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石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57&run=13

[化学工业概况及建国40年的成就]198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40年
来, 山东省化学工业走过了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前30年,是在400多万元固定资
产、2000多万元产值的基础上,“两碱”、硫酸、农药、染料、油漆、橡胶加工等老
产品由小到大逐步形成行业,化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新行业迅速崛起,基本形
成门类较全、产品大体配套的化学工业体系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
是在改革、调整、整顿、提高中增活力、上档次、上水平,总体实力大增并积蓄了较
大发展后劲的重要时期。截止到1989年底,全省地方化工(不包括齐鲁石化公司、济
南炼油厂和乡镇企业,下同)已拥有县属以上企业433个,职25.84万名,固定资产50
亿元;形成了化学矿采选、基本化工原料、化肥、农药、有机化工、合成材料、橡胶
加工、 化机制造、原油加工等10个主要行业,生产化工产品1300余种,15000多个花
色规格;产值、利税分别居全国化工行业第二、第三位,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
产业。
40年的艰苦创业, 山东化工取得了以下7项主要成就。一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
度。1989年全省化工系统完成工业产值6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 1949年增
长264倍,由上年居全国化工行业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40 年年均产值递增15%。
二是利税的增长超过产值的增长。1989年预算内企业实现利税12.36 亿元,比上年增
长19.7%,在全国化工行业居第三位,在省内工交部门居第二位;比1949年增长6865
倍, 年均递增24.7%; 40年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103.58亿元, 其中改革10年上交
59.08亿元, 是前30年上交利税的1.33倍。 三是化工产品由1949年的10 多种增加到
1300余种,增加了近百倍,可比产品的产量增长了数10倍或数百倍(具体增长情况见
附表) 。1989年18种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有9种居全国前10位,其中轮胎产量居全国
第1位, 合成氨、化肥产量居全国第2位,纯碱产量居全国第3位,染料、油漆产量居
全国第5位,硫酸、农药产量居全国第6位,冰醋酸产量居全国第 7位。此外,小合成
氨、小氮肥产量,也居全国第3位。四是化工产品的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农用化工、
橡胶加工、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适应全省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
要。五是产品质量、档次显著提高。自产品创优以来,累计创国家质量奖24个、部优
质产品奖209个、省优质产品奖533个。1989年,全省化工生产优质品率达到40%,在
全国化工和省内工交部门均名列前茅;重点在无机盐、基本化工原料、橡校制品以及
精细化工方面形成了数10种饮誉海内外的拳头产品;农药、油漆、染料、橡胶制品等
行业高档产品的比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国化工同行业中居上游水平。六是
化工教育、科技蓬勃发展。共建化工中专、技校和职工中专20所、培养了数万名技术
人才; 建专业化工科研单位15个,拥有科技人员730多名,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和化
工企业密切合作, 取得了各类科研和技术开发成果1514项,其中428项获省、部级以
上成果奖。七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10年共利用外资和引进
技术近2亿美元, 改造了63个骨干企业,建成27条先进生产线;化工产品外贸出口收
购额,由1978年的1.06亿元增至1989年的4.86亿元,增长3.6倍。
上述成就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在前30年打基础、立根基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是
10年改革、开放增强了企业活力,尤其是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省政府把化工生产作
为“富民兴鲁”的战略重点和支柱产业,从投资、信贷、税收、价格、能源和原材料
供应等方面对化工生产实行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使山东化工行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的
优势得到发挥,形成了速度、效益、后劲全面大幅度增长的新局面,成为全国化工行
业最富有生气的省份之一。1989年与1985年相比,全省化工总产值增长75.6%,与总
产值在全国居第一位的江苏省的差距由原来的14亿多元缩小到6 亿多元,4年前移2个
位次;实现利税增长1.26倍,前移4个位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7亿元,不仅使全
部大中型企业和70%以上小型企业的技术装备得到改造,而且60万吨纯碱、15万吨硝
酸磷肥、5万吨增塑剂、3万吨新工艺炭黑、2.5万吨丙烯腈、1万吨环氧丙烷等一批重
点项目已经或即将建成投产,为“八五”前两年山东化工生产进入发挥效益的高峰期,
积蓄了较强的发展后劲。
[农用化工政策逐渐配套,生产稳定增长]1989年第一季度,山东农用化工生产
急剧滑坡,二季度逐步回升,全年实现了适度增长。1、2月份全省化肥生产比上年同
期下滑9.5%,由盈利2022.1万元降为646.2万元;农药欠产31%,由行业盈利转为行
业亏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专营统得过死,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暴
涨,产品价格与成本倒挂。针对这种情况,省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大局出发,
在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农用化工优惠政策的同时,1989年省政府又为农用化工生产制
定了新的优惠政策,使农用化工生产政策逐步配套完善。新制定的优惠政策有:一是
对农用化工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优先安排,保证供应。4 月份增供化肥生产用无烟
煤1万吨, 并拨出部分汽油解决增供煤炭转运问题;对农药原材料戴帽下达,直供到
厂,并将农药中间体进口用汇由100万美元增加到150万美元。二是对小化肥市地统一
定价有困难的,可以放到县(区)管理,普遍提高了化肥和农药产品的出厂和销售价
格。三是省管农药产品纳税有困难的,经申报核实后,可以免征产品税。四是对农用
化工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省各级银行要作为第一类必保重点,实行资金倾
斜。 五是设立农药企业技术开发基金,由企业按销售收入的2%提取使用,并计入生
产成本。六是免征化肥企业国家电力建设债券。七是化肥实行农资专营后,凡有条件
的小化肥企业,可以继续推广郯城县“三榜上墙、一证到户、送肥进村、淡旺季挂钩”
的企业直供销售方式。
上述连同以前在税收、能源供应、专项基金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
