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协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14&run=13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成立30周年]1989年4月18 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
简称山东省科协)在济南举行会议,隆重纪念山东省科协成立30周年。
山东省科协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学会和地方
科协的联合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科技事业的助
手。
解放前,山东省已经成立了中国工程师学会青岛分会、中华自然科学社青岛分社、
山东农林学会、山东自然科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等学术团体。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
的科技群众团体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1950年12月成立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
备委员会(简称山东省科普协会),1951年12月又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
联合会济南分会筹备委员会(简称济南科联)。1959年4月17日至19 日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经山东省委批准,山东省科普协会和济
南科联在济南联合召开了山东省第一次科技工作者代表大会,山东省科协正式成立。
三十年来,省科协分别在1959年、1981年和1987年举行了第一、二、三次代表大
会。第一届省科协主席是余修,第二、三届省科协主席由曾呈奎担任。三十年来,特
别是1981年省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科协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并随着时代的
前进日臻完备。据1988年底统计,全省已有省级学会116个,拥有个人会员8.7万人,
团体会员845个;地市级学会619个,拥有个人会员14万人、团体会员5493个。全省已
建地市科协15个、县科协134个、乡镇科协2456个;还在347个厂矿企业中建立了科协
组织,拥有会员6.4万人。全省的农村科普组织建设发展迅速,已形成以科普宣传、
科技培训、科普服务和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为主体的农村科学技术推广普及网络,截
至1988年底,全省已建乡镇科普协会2310个、乡镇科普学校2100所,村科普夜校3.4
万所,科普服务部1422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8677个,农村科普协会会员(包括专
业技术研究会会员)已达100万人。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覆盖全
省的科协组织网络。
30年来,山东省科协及其所属组织认真贯彻党的科技方针,团结全省广大科技工
作者,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科发展、大力普及推广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
服务、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山东省
的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隆茂)
[山东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
展,鼓励人才成长,山东省科协1989年开展了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这次评选的范围是全省1982年1月至1987年12月底5年间在各级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会
议或推荐到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论文、专著、考察报告、科技建议和在省级
以上学术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共11.33万篇。经县、市地和省级学会组织同行专家
逐级审阅、筛选,评出优秀论文4085篇,再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评出一等奖21个、
二等奖368个、三等奖2696个。这些学术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较高水平,在学术上有
独到之处,而且在生产、科研和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省科协于1989年12月14日在济南召开了“山东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
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向荣获一等奖的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山东省第二届(1982-1987)自然科学一等奖论文
┌──────────────────────┬───────────────┐
│论文题目 │作者 │
├──────────────────────┼───────────────┤
│NYAB复合功能晶体的研究 │陆宝生 王军 潘恒福 蒋民华 │
├──────────────────────┼───────────────┤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二尖瓣口模式测量心 │张运 尼特侯格·S, │
│输出量的研究 │依林·H,米勒·E │
├──────────────────────┼───────────────┤
│土的格里菲斯—莫尔联合抗裂强度理论 │关德斌 │
├──────────────────────┼───────────────┤
│食物营养评分的方法与应用 │刘近周 林希蕴 │
├──────────────────────┼───────────────┤
│高石英瓷坯中方石英的研究 │段翰林 │
