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75&run=13

[黄河防凌防汛]1989年的凌汛期,由于气温偏高,封冻期及封冰河段均较短,
未发生凌洪,实现了文开河。
汛期(7~10月)进入高村站的总水量为192亿立方米,总沙量5.33亿吨,分别比
常年偏少24.4%和39.2%,是一个枯水少沙年。花园口站大于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
共有两次,7月25日,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6000立方米。全省出险179坝次,抢险用石
1.46万立米,用柳204万公斤。在黄河防总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项防汛准备
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充分,取得了一些新经验:①进一步健全了防汛责任制。从省到各
地、市、县、乡(镇)层层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防汛责任书10万余份。②进
一步加强了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了防汛方案、防汛管理工作的若
干规定及东平湖水库分洪运用方案和实施办法,制订了《黄河防汛物资储备及供应办
法》,统一规定了工程普查、河势查勘和抢险代电的内容和要求。③加强了防汛队伍
的组织和技术培训工作。各修防处(局)、段(所)共派出470多名干部,深入乡村
进行发动组织。全省一、二、三线共组织群众防汛队伍110.8万人,其中,一线基干
班16.6万人,抢险队1.6万人,技术培训3.2万多人。对治黄专业队伍也进行了多层次、
多形式的防汛抢险业务技术训练。从4月份开始,自下而上地开展了技术练兵和选拔
活动,局技术比武领导小组对各修防处(局)选出的代表队进行了考核评比,并于6
月5日在济南举行了前3名比武竞赛。比武项目包括:捆枕、搂厢以及埽工家伙桩绳等,
使掌握这些抢险技术的职工人数由原来的20%左右提高到60%~70%。同时,还评选
出先进操作能手177人。山东省职工技术比武领导小组向获一、二、三名的三个队、
90名队员和获得前6名技术能手称号的同志颁发了证书。7月下旬举行了一次以防御花
园口站2.23万立方米每秒洪水为目标的防汛摸拟演习。全局共有6036名干部、职工参
加,25个机动抢险队进行了实战拉练,锻炼了各级领导防御大洪水的指挥决策能力和
抢险队伍的实战本领。省局还对157名科、段长、工程师以上干部进行了防汛业务知
识考试,各修防处(局)也对股和分段长、助理级以下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考试考
核。通过组织工程普查,大力消灭险点隐患。1989年,先后对全省的黄河防汛工程进
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普查,对查出的严重影响防汛安全的问题,均于汛前进行了处理,
共处理大堤裂缝186处,獾狐洞穴106处,捉獾72只。拆除了惠民、东阿两处低于防洪
水位的通讯电缆和垦利县一号坝以下背河戗坡上的输油管线,对齐河县的官庄、荆隆
口、店子,济阳县的东张辛、济南市的洛口等严重渗水堤段,也进行了机淤加固。坚
持对防汛物料常抓不懈,汛期共储备防汛石料76万立米,铅丝405.7吨,麻袋122.7万
条,发电机组211台、1897千瓦,布电线318.5公里。同时,商业供销部门为黄河防汛
准备草袋50万条、苇席5万领、毛竹3万根、熟红麻500市担,铅丝180吨,木材200立
方米,蓬布50块。沿黄广大群众对防汛物料也做了充分准备,备有柳秸软料1.3亿公
斤,草捆28.6万个,木桩132万根,麻草袋182万条,其它工具料物50多万件,并及时
做好对上述物料的汛前清仓检查、翻新整修和更新补充工作。
[引黄供水]黄河是山东的重要水资源。1989年山东大旱,对引用黄河水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为此,黄河河务局狠抓了引黄供水工作。①组织全河涵闸管理职工及早
进行工程的维修养护,保证了适时放水。②及时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黄河水情。
