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74&run=13

[水利工作概况]1989年山东省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开始走出水利效益衰减
的低谷,有效灌溉面积在连续4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净增49万亩的好势头。1989
年是山东省水利史上一个重要的年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旱治水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连续多年的干旱,造成了全省性的淡水危机,
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全面受到缺水的威胁。特别是1989年少有的干旱使全省人民进
一步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省长赵志浩指出,对水的问题,早抓早主动,晚抓就被动,
不抓则无法摆脱困境。全省上下各个阶层进一步认识了水利和自己的关系,治水的呼
声高涨,治水的步伐加快。
2,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水利工作。8月份,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
实行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抗旱斗争的决定》。11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又作出《关于水
利建设问题的决议》。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振等领导
同志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治水路子,指导抗旱治水工作。各市地县出现了党政一
把手亲自抓水利,五大班子一齐抓水利的可喜局面。各地还从机关抽调大批干部奔赴
抗旱治水第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多年来所未有的。
3、抗旱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全省全年抗旱浇地3.06亿亩次,使因干旱造成的损
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50亿斤,取得了建国以来第3个丰收年。抗旱
高潮出勤劳力达1336万人,投入抗旱机械46.2万台,各类水利设施提供灌溉用水228
亿立方米,引黄河水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大关,达到123亿立方米,比常年多40~50
亿立方米。
4、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宏大。据统计,全省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1.7万项,完成土
石方6.5亿立方米,多渠道筹措水利资金13.8亿元,是上年2.7倍,其中群众集资9.37
亿元,是上年的3.5倍,最高出勤劳力达1280万人,是上年的2.2倍,投入工日4.9亿
个,比上年多1.8亿个,扩大灌溉面积191万亩,改善774万亩,分别比去年多1.21倍
和1.36倍,都超额完成当年计划。从1989年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效益、质量来看,
是近10年来所没有的。
5、依法治水又有新进展。1989年依法治水工作重点抓了水利立法和执法。省七
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是山东省历史上第一
部地方性水法规,表明山东省在依法治水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执法方面,突出
抓了水政机构的设置和执法试点。到年底已有16个市地、70多个县成立了水政机构。
水利部在山东省的两个执法试点县(龙口市、昌邑县)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
6、水利科技取得新成果。1989年,紧紧围绕水利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
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全省有74项科研成果获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省部级16项,
厅级58项,是近几年获奖最多的一年,“胶东变质岩山丘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
水三水转化关系的研究”等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土坝
坝体劈裂灌浆技术”,经过在新疆、贵州、广东、陕西、内蒙、北京、安徽、湖北、
山西等省市应用,普遍受到好评,不少工程应用先进技术后,被评为优质工程。
一年来水利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水利上的问题仍很严重。水资源危机和工
程老化退化危机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工程蓄水大幅度减少,水利综合经营不景气等,
从而使管理队伍的经济收入遇到严重困难;引黄区的河道淤积更加突出,防洪排涝是
潜在的极大威胁。
(张明君)
[水土保持工作]1989年,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水土保持工作条例》
和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认
真贯彻“预防、监督、管护”的指导思想,使水保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年共完成
水土保持工日8800万个,土石方2.7亿立方米,多渠道筹措水土保持资金4亿元,治理
水土保持面积1189平方公里,治理平原风沙面积270平方公里,分别比1988年增加529
平方公里和228.77平方公里。1989年山东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及时扭转方向,整顿加强小流域治理。针对前几年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经费管理办法和治理办法。在资金使用上,把以
前撒胡椒面的分配制度改为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签定合同,实行监督。在治理
范围上,在不少于上级规定治理面积的前提下,将原来铺开的68条小流域压缩到34条,
