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76&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王怀远
副书记 杜祥荣 韩新民 龙守信 时立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庆照
副主任 柴金起孙化梓 姜瑞芝(女) 顾安娜(女)王秀 宋倬滨 李中亭 肖永番
洪立民市长 韩新民
副市长 孙立义 刘建业 康寿美(女)王和先曹钟书
市政协主席牛良
副主席 秦永文 唐玉存 王裕民 王吉人 陈懋镇 洪立成 赵蔚芝 马保平 李庆营
王守贞
中级民法院院长 苏长荣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于润义
1989年,淄博市仍辖五区一县,总面积为3471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为290 万人,
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1.16%。其中非农业人口90.1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
增长4.28%。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243.32万人,比上年增加2.88万人,增长1.2%。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63‰, 死亡率为5.45‰,自然增长率为9.17‰,比上年略有回
升。1989年底,高青县、沂源县分别由惠民地区和临沂地区划归淄博市后,全市总面
积为6036.5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91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380.26万人,其中非
农业人口98.25万人。(其他经济数字仍在原地区内统计)
1989年,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在经济全局总量失衡,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努力
排除北京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干扰,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继
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全市(不含高青、沂源县,下同)社会总
产值达到1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国民生产总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国民收入65.8亿元, 比上年增长11.9%; 工农业总产值139.4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9.7%。各项主要指标都提前一年达到“七五”计划的要求,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
成就。但前几年积累下来的许多矛盾还没有从根木上解决,农业抗灾能力较差,工业
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市场疲软、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治理整顿的任务
仍十分艰巨。
工业生产在资金、能源、水源及部分原材料紧缺、市场疲软的严峻形势下,保持
了适度、稳定的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5 %,无论
是全民、集体工业还是乡镇村办工业,其增长速度低于上年。全员劳动生产率2.33万
元/人, 比上年增长10.69%。企业经济效益比上年下降,市区属工业可比产品成本
比上年提高21.86%; 工业销售利税率13.9%,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工业资金
利税率19.75%,比上年下降3.58个百分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10天,比上年延
长13天。工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轻重工业得以协调发展;大力增加能源和短线原
材料产品、紧俏轻纺产品、支农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计划安排的45种重点产
品的生产大多稳中有增;限制了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污染重产品的生产。以能
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产值实现7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以轻纺消费
品为主的轻工业产值实现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0%。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
到93个, 比上年增加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71.12亿元,比上年增加16.24%。工业产
品产量完成较好,在市重点考核的30种工业产品中,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25种,占
83.3%。比上年增长的27种,占90%产品质量稳定上升,市重点考核的产品质量稳定
提高率达到95.82%,比上年增长4.92个百分点。全市优质产品产值27.11亿元,比上
年增长28.59%。 年内有两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5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17种产品
获省优部优称号。 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已有115个企业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企
业,有28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山东新华制药厂在全国
首批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大力推行“规范化工作法”等先进管理方法,继续深化企
业改革,104 户承包到期的市属工业企业有97户续签了承包合同。全年完成新技术推
广和新产品开发350多项,新产品产值达到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
农业生产战胜特大干旱获得较好收成。1989年,全市连续十几年干旱又遇到百年
罕见大旱,年降水量仅为历年平均降水量的48.8%。各级政府带领人民抗旱夺丰收,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64%,其中市级投
资增长72.4%,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投资最多的一年。 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
82.19亿元, 比上年增长27.37%。农业总产值达到7.42亿元,比上年减少2.1%,但
仍高于历史上其他年份。 粮食播亩(夏、秋季平均)单产288公斤,仅比历史上最高
水平的上年减少15公斤; 夏粮单产291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在种植面积减少
近3万亩的情况下达到89.94万吨, 比上年实际减产5.7万吨,仍是全市历史上较好收
成的年份之一。高产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建成吨粮田10.3万亩,吨粮村114个,
千斤玉米乡15个,唐山镇在我国江北地区率先跨入吨粮镇。山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小流域治理150平方公里,造林5万亩。副食品生产走上稳定发展的路子,生猪、家禽
