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53&run=13

[山东工业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工业经过40年的建设,取得了巨
大成就,己建立起轻重工业比较协调、门类比较齐全、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
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1989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新口径)、固定资产
原值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占第二位,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占第四位。山东省
已成为全国主要产煤省之一;胜利油田继大庆油田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大油田;电力
工业发电装机容量在全国占第三位;冶金工业由“手无寸铁”发展到在全国地方钢铁
产量中名列前茅;黄金产量独占鳌头;机械、化工、建材等工业在全国有一定优势;
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已具有一定基础;轻纺工业产品在花色品种和产品结构上,有了
根本变化,大批名优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一、工业基础大大加强,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从1949年到1989年,全民所有制工
业企业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0亿元,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5004万吨,石
油开采3461万吨,炼铁275万吨,炼钢159万吨,水泥830万吨,化肥491万吨,合成氨
150万吨, 汽车1.13万辆,棉纺锭181万锭,自行车183万辆等。石油化工、电子、家
用电器、 塑料、 化学纤维等新兴工业部门,都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体系。到
1989年末, 全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达到715亿元,比 1949年的7.2
亿元增长98.3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 年间工业固定资产增加484万
元,比前30年增加的总和还要多。到1989年底,全省共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2.65万个,
比1965年增加了3倍,其中大中型企业比1965年增加了3.5倍。胜利油田和齐鲁石油化
工公司的建成,揭开了山东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兖州煤田的开发
和十里泉、邹县、石横等大电厂的建成,对缓解省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起了巨大作用。
二、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89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完成1418亿元(老口径),
比1949年增长177倍,平均每年递增13.8%。青岛、济南、潍坊、淄博、烟台5城市工
业总产值均已超过百亿元, 其中青岛已超过200亿元。40年来,全省的主要工业产品
产量都增长了几十倍、几百倍,不少产品增长了数千倍。1989年原煤产量达到5694.8
万吨, 比l949年增长32.7倍;发电量达到471.6亿千瓦时,比1949 年增长199倍;原
油从1965年开始生产,到1989年累计生产3.8亿吨;钢材、水泥、硫酸等原材料产品,
比1949年增长一千至数千倍,许多产品当时还是空白;棉纱、纸、卷烟等轻工业产品
增长20至300多倍;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等产
品,从无到有,也迅速发展起来。
三、工业布局和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新中国建立40年来,为了改变山东工业布局
不合理的状况,省内进行了大量工作,在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投资建起一大批
大中型骨干企业,如胜利油田、兖州、肥城矿务局、莱芜、十里泉、邹县、石横电厂
以及莱芜钢铁厂等;在农副产品原料产地相继建起了一大批轻纺工业企业,如棉纺厂、
酒厂、糖厂、棉花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罐头厂等;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
建起了县办企业,如水泥厂、化肥厂、造纸厂、机械厂、服装厂等,而今这些企业大
部分已成为县里的骨干企业;全省还有重点地从青岛、烟台、济南等城市,采取老厂
“下蛋”或搬迁的方式,为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建起了一批骨干企业。随着经济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批乡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对改变全省工业布局也起
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省工业集中在几个城市的状况已有了很大改变,形成了东西
部地区相结合、以中心城市带动小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山东工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特别是从1982年以来,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轻
重工业比例基本稳定在55:45左右。山东工业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机械、食品、石油、
化工五大行业为主体的、轻重工业比例关系比较协调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建国初期重
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局面。
四、 技术进步取得可喜成就。“六五”时期以来,全省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6
万个,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其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200多项,用外汇8.5亿美元,共
更新改造落后设备11.9万台(套),建成比较先进的生产线1160多条,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几千项。电力部门已安装了5台30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并架设了500千伏超高
压输电线路;部分煤矿的生产已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合成氨
单套设备生产能力已由50年代后期的800吨, 发展到30万吨;陶瓷行业已结束了手工
操作的生产历史,全行业实现了机械化。从1979年到1989年,全省共试制新产品、新
品种2.5万余种,其中R4100型柴油机、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潜油电泵机组、数
控加工中心、多连杆闭式四点双动压力机、千门程控交换机、彩色高分辨率显示器等
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五、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从1979年开展创优活动开始,到1989年全省工业产品累
计获得国家质量奖288个, 其中金质奖54个,银质奖234 个。被评为部优产品的1789
种,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的3689种,全省优质产品产值率达19.5%。在增支因素不断增
加的条件下,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989年仍比1978年增加了90.8亿元,
增长15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 1952 年的每人每年5612元,
提高到1989年的2.06万元, 提高了3.68倍,平均每年递增3.4%。特别是近10年来提
高更快,平均每年递增3.9%,高于前28年平均每年增长3.3%的水平。
(沈崇实、安勇坚)
[工业生产主要特点]1989年,全省工交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
导下,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
