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80&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董传周※ 陈建国
副书记 俞正声※ 曲元显※ 杜世成 周训德 巴忠鼎 王军民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董传周
副主任 栾聚茂 王效 王书臣 李世文 姜德华 张积慧 陈朴先(女)王宝祥 杨静
之市长 俞正声※ 杜世成
副市长 杜世成※ 周训德 刘国栋 杨金镜 姜代晓※ 王树建 王学刚
市政协主席 曲元显
副主席 许善文 刘延风 (女) 虞俊鹤 温思本※ 周新颖 李皆荣 王仲哲 郑开友
刘菩按 史百祥 姚孟彝 方广威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英春(女)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连政
烟台市辖芝罘、福山2区,蓬莱、招远、栖霞、牟平、海阳、长岛6县和龙口、莱
阳、 莱州3市,共有10个街道办事处,104个镇,93 个乡,212 个后民委员会,6958
个自然村, 6599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619.9万,非农业人口88.4万,约占14.3
%;农业人口531.5万,约占85.7%。全年出生人口9.46万,出生率为15.34‰;死亡
3.9万,死亡率为6.32‰,自然增长率为9.02‰。总面积1350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
面积83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459人。共有27个民族。
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
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广泛开展“扫黄”、除“六害”斗争。全市
经受了动乱和严重干旱的考验, 社会稳定, 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121.4亿元, 比上年增长3.8%;国民收入103.94亿元,增长4%;社会总产值291.41
亿元,增长12.7%,工农业总产值261.7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9%。
全市工业系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稳定完善各种经济政策,克服资金和原材料紧
张、干旱缺水和市场疲软等困难,取得较好成绩。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10.41亿元
(现行价,下同),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1%,增幅回落11.7个百分点。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142.51亿元,增长15.5%,增幅回落16.8个百分点。其中全民工业
产值69.83亿元,增长8.3%,增幅回落18.8个百分点;集体工业产值 70.17亿元,增
长21.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乡镇办工业产值30.84亿元,增长 24%,增幅回落
22个百分点。村及村以下工业增长速度为37%。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3.3
%和18.4%。轻重工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26:1变为1.17:1。基础工业得到加强。全
年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7.8%。基础工业的比重比上年增长
2.2个百分点,加工工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出口产品和名牌优质产品产值增长较
快。全年出口产品产值19.87亿元,增长32.4%;优质产品产值35.71亿元,增长28.1
%; 全市有40个企业被授予国家二级企业称号,有85 个企业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
号。9月,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伦敦第27 届国际评酒会上有2种产品获特别金奖,5种
产品获金奖, 3种产品获银奖,累计获国际国内金银奖达38种。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
公司于5 月获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唯一一枚系列产品金奖; 7月,又
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市年内又有2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4种产品获银质奖,获
国家金银质奖产品,累计已达40种。有137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累计达680种。
全市万元产值耗物资7715元, 比上年降低 3.78%;万元产值耗能3.02吨(不包括发
电投入量) ,降低2.9%;实现综合节能率为4%,度电产值比上年提高5.4%;乡镇
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15 亿元, 比上年增长5.3%;百元产值实现利税
10.99元,减少2.39元;百元资金实现利税15.14元,减少3.12元;百元固定资产原值
提供利税18.68元,减少3.28元。
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1.33亿元,按可比口径下降10.1%,其中种植业产值26.02
亿元, 下降17%;林业产值9091万元,下降25.4%;牧业产值12.44亿元,增长16.2
%;副业产值2.32亿元、下降20.4%;渔业产值9.64亿元,增长10.7%。林、牧、副、
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0.4%上升到45.6%。全年粮食总产204.59万吨,
比上年减产14.5%,其中夏粮96.20万吨,增产10.1%;花生17.40万吨,减产37.9%;
果品59.47万吨, 减产11.6%;造林11.90万亩,增长1.7%,年末实有林地518.86万
亩; 肉猪出栏129.46万头,增长21.4%,年末存栏104.50万头,下降6.5%;大牲畜
年末存栏22.79万头,增长10.6%;水产品总量41.25万吨,增长18.7%。农业投入增
加,水利建设掀起新高潮,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4510万立
方米, 投入工日4137万个,新增机井6238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全市
实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2.71万千瓦, 增长4.2%。 全年机耕面积551.66万亩, 增长
2.51%; 机播面积381.05万亩,增长6.51%;机收面积161.25万亩,增长11.99%;
有效灌溉面积430.83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60.24%。全年农村用电量9.65亿万千瓦小
时, 增长8.4%; 农用化肥总量(折纯) 15.74万吨,下降1.1%;全年农业净产值
33.1亿元,净产值率下降3.4个百分点。
全年市场平稳, 物价涨幅回落。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
5.5%,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下降9.6%。国营、供销合作社商业国内纯销售额298亿
元, 增长5.7%;城乡集市贸易额10.9亿元,增长28%。商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全
年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7亿元,比上年下降8.46%;百元商品
销售费用11.20元,增加1.83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43天,比上年迟缓53天。物价指
数基本实现了明显低于上年的目标。据对芝罘区调查,全年城市零售物价总指数涨幅
由上年的19.8回落到16.7,下降3.1个百分点。
全民和县以上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3亿元, 比上年下降32.5%,总规
模压缩5.94亿元。 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 全民单位投资10.18亿元, 比上午下降
25.4%;集体单位投资2.15亿元,下降53.5%。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89亿元,比上年
下降10.3%。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合成纤维300吨;啤酒9600吨;
海港码头长度380米,泊位3个,年吞吐量80万吨;改扩建公路206 公里;市话电话自
动交换机5000门;合成氨5000吨;棉纺锭2000锭;肥皂2000吨等。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9.32亿元,比上年下降37.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82.2%下降到75.6%。
全年县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单位工程优良品率25
%。房屋竣工面积优良品率为36%。
年内新增公路17公里,全市通车里程达4182.4公里。烟(台)青(岛)一级公路
烟台辖段和龙(口)—黄(城)一级公路竣工通车。全市一级公路增至133.9 公里,
占全国一级公路总数的1/12, 并居全国首位。新开通山区客运线路57条,烟台站新
建候车大厅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运量2943.77万吨,比上年
