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64&run=13

[纺织工业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纺织系统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3亿元,
比上年增长5.56%,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经过40年建设,山东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针织复制、
服装、纺织机械器材、化学纤维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发生了巨
变。到1989年底,棉纺锭安装数达469.46万枚,其中:纺织工业系统332.49万锭;乡
镇工业系统86.82万锭;供销社系统44.36万锭;其他系统5.79万锭,气流纺达6万余
头,棉纱年生产能力达450万件;共有织机9万余台(含村办企业的1万余台),织布
能力达到25亿米,印染能力达到11.29亿米,成为纺织工业的主导行业;针棉织品折
纱能力达90万件,上升为第二大行业;毛纺锭拥有2065万锭(其中纺织工业系统为
18.14万锭,乡镇工业系统为2.49万锭,其他系统为236锭),毛织机达2468台;麻纺
锭拥有6.5万枚,麻织机2415台,麻袋生产能力达到1.25亿条;化学纤维生产能力达
到4.9万吨。
1989年,山东纺织工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努力克
服“一季度缺煤缺电、二季度动乱暴乱、三季度缺水缺钱、四季度市场疲软”的困难,
取得了比预料要好的成绩。主要产品产量,纱、布、呢绒、毛线和针棉织品折用纱线
量都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除化学纤维、纱、布、针棉织品折用纱线量和毛线超过上年
产量外,其余均低于上年实际水平。与上年相比,化学纤维产量完成3.4万吨,增长
40.23%;纱完成62.16万吨,增长22.9%;布完成20.29亿米,增长5.2%;针棉织品
折用纱线量完成11.7万吨,增长5.26%;毛线完成2.1万吨,增长30.69%。据纺织部
1989年12月月报排列,山东纺织工业在主要产品产量中,毛毯、麻袋居全国第一位;
纱、布、针棉织品折用纱线量居第二位;印染布、呢绒、纺织机械居第三位。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再上新台阶,全行业完成外贸交货值29.83亿元(不含丝绸、
部分服装),出口换汇5.5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56%和18.46%。出口总折纱
量达到85万件,居全国第三位,深加工产品出口增加,特别是出口针棉织品折纱量达
到15万件,与1987年相比翻了一番;服装出口也比上年增长10%,完成2124万件,换
汇达1.35亿美元。
预算内国营、集体纺织企业扣除减利1.17亿元外,自我消化掉不利因素24.5亿元,
实现利税10.49亿元,较上年下降10.92%,其中:利润5.88亿元,下降17.41%;税
金4.62亿元,下降1%。全民所有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2亿元,比上年下降
3.99%。
[治理整顿收到成效]根据国务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有关规定,在停缓建
97个项目,压缩85万枚棉纺锭,压缩固定资产投资8.88亿元的同时,省纺织工业厅对
全省小棉纺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表明,全省1-3万锭小型棉纺厂共有130个,
总纱锭约183万枚,另有万锭以下小纱厂229个,总纱锭约74万枚。这些小纱厂实行分
散的部门管理,普遍存在消耗高、单产低、质量差的问题。省纺织厅决定对这些企业
开展升档达标上水平活动。
棉纺能力低水平盲目发展,加上棉花生产徘徊不前,加剧了棉花供需矛盾,同时
带来流通领域混乱。主要表现在:(1)原棉等级虚高情况十分严重,一般降两个级
以上;棉花亏重很普遍,一般每包亏1.5-2公斤;棉花中黄白掺混、等级掺混、夹棉
短绒亦不少见,还发现掺滑石粉、食盐等现象。(2)乱收费用。不仅使纺织企业生
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经济损失严重,而且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为此,根据国家物价
局、国家技术监督局(88)价检字142号文精神,省物价局、标准计量局又以(89)
鲁标字第133号文作了补充规定,对棉花购销经营中的复验仲裁和处理办法作出了明
确规定。1989年4月4日山东省经委、标准计量局、供销社联合发出(1989)鲁经贸二
字第129号文《关于1988年度棉花调拨供应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棉花调拨允
许每担价外加收让级让衣分损失20元,并重申不准再抬级抬价和乱收费用。同时山东
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1989)43号文《关于调整棉花收购政策的通知》,再次强调棉
花经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和质量标准,并对棉花调拨中有严重价格违法
行为的20个县的47个单位进行了查处。省政府还决定从1989年棉花年度起实行棉花调