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化肥、农药生产企业面临的重重困难,使化肥、农药的生产和效益
迅速回升,弥补了1季度的欠帐并有所增长。全年生产化肥576万吨(折标),比上年
增长3.2%, 盈利1.58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生产农药1.18万吨(折纯),比上年
增长7.5%, 实现利税0.74亿元,比上年增长59.9%。此外,小化肥的节能改造、品
种改造和农药的技术改造也都取得显著成绩, 新增合成氨生产能力20.6万吨、 农药
2781吨,进一步增强了农用化工的发展后劲。
[“三创”和企业升级活动]为进一步扭转近几年全省化工系统存在的“以包带
管”和重外延轻管理的倾向,1989年,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以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
益为主旨的“三创”(即制定创建规划,创建标准和创建措施)和企业升级活动。全
年新建成无泄漏工厂28个、清洁文明工厂7个,累计分别达到242个和88个;38家企业
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16家企业晋升为国家2级企业,累计分别达到98个和19个。是
近几年“三创”和企业升级活动成果最多的一年。1989年的“三创”和企业升级工作
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强化企业基础工作为主攻方向。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班组
建设等项基础工作,各企业采取领导挂帅、部门负责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扎扎
实实地开展了查现状、摆问题、订措施、抓整改的活动,使基础工作向着齐全、准确、
有效和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系统工程、价
值工程、网络技术、目标管理、成本控制法和微机应用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
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三创”和升级工作的质量。
除对计划新建成的“三创”企业和晋级企业严格按标准考核评审外,对已获得荣誉称
号的企业普遍进行了自查、互查和抽查,对回潮脱标的单位出示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撤消称号。从而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三创”和升级的成果。
扎实的“三创”和企业升级活动,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1989年,
系统内大部分企业做到了高产、低耗、优质、安全、长期运行,而且象章丘第二化肥
厂、鲁西化肥厂等一批长期落后的企业也面貌大变,一跃成为省级先进企业。全省化
学工业不仅速度、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优质品率由上年的38.5%提高到40%,
万元产值耗能下降7.62%,职工死亡人数下降37.5%,其它技术经济指标也都创历史
最好水平。
[出口创汇实现新突破]1989年,在全省产品出口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山东化工
系统利用国际化工市场较好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理顺了外贸管理机构,早在1988年
底就动手抓出口计划的制订和落实,在抓省内出口的同时,积极从上海、天津寻求出
口窗口,狠抓省对出口创汇优惠政策的落实,并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外贸人员的业
务素质,使全省化工产品的外贸出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收购额
4.86亿元,超年计划74.2%,比1988年增长70.5%,比1978年增长3.6 倍。13个有出
口任务的市地化工公司(局)全部超额完成出口任务,其中烟台、潍坊、淄博、济宁、
泰安、 威海、临沂等市地化工公司(局)出口比上年增长75%以上。出口产品130余
种、11万多吨,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作为优势拳头产品的硫酸铝、碳酸钡、高
锰酸钾、铝粉浆、糠醇等20多种产品的出口量都超过出口计划 1倍左右。出口产品的
结构也更加合理,不仅包括传统的无机盐产品和橡胶制品,还包括多种价值高、创汇
多的有机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使山东化工出口产品朝多品种、多花色、精细化、
高档次、高创汇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1989年,山东化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10.2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7个,完成投资5.06亿元,技术改造项目200个,完
成投资5.19亿元;新增固定资产8.9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15个,
新增固定资产5.15亿元,技术改造竣工项目85个,新增固定资产3.83亿元;当年新增
主要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合成氨20.6万吨、农药2781吨、无机化工产品17.1万吨、有机
化工产品10.8万吨、 轮胎206.9万条、胶鞋922万双、三角带1668万A米、发电机组装
机容量3.1万千瓦。
1989年,全省化工系统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投
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与1988年相比,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6%,其中基本建设
项目减少15个,完成投资下降14%;技术改造项目减少135个,完成投资下降13.1%。
二是资金投向进一步朝农业、轻纺、市场、外贸出口急需的农用化工和原材料化工倾
斜。农用化工的投资比重由1988年的26.3%上升到34.4%,原材料化工的投资比重达
到36%。 三是投资效益较往年提高,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101.8%,是
历年来最好的一年; 技术改造当年新增产值3.12亿元、利税1.04 亿元、创节汇1168
万美元、 节能价值205万元,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四是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
企业改造。在基本建设方面,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项目的潍坊纯碱厂,经过3000
多名建设者3年的顽强拼搏, 提前于1989年6月14日投料试车成功,在全国3大碱厂中
率先实现了“中标第一、开工第一、建成第一、投产第一”的奋斗目标。济南化肥厂
的15万吨硝酸磷肥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张店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并联网发电。此
外,鲁南化肥厂的粉煤气化工程、淄博石油化工厂的2.5万吨丙烯腈、张店化工厂的1
万吨环氧丙烷和0.6万吨聚醚等重点项目, 也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在技术
改造方面,省管的45个重点项目中,济南化工厂的无水氟化氢、济南裕兴化工厂的万
吨铬盐、 荣成橡胶厂的30万套子午胎、山东农药厂的氧化乐果和DDV生产扩建等10多