增长5.1%。 全市长话电路增加227条,达到1284条。市话净增容900门,交换机总量
达到3.71万门。话机总数达到2.3万部。农村电话电路增加104条。全市邮电业务总量
412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2.01%;邮电业务总收入完成679025万元,增长34.93%。
全年城市(市区, 下同)维护建设资金8461万元,比上年增长5.2%;住宅施工
面积5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6万平方米;办理房产交易2411户,交易额4328万元,
进一步完善了住房改革;新增城市道路13公里,18万平方米;新铺设自来水管22公里;
增加公共绿地100亩、专用绿地45亩、生产绿地21亩,人均公共绿地 4.76平方米。
1989年是烟台市外贸体制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承包自营出口的第一年。全年完成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海关进出口总额8.4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6.6%。其中进口6.62亿美元,增长29.8%;出口1.86亿美元,增长68.5
%。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128个,协议(合同)外资额7346.1 万美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23.1%和0.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99.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8%。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新签外引内联生产性项目30个,协议(合同)金额7119.6万
美元。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65万人, 比上年增长12.5%,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中,高级技术职务的3791人,中级2.99万人,初级9.28万人,尚未评聘职务的5万人。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76万人, 中专及技校毕业5.36万人。 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
285人。全年实施科技计划358项,科技总经费2006.2万元;获得科技成果 288项,其
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0项,居国内首创和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33项。当年有3项获国家发
明奖,5项获国家级星火奖,3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253件,实施专利技术
8项,1项专利获中国发明创造优秀奖,2项获省专利奖。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8152人, 比上年增长2.8%;成人高校学生3263人;各类
中专、 技工学校、农业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4%,占高中阶段
学生的比重由上年的47.6%上升到53.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48万人,减少10.2%;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5.09万人,减少6.6%;小学在校学生50.78万人,增长3%。
年内突击开展“扫黄”工作,对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和115 处录像放映点进行检
查清理,收缴封存书刊4283册,录像带595盘,取缔41 个非本单位职工直接经营的录
像放映点。全年获全国全省各种文艺奖30多项。全市乡镇农村万册达标图书馆由上年
的15个增至44个,5万册图书馆发展到102个。市文物店顺利完成第一批向美国出口文
物的装运。 烟台市京剧团赴拉美6国访问演出大获成功,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烟
台市委和市府的表彰。 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5%以上,全年新增电视发射能力3千瓦,
电视覆盖率由上年的87.4%上升到90%以上。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全年共获国际级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枚;获国家级金
牌25枚,银牌18枚,铜牌19枚;获省级金牌57枚,银牌48枚。有50.51 万人达到国家
体育锻炼标准。年末有卫生机构1026个,比上年增长87%。卫生技术人员1.78万人,
增长5.2%。
1989年完成财政收入9.3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98.85%。比上年增长10.45%。全
市推销国库券3713万元、保值公债6384万元、特种国债2914万元,超额完成省分配的
任务。全年财政支出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8%。各项税收入库11.3亿元,比上年
增长12.83%,增收1.29亿元。全年零散税收入1.64亿元,增长3200 万元,增长23.8
%。 全年清理拖欠税款7356万元。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81.21亿元。全市现金总收
入174.18亿元,现金总支出176.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17.2%。收支相抵
净投放1.84亿元,比上年减少2.88亿元。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达 16.14亿元,比上年
增长1.83亿元,增长12.8%。年末全市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63. 75亿元,比上年增加
12.69亿元, 增长19.9%。全年共清理相互拖欠款10.6亿元。年末国内外业务保费收
入达11.55亿元,比上年增加4592.2万元。全年对国内2.2万起赔款案件支付赔款4142
万元。
人民生活较为稳定,但发展不平衡。由于部分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和农业生产遭到
严重干旱,部分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66 元。比上
年增加2元,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700元,比上年减少 3 元。职工平均工资1924元,
比上年增加176元, 增长10.1%。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93平方米,农民住房使用
面积18.5平方米。据城乡抽样调查,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电风扇95台,洗衣机83台,
电冰箱70台, 电视机123台,其中彩色电视机64台,收录机79台。每百户农民拥有电
风扇36台, 洗衣机17台,电冰箱2台,电视机71台,其中彩电21台,收录机28台。年
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烟台开发区成绩显著
年内,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3个转入。即基本建设由地下转入大规模的地
面建筑;资金由单一投入转入边投入边回收滚动发展;项目引进由“短、平、快”型
转入技术水平较高、投资额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骨干项目。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7%;地面建筑新开工面积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
竣工面积1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3%。累计完成基建投资4.58亿元,地面建筑
开工面积54.58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全年签定外引内联项目合同30个,
合同总金额折人民币2.67亿元, 其中合资项目10个, 外商独资项目3个, 外商投资
1580万美元。至年底,累计签定外引内联项目合同107个,合同总金额 9.35亿元,其
中三资项目34个,合同金额4.53亿元,其中外商投资4902万美元。全年项目引进和已
签约企业的建设均获新的进展。项目引进主要有4 个特点:一是引进首批外商独资企
业。日本客商兴办了活创技研烟台有限公司,美国客商兴办了烟台洛杉矶鸿泰有限公
司,香港客商兴办了烟台兴业石墨有限公司。二是项目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以浪潮电
子计算机、亚新利电量变送器为代表的项目,技术水平进入了新阶段。三是三资企业
比例增大,占当年引进项目数的43.3%,比上年所占比例提高23%,由过去以内联企
业为主开始向三资企业为主转变。四是一批骨干项目如碳素、荫罩、化纤呢绒、小型
热电产品等洽谈和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已签约企业建设进展也很顺利。香港华润
集团投资3000多万美元兴办的锦纶丝项目、国家定点的大型生产企业首钢兴办的车用
空调器厂、英制圆锥轴承项目、及飞机刹车片、东方冶金、三元电镀、石英晶体等项
目正在安装调试。我国第一个氨纶丝生产厂家—烟台氨纶厂投入试生产,年产能力达
300吨,当年生产氨纶丝78吨。现有项目中有1/3技术比较先进,其中4项填补国内空
白,有80%的项目是出口创汇型的。
年内,新投产企业19家,至此,累计投产企业52家。有17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其中11种产品全部外销。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实现利