出调入包干办法,一定三年。采取上述措施,新棉上市后,混乱状况明显好转。
自1984年以来,山东对棉纱、坯布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后来,由于纺织原料求
大于供,指导性计划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又缺乏规范和有力的措施,实际
上失去了指导和计划的作用,导致了纺织工业内部流通领域混乱,打乱了正常的生产
秩序。为此,山东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自1989年度起,把棉纱、坯
布的指导性计划管理,改为指令性计划管理。同时,省政府采取重点倾斜政策,在资
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纺织工业增加资金5.5亿元,解决外汇940万美元,以购买紧
缺原料,其中发放启动资金2亿元,在棉花供应青黄不接的时节为确保出口,又解决
计划外棉花60万担,为稳定纺织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利用外资又有新发展]山东省纺织工业利用外资兴办“三资”企业,又有新发
展。全年利用外资5323万美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又有39个中外合资、补偿、租赁、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上马兴建。至此,自1987年开放以来,山东省纺织工业利用
外资项目达119个,其中:举办中外合资企业39个,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个,补偿贸易
项目30个,租赁项目33个,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16个,总投资3.17
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63亿美元。
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装备,对于改善行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
搞好深精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创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部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生产能力:棉纺锭13万枚、气流纺6840头,化学纤维
1.4万吨,兔毛纱3000吨,针织服装1080万打,色织布1300万米,宽幅印花布400万米,
无纺布1300万米,拉舍尔毛毯30万条,织袜80万打,还有纺织机械器材制造和麻纺织
生产等。对已建成利用外资项目情况平均测算,每利用1美元外资,可创产值11元、
利税2.2元,创汇2美元左右。预计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将增加产值17亿元、利
税3.5亿元,创汇达3亿美元。在利用外资项目中,除注意引进硬件外,还注重了引进
软件。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聘请国外技术人员来厂技术指导,派员出国进
行技术考察和生产实习,学习和掌握了国外的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纺织
工业的发展。
“三来一补”有突破。针对纺织工业原料缺和生产不足的问题,在增加花色布、
针织品和服装国外来样加工的同时,全年争取来料、进料加工达1.8万吨,推进了
“两头在外”。
[纺织品市场出现新走向]山东纺织品市场在持续几年好景以后,1989年急转直
下,市场走势与上年需求过热,波动频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今年市场平稳、清淡、
疲软。一季度较旺,二季度平淡,三季度疲软,四季度该旺不旺。主要特点:一是消
费由热转冷,实物销量下降,纺织品市场受上年抢购风滞后效应影响,除服装市场仍
比较活跃外,11种主要纺针织品商业销售无一增长,其中化棉布、毛线、卫生衫裤、
床单、棉布下降32.2%—45.4%;绸缎、棉毛衫裤、化纤布、呢绒下降17.2%—23.2
%。二是由于资金缺,三角债困扰,利息、税费增加,商业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该收
购的商品难以收购,该储备的商品难以储备,该发挥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的难以发挥,
全省商业购、销、存均下降。纺织品类:全省商业购进11.56亿元,销售12.19亿元,
库存3.98亿元, 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6.9%、7.1%和11.6%;针织品类:购进7.91
亿元,销售8.02亿元,库存3.18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8%、18.8%和1.2%。
三是商业收购减少,工业国内销售完成44.18亿元,比上年仅增长9%,而库存由年初
的3.26亿元, 增至年末的7.49亿元,增加1.3倍。商业主渠道销售不佳,资金困难,
于是采取拖欠工业货款的策略经营,而工业在疲软的市场面前,宁肯赊销给商业,也
不愿积压在库里。于是,拖欠工业货款便形成了滚雪球,“三角债”愈演愈烈。其结
果;商业主渠道债台高筑,收购减少;工业资金周转不灵,启动又受阻,使整个社会
