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81&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王玉玺
副书记 韩寓群 程金亭 徐炳熹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丁培德
副主任 师洪先 关敬 周荣华 李清伦 力韧 李国华 李德一 刘志祥
市长 韩寓群
副市长 翟学恕* 张知平 马道生 唐伦伟 谢计达 杨茂山 牛光明
市政协主席 李兆新
副主席 尹伯敏 李传让 路步炎 孙恺铭 杨毅兴 莫圣泽 任治平 许思孝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史为政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德志

1989年12月,梁山县由菏泽地区划入济宁市(以下全市综合数字及其与上年的对
比均含梁山县) , 全市行政区域为2区、 9县、 1县级市, 共181 个乡镇,总面积
10684.9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693.9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2.9%,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1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9人。
1989年,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和廉
政建设,进行了“清理清查”工作,开展了惩治腐败、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的斗
争,保证了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与上年相比,全市社会总产值增长10.9
%,为20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8%,为93亿元;国民收入增长18. 3%,为78
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增长15.9%和17.3%,为1340元和1124元;
工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 达到109亿元,增长15.3%,其中工业总产值占73.3%;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9%,为5.98亿元。
治理整顿深入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强化了农业和基础工业,一些重点工业
企业和产品的生产得到加强。年内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组织、政策、财
力、物资、智力等各方面向农业倾斜。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
人组成的农业协调小组等机构;全市财政预算内对农业的投入6968万元,比上年增长
96.2%;通过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征集资金2211万元;以抗旱为重点的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全市投资1.58亿元,累计投工3940万个,完成土石方4600万立方米,引调
黄河水4.29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44万亩;组织9个县区共13.9万民工,圆
满完成了年内全省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梁济运河治理和引黄补南(南四湖)首期
工程;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年内安排粮食丰产方小麦和玉米各 100万亩、水稻10万亩、
棉花30万亩, 低产田开发100万亩,均收到明显增产效果。工业围绕增加有效供给、
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了在建煤矿的建设和电力建设,基本完成了嘉祥和兖州热电厂一
期工程;为优化工业结构,对160家企业、111种产品、71个技改项目实行了特殊保护
政策,在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同时限制、压缩了一批效益差的企
业和滞销产品的生产。在流通领域,加强了市场和物价的管理,一些重要物资实行了
专营,坚持进行了物价、财税大检查,共查处违价、违纪金额5186万元,已罚没收缴
2474万元。 继续对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已撤销合并213户,在公司兼职的81名党政
机关干部己全部辞去一头的职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控制,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年内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金额比上年压缩32%,应停缓建的32个项目全部停缓建,
压缩投资4114万元。财政、金融系统采取措施,促进了治理整顿的发展。
深化改革围绕治理整顿进行,开放搞活,有了新的拓展。企业继续实行厂长(经
理)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了计件工资、定额工资、
岗位工资等多种分配制度和优化劳动组合、满负荷工作法、厂内银行、风险基金制、
成本控制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农村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了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始建立农工商协调发展机制。年内精心组织了第三届荷花会、
淮海经济区16地市联谊会、深圳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年末全市利用外资协议、合同已
有46项, 总投资金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 倍;其中外资金额6777万美元,增
长10倍。年末“三资”企业有22家,总投资金额5626万美元,其中外资金额1677万美
元;当年新批准的11家“三资”企业,外资金额达1240万美元;己开业的11家,无一
亏损, 外汇收入1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倍。年内与国内有关单位共签订协议560
项,引进国内资金5270万元,物资协作总额3.6亿元。
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年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教育;在清理清查、反腐败和打
击经济犯罪的工作中,市纪委、市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立案查处了一批案件;企、事
业单位党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年内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廉洁奉公的 8条具体规
定,发出了关于实行政务公开的通知,成立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举报中心,
在两个县和市直财务、人事、金融系统的10个部门进行了以政务公开、群众和社会监
督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建设试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制订的《济宁市依法