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主要特点是:
全省乡以上(包括乡)工业总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完成1008亿元,比上年增
加122亿元, 增长13.9%。轻重工业发展较为协调,轻工业增长13.6%,重工业增长
14.3%。这里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增长8.9%,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增长19. 9%,
其中乡镇办工业企业增长28.1%。从分季度看:1季度增长17.9%,2季度增长19.1%,
3季度增长11.5%, 4季度增长7.6%,各季度间相差较大,进入下半年后,出现了下
滑趋势。
各市地、各行业全面增长。全省15个市地中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有8 个市地。
其中威海增长29.7%,临沂增长18%,淄博增长17.1%。从各行业看:电子工业系统
增长20.9%,二轻工业系统增长15.7%,冶金工业系统增长14.8%,化工工业系统增
长13.4%, 电力工业系统增长7.8%, 机械工业系统增长6.3%,煤炭工业系统增长
6.2%,纺织工业系统增长5.8%,一轻工业系统增长5.7%。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能源、基础原材料和支农工业产品生产明显加快,轻纺、机
电等加工工业生产速度放慢。在列入省重点考核的9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3种产品
的产量比上年增加, 37种产品产量下降。原煤、发电量分别增长2.4%和10%,钢、
生铁分别增长9.7%和3.8%,纯碱增长36.1%,化肥、农药分别增长5.4%和1.7%,
自行车和洗衣机分别下降6.3%和5.4%,机床下降15.8%,大中型拖拉机下降39.3%,
小型拖拉机下降14.9%。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保持平稳。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44%,
销售收入增长15.8%,实现利税增长7%。
1989年,全省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正常水平,预
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利税的增长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产成品资金占用,可比产品成本
及亏损额继续上升,而且上升幅度既高于上年,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结构调整
进展不平衡,前紧后松,有的已经见到实效,有的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从下半年开
始,少数工业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产品库存增加,资金紧张,停工、半停工企业明显
增多。
(郑晓光)
[山东工业结构1988-1990年调整重点] 山东省在治理整顿中,重视工业结构的
调整,组织专门力量,在调查分析建国40年来的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行业
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八五”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并按照国务院关于
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确定了山东省今明两年工业结构调整重点,以省政府名义颁发各
市地、各行业执行。
1989—1990年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贯彻“有保有压,有上有下,扶优汰
劣,优化组合”的原则,重点抓好产品结构调整,以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效益,
保持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是重点支持250种产品,其中:能源、原材料产品73种,
农用产品15种, 日用消费品102种,重要机电产品56种。二是全省重点支持指令性计
划比重大、经济效益好、出口创汇多、在本行业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以及承担技术
进步“三○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企业共885个。三是重点限制 72种产品的生产,
禁止45种产品的生产;对个别重点支持企业中现有的禁止生产的产品,也不得继续生
产。通过调整,要求达到下述目标:(1)拉长短线产品,增加有效供给。(2)加快
技术进步。 全省开发新产品3500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22
%。(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重点支持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耗能降低5%;定额流动
资金周转天数加速4%;产成品资金占有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重压缩4个百分点。(4)
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支持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省级以上先进水
平。 (5)重点支持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 在全省所占比重明显提高。确保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10%,实现利税增长7%,
亏损额减少25%,盈利企业亏损产品扭亏5%。
(陈康生)
[在治理整顿中清理在建技术改造项目]1989年山东省对在建的技术改造项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治理整顿的方针,集中力量进行了清理,取得了初步效果。全年
技术改造完成的投资比1988年压缩了26.79亿元,下降43.6%,初步消除了投资膨胀、
经济过热的现象。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清理在建项目。将1989年在建项目全部进
行了清理,基本摸清了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项目的底子,并把所有在建项目输入微机,
建立了项目库;二是调整投资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坚持促进经济总量平衡与调
整结构并举,全面平衡财力、物力,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抓好投资结构
的调整;三是强化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管理。根据治理整顿的要求,适时调整了技改项
目计划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的审批程序。全省实行了省和市地两级计划管理,把技改
投资规模分配到市地和部门,按考核指标控制项目计划,坚决不能突破“笼子”,改
变过去层层切块安排的办法,实行按项目管理。对新开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由省
审批下达计划,避免了过去技改项目多头审批的现象;四是停缓建了一批项目。据统
计,截止到1989年底,共停缓建项目317个,压缩投资 8.34亿元;五是加强督促检查。
及时派出检查组对停缓建项目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抓了停缓建项目的善后处理工作。
(张兰君)
[企业承包制和厂长负责制的进一步完善]1989年,山东省工业企业实行的承包
制和厂长负责制,经受了企业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考验,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保
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起到了较大作用。“两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和稳
定。虽然1989年企业面临较多困难,但省里始终把“两制”的稳定放在首位,特别是
7月份平息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之后, 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继续实行“两制”存有疑
虑,为此省委、省政府及时宣布“两不变一不收”,即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变,厂
长(经理)负责制不变,下放给企业的权力除中央明令收回的外,省和各地不再上收,
稳定了企业,进而稳定了工业生产。第二,充实和完善。针对在实行承包制中暴露出