├──────────────────────┼───────────────┤
│二阶线性和一类二阶非线性振动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梁中超 │
├──────────────────────┼───────────────┤
│某些化学反应的机制与速度的理论研究 │居冠之 丁世良 冯大诚 │
│ │蔡政亭 王秉泽 │
├──────────────────────┼───────────────┤
│稀土元素异硫氰酸盐与多种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的热│尹敬执 蒋本杲 孙同山 │
│化学及热分析研究 │刘玉峰 孙宏建 张建华 马华宪│
└──────────────────────┴───────────────┘
┌────────────────────────┬───────────────┐
│热采井中防砂充填材料的研究一热采井中液相PH的探讨│陈新民 陈端宗 │
├────────────────────────┼───────────────┤
│电子束曝光机磁复合偏转系统的研究 │陈仲伟 裘培勇 王建琨 │
├────────────────────────┼───────────────┤
│锕系元素的螯合药物 │王慧才 王如斌 季颖 │
│─新型儿茶酚胺类(HNCAM)促排螯合药物 │ │
├────────────────────────┼───────────────┤
│潮致Lagrange余流及净输运的研究 │冯土笮 Ralph T.Cheng 奚盘根 │
├────────────────────────┼───────────────┤
│渤海对虾资源变动与稳产措施的初步研究 │张瑞霖 韩光祖 刘永昌 │
├────────────────────────┼───────────────┤
│易燃厚煤层无煤柱开采 │童和祖 蒋定芳 │
├────────────────────────┼───────────────┤
│脑室持续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张成 张新延 李培 张庆林 │
│ │鲍秀峰 吴承远 │
├────────────────────────┼───────────────┤
│女性节育手术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张茂宏 杨从秀 李同义 │
│ │丁声玲 殷立基 │
├────────────────────────┼───────────────┤
│端铣淬硬钢时陶瓷刀具破损的研究 │萧虹 艾兴 │
├────────────────────────┼───────────────┤
│渗硼层过渡区的物相及晶体学分析 │王宁 孙希泰 │
├────────────────────────┼───────────────┤
│NC─Ⅱ型负温早强剂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周惠南 │
├────────────────────────┼───────────────┤
│线性、奇异线系统的最优控制与初值估计 │程兆林 洪惠民 赵克友等 │
└────────────────────────┴───────────────┘
(吴隆茂)

[打破山东种植业徘徊局面的科技研讨活动]省科协遵照省政府指示,于1989年
5月至12月开展了打破山东种植业徘徊局面的研讨活动。在7个月的时间里,省科协组
织了40个学会、8个市地科协,约上百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专家、教授、科技
工作人员参加了活动。先后开展了9个专题研究、召开了3次大型研讨会,征集论文80
多篇,并对平原、禹城、兖州、诸城、五莲、高密,青州、莱州、龙口等 9个市县种
植业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1989年12月省科协在济南召开了大型综合研讨会,
集专家之意见,向省委、省政府撰写了《打破山东种植业徘徊局面,确保持续发展的
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1978年以来山东省种植业形势做了基本估计,剖析了近几年全省种植
业出现徘徊局面的原因。指出目前山东农业、特别是种植业面临五大主要问题:一是
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现代化农业的规律性缺乏科学认识,出现了“重工轻农”“重商
轻农”“重城轻乡”的现象和农村施政中的短期行为;二是综合投入不足,包括政策、
管理、科技、财力、物力的投入退缩;三是生产条件严重恶化,农田地力下降,水利
设施严重老化失修,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五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现有耕地面积锐减。
“报告”认为,虽然山东农业面临上述各种困难,但是仍存在有“正确政策效应”、
“综合投入效应”及提高播亩单产的巨大潜力,前景是乐观的。建议采用以下对策打
破种植业的徘徊局面:一、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思想,从大农业的观点出发,从整体
上把握和解决种植业的发展问题。二、强化农业领导,在全社会开展农业是国民经济
基础和现代农业规律的再教育;各级政府应建立强有力的农业委员会,实行对农业的
集约、有序、工程化管理,把传统农业纳入现代化轨道;健全对各级政府领导人政绩
考核的指标体系,消灭施政短期行为;建立地方法规,以法治农,规范政府的经济行
为。三、完善农业政策,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行农业产供销、农工
商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尊重价值规律,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四、建立健全社会
化服务体系,重点理顺和疏通县级服务体系,强化乡镇级服务,发展和完善各种专业
性合作服务。五、依靠科技进步,近期应围绕粮、棉、油生产,推广覆盖面大、投资
少、效益高的适用技术和新技术;大力组织农业技术开发,重视“基础及应用”研究;
发展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加强植物保护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调整
农业结构,实现良性循环。六、增加对农业资金和物资的投入。七、加强农村的培训
工作,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