治市总体规划》。
农业生产粮棉丰收, 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112亿元,比上年
增长19.7%; 农业总产值28.89亿元,增长8.4%。粮食总产在播种面积仅增加0.5%
的情况下, 增产14.4%,达到326.7万吨;棉花总产在播种面积减少2.5 %的情况下
仍略有增加, 达到8.8万吨。畜牧业在上年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了稳定增长,
牧业产值6.3亿元, 肉类总产17.81万吨, 分别增长9.3%和11.8%。 全市当年造林
12.1万亩,林地面积达132万亩。
工业生产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79.7亿元,
比上年增长18%。地方工业年内有较快发展,市及其以下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
产值的88.6%。 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9%;独立核
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6万元/人,增长6%;万元产值综合耗能5.1吨,降
低9.1%。 全市重点考核的产品产量多数比上年增长,年产原煤1195.6万吨,增长10
%;发电量83.8亿度,增长25.3%;染料3182吨,增长67.4%。重点产品质量稳定提
高率达93%。济宁毛纺织厂生产的33218 毛涤单面花呢年内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
是全市获得的第一个国优金奖; 全市获国优银奖的产品3种,省优、部优产品92种,
有14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75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交通、邮电有了新的发展。公路建设完成了济邹干线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兖州
田家村泗河大桥和济宁  河大桥扩建工程的完成,缓解了这两处“咽喉”要道多年
来交通拥挤的状况。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520公里,其中晴雨通车2218公里。公路、水
运完成货物周转量155146万吨公里, 旅客周转量95776万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
13.5%和13.6%;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年初落成验收的
市电信综合大楼, 高70余米、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内部安装年末基本完成,主要
有北京—上海1920路数微波、长途自动交换设备和市话程控1000门自动交换设备等。
城乡基本建设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16.9亿元,其中邹县热电厂、兖州矿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占33%。在全民基本建
设完成的投资中, 生产性建设占81.6%。年末城市实有铺装道路333.8 公里,313.2
万平方米;新增家庭用煤气户8629户,已达到29930户;新增公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
万吨,达到9.4万吨。全市村镇建设投资完成4.2亿元。
金融形势由年初至年末逐步好转,市场零售物价增幅逐月回落,内外贸易活跃。
年末全市银行、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其中城乡储蓄存
款26.28亿元, 增长31.7%;各项货款余额50.3亿元,增长13.5%。年内商品市场和
商业网点建设有较大发展,新建成开业的大型商场、商业街有济宁四湖商场、商业大
厦、越河商场,兖州九州百货大厦,曲阜五马祠商业街,嘉祥萌山商场等。全市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集市贸易成交额11.2 亿元,增长32.4%。
全市出口商品收购额4.52亿元, 比上年增长5.4%。 全年城市零售物价比上年上升
16.4%,较上年物价上涨幅度下降3.1个百分点,当年新增涨价因素仅占5.7个百分点。
科技注重为经济建设服务,深入开展了“科技兴农”“科技兴工”活动,大力推
进了科技集团承包。全市共建立“科、物、政”三结合的农业技术承包集团73个,承
包人员1600人,部分科研所进入了企业承包集团。技术开发和科研攻关取得新成就,
共取得科技新成果132项,其中有4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3 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
年内推广高产开发粮棉田300余万亩, 由市科技部门与政府物资部门组成71个承包集
团,实施了这一省内首创的开发项目,获得小麦亩产373.7公斤、玉米亩产450公斤的
好收成。
教育系统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一度出现在大中专学校的
非法组织、出版物,经清理被取缔。年内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的投资1.28亿元,比上年
增加20.8%。公办普通中小学和中专学校的校舍改造开始进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7.51%。
文化事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市政府及有关部
门先后制定了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定、办法等,建立了由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组成
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及300余人的文化市场持证检查队伍。 年内开展的乡镇文化中心
达标活动, 受到省文化厅表扬,有4个县区、11个乡镇验收合格。市杂技团于11月应
邀在日本国足利市进行了10场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这是济宁市首次派文艺团
体出国演出。在参加山东省第二届艺术节的各种文艺演出节目中,共获各种奖励30余
项; 有3个节目获全省少儿歌舞录相比赛优秀节目奖,儿童舞蹈《稻草人》获最佳节
目奖。
卫生、 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己有12999张;实行医
药费减免的村委会己达55个,结合夏季金乡、鱼台两县部分群众误食毒菇死亡17人事
故,在全市进一步开展了《食品卫生法》和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全市已达到国家规
定的“无鼠害市”标准。在年内全国体育比赛中,济宁市运动员共获金牌 8枚、银牌
6枚;在全省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35枚、银牌14枚、铜牌27枚,有2人1 次破全省纪录。
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1954元,城市居民年人均生活
费收入1234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13.8
%、18.4%和9.7%。
(邵伟)
梁济运河治理和引黄补南首期工程圆满完成
梁济运河治理和引黄补南(南四湖)首期工程,是1989年冬全省规模最大的水利
工程。以济宁市为主组织施工,共出动民工13.8万人。工程于11月中旬开工,12月底
基本竣工。
梁济运河治理是国家安排的重点工程,计划三年完成,总投资1.12亿元。引黄补
南是全省抗旱治水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五年完成,总投资1781万元。北起