的一些问题,如少数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短期行为、经营者收入过高、内部分配不合
理等,结合全省1989年约有50%的企业第一期承包合同到期,省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于7月10 日颁发了《关于在治理整顿中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若干问
题的通知》 , 规定了12条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是:(1 )承包期满的企业延长到
1990年。 (2)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内容和考核制度。包括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物
质消耗、劳动生产率、全部资金利税率、安全生产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要纳入承
包合同,并实行复合考核。(3 )改进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企业年度工资
总额超过利税增长幅度部分, 当年不得发放,作为以丰补欠的储备金。(4)企业经
营者收入,按照《承包条例》有关规定确定,不得采取超基数比例分成办法。坚持先
审计、确认企业经营成果后再兑现的原则。(5)合理分配使用企业留利。(6)维护
承包合同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严肃性。 (7)提倡在中小企业,特别是经营困难,外
部条件变化较大的企业中实行风险抵押承包。 (8)企业承包后必须加强企业管理。
通知下发后, 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1989 年全省工业企业虽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
仍约有80%的企业较好地完成了承包合同。在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方面,也取得
新的发展,主要是:(一)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精神,明确企业党组织在实
行厂长负责制的情况下处于政治核心地位。正确处理厂长中心地位和企业党组织政治
核心地位的关系。(二)从实际出发,选择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职形式,提出
因厂因人配备,宜兼则兼,宜专则专。提倡厂长、书记一人兼。目前全省厂长、书记
一人兼的企业占国营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三)进一步界定党政工分工和职责。根
据中央精神,提出从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加强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从生产经
营管理方面,加强厂长的中心地位。党政都要从大局出发,围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组织好企业生产经营,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搞好工作。通过采取上述完善措施,企业
党政工关系基本理顺,企业新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生
产经营工作的开展。
(王万良)
[全省企业技术进步的3个方案] 为了推动全省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产品
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省政府的意见,省经委、省科委、
省计委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近期重点发展十大系列产品的方案》、《关
于近期十项科技攻关的方案》、《关于近期推广十项先进技术的方案》,简称“三○”
工程。这3个方案已经转发到各市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将逐步具体组织实施。3个方案
的主要内容是:
近期重点发展的10大系列产品是: (1) 微型计算机,(2)小型程控交换机,
(3)高速传真机,(4)汽车,(5)拖拉机,(6)数控、精密机床,(7 )摩托车,
(8)化纤仿毛仿丝绸织物,(9)紧缺钢材,(10)两段式煤气发生炉。
在10大系列产品中,主要是装备类产品,有的是直接为基础产业和农业服务的。
多数属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属于高技术产业的3种,属于产业与新技术产业复合体的1
种。 准备用几年时间将10大系列产品发展为拳头产品,逐步形成规模。发展 10大系
列产品约需投资10亿元,分3年投入。全部投产后可形成年产值34亿元,利税7亿元左
右。而且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和一大批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增
强山东工业的实力。
近期重点研究开发的10大攻关项目是:(1)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研究,(2)
交通运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
开发,(4)电子信息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5)机械基础技术和专能化
设备的研究与开发,(6 )以化纤差别代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纺织新产品及整理加工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7)食品、轻工优势行业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8)节水治污和
废渣利用技术的研究, (9)精细化工新产品及配套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10)化
肥、 农药等支农工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完成10大攻关项目,3年预计共
需投入科研和试制经费1亿元左右。在全省推广应用后,可新增产值10亿元,利税2亿
元,节约和创汇2000万美元,节约能源30万吨标准煤。
近期推广10项先进技术是:(1)合成氨生产综合节能技术,(2)水泥生产综合
节能技术,(3)造纸机节能、节浆及新型脱水器材应用综合技术,(4)冷却水复用
技术,(5)工业锅炉和冲天炉微机控制技术,(6)风机、水泵调速驱动节电技术,
(7) 稀土应用技术,(8)热喷涂电刷镀技术,(9)磁性槽楔推广,(10)推广应
用柴油、汽油节油剂。
推广10项先进技术,约需投资4亿元。推广后每年可取得经济效益5.8亿元。
(贾殿贻)
[技术改造工作]1989年,全省技术改造工作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并围绕压
缩投资、调整投向、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适时地调整技改重点、内
容和措施,使技术改造工作在治理整顿中有了新的发展。
1989年国家安排山东省全民所有制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23.11亿元。全年国家、
省经委共安排技改项目2173个,当年计划投资41.21亿元(含集体企业项目845项,投
资13.98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59个,当年计划投资4.97亿元。截止到年底,全省
共完成技改投资35.21亿元 (其中集体企业完成投资11.11亿元) , 比上年减少了
26.79亿元, 下降43.6%(其中全民企业比上年下降了27.4%);当年竣工项目1238
个,建成先进生产线268条,改造新产品(省以上)402种,更新设备1. 5万台(套)。
不少项目对提高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9年的技术改造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是抓了投资方向的调整。把有限的资
金集中用于骨干企业、拳头产品和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抓了支农工业
和基础原材料、能源、交通工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二是抓了
节能降耗的改造。重点抓了合成氨蒸汽自给、烧碱生产新工艺、余热利用、热电联产、
工艺水闭路循环、高炉喷吹煤粉及节能锅炉、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的技术改造;三
是抓了出口创汇产品的改造,提高加工深度,变原料、初级产品为终级产品、出口深
加工产品;四是抓了项目投产达产工作。对100 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立了季调度工
作,跟踪管理,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在资金计划安排上优先保证续建、收尾
