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119&run=13

〔省农科院“七五”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七五”期间,山东省农科院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省委的科技战略方针,稳步推进改革,积极开展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科
研成果丰硕,开发效益显著,为山东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取得13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级成果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60项,分别比
“六五” 增加75%和1.14倍,新增经济效益110多亿元。育成小麦、玉米、棉花、花
生、大豆、地瓜、谷子、高粱等作物新品种、品系40多个,大白菜、萝卜、苹果、板
栗等果蔬品种20多个,猪、兔、鸡、蚕、桑新品种和杂交组合13个。其中,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的小麦品种“济南13号”,始终表现高产、稳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适应性广,历经十年不衰,累计推广1.34亿亩,增产小麦65.44亿公斤,纯效益29.48
亿元。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的“中国秋冬萝卜核--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育成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配制10多个杂交种,一般增产30~50%,在理论方面居国
际领先地位。建立并维持7年的SPF鸡群,已达国际标准,目前世界上仅有几个发达国
家拥有这项技术。
--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效益显著。“七五”期间,该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深入“河、洲、山”三大开发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技开发,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
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专项科技开发,5年中该院进行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
菜、果树等开发面积累计近3000万亩,增产粮食48亿公斤,棉花2.9亿公斤,花生3.6
亿公斤, 加上其他开发共创社会经济效益48.8亿元。二是科技扶贫,先后有8个研究
所、 20多个科技人员在沂水等7个贫困县的32个乡镇确定并实施了23个周期短、见效
快的项目, 生产水平很快提高。低产苹果园改造,使1.9万亩低产果园由1986年亩产
601公斤提高到1989年的2147.7公斤。 三是建立了一批科研生产联合体。该院家禽所
在济南市西郊与宋庄联办了“艾维因”祖代种鸡场,三年推广良种雏鸡60万只,在省
内外有较大影响。 山东大白菜良种服务中心,先后在9个省市推广良种91万公斤,社
会经济效益10亿多元。 四是科技咨询服务。5年来,向社会提供作物良种1200多万公
斤,良种畜禽(蛋) 1240多万只(枚),良种苗木770多万株,技术资料46万份,技术培
训60多万人次,为院外分析化验样品3万余项次,估测社会经济效益11亿元。
--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七五”期间,该院在继续做好扩大研究所自主权、
贯彻责权利统一和按劳分配原则、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实行了所长
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所长进行考核评议,确定政绩;科研课题实行了合同制,
生产后勤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科研方面,调整了研究方向,拓宽了研究
领域,在继续抓好粮棉油作物高产研究的同时,加强了系列配套品种选育、品质改进、
畜禽蚕果菜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并通过科技开发、扶贫,密切了科技与经
济的结合,迅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科学研究、科研管
理、技术经营三支队伍,并在人才培训、酬金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出相应政策,
以造成适宜各类人才成长的环境,使其在各自岗位上安心工作,努力进取,不断提高。
--加快了科技交流步伐。“七五”期间,该院先后与20个省市农科院交流了体制
改革、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信息,同华东、华
北地区的兄弟院建立了较为固定的联系。对外科技交流,在继续加强学术交往的同时,
开始了技贸协作。5年来,该院共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600人次,
派出70人次出国进修、考察、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
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引进了一批作物、果树、蔬菜良种,其中有的已用于生产,如
从国外引进的桃、李等果树品种和耐盐牧草都已试种成功,并正在扩大繁殖推广。
〔省农科院原子能所科研体制改革创出新路子〕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建
于1959年,现有科技人员41人。“六五”末,事业发展处于困难时期,同位素示踪长
期无课题,辐射诱变育种出现徘徊。面对这种不利状况,该所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使科研、开发工作在困境中崛起,取得突出成绩。5年来,获省部级成果2项,申报待
批2项, 有一个品种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尤其是获得了一批有苗头的作物、牧
草、 山楂新品系和新种质,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虫霉菌新种3个,经诱变获得了有一
定效价的虫霉毒素,诱变育种技术已由个体水平进到组织、细胞水平。与此同时,加
快了成果的转化进程, 5年创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通过技术经营和技术服务,5年
创收180多万元,还清了63.2万元款,弥补了事业费之不足。主要经验与做法是:
其一,深化研究层次,拓展研究领域。通过改革,该所调整了研究方向,并保持
了原有的专业和学科优势,深入到新的研究领域。
其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研、开发、管理三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队
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其三,强化集体意识,研究课题实行统分结合管理。全所科技人员得到合理调配,
保证了重点,避免了分散,减少了浪费。
(陈庆禹)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七五” 期间基本情况〕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七五”期间坚持
“以应用研究为主,防、治、研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山东省防病治病的需要,
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医学科研课题和防治项目,组织重大科研和防治项目的协作攻关,
科研防治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七五”期间,该院共承担院级以上科研课题和防治项目2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7项、部省级项目60项),完成158项,通过技术鉴定145项,其中80%以上项目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
全院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95项,其中“山东省疟疾流行区疟疾防治的研究”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人口主要死亡原因统计分析研究”,“慢性氯丙烯中毒的诊断
标准的研究”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研究”等46项科研成果获省和部级科技进步
奖。这些成果以不同方式推广应用后,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效益。同时,
各项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寄生虫的防治198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范围内基
本消灭疟疾;劳动卫生职业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七五”期间,全院职工总人数由1232人增加到149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39人,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47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842人,是一支有较高专业水平
和工作实力的队伍。
根据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七五”期间,经省、卫生部批准,该院相继新
成立了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测中心、山东省抗癌协会、山东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
中心、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等机构。

(省医科院办公室)
〔山东省科学院“七五”科研成果〕“七五”期间,山东省科学院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在这5年里, 该院认真贯彻“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
了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共完成院级以上科研课题
161项, 比“六五”增加40%,完成项目的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如:
“钒钛黑色陶瓷材料”属国内外首创,已获多国发明专利,并在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
会、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上分获银牌奖和优秀发明奖。“耐高温聚烯烃热熔胶”填补
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80年代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获全国第三届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和1989年度国家发明四等奖。“陶瓷无油轴承”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地位,获北京
国际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热收缩带胶粘剂”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199 0
年度国家发明三等奖。 “FZF2--1型海洋资料浮标”属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80年代初
期国际水平,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七五”科技攻关奖。“利
用玉米下脚料生产饲料酵母”的研究,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合微肥”
项目经大面积多种作物施用,增产显著。该两项成果双双获得1990年广州全国第二届
新技术、 新产品交流交易会金奖。“SBA--30型乳酸分析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替
代进口产品,供北京亚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训练使用,在上述“双交”会上该产品夺
得银奖。 五年内,全院共有100项科技成果获得院级以上奖励,获奖数比“六五”增
长55.2%。另外,还获得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省科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