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59&run=13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坚持深化改革]山东现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4处。共有职工
1099人(其中医护人员539人) ,床位2972张。到1989年底,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过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已初步走上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
型向供养康复型的过渡。不仅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调动了干部职
工的积极性,为各院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具体说来,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改革管理制度,理顺各种关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院长负责制,由院长作
为法人代表,与科室、病房签订目标责任承包合同;科室、病房再与班组、个人层层
进行承包,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在用人制度上,对中层科
室负责人及有职称的技术干部,实行聘任制;对护理、炊事等工勤人员逐步推行合同
制。在分配制度上,将职工工资的一部分同奖励工资、岗位津贴及提取的预算外收入
捆在一起浮动。通过改革,改变了以往责任不落实、考核无指标,干多干少、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理顺了内部关系,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年共计
接收各类收养人员2281人,是历史上收养人员最多的一年。
二、改变封闭式办院模式,强化社会福利功能。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坚持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一起抓,在做好“三无”(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家可归)对象收
养的前提下,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利用现有土地、房屋、设备等,向社会开放。一是
对外开设门诊,全年诊治社会病人约5600人次;二是开放床位,积极收养离退休孤老,
家庭无力照顾的老人、 残疾儿童和精神病人。全年共接收自费代养人员556人,占全
部在院收养人员总数的24.37%; 三是主动上门服务,对因各种条件限制,不能进院
收养的服务对象,组织人员上门服务,为老年人和儿童送医、送药、送午饭,帮助附
近的服务对象拆洗衣服等,拓宽了服务范围,强化了社会福利功能。
三、改革单纯供养的做法,实行供养与康复相结合。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认真贯
彻“供养与康复并重”的方针,积极开展老年人、残疾儿童、精神病人的康复活动。
现在已有15个院建起了娱疗室,9个院设立了体疗室,14 个院设立了理疗室。日参加
康复活动的老年人、残疾儿童、精神病人已达到578人,占院民总数的25.35%,有效
率在80%以上。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劳动治疗、文娱治疗“四结合”疗法为主要
内容的精神病人康复活动,已普遍展开。
四、改变只重视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开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
路子。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发展养殖、
种植、饮食、商业、修理、加工等各种工副业生产经营项目,增加了经济收入,既弥
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又为改善收养人员生活,改造危旧房舍开辟了财源。1989年,
全省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生产经营创收128.30万元,相当于年度事业费的17.37
%。
(高文科 杨传禄)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救灾工作]1989年,全省普遍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
给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8044.9万亩,成灾面积4307.7万亩,绝产面积1007.6万
亩, 因灾减产粮食94.65亿斤, 减产棉花4.61亿斤,减产油料13.7 亿斤,减产烤烟
1.68亿斤。因灾缺粮人口达2074.7万人,共缺口粮23.8亿斤。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生产救灾活动,
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保证了灾区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抗旱治水作为发展经济和振兴山东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抓紧
抓好。 省政府鲁政发175号文向全省人民发出“关于战胜严重干旱的决定”,并先后
多次派出抗旱工作组,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于 8月7日
晚召开抗旱保秋紧急电话会议, 8月18日发出《关于实行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抗旱斗
争的决定》,号召全省人民动员起来,掀起以抗旱保秋为中心的秋季增产运动,打一
场战胜严重干旱的总体战和持久战。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深入农村第一线,检查指
导抗旱工作; 省级机关抽调180名干部组成15个工作组包市、地;省政府有关部门先
后拨出大量资金、物资支援各地抗旱。各市、地党委、政府都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
的指示精神, 先后下派7.5万名干部,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物资动员和组织广
大群众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抗旱保秋高潮,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据统
计,全省投入抗旱劳力1416万人,开动各类灌溉机械79.68 万部,利用机井、大口井
38.76万眼,水库塘坝1.69万座,扬水站1.29万处,土井、手压井35.47万眼,其他水
利设施4.92万项, 出动汽车、拖拉机8.35万辆。新打机井11.12万眼,其中潍坊、济
宁、 菏泽3市、地打井都在万眼以上。冬季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劳力达1282万人,完成
土石方6.49亿立方米,工日4.56亿个,增加灌溉面积19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74万亩。
完成工程的数量、 规模、 质量、效益都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全省筹集抗旱经费
12.02亿元,其中群众自筹占56%,集资较多的济宁市达1.805亿元,其中群众自筹占
70%以上,农民人均22.7元。
针对灾情严重,灾民生活困难的严峻形势,各级党委、政府把安排好农村群众生
活作为稳定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把生产救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
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灾区视察灾情,走访灾民;省政府于1月上旬和12 月下旬先
后召开全省农村群众生活安排会议,专门对灾区群众生活进行研究部署;省粮食局和
省民政厅下拨市地统销粮指标3.45亿斤、救灾款2485万元安排灾民生活。各市、地、
县党委、政府普遍实行了救灾工作岗位责任制,层层抽调大批干部深入灾区帮助研究
落实救灾措施,逐村逐户安排群众生活;各级粮食,民政部门在摸清灾民生活困难底
子的基础上,及时把统销粮和救灾款重点安排重灾单位,发放到灾民手中,由于各级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抓得紧,措施得力,灾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较好的