个重点技改项目的建设,将对优化山东省化工产品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发挥重大作用。

附表:1989年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及增长情况(吨)
┌────┬────┬────┬──────┬───┬──────┐
│产品 │1989年 │1988年 │1989年比 │1949年│1989年比1949│
│名称 │产量 │产量 │1988年增长%│产量 │年增长(倍)│
├────┼────┼────┼──────┼───┼──────┤
│硫铁矿 │223659 │222168 │0.67 │ │ │
├────┼────┼────┼──────┼───┼──────┤
│磷矿 │12042 │16315 │-26.19 │ │ │
├────┼────┼────┼──────┼───┼──────┤
│硫酸 │722335 │733043 │-1.46 │ │ │
├────┼────┼────┼──────┼───┼──────┤
│纯碱 │499634 │367664 │35.89 │ │ │
├────┼────┼────┼──────┼───┼──────┤
│烧碱 │234615 │214713 │9.27 │240 │1074.84 │
├────┼────┼────┼──────┼───┼──────┤
│油漆 │50155 │52203 │-3.93 │140 │371.87 │
├────┼────┼────┼──────┼───┼──────┤
│合成氨 │1434843 │1348866 │6.37 │ │ │
├────┼────┼────┼──────┼───┼──────┤
│化肥 │1178814 │1143142 │3.21 │ │ │
├────┼────┼────┼──────┼───┼──────┤
│氮肥 │993179 │937886 │5.90 │ │ │
├────┼────┼────┼──────┼───┼──────┤
│磷肥 │185635 │204230 │-9.10 │ │ │
├────┼────┼────┼──────┼───┼──────┤
│农药 │11783 │10953 │7.57 │ │ │
├────┼────┼────┼──────┼───┼──────┤
│纯苯 │7490 │5446 │37.53 │ │ │
├────┼────┼────┼──────┼───┼──────┤
│电石 │78838 │74903 │5.25 │190 │393.23 │
├────┼────┼────┼──────┼───┼──────┤
│甲醇 │5050 │4244 │18.99 │ │ │
├────┼────┼────┼──────┼───┼──────┤
│冰醋酸 │9780 │10083 │-3.01 │ │ │
├────┼────┼────┼──────┼───┼──────┤
│合成橡胶│3796 │2751 │37.99 │ │ │
├────┼────┼────┼──────┼───┼──────┤
│染料 │10783 │12935 │-16.64 │242 │52.45 │
├────┼────┼────┼──────┼───┼──────┤
│塑料 │38139 │34556 │10.37 │ │ │
├────┼────┼────┼──────┼───┼──────┤
│原油加工│619845 │588275 │5.37 │ │ │
├────┼────┼────┼──────┼───┼──────┤
│轮胎 │558.94 │467.03 │19.67 │1.05 │443.79 │
│(万条)│ │ │ │ │ │
└────┴────┴────┴──────┴───┴──────┘
(徐冠慈 王德标)

[齐鲁石化公司概况]1989年,齐鲁石化公司在生产经营上遇到了原材料不足、
运输紧张、市场疲软、资金严重短缺等困难,政治上又受到了北京反革命暴乱的影响。
面对政治动乱和经济紧缩两个方面的考验,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在党的十三届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整治、改革、挖潜、增效”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全
面地完成了全年的奋斗目标,产值、利税、主要产品产量和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
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1、 在全国较大范围出现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工业生产仍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
成工业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
2、依靠内部挖潜,在消化各种涨价因素5.5亿元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利税11.5亿
元,按可比口径计算,经济效益实际比上年增长20%。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疲软,外
汇资源异常紧缺的情况下,公司主动调整经营战略,完成出口创汇1.24亿美元,相当
于上年创汇额的2.3倍;归还贷款6亿元,较好地完成了创汇、还贷任务。
3、生产趋于稳定,产量逐月上升。烧碱,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提前4个月完成
了全年国家计划;丁苯橡胶、丁辛醇、低压聚乙烯分别实现了月产量达标,顺丁橡胶
实现了年产量超达标。
原油加工,在平价原油减供38万吨的情况下,经多方努力,完成加工量693 万吨,
比上年增长8.4%。
生产合成橡胶8.17万吨, 为年奋斗目标的106.1%, 比上年增长39.7%; 尿素
57.8万吨, 比上年增长8.3%; 乙烯19.72万吨, 比上年增长50.51%;低压聚乙烯
10.1万吨,比上年增长24.4%;苯类产品11.19万吨,比上年增长8.34%;丁辛醇6.4
万吨, 比上年增长29.83%;聚氯乙烯10.65万吨,苯乙烯2.46万吨,环氧氯丙烷1.3
万吨;烧碱13.56万吨;发电10.6亿度,为年计划的114.91%。
4、乙烯后续工程基本建成。实现了3个基本建成,两个投料试车,全年完成基建
投资5亿元。
5、 完成了一批重大技术措施。 据测算, 技措的竣工投用,当年实现经济效益
5849万元。
6、 从严治内,强化基础管理,提高职工素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达标升级
工作。第二化肥厂首批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第一化肥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橡胶
厂通过了国家一级企业预评审。
7、 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职工的思想素质,全公司出现了职工队伍,生
产建设、 社会秩序3个稳定。
[齐鲁石化公司强化思想教育,实现三个稳定]在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期
间,公司及时认清了形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优势,教育党员干部和职工
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坚信中央不动摇”,“出满勤干满点,坚持生产多贡献”,
从而保持了生产、职工队伍、社会秩序三个稳定。在动乱期间,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先
后出车3800台次,过往21个省市的71个大中城市,无一人参与动乱和围观。同时,公
司还强化和健全了公司内各级党的工作机构,对全公司万名共产党员普遍进行了轮训,
使全体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普遍提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党员的模范作用,给全体职工群众做出了样子,全
