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5&rec=103&run=13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新突破〕“七五”计划期间,特别是1990年,山东省
各级供销社在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中,进一步转变观念,紧紧围绕发展农村商品
生产,在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一、与科研部门紧密结合,加快先进的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七五”期间,
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资金雄厚、设施齐全、点多面广、靠近农民的优势,在为
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中,坚持科技领先,与科研部门挂钩,与广大农民联合,在促进先
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向农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为解决山东
果品品种老化、质量下降的问题,由临朐县供销社、山东省供销社、商业部和中国科
学院共同投资250万元, 在临朐建设了一处“中国北方果树苗木繁育场”,运用生物
工程技术, 引进和培育果树苗木, 填补了我国果树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的空白, 到1
990年底, 已从国内外引进了苹果、桃、梨、樱桃等优良果树品种94个,建立果树新
品种基地4000亩, 年产优良脱毒苗木200万株。为解决山东棉花品种多、乱、杂,影
响棉花产量、质量的问题,全省供销社大力推广安丘县供销社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
所联合建立棉花良种繁育推广新体系的经验,1990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在各棉花主
产区与科研部门联合,共建立棉花良种繁育基地30多万亩,年产棉花良种1500万公斤
以上。 “七五”期间,全省供销社系统与科研部门联合建立的科研、开发机构已达1
00多处。同时为加快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各级供销社还大力开展了对农民的技术教
育。 1990年全省共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0多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000多万份,
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2万多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0万亩。
二、突出重点,强化棉花果品的系列化服务。棉花、果品是山东农业的两大支柱,
也是供销社主营的骨干业务。1990年,各级供销社在为棉花生产服务上主要抓了良种
调剂供应, 全省供销社系统共组织调剂供应良种3050万公斤,占全省总需求量的1/4
以上;与农业、科技部门配合,抓了棉花高产开发;开展植保服务,全省建立棉花机
械化治虫服务队760个,配备专职人员1万人,购置机动喷雾器8000台,承包治虫面积
423万亩,为棉农增收节支上亿元;各级供销社共组织1.7万人包村包户,帮助棉农发
展棉花生产,用于推广良种和新技术的资金补贴达4000万元。在果品生产服务上,重
点抓了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推广,在重点产区集中改造了一批老果园,建立了一批新
果园,共发展优质果基地200万亩。沂水县供销社共改造低产果园8万亩,占该县果园
面积的45%,使1021个果园承包户年收入过万元。招远县供销社从日本引进红富士苹
果种苗和栽培技术,建立了全国最大的10万亩红富士苹果出口基地。到1990年底,全
省共建立果品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483个,有10万余户果农加入了这些组织。
三、建立骨干商品基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七五”期间,各地供销社因
地制宜,在围绕对当地骨干商品的服务中,涌现出了三种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的模式。
一是以招远县供销社为代表的家禽饲养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招远县供销社以万吨食品
加工厂为龙头,建立了县乡配套的畜禽饲养、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机构,对
农民养鸡大户实行全程服务, 至1990年全县的肉食鸡饲养量达到了210万只,比创业
初期的1986年增加53%, 每只鸡纯收入由0.5元提高到4.5元,共为农民增加收入840
万元。 全省供销社系统学习招远模式,共发展猪、牛、羊700万头,家禽4000万只。
二是以寿光县供销社发展区域种植、规模生产集约经营为代表的蔬菜产供销一体化服
务。寿光县供销社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展了蔬菜新品种的试验、开发工作,在全县扶
持了120个基地村, 大面积推广蔬菜新品种和管理技术,使基地村的蔬菜产量普遍提
高三成以上,年人均蔬菜收入过千元,其中18个村户均收入超万元。三是以定陶县供
销社条柳编生产为代表的分散加工、集中销售、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几年来定陶县供
销社与外贸部门联合,利用当地的腊柳条资源,组织农民发展条柳编工艺品,研制、
开发新品种200多个, 出口10多个国家,1990年出口值达55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
解决农村剩余劳力上万人,为农民增加纯收入130万元。
四、健全服务网络,延伸服务层次。据1990年底统计,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共建立
