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17&run=13

[气象测报事业概况]1989年山东省气象部门的广大干部群众经受了动乱和北京
反革命暴乱的严峻考验,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经费紧张,困难大的情况下,
勤奋工作,保证了全省气象工作的稳步持续发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六项基建
项目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省气象台业务楼重点工程等25项基建任务的顺利完成。修订
完善目标管理办法,继续推行业务目标管理和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气象人员的积
极性,推动了工作的发展。经验收,1989年全省综合业务基分达到一级(≥90分)的
为烟台市,94.8分,比1988年提高2.7分;达到二级(80~89.9 分)的是菏泽、潍坊、
省气象台、济宁、青岛、惠民、泰安、聊城、临沂、德州9 个市地,其中有3个市地
比1988年有较大提高;达到三级(70~79.9分)的是淄博、枣庄两市。消灭了四级目
标。对台站任务进行了调整,把12个一般站调整为辅助站,并且核定了工作任务和人
员编制;把5 个省级农业气象基本站调整为国家农气基本站,增加了农作物观测和物
候观测项目。昌乐县气象局实行政务公开和局务管理制度化,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气
象业务建设:继续进行了省级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建设,建成了雷达回波数字化处
理系统,并投入业务运行。为了适应专业服务的发展,在全省62%的气象局站基本建
成了天气警报网,警报发射机数量由1988年的59台增加到79台,接收机数量由1988年
的3082部,增加到4904部。泰山自动气象站经过几年试验,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按照
国家气象局计划,建成了龙口市国家基准气象站和莒县日射观测站,并且当年建设,
当年开展工作;进行了苏山岛和车牛山岛自动测风站的筹建。根据《方案》要求,全
省各级气象局站完成了天气预报建设和专业气象服务业务基本建设第一段任务,其中
烟台市气象局建立十大行业气象指标,为增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打下了基础。狠抓了先进预报技术的推广应用,全省有10个县气象局开始使用初级预
报专家系统制作天气预报。气象科研教育:在科研方面组织专家对已完成的15项科研
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其中《长期旱涝与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暴雨专家系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以上两项均获省科技进步奖。在省第二届自然
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表彰大会上,全省气象部门有52篇论文获奖,其中二等奖17篇,三
等奖35篇。为给开发利用沿海滩涂气候资源提供依据,省气象学会与省气象科学研究
所联合在寿光县五台乡建立了滩涂养殖试验站,开展了气象水文和对虾生态观测与研
究。北京气象学院在山东招考并举办第一期在职干部大专函授班有39名学员完成学业,
取得大专学历。基础业务质量:1989年全省24小时降水预报质量比1988年提高6.1分;
24 小时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比1988年降低3.4分;国家气象局天气司对1989年12月份
全国36 个城市的电视天气预报质量综合评定,济南的24小时预报质量居全国第11名,
青岛居第33名。农业气象测报三项错情率比1988年增加0.16%。地面气象测报三项错
情率为1.2‰,比1988年降低0.3‰,居全国中上游水平,是近10年来最好成绩,也是
建国以来最好成绩;高空探测六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气象局标准。全省有16名气象测
报技术人员达到连续250班无错情标准,被国家气象局授予“优秀观测员”称号,194
名气象测报技术人员达到连续百班无错情标准,胶州、崂山、文登、荣成市气象局观
测组达到连续集体百班无错情标准。
(陈茂奎)
[气象预报与服务]1989年山东省各级气象部门坚持以农业服务为重点,加强对
服务工作的领导,落实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气象情报、资料、
农业气候区划成果、人工降雨、防雹等多种手段,围绕防灾、抗灾、减灾,发展农业
生产的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据国家气象局对天气预报服务的综合评价,山东省气象服务工作居全国第10位。
服务的主要做法:一是突出为领导决策服务。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及时主动地向各级
党政领导部门提供了各类气象预报、雨情、墒情、温度、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冬小麦
产量预报、农业气候评价等气象预报、情报、资料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烟
台市气象局针对胶东地区多年持续干旱、水资源极端匮乏的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了
本地区100多年来降水资料,初步总结出胶东地区降水丰欠的变化规律,预计目前的
干旱期将继续维持,并将分析结果和长期趋势预报专题向烟台、威海两市政府作了详
细汇报,建议树立长期抗旱思想,也要做好预防局部洪涝准备;引种改制,适当扩大
耐旱作物;千方百计治水节水,大力推广小麦优化灌溉。根据他们的分析预报和建议,
两市政府作出了治水抗旱决策。二是突出了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服务。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了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对影响
山东的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短期短时预报基本达到了不错报、漏报。7月17日~20日的
局部大暴雨,省气象台、肥城、冠县气象站都作出了中短期预报。肥城县气象站由于
对这次大暴雨天气雨前三天作出了准确预报,根据他们的预报,县领导决定停止抗旱,