项目,促进了项目的投产达产;五是进行了“八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行业、各
市地的“八五”技术改造规划进行初步论证,为全省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六是从9月29日至10月12 日在济南举办了“山东省企业技术进步成果展览”,参展单
位1200个,展出产品、模型、实物和图片4000件(套),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
(张兰君)
[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989年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治理整顿的要
求,把企业技术进步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结合山东实际颁发了《关于工业
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决定》 ,省经委等8个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精神,
制定了若干鼓励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交财贸系统技术开发工作的发展,并取得
了较好成绩。
1989年全省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4413项, 实现新产品产值77亿元, 新产品利税
10.95亿元, 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24%;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2%,比上
年提高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6%(老口径),比上年提高0.9 个百分点。
在完成的项目中,有172项达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水平,374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84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050项填补了省内空白。开发出一批重大新产品:如JA47
—600/100闭式四点双动压力机、MJ—50数控车床、300吨/时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
华光IV型汉字激光照排机、高档轻印刷系统、FX—101心电图机等。
新技术推广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
的工作继续向广度发展,一年来改造机床61台、工业锅炉和窑炉21台(座)、水泥生
产线16条、小化肥生产线7条、酿造发酵控制3项、其它方面39项;应用稀土技术开发
亦取得了可喜成果。开发的稀土永磁吸盘、电机、稀土节能灯等已形成批量生产,稀
土合金白口铸铁砂和电解直接生产电工铝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内燃机节能型摩擦副、用“8.23 ”保护剂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节能、降耗、
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寿光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过程蒸汽自给技术被国家
计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邢世胄 林治泽)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1989年,全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有较大的进展。全年
完成消化吸收项目128项, 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31项,填补国内空白的33项。重大项
目有:SAG210/2CNC数控车床、JA39—1000/1闭式四点压力机、MQP—400 皮棉清理
机及MQZ—80籽棉清理机、 FL—16粗纱机、DK系列电化学去毛刺机床等。截止到1989
年底,累计有53项消化吸收新产品被列入国家停止和限制进口产品目录。消化吸收的
装备类替代进口产品1989年节汇2.17亿美元。省重点抓的消化吸收成龙配套项目,日
用玻璃瓶生产成套设备、全自动滚筒式洗衣机国产化、棉花加工成套设备、石材加工
成套设备、 板式家具生产成套设备、彩色电视机国产化、R100系列柴油机国产化等7
个项目均按计划进度实施, 截止到1989年底,各项目完成率均已达到 80%以上,国
产化率达到85-100%。
(世胄 朱今羽)
[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 1989年, 全省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稳定提高率达
93.55%。 全省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33项,其中金质奖8项,银质奖19项,扩牌6项。
共评出省优质产品864项,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19.5%,比1988年提高了1.14 个百分
点。国家对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1.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3 个百
分点。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8.4%。
全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已增加到4792个,按八条标准验收合格的1600个。
烟台汽车运输公司、青岛第二橡胶厂、胜利油田油建一公司3 个企业获国家质量管理
奖;济南汽车配件厂、青岛电冰箱总厂、烟台建筑工程公司等20个企业获省质量管理
奖。全省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广泛开展,坚持活动的质量管理小组4 万个,取得成
果1.94万项, 获经济效益5.4亿元。有10 个小组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167
个小组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同时评选出85 名省质量管理优秀工作者,77名
质量标兵。质量管理教育也取得新的进展,近100 万职工参加了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
识学习并考试合格。
1989年是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0周年。在全国召开的庆祝大会上,马世忠副省
长接受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质量杯”,2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优秀工作
者,90名多年从事质量管理的同志被授予“荣誉证书”。1989年12月召开了全省推行
全面质量管理10周年大会,李春亭副省长到会讲话。会议表彰了59名质量管理优秀厂
长, 104名质量管理优秀工作者。同时召开了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第四次年会,产生
了第三届理事会。
全省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工作结束,1571个企业验收合格。1988年底被出
示黄牌警告的19个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全部整改完。全省15个市地质量信息网正式开
展工作,初步形成了质量信息网络。
(王广铎 成森)
[企业管理升级]1989年,全省各市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继续深入开展“抓管
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素质”的活动,使升级工作又有新的进展。有4 个企业晋升为
国家一级企业(国家二三四厂、威海市地毯一厂、山东新华制药厂、齐鲁石化公司第
二化肥厂),209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555个企业跨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到
1989年底,全省累计已有国家一级企业4个,国家二级企业306个,省级先进企业1333
个。
1989年的企业管理升级主要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企业升级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引导企业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主要放到改善经
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特别要在强化管理基础工作上狠下功夫。二是坚持企业