存养量保持稳定,食草畜禽大幅度增长。蔬菜基本达到了均衡生产,稳定供应。年末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农村用电量8.45亿千瓦时,比
上年增长15.2%; 化肥施用量6.39万吨(折纯),比上年增长8.4%,农业科技和机
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完成17.45亿元,比上年下降41%,为年
计划的89%。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集中保了重点工程建设。全市20项国家和省市重
点工程完成投资9.34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3.5%。其中,张店热电厂二期工程、
淄博铝厂扩建、淄博钢厂10万吨线材改造、张店煤矿、50万伏输电线路淄博段、淄博
电大等8项工程相继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 是历年来重点工程竣工项目最多的一年;
4.5万吨腈纶、280万平方米釉面砖、10万吨玻璃瓶罐等3 项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后劲的
重点工程,已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开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具有世界先进
水平的1.9万门程控电话和500路程控长话全线开通使用,结束了市内电话打长途的历
史,在全国率先建成把市话、农话、长话联为一体的数字电话本地网。新建改建公路
51.7公里,张博路两处立交桥主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张店东南过境路、博山西过境
路、张店西部排洪工程全部开通,大大提高了全市公路通车能力。节水工作取得明显
实效, 城市人均日供生活用水121升,基本满足需要。液化气供应和集中供热面积都
比上年增加。 城市综合开发达59.52万平方米,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市容管理等均
取得显著成绩,城市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
城乡市场繁荣, 供求矛盾减缓, 物价涨势基本得到控制。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副食品货源充足,品种、数量、质量均好于往年,
大件耐用消费品挑选余地大,价格稳中有降。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骨干商业网
点建成并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285 处,比上
年增加24处,全年成交额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相当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
26.14%。 物价指数逐月降低,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升14.3%,涨幅比上年降
低8.6个百分点,实现了明显低于上年的目标。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5.76亿元,
比上年增长23.4%。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1864万美元,累计建
成投产三资企业9个, 创产值3312万元。境外办厂开始起步,边境贸易、劳务输出进
一步发展,淄博海关建成且具备开关条件
全市地访财政总收入7.1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66;财政支出5.04亿元,比上年
增长19.42%,连续5年实现收支平衡。全年完成各类税收15.2亿元,其中工商税完成
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金融形势好转,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1.75亿元,比上
年增长21.34%; 各项贷款余额54.7亿元, 比上年增长19.5%;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
29.92亿元, 比上年增长37.25%。货币净投放7242万元,比上年减少17.37%,有效
地控制了资金规模。
“科教兴市”方针进一步落实。全市专业科研机构达到22处,民办科研机构达到
85处,分别比上年增加5处和22处。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35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
上职称的2.44万人, 分别比上年增长7.28%和29.10%。年内开展了“技术进步管理
年”的活动,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256项,取得科研成果339项,其中达到国
际水平的9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79项,获国家发明奖的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的
33项。技术进步因素在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中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36.9%提高到40%。
积极稳妥地进行教育体制内部改革,全部城区和70%的乡镇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有了新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了招生规模,为农
村培养多层次技能人员的“燎原计划”开始实施。文化事业坚持“双百”和“两为”
方针,大力进行“扫黄”、“除六害”,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繁荣了文化、
艺术事业。 淄博市年内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播电视新开3个电视频道,电
视发射功率达到34.3千瓦,比上年增加31千瓦,调频广播发射功率达到1.05千瓦,比
上年增加1千瓦,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9%,都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年
制作、播出电视剧17部(集),省以上获奖作品 9个。城乡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
步提高。全市有医疗床位1.13万张,比上年增长5.25%,各类卫生人员1.76万人,比
上年增长1.2%。 计划生育率达到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体育工作受到省委、省
政府的表彰奖励。年内新建体育场地35个,举办各种运动会560次,参加人数10.48万
人,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新的进展。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全年新安置劳动就业2.51万人。 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
20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97元和67元。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
蓄1032元, 比上年增加272元, 增长35.79%;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7. 8和
19.6平方米,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也比上年增多。