税2747.9万元, 其中税收1500万元, 增长8875%。房地产回收款1523.4万元,增长
22.5%。出口创汇2952.68万美元,归还国家开发性贷款本息550万元。
抗旱治水掀高潮
1989年,全市平均降雨432毫米,比常年减少249毫米。全市受旱面积达684. 8万
亩,重旱面积464万亩,地下水可利用量仅有500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比上年下降1.7
米,平均埋深达7米,最深达30多米,全市地下水负值面积450平方公里,海水侵染面
积360平方公里,水库塘坝干涸5733座,占总数的84.3%,2046 处扬水站无水可提,
占总数的70%,1.52万眼机井、大口井无水可提,4000多条大小河流基本断流,造成
1800多个村庄、 130余万人畜吃水困难,37个县属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10多家宾
馆停业,60多个建筑工地停工,影响工业产值达10亿元,利税1. 3亿元,外贸收购额
1.5亿元,减少创汇3000万美元。
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同干旱展开顽强斗争。 2月,市政府召开会议,要
求做好抗旱保墒和农用水利基本建设。6-7月,全市广泛开展了抗旱抢种保苗活动。9
月,市政府颁发了《关于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治水方针。此后,全市
掀起了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全市共有6374个村的130 多万劳力参加,投入
施工机械1.35多万台, 开工水利建设项目3.19万项, 完成2.48 万项, 扩大水浇地
18.5万亩,改善恢复水浇地82.3万亩,完成整地78万亩,累计完成土石方4500万立方
米,完成工日4322万个,增加蓄水能力1607.7万立方米,增加引水、提水能力97.5秒
立方米。
全年农田水利建设主要特点有五:一是领导重视。市、县、乡普遍成立了治水指
挥部,各级行政首长任指挥,实行领导干部包县、包乡(镇)、包村、包重点工程责
任制。二是方针明确,确定了以拦蓄为主、节水为主、补源为主的治水方针,千方百
计拦蓄地表水,大力发展节水型工程,建设粮田管灌化、果园滴灌化、渠道防渗化。
在海水倒灌和地下水位负值区进行补源。三是重点突出。市、县、乡都有重点工程,
其中市重点工程26项,县重点工程122项,乡重点工程560项。四是政策配套。落实每
个农村劳力每年承担水利建设义务工30~50个,不能出工的以资顶工,以料顶工。在
资金投入上, 规定7条集资渠道。全年共投入劳动积累工2822万个,投入资金2.17亿
元。五是协同作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行各业全面发动,有钱出钱,
有物出物,有人出人,大打水利建设总体战。全市水利建设成绩突出,市水利局被评
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水法宣传与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
劳动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
烟台市劳动部门稳妥推进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的改革,取得新成就。
全面清理计划用工。截至10月底,共清退全民、集体企业单位农民临时工2.07万
人,完成了省下达的压缩职工人数计划,并将全民单位的集体所有制职工9300人转为
全民固定工。市属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劳务开发服务中心,80处乡镇街道建起了劳务
服务站。全市城镇待业率保持在0.4%以下。
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全市已有73.1%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
82.61%的职工,以及71.8%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80.12%的职工,完全实行了“挂
钩”浮动的办法。在实践中,许多规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率先试行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自1988年9月—1989年5月,在烟台玻璃厂
等8个市属企业中, 进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试点企业职工共7648人,其中合同制
工人1112人, 固定职工5639人(含国家干部694人)。改制试点的基本思路是:以有
利于转换企业管理机制为前提,以增强企业活力和职工自我约束机制为重点,以改统
配的固定制为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全员劳动合同制为突破口,同时进行工资、保险制
度改革,本着新人新制度、一步到位,老人老制度逐步过渡的原则,边试行、边探索、
边配套,逐步深化。1988年底已完成了劳动合同的签定,1989年开始转入试运转阶段。
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企业职工情绪稳定,生产经营秩序正常。这一改革对于促进人们
思想观念更新,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促进劳务市场机制发育完善和企业
新型用工制度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9年2月, 全市国营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在全国率先实行固定职工、合同制
职工、城镇非农业户口的计划内临时工的退休养老基金社会统筹一体化。1988年12月
31日,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市经委、体改委、劳动局、财政局联合下达了《关于进一
步完善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的通知》。根据“以新养老,循环调剂”的原则,统筹
一体化,采取部分储备积累的模式,对不同性质的企业,职工按不同比例标准提取退
休养老基金。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统一核算,分级管理,全民集体单位
分别记帐,由社会劳动保险机构负责筹集、管理和使用。实施后,减轻了国家和企业
的经济负担,使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初步纳入了自我完善、循环调剂的运行轨道,解除
了在职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在择业流动中敢于推开“铁饭碗”,较好地适应了劳
动用工制度的配套改革,提高了劳动保险社会化程度,保障了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
促进了社会安定。全市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收缴率保持在97.5%以上。此外,职业
技术培训和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也都取得可喜成绩。
(薛松)
芝罘区中共区委书记 王树建※ 王学刚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曲德全
区长 栾秉良
区政协主席 孙卜海
1989年,全区辖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 91万
亩, 比上年增加0.01万亩,市区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49.16万,比上年增加1.14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3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7‰。
1989年,芝罘区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改革开放的方针,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工业总产值6.92亿元,比
上年增长22.64%。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6.23亿元,较上年增长20.31%。建筑施工实
现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18亿元,比上年增长7.04
%, 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1.51%。财政总收入完成7167.5万
元,比上年增长20.36%。外贸出口商品收购额达到5314上万元,较上年增长3.98%。
强化服务意识,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芝罘区委、区政府着眼于稳定局势、改善党群政群关系的大局,千方百计为市区
居民排忧解难,为群众办了几件实实在在的事。一是认真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
加快副食品基地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年内筹集资金580万元,新上菜田1345亩,
使菜田面积达到1.96万亩; 新打机井85眼, 大口井6眼,挖平塘7处,发展菜田管灌
1.09万亩,扩大保护地栽培1100亩,为保证1990年市区蔬菜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同
时,扩建了白石路、幸福立交桥两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建了只楚农贸市场,方便
了群众,丰富了市区居民的“菜篮子”。二是着手解决市区群众喝开水难、职工子女
就近入托难的问题。年内新上水炉23处,新上个体托幼园35处,使“两难”有所缓解。
三是改善市区居民的早点供应。在进一步理顺鲜奶生产、加工和供应工作的同时,突
出抓了乳制品厂豆奶生产线的投产达产,缓解了市场鲜奶的供需矛盾;同时,组织国
营、集体饮食企业,增加早点市场供应,投入4大类近 40个品种,并以“新”和“热”