升级与改革相结合。运用升级机制,推动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许多企业
把升级指标纳入承包合同,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车间,克服了“以包代管、套标
升级”的倾向。三是全面修订了省级先进企业标准。针对有的标准指标先进性不够,
管理标准重点不突出, 考核难以掌握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测算,对全省500多个
管理标准全面进行了修订, 并增加了计量、定额、标准化等9个方面的否决项目。四
是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国家级企业的推荐考核工作。对进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
的企业,主要督促这些企业迈进,发动企业积极开展“双增双节”、“学先进、对比
达标”活动,努力攀登新台阶。全省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的数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五是抓了已升级企业的复查工作。按照“非终身”制的原则,对1986年度、1987年度
的781个升为省级先进企业的企业进行了复查。 在企业自查、有关部门重点抽查的基
础上,对产品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安全指标达不到标准和管理水平下降的50
个企业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其中3 个企业被撤销省级先进企业称号,47个企业被通报
批评,限期一年整改。
(刘克俊)
[现代化管理成果显著]1989年山东省工交财贸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坚持“以我
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加快了推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把现代化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和人才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应用于各个管理
子系统,开始由局部优化向整体优化发展。特别是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紧张的情况
下,运用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
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第三届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评审会上,经科
学的论证推算,获奖的130项优秀成果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7亿元,其中单项成
果最高经济效益为4566万元。山东省工交财贸企业推广运用现代化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一、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改变了过去只局限于某些领域的格局,开
始向生产经营全过程拓展。 在获奖的130项成果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38项,提高产
品质量的24项, 加强物资管理、降低消耗的8项。还有用于改进生产工艺、消化吸收
引进技术、降低成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成果。山东省外贸运输公司自行设
计、开发的海运出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原来的手工处理繁杂单据和出口业务
的方式,大大缩短了集装箱装船和船舶停港时间,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经济效益
达200多万元。
二、多种管理方法配套应用,使成果应用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获奖的成果中配
套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比重占26%。临清棉纺厂印染分厂在新产品开发中,应
用德尔斐法预测需求结构、需求量、销售前景和市场流行色,选择具有独特风格的大
红涤棉细纺作为开发重点,研制过程中又运用价值工程选择染化料,优选最佳工艺路
线。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增加利税90多万元。
三、学创结合,努力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路子。今年获奖的成果中,有的着
眼于企业管理整体功能的增强,进行管理上的整体优化;有的着眼于对人、事、物的
统一管理,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青岛电冰箱厂的“全方位优
化管理”法,就是把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工作质量、技术素质、管理手段作
为优化对象,从重制度控制转向重人的自我控制,从分散的管理转向系统的管理,既
把决策者、执行者同现场管理联系起来,又把决策技术、预测技术、目标管理、全面
质量管理、MPO方法融合起来,全面提高了企业素质,并荣获1989 年度国家企业管理
优秀奖。
(韩晓军)
[全省企业推广“三法” 及管理创新]1989年6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广规
范化工作法、三大民主工作法和成本工程,加强企业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
定》”)。各市地、各部门和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贯彻落实。一是领导重视,把推
广“三法”当作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大事来抓;二是抓培训、搞试点。各市地、
部门培训厂长、经理及有关人员达5970人,同时选择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先行单位,
帮助其制定和落实推行方案;三是在推广中注意学习《决定》的基本精神和原理,联
系实际,学创结合,制定和落实推广计划;四是在推广中区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提
出的不同要求,对产品已定型、工序稳定、连续性生产的企业,重点推行规范化工作
法;对领导班子健全、整体素质好,民主意识强的企业推行三大民主工作法;对财务
管理水平高,内部银行运行好的企业推广成本控制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推广应
用“三法” 的企业已近千个, 其中推行规范化工作法的312 个,三大民主工作法的
173个,成本控制工程的514个。在推行“三法”的同时,省内又有许多企业探索出具
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新方法,如标准化工作法、源流管理法、透明工效法等。目前全省
新方法、 新经验己达几十种,虽然这些方法名目不一,其共同特点是:(1)着眼于
增强企业管理的整体功能。从企业整体出发,实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全方位、全过程、
全员的优化,使局部目标服从于整体目标。(2 )着眼于基础工作,强化“内功”。
企业都把定额、标准化、计量等各项基础工作加以分解,纳入内部经济责任制进行落
实,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
础。(3)着眼于专业管理功能的增强,进行局部优化。从实际出发,强化质量管理、
成本控制、经济核算、利益分配等效能。通过建立组织保证体系和纵横交叉的网络,
在局部系统的人、财、物优化配置中,追求先进、科学合理。(4)着眼于对人、事、
物实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行,解决产品无标准、管理无依据、工作无
规定的状况,使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标准化、科学化、严密化。
(郑莉)
[治理整顿见成效 节能工作迈新步] 1989年,全省各级节能管理部门和企业广
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克服能源、原材料紧张,资
金短缺的困难,千方百计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1989年,据省内5822个县属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创产值678.75亿元,比1988年增长
12.04%,能源消费总量3081.84万吨标准煤,比1988年增长9.16%。其中,电力消耗
总量为194.49亿千瓦时,比1988年憎长8.14%,万元产值耗能由1988年的4.66吨标准