面积由原来的1028平方公里压缩到742平方公里,实现了治理一条,发挥效益一条。
在生物措施上,由各县外购苗木为主转向自行育苗为主。
二是搞好试点,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为了切实搞好水土保持监督
管理,8月份在费县召开了全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计划会议,会议提出了预防管护
的试点要求,12月份又在招远县召开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会。到1989年底全
省已有近30个县市颁布了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规定、办法和布告,12个县
政府颁发了水土保持检查证,共设检查人员300多人。部分县区已办理了水土保持补
偿费征收许可证,开始依法征收补偿费。
三是加强宣传,搞好青年水保工程。1989年对水保工作的每一项重大事情都进行
了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全社会对搞好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唤起青年对水保工
作的热情,1988年团省委、水利厅、省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起“兴
建青年水保工程活动”。1989年10月份在沂源县召开的全省水保工作会议上,对青年
水保工程进行了总结。1989年,栖霞、五莲、博山、沂源、泗水、莘县6个县区的青
年水保工程试点工作效益明显,有30多万青年、团员参加了水保工程劳动,整修梯田
2万亩,造林108万亩,修复地堰4万米,建谷坊、塘坝139座。
(王显勇)
[抗旱治水]1989年,山东省在连续11年干旱的情况下,又遇到了少有的干旱,
出现了春旱连夏旱,夏旱接秋旱,汛期无汛,雨季少雨,河道断流,井泉干涸,城乡
水资源全面紧缺的局面。全年全省平均降雨量449毫米,比历年平均减少36%,全省
受旱面积多次超过5000万亩。特别是7月中旬至8月20日,出现的长达一个多月的“卡
脖子”旱,全省平均降雨只有4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74%。有27个县降雨不足25毫米,
其中有16个县在10毫米以下。全省伏旱面积一度达7000万亩。这样严重的伏旱,是山
东省自1916年有水文资料以来所没有的。到汛期结束,全省地表蓄水8.13亿立方米,
比历年同期少41.69亿立方米。汛期,全省即有11座大中型水库、1.7万座小型水库和
塘坝干涸,地下水位一般比上年下降1~3米,局部地区下降10多米,地下水漏斗区发
展到1万平方公里,有9000多处扬水站、10万多眼机井无水可提。全省因旱造成2000
多万亩秋作物减产三成以上,其中绝产600万亩;有30多个城市发生“水荒”,许多
工业企业被迫限产停产;300多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限量供应,7000多个村、900
多万农村人口缺水吃。在这种情况下,全省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干旱进
行了顽强的斗争。
一是切实加强对抗旱治水的领导。从年初开始,省委、省政府就把抗旱工作作为
经济工作的突出重点来抓,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抗旱治水工作。8月下旬,省委、
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实行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抗旱斗争的决定》。9月中旬,省政府
召开市地分管市长、专员、农委主任、水利局长和各县(市)分管县(市)长参加的
水利工作会议,对抗旱治水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11月省人大常委会又作出了《关
于水利建设问题的决议》,省、市(地)、县各级主要领导同志,都亲自深入抗旱第
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并派出大批干部到基层包乡、包村、包产,实行面对面领导,具
体帮助解决抗旱中的实际问题。一些地方的领导部门还自动捐款支援抗旱斗争。
二是搞好规划,突出重点。省委、省政府特别强调了1989年要搞好抗旱治水的规
划,打总体战和持久战。省里提出,全省抗旱治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当前与长远兼
顾,开源与节流并重,治水与治污结合,“挖、截、蓄、调、节、代”并举,大中小
型工程配套,城乡一盘棋,省市县乡村一起动手,充分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
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黄泛平原区,主要是发展引黄灌溉,旱涝碱沙
综合治理。山麓平原区要蓄、挖、提、调、补相结合。深山区,以保持水土为重点,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拦蓄地表水,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低山丘陵区,
主要走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路子。滨湖涝洼区,走蓄调结合,即能排涝又能抗旱的路
子。各市地县根据省里的要求,都重新制定、完善了水利建设规划。
三是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旱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投入抗旱劳力达
1336万人,投入灌溉机械46.2万部,完成水利工程12.3万项,提引、利用各种水源
228亿立方米,其中引用黄河水123亿立方米,是历史上引水最多的一年,全年抗旱浇
地3.06亿亩次,使农业生产因旱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是各级各行各业积极支持抗旱斗争。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省的旱情非常关心,
给予了很大支持。全省各行各业顾全大局,急抗旱所急,帮抗旱所需,千方百计挤出
资金、能源、物资支援抗旱。1989年,国家和省共拨出抗旱专项经费2250万元,其中
省500万元。省石油部门增拨抗旱用油4.4万吨,省电力部门调整负荷,压缩工业用电
支援抗旱用电7510万度,省物资部门增加抗旱钢材2845吨、水泥1.8万吨、木材5470
立方米,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1.5万人次、汽车2500辆次支援抗旱。另外,省里还拿
出2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工降雨,收到较好的效果。