市政府确定抓好的有关人民生活的12件实事已全部实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紧紧围绕清
除北京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影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
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入扎实地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文化科
技活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稳定
和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年内又有10个单位跨入了省级文明单位行列,
10名同志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唐乃兴)
开展“党建工作年”活动
年初,淄博市委确定在全市开展“党建工作年”活动。其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
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两手抓”和党要管党的原则,从严治党,重点抓教育、抓基
层、抓班子、抓制度、抓廉洁;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党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党组织的号召力,
充分发挥党在群众中的政治优势,促进和保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健康
发展。 3月间,召开了全市党建工作会议,部署任务,落实措施,由市委组织部代市
委与各直属党委签订了1989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直属党委与下属党组织、下
属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层层落实党建责任,在全市形成了党建工
作目标责任网,将党委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
员等6个方面的工作以目标的形式落实到各级党组织, “党建工作年”活动大大推动
了全市党建工作的开展。
①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党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程,注重抓基层、抓党员教育,进一
步巩固和强化了党的基础。 全年58个市委直属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共347次,平均
每单位近6次; 共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327个,平均每个党委5.2个;培训基层党
支部书记7734人,占支部书记总数的96%;调整、整顿农村党支部班子 189个,调整
充实基层领导班子成员617名,三类班子由上年底的11.7%下降为3.7%;全市95%的
基层党委有了业余党校,党员电化教育达到“五落实”(电教设备、电教组织、管理
制度、教材、播放计划落实)的基层党委达85.4%;全年全市接受党课教育的党员占
党员总数的73.2%。
②建立健全制度,促进了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各级党委较普遍地
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党委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
学习制度、工作联系点制度等。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党员管理、党员教育等方面
也都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许多单位还对党建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逐月进行考核。
③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在资金短缺、能源紧张、水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
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市城乡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各级党组织在党内
广泛开展了“建功立业”、“生产优胜红旗”、“忆10年、比贡献”等多种形式的竞
赛活动,90%以上的城乡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制定了年度工作责任书。企业和农村的党
组织,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商品经济和保证监督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作为工作
的主要目标,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具体化。经考核,全
市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的和比较好的占85%以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好的和比较好的占80%以上。
(李文清)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为人民多办好事实事
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昌乐现场会议精神,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开展了以政务
公开促廉政建设的活动。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的
意见》。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分批与所属59个部门签订了政务公开责任书,
各区县与所属414个部门和107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责任管理制。全市有1934个村委
会和212个后委会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在广泛开展面上的工作基础上,8月份市政府
在淄川区昆仑镇召开政务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昆仑镇、湖田镇及所属工商所、
税务所的经验, 将政务公开延伸到了乡镇基层和社会公益部门。9月份又在部分厂矿
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 全市共建立政务公开宣传栏1668个,设举报电话342部,建立
监督小组1152个、 议政小组780个、聘请兼职监督员5528人。由于工作中注重突出抓
好重点部门的政务公开,使全市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有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
较为公正合理的解决。全市“两招两转”(招工、招干和军转地、农转非)、“三分
配”(化肥、农药、农膜分配)及大中专毕业生安排等,全部实行公开办理,堵塞了
漏洞, 刹住了“条子风”和“说情风”。全年招工1. 8万,招干771人,安置军转地
干部182人,分配大中专毕业生2534人,农转非4876人,均未发生严重违纪行为。
政务公开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促进了政府的廉洁和勤政。年初市政府提出
的为人民群众办好12件实事,到年底基本完成。全市人民非常满意。
在抓好政务公开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同时,市政府还加强了行政监察,坚决清除腐
败现象。上半年,市监察局集中对市财委、税务、工商、劳动、人事等14个执法监督