的特点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四是改善了部分教师的住房条件,为民办教师增加医疗费
补贴50元,实行了民师工资统筹统支按月兑现制度和劳动保险,解决了他们老有所养
的问题。五是新上儿童饮食服务站60个,解决了部分脖子上挂钥匙小学生中午就餐问
题。通过办以上实事,赢得群众的信赖,提高了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只楚镇村镇工业向高技术领域迈进
芝罘区只楚镇共有15个村,3.63万人,180个镇村工业企业,1.24 万名职工。近
几年,特别是1988年以来,他们顺应治理整顿的新形势,加强了与大专院校、科研单
位、名优厂家和外贸部门的经济技术合作,在开展高技术联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1989年,全镇共建成高技术横联项目5个,其中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4个;与
名优大厂家联合1个; 与外贸部门联合1个。共引进开发高技术新产品6种,均填补了
国内空白。1989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2.3亿元,比去年增长 29%;镇村工业总
产值达到1.2亿元, 比去年增长43.7%;实现利润2520万元,比去年增长55%。烟台
电缆厂是这个镇只楚村村办企业,他们敢于“攀高亲”,与中国科学院辐射技术公司
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辐射技术公司烟台电缆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套高能量的辐
照交联电缆生产线,新开发研制的辐照交联机场灯光电缆和电视机阻燃高压线,填补
了国内空白。这个镇的友谊电脑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行联合,试制生
产的油水分析仪,填补了我国采用核物理法检测石油含水量的空白;芝罘电脑公司研
制开发的“TM声数汉语卡”,在参加1989年中文电脑输入技术“东方电脑杯”、“华
天杯”大奖赛中,一举获得4枚金牌,创计算机中文输入的全国最高记录。
(张万华 王守成)
福山区中共区委书记 姚学政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德广
区长 刘同占
区政协主席 刘学增
福山区是著名的“苹果之乡”,位于烟台市西北部黄海之滨,总面积584.8 平方
公里,海岸线长17.3公里,区辖6镇4乡,耕地24.07万亩,1989年末总人口29.69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13‰。工农业总产值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七五”计
划末期指标的121.3%。工业总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利税9870万元,
比上年增长9.1%。在特大干旱的条件下,完成农业总产值1.22 亿元,仅比上年减少
6%, 粮食总产6390.5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6.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全
年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16.1%以内。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7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2%。
财政收入3904.7万元, 比上年增长17.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3亿元,比上年末增
加29.9%。农民人均收入644元(抽样)。
贸工农外向型经济试验区
1988年4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山区为山东省的贸工农外向型经济试验区。试验
区的指导思想和总要求是: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试验之的政策为依据。围绕突破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所有制体制、市场体系、外经贸体制、金融体制和有
关政策,进行改革试验示范,通过试验。出经验、出效益、出政策。试验的基本内容
是:立足福山实际,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果品、蔬菜、畜牧、水产四大行业及乡
村工业,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在全区逐步实现生产基
地化、加工专业化、技术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加速全区经济发展步伐。
1989年,主要进行了建立健全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立健全创汇产品加工系列;
建立健全技术引进推广体系;建设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体制及探索优惠政策等
四个方面的改革试验,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已在7 处乡镇建成优质苹果、大樱
桃、肉食鸡、珍贵动物、海珍品、精细蔬菜和芦笋等出口产品生产养殖基地,这些基
地提供的出口产品占全区农产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在管理体制上,着力抓了三个
方面的改革试验:一是建立健全了近20个经济协会和8个试验示范点。二是在7个乡镇
成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 当年聚集了200多万元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经济发展。三是对
外贸部门进行了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改革,使区外贸公司在提供信息、咨询的同时
还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工贸、农贸、商贸联营企业。四是先后试行了鼓励承包企业,
对创汇企业减免税,内外贸差价补贴。对创汇额有突破予以奖励等政策。
借鉴布鲁姆教育理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福山区在教育工作中借鉴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杰明.S布鲁姆的教育理论(下
简称布氏理论)。结合教育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改革实验,使教学质量获“大
面积丰收”。1989年,全区合格毕业率:小学生达到98.5%,中学生达烫70%,分别
比三年前提高65%和20%。初中差生转化率达46%,比三年前提高31%。高考上线率
比上年提高2.68%,万人录取率首次跃居全市第一位。
福山区应用布氏理论的基本做法:①通过培训、宣讲等形式首先使广大教师掌握
布氏理论的基本内容,实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其树立相信大多数学生只要赋于适
当的学习条件都能学好的观念。②组织科研、教研、实验人员三结合的教学实验队伍。
③层层建立实验校和实验班级。使全区形成多层次的全方位实验网络。在教学中,重
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与学双方围绕确立的目标活动。二
是着眼于改革的整体性,实行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动态控制,促进对教学结果产生直接
的好的影响。三是重视评价的教育性,通过不断测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断反馈矫
正,不断提高达成度。
福出区借鉴布氏理论,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 引起全国教育界的重视。
1989年4月,省教育厅在福山举行经验交流会。6月,国家教委又来福山予以指导。
(杜昌宏)

龙口市中共市委书记 郝立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郝立钊(兼)
市长 于希信
市政协主席 于维义
1989年,全市辖20个乡镇,总面积840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度68.38公里。耕地
面积56.44万亩, 比上年减少2300亩。 人口59.11万,比上年增加5500人。财政收入
8607万元,比上年增加36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 1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857元。粮食总产18.1万吨。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7亿元。全市商业服务
网点8484个,城乡工贸个体户9774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54亿元。出口商品收购额
1.07亿元。全年供电量达到4亿千瓦时。职工平均工资2060元。
水利、林业、教育、计划生育、专利、标准计量、城市管理等项工作受到省政府
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广大农民在天气大旱,粮食减收的情况下,踊跃交售爱国粮。
圆满完成了国家粮食定购任务。
1989年,全市水利总投资达2722万元,投工300万个,完成水利工程量261万立米,
完成水利工程3268项。
八里沙河地下水库建成
山东省第一座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新技术建造的地下水库-龙口市八里沙河地下水
库, 是省科委“七五” 科研攻关项目。在省水科所的大力协作下,经过两年施工,
198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水库位于市西南部八里沙河中游,地下拦水坝长740米,
最大坝高24.3米,库容为30万立米,地下水的复蓄增量为40万立米,总复蓄利用量达