再生产难以正常运行。
[从实际出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针对纺织品市场和原料的实际情况,为把整体
速度降下来,把有效供给搞上去,山东纺织工业一方面调整原料结构,增加非棉纤维
制品的生产,发展化纤、麻类、兔毛产品开发;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产品,努力做到
适销对路。化纤差别化纤维产量增至9169吨,占化纤总产量的27%,高于全国10.8%
的比重,为产品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省内兔毛资源和引进的先进设备,抓
住全国开展兔毛产品展评的有利时机,组织安排由16个毛纺织厂参加的27种兔毛产品
的开发, 并参加了9月在京召开的展评会。为积极响应纺织工业部1989年苎麻产品开
发年的号召,省内以麻代棉,积极开发产品,不仅使苎麻产品从无到有,能批量生产
麻棉混纺纱、纯麻纱、麻棉混纺、交织布和纯麻布,而且有一批服装等最终产品问世。
为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花色品种的创新,省厅两次组织了国际衣料博览会和国际装
饰织物博览会情况介绍,落实了由19个企业参加的26种国际流行样品的仿制,在1989
年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博览会上,我国共出售7张印花布图案设计,其中有4张是山东提
供的。同时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全年新产品开发完成301项,比上年增加267%,
新产品投产率达97%,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5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分别为34
项、122项,居国内先进水平的51项,新产品产值达到7.17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为7
%, 新产品实现利税1.08亿元,创汇节汇42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82%。
[企业管理进一步改善]由于外部环境绷得过紧,企业领导主要精力放在跑原料、
求资金、要能源、找市场等方面,使企业基础管理放松,加之棉花品质和坯布质量较
差, 造成产品质量普遍下降。纺织部考核省内生产的11大类产品稳定提高率为81.82
%,与省要求差5.18%;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季下降,全年累计合格率为76.3%,
比上年下降1.7%, 纯棉布、 床单、 印染布等主要产品出口合格率均比计划要求低
0.46%。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使骨干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全省纺织系统又有23个企业跨入国家二级企业, 占全国同行业国家二级企业总数的
13.5%; 45个纺织企业被批准为省级先进企业,占全省先进企业总数的8.1%。全系
统3年累计达到国家二级企业的有33个、省级先进企业113个,占全省纺织企业总数的
17%。 在骨干企业中,普遍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创奖活动,其中获部级奖企业5个、
获省级奖企业4个、 获厅级奖企业13个。在纺织企业中,有优秀质量管理小组70个,
其中:国家级3个、部级4个、省级17个、厅级46个。纺织产品创优活动也取得好成绩,
有5个产品获国优称号,有67个产品获部优称号;有101个产品获省优称号。优质产品
总产值达到22.43亿元, 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22%。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技术学习、
练兵、比武活动,全省有85%以上的纺织企业、40多万名职工参加,共选出企业级技
术能手4.3万余人, 并选送701名操作能手参加全省比武,有647人获省级操作能手。
[技术进步又有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纺织品市场疲软,迫切需要山
东纺织工业依靠技术进步,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纺织业全年用于技术改造总投资7.9
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技改投资5.9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技改投资2亿元。纳
入省经委下达的1989年度技改计划的共137项, 完成投资额3.57亿元。一批重点技术
改造完成后,山东济宁毛纺厂(大型)、淄博毛纺厂(中型)在装备上将得到彻底改
造; 济南第二、第三棉纺织厂,禹城、惠民、邹平棉纺织厂等5个棉纺企业的前纺车
间将应用先进的梳理成条和粗纱设备; 济南第二棉纺织厂、德州、诸城棉纺织厂等3
个企业将开始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牵伸装置;烟台、枣庄、菏泽、滨州、临清、泰安、
德州等7个印染厂将应用先进的圆网印花设备;还将有126台毛巾剑杆织机(1989年已
投产44台) 、498台喷气织机相继投产,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内唯一的平皮带生产