梁山县黄河边,南至南四湖的梁济运河,全长88公里,是济宁市境内的大型河道,具
有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和通航的综合能力。因1959年开挖时和以后几次分段治理标准
较低,加之多年河糟淤积,近年来己失去了应有的能力。水面180 万亩的南四湖,是
北方较大的淡水湖之一。由于多年持续干旱和工农业用水增加,水面已减少到不足40
万亩,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严重地影响到周围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国家和山东
省安排的梁济运河治理和引黄补南工程,既可恢复并增强梁济运河的综合能力,又能
通过该河引黄河水入南四湖,增加湖水蓄量,改变周围地区用水紧缺状况;同时工程
全部完成后,可分泄1000个流量的黄河洪水入南四湖,既可以保证津浦铁路、胜利油
田以及黄河下游沿岸群众的安全,又为正在筹建的齐鲁钢铁公司、山东复合肥厂等国
家重点大型企业提供充足的水源。
为搞好这期工程,济宁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较好地落实了工程需要的物资,共
先后筹集钢材1000吨、水泥5000吨、煤炭4900吨、柴油2350吨,土工布1.45万平方米;
草袋10万条、保温板830立方米、塑料胶泥7.5吨;由建行、农行调度资金1076万元,
市财政筹措资金497万元; 整个工程共动用拖拉机、铲运机、推土机5346部、抽水机
549台、 发电机140台、地排车2.4万辆。施工中,通过进行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
神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劳动竞赛、质量达标、文明共建等活动,制定并
实行严格的施工规程和单位质量责任制,激发了广大民工的劳动热情,增强了他们争
创优质工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原计划55天完成的工程,实际工期平均仅为25天。共
完成梁济运河的挖河、 退堤、 筑堤20.2公里,输水干渠扩建15.3公里,沉沙池围堰
4300余亩,渠道衬砌2916米,建钢筋混凝土桥梁一座,其他桥梁4座,共实做工日495
万个, 土石方672万立方米,全线挖河筑堤断面尺寸均符合设计标准,筑堤碾压干幺
重合格率和干渠工程干幺重合格率分别在91%和96%以上,其他工程质量指标也均达
到设计要求。
(邵伟)
济宁达到“无鼠害市”标准
济宁市曾是鼠害较严重的地区,并因此而成为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早疫源地
和高发病区。自1983年始,这个市开展了“灭鼠达标”和创建基本无鼠害市的活动。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989年,全市己全面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鼠害市”的各
项标准。经省爱卫会组织的考核鉴定,全市鼠密度由1983年的室内8.36%和田间8.25
%降至1989年的室内0.07%和田间1%, 流行性出血热年发病率由1984 年的103/
100000降至1989年的2.25/100000。灭鼠活动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减
轻了鼠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1983-1989年,全市每年灭鼠约1600 万只,如按每
只鼠一年损耗粮食8公斤计算,7年从鼠口夺粮近100万吨。
济宁市在开展灭鼠活动中,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将这一
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了分管领导人;市及所有县(市、区)
和乡镇均建有灭鼠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并分别选调了技术骨干,组成共544 人的灭鼠
专业队;此外,还有以乡村医生为主的共23368人的灭鼠投饵专业队,使全市每50-60
户、 每200亩地就有一名投饵员。在灭鼠活动的具体措施上,一是利用各种形式广泛
宣传。在全市范围内造成了人人关注灭鼠、人人参加灭鼠活动的局面。二是采取国家、
集体、 个人多渠道筹集灭鼠所需资金, 保证了购置灭鼠药具和灭鼠用粮的经费。仅
1985-1988年, 全市就筹集该项资金1200万元。三是推广应用科学方法配制毒饵和毒
饵投放技术。四是实行经济承包灭鼠责任制和严格的考评奖惩制度。全市各级政府、
及基层行政单位,层层实行灭鼠承包责任制,并逐级签订合同。并由市灭鼠领导机构
制订出“灭鼠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据此对灭鼠效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和考核评
比,分别予以奖惩。
(邵伟)

市中区中共区委书记 韩笔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燕臣
区长 戴洪德
区政协主席 盛遵祥

1989年, 市中区辖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7.16万,总面积39平方公里,
耕地1.22万亩。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08亿元, 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工业总产值
3.0亿元, 比上年增长45.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财
政收入2063.6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4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1元。城乡居民储蓄
余额9074万元。
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市中区抓住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产品结构,
积极引进外资,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对外经济工作的发展规划
和鼓励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创汇的优惠政策,建立了严格的外贸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
外贸信息网络。 1989年,与外商签订的“ABS工程塑料”、“港丽轻化有限公司”、
“进口汽车配件”等3个中外合资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860万美元,其中引进外资
186万美元。产品70%外销。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近几年从无到有,发展到 14家。出
口产品由1988年的7大类11个品种增加到17大类54个品种, 主要产品有羽绒、羽绒制
品、肠衣、紧固件、丝毯、床单、毛巾、餐巾、浴巾等,出口产品合格率在95%以上。
产品行销美、英、法、日本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户的信赖和欢迎。
床单厂被市政府命名为“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床单、织巾类被列为出口免检产品。
羽绒被省工商局评为新产品优质奖。1989年,全区共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额3400万元,
创汇914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3.5%和52%。
(毛立华 马尚凯)
市郊区中共区委书记 周光珍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丛树棠