70万立米。整个工程包括防渗板墙坝,两处溢流量水堰、34人专用观测井和一座气象
站,总投资140余万元。
八里沙河地下水库的建成,提高了洪水保证率和复蓄利用指标,有效地防止了海
水倒灌,保护了水资源,其观测设施的实测资料,为龙口市黄水河地下水闸的建造提
供了超前的技术数据。
黄水河渗井补源工程竣工
黄水河渗井补源工程是龙口市黄水河供水利用工程的第一步。 1989年7月,市委
组织专门班子进行勘测、制定总体规规。9月,全市5处乡镇、175 个村投入黄水河渗
井补源工程建设,每天有万人千车参加劳动。至10月29日,比计划提前4 天全部工程
胜利竣工。在黄水河45.5公里长的干支流河道上,共挖人工普通渗井2218眼,机钻长
效渗井300眼,总深度1.3万余米;挖集水沟448条,总长度3.2万米;挖集水盆773个。
工程总共活动土石42万立方米,用工35.8万个,总投资885.5万元。
黄水河渗井补源工程的顺利完成,年均可增补地下水3000万立方米。同时加快了
工业污水排海工程、黄水河地表闸坝拦蓄工程和地下水库的建设步伐。对缓解龙口市
的水资源危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于培祝 赵兰香)
牟平县中共县委书记 谢玉堂※ 段大恺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发林
县长 段大恺※王修伯(代)
县政协主席 曲炳歧
1989年,牟平县辖8镇9乡。总面积1737平方公里,耕地71.42万亩。人口57.73万
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4.7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3.5亿
元, (现行价,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19.62亿元,农业总产值3.88亿元。工农业总
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8.5%、26.7%;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22.2%。
财政收入5704.3万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6亿元,出口商品收
购总值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元,全部职工年均工资1742元。城乡居民储蓄余
额5.27亿元,人均913元。
搞好封山育林,实行双层经营
牟平县林业用地面积72.8万亩,形成五系林业,即山系林、田系林、水系林、路
系林和村系林。分别由林业、农业、水利、交通和群团(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
牵头,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搞好封山育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林业生产落实了林业承包生产责任制。承包形式
有两种: 一是全县有集体海滩林和国营、集体林场林地4.8万亩,推行集体经营、专
业队伍承包管理的责任制;二是全县有其他林地、山岚68万亩,全部分岚到户,推行
个人承包管理的责任制。其中70%为自留山,30%为责任山。山岚承包到户后,绝大
部分乡镇、农村放松对林业的管理,二度出现盗木和承包户滥伐现象。唯龙泉乡政府
对林业实行双层经营。 这个乡地处昆 山北麓,有林地面积6.8万亩。乡政府成立由
10人组成的山林管理委员会,分管林业的副乡长和乡林业站长分别兼任正副主任,林
区主任为委员。全乡按地理位置划分8个林业管理区,每个林区8~9人。以村为单位,
每千亩山岚出一名护林员。护林员负责护林并兼作病虫预报和育苗工作。每亩山岚提
管理费0.6元,由山岚承包户负担,从中解决护林员的工资待遇。护林员年工资为600
元。乡政府对林业管理实行两级合同制:乡山林管理委员会对每个林业管理区签订合
同;林管区与每个护林员签订合同。全乡山林,70%的活封,30%的死封。活封,每
年冬前开山3-5天,允许承包户进岚按规定砍柴和村民进山拾草;死封,3-5年不动,
只准护林员进山,让林木自然落种,人工留苗生长。省政府曾授予龙泉乡为“山东省
林业先进乡”称号。
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普遍推广了龙泉乡对林业实行双层经营的经验,全县封山68
万亩, 其中活封32万亩, 死封36万亩。实行林业双层经营以后,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72.8万亩,比1978年增加6.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2%,比1978年提高8.2%;
未发生一次重大山林火灾和盗木及滥伐现象。省委书记姜春云在全省林业工作会上推
广了牟平的经验。
夏粮达标,全国榜上有名
在工业迅速发展、农业滑坡的形势下,牟平县委、县政府便注意重视粮食生产,
想方设法搞好农业生产,争取粮食大丰收。1988年秋天,牟平县为夺取来年夏粮丰收,
秋种前就做了农机维修、备足基肥、灌溉配套、科技增产等大量的服务工作;秋种中,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负责人分片包干,深入基层,严把秋种质量
关,做到了种足种好,为1989年小麦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入春后,他们又深入基
层,与乡镇干部、农技人员一起,指导农民科学管理麦田、合理浇水、追肥、打药,
保证了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肥料等的需要,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夺得了历史
上的大丰收, 1989年,夏粮总产达到12.3万吨,比历史最高年产的1988年增产128万
吨,增长11.6%。牟平县在全国夏季粮油创高产活动中成为达标单位,全国榜上有名,
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王本世)
海阳县中共县委书记 孙庆传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邹梅清(女)
县长 慕永太
县政协主席 黄贵山
1989年,海阳县辖9镇14乡,70.79万人。总面积1881.6平方公里,耕地95.7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8‰。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72亿元,
农业总产值8.63亿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39%、53%和7.3%。粮食总产量39.4万吨,
比1988年增长10.7%。1989年被国家定为粮食基地县,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夏季粮
油创高产活动达标单位”称号。果品总产量7.5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75万吨。全县
财政收入4801万元, 城乡储蓄3.96亿元, 其中农村储蓄2.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24元,比1988年增加46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22亿元。
组织县乡干部治理整顿农村经济秩序
海阳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经济管理混乱现象,于1989年4月组织了1700 多名县
乡干部深入全县700多个村, 全面开展了治理整顿农村经济秩序活动。对于多年来没
有解决的农民拖欠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发动动员,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动
下,结合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全县农民拖欠基本清缴完毕,
共收缴各种欠款2690万元,从而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对农村经济合同混乱、纠纷增
多的问题,依法制定、补签、完善了各类经济合同。在完善土地承包合同中,不仅将
承包者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将集体服务项目也写进了合同,进一
步完善了农村双层经营机制;对农村经营管理制度混乱、无章可循、有法不依的问题,
依法建立健全了财务、计划、经济合同管理、民主理财等经营管理制度,增强了经营
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度。经过40多天的治理整顿,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强化了基层政权,缓解了矛盾,稳定了农村形势,促进了经
济发展。
“玉艺牌”草制品、“丽花牌”钩针制品双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工贸联营海阳工艺品厂是山东省草制品生产与出口的重点外贸出口企业,以其花
色品种多、质量过硬,受到客户普遍赞誉,产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合
格率达100%, 一直为免检出口产品。由于该厂注重产品质量,不断更新花色品种,
其产品在历次全国评比中均名列前茅。1983年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成果展览会上
被评为品质优良产品。1984年,“玉艺牌”草制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在全国工艺美
术百花奖评比中名列第一,获银杯奖。1985年获百花奖优秀创作一等奖(希望杯)。
1988年,获轻工业优秀出口产品银质奖;被轻工业部授予全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先进企
业称号,获金龙腾飞奖;在秋季广交会上获得法国舒皮尔信誉杯;同年在全国同行业
中第一个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89年,在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同年该厂
完成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税315万元,创汇550万美元。