线亦将于1990年底在山东投产。
在努力搞好技术改造的同时,省纺织系统还狠抓了科技超前研究开发,使一批卓
有成效的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相继完成并投入生产。全年共完成科研项目88项,实现
产值1.23亿元、利税938万元、创汇或节汇204万美元。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27
项,填补省内空白的45项。真丝绸防缩免烫技术在1989年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荣
誉金牌;FA201梳棉机、大麻纤维在精纺毛纺织品中的应用,分别获得国家成果二等、
三等奖,全自动粗纱强力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外还有5项成果获部级奖、15项获
省级奖、30项获厅级奖。一批攻关项目的完成,不仅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还为国
家创了外汇。
[经济效益出现滑坡]原料价格上涨幅度过猛过大,企业难于完全消化;工业速
度下降,固定费用比重上升;管理放松,消耗增加,质量下降,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
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可比产品成本逐年持续上升,尤其是1989年可比产品成本
上升,既超过生产的增长,又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全系统预算
内国营、集体纺织企业与上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6.61%,销售收入增长16.61%,
而可比产品成本上升30.91%,致使实现利润下降17.41%。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
出现滑坡,使纺织行业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成本过高必然带来资金的严重损失,
大量资金沉淀, 全系统产成品资金占用高达11.59亿元,比上年增加133.52%,使整
个经济陷入困境, 亏损企业增至54个, 亏损额达4700.5万元,比上年增加4.37倍。
[强化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以后,省纺织系统重视思想政
治工作,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全行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和“忆十年、话
改革”的形势教育;不断加强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摆正厂长、书记在企业中的位
置,共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队伍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四有”教育,并广泛开展创文明企业,建文明班组,做文明个人的“创、建、做”
活动。1989年德州棉纺织厂、济南第一棉纺织厂、青岛第八棉纺织厂被授予全国优秀
政工企业, 还有9个纺织企业被授予全国纺织系统双文明企业,16个纺织企业被授予
全省优秀政工企业, 190个企业被评选为山东省纺织系统双文明建设先进企业。由于
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项任务一起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
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全省60万纺织职工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克服困难,
坚持生产,经受了动乱和暴乱的考验,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訾德祯)
[丝绸业概况]1989年全省丝绸业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原材料、资金、能源不足的
困难,蚕桑生产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丝绸工业和出口创汇保持了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局
面。
蚕茧生产:1988-1989年度新建桑园4.8万亩,新老桑园面积已发展到18.2万亩。
桑蚕茧生产23.1万担,完成计划的100.43%;收购21.94万担,完成计划的99.73%,
分别比建国后最高年份1980年,生产增长9.74%,收购增长5.84%。柞蚕茧收购5.69
万担,完成计划的113.8%,比上年增长38.8%。
丝绸工业:1989年总产值完成7.08亿元,完成计划的101.21%,比上年增长
10.78%。丝产量1928吨,完成计划的116.14%,比上年增长13.18%。其中白厂丝
1108吨,完成计划的105.52%,比上年增长18%。丝织品产量8552万米,完成计划的
108.26%,增长3.13%。其中系统内产量6255万米,完成计划的88.53%,比上年增
长1.45%。
经济效益:1989年工业利税实现7102万元,完成计划的103.06%,比上年增长