该项研讨活动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各市地县转发
了这个“报告”。
(吴隆茂)
[小清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研讨活动]1988年2月至1989年2月省科协组织省水利、
环保、地质、航运、农业、气象、水土保持、城市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等9 个学会,
约100多位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小清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研讨活动。一年
来召开不同形式的研讨会10余次,征集论文80多篇,沿河流域科学考察1000多公里。
1989年2月在济南召开了小清河综合治理研讨会,会后,省科协向省委、省政府提交
了《关厂小清河综合治理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小清河当前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水质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和农作物;二是干流排水功能低,洪涝灾害严重;三是水源匮乏,航运时有中断,
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四是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山区蓄水工程不足;五是管理混
乱,缺乏统一的、有权威的管理机构。针对小清河现状,省科协在《建议》中向省委、
省政府提出了七条建议和对策:1、水质污染的防治,各部门应认真执行小清河环境
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防治污染的规划目标。2、防洪除涝,实行滞蓄排有机结合,较好
地解决小清河流域内的三水平衡问题,同时加强重点城市的防洪工作。3、优化工程
总体布局,防止工程互相脱节,不配套,总体效益差等倾向。4、工程措施和非工程
措施相结合是解决干流洪水问题的重要措施。5、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植被,改
变微地形,滞蓄降水,治理水土流失。6、小清河的水资源在南水北调工程完成之前,
应采取多途径补充河流水源。7、尽早建立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管理机构,以
适应小清河的综合治理要求。
省科协还就治理小清河今后需要开展的12个研究课题向省委、省政府作了书面建
议。
(吴隆茂)
[山东省对虾养殖学术研讨活动]山东省对虾养殖起步早,发展迅速。1988年全
省养虾面积已达80万亩,占全国养殖面积的38%,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3%,居全
国之首。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存在过热现象,仅1988年新增虾池30万亩,相当
于1978年至1985年新增虾池的总和,造成资金、电力、饵料严重不足,技术水平低下,
管理混乱,全省30%的虾池亏损。如何摆脱省内对虾养殖业的困境,防止出现大幅度
滑坡,省科协于1988年开展了以“对虾高产养殖”为课题的大型学术研讨活动。省科
协组织了山东水产学会、中国及山东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会、山
东气象学会、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山东农学会等7个学会,约110名专家、教授、科技
工作者开展了综合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在小型调研会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8
个专题为期一年的研究。1989年3月16日至18日省科协在莱州市召开了“山东省对虾
养殖学术研讨会”,全国养虾界权威人士几乎全部参加了会议。
研讨活动就山东对虾养殖提出对策和建议:1、山东的对虾养殖产生了过热现象,
当前的指导思想应由开发为主转向提高效益为主,稳定现有面积,抓好设施配套,推
广先进技术,改善管理,确保单产、规格、效益同步提高。2、大力开发单细胞蛋白
源和以小鱼虾为主的鲜活饵料,增加饵料蛋白来源,提高饵料质量,同时加强行业管
理,除应制订饵料苗种标准和生产法规、建立检测管理机构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
育。3、把依靠科技进步真正摆在关键位置,每年需拨出专款用于对虾养殖研究并大
力加强技术推广工作;逐步推行养虾许可证制度,建立从事对虾养殖的农民技术职称
评定制度,重点乡镇应建立渔业技术推广站,扶持群众性的对虾专业技术研究会。4、
从多方面扶持养虾业,当前应解决好急需的流动资金、能源、物资、饵料等供应渠道,
在税收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的优惠。
该项学术研讨活动,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的表扬。
(吴隆茂)
[《山东科技报》]其前身为《山东科技小报》,创办于1958年,8开2版,报社
隶属省科技情报所。1967年1月停刊。1977年8月正式复刊,并改为周刊、4开4版,报
社隶属省科委。1979年1月归省科协领导,并改称为《山东科技报》至今。1984 年报
社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确定了“面向农村、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办报
方针,成为全省唯一向全国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报纸,深受广大农民读者的欢迎,1986
年期发行量达235万份,居全国同类报纸之首。为适应农村需要,该报从1988年1月1
日改为周二刊,报社还不定期地出版《内部参考》《山东科技报通讯》。该报社试行
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1988年 9 月又实行了总编辑承包责任制。截至1989年底报
社已建成设备较现代化的印刷厂,形成了自编自印工作系统。在全省15个市地建立了
“记者站”。《山东科技报》社1989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集体,并参加了全国先进
新闻集体表彰大会。
(刘凤春 吴隆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