仅此一项全县就节省抗旱费480万元。青岛市气象台对本市大白菜收获期出现的四次
强冷空气降温天气作了准确预报,保证了全市大白菜的收获、运输和收购工作的顺利
进行。三是积极开展人工降雨、防雹作业,支援抗旱“双保”。经过精心组织和全省
各级部门密切配合,3~10 月份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共组织飞机人工降雨17个作业日,
飞行31架次,累计作业面积30.2万平方公里,总增雨量11.8亿立方,直接经济效益
7080万元。德州地区在全区9个县开展高炮人工降雨、防雹作业,总增雨量4900万立
方,经济效益3929万元。四是专业有偿服务持续发展。1989年全省气象部门共与用户
签订服务合同5858 份,比1988年增38.5%;广大用户利用天气预报、气象情报趋利
避害,科学安排生产,共获经济效益4亿元,比1988年增加0.8亿元。开展专业有偿服
务好的地区是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临沂、德州、菏泽、泰安四市地比1988年有较
大发展。
(朱志英 陈茂奎)
[1989年度全省气候评价]1989年度(1988年12月-1989年11月)山东省气候特
征是:气温偏高,光照适宜,降水少而不均。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风雹和洪涝,部
分地区出现初春冻害。全省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7℃。冬春偏暖,气温分
别较常年偏高1.6、1.4℃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较常年偏高4~5℃;夏无酷暑,极端最高
气温较常年偏低0.3~2.3℃;秋季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全省平均年降水量448.1毫
米,较常年偏少251.4毫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少雨年份。冬季雨雪丰沛,较常年偏
多36%,但南北差异较大,鲁南在60毫米以上,鲁西北不足10毫米。春季降水主要集
中在3月份,较常年偏多175%,占季总量的54%,4月份较常年偏少 74%,5月份接
近常年略偏少。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270毫米,仅为常年的60%,主要集中在6月上、
中旬和7月中旬。秋季全省平均降水量56.6毫米,较常年偏少80毫米。其分布情况是:
胶东半岛、鲁南、鲁西南及鲁西北大部地区在50毫米以上,文登达246.1毫米,其余
多在20~50毫米,莱芜市仅18.3毫米。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 2451小时,较常年偏少
157小时,除6月份外,其他月份全省光照均较适宜。
1989年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好于1988年,但仍属较差年景。1~3月份,全省大部地
区降水较多,墒情适宜,光温条件较好,小麦保持绿体越冬,苗情接近1988年同期水
平。3月1~3日,全省普降大雨雪,为小麦的生长及幼穗分化提供了良好的水份条件。
4月份的干旱,对小麦生殖细胞的形成影响较大,泰沂山区、东部丘陵及鲁南地区的
部分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凋萎,枣庄市14万亩小麦绝产。6月下旬至7月上旬,鲁北及
潍坊以东地区干旱,使烟台市28.4万亩套种玉米及其他作物旱死,死苗2~3成的有
68.3万亩;惠民地区有30~40万亩玉米严重凋萎,2万亩大豆绝产。7月下旬至8月底
的40天里,全省平均降水量仅7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53.9毫米,是建国以来持
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危害最重的一次夏旱。到8 月下旬全省干旱面积达7000万亩,
其中成灾面积2017万亩,绝产574万亩,有近300万亩玉米不能正常抽穗,鲁北棉区棉
花平均株高较往年矮10~20厘米。9月上、中旬干旱少雨,导致秋作物果实干瘪,空
壳秕粒增加,产量降低。严重的夏秋干旱是秋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据农业部门的统
计,全省秋粮减产9.2%,花生减产26.2%,棉花减产3.3%。1989年度气候对水资源
的影响:1989年汛期(6~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305. 7毫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同期
少雨年。据水利部门统计,截至8月21日,全省地上蓄水量仅10.48亿立方米,比往年
同期少39.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1.76万座库塘干涸或基本干涸,9024座
扬水站和9.6万眼机井不能提水利用。到10月1日,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7.33亿
立方米,比1988年同期少9.95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少23.7亿立方米,是历年同期最
低值。干旱和水资源的缺乏,使全省7370个村庄、520万人、73.13万头牲畜缺水。
1989年气候对交通运输属较好年景。据铁路部门统计,省内发生影响行车的水害次数、
时间均较往年偏少,公路交通事故下降13.7%,死亡人数下降11.8%。
1989年度重大气象灾害及影响。大风冰雹:1989年全省发生风雹灾害124 县(市)
次,受灾面积达1413.09万亩,其中成灾659.63万亩,绝产70.46万亩,倒塌损坏房屋
8.87万间,倒折树木567万株,死亡8人,伤2500余人。5月8日一次冰雹天气,涉及全
省12个市地的35个县(市、区),作物受灾面积578.13万亩,成灾276.45万亩,绝产
40.42万亩,死6人,伤近1000人。暴雨洪涝:1989年全省暴雨日数为 116站次。少于
往年。因暴雨洪涝受灾面积1380.28万亩,死9人,伤3人,损失小麦 9.15亿斤。7月
17日~20日,全省30余县(市、区)降暴雨,博兴县7月20日降水量达303.2毫米。据
8地市24个县(市、区)的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337.28万亩,其中成灾169.06万亩,
绝产11.25万亩,死9人,伤3人。6月3~14日,鲁南、鲁西南连阴雨,1000余万亩小
麦受灾,28亿斤小麦霉变、发芽,直接损失小麦9.15亿斤。
(王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