公司4.5万名职工, 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一心扑在生产建设上,共同创造和维护了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增长的生产局面。在4、5、6 三个月,公司主要产品产量
逐月上升,超额完成计划生产任务。
[出口创汇创历史最高水平]1989年,齐鲁石化公司在出口创汇工作中,面对国
际市场对化工产品需求不旺,国内市场疲软,化工产品以产顶进难以实现以及北京反
革命暴乱给出口创汇带来的影响等困难,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抓两头开始,坚持走
适合本公司出口创汇的新路子。
一是抓内部。首先,把出口创汇任务纳入经济承包责任制。年初,公司即把创汇
的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并与效益工资挂钩。担负出口创汇任务
的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齐鲁分公司、销售公司、技术开发公司橡胶厂等单位,又把
指标分解到有关科室、车间,分级把关,分期考核,把创汇责任落到实处。同时,在
考核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时,把创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而且
还考察是否有开拓精神,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一季一评讲,一季一奖惩。其次,
下功夫抓出口创汇产品的质量,做到以优取胜,以优占领国际市场和吸引外商。公司
针对产品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组织主要科技力量,分若干个专题,对聚乙烯、聚氯乙
烯等产品,从工艺流程入手,进行全面的技术攻关,使产品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往年,聚氯乙烯因包装不好,物料泄漏严重,影响了出口,公司组织力量攻关,实行
了包机制,推行了定点操作法,改善了自动切刀,使包装合格率由过去的60%上升到
90.4%,得到了外商的认可,打开了出口销路。
二是抓外部。在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努力开拓国际
市场。首先,主动登门,带上产品样品,到外国驻华的商社、办事处,向外商宣传、
示范,并主动邀请外商来公司现场参观,增强外商对公司的印象。其次,全力履行合
同。凡是与外商签定了的合同,不管困难多大,坚决按合同要求兑现。
三是积极做好国际市场行情的情报信息工作,靠准确的情报及时调整出口创汇的
方针,安排出口产品的生产。公司不仅健全了信息方面的工作机构,而且从公司领导
到一般管理人员,也都普遍增强了信息意识,凡出国或在国内出差的,都注意收集国
内外化工产品的行情和其它方面的情报与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公司。
1989年,齐鲁石化公司的主要出口产品品种有:丁苯橡胶、辛醇、正丁醇、聚乙
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环氧氯丙烷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
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创汇1.24亿美元,相当于出口创汇额最高年份1988年的
2.3倍。
[第二化肥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第二化肥厂是齐鲁石化公司下属的重要生产
厂之一,是国家重点化肥生产基地,是拥有合成氨、尿素、空分、甲醇、丁辛醇5 套
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工企业。
该厂的合成氨,尿素两套装置,由日本成套引进,以胜利油田天然气为原料,设
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0万吨、 尿素48万吨。始建于1974年4月10日,1976年 7月
22日建成投产。
该厂从联邦德国及美国先后引进一部分生产装置后,自1985年以来,不断深化企
业体制改革,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职工的切身利
益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在逐年完成国家计划、提高经济效益的同
时,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从1986年起,第二化肥厂开展了以企业升级为中
心的抓管理、上等级活动,使企业充满了活力,三项主要指标都完成得较好。尿素一
级品率达到100%,优质品率达到97.61%,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先进之列。尿素包装重
量合格率达到99.97%, 在全国同行业中居第一位。甲醇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优质品标
准,丁辛醇产品合格率为100%,辛醇合格率为99.37%,辛醇、异丁醇远销日本、南
朝鲜等国。
由于加强了管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产品消耗和成本逐渐降低,自1987年首
批进入国家二级企业后,1989年,又经过山东省、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国家计委等有关
部门反复验收评审,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企业。
[乙烯后续工程基本建成,开始发挥投资效益]1989年,齐鲁石化公司为了加快
乙烯后续工程建设进度,提前发挥效益,公司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乙烯现场办公会和
“三烯”(大庆、扬子、齐鲁)基建调整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治理整顿方针,
调整部署, 确保重点,制定了6条措施,努力克服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困难,
动员和集中内部资源,确保了全年的“三个投料试车”、“一个基本建成”、“两个
抓紧建设”。即:苯酐、增塑剂、动力站投料试车;空分装置基本建成;聚丙烯、线
性低密度聚乙烯抓紧建设。
已建成的工程,当年开始发挥效益。热电厂4号机组、1月份并网发电,整个电厂
提前8个月建成投产, 有力地保证了乙烯二期工程的氯碱生产。炼油厂缓和加氢裂化
装置2月26日产出合格产品, 拓宽了乙烯裂解原料来源。以上两项工程的提前建成,
为公司提前发挥了经济效益。作为乙烯后续工程的苯酐、增塑剂装置进行了投料试车,
南区动力站于12月30日点火成功。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第二套空分、重油加
氢装置正在继续抓紧建设,形象进度已达到了统筹控制计划的要求。同时,30万吨乙
烯一期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也全面展开。
[强化基础管理,提高职工素质]1989年,齐鲁石化公司的职工队伍素质有了较
大提高。
一、发扬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健全了10项规章制度,使
大庆精神变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并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狠抓了“三基”工作和技术培训。首先,狠抓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意识,
使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基础管理上。氯碱厂主要领导“重心下移”,4 名厂领
导直接深入到车间挂职,直接协助车间主任组织生产,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创造和推