部门进行了执法监察。第四季度又向市政府各部门发出了《监察通知书》,要求按照
市委、市政府《惩治腐败保持廉洁的几项规定》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由监察部门
组织力量,集中对市教育局、卫生局、房产局等18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或抽查。年内
全市监察机关共受理案件151件, 立案查处135件,结案104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308.5万元。
(张鲁辛)
开展“技术进步管理年”活动。
1989年淄博市委、市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全市经济战线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广
泛开展“技术进步管理年”活动的决策。主要内容是:抓住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
两条主线,以产品开发为龙头,加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开发步伐,提
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素
质,增强竞争能力,推动生产力向更高层次、更高效益发展。目标是:争取年内有一
大批企业至少开发一个新产品,创一个优良产品,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运用一项现
代化管理方法,上一项技术改造(革新)项目,培养一个拔尖人才,简称为“六一”
目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有关部门又制定了“技术进步管理年”活动具体意见,
提出了量化指标,并确定以千分竞赛的形式推动这项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全市工交
系统“技术进步管理年”活动竞赛分为二个组:即中央省属企业组、市直工交各部门
组、区县组。全年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发动群众制定目标、落实措施阶段;全面
检查阶段;总结典型、推广经验阶段;总结表彰阶段。同时,制定了明确的考核细则。
各区县、各部门、各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层层发动群众,一级级制定目标,
全面落实措施。各经济综合部门和宣传部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引导活动
向纵深发展。经一年的努力,技术进步管理年活动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
斗目标, 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技术进步方面,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663项,比上年
翻了一番还多, 其中开发新产品367项,新产品产值达到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3
%,新产品产值率也由上年的5.92%上升到8.49%,有的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
以上。在新技术推广方面,以微电子技术改造窑炉为重点、为特色的新技术推广走在
了全国的前列,被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公室列为水泥微机应用试点城市。企业技术改造
和技术革新有了新的发展, 市、区属企业安排技术改造项目183项,当年竣工88项,
完成投资2.95亿元。 企业管理水平登上一了个新的台阶,年内全市有2个企业晋升为
国家一级企业,占全省当年度晋升为一级企业总数的一半,18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
企业,37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全市获国家产品质量金牌奖
1个,银牌奖5个,部优产品36个,省优产品81个,全年完成优质产品产值27.1亿元,
比上年增长28.59%,优质品率达到26.75%,创历史最好水平。能源消耗和物质消耗
进一步降低, 市属工业万元产值能耗比上年降低10.36%,区属工业降低15.8%,全
市主要产品物耗稳定降低率达到76.92%,比上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在开展竞赛活
动中, 有6 个区县和市属工业公司(局)、99个企业、172名个人受到了市政府的表
彰奖励。
(杜希玉)
张店区中共区委书记 张复信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于玉浦
区长 宋锡坤
区政协主席 吕复恒
1989年,张店区辖11个乡镇、4个办事处,50.99万人口,总面积349.1 平方公里,
耕地25.86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9‰。全区工农业总产值8.84 亿元,比1988
年增长23.63%,其中工业总产值8.02亿元,比1988年增长26.14%;农业总产值8295
万元, 比1988年增长3.69%。粮食总产11.8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元,比1988
年增加95元。全区财政收入2.04亿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6.15亿元,人均储蓄1206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3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546万元。
绿化年活动成效显著
“绿化年”活动,是1989年张店区政府为全区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2月 22日,
成立了区绿化年活动指挥部,并召开了动员大会。各乡镇、办事处也都成立了“绿化
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绿化年”活动实施规划,把绿化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居)、
户,签定合同,明确责任。区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出35万元用于植树造林补
助, 从外地调运苗木200余万株。区城乡建委、土地管理局、环境保护局、税务局、
工商局等部门筹集27万元,作为林业发展基金。
一年来,指挥部组织全区人民开展了春季绿化、夏季绿化和国庆节街头花展 3次
大型活动。全年共造林2499亩(其中经济林1362亩,丰产林230亩,荒山造林907亩),
完成计划的125%;育苗1563亩,完成计划的104%;新建农田林网10.3万亩,完成计
划的147%;在石桥乡、大张乡、房镇乡建成了3万亩农田林网样板方和17个农田林网
样板村,共绿化道路沟渠318条,长2610公里;全区四旁植树109万株;年内,城乡有
25万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共植树50万株。为了加强护林管理,全区还配备了450
名护林员,修建了51处护林房,购置了防火设备,杜绝了山林火灾事故。
(牛余星)
临淄区中乒区委书记 王谋洪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魏振章
区长 张守增
区政协主席 周振山
1989年,临淄区辖12个乡、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53万人,总面积668 平方公
里,耕地55.73万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全区工农业总产值8.55亿元,其中,
农业总产值2.08亿元,工业总产值6.48亿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40.38%和 5.53%。
财政总收入1.09亿元,总支出4944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22.81%和49.27%。社会