区长 蔡敬钦
区政协主席 郭巨湘
1989年,郊区辖12个乡镇,55.57万人口,总面积881.1平方公里,耕地80. 53万
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全区工农业总产值9.08亿元,比1988年增长18. 2%。
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5.35亿元,增长26.3%;粮食总产39.35万吨,农民人均收入710
元,比1988年增加51元。全区财政收入2138万元。城乡储蓄余额2.03亿元。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2.22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360万元。
乡镇企业在治理整顿中健康发展
1989年,济宁市效区乡镇工业总产值完成5.35亿元,比1988年增长26.3%。乡镇
办工业实现利税比1988年增长35.8%。 100多种产品保持了畅销势头。17个新上、技
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年增产值4000多万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1989年全区压缩了资金、原材料不落实和重复建
设的项目11个,压缩投资2200多万元;对小棉纺、小浸出油、小造纸、小水泥和砖瓦
等项目的发展进行控制。全区产品结构由过去以建材工业为主,逐步调整到以农副产
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为主,使农副产品加工所占比例由过去的占30%,提高到58%。
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①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标承包。全区86个乡镇办工
业企业,实行招标承包的83个,占95%。②引入风险机制。61个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
抵押承包,占77%,共收取风险金516万元;③引入兼并机制,有7个企业被兼并。④
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进一步确立厂长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坚
持“严格考核,条件公开,动态组合”的原则,稳步推行了优化劳动组合。这些措施
的推行,增强了企业的活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围绕提高绎济效益,各企业加强管理,普遍建立
健全标准、定额、计量、信息等基础管理制度。有7 个企业被评为系统内省级先进企
业, 有70%的企业实行了标准化管理,17个企业通过了省、市三级计量验收,1个企
业由国家三级计量企业进入国家二级计量企业。 11 个企业通过了市级全面质量管理
验收。8种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后劲。改造传统产品,开发新产品,突出科研成果
向生产力转化这个重点。由抓单项产品转向重点抓好配套、系列产品开发;由抓老产
品改造转向重点抓新产品开发和新型产业发展;由一般性产品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
产品的生产。
多形式筹集资金,努力缓解资金供需矛盾。1989年,全区共筹集资金1426万元,
其中社会集资395万元, 引进资金470万元,收风险抵押金516万元。同时,回收陈欠
款427万元,争取银行贷款836万元,程度不同的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困难,促进了乡镇
企业的发展。
(陈兴尧)

曲阜市中共市委书记 崔波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蔡留群(代)
市长 房立泉(代)
市政协主席 李守振
曲阜市辖13个乡镇, 总面积895.9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69万亩, 总人口为
58.82万人。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工业总产值5.54
亿元,增长28%;农业总产值2.36亿元,减少0.4%,粮食总产29.18万吨,比上年增
长3.1%。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7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857.8万元,年底城乡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元,比上年增加46元。
物价整顿见成效
1989年曲阜市采取措施对市物价进行了认真整顿。市、乡两级及大型企业分别建
立了物价管理组织,中小企业普遍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物价员,并实行物价控制目标责
任制。 年内共开展大检查5次,先后检查工商企业3000多个次,对有违价问题的单位
和个人根据情节分别实行了经济制裁。有效地制止了乱涨价现象的发生。
年内全市物价涨幅趋缓。商品零售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3%,其中消费品价格指
数上升18%,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9.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7.7%,低于
全国、全省平均上升指数。
五马祠商业街的建设
五马祠街位于曲阜古城东部,西起棋盘街南首,东至104国道,全长425米。这里
交通方便, 位置优越,场地宽阔,是商品经营的良好场所。1988年6月,这条街根据
东南大学的设计方案,由曲阜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组织施工,总投资1680万元,
投工25万个,于1989年9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该项工程总建筑面积15672平方米, 由13个栋群组成,多为灰瓦覆顶,明窗粉壁
的双层楼房,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各具特色。四层16米高的归德阁矗立街中心,成为
全街的至高点,东端的迎熙门过街楼连接南北栋群,使整个建筑群构成一体。街西首
别致的石井亭迎街而立,新建石牌坊座落道北,迎熙门外一对四柱支撑的灯塔夹道而
立,街内设有景点、石刻小品多处。6500平方米的街道上,主路带由泰山红石板铺砌,
两边衬以花岗岩或青石板,与沿街两侧的建筑物十分协调。这里旅游商品琳琅满目,
日用百货一应俱全,每天迎接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宁廷亮)
汶上县中共县委书记 崔广禄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武继三
县长 吕俊连
县政协主席 李广汉
1989年, 汶上县辖12乡3镇,65.06万人,有84.87万亩耕地。工农业总产值8.18
亿元,比1988年增长13.7%,其中工业总产值(含乡镇企业)5.08亿元,增长28.4%;
财政收入2059.4万元,增长24.1%;农民人均收入601元,增长3.4%。
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带来粮棉高产
1988年,汶上县成立了“科(科技人员)、物(物资、金融部门)、政(行政领
导)”三结合的农业技术承包集团,有力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改革,从理论和
实践的结合上,迈出了科技兴农的重要一步。
农业技术承包集团,由县乡两级政府中的行政领导、农业技术人员、物资供销及
金融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下设行政领导组(在承包过程中起保证作用)、物质供应