18.5%,其中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623万元,完成计划的110.06%,比上年增长
27.67%。商业利润438万元,完成计划的63.47%,比上年增长42.67%。
主要产品质量:桑蚕丝正品率计划达到98.5%,实际达到99.7%;平均等级计划
达到2A80,实际达到3A03;绢丝一等品率计划达到98%,实际达到99.15%;成品绸
入库一等品率计划达到80%,实际达到83.91%;出口合格率计划达到90%,实际达
到89.81%。
主要物质消耗:百公斤桑蚕丝耗用干茧285公斤,比省试样降低6公斤;万元产值
综合能耗1.501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2%。
1989年全省丝绸业在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省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委、外经委、工商、物价、银行、监察等有
关部门,加强领导,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
茧丝和坯绸的收购、出口全部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的规定,取得制止蚕茧大战,稳定蚕
茧市场的显著成效,为丝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3月份,省政府召开蚕茧产
区县(市)长座谈会,提出了加快发展蚕桑生产、加强蚕茧市场管理的5项政策措施,
省公司下拨新建桑园周转金722万元。4月份,省经委等6部门联合下达了“乡镇缫丝、
丝(落)绵、废丝加工企业调整的通知”,给省定点的13家乡镇缫丝厂和11家丝(落)
绵厂颁发生产许可证,纳入统一经营管理轨道,基本解决小厂与大厂争原料的问题。
省公司还拿出34万元补偿确有困难的乡镇缫丝厂的关停并转。国务院“4.26”电话会
议后,省政府成立了蚕苗收购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收购中的问题,省公司对完成
收购计划90%以上的38个县,按省政府规定奖励466.1万元。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山东丝绸的竞争实力。1989年面临
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省公司围绕把山东丝绸的出口创汇搞上去,从提高产品质
量和开发新产品两个方面入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从年初开始,全面实行产品质量
否决权,把产品质量同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结合有计划地开展企业升级、全
面质量管理达标、产品创优和技术操作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把以质取胜方针落到实处,
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全公司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10.1%,新
产品产值率达到9.8%。目前共有国家二级企业4个,省级先进企业7个,为公司直属
企业总数的32%;1989年有12个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已验收合格,10个产品创省
优质产品,1个产品创部优质产品,莱阳绢纺厂泰山牌120支桑绢丝创国家金质奖。山
东丝绸服装、复制品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首次联合在东京、大阪举办展销会,受到
较高评价。66届秋季广交会后,省公司又跟踪国际丝绸市场,开发出口丝绸新品种20
多个,出口机台由1988年底的989台,增加到1989年的1337台,出口交货量1253万米,
比上年略有增加。丝绸服装、复制品的出口创汇比重达到26.5%,比上年上升两个百
分点。内销产品主要开发涤纶仿真丝绸和醋酸丝中高档面料各40多个花色品种。仅涤
纶仿真丝绸上机300多台,生产330多万米。这两类新产品先后参加北京、济南展销评
比会、全国纺织科技“四新”成果展鉴会以及美国赫司特赛拉尼斯公司醋酸丝技术交
流会,都受到好评,被纺织部列为全国重点开发的省份之一。
3、贸工农经济实体化的体制优越性,在治理整顿中得到充分显示。1989年通过
强化宏观调控,集中实体化的人财物力,实行统筹兼顾,优化安排,发挥了大中型出
口企业的骨干作用。一方面坚持茧丝原料分配对出口倾斜,实行切块分配,对口专供,
保出口,保优质,保深加工。1989年白厂丝91%以上和绢丝、柞丝全部切块分到进出
口分公司,由出口部门择优具体安排品种机台。另一方面,对资金管理运筹,在各专
业银行支持下,通过修订蚕茧、厂丝、绸缎的结算办法,使贸工农三块资金在体内循
环轧差,协调运转,并采取以丝顶外贸欠款的办法,基本上保证蚕茧收购不打“白条”,
基本上保证大中型企业生产用丝有一定的周转数量,没有一个出口企业因资金不足造
成停工停产。此外,深化完善工效挂钩,1989年有79个企业2.76万人(占企业总数93
%,职工总人数98%)实行工效挂钩,工业利税超27.67%,出口创汇超17.2%,完
成双挂钩指标。实行工效挂钩不但健全了企业经营机制,也强化了宏观调控手段,做
到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桑蚕生产三个突破]1989年,全省蚕桑生产走出多年徘徊局面,取得桑园建设、