商品零售额5.8亿元, 比1988年增长6.98%,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686万元。职工平均
年工资收入1515元,比1988年增加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1元,比 1988年增加56元。
年末城乡储蓄余额5.75亿元,其中农村储蓄余额2.04亿元。
战胜特大干旱,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9年,临淄区遭受自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以来未有的特大干旱,全年降水
量仅300多毫米, 地下水位下降10多米。3一10月连续8个月,全区除辛店和齐都两镇
下了两次小雨外,其余16个乡、镇均未降雨。面对严峻的干旱,中共临淄区委和临淄
区人民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
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从政策、科技、投资、服务等多方面
向农业倾斜。1989年,区、乡两级分别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全年投入农业的资金达
1.3亿元,比1988年增加1倍多。农业信贷达3417万元,比1988年增长30.8%,从而从
财力上保证了抗旱治水的需要。年内新打机井1228眼,修建防渗渠59万米,新建贮水
池800多个,开展治理、利用工矿和城区废水10股,扩大和改善水浇田4.4万亩。从而
战胜了干旱,夺得了丰收。农业总产值达2.08亿元,占年计划的101.22%,比1988年
增长5.53%。 农村经济总收入6.62亿元,占年计划的110.33%,比1988年增长18.77
%, 农民人均纯收入831元,比1988年增加56元。粮食总产达2.79亿公斤,占年计划
的111.6%,比1988年增产3.9%;单产达686 公斤,比1988年增产33公斤,总产、单
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齐国故都文物进京展览
临淄齐国故城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中叶,历春秋和战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
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长达638年。 秦汉时,又是齐郡的治所和齐王国的首府,地上
地下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
1989年4-6月,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在北京故宫清乾宫东庑
联合举办“临淄齐国故都出土文物展览”。展出的文物有红灰陶觚、灰陶 、罐形鼎、
彩陶壶、花纹砖、树木双兽纹瓦当、青铜盂、青铜人形足鼎、金银错镶嵌铜牺尊、龙
纹巨形铜镜、青铜兵器高子戈、嵌金带钩、鎏金花纹银盘、鎏金编钟、铁甲、石磬等,
共186件。 这些文物都是从近年来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文物中选出的,其中不少是罕见
的国宝,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为专家、学者研究齐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
料。
展出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等15家报纸以及中央
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都作了报道,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
了展览。这次展览对宣传齐国文化乃至弘扬中国的古代文化和提高临淄的知名度,促
进临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朱乐平)
淄川区中共区委书记 傅景鸿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慎祥
区长 陈家金
区政协主席 李清泉
1989年淄川区辖9镇14乡、64万人口。总面积999.07平方公里,耕地35.42万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工
业总产值12.84亿元, 农业总产值1.21亿元;粮食总产达到7554.9万公斤,果品总产
1750万公斤; 财政收入完成92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9.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5
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762万元,比上年增长86.2%;城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603元,
比上年增加113元;农民人均收入779元,比上年增加21元。
抗旱救灾卓有成效
1989年,淄川区遇到了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年降水量只占历年的1/3,地面蓄
水只有常年的1/27, 全年粮食总产和果品产量均比1988年减产60%以上,农业总收
入比上年减少1.2亿元。全区23个乡镇、受灾严重的就有15个乡镇、30 万亩粮田。共
有特困户、双缺户2.52万户,有110个村8万多人远距离拉水吃。区委、区政府带领全
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严重干旱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显著
成效。
为了加强抗旱救灾的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的抗旱救灾
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区、乡镇都实行了救灾责任制,区组织了 120名机
关于部下派到村,帮助搞好生产自救。全区统一制订了救灾规划,分四个阶段实施。
为了解决群众生活上的“四缺”(缺钱、缺粮、缺水、缺烧)问题,区直有关部门和
各乡镇千方百计购进了大批粮食和其他救灾物资,按受灾程度、自救能力等状况,及
时分配运往灾区,仅区级就发放统销粮640万公斤,购进统销粮760万公斤,乡镇自购
统销粮350万公斤。针对吃水问题,采取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针,对拉水吃的村,
由区解决平价油料,乡镇安排供水点,解决运水用具,补助水费,保证群众吃水不出
村。在有条件的山区投资500多万元,完成17项吃水工程,基本解决18个村1万多人的
吃水问题。 全区还发放了救灾汽油、柴油200多吨,救灾款23.5万元,兑现理赔小麦
损失89.89万元,下拨了3000吨平价煤炭,使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
淄川区还大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全区有6对姊妹乡镇、185对姊
妹村进行了对口支援,有214 个政府部门和厂矿企业开展了帮贫扶贫挂钩活动,共捐
献救灾款80.88万元、粮食22.6万公斤、粮票3万公斤、汽油5吨、柴油9吨、水泥20吨、
煤50吨、木材34方。桓台县唐山镇和临淄区送来450吨小麦和30 吨玉米,有力地支援
了受灾群众的生产自救。在大灾之年,灾区群众情绪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没有发
生讨饭和饿死人现象,保证了全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受到了省委书记姜春云、省
长赵志浩的高度赞扬。

齐鲁丙纶厂建成投产
一座成套引进联邦德国的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设备,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于一
体的齐鲁丙纶厂(原淄博丙纶厂),于1989年5月12 日在淄川区松坡山工业开发区建
成投产。该厂是齐鲁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二期工程的配套工程,是市、区确定的重点