(张明君)
[农田水利建设]1989年山东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
设的决定》,实行全党全民动员,大搞水利建设,各行各业向水利建设倾斜,在投入、
规模、效益等各个方面都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全省多渠道筹措水利资金13.8亿元,
铺开各类工程项目21.7万项,累计完成土石方6.5亿立方米,工日4.9亿个,扩大、改
善和恢复灌溉面积965万亩。1989年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1989年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在领导工作上有两个转变:一
是由原则抓转变为具体抓。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抗旱治水摆在重点位置,党政一把手
亲自抓,当做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去完成;二是由一般性号召,转变为面对面领导。
全省各县市大都实行了六大班子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项目的“三包”责
任制,并组织各级脱产干部深入基层和工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二、用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方法和时间安排上,突出两
个结合:一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不少市地县,不仅依靠行政手段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而且还制订了一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性决定或规定,对水利建设的
劳力组织与使用、资金筹集与使用管理、物资供应、占用耕地等问题都做了明确规定,
使农田水利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常年干和突击干相结合。忙时小干,闲时
大干,春夏秋冬相连,常年坚持不断线;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夏季就开始搞规划,秋
种没有结束,各地就进行了部署发动。去冬农田水利建设全省上工时间普遍比往年提
前20天左右,工程项目之多、规模之大、转战之快是多年来没有过的。最高上阵劳力
达1283万人,是1988年同期的2.2倍。
三、各行各业向水利倾斜。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省上下,各行各业出现
争为水利建设做贡献的局面。泰安市各行各业提出:“农业大旱,我们支援”的口号,
全市机关、厂矿企业的干部职工和个体工商业户为水利建设捐款达200多万元。烟台
市团委在蓬莱县召开团委书记农田水利现场会,号召全市共青团、青年骨干为振兴全
市水利贡献力量。不少市地共青团、妇联、工会、工商联、武警、驻地部队等组织发
动团员、青年参加义务劳动或捐款捐物,从不同方面支援水利建设。物资、石油、供
销、电力等部门紧密配合,急水利建设所急,帮水利建设所需。
四、立足当前,兼顾长远。1989年各地农田水利建设,普遍立足本年度抗旱治水,
夺取农业丰收,并着眼三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缓解全省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一是继续
贯彻小型为主,以当年见效为主,“挖、截、蓄、调、节”并重的方针,因地制宜搞
小水源、小水泵等一些应急工程。二是扎扎实实抓好大的工程项目。各市地根据全省
总体部署,围绕省里规划的12项重点工程,做好施工准备,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也
都安排了一些骨干工程。
(王显勇)
[加强水政建设]1989年,山东各级水利部门把加强水政建设,依法治水作为转
变职能、强化服务,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的重要一环,狠抓了水政机构、水利立
法、执法大检查、执法试点和水法宣传工作。
到1989年底,全省16个市地和70多个县(市、区)已正式列编,建立水政机构,
另外还有20多个县市设水政专管人员。在水利立法方面,《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于1989年12月份由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办法》,已由
省政府颁发;《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山东省分级
负担水利投资办法》,已报省政府审示。各市(地)县的水利立法工作也在加快进行,
市(地)、县两级已制定和颁布了各种水规章、规范性文件225件,开始走向依法治
水的路子。由省人大和省政府部署的执法大检查,从1988年11月开始,到1989年4月
结束,水利系统结合本行业实际,提出检查“一法三条例六个规章”的要求。通过4
个阶段的工作,共查处违法案件1206件,对稳定管理秩序、维护工程安全起了良好作
用。为保证水利执法试点工作的开展,省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组织上,
主管机构与分管机构结合;在队伍上,专职与兼职结合;在领导关系上,条块结合;
队伍、管理、标志、处罚、执法情况掌握要统一的“三结合”、“四统一”构想。由
于试点方案考虑具体、细致,龙口市承担的试点方案,被水利部印发全国,以起示范
作用,昌邑县的试点工作,也得到兄弟省的好评。水法宣传,结合水法颁布一周年和
第二个水法宣传周,在全省掀起了两次水法宣传高潮。由于采取水法宣传与配套法规
相结合,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与当地贯彻情况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和面对领导、水
利职工、群众的“三个层次”,发动的广泛,宣传的深入,因此在效果上好于往年。
1989年山东省水政工作,在全国水政会议上受到水利部表扬,省水利厅在全省政府系
统法制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省政府法制工作先进单位。
(王显勇)
[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89年12月29日,山东省第七
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并于颁布之日起施行。这是山东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一个重要步骤。