蚕茧产量和收购总量三个突破,1989年度新建桑园4.8万亩,为原有桑园面积35.8%,
桑蚕茧生产总量23.1万担, 收购总量21.94万担,分别比建国后最高年份的1980年增
长9.74%和5.84%。
有计划建设蚕茧基地,促进了全省新桑园的发展。省公司《关于建立桑蚕茧生产
基地的办法》出台后,各蚕茧产地县政府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重点发展、规模
经营的原则,积极制定蚕桑生产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仅冬季建园面积在3000亩以上
的县市区就有海阳、宁阳、平度、平阴、诸城、五莲、兖州、莒南、莒县等9个县市。
在建园中,他们总结吸取过去单纯依赖外购桑苗建园的教训,积极稳妥地实行“自繁
自育自栽”方针,根据建园规划繁育苗木。
深入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提高了单位产量、蚕茧质量和经济效
益。1989年春季建园全省首次大面积推广袋接体建园新技术3.8万亩,平均成活率80
%以上,为桑园提前栽植、提前成龄、降低成本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桑园管理方面,
较为广泛地将修剪、深翻、施肥、治虫等应用技术,用于常规的桑园管理;桑树病虫
测报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困扰蚕桑生产的桑树萎缩病,在宁阳、兖州、肥城等县通过
繁育抗病苗木和防治媒介昆虫以及加强桑园管理等综合措施,初步得到了控制。在蚕
茧饲养方面,继续扩大推广稚蚕塑料薄膜炕床育、稚蚕片叶立体育、85-4经济养蚕
法、方格簇等新技术,适宜夏秋季饲养的新蚕品种——“新四元”已推广,占夏秋发
种量的15%以上。全省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达到112斤,平均张种单产达到56斤,都高
于历年平均水平。生产上茧率达到86.6%,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茧丝长达到
1042.1米,比上年提高16米,解舒丝长722.9米,比上年提高32.9米。
制定鼓励发展蚕桑生产政策、合理调整茧价、查处违法经营、清理整顿小缫丝、
保证蚕茧收购资金和兑现换购化肥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蚕茧收
购市场的稳定。1988年蚕茧收购中准价,国家规定为2.45元/斤,因蚕茧大战,夏茧
另加补助1.50元/斤,秋茧另加补助2元/斤。1989年国家把收购中准价调整为4.70
元/斤。收购以质论价,全省平均实际收购价格达到5.25元/斤。1989年全省蚕茧总
收购量达到生产总量的95%,主产区烟台、青岛、泰安、济宁等市基本达到全额收购,
潍坊市收购达到95%以上。全省有38个县收购计划完成较好,根据省政府规定,兑现
奖励金额466.17万元。
[丝绸行业出口大幅度增长]1989年全省丝绸行业出口创汇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
为增加出口多创外汇,充分发挥省丝绸公司贸工农实体化优势,作了大量工作。
这一年度(1988-1989),因受“蚕茧大战”的影响,全省收购桑蚕茧仅有
14.17万担。蚕茧资源不足,使丝绸出口生产原料有近1/3的缺口。为缓解这一矛盾,
1989年初由青岛进出口分公司同日商协议以苏联桑干茧330吨来料加工厂丝84吨,这
个协议解决了沂源缫丝厂、乳山制丝厂、临朐缫丝厂上半年开工不足的困难,创汇
416万美元。此外,还努力开展以进养出业务,全年用汇407.83万美元,创汇751万美
元,创汇率达184.15%。在出口服装1019万美元中,以进料加工方式的占40%以上。
省公司还注意在原料分配上对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倾斜,使有限的原料得到充分利用,
多生产出口产品,多创汇。省公司把省内90%以上的厂丝和全部绢丝、柞丝用于生产
出口产品,并淘汰了一批出口差创汇低的产品,增加了高级捻线丝、宽幅斜纹绸、重
磅电力纺、丝绸服装、高档印花头巾、丝绸床上用品等国际市场畅销的中高档产品。
这些做法有效地保证了出口货源的增加。
从1988年第四季度以来,丝价不断提高,由11万元/吨上升到15万元/吨,又因
国家紧缩银根,超计划出口资金得不到保障,使整个丝绸行业外贸资金十分吃紧。
1989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延付收购货款2000万元左右,到年底剧增到6000多万元。为
克服外贸资金不足的困难,省公司一方面加强银贸配合,修订蚕茧、厂丝、绸缎的交
货结算办法,使农工贸三块资金,在体内循环轧差,并以丝顶外贸欠款,保证出口企
业生产用丝,使生产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采取“两清”挖潜措施,青岛进出口分公司
清理超储库存积压商品资金1293万元,清理国内外欠款704万元,挖掘了资金潜力,
初步调整了资金结构。这项工作受到中国银行总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以及省外
贸局的表扬。
1989年下半年,国际丝绸市场趋于疲软,有些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部分品种出
现滞销。特别是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后,也影响一些外商开证履约。在这种情
况下,青岛进出口分公司注意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并注意履