煤下降到4.5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耗电由1988年的 2968. 65 千瓦时下降到2865.4千
瓦时。
全省重点考核的80项主要耗能产品指标中,下降和持平的有56项,稳定下降率为
70%。 单耗下降比较大的有;原油加工耗燃料油下降21.42%,白厂丝折标准品耗煤
下降22.82%、 印染绸折标准品综合能耗下降13.04%、电解铅耗电下降9.8%。全省
1989年共节约能源695.11万吨标准煤, 完成计划的116.82 %。其中节约煤炭162.66
万吨,节约焦炭10.7万吨,节约成品油9.55万吨,节约燃料油4.51万吨,节约电9.01
亿千瓦时。
1989年全省在节约能源方面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社会节能宣传,增强全民节能意识。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
宣传工具,深入持久地宣传省内能源资源形势、供需矛盾及能源使用不合理和浪费严
重的情况,以增强全民的节能紧迫感。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在所有机关、 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大力提倡节约用电、用水、用油、用煤、用气
(汽),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强烈的节能意识,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
风尚。
二、制定明确的节能目标,定期严格考核。从省到各地区、各企业,找出与国内
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措施,并纳入年度节能工作计划,
逐级认真落实,严格考核。为了促进节能工作开展,还定期公布各地产值能耗、煤耗、
电耗、油耗等效益指标。
三、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增加节能资金投入。为使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省和市
地都狠抓了节能技术改造,积极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严格控制能
耗指标,对使用能源不合理或超过能耗指标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不批准立
项。为了促进节能技术进步,省和各市地都采取了不同方式和利用各种渠道增加了对
节能资金的投入。
四、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各级节能部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节能奖惩规定,并联
系本地实际,加以充实完善。按照企业能耗水平高低,分别实行按定比和环比方法计
奖,对超计划或超定额消耗能源的,采取了超耗加价或限供、停供能源等处罚措施。
(蒋克良)
[安全生产]1989年全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
和全国安委会主任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推行安全生
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取得较好成绩。
全省发生各类生产事故18050起, 死亡4043人,伤9924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
降13.4%、11.4%和14.7%。这是继1987、1988年连续两年较大幅度下降后,又一次
大幅度下降。与推行目标化管理前的1986年相比,全省减少死亡1697人。其中,县属
以上企业职工因工死亡269人,重伤417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3.8%和15.6%。千人死
亡率为0.057, 比下达的0.08的控制指标下降了28.8%。统配煤矿和地县煤矿杜绝了
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分别降到0.782和4.04,均列全国第一。
道路交通事故总起数为15186起,死亡3205人,受伤9096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3.7%、
11.8%和147%;万车死亡率为5.24,比控制指标降低22.9%。海洋渔业海损事故349
起, 死亡41人,直接经济损失304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6.7%、51.2%和45.8%。
火灾直接经济损失7764万元,比1988年增长74.4%。仅黄岛油库爆炸事故直接经济损
失3540万元,占全省火灾损失的73.3%。
1989年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的主要工作:一是在连续3 年试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的基础上,全省统一下达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各市地和部门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地
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基层,使安全同生
产一样有了硬指标。二是多数市地部门在企业升级、评选先进等活动中明确了安全控
制指标的否决权,在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实行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了安全责任、
安全目标、奖惩措施落实到班组,使企业安全管理由过去的经验管理逐步转向规范化、
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由单一管理转向全员管理、综合管理。三是继续抓了重点和薄
弱环节的治理整顿。(一)以治理整顿交通秩序为中心,开展了清除道路干线上的集
市、摊点、路障,禁止打场、晒粮,制止道路乱设检查站点和乱罚款等活动。(二)
认真抓了清理整顿小煤矿工作,对已批准开采的矿井进行整顿,限期整改不合格矿井,
查封私开煤井。 全年共查封194处私开煤井。(三)加强了防火防爆工作。黄岛油库
爆炸事故发生后,省政府立即发出急电通报,在全省开展了以防火防爆为重点的安全
检查, 督促有关单位对火灾隐患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省经委还举办了120人参加的
现代化管理研讨班,为在全省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培训了一批骨干。
(张玲)
[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管理人才培训]1989年,山东省企业管理协会坚持“面向
企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在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管理人才培训中取得新
成绩。在咨询工作方面,围绕壮大队伍,拓展领域,扩大效果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
活动。先后举办了由200 多名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部分企业中负责企业管理的干部参
加的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班、研讨班,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企业管理咨询理论与方法。
同时, 制订标准,有计划地开展了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认定工作,现已有125名咨询顾
问分布在全省各市地和各部门,在企业管理咨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9年,全省接
受咨询服务的企业近600个, 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管理,增强了素质,提高了
效益;有些亏损企业经过咨询,实现了扭亏为盈,企业管理咨询的重要作用正越来越
被各级领导和企业经营者所认识。在企业管理人才培训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
培训质量和效果,先后举办了规范化工作法、价值工程、企业管理与竞争、日本人事
管理和经营战略等8期培训班,由784名厂长、经理和管理干部参加学习。这些培训班,
具有时间短、课题面广、内容新、实用性强的特点,起到了开阔思路、传递信息、交
流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深受企业管理者的欢迎。
(周洪福)
[省企业家协会成立和首届优秀企业家评选] 省企业家协会是在原山东省厂长
(经理)工作研究会基础上组建的,于1989年1月5日在济南召开成立大会。协会的宗
旨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面向企业家,为企业家服务,反映企
