯定了人
在天人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认为人在自然万物中是最可宝贵的,提出了“制天命而用
之”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激励人们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然而,他又
说“唯圣人为不求知天”,主张人们不必去强求认识自然;并且,他也未能认识到:
既然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类家园,人类就应当努力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与会学者指出,荀子性恶论所说之“性”,是指人之先天禀赋属性,并不等同于
现代哲学中所说“人的本质”。荀子性恶论从生物学把握人性,内容丰富,思想系统,
把中国哲学史中的人性问题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从儒学发展的历史看,荀子实
际上充当了联系孔子与秦汉以后儒学的中间环节。与孟子一样,他在发展孔子仁学方
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于学术批评,则不但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他
构建整个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出发点,同时也为我们保存了大量有关先秦儒学和诸子学
说的文化资料。
(李兴斌)
〔华东地区第六次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讨论会〕 1990年6月20至24日在泰安召开。江
苏、 安徽、 江西、福建、浙江、山东、上海、辽宁、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市以及
《民主与法制》 杂志社、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等单位的代表共110人参加了会议。
省委政法委、省政府、省司法厅、省公安厅以及泰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了
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调查报告60余篇。代表们从维护我国90年代社会稳定的战略高
度出发,重点讨论了当前我国青少年重大恶性犯罪的发展态势、原因以及预防治理对
策。会议认为:
一、要高度关注当前我国青少年重大恶性犯罪的态势与趋向:青少年重大刑事案
犯在全部重大刑事案犯中所占比例较高,并有逐年增长和低龄化的趋势。以山东为例,
1986年以来青少年重大恶性犯罪平均每年以41.6%的幅度上升,其中18岁以下的重大
刑事案犯平均每年以34.1%的幅度上升。
二、青少年犯罪又有新特点:(一)暴力犯罪明显增多;(二)以盗窃、诈骗、抢劫
为特征的财产型犯罪和以强奸为特征的性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流;(三)青少年
累犯、惯犯增长较快,结伙犯罪与集团犯罪增多并严重化。
三、青少年重大恶性犯罪增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社会发展伴随产生的不合
理现象导致了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反社会化定型;社会风气的败坏影响了青少年的人
生观;社会控制力弱化,为青少年犯罪打开了大门;学校教育存有弊端,青少年思想
教育基础不牢;大众传播媒介的负效应诱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直接破坏了社会稳定。
五、必须积极科学地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一)大力发
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安居乐业;(二)全社会行动起来,
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三)加强法制教育;(四)净化社会环境;(五)严惩各种犯罪。
(冯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