《条例》分总则、管理机构和职责、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用水管理、奖励与
惩罚、附则等七章四十一条,既体现了《水法》的基本精神,又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
出发,规定了在本省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是一部
有山东地方性特色的水法规。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条例》规定各级水利部门是各级
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为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作出了法律规定。并提出,全省对水
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部门管
理服从统一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条例》强调了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水资
源的多种效能,统筹兼顾供水、灌溉、治涝、发电、航运、渔业、水土保持、生态环
境等各方面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兴水之利,除水之害。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条例》
对排污、污水治理、水工程保护等做了规定,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的检查
权和制止权。在用水管理方面,《条例》规定在全省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对直接从地
下或者河流、湖泊取水的单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
(张明君)
[引黄济青工程胜利通水]引黄济青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七五”期间
重点工程,也是山东省有史以来的最大水利工程。工程历经3年零7个月的艰苦施工,
于1989年10月16日试通水成功,到年底已放水7000万立米。这项工程共挖砌、修建输
水干渠253.2公里,建筑物455座,完成土石方5500万立米,砌石60万立米,混凝土75
万立方米,使用钢材7.05万吨,木材5.23万立米,水泥35万吨。在山东省水利和市政
工程建设史上开创了新的纪录。
引黄济青工程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心,李鹏、万里、钱正英等领导
同志多次过问工程情况,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物资部、国家建行等
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曾多次到工地视察,并对工程所需物资、资金等给予了重点保
证。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领导同志更是把引黄济青工程建设当做造福人民的
大事来抓,在各方面给予了支持,沿线各市地领导也都把工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不
少领导同志还到工程第一线参加劳动。据统计有 200多个专业队伍,1000多名施工指
挥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引黄济青的建设,施工高潮期,沿线近百万群众参加了劳
动。引黄济青工程采取了“任务切块、投资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施工办法,
并大胆引用了先进技术,其中:“等容量控制”先进技术在国内属首次使用;250公
里输水河道采用8种形式进行全衬砌,在国内也属首例;30多条河道采用立体交叉全
封闭倒虹吸,较好地防止了水污染;对水库采用砖质土做沁渗墙,也是水利建设史上
的大胆尝试。
引黄济青工程各项建筑经过几次大检查,优良率达96%,混凝土合格率达100%,
达到设计要求,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好评,被国务院赞誉为“速度快、质量好、投资
省”。
工程建成后,举行了通水典礼和表彰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水利部部长杨
振怀、省顾委主任梁步庭、中顾委委员苏毅然为工程通水剪彩。省委书记姜春云、省
长赵志浩出席了剪彩仪式和表彰会并讲了话。国务院发来贺电、李鹏总理为工程题词:
“造福人民的工程”。万里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也分别打来了电话、电报,
对工程建成通水表示热烈祝贺,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引黄济青指挥部,对为引黄济
青做出贡献的46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锦旗。
(王显勇)
[制定解决重点城市水资源引黄规划]持续干旱缺水,造成全省城乡水资源全面
紧张,特别是重点城市严重缺水。随着引黄济青工程的建成,引黄向重点城市供水成
为一条可行之路。济南、淄博、潍坊三市,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缺水尤为突出。
省政府决定引黄河水缓解三市用水紧张的矛盾。1989年,省水利厅牵头对三市的引黄
供水工程进行了规划。三市引黄供水工程规划大体如下:
1、济南市:引黄供水工程从近郊娘娘店建闸引水(Q=15m/s的提水沉沙,许寺
洼建调蓄水库,供水规模为60万吨/日,投资3.20亿元。
2、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从刘春家引黄闸引水沉沙后经引黄入桓渠道工程,新
修明渠8公里,在桓台西部建西贾水库,供水规模50万吨/日,投资3.46万元。
3、潍坊市:引黄供水工程从打渔张引黄闸引水,新建沉沙池、输水渠,接到济
青输水河,扩大宋庄、王耨两处泵站,加高部分堤段与建筑物,供水规模46万吨/日,
投资2.99亿元。
三个重点城市引黄供水工程完成后,增加城市日供水量156万立方米,年增加工
业产值238.8亿元。而且对补充地下水漏斗区,改善城市环境,防止海水继续入侵也
将起到很大作用。
(张明君)
[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抗旱决定]1989年,山东省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情,
面对严重干旱,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索山东抗旱治水的