建设工程之一。1985年经省计委批准立项,1988年3月2日正式破土动工建设,经过全
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建设者的日夜奋战,在短短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设
计施工、资金筹集,到引进设备、安装调试的全部工作,创出了淄川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工厂建设中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现场办公解决
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各乡镇筹资340万元支援丙纶厂的建设,青岛铁路分局在工厂建
设遇到资金困难情况下,毅然投资1000万元;与淄川区联合经营齐鲁丙纶厂,有力地
保证了工厂的尽快建成投产。
齐鲁丙纶厂坐落在淄川松坡山下,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总投资5000万元,年可生产丙纶短纤维4000吨,针剌丙纶纤维地毯310 万平方米,无
纺布230万平方米,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1700万元。该厂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先
进,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生产的产品用途广泛,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厂
区内外环境优雅,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省委书记姜春云,副省长马世忠、李春亭,
省政府特邀顾问马连礼,纺织部部长吴文英,经贸部副部长吕学俭等领导同志先后来
厂视察,给予高度评价。
(郝光茂 孙兆兴 孙学珍)
博山区中共区委书记 邹大民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田超云
区长 韩其浩
区政协主席 罗兴奎
1989年,博山区辖11镇,9乡,4办事处。人口4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15‰。
全区财政收入1.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2处深山区乡镇
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岜山村成为全省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村,全区轻重工
业比例为1:1.52。农田水利建设创出“南博山模式”。粮食总产2815.4 万公斤。农
村经济收入实现8.4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8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5%。外贸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280万元,比上年增长80.38%。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产值2435万元,
利税326万元。 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550元。程控电话第一期工程4000门并网通话。
筹措资金120万元实行人民教育基金制度。 弘扬“雷锋精神” 、 “焦裕禄精神”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新风,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
(区志办)

西过境公路铺设沥青路面
1988年, 建成的博山西过境公路路基,1989年5月下旬正式动工铺设沥青路面。
该线路北起张博公路白塔桩号600+000, 经白塔、蕉庄、域城、乐疃4镇,按博徐公
路白杨河671+100号桩,全长14.6公里,其中一级路10.3公里,路面宽度22米,其余
为二级公路, 路面宽8.5米。一级公路为“三块板式”,主车道路面为五层结构,即
18厘米拳石层,18厘米灰土层,10厘米碎石灰土层,4厘米沥青碎石层,2厘米沥青混
凝土层。油路面积25.9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156万元。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任
务艰巨。博山区以区公路站为主,引进淄川、桓台、辛店3 个市政公司和桓台、临淄
2个公路站, 调集区内部分建安公司,以及沂源、莱芜等地区1500余名民工,调动驻
地厂矿30余部机械车辆,组成十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大会战,实行分段承包,三级验收,
奋战6个月,于当年11月25日全面竣工。
(李洪林 李新胜)

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创出“南博山模式”
博山区南博山镇在近几年遇到历史上罕见旱灾的情况下,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
艰昔奋斗,修水库、建塘坝、截潜流、修旱池,一举实现山地果园水利化。1989年,
生产粮食320万公斤,蔬菜700万公斤,林、果业,养殖业都取得了较好收益。大灾之
年,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该镇地处淄博市西南边缘山区,发展农业长期受水的制约。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
状况,镇党委、政府决定把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山区农业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搞
水利需要很多资金,该镇经济基础比较差,资金缺乏,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
集体和个人,多方投资投劳。自1988年起重点抓了三条:(1 )将收纳的土地使用费,
从中拿出40%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 )规定每个农业劳力每年出积累工20-30
个; (3)镇办企业职工每人每月交纳建农金10元,从中提6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到1989年,全镇各项水利投资已达175万多元,其中农民投资115万元。
该镇还制订了扶持农民搞水利工程的规定:(1 )群众自己申报投资办水利,由
水利站统一规划布点,村委会无偿调整土地;(2)根据工程量大小,减免2-3年的劳
动积累工;(3)允许农民收取一定的水费,作为投资的补偿;(4)镇政府根据工程
量实行奖励。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个体或联户投资搞水利,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激发群众抗旱治水的积极性。由此,一个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在全镇掀起。
1989年该镇共有各类水利工程225处, 其中有小型水库4座,塘坝117座,总容水
量141.25万立方米;机井48眼,扬水站11处,配套机械动力1065千瓦;防渗水渠及机
井固定渠道62条,总长近37公里,小型高扬程抽水机172台,截潜流工程1处。初步形
成了水库、塘坝、扬水站、小抽水机配套成龙的水利网络,进一步增强了抗旱的能力。
(康绍裘)
周村区中共区委书记 王存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基茂
区长 沈旭东
区政协主席 晋河泉
1989年, 周村区辖6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28.12万人口。总面积263平方公里,
耕地21.67万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全区工农业总产值8.65亿元,比1988年增