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8200多个,其中包括庄稼医院、植物诊所、机防队、配药站、
测土站、咨询服务部、农机租赁维修服务部等,并投资2000多万元,配备了各种大中
型农机具和测土化验设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00多万亩,指导农民科学用药2500万
亩, 机械化植保承包500多万亩,为农民代耕、代播、代收割500万亩,维修农机具3
10万台(件) 。青岛市供销社开展测土施肥成效显著,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50万
亩,小麦增产25.8%,棉花增产15.6%,为农民增加收入4800万元。
五、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七五”期间,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把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完善系列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自筹、
款、集资、联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集中兴办了一批农副产品的储藏、运销、加
工等配套服务项目。到1990年底,全省供销社的固定资产总值达43.3亿元,比“六五”
计划末增长26.1亿元。全系统拥有加工企业3300多处,年工业产值 (按1980年不变价
格计算) 40多亿元; 拥有冷库、 冷风库、储备库464座,容量70多万吨;运输车船9
000多辆(只) ,铁路专运线17条。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全省农副产品的
加工、运输、储藏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全省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吸收农
村劳力10万多人,为100多万农民开辟了生产门路。
〔供销合作社经营〕1990年,山东省农村市场受大环境影响,持续疲软,多数工业品
销售不畅。全省供销社系统生活资料销售79.2亿元,比上年下降0.6%。在市场疲软、
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省各级供销社积极采取措施,扩大销售,启动市场。一是工商
携手,大力开展地产工业品推销。各地供销社与工业部门联办、自办各种订货会、交
流会、 展销会等400多次,成交额达60多亿元。全年从工厂纯购进61.9亿元,其中省
内工业品58亿元, 占93.8%,比上年增长1.4%。二是发挥群体优势,大力开展联购
分销。从省到各地普遍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联购分销集团、公司,全年联购分销额达17
亿元,占工业品购进的27.5%,比上年增长45%。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让利销售和有
奖销售活动,销售额达25亿元,占全系统消费资料销售的31.6%,全省让利给消费者
5000万元左右。四是大力开展代销、联销和下乡送货。全省代销、联销商品9.2亿元,
下乡送货额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1%。五是不断扩大对集体、个体商业的
批发业务。 全年对集体、个体商业的批发额达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并且呈
逐季上升的趋势,1~4季度分别为上年同期的96.5%、95.9%、106.2%和117.2%。
〔供销社系统外经贸工作的新发展〕1990年,山东省各级供销社进一步转变观念,增
强开放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狠抓了出口产品基地的建设,拓宽了外贸出口渠道,引
进了外资和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提供出口商品货源品种增加、范围扩大。1990年全省供销社供应出口商品总
值达11.2亿元,比1985年增长75%,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5%。目前出口商品共30多个
门类,100多个品种,其中棉花每年出口10万吨左右,占了出口总值的55.6%;果品、
粮油、土产、水产、肉食、干菜、鲜菜、建材等其它商品出口额占了44.4%。
二、供销社工业创汇企业增加,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截至1990年底,供销社
工业创汇企业已发展到230个, 占了全省供销社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38.3%,年创汇
达1.7亿美元。供销社出口商品正在由初级产品向精加工、细加工制成品转化。
三、积极引进外资,外向型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从1987年开始引进外资项目以来,
到1990年底,全省供销社已批准立项并开工建设的引进外资项目23个,其中合资项目
13个, 引进技术项目4个, 补偿贸易3个,来料加工1个,来样加工1个。合同投资额
5071万美元,其中外方投资1759万美元,占合同投资额的34.7%。目前已有14家企业
试产、投产。
四、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已见成效。1987年国家经委下达的“棉花轧花
新工艺及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已经完成,于1990年11月27日通过了国
家级鉴定,国产化率达到了98%,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对提高我国棉花加工水平,
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始发挥作用。
(孙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