广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管理方法,执行了下班“四不走”的
工作制度:生产不正常不走,生产上有隐患不落实解决办法不走,能解决的问题没解
决不走,应该当天完成的工作完不成不走。坚持按照“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
办法抓管理、带队伍,使较难驾驭的氯碱厂较快地发生了变化,9 个月就全面完成了
全年国家生产计划。三、狠抓车间管理这一最基本的管理。针对这几年车间主任年轻、
新成份多的特点,为使车间管理登上新台阶,公司在对所有车间主任轮训一遍的基础
上, 又分5批由乙烯新厂厂长带领61名车间主任,到实现了程序化、科学化管理的炼
油厂铂重整车间跟班实习、现场观摩,从干部的工作规范、工人的交接班制度到看板
管理、考核评比,从劳动组合,竞争机制到职工培训、奖金评定等各个方面,使新厂
的车间主任学到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逐渐有了提高。
四、狠抓工人的培训。公司在取得达标考核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全体职工开展
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达标考核。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规范、档次,
对职工进行培训、考核。第二化肥厂丁辛醇车间在加强职工管理中,先后建立了“六
会“、“十帐”、“四到位”制度,在生产上认真坚持设备点检制、检修确认制、重
点设备包机制,严格组织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将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享有不同的奖金
待遇。经过一年的努力,改变了过去2/3的工人不能顶岗的状况,现在人人都能顶岗,
并且有9人掌握了3个岗位的操作技术。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使生产日趋稳定,该车
间生产的产品在产量、质量、消耗等方面,在乙烯新厂区中第一个实现了季达标,基
本接近了年达标。
[围绕引进装置的消化吸收,技术改造与开发效益明显]1989年,齐鲁石化公司
围绕引进装置的实际情况,大搞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围绕引进装置的实际,开发了一批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新牌号。公司引进的
聚乙烯技术,按设计生产的产品,在北方低温地区脆性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新开发
了DMD—7006新牌号和丙烯共聚的DMD—7904。打入了市场,下半年,又根据市场的需
要, 开发了DMD—6084薄膜料,成批进入市场后,受到用户的欢迎。公司研究院开发
的具有特色的共聚新品种“1158” ,用该产品作原料制作的200立升环形大桶,经过
鉴定,性能达到和接近联邦德国同类产品水平。
二、投用和进行了一批技措项目。乙烯引进装置,全年共完成了43个技措项目,
对于稳定生产增加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聚乙烯通过10项技术改造,生产日趋稳定,
产量逐步提高。炼油厂重整装置经技术改造后,增加了轻重重整液的供应,为增产芳
烃创造了条件。公司内电力联网项目投用后,减少了以油换电负荷,全年节省费用近
千万元。另外,国家“七五”攻关项目MBS、燃气管材专用料在公司研制成功。
三、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公司组织了24个攻关小组,由总工程师带领研究、设
计、 技术等方面的1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装置和生产现场,做标定试验,找症结所
在,与车间工人共同攻关,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
引进聚乙烯装置的技术问题较多,公司花大精力组织攻关。先后攻克了计算机、
出料阀、精制氮、催化剂加料等技术难题,使聚乙烯产量逐月上升,8 月份就完成了
全年的国家计划。第二化肥厂从联邦德国引进的甲醇装置,氯碱厂从日本引进的聚氯
乙烯装置,经过技术改造,两套装置的内在质量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四、拓宽了原料来源。通过开发缓和加氢新技术,拓宽了乙烯裂解原料来源,全
年多生产加氢裂化尾油4万多吨。 第一化肥厂试制成功戊烷油加氢催化剂、小聚丙烯
催化剂, 年增利税300万元。同时,厂里还新增加普里森系统回收池放氢加工化肥,
半年就增产合成氨300吨。 据估算,依靠技术进步全公司当年可增加经济效益4500多
万元。
[胜利炼油厂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厂之一]胜利炼油厂是齐鲁石化公司的主要生
产厂,是大型燃料化工型企业,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沥青生产基地之一。
该厂始建于1966年4月,1967年10 月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国内第一套大型联合炼
油装置和系统配套工程)建成投产。这是一座依靠国内自己力量设计、施工和安装的
燃料化工型综合炼油厂,现有职工8000人。1970年至1973年,先后建成了烷基化、铂
重整、丙烯腈装置;1975年到1978年,建成了第二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和第二套氧化沥
青装置;1979年以来,相继建成了制氢装置、加氢装置和第二套催化裂化装置;1988
年5月, 建成了第三套常减压蒸馏装置。通过20多年的革新、改造、挖潜、新建,现
已形成了年加工原油800万吨的生产能力。
胜利炼油厂拥有国内第一套大型联合炼油装置;第一套临氢降凝装置;第一套以
引进集散型仪表为控制系统的提升管催化装置;国内第一套加工高含硫原油污水处理
工程;国内最大的氧化沥青和硫磺回收装置,全厂现共有各种装置49套。
现生产主要石油化工产品35种,产品正向系列化方向发展,是目前国内石油化工
产品种类较齐全的生产厂之一。该厂生产的○号、-10号宽馏分柴油、阳离子乳化沥
青、大比重航空煤油等产品为国内首创。石油苯、-10号柴油获国家金质奖;甲苯、
1号航空煤油、100号甲道路沥青获国家银质奖;85号汽油、丙烯腈、硫磺、石脑油、
乙基苯、二甲苯、○号轻柴油获山东省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省部级)优质产品奖。产
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国际市场也享有一定声誉。
1989年实现工业产值16.6亿元,成为国内石油炼制行业骨干企业,为国内的经济
建设和山东的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李守苓)
专文:胜利油田的新发展 张忠民
1989年,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经上级批准,调整了领导班子,改称胜利石油管理
局。一年来,在新班子的组织领导下,在过去5 年会战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各项
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各项重要生产建设指标比1988年有新的增长,原油产量等5项
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地震测线二维完成8078公里,完成年计划的124.3%;三维完
成691平方公里, 完成年计划的138.2%,比1988年增长41.6%;钻井进尺完成424万
米, 完成年计划的103.4%,比1988年增长1.3%;生产原油3335.48万吨,完成年计
划的100.01%,比1988年增长2个百分点;天然气工业产量完成15.44亿立方米,完成
年计划的106.5%,比1988年增长8.8%;工业总产值完成37.91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