③在非灌溉季节,建议沿黄地、市、县充分利用河道、坑塘、洼地蓄水,以缓解春灌
期用水矛盾和补给地下水。④积极配合有关地市,保证了引黄济湖、济淄、济潍、济
青等远距离送水任务的完成。1989年基本上满足了沿黄工农业用水。全年引用黄河水
123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纪录;灌溉农田2500多万亩;新淤改土地5万亩。有效地缓
解了全省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缺水的矛盾,为山东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黄河基建岁修]1989年,山东黄河基本建设计划3750万元,主要工程有大堤加
培土方30万立方米,机淤固堤土方500万立方米,险工加高改建石方7万立方米,新建
改建涵闸4座,压力灌浆40万眼,完成东明防滚河坝两道。施工中各单位认真加强管
理,普遍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经验收各项基建任务全部完成,机淤土方超额完成,
工程质量合格率在90%以上。
防汛岁修计划投资1340万元,完成土方38万立方米,石方7万立方米,植树42.1
万株,植草79万平方米。确保了黄河防洪工程的完好与安全。
[黄河滩、湖区开发建设]滩区建设。1989年国家和地方用于黄河滩区开发建设
的投资1431.5万元,全部按计划完成。兴建了一批滩区水利建设项目,多数项目已发
挥了经济效益,扩大灌溉面积16.3万亩,夏秋增产1000多万公斤。
东平湖区建设。国家投资995万元,解决了部分移民在住房、吃水、上学、看病、
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扶持移民上了一批开发项目,主要有:治理改造涝洼地
4700亩,饲养家禽、牲畜40万头(只),发展湖产养殖1200亩,兴办乡镇企业66个。
上述项目的建成,实现产值800万元,创利税90万元,安排移民就业1000余人。此外
还兴建了一批水利配套设施,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排涝面积5万亩,年增产
粮食350余万公斤。
[黄河防洪工程管理]首先,坚持以安全为中心,广泛开展工程管理达标活动。
全局1989年共有51%的工程达到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制订的工程管理标准,有力地推动
了全面工程管理工作。其次,认真搞好1989年的汛前、汛末河势及工程普查,大力消
除隐患险点,加强了对工程的经常性管理养护,广泛推行了管理工日制,并实行了管
理职工部分工资、补助费、奖金浮动制,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与管理人员的经济
利益挂钩,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全年共填垫水沟浪窝5万处、平垫堤顶1200多
公里,两项共计完成土方26万立方米;维修防汛房屋882座2307间;整修排水沟432条。
完成险工护滩工程根石排整、整修坝身74万平方米、勾缝4万多平方米,整修坝面
147.6万平方米,完成维修用石4.6万立方米。维修涵闸起闭机241台次,闸门61扇,
共投入管理工日45.3万个,使工程管理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
步。第三,广泛深入地宣传《水法》及《河道管理条例》,依法加强了工程管理。
1989年共举办各类学习班156次,开展知识竞赛63次,出板报592期,张贴标语5559幅,
出动宣传车183车次,举行电影晚会46场次。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禁案件478起,罚款和
追回赃款7.66万元,清除违章建筑324处,依法拘留71人,法办16人。通过贯彻实施
水利法规,使山东黄河工程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山东黄河水资源情况]一、黄河来水量。据高村水文站的观测统计资料,自
1951年-1988年,黄河多年平均来水量应为428亿立米,按季节分布状况如下表:

┌───────┬────┬────┬────┬─────┬─────┐
│时段 │全年 │1~2月 │3~6月 │7~10月 │11~12月 │
├───────┼────┼────┼────┼─────┼─────┤
│水量(亿立米)│428 │26 │95 │252 │55 │
├───────┼────┼────┼────┼─────┼─────┤
│占全年% │100 │6.1 │22.2 │58.9 │12.8 │
└───────┴────┴────┴────┴─────┴─────┘
1979~1988年,由于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加之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增加,使高
村站年平均来水量仅为372亿立米,比多年平均来水量减少56亿立米。近10年来水量
按季节分布状况如下表:

┌───────┬────┬────┬────┬─────┬─────┐
│时段 │全年 │1~2月 │3~6月 │7~10月 │11~12月 │
├───────┼────┼────┼────┼─────┼─────┤
│水量(亿立米)│372 │26 │80 │222 │44 │
├───────┼────┼────┼────┼─────┼─────┤
│占全年% │100 │7.0 │21.5 │59.7 │11.8 │
└───────┴────┴────┴────┴─────┴─────┘

由于黄河水资源在一年内的时间里分布不均,与农作物需水时间不相适应,因而
出现了断流与弃水同时存在的矛盾。每年3~6月引黄灌溉高峰期,来水少、用水多,
致使济南及其他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出现断流现象。近十年以来,洛口站累计断流22天,
利津站累计断流101天,1989年4、5月份利津站又出现断流8天。另一方面汛期和冬季
来水多、利用少,又有大量弃水入海,未被利用。近10年来,仅利津站年平均入海水
量就有289亿立米,其中非汛期弃水96亿立米,即使1986、1987两年连续枯水,仍弃
水入海100多亿立米,其中非汛期弃水50~60亿立米。
二、黄河水资源利用情况。
近10年来黄河平均引水量与同期高村站来水量相比,见下表:

┌─┬────────┬──┬───┬──┬───┬───┐
│ │ │全年│1~2 │3~6│7~10 │11~12│
│ │ │ │月 │月 │月 │月 │
├─┼────────┼──┼───┼──┼───┼───┤
│近│来水量(亿立米)│372 │26 │80 │222 │44 │
│十├────────┼──┼───┼──┼───┼───┤
│年│引水量(亿立米)│70.5│1.9 │39.8│24.4 │4.4 │
│平├────────┼──┼───┼──┼───┼───┤
│均│引水量占来水% │19.0│7.3 │49.8│11.0 │10.0 │
├─┼────────┼──┼───┼──┼───┼───┤
│一│来水量(亿立米)│312 │19.7 │58.9│203.5 │29.9 │
│九├────────┼──┼───┼──┼───┼───┤
│八│引水量(亿立米)│87.4│1.8 │49.6│24.7 │11.3 │
│八├────────┼──┼───┼──┼───┼───┤
│年│引水占来水% │28.0│9.1 │84.2│12.1 │37.8 │
├─┼────────┼──┼───┼──┼───┼───┤
│一│来水量(亿立米)│ │36.1 │92.9│ │ │
│九├────────┼──┼───┼──┼───┼───┤
│八│引水量(亿立米)│123 │10.6 │57.4│ │ │
│九├────────┼──┼───┼──┼───┼───┤
│年│引水占来水% │ │29.4 │61.8│ │ │
└─┴────────┴──┴───┴──┴───┴───┘

三、引黄水量和效益。引黄灌溉是山东省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尤其对促
进鲁西北地区的农业丰收起到了重大作用,效益十分显著。山东引黄始自50年代,经
历了试办、大办、停灌和复灌的曲折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引黄灌溉发展
速度加快,效益更为显著。到1989年底,全省已有引黄闸45座,虹吸管55条,设计引
水能力2121立方米每秒,沿黄地区的53个县(市)用上了黄河水,共开辟引黄灌区63
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有19处。从1965年复灌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全省引黄水量逐年增加。70年代年平均引水量为48亿立米,灌溉面积1100万亩。1979
~1988年,平均引水量为70.5亿立米,较70年代增加47%,1988年引水量多达87.4亿
立米,1989年引水123亿立米,灌溉面积2500万亩,创历史最高纪录。
引黄灌溉有力地促进了灌区粮棉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德州、菏泽等
地的典型调查,灌区和非灌区小麦比较,浇一遍黄河水每亩增产百斤左右,浇二、三
遍成倍增加。据省水利厅调查,如按年亩增产效益21.15元推算,近几年鲁西北地区
年增产效益都在5亿元以上。据统计,1988年鲁西北5地市粮食总产990.93万吨,是
1970年的2.56倍,其中小麦总产534万吨,是1970年的6.4倍。在1979年~1988年的10
年间,沿黄5地市向国家交售商品粮800万吨,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为国
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棉。
(马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