34.3%。其中工业总产值8.04亿元,比1988年增长38.9%;农业总产值0.62亿元,比
1988年减少6%。粮食总产7.3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11元,比1988年增加43元。全
区财政收入8065万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3.18亿元,其中农村储蓄0.89亿元。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667万元。

周村镇乡村企业效益高
周村镇靠内部挖潜,切实抓好企业管理,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989年,有村、镇
企业155处,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7处,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机械、化
工、电子、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治理整顿形势下,面对资金短缺,原
材料涨价和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全镇企业先后推行了满负荷工作法,全员化劳动管
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同时,大力
开发优质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完成新产品开发12项,3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3个产
品获部优称号,28个产品获省优市优称号。出口厂家发展到14处,出口产品扩大到15
种。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30.8万元,名列全省乡镇前茅;乡镇工业完成产值2.6亿元;
外贸收购值达到2126万元。上述三项经济指标,均列全市乡镇企业之首。

“西水东调”一期工程竣工
把杨古水东调周村,称之为本区的“西水东调”。一期工程,总投资865万元,9
月26日动工, 铺设输水管道1370米,途经3个乡镇、36个村庄,跨越26处沟堑,共填
土石6.96万立方米。施工中,有3万人(次)参加了义务劳动,挖槽沟3100 米、土方
2.1万立方米;不少单位出运、吊车辆1100台次(班),并从济南运管件 3265吨;乡
镇在驻军帮助下放炮万余次, 挖石2万余立方米,做到安全无事故;许多群众自愿捐
款,支持工程建设。施工中,电路设施、工程建设昼夜苦干,工程进度日日提前。王
村建安公司承担杨古水厂建设, 完成土建工程面积500多平方米,土石5600立方米,
砖砌体1210立方米, 混凝土7110立方米,装饰2200多平方米,35天就完成8个月的定
额。到11月20日,一次试水成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平常两年才能完成的
工作量,创造了全区城建史上重点工程建设的“周村速度”。
整个工程建设中,省、市领导机关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一期工程的竣工,不
仅解决和缓解了周村城区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难,也大大发扬了全区人民
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翟明本 李存才 王振声)

桓台县中共县委书记 王玉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孝平
县长 赵奎
县政协主席 李凤林
1989年,全县辖13个乡镇,总面积509.53平方公里,耕地51.29万亩,比 1988年
减少759亩,人口46.68万人,比1988年增加4587人。1989年财政收入3496.4万元,工
业总产值7.72亿元, 比1988年增长32.63%, 粮食总产3.25亿公斤, 职工平均工资
167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07元, 年末城乡储蓄余额3.62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5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522万元。

大旱获丰收 首创吨粮镇
1989年, 桓台县降雨量仅有235.7毫米,是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之年。这对于从
60年代就曾以小麦亩产200公斤而闻名全国,1979年至1988年又连续10 年稳产高产并
于1986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的桓台县来说,1989年能不能继续稳产高产,
是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县委、县政府在带领全县人民抗旱救灾的同时,注意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充
分利用多年来开发高产田改善了的水利、农机、地力等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建立健
全了多层次、多形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提高科学种
田的水平,及时总结推广各方面的实践经验。②下大气力抓大面积、大范围的均衡增
产,各乡镇、村村、户户之间,在生产、管理、产量等方面均向先进看齐,发展趋势
较为均衡,全县基本上没有“坠脚田”。③抓好高产典型,全县有40个村、13万亩粮
田亩产过吨,树立样板推广丰产经验。
1989年,全县粮食总产3.2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5.7%;播亩单产达到810 公斤,
比上年增长14.4%, 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小麦单产达到381公斤,名列全省榜首。作
为全国夏粮创高产活动达标单位,桓台县受到国务院的表彰。省委、省政府授予“粮
食高产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地处桓台县中部的唐山镇,全镇4万亩粮田,1989年播亩单产达1009公斤。其中,
小麦单产426公斤,玉米单产583公斤。在我国江北率先建成吨粮镇。
唐山吨粮镇建成后,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消息,省长赵志浩发来了贺电,中共淄
博市委、 市人民政府于1989年12月5日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向唐山镇学习的决定》,
并授予唐山镇“吨粮高产开发标兵”光荣称号,给唐山镇委、镇政府记集体一等功一
次。
桓合县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桓台县地处鲁中平原北部,素有“鲁北粮仓”之称,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之一,
1988年被列入黄淮海农业开发县。近年来由于县境内河流干涸,补源客水断绝,地下
水开采过度,水资源匮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县政府及时采取增打机井、修防
渗渠、引黄补源、开源节流等措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89年被评为全
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井保丰,节水节流,农田水渠防渗化。全县有机井9678眼,单机灌溉面积50
亩, 配套排灌机械1.64万台,总动力14.5万千瓦,修筑防渗渠道184.2万米。其中地
下防渗渠39万米。防渗渠的使用,每年可节水3952万立方,节油195.36万公斤,节地
3330亩, 轮灌周期比原来提前8~10天,在发展节水型农业上迈出了一大步,全县37
万亩粮田全部实现了机井、机器、机房和防渗渠四配套。
②引黄补源。完成县内配套一期延伸于渠、支渠及引水渠84条,总长187.64公里
的工程,扩大了胡家扬水站,使提水能力提高到8个流量,年可引水1亿万立方,控制
面积40多万亩。