行合同,稳定质量,及时交货,搞好服务,从而逐步消除了大部分外商因听信谣传对
平暴产生的疑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省公司还采取开发新品种,发展出口深加工等
促进外销的措施,并在港澳和国外开设销售窗口。在香港开设的华鲁丝绸有限公司于
8月18日正式开业。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联合举办山东丝绸制品
展销会,展出了高档丝绸服装、真丝绣花服装、丝针织服装、床上用品等400余件。
省公司还根据国际丝绸市场的需求变化,开发试制新品种52个,其中已出口成交20个。
丝针织毛圈外衣、乔其纱印花染色围巾、丝棉交织床罩、腈纶棉防寒服等深加工产品
的开发出口,不仅促进了丝绸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由于省丝绸公司认真做好对省内出口企业的生产、信息、外销、新产品开发和利
用外资等5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并注意充分发挥贸工农一体化的优势,使全省丝绸行
业1989年出口创汇总额完成了6501万美元,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30.02%,比1988年
增长17.2%。
[丝绸科技成果]1989年全省丝绸系统共承担科研课题39项,完成21项,通过省
级以上技术鉴定的16项,其中属于新技术3项,新工艺1项,新产品11项,动物新品种
1项。在鉴定的项目中,有3项出口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真丝西服面料,使真丝织
物向更高档化发展,为制做高级西服增加新的面料类型,它结构新颖、厚重挺括,平
展高雅, 弹性充足,抗折皱性好;真丝带编织服装,是利用出口真丝带B级品,经手
工(机器)编织而成的高档工艺性服装,兼有手织棒针衫和真丝服装的特点;混纺 
纱类针织品——三合一 丝棒针衣,用绢丝下脚料的废纺原料,经过高档加工,而形
成的特殊仿毛产品,既有毛感,又有丝的特性。还有色织双宫绸系列产品、LGD-721
普及型剑杆织机、丝织机微机监测系统、快速经济建园技术的开发研究、柞蚕多丝量
新品种“方山黄” 的选育研究、柞蚕优质原种繁育配套技术规范的研究等6项成果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丝麻绸系列产品、L8008丝棉交织绸、毛圈条绡、丝针织系列产品、
疙瘩丝、 真丝医用缝合线、涤弹涤粘粘腈织物特种整理等7项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
此外,1989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两项,蚕卵感光与出现滞育蛹的研究获二等奖,筒子
丝获三等奖。山东纺织科研所陆宗鲁、青岛丝织厂陈真光发明的真丝绸防缩免烫技术,
获得第八十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荣誉金牌奖。
[莱阳绢纺厂泰山牌120Nm/2桑绢丝获国家金奖]国家二级企业莱阳绢纺厂坚持
质量第一方针, 产量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近几年来3个主要品种获得省、部优
称号,其中泰山牌120Nm/2桑绢丝质量达到:支数不匀率1.49%,千米疵点数0.36只,
洁净度100分,条干均匀度93.12分,1989年首创山东丝绸行业第一块国家金奖,日本
客户反映质量好而稳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绢丝市场上,被列为世界四大名牌产品之
一。这个厂年出口创汇额已突破1000万美元。实践使该厂认识到:质量是走向国际市
场的通行证。
莱阳绢纺厂坚持质量第一方针,主要体现在强化群体质量意识,制定领先国内同
行业质量的内控标准,实行质量否决权,建立健全各有侧重的四条线质量保证体系,
注重全员培训,开发人才,提高职工素质。该厂四条线质量保证体系,一是生产经营
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进厂严格检验、分档,合理配比,到生产过程中严格跟踪检
测,设立工序质量管理点,严格按标准、按工艺、按操作规程生产,严把产品出厂关,
建立质量责任制;二是设备维修保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平、揩车质量责任制,使
“三率”常年保持100%,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能生产优质产品的良好状态;三是质量
监测保证体系,厂计量室、实验室、化验室配备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和齐全
的设备,检测手段科学准确,一切由数据说话,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保证了生产过
程中严格质量管理和产品出厂质量;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党政工团齐
抓共管,致力于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思想觉悟,培育企业精神,并积极为职
工排忧解难,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得到根本保证。
(杨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