海阳县绣花厂的钩针制品、网扣产品、雕平绣、机绣、百带丽、地毯、衬衫等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系我省创汇大户。该厂严格质量管理,有健全的
质量管理机构和保证体系, 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出口产品合格率达到100%,1987
年被烟台市授予“质量管理奖”。1988年被授予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质量管理奖;
在全国轻工出口产品评比中,获金龙腾飞奖,被评为全国出口产品创汇先进企业。该
厂的“丽花牌”钩针制品,1986年获省优称号,1988年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
并获部优称号,在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该厂1989年完成产值3159.2万元,
实现利税306.3万元,创汇767万美元,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王永宽)
莱阳市中共市委书记 原万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舒民
市长 程竹坤
市政协主席 王可庆
1989年,莱阳市将城厢镇政府和古柳镇政府分别改称为城厢街道办事处和古柳街
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划未变。全市属辖7个镇17个乡及2个街道办事处,826 个自然村,
783个村委会。总面积1734.047平方公里,人口88.34万。
198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15.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8亿元(按1980年不
变价计算,不含村办工业产值)。比1988年增长24.65%,全年实现利税1.22 亿元;
农业总产值达3.11亿元;粮食总产量3.565亿公斤,其中夏粮1.671亿公斤,创历史最
高水平,受到国务院表彰;水果总产量8.55 万吨,农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576元;外
贸出口收购额1.73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5.0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5.88亿元;财
政总收入6170.4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6‰。
强化清理工作,搞活企业资金
1989年莱阳市在国家治理整顿、紧缩银根信贷及市场销售疲软的形势下,针对资
金日趋短缺的现实,通过强化清理工作,有效地搞活了企业资金,防止了企业生产大
幅度滑坡。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市共清理回半年以上应收款4043万元,清理各
种积压物资4405万元。
①、在清理工作中,市里建立了纵向包清理,横向包督促的组织网络。一年来,
市府从综合部门,抽调了17名局长,蹬门蹲点抓督促、指导;市、乡先后派出 700多
名干部职工, 组成261个行动小组,分赴四面八方,索要应收款,并帮助清理积压物
资。
②、市里明文规定,年末核查,对一年以上(以1988年底数为准)应收款回收率
必须达到60%以上,否则在年终评比中,企业不能评为明星企业,其主要负责人不能
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并按指标差额10%的比例递扣其年工资的10%。据此,主管部
门和企业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应收款回收率较高的好成绩。如工业、化
工公司下属的19个企业,25.3万元的个人欠款全部交齐;市联社下属的谭格庄供销社,
在不到30天的时间内,清理应交款55.4万元,占清理总数的92%以上。
③、为了配合这次清查活动,市里责成司法局、法院牵头,做了两项工作:首先
是对市属企业、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企业的分管厂级领导以及财会、供销人员,分期分
批进行轮训,学习法律知识、掌握诉讼法程序,使他们懂得依法保护企业利益,依法
索要应收款;其次是对靠企业自身追索难度很大的255笔计512.6万元市外应收款,市
府从公、检、法、司法部门抽调40余名干部,分组分片落实任务,奔赴全国24个省,
突击追索。如本年9月份,帮助市毛巾厂,从菏泽市一贸易货栈,一举追回一笔拖欠3
年之久的贷款10万余元。
强化农村工作,壮大村级经济
1989年,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莱阳市委、市政府
在调查试点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先后组织1200多名市、乡机关干部分期分批进驻全
市783个村展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①通过清理兑付债权债务,增加了集体收入。一年中,全市农村共清理农户欠款
2950万元(其中收缴现金2650万元) ,占拖欠款总数的92.2 %;清理拖欠粮油2598
万公斤占95.9%;依法完善各种承包合同4.5万份。补签合同2.4万份,基本上杜绝了
有承包无合同的现象;增加集体提留款、固定资产折旧款、劳务积累等共计3500万元,
村均增加4.5万元。
②全市农村共裁减行政管理人员7191人,减少工资补贴85.6万元;招待费、应酬
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比去年压缩了349.5万元, 减少了37.7%,通过改无偿或低偿服务
为有偿服务,集体用于服务和为农户代交各种税款的开支减少644.9万元,下降65%。
③健全和完善了村级机构,建立了规章制度及民主监督机制。在强化农村工作过
程中,对全市783个农村党支部进行了整顿,调整了135 名党支部书记,充实了538名
新成员,并建立健全村民小组5603个。全市农村基本走上了工作体系完善和管理制度
有序的轨道。
④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观念、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
增强了对农业的服务、投入能力和干部群众的创业信心。据统计,强化期间全市农村
共向农业投资423.5万元,购置大农具1041台(套);建立各种服务组织580多个;归
还集体财物4200多件, 折款112万元;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刑事案件比1988年下
降11%。
通过强化农村工作,理顺了经济关系,振奋了干群精神,树立了依靠集体勤劳致
富的信心,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壮大全市农村的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莱阳市志办)
开展学习刘国庚活动
莱阳,是共和国卫士刘国庚烈士的故乡。是英雄成长的地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授予刘国庚烈士以“共和国卫土”荣誉称号后,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政治部、山东省委、省政府、烟台市委、市政府及莱阳市委、市政府相继发出
了关于开展向刘国庚烈士学习活动的通知。莱阳市委、市政府于7月9日召开了向刘国
庚烈士学习的万人誓师大会,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干部、群众要向刘国庚
烈士学习,要求在全市城乡迅速掀起一个学习刘国庚的热潮,学习他忠于祖国,爱憎
分明的坚定立场;学习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忠于职守,坚决完
成任务的顽强作风;学习他奋不顾身,援救战友的高贵品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群
众团体和各行各业采用举办骨干培训班,开设专题系列讲座,组织报告会、对话会、
座谈会、演讲会,以及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电视录相、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
多样方式,大力宣传刘国庚烈士的英雄事迹,并结合实际广泛展开学卫士,比精神,
比干劲,比作风,比贡献的“四比”活动。
通过学习刘国庚活动,全市的思想政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社会上安定团结,秩
序稳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年末,全市涌现了
省级文明单位3个;烟台市级文明单位48个;莱阳市级文明单位498个。
(盖松亭 任致学)
莱州市中共市委书记 王学刚※ 杨庆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政修
市长 杨庆文※矫智仁
市政协主席 曲之善
1989年,莱州市辖20镇9乡,89.59万人口。总面积1816平方公里,耕地125. 6万
亩。 海岸曲线长90公里,15米等深线浅海面积300万亩,滩涂面积15万亩。人口自然
增长率9.5‰。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20.09亿元, 比上年增加18.6%。其中工业总产值
17.02亿元, 比上年增24.6%。农业总产值3.06亿元,略低于上年;财政收入1.01亿
元, 比上年增加10.3%;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6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75亿元
(山东口岸) ;职工平均工资1982元;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822元;城乡居民储蓄
余额7.85亿元,比上年增加142%。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
莱州市农业科研,在六、七十年代就有了一定发展。近几年的农业改革,使专业