100%,比1988年增长4个百分点;上交税金完成8.21亿元,比1988年增长10.8%。
概括起来,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新的进展:
一、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经受住了严峻政治斗争
的考验。在春夏之交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期间,油田广大干部和职工坚持用中
央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规范言行,理直气壮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对各种谣言和
小道消息不听、不信、不传,对游行、串联等各种非法活动不参与、不支持、不围观,
并坚决予以抵制。始终坚守岗位,坚持生产,做到人心不乱,队伍不散,全油田数千
名党员干部没有一名上街游行,上万个生产工作岗位没有一个停止生产和工作。油田
召开职代会期间,正是动乱闹得最凶的时候,部分学生在外边游行,代表们在会场里
照常开会,全油田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也一直照常进行。事实充分说明,胜利油田这
支石油队伍是听党的话的,是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的,是值得党和
人民信赖的好队伍。平息暴乱之后,胜利石油管理局在抓紧清查清理工作的同时,对
广大职工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正面教育,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了油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生产建设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好势头。胜利油田由于近几年产能建设缺乏整装
油田投入,形不成较大的上产新阵地,已开发油田的原油含水量上升快,大部分已进
入高含水期开采,致使原油产量递减严重,稳产难度大;再加上资金短缺、电力不足,
自然灾害较多,使原油生产一度陷入十分窘迫的境地。面对重重困难,油田广大职工
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发扬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夜以继日,埋头苦干,
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1989年8月份,管理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上
产计划, 并作出了从1989年后4个月开始,到1990年首季,在生产建设上打好三个战
役会战的战略部署。 经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 三个战役连得全胜。全年生产原油
3335.48万吨, 完成包干指标的168.5%, 完成国家计划的100.01%,比1988年增产
5.23万吨,创油田历史新纪录。
为了打好原油上产的进攻仗,胜利油田的广大职工自觉加压、努力加快工作节奏,
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共投产新油井1702口,增加日产能力2.84 万吨,分别比1988年
增长15.5%和21.7%;转注水井510口,全油田日注水量突破44 万立方米,创历史最
好水平。
在搞好原油上产的同时,油气勘探有新进展,勘探领域更加广阔。全年共完钻探
井152口, 其中见油气层井122口;探井试油153口,获工业油气流井69口。埕岛油田
外围埕北18号井和23号井发现较厚油气层,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进一步扩大。临清坳
陷北部历经30年几上几下的勘探会战, 首次在贾2井突破出油关,开拓了新的勘探领
域,其他如大王庄、孤北、博兴、埕东等油区也有新的发现,都不同程度地进一步扩
大了含油范围。
油田地面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油建战线主要狠抓了产能建设,老油田调整、油田
系统工程配套和矿区建设。全年共完成自营施工单位建设安装工作量3.86亿元,新建
原油生产能力450万吨(其中新油区169万吨),地面建设工程布局更趋于合理,部分
地区系统配套能力差的矛盾有所缓解。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大庆经验、发扬大庆精神的群众运动,队伍建设得到加
强。油田会战25年来,一直把大庆作为一面旗帜,学大庆活动一直没有中断。1989年
7月中旬,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又一次发出在全国石油战线开展学习大庆经验、发
扬大庆精神群众运动的号召后,胜利石油管理局积极响应,把开展这一运动作为贯彻
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来抓,并决心努力走在石油
战线的前面。
一是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对照大庆找差距。各单位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康世恩
同志、王涛同志在石油工业局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大庆油田会战三十年庆
祝大会的文件,对照大庆经验找差距、查问题、订措施。组织参加过大庆会战的“老
石油” 、“老会战”成立了119个学大庆工作团,深入到1199个采油队,同广大职工
一起学大庆,找差距,对照大庆精神和大庆经验,联系油田和本单位的实际,看这些
年坚持了些什么,发扬了些什么,丢掉了些什么,削弱了些什么,有针对性地制订并
实施了整改措施。
二是大张旗鼓地树立正面典型。在油田开发战线上树立了胜利采油厂采油22队和
滨海采油厂作业519队两个生产管理讲科学、 项项工作过得硬的典型,利用召开现场
会和播放电视录相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单位
经验的同时,各单位也有针对性地树立了自己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
局共树立局一级先进集体494个, 先进个人2299名,并利用电视、报纸、广播、黑板
报等宣传阵地大造舆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弘扬他们的革
命精神,有效地宣传、教育了群众。
三是以改变“低、 老、 坏(即低水平、老毛病、坏作风)为突破口,努力培养
“三老四严”的作风。从局、厂、处到大队、小队、班组、岗位,都充分发动群众,
从大量的常见的具体问题抓起,查表现、算损失、论危害、找原因、订措施,向“低
老坏” 宣战, 局领导首先向自己开刀,重点解剖了在抓电潜泵管理方面本身存在的
“低老坏”问题,在基层和群众面前“曝光”,引起了各单位的纷纷响应。油田开发
战线职工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找出“低、老、坏”问题1.17万多个,迅速整改
了8200多个,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理。
四是以抓“三基”工作(即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
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为重点,真正把工作的着眼点
放在基层。胜利石油管理局各级机关实行“三个面向、五到现场”,自觉为基层和群
众服务。1989年,全局有1511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挂点包队,同时组织有基层工作经验
的1916名机关干部,成立了386个工作队,下到847个基层队帮助工作,使基层面貌有
了新的变化。
为了验收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学大庆运动的深入开展,胜利石油管理