业家的意愿,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沟通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联系,为推进企业管
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素质,增加经济效益,加快四化建设服务。主要任务是:适应经
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提高企业家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企业家队伍为目标,组织开展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活动。
协会聘请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省总工会主席杨兴富为名誉会长;聘请省顾
委副主任刘众前,省顾委常委孙恕之为顾问。大会选举李富章(省人大常委、省企协
副会长)为会长,马俊才(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经理)等12名同志为副会长,孟涛(省
企协常务副会长)为理事长。
省委、省顾委、省政府、省政协的负责同志赵志浩、梁步庭、刘众前、李春亭、
徐文园,中国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沙叶,副理事长江浩应邀出席
大会。李春亭副省长、沙叶同志在会上讲了话,省经委主任、省企业协会会长梁树威
作了题为“深化改革、改善管理、增加效益、努力开拓协会工作新局面”的报告。
会上表彰了马俊才等89名成绩突出的优秀企业家。省委、省顾委、省政府、省政
协的负责同志向他们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这批优秀企业家是在全省工业、交通、城乡建设、财贸系统县属以上全民所有制
企业现职厂长(经理)中,经市地、省直部门评选推荐,由省评委会审定评选出来的。
他们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和民主
管理;在推进技术进步,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企业的精
神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省级以上先进企业要求;在全省以至全
国企业界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
(王庆和)
[全省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全省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于1989年10月20日至
23日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国庆
讲话为指针,总结改革开放10年来企业技术进步的成绩和经验,统一认识,明确任务,
研究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全省的企业技术进步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李春亭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有4个方面:(1)10年来企业技术
进步的主要成绩和经验;(2 )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3)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当前需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4)切实加强对企业技术进
步工作的领导。
会议总结了全省开展技术进步工作10年来,给企业带来的10大变化:(1 )技术
装备水平提高,按价值计算,有4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2 )工业后
劲增加。 10年来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达200多亿元,形成的固定资产原值,相当于建
国30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总和。 (3)经济效益改善。全省每年新增的工业产
值、 利税,半数以上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的。(4 )产品结构得到调整。(5)出口
创汇能力增强。 地方工业品出口创汇比10年前增长3倍多。(6 )优质产品增多。省
以上优质产品已达3519种, 优质品率达19%。(7)消耗降低。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
耗由7.9吨降到4.9吨。 (8) 生产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0 年前提高56%。
(9)工业“三废”得到治理,综合治理率达到28%。(10 )形成了一个技术进步工
作体系,培养锻炼了大批专门人才,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
国家计委副主任盛树红同志专程赶来济南参加这次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强调了
技术进步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山东省的企业技术进步工作
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会议期间,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省委常委、副省长高昌
礼都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贾殿贻)
[全省机电设备招标工作初见成效]济南机电设备招标公司主要承担省内限额以
下引进项目中需要进口的机电产品的招标任务,1989年正式开展招标咨询业务。该公
司坚持“服务、效率、公正、权威”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开展招标和评审咨询工作,
取得了很大成绩。
1989年,省内共组织完成了55个引进项目的国内招标和评审咨询工作,委托招标
设备2262台(套),计划用汇6733万美元。其中,公开招标项目15个,咨询评审项目
26个,出具不招标通知单项目14个。经过招标,国内中标设备118 台(套),中标金
额219.1万元, 节约用汇262.4万美元; 经过评审咨询,审留国内制造供应设备28台
(套),节约用汇142.5万美元,全年共计为国家节约用汇404.8万美元。委托招标的
项目来自全省13个市地,18个行业,初步开创了全省机电设备招标咨询工作的新局面。
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严把进口关。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严格控制机电设备进口的规定,加强
了对进口机电设备的宏观控制。凡引进项目进口设备,先经国内招标;凡国内能制造
供应的,原则上不准进口;不该进口的设备决不放行,避免了重复、盲目引进。这样
不仅节约了大量外汇,而且也可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
机电产品水平的提高。
二、注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机电设备招标工作涉及面大、行业多、技术性强,
为了使招标咨询工作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更有权威性,组成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在招
标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为引进项目提供技术咨询,避免了引进中的失误,提
高了引进水平。
三、初步理顺了与各方面的工作关系。招标公司成立后,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
主动与海关、银行、外贸等部门建立了工作关系。针对青岛、烟台两个开放城市进口
设备量多,与有关部门商定,分别在两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为互通情况,与各市地
经委还建立了联络员制度。
(张红卫)
[推广招远县和荣成市“商农合作以商促农” 经验]1989年5月17日至19日,全
省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现场会在招远县召开。省政府颁发了《关于推广招远县和荣
成市商农合作以商促农经验的通知》。
招远县和荣成市在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广
泛开展农家合作与联合,使商农合为一体,产销集于一身,生产、流通、服务有机结
合,出现了生产发展,流通活跃,各业振兴,农民收入增加的新局面,走出了农村商
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一、建立商农合作与联合的新体制。从当地资源、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及生态环境
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县城为中心,以现有流通企业为主体,建立起果品、粉丝、花生、