组(主要承担技术承包中所需资金、物资的供应)、技术推广组(充分发挥技术服务
在承包中的核心作用)。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粮增棉全面发展
的农业计划指标,搞好高产科技开发,抓好适用技术推广,充分发挥承包集团的整体
优势,增强服务功能。主要任务是,在搞好省市下达的高产科技开发项目承包的同时,
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在千家万户的责任田上,实行大面积的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全
县共有44名行政领导干部参加承包,在11个乡(镇)落实了48万亩粮棉承包种植计划。
县乡两级共抽调85名科技人员到科技开发第一线作技术指导,推广适用新技术10项,
占承包面积的95%以上。
农业技术科技集团承包的推行,促进了“科物政”的有机结合和服务职能的转变,
加快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步伐,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各项高产科技开发取
得明显成果。承包的3万亩吨粮田开发,平均亩产小麦386公斤,亩产玉米576.3公斤,
合计单产962.3公斤, 比计划任务增产112.3公斤; 10万亩小麦高产开发,平均亩产
384.8公斤,超计划任务14.8公斤;15万亩玉米高产开发,平均亩产433.4公斤,超任
务指标58.4公斤, 其中杨店乡掖单四号万亩丰产方经省市科委验收, 平均亩产达到
587.1公斤, 创济宁市大面积玉米高产记录;20万亩春棉套种高产开发,平均亩产小
麦267公斤、棉花84.8公斤。与计划指标相比,小麦、棉花分别超20公斤和18.5公斤。
承包集团承包的全县48万亩粮棉田,共增产粮食2476.13万公斤,增产棉花368万公斤,
新增经济效益2018万元。
高产科技开发承包,带动了全县粮棉生产。1989年,在持续四年严重干旱的情况
下, 全县粮食单产达到646公斤,总产达到32.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小麦高产丰
收受到国务院奖励;棉花单产达到65公斤,总产2.13万吨。
(李清连 何树瀛 高文峰)
兖州县中共县委书记 陈步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怀川
县长 王廉秀
县政协主席 于立志
1989年,兖州县辖5镇8乡,总面积641.6平方公里,耕地64.56万亩,55.89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8.97‰;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工业
总产值7.67亿元,农业总产值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5.5%;粮食总产32
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额3256万元;财政收入6339.6万元,
比上年增长16.8%, 财政支出60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4元,城乡居民储蓄余
额2.86亿元。
邮电事业蓬勃发展
兖州邮电事业历史悠久, 但发展缓慢。至1949年邮电业务总量仅2.3万元,总收
入3.4万元,长途电话电路2条,市话交换机容量80门,实占37门。建国后,尤其是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邮电事业获得蓬勃发展。 1989年, 县邮电局固定资产达
540.4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452.1万元;邮电业务量达221万元,比上年增长8.9
%; 邮电企业通信总量283.6万元,比上年增长8.8%;邮电业务收入362.4万元,比
上年增长19.5%;实现利润60.3万元,12项通信质量指标全部完成。
兖州县邮电局承担济宁、 临沂、菏泽等5地市30余县(市)邮件转口任务,为省
内四大转口局之一, 转口量仅次于济南、烟台。有自办汽车邮路总长498公里,长途
电话电路46条, 电报电路纳入济南 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1989年新置13D4202电
脑电传机,电报准确性比人工转报提高10倍。市内纵横交换机容量2000门,实占1774
门, 市话到达1792户,比上年增长6.48%。农村电话电路28条,农话到达327户,比
上年增长3.15%。
为提高邮电通信能力,由邮电部投资新建的5700平方米邮件处理中心楼,1989年
完成主体工程。
(高永志)
泗水县中共县委书记 高建刚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宝荣
县长 阮承乾
县政协主席 孔凡楹
1989年,泗水县辖4镇11乡,54万人,总面积1091.79平方公里,耕地64.49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8‰。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2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亿元,农
业总产值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和5%。粮食总产14.88万吨,比上年增加
5.7%,花生总产8667吨,比上年减少7.7%,果品总产1.18万吨,比上年增加9.2%。
财政收入1822.5万元,比上年增加1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出口商品收购
总额2476万元。职工平均工资15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元,比上年增加6.7元,城
乡居民储蓄荐款9901万元。
利用资源优势企业步步升级
泗水县酒精厂立足资源优势, 大搞技术改造, 企业跃上新水平。该厂固定资产
840万元,有职工488人,1989年实现产值1005.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208.8万元,利
税273万元,成为泗水县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泗水县属纯山区, 地瓜是主要农作物之一,正常年份的种植面积为25-30万亩,
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年产瓜干20万吨。丰富的瓜干资源,为大规模发展
酿造工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泗水县酒精厂科学地分析了本地资源优势和广阔的
酒精市场前景,决定大槁技术改造,使酒精生产从原来的5000吨提高到年产之万吨,
实现企业腾飞。技改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7月动工,1988年3月竣工
投产,总投资150万元,达到年产万吨的生产能力。第二期工程于1988年下半年动工,
1989年10月份试车投产, 总投资800万元,达到年产2万吨酒精的生产能力。同时,2
万吨酒精配套工程——20吨锅炉带1500千瓦背压发电机组工程,于1989年12月验收合
格,开始投入运行。在技改过程中,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发酵、蒸馏、20吨锅炉
等工段均采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微机控制,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吨酒精成本
技改后比技改前降低84元;产品质量也大幅度提高,1988年达到国标二级酒精标准,
畅销四川、上海、东北三省等13个省市,深受用户欢迎。
(久亭 利军)
邹县中共县委书记 赵士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文亮
县长 丁文昌
县政协主席 赵登文