和民办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培育出一大批玉米、小麦、谷子、蔬菜等新品种,有力地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9年,再登新台阶,开展了“五大农业技术开发”和“三
大农业科技研究”活动。
五大开发:一是10万亩吨粮田开发。全市11处乡(镇),4.5万户,16 万人参加
的靠科技、搞开发活动,当年测产验收,小麦亩产408.5公斤,玉米614.3公斤,全年
平均亩产1022.8公斤,实现开发指标。二是10万亩花生带壳覆膜播种技术开发,比传
统播种法亩增100公斤。 三是10万亩春、夏地瓜高产技术开发。针对本市连年干旱的
实际, 发展抗旱耐瘠作物, 3处乡(镇)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550亩地瓜平均亩产
3048.78公斤。 四是10万亩半固定管道节水技术开发。市政府制定了优惠政策,调动
市、乡(镇)、村和个体户多方面积极性,发展管道输水,累计灌溉面积达25万亩。
五是10万亩优质丰产苹果技术开发。 用3年时间,使一级果率达到90%以上,单产达
2800公斤。当年在两乡(镇)进行的矮化砧嫁接试验成功。
三大研究:一是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市玉米研究所长李登海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新
组合“掖单13号” ,1988年亩产达1008.88公斤,创我国夏玉米最高产量。1989年,
进行6500亩大田实验,平均亩产1009.09公斤,其中1.090亩,亩产达1096. 29公斤,
再创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二是旱薄·地增产技术研究。1988年朱桥镇良种实验站培
育的抗旱、抗病夏谷新品系“83-2”。1989年进行100亩试验;市科委的500亩小麦旱
作实验,都收到预期效果。三是海浸地开发和利用研究。市科委会同农业局、水利局
和中科院科技人员一起,探索海水侵染区的农业出路,进行了谷子、地瓜、大豆、绿
豆等作物栽培试验,都收到显著成效。
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对开发、研究有功人员的奖励办法,在全市掀起了夺取农
业丰收的竞赛活动。
(温培杰)
招远县中共县委书记 刘长锁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郝希濂
县长 王德元
县政协主席 姬中玉
1989年,招远县辖12镇4乡,56.2万人,总面积1380平方公里,耕地70.33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0‰。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7.6亿元,比上年增加17.0%。其中工
业总产值22.72亿元,比上年增加25%;农业总产值4.88亿元,比上年下降23. 7%;
财政收入6099万元,财政支出369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7.8%;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5.11亿元, 比上年增长11.7%, 外贸商品收购总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
24.7%;农民人均收入694元,其中生产性纯收入635元,比上年减少64元;城乡人均
存款突破千元, 达到1073元, 居全市上游, 农民人均手存现金117元,比上年增长
39.2%。
商农结合 以商促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为解决小生产与大
市场的矛盾,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招远县自1986年以来,深化农村流通体
制改革,广泛开展商农结合与联合,使商农合为一体,产销集于一身,生产、流通、
服务有机结合,出现了生产发展,流通活跃,农民收入增加的新局面。1989年与1985
年相比,全县农副产品总量由4.2亿公斤增加到10.2亿公斤,增长142.9%;商业、供
销、粮食、外贸农副产品购销总额由1.3亿元增加到2.4亿元,增长84.6%;农村经济
总收入由5.6亿元增加到15.5亿元, 增长176%;农民生产性纯收入增加了183元,增
长了39%。
广泛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服务组织,促使商农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些合作服务组
织均由流通组织牵头,以同一行业、同一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合作对象,以自愿
互利、民主管理、自主经营为原则,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实行专业化经营。以下
3个商农合作组织办得很有生机: ①果业生产合作社。招远县是烟台苹果的主要产区
之一,县社系统首先在7个果品集中产区成立了果业合作社,入社果农 2530户,占全
县总户数的39%,吸收股金73万元,果品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75%。②畜禽购销服务
站和生猪产销协会。 县社成立了畜禽服务公司,配有低温库一座,固定资产800万元
的种鸡场两处,车19辆;商业部门与农民合作成立生猪产销协会,现已建成规模养猪
场126个、出栏肥猪6万头,生猪存栏量约占全县生猪存栏量的三分之一。③花生生产
合作社。粮食部门组织2.3万家农户,6万亩花生入社,其生产和入社前相比,每亩花
生增产10%左右,增加收益15%。
建立生产、经营、科研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增强商业综合服务功能。近几年,共
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兴建和改造了县社罐头厂、种鸡场、商业肉联厂、粮食油脂厂、
食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等现代化企业,增加粮食库容5万吨、冷风库 4000吨、低温
库2000吨、花生加工能力5000吨、罐头加工能力1.2万吨、肉食鸡宰杀能力6000万只,
从而使流通部门改变了以往一购一销的单一流通方式,经营范围向生产、加工、贮藏、
运输、销售拓展。
组建以较大流通组织为依托的企业集团。把农产品生产、经营小企业的产供销纳
入统一经营轨道。 全县现已建立3个农副产品企业集团:以县供销社、粮食局、外贸
局为依托, 以132家粉丝加工、经营企业为基础的“龙口粉丝”集团公司;以县油脂
厂为龙头, 以4个乡镇油脂厂为基础的招远油脂集团公司;以县社罐头厂为龙头,联
合本系统12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成立的招远县农副产品集团公司。它们都是用经济
手段和加强服务引导生产,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均有较大的活力和生机,促进
了生产的发展。如“龙口粉丝”集团公司,成立两年来,筹资830 万元,改造和扩建
了31处粉丝加工厂,新增生产能力9000吨;在8省40 多个地市设立购销站,购进原料
4.31万吨, 销售粉丝6000多吨。1989年全县共加工“龙口粉丝”2.3万吨,其中出口
1.2万吨,创汇2148万美元,都创历史最高水平。
(孙奎祯)
栖霞县中共县委书记 韩向利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姜永成
县长 于迅
县政协主席 曲建绪
1989年,栖霞县辖8镇15乡,67.39万人。总面积2017.7平方公里,耕地86. 73万
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39‰。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不变价,下同),比上
年增长19.2%,其中工业总产值11.19亿元,增27.7%,农业总产值3.01亿元,减4.6
%。财政收入5666万元,支出500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
总值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76亿元。
校舍改造实现新突破
继1988年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后,1989年转入公办学校校舍改造。全年
安排教育办公楼、实验楼等5座工程,投资315万元,施工面积1.38万平方米。规模之
大, 投资之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属少有。1989年4月,市政府在栖霞县召开了全市
公办学校校舍改造现场会,对栖霞县的校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至年底,县第一中
学20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实验小学39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两座共5400平方米的教
师宿舍楼已全面竣工,面积2500平方米的县第一中学教研楼主体工程接近完成。
栖霞县校舍改造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强对校改工作的领导,切实帮助解
决实际困难。县委、县政府对校改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校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
室,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校改工作。1988-1989年,县委常委会先后两次,
政府县长办公会先后3次专题研究校舍改造工作, 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多次现场办
公,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及时落实校改资金,1989年5月15日,县人大、县政府主
要领导亲自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交集资不及时的单位进行督促,保证了校改
所用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支持校改的“大气候”。县委、县政府注意调动