解决。
(王枫)
[农村社会保障5个网络基本形成] 1989年,山东省民政部门积极倡导并组织在
全省乡镇开展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5个网络的工作。到年底,已有1709 个乡镇建立
起了社会保障5个网络,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0%。
社会保障5个网络包括如下内容: ①双扶福利生产服务网络。以乡镇福利厂和双
扶经济实体为龙头,通过就业安置、产前产后服务等方式,形成优抚对象、残疾人、
贫困户“三位一体的生产网络。”②优抚安置服务网络。在普遍建立“送温暖小组”、
“义务帮工队”的基础上,乡镇建立相应的优抚安置服务指导组织,贯彻落实各项优
抚安置政策,切实保证统筹优待的兑现,积极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对分散的
军队离退休干部、重残荣军、孤老复员军人等进行服务。③老年人服务网络。以乡镇
敬老院为中心,发挥其辐射能力,指导村办敬老院和分散五保老人的供养工作,逐步
开展对老年人的多项服务。④婚丧改革服务网络。普遍建立了乡、村两级群众性红白
事理事会组织,积极协助群众料理婚丧事宜,使婚姻登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
化。⑤社会福利基金网络。乡、村普遍建立了救灾扶贫储金会,把救灾扶贫资金、五
保优抚统筹资金、社会福利企业上缴的福利基金、社会集资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分立
户头,统一管理,搞好资金融通和周转增值,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5个网络的建设,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民政工
作对象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型。
(王京春 杨中强)
[全省老龄组织不断健全发展]1989年通过贯彻全省第二次老龄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老龄组织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发展。1989年各市、地、县、乡镇已全部建立了老龄
工作委员会;各级老龄办事机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加强。到年底,全省乡以上
专(兼)职老龄工作干部共有7695人。其中:专职人员1047人,兼职人员6648人。随
着老龄组织的健全发展,1989年10月召开了全省老龄委主任会议,提出要把老龄工作
的重点放到层次。根据这一要求,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了农村老年协
会的组建工作。 1989年全省有67285个行政村和居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占全省村、
居总数的72.36%, 从事老年协会工作的专(兼)人员近10万人,二是在城市街道抓
了社区服务工作,提倡城镇街道的老年人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起来,开展以老养老、以
老帮老,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逐步将“五个有所”落到实处。目前已在济南、
青岛等城市进行试点。三是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筹建离退休职工协会。先后在
省直30多个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总结推广了省建设银行、省建委、济南市卫生系统建
立离退休职工协会的经验,制定了《省直机关离退休职工协会章程》,为做好机关、
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老龄工作积累了经验。目前,全省老龄工作机构已基本健全,老
龄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
(省老龄委员会)
[“两奖”表彰大会在济举行]1989年10月28日,在济南召开了“山东省荣获全
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敬老好儿女金榜奖’颁奖大会暨市地老龄委主任会议”,
省领导同志姜春云、马忠臣、赵志浩出席了大会,省及各市地老龄委、省直有关部门
和四大企业分管老龄工作的负责人及授奖代表共400多人出席了大会。 省委书记姜春
云作了重要讲话,省老龄委主任王金山传达了全国“两奖”表彰大会暨第二次全国老
龄工作会议精神并就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讲了8点意见。 会上,省领导同志向71名荣获
全国“两奖”的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章和光荣册。省妇联、团省委负责人分别宣
读了关于命名刘爱玲等29名全国“两奖”获得者为省“三八”红旗手和授予徐延华等
17名全国“两奖获得者为省“新长征突击手”的决定。会后,省六大班子的主要领导
同志同荣获全国“两奖”代表及市地老龄委主要负责同志合影留念。
(省老龄委员会)
[《山东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若干规定》的贯彻实施]《山东省保护老年人合
法权益若干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已一年多。在1988年广泛宣传的基础上,1989年狠抓
了《规定》的贯彻实施。根据“庆祝老人节,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座谈会精神,省
老龄委提出了把宣传落实《规定》同全省普法教育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农民老有所
养的问题。1989年,全省大部分地市都与人大及有关部门联合,对《规定》的贯彻落
实情况进行了视察;部分县市制定了贯彻《规定》的实施细则或决议;不少乡镇、村
把《规定》的有关内容写进了乡规民约中;省老龄委总结推广了海阳县等地开展签定
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的经验,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试点,有的地市已全面推开。
为进一步将《规定》落到实处,各地密切配合司法部门,狠抓赡养纠纷案件的清
理工作。各级法院在受理赡养纠纷案件中,本着“立案快、审理快、结案快”的原则,
使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 据1989年1-8月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法
院共受理赡养纠纷案件2290起,审结2235起,结案率达97.6%。同时,各级法院注意
选择典型案件,突出宣传有关法律和《规定》中的有关内容,以达处理一案、教育一
片的目的,树立了尊老、养老光荣;不敬老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与此同时,省老龄委先后总结推广了各地创办敬老院的好经验,并对各种养老保
险和退养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从而为全面落实《规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省老龄委员会)
[社会福利生产在治理整顿中稳步发展]1989年,山东省社会福利生产在治理整
顿的新形势下,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
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意见》,面对紧缩银根、免税政策调整、销售市场疲软等困难,
主动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清理整顿、检查验收、调整产品结构、节约挖潜、技术改造等措施,加强了企业内部
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绝大部分福利企业站稳了脚跟,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好势头。
全省己有各类发证福利企业3700多处, 拥有职工13.34万人,安置5.64万名残疾人就
业,年总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 %和27%。其中,县
以上民政部门自办的福利企业274处, 完成年产值2.34亿元,实现利润2209万元。全
省福利企业有60多种产品出口到美、苏、德、日、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额
达2000多万美元。
(乔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