路子,在此基础上及时作出了《关于实行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抗旱斗争的决定》。
《决定》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一、充分认识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增强抗旱斗争的紧迫感。1989年全省在连续
14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汛期无汛、有河无流、有库无水、井泉干涸、城乡
水资源全面紧张的干旱局面。到8月10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高达6000多万亩,其
中有1000多万亩已经出现萎蔫、干枯和死亡,有1400多个村庄、500多万人吃水发生
困难,一些城市发生“水荒”,部分企业被迫限产停产——这样的严重伏旱是半个多
世纪以来所没有过的。决定要求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干旱缺水的严
重性,打一场战胜严重干旱的总体战和持久战。
二、农村要集中全力夺取抗旱保秋收、保秋种的胜利。各地要把抗旱保秋收、保
秋种作为经济工作中突出重点来抓。①要大力开展秋季增产运动,抓住关键作物浇好
关键水,施好关键肥;②要及早动手,做好抗旱秋种的各项准备,力争秋种面积大于
往年,秋种质量好于往年;③要保证抗旱所需资金、物资和能源的供应。
三、大力开辟新的水源,逐步从根本上缓解水的供求矛盾。在开发当前抗旱急需
水源的同时还要从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逐步缓解城乡供水矛盾。①引用黄河水
补给南四湖、东平湖,同时解决菏泽地区南部用水问题。②把黄河水送到淄博市区。
继续搞好济南的引黄补源。③充分利用引黄济青工程,尽量增加沿线工农业用水。④
逐步解决蓬、龙、莱和潍坊“三北”地区水源奇缺和海水倒灌问题。⑤解决部分山丘
地区、高氟高碘区人畜吃水问题。
四、广泛发动群众,狠抓节约用水。全省城乡都必须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重大战
略措施来抓。农村,要进一步整平土地,实行窄畦短畦灌溉,发展管道灌溉、喷滴灌
等节水工程。工矿企业,要把节水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提倡废水利用,一水多
用,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沿海地区要提倡海淡水并用,尽量节约淡水资源。城
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要分配指标,计量收费,加强检查监督,杜绝“跑、
冒、滴、漏”。
五、严格依法治水,切实加强水源的管理和保护。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搞好水质监
测,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管好水资源和
水利设施。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同水利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破坏
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切实加强对抗旱斗争的领导,各行各业要大力支援抗旱。①要教育干部群众
牢固树立长期抗旱的思想,用水要准备长期过紧日子。②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的光荣传统,克服“等、靠、要”思想,大打抗旱治水的人民战争。③要把开源节流、
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以保证。④要转变工作作风,
党政一把手和分管同志都要深入抗旱第一线,现场办公,加强指导,工业、商业、电
力、财政、交通、宣传等部门,一切机关、团体、农村和企业单位,所有干部、党员、
工人,农民和城市居民都要为战胜严重干旱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显勇)
[引用外资项目进展顺利]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后,
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山东省的水利涉外工作依靠省、市、县三级水利、
农业、财政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又有新的进展。
1989年“三沂”(沂水、沂源、沂南)粮援项目总投资1761.83万元,其中联邦
德国粮援资金873.8万元,外汇407.1万元,解决了3县5.4万人的吃水困难,发展灌溉
面积1.4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平方公里。是年,“三沂”粮援项目在继续搞
好吃水工程的同时,加强了水土保持工程,受援3县从充实水保组织入手,加快了水
保工程进度。
为了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1989年,加强了规划设计和人员培训工作。一年中,
省地两级配合编写了《三沂粮援项目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标准》、《饮水工程验收标准》、
《三沂粮援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标准》、《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成果验收办法及标准》
等,使工程建设开始纳入规范化。全年共举办项目培训班13期,培训各类人员578名,
使每一处工程都有1-2名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援助项目96%的工程达到优
良,受到联邦德国专家的好评。
“三沂”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费蒙”(平邑、费县、蒙阴)项目的实施。
“平费蒙”项目于1988年提出申请,通过了预评估,1989年被联邦德国政府批准。确
定该项目自1990年正式实施,3年内德方援助3.5万吨小麦,955万马克外汇,工程总
投资8500万元。经与德方协商,德方同意将邹县也列入受援范围,并决定另行追加投
资。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一年中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顺利通过评估,争取到资金10亿
元人民币,其中用于水利建设约6亿元(含6000万美元)。
(张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