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支持配合校改工作。县计委、财政局、建行、物资局、建委等
部门在计划审批、资金筹集、物资供应、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给予极大方便。
县建委组织得力施工队伍,保证施工质量,并免征开发费70多万元;物资金属公司和
县水泥厂以优惠价格提供钢材和水泥。三是实施校改规划,保证校改工作的连续性。
1988年,栖霞县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任务后,为搞好公办校舍改造,同年12
月, 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公办中小学校舍改造意见》。计划自1989年至1992 年
完成全县的公办校舍改造, 从而保证了校改工作的连续性。1989年,安排的5座教育
工程已全面落实,并着手研究部署1990年的校改计划。
县城建设走出新路子
在治理整顿、压缩基建投资规模的形势下,栖霞县多方筹集资金,把房地产业、
城建事业纳入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走出了在治理整顿中加快县城建设的新路子。
居民住宅商品化。县政府成立了实体性房屋综合开发公司,对住宅建设实行统一
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资金来源上先向用户收取50%的预售资金,
利用这部分资金先行施工。政府借助于购房单位、个人和建筑单位的财力,滚动建设,
逐渐开发,从而有效地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由于住宅内部设计合理,价格公平,
单位、个人购房的积极性很高。到1989年底,共开发金线岭和东山居民生活区两个,
建楼房26幢,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县城近半数的居民集中到居民生活区。
沿街建筑商业化。县政府立足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求沿街部门、各单位,
按最新设计,以商业服务为重点搞好临街建筑的改造。在政府的号召和推动下,原有
商业设施得到进一步改造装修,并新增了部分商业服务设施,使县城沿街商业建筑面
貌焕然一新,各主要街道的临街建筑,基本达到了商业化,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公益建设义务化,县政府发动驻城单位进一步开展“公益事业大家办”的活动,
组织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建设。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发动驻城干部职工建设公园,修整路
面,种草植树。1989年,翠屏公园已完成基础工程,共铺筑路面5100平方米,栽植树
木花草1.4万株。 建委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6500多个工日,平均每个干部职工
在60天以上,为国家节约资金60多万元。
(王志恒 徐谦)
蓬莱县中共县委书记 孙德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骆怀丰
县长 刘炳敏※ 程竹坤(代)
县政协主席 李克俭
蓬莱县总面积1201.8平方公里,耕地69.5万亩,海岸线长86.26公里。辖9乡11镇,
49.08万人。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5.19亿元,比1988增长23.8%;其中工业总产值
13.23亿元,比1988年增长29.8%;外贸出口收购额1.01亿元,比1988 年增长12.7%。
全县财政收入4974万元,比1988年增长13.6%;上缴利税4284.3万元,比1988年增长
9%。 职工人均工资1658元; 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721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5.47亿元, 人均存款额1116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2亿元,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
7230万元。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
全国首次县级城市对外经贸恳谈会
1989年9月20日至24日, “人间仙境”蓬莱阁下的登州古市,彩旗猎猎,欢声笑
语,一派喜庆景象。全国首次县级城市对外经济贸易恳谈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日
本、 美国、瑞典、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 多名外商及国内500
多家客户参加了恳谈会。
蓬莱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县份之一。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县委、
县政府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发挥本地矿产资源、海
产资源、农副土特产品、旅游资源和劳力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
术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县经济基本转向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轨道。目
前, 已洽谈合资项目118项,签订意向书、协议书52项,签订正式合同20项。外贸出
口收购额超过亿元,共有15大类200多个品种,出口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促
进对外经贸事业,广交中外宾客,蓬莱县举办了这次对外经济贸易恳谈会。本届恳谈
会共设8个展室, 有轻工、纺织、工艺、机械、化工、五矿、生产、畜产、五金、食
品等15大类近2000种产品参加展出。同时,推出了近百个经过科学论证的经济技术合
作项目, 其中轻工行业20项,纺织行业42项,机械电子行业21项,建材行业3项,化
工、 医药行业6项,水产行业2项,其他行业5项。在友好的气氛中,与会的国内外宾
客就中外合资、 合作和“三来一补” 等项目进行了广泛的洽谈与协商。共洽谈项目
137个, 其中签订合同30项,协议14项,意向书45项。中外合资、贸易、内联等资金
总额达3.9亿多元。 本届对外经贸恳谈会不仅开拓了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的新渠道,而且成为对外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窗口,对稳定和发展外向型经
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悉,今后蓬莱县每年都将举办对外经贸恳谈会。
(王进平 鲁义冰)
长岛县中共县委书记 宋修武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寿之
县长 宋修武(兼)
县政协主席 葛长发
1989年, 长岛县辖2镇、 8乡。 岛陆总面积55.96平方公里。全县共1.37万户,
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01‰。工业总产值 2.27
亿元(以现行价格计,下同)。农业总产值2.7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78亿元。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1.18亿元,财政收入14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年末城乡储蓄余额
1.81亿元,人均4200元。海洋捕捞业总产4.1万吨,其中魁蚶1.8万吨,海水养殖业总
产3.99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水产品出口创汇945万美元,比1988 年增长12倍。

拥军优属模范县
长岛人民具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在商品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又创出“双拥共
建,双向奉献,富民强兵,同心报国”的新经验。
拓宽拥军路子。 群众自觉提出了“富了海边的, 不忘戌边的”口号。1985年 -
1989年, 全县为部队送渔货30多吨,赠电冰箱等高档电器180多台,加上供电、供水
和捐物折价共100多万元, 相当渔村人均30多元。为帮助部队发展生产,无偿提供菜
地40亩、养殖海区1300亩、扶持资金23万元,发展生产项目45个,使驻岛连队成为经
营收入的“万元连”。
强化优抚措施。一是提高优抚标准。1989年,全县优抚对象平均优待款1408元,
最高者4000元。二是对优抚对象做到安排工作、扶持生产资金、分配物资和提供生产
场所4优先。三是认真做好部队转、退、离人员的安置工作。安置率为100%。
把拥军优抚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对此落实3 件事:①健全组织。县
有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基层与驻军结成70多个对子,地方主要领导人担任共建小组组
长,同时兼任营、连的兼职指导员。②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均把拥军优属工作列入主
要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县、乡、村干部任期(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政绩考评的
主要内容之一。 ③完善军政联席、走访慰问、军民联谊、政治活动和协调办事5项制
度,并制订《军地双拥共建守则》。
1989年6月,长岛县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共建模范县”称号;7月,被
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县”称号。
(包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