肉食鸡、水产等商农联合的集团公司、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形成了县城、
乡镇、农村相结合,生产与流通相结合的开放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使商农之
间由单纯购销关系转变为密切合作关系。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流通部门
可以根据生产情况和需要发展商品流通,使大量农副产品很快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
初步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二、自愿互利,扶农助农。在推进商品合作与联合中,坚持自愿互利,平等合作,
致富于农,优惠于农的原则,着眼于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农民结成贸易伙伴,
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在让利于农的前提下,取得合理利润和报酬,调动了广大农民
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自身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三、完善系列化服务手段。根据当地花生、果品、肉食、水产等主要农副产品生
产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储藏、运销的系列化服务,方便了农
民,提高了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实现多次增值,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初步形成了
以乡促城、以城带乡的新格局。
四、实行企业化经营方式。他们组建的各类集团公司、合作社、联合社,是股份
制经济实体,打破了行政区域、产业分工和所有制界限,用经济手段和加强服务引导
生产,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五、发挥县级管理经济的组织协调功能。他们根据农村流通涉及千家万户生产者
和流通领域诸多部门、企业的复杂性,充分发挥县(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运用
利益机制,调动生产和经营两个积极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变单体优势为
群体优势。
(宋昌斌)
[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营]为了制止多头插手倒买倒卖,解决重要农资市
场、价格混乱的状况,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务院
的决定,山东省自1989年1月1日起,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由供销社所属各级农资
公司和基层社专营,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准经营;县以下农技推广站结合技术服务
所用的少量化肥、农药、农膜,可以按规定价格转售给农民;外贸部门进口用以扶持
出口基地生产和换购出口商品的化肥,由外贸部门管理使用,但不能搞商业经营。
农资专营后,粮棉油挂钩奖售化肥,仍按省定平价兑现,其它优质化肥,加权平
均制定综合零售价,并设立了化肥调剂基金;地产小化肥的出厂、销售价格,由市地
或县物价部门核定。 为解决全省48个无小氮肥厂的县化肥资源不足的问题,从2月份
开始,允许县(市)政府批准县直三、五个,乡镇一、二个国营或集体单位(不含个
体户) 经营小化肥。基层专营单位计划外从省外采购的化肥、农药、农膜,从6月份
开始,由当地物价部门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核价,允许高进高出。一年内,为鼓励农药
企业增加生产,根据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等因素,请示国务院转批,三次调整了农药
价格。
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营后,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价格趋于稳定,假冒
伪劣商品大大减少,达到了“治乱、治假、治涨”的目的。全省供销社系统购进、调
入化肥720万吨、 农药4.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8%;供应化肥759万吨,增长
12%; 供应农药5.2万吨,虽然实物量减少16%,但高效、高含量农药销售增加,按
有效成份测算,实际增长10%左右;农膜因价格过高,抑制了需求,购销比上年略有
下降。
(王文兵 郭培田)
[发展中的食品工业及行业管理]食品工业是山东省工业部门中的第二大行业。
它充分利用省内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多层次地加工国内和国外市场需要的各种食品,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40年的建设,山东省食品工业在落后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布局全
面展开,生产能力形成规模,产品门类基本齐全,食品工业体系大体形成。到1989年
末,全省已有粮油加工、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烟草制造、酿酒、罐头、饮料、糕
点、糖果、乳品、淀粉、调味品等20多个行业,4395个企业,41万名职工,1989年完
成产值126.6亿元(不含村办企业) ,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2.6%。独立核算的食品
工业固定资产原值72.52亿元,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 7.69%。实现利
税26.9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17.4%。食品工业已成为省内经济支柱行业之一,
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山东省食品工业在10年改革中,产值稳步增长,产品产量翻番,技术进步加快。
以1979年为基数,10年间,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近两倍,年平均递增率为11.5%,跃居
全国首位。 食用植物油由年产22.6万吨增至65.9万吨; 啤酒由年产6.53万吨增至
75.73万吨;罐头由年产3.55万吨增至25.87万吨;饮料由年产3.3万吨增至9.3万吨;
卷烟由年产148.51万箱增至235.44万箱;粮食制品、酱油、食醋、味精、糖果、糕点、
乳品等均有成倍增长。 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取得丰硕成果。10 年完成技改项目1800多
项, 引进国外生产线及单机设备350多套(台)。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省食品的优
质品率已达19%以上,拥有国优产品27种,部优产品477种,省优产品618种。真空脱
水蔬菜、模拟蟹肉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陆续问世,与啤酒、芦笋罐头、粉
丝、花生制品、冷冻对虾等,共同成为出口食品的佼佼者,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
竞争能力。
山东省的食品工业企业分属于一轻、商业、粮食、供销、水产、乡镇等十几个系
统。为了有利食品工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1982年以来省政府决定成立食品工
业协会和食品工业办公室,实行行业管理。到1989年末,全省16个地市和部分县(市)
均设立了管理食品工业的组织机构,并配备了上百名专业技术干部。省暨济南、青岛、
烟台、淄博、临沂、惠民等地市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工业协会的建议,制订
和颁布了扶持食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的出台了实行行业管理的具体办法和规定,
有的提出了本地区食品工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或产品调整规划。全省各级食品工业协
会组织和协调各食品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对国家优质食品、省优质食品的评选和食品
优秀新产品的开发与评选。与此同时,还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面向企业、面向基
层开展了科技咨询、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多种服务。行业管理的实施对全省食品工
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国家对国民经济计划宏观调
控手段的进一步增强,食品工业的行业管理必须坚持实行并不断加强。
(赵筏忱 张益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