1989年,邹县辖12镇、8乡,土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总人口98.26万,其中非农
业人口17.83万。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32亿元,其中工业总
产值13.19亿元, 农业总产值3.1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102.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5.36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有款余额3.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元,县属职工
年平均工资1620元。

依靠劳动积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邹县有耕地105万亩, 其中丘陵山地占66%,平原洼地占34%,易涝多旱,严重
地制约了农业生产。1984年以来邹县坚持依靠劳动积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
成绩。基本做法是合理确定和使用劳动积累工,直接提供劳动投入。劳动负担标准主
要根据农田基本建设任务轻重而定,一般山区高于平原。出工分配有三种:按农村劳
力出,一般年负担积累工20-30个;按农村人口出,一般每口人年负担积累工15-20个;
按承包土地数量出,一般每亩15个工。劳动积累工均由集体统一计划掌握,安排使用,
严格标准,注重实效,年初确定,年终兑现。
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大体有四种施工形式:①联合作战。跨乡的大型工程
由县组织,跨村的由乡镇或管区组织。②村自为战。对大量的一个村范围内的小型工
程,由村组织施工。③专业队承包。技术性较强的工程由村组织专业队承包施工,以
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④户办或联户办。引导鼓励农户或联户在各自承包的土地上兴
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谁建谁有谁受益。这种形式一般不计入劳动积累工。
为保证依靠劳动积累进行农田建设形成制度,更有成效,邹县还注意抓了以下两
项工作:
1、 加强劳动管理。尤其是集中劳力联合作战的工程,实行定任务、定工日、定
质量、定奖罚、奖惩兑现的“四定一兑现”责任制,切实避免大锅饭现象。
2、 制定三个政策。一是投工政策,多投的工,按工值给予合理报酬;有正当理
由缺工的可以资代劳;无故缺工的给予处罚;对个别困难户视情况适当减、免积累工。
二是工换工政策。对一个村受益而又施工能力不足的工程,本着“等价交换,互助互
利”的原则,由乡镇调剂,以工换工,轮流治理,逐年找平。三是奖励政策。对依靠
劳动积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工程,县及乡镇在资金、物资、技术上给予扶持;对在
这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乡、村给予表彰和奖励。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持之以恒抓德育
邹县一中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目标,取得
了显著效果。
一、加强领导,实行德育全员管理。学校党支部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党的建设和
思想政治工作上,支部书记、校长负责全校德育工作,其余六名支部成员各分工负责
4-5个教学班, 定期开会分析研究情况,部署工作任务。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动
乱和暴乱期间, 学校党支部4月27日晚就召开了支委扩大会,学习《人民日报》4.26
社论,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自觉遵纪
守法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规定,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平时工作中,该校注意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尤其是班主任教书育人的作用,实
行德育全员管理。学校开展了以“热爱学生,教书言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主
要内容的评选“模范德育工作者”活动;与各班主任签订了《德育工作责任书》,制
订了《思想品德量化管理条例》等。学校还引导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围绕德育目
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实行全员管
理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环境。具体措施有:清查校内、学生家庭
中黄色的、封建迷信的和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书刊;通过普法课、图片展览、
报告会、学习班等形式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有组织地阅读报刊、
看电影,请老红军讲传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以时事政治课为主加强时事政治教育;
还配合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新风尚”活动;举办书法,摄影展览,歌
咏比赛等课余活动,寓教于乐。
三、加强横向联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施教的整体效益。学校分别建立
了学校、班级家长会议,班主任走访家长和家长通信联系的制度。还有计划地请当地
人武部门、文化部门、团委、妇联和新闻单位进入学校实施军训、办电影专场、介绍
新书刊,作英模事迹报告、进行现场采访报道。针对改革中的某些热点问题,在有关
部门配合指导下举办社会调查,使学生开阔了视野,端正了认识。
由于邹县一中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持之以恒抓德育,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
断提高,勤奋学习,关心政治,诚实友爱,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已蔚然成风。近几年,
学校没出现过乱班、 乱课现象, 没出现弃学经商及违法犯罪的学生。1982、1984、
1986年连续被评为县、 市、 省级“文明单位”,1987、1989年先后由山东省命名为
“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德育先进集体”。
(张信民)
微山县中共县委书记 肖嘉善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相玲
县长 石茂喜
县政协主席 孙思冉
1989年,微山县辖5镇13乡,59万人口。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南四湖面积181.4
万亩; 总土地面积75.7万亩;耕地面积51.4万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39‰。全县
工农业总产值4.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9亿元,农湖渔业总产值1.92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15%、 19.7%和9.2%;渔业生产,由于湖水水位严重下降,甚至干枯,
水产品产量只有9743吨, 为上年的63.7%。 全县财政收入3140.2万元,比上年增长