局于1989年11月份组织了第74次岗责任制大检查,在一个月的大检查中,紧密结合本
单位实际,突出检查重点,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既检查基层
单位,又检查各级机关;既检查工人,又检查领导干部,不留死角,并制订了《验收
细则》,严格检查,自我“曝光”,严肃整改。全管理局先后有11万多人参加了检查
活动, 先后检查生产岗位2.22万多个,共发现各类问题7.31万多个,当场整改5.2万
个,限期整改2.11万多个,有效地加强了“三基”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
四、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油田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按
照国务院关于抓紧清理投资项目的要求,管理局对规划项目、计划项目、在建项目进
行了清理,特别是对非生产性建设项目逐个审查,坚决压缩,共停缓建各类项目45个,
压缩资金8700万元,用于油田开发和建设。同时通过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审查、外包工
程招标和概算审查, 节省投资4300 万元。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1989年基建规
模严格控制在总公司核定的规模之内,不但扭转了过去连续4 年基建超规模和挂账的
被动局面,而且消化掉了10%的涨价因素,还消除了7500万元的历年挂账。
在治理整顿中,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双增双节”运动,增收节支3.52亿元,
比1988年增加2600万元,其中,修旧利废2.41亿元,调剂、处理和改制他用积压物资
1383万元;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20.6万吨标准煤,油气资源综合
利用增收4300万元。
在搞好治理整顿的同时,油田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主要是继续推行和完善内部
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内容、形式、指标体系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改进,促进了生产建
设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围绕推行项目管理,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举办了由近百名
干部参加的学习班,为1990年在全局范围内推行项目管理作了必要的准备。在计划、
劳资、财力、物资等配套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出现了部分企业管理项目
向省级和国家级标准靠近的新局面;企业档案管理已有30个单位晋升为省级先进单位。
其中管理局和下属24个单位已升为企业管理国家二级单位。 有2个单位晋升为国家一
级计量管理单位,21 个单位晋升为国家二级计量管理单位,1个单位晋升为国家三级
计量管理单位。 有4项质量管理成果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油建一公司荣获国家级质
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从而跻身于全国先后荣获这一光荣称号的11家施工企业的先进
行列之中,成为整个石油系统第一家摘取这一桂冠的企业。
五、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文教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9年科技战线紧密
结合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的实际,安排组织了300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和125项技术
推广项目, 其中有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5
项获油田科技成果奖。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举办的科技展览会上,胜利油田展出
的91项成果中,有1项获金牌,2项获银牌,8项获铜牌。经组织鉴定的 70项科技成果
中,有40项达到省部级先进水平。这些优秀成果,在理论上和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在
生产中见到良好效果。 开发系统工艺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当年增产原油219.7万吨。
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在全油田蓬勃兴起,共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和技
术改进项目4379项,组织实施2811项,创直接经济效益1.38亿元。
职工培训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建设需要,针对非固定工数量增多、素质较差的实际
情况,开展以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全员培训,以及班组长轮训、岗位练兵、技术表
演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1989年全局参加岗位资格培训的有1.81万多人,参加技
术等级培训的有2.84万人,参加适应性培训的有4.58万人,通过培训,职工的政治素
质和文化技术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总公司和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建国以来首次“全
国石油系统青工技术比赛”中,胜利石油管理局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3名,有5名选
手被授予“全国石油系统青工技术能手” 称号,其中2 名同志分别获单项比赛第1名
和第2名。成人和技校教育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1989年又有938名成人大中专毕业
生和3151名技校毕业生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为油田增添了新的生力军。
学校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严格教学管理,突出
抓好德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自办的高中学校升入大学专科、
本科的学生人数达1168人,再次突破千人大关。升学率达35%,跨入了山东省学校教
育先进行列。
医疗卫生战线广泛开展了创造文明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动,防治技术和医护质量有
了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率达到9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已连续6年获得
山东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六、农副业生产又获丰收,职工家属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89年,在连续遭
受冰雹袭击,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胜利油田的广大职工和家属抗灾夺粮,
辛勤耕耘,大搞农副业生产,使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又有较大增长。全年共生产粮食