③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县有指挥部,乡镇有管理站,村有水管比全县建立
水利服务组织357个。做到了供油供电、生产调度、作业规格和收费标准四统一。
④以水养水, 服务经营一体化。 全县水利系统有7个综合经营行业, 固定资产
675.66万元,每年提取40%的利润返还水利建设,仅1988、1989两年就投入水利建设
资金200.8万元。
(陈峰 曲广诚)
高青县中共县委书记 王致臣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常振纲
县长 刘义贤
县政协主席 王致臣
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高青县划归淄博市;经省政府批准,将高青县旧
镇划归滨州市,区划变动后,高青县辖4镇6乡,总面积830平方公里,耕地68. 6万亩,
人口35.88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6.7‰。 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3.56亿元,财政收入
1383万元,城乡储蓄余额1.8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5亿元。

发挥传统优势 桑蚕基地开发初具规模
高青县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丝帛、条编、桑皮纸已作为地方特产
记载于《青城县志》,“金条银条不如青城桑条”之说流传至今。1957年蚕茧产量曾
达到12万斤, 桑条收购量达到900多万斤,被省列入36个蚕茧生产重点县之一。为发
挥这一传统优势,加快桑蚕基地建设,高青县经过可行性论证,制定了桑蚕基地开发
建设规划,即以青城为中心,以青城、木李、黑里寨、花沟4个乡镇8个管区为开发建
设范围,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稳中求快、辐射全县的原则,到1992
年,建成具有专用桑园3万亩,年产蚕茧300万斤的桑蚕基地,并发挥全部规模效益。
为实施该规划,高青县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县长和分管县长分别和 4个乡镇的乡镇长、
分管乡镇长签订了《1989年桑蚕生产责任状》,把全年建园任务、夏季育苗任务、蚕
茧产量等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年终视完成情况予以奖
惩。②县政府成立了“桑蚕基地开发建设指挥部”,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
具体研究、指挥桑蚕开发的重大问题。③加强了生产组织机构和科技网络建设。除县
丝绸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机构外,各乡镇也建立健全了桑蚕开发办公室。同时,协同省
蚕研所对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保证了每百亩专用桑园配备一名专职农民技术员。④
具体落实了建园规划。在秋冬建园前,全县组织专门力量到各乡镇进行秋冬建园地片
的科学规划与落实。在农闲季节进行明春嫁接体建园和秋冬建园的地片规划及技术培
训。一经规划建园的地片,不准再种植其它作物。⑤用政策调动桑农的积极性。对新
建桑园实行“一、二、三对五、七、九”包干,即桑蚕生产技术部门按技术要求指导
桑农栽植管理, 保证建园当年每亩纯收入达500元,第2年700元,第3年达900元,技
术部门可按一定比例从超收部分中提取技术有偿服务费。在较长时间内,无论蚕茧市
场畅销与否,一律保证按国家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的收入,并签订包产、包销合同。另
外,规定建园前2年不交土地承包费,桑园承包期一定10-20年不变等。通过采取这些
措施,全年春季嫁接育苗达600亩,嫁接体建园300亩,二者共嫁接桑苗1000万株;夏
季种子育苗1000亩,产袋接用苗2000万株;全年落实发放蚕种1100张,产茧5.5万斤,
比上年翻了一番。目前,全县桑蚕基地已初具规模。
(王俊法)
沂源县中共县委书记 孙运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白正和
县长 朱兆彬
县政协主席 冯学训
沂源县辖17个乡镇,56.2万人口。总面积1735平方公里,耕地52.6万亩。1989年
财政收入2425.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县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51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760
万元;城乡储蓄1.97亿元,其中农村储蓄9108万元;职工平均工资1593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33元。
工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1989年,全县农业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继续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业投入。1989年投资828万元,投工650万个,新修和复修
各种水利工程390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全
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7万千瓦,比1986年增长13.1%。全年化肥施用量4.05万吨,比
上年亩均增加1公斤, 1989年虽遇历史上少有的旱灾,但农业总产值仍比1986年增长
4.7%, 达到1.58亿元;粮食总产1.17亿公斤;花生402万公斤;烤烟726万公斤,比
1986年增长18.1%。全县造林4.1万亩,比1988年增加653亩;果品总产3633万公斤,
花椒170万公斤,分别比1988年增加4万公斤和18万公斤;蚕茧62.5万公斤。林业总产
值1341万元,比1988年增长6.09 %。1989 年末大牲畜存栏量9604头、羊12.68万只,
分别比上年增长10.14%和26.29%; 兔48.2万只,比 1986年增长1.43倍。生猪存栏
15.08万头, 当年出栏19.3万头。全县肉类总产量1933 万公斤、禽蛋846万公斤,比
1988年分别增长32.2%和34.5%。 牧业总产值达到 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占农业总产值的34.8%。至1989年底全县共完善和补签果园、桑园承包合同2572份,
与415个村签定了土地承包合同。
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厂长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并把竞争
机制引入42个县属工矿企业和471个乡镇企业, 同时强化企业管理,调整产品结构,
推进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增强了企业后劲,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
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紧缺,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完成工业总产值3.59亿元(新口径),
比1986年增长1.25倍,比1988年增长26.25%。开发新产品18 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3.87%;实施技改项目45个,年增产值9050万元,年增利税1827万元。1989年县属工
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1986年下降37.3%。县玻璃总厂全面质量管理达到并晋升为国
家二级企业;县造纸厂、制革厂、塑料制品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89年工业产品
中,又有碳酸氢氨化肥获部优称号,麻棉交织布获省优称号,纯棉中平布和玄云陈酿
酒分别获地区优质产品称号;原1种部优、6种省优和14种地区优质产品继续保持荣誉
称号。
(唐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