35.4%, 占年初预算的121.2%;职工平均工资1631元;社会商品零售额2.2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03元,比上年增长13.8%,为计划的104%;城乡储蓄2.24亿元。

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自1985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微山县召开第一次开发建设南四湖现场办公会议以
来,这里连续四年发生干旱。特别是1989年,湖水位不断下降,大面积干涸,80岁老
人不记得湖区曾有井枯无水的现象;甚至在独山湖畔两城乡驻地出现了群众吃水用钱
买的现象。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请专家论证,制订了“强农、上牧、
保水产”的方案,提出“有水要鱼,无水要粮”的口号。由于措施得当,群众努力,
1989年粮食总产达到2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9%,为年计划的114%,创历史最高水
平。
实施倾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县财政投入
支农资金433.2万元, 比上年增加255.5万元,增长143.8%。以抗旱治水为中心的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搞了打机井、修复旧井、修建排灌站、埋没低压管道、挖引河、治
理旧运河和疏挖沟渠等工程, 使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3.12万亩,占种植面积
的82%。
充分开展利用退水湖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组织发动群众向大湖进军,适时做
到水退到哪里,庄稼种到哪里。为扩种湖田,县里还实行优惠政策,专拨物资和资金
支持群众开垦湖田。1989年,全县夏秋两季扩种湖田20万亩,增加粮食2.93万吨。16
万渔湖民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
重视农作物科技开发, 提高高、低产田产量。1989年,对全县5.4万亩小麦、玉
米进行高产开发, 平均亩产量分别达384.1公斤、503.5公斤;对6万亩低产田综合开
发,平均亩产603.4公斤,展示了农作物科技开发的威力。
(艾知舟)

鱼台县中共县委书记 魏玉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绍柱
县长 夏满传
县政协主席 王玉岭
1989年, 鱼台县辖3个镇,11个乡,37.82万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7‰。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61亿元, 比1988年增长18.4%,其中工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
19.2%; 农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17.6%。粮食总产24.52万吨,棉花总产1.24万
吨。 农民人均收入612元,比1988年增加93元,全县财政收入1475万元,比1988年增
长31.3%。 农村储蓄6028万元,城镇储蓄6792万元,城乡人均存款341元。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2.12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347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显著
1989年的鱼台县水利建设,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全县共完成维修、清淤干、
支渠、 沟172条,长144.8公里,加上田间工程,共搬动土方119万立方米,完成工日
72万个。新建排灌站、灌溉站9处,改建排灌站3处。修建渠系建筑物(桥、闸)45座,
新打机井4770眼, 配套机井1467眼。完成京杭大运河机械疏挖14.8公里,土方29.65
万立方米。省布置梁济运河第一期工程出动民工2万人,历时18天,完成土方58.23万
立方米,工日40.3万个,获济宁市梁济运河一期工程施工第一名。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鱼台县地处南四湖滨,京杭运河西岸。地势低洼。水
条件较好。但到了1989年,水却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经过县委、县政府组
织的多次讨论,一致认为,过去几年,农业生产之所以还能应付,是靠了1964年建县
以来人搞农田水利建设的老本。目前,水利工程失修、老化现象严重,必须大打一场
农田水利建设的攻坚战。于是,三秋大忙一结束,农田水利建设就拉开了战幕。
二、抓住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水利建设以抗旱当年见效为
主,解决几项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工程。县里集中解决了引水河道的清淤工
程;各乡镇也都有各自的重点和特点。清河镇利用引水条件较好的新、老万福河,在
西北部新建了杜屯排灌站,形成了南北联通的四对灌区,并通过清沟、修渠,使沟、
渠互相联通,调剂用水。张黄乡新建了陈河口排灌站,又修了一条新干渠、沟,完成
了全乡灌水系统调整,改变了原有不适应的灌排系统,更好地适应了抗旱排涝要求,
沿湖各乡镇均以深挖、疏通干、支沟为主,形成了骨干水系网络,提高了引、调、蓄
水能力;西南部地势较高的乡镇,则以打井配套为主。鱼城镇重点抓了无井死角地块
的打井配套。陈楼乡则重点帮助困难村庄架电,搞井机配套。
三、乡镇统一会战,坚持综合治理。各乡镇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均采
用会战的形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
沟、渠、路、林、田综合治理。
四、依靠群众解决资金困难。在水利建设需要资金多,国家无投资,县财政又十
分困难的情况下,各乡镇靠自筹资金和群众出义务工解决资金困难。1989年,全县水
利建设,加上省安排梁济运河第一期工程,乡镇和群众共集资1074.7万元,完成义务
工113万个,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治水精神。
(乔守荣)

金乡县中共县委书记 王好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襄珍
县长 王金俊
县政协主席 苑立常
1989年,金乡县辖5镇9乡,54万人口,总面积8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26.52‰。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4亿元。农
业总产值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22.1%和5.1%,财政收入1804万元,财
政支出3112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618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616元,城乡人均存款388元。
学习王杰精神 争做四有新人
1989年,金乡县掀起了学习王杰精神,争做“四有”青年的新高潮,好人好事层
出不穷,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大力宣传英雄王杰的事迹,争做四有青年。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参观王
杰烈士展览馆, 全县广大青年主动捐款3万多元,在县城北大街中心建起了王杰汉白
玉雕像。全县共组织学习王杰小组2830余个,婚事新办服务队693个。城镇包户组500
个, 农村包户助耕队797个。1989年,县委、县政府组织青年利用县城大会搞文明市
场11次。 组织了7百余个服务队,开展了维修、理发、剪裁、咨询、医疗、优惠出售