850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500万公斤,平均单产达到485公斤,创油田粮食生产新纪录。
蔬菜、肉类、蛋类、鱼虾、牛奶、水果等,也比198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胜利油田职工、家属的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住宅
楼48.2万平方米,又有6554户职工乔迁新居,在农副产品供应方面已开始采用定点、
定量、定时的办法,生产第一线职工的生活普遍得到重视,全年共向前线职工供应油
田自产肉、蛋、鱼、虾250万公斤。蔬菜5000万公斤,发放补助粮125万公斤。
七、抓好团结和廉政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各
级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抓好自身建设,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廉政建设等制度,坚
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管理局领导班子调整后,从自身建设抓
起,实行了明确的分工,提出了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紧密团结的、有战斗力的、能
带领全局干部群众,使胜利油田继续发展的、让16万名职工和18万名家属放心的领导
班子的目标,并制定了廉政建设、学习、民主活动会和抓基层建设等制度。这些制度,
以文件形式下发,在报纸、电视上公布,使领导班子成员置身于组织的管理、制度的
约束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现在局级领导干部一律取消了专车,下基层按标准交钱吃份饭,都建立了基层联
系点,并坚持每个月到联系点与工人“三同”2天。
在班子建设中,胜利石油管理局特别强调搞好团结。提出了“三个一条心”的要
求,即书记厂长一条心,党政领导班子一条心,带领整个职工队伍一条心。同时,在
班子内部提倡“三讲”、“三重”、“五反对”,即“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
“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石油工业的全局为重,以胜利油田的发展为重”,“反对自以
为是,反对争你大我小,反对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风,反对争论过去的是是
非非、纠缠过去的恩恩怨怨,反对以人划线,感情用事”。并在全油田提出了“团结
一心,一切向前看,一切向前干”的口号,领导成员之间坚持顾全大局,求同存异,
班子内部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都经过集体讨沦,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各抒
己见,做出决定后,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去办。目前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都有了增强,
民主集中的原则得到贯彻,科学决策的制度和程序开始建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
了明显转变。
1988年胜利油田又在滨纯和滨海两个地区组织了石油勘探开发会战。
滨纯会战的主战场,地处黄河两岸的惠民、高青、桓台、博兴、滨州4县1市的范
围内, 有利勘探开发面积为3千平方公里。1965年,胜利会战刚开始不久,就在滨纯
地区开展了“大战通(滨镇)→王(家岗)→惠(民)的勘探会战。在以后的24年中
又进行过多次各种类型的小会战。但由于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地面人口稠密,并有大
面积粮田,施工难度大,致使这一地区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大的进展。1989年1月4
日,滨纯地区会战再一次全面展开,胜利油田先后动用55台钻机,调集了钻井、井下、
测井、 滨南、纯梁等14个方面和单位的1.5万多名职工投入了会战。一年来,油气勘
探取得新突破,正理庄地区首次在河三段“高青大砂体”获得高产油流,全区新增石
油地质储量完成会战任务的118.0%;新增天然气储量完成会战任务的135%;新建产
能地区当年生产原油83万吨, 完成会战任务133.9%;钻井开钻652口,交井664口,
进尺124.15万米; 投产油井 519 口,新增加原油日产能力6741吨。从而,使会战受
益的两个采油厂原油日产量增长3100多吨。
滨海会战是继前三年连续会战之后,1989年又一次组织开展的大型会战。六千里
滨海摆战场,三万名职工夺油忙。从5月16日开始会战,只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即取
得了丰硕成果。 在会战期间,勘探战线动用56个钻井队(11月份增加到64个)和3条
浅海钻井船,打井396口,井尺83.64万米,打探井63口,电测解释见油气层56口,成
功率为88.8%;45口井试油获工业油气流;扩大了陆上10多个地区和浅海上埕岛油田
的含油、气范围,为滨海地区原油上产打下了基础;会战使占全油田原油产量近二分
之一的滨海地区的原油日产水平达到4.35万吨,比会战前增加2898吨,为确保全油田
全年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在地面工程建设上,7 个月完成建安工作量
1.01亿元,一大批配套工程建成投产,从而使滨海地区油、气、水、电、路、讯等各
种生产设施又进一步配套完善。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50大组丛式井的钻成投产,是1989年胜利
油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河50丛式井组位于东营市东城南约4公里的现河庄油田河50断块顶部, 该地区地
下结构复杂,地面建筑密集,开采难度很大。为了既能尽快开发河50断块油气藏,又
能保护东营市西城区地面建筑,同时保证胜利油田供应处、运输公司、套管厂等单位
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1987年初由胜利油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设计了河50丛式井
组。 该井组在长384米,宽110米的陆地平台上布井6排42口,主平台占地66.5亩,控
制开采面积2.1平方公里, 可年产原油36万吨,是国内迄今为止钻井口数最多、平均
井深最深、施工难度最大的陆地丛式井钻井平台。在河50大组丛式井整个平台的生产
过程中,先后推广应用了丛钻井、电测、射孔、采油工艺、油井测试,油气计量集输
等30多项新工艺、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发钻井方案于当年6 月通过审定,工程10月
份破土动工,第一期工程从1988年1月23日第一台钻机开钻,到1989年5月25日建成投
产,共用了1年零4个月的时间。在钻井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和井队职工密切配合,
采用电子计算机整体设计及先进的井身轨迹控制技术,使钻井质量和速度得到充分保
证, 整个平台钻井42口,交井42口,总进尺12.44万米,平均井深2962米,建井周期
61天,平均机械钻速9.26米/小时,最大井斜63.75度,最大水平位移1327.91米,最
小靶心距3.17米, 定向一次成功率100%,中靶率 100%,42口新井没打穿一口邻井
套管,口口井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全优。在该平台施工中,共完成“丛式井整体设计
程序”等10项科研成果,创出“大组丛式井钻井口数最多”等7项全国新水平。
河50丛式井组的建成, 比单井节约土地355亩,还节省了大量的钻机搬迁费和施
工时间,也为胜利油田今后在地下复杂断块油田和地面建筑物密集地区进行高速度、
高效益油田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