商品等服务项目170余个。 共修家电、自行车4000余件(辆),义务理发1500余人,
免费提供技术资料10万余份, 优惠出售商品20万余元。各乡镇组织文明市场活动130
余次,人数达10万余人,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在县城各活动娱乐场所自制安装
文明座椅33个,价值达8000余元。
立足本职工作, 为振兴金乡经济贡献力量。城镇1.8万余青年开展了“超定额达
标”、“五小”(小建议、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改造)、“岗位练兵”为主
的竞赛活动, 增创和节约经济价值335万元,取得“五小”成果1823项。农村广大青
年开展了“推广科学种田”、“开发庭院经济”、“兴办各类工副业项目”为主的竞
赛活动,创办“实用技术培训”基地16个,培训扶植青年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256户;
兴办各类工副业项目1300余个,有2.78万名青年参加了乡镇、村、个体联合企业,均
起到了骨干作用。
(李连启 陈乐忠 陈桂苓)
嘉祥县中共县委书记 杨茂山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金良
县长 李相合
县政协主席 孙建新
1989年, 嘉祥县辖4镇15乡,人口68.68万,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耕地97.06万
亩;全县工农业总产值8.9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9亿元,农业总产值3.43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9.25%、 23.93%和12.46%;财政收入2607.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2.7亿元,年底城乡人均储蓄余额3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元。
土地详查
1988年10月至1989年9月, 嘉祥县进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对县境土地资源全面府尽
的调查。为确保调查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县、乡(镇)两级成立了“土地资源调
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行政村一级建立“服务小组”;并从县、乡(镇)农业、
林业、水利、土地管理等业务部门抽调技术骨干40人,组成“调查专业队”。这次土
地详查的主要成果是:(一)、查清了县境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
况,编制了县、乡(镇)、村三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二)、绘制了村
级1/10000地籍图,乡(镇)级1/10000、县级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三)、
绘制了县、乡(镇)两级土地边界接合图表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四)、编写出
乡(镇)土地资源调查说明书和《嘉祥县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已付印)。(五)、
进行土地初始登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六)、编制出《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计
划》。
工商部门加强廉政建设
1989年县工商管理系统从强化约束机制入手,大力推行廉政建设。一是实行政务
公开,先后在局机关和下辖的21处工商所及19处集贸市场设置了工商管理“透明窗”
120个, “政务公开栏”25个,并两次向全县发出政务公开信。二是加强双向监督。
县工商局内设监察室、基层设监察员“公开电话”,实行“局长接待日”制度;在19
处集贸市场设“举报箱40个;年初从机关、企业、个体经营户和消费者当中聘请监督
员85人,组成“为政清廉社会监督团”;县工商局还将系统内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
办事程序以及管理与处罚规定和工作纪律等编成《政务公开内容汇集》,印发给县内
党政机关和公安、税务、物价、计量等部门。三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系统内每季度
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由党组成员汇报廉政情况;并实行了领导干部“办公回避制度。
四是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制订《工商管理人员廉政为民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对系
统内各股室及基层所进行考核评比,并据考评结果奖罚。另外还实行了“廉洁勤政抵
押金”制度。廉政建设的加强,提高了工商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促进了业务工作,
年度系统内有75名干部职工分别评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县工商局连续三年
评为省、市工商系统“先进单位”。
(申泉振)

梁山县中共县委书记 魏昌启※ 文廷良※ 李广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崔绪照
县长霍正气※ 朱保忠(代)※ 吕玉山(代)
县政协主席 田继亮
1989年,梁山县辖24个乡(镇),总面积964平方公里,耕地82.77万亩,总人口
62.02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5.07万人。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菏泽地区划归济
宁市。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1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亿元,农业总产值2.39亿元。
财政总收入1982.8万元,总支出410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1元,人均占有粮食436
公斤。职工人均收入1650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0亿元,外贸出口商品收购额
4300万元,供货额2197万元。居民储蓄余额2.13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19.28‰。
水利基本建设新成就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89年,梁山县在大力宣传、贯彻《水法》的同时,狠抓了
水利基本建设。 全年开挖、整修治理各级沟渠829条,长1043公里,新建桥涵建筑物
935座,衬砌渠道9864米,埋没管道4025条,新建固定排灌站20处,装机691.2千瓦。
共完成土石方772万立方米,用工345万个,投资741.8万元,为年计划的134%。全县
有效灌溉面积由上年的65万亩增加到6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旱涝保丰面积达45
万亩。 并落实了县、乡、村三级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各种管理组织200多个,管理人
员达1800多人。
秋末,又突击完成了引黄补南(南四湖)工程梁济运河张桥以上河段的疏浚任务,
河段长22.4公里,动土方127万立方米,工日100万个。同时配合嘉祥县完成了国那里
干渠扩建工程,总长15公里,动土方56万立方米。
(杨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