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4&rec=110&run=13

[科技事业的新发展]1989年,山东省科技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组织实施“科教兴鲁”的战略方针,利用治理整顿带来的机遇,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1989年,全省县以上
政府部门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已发展到408个, 其中部属20个,省属88个,市地
属189个, 县属111个。 拥有职工3.29万人,其中科技人员2.07万人。在市地以上属
297个独立科研机构中,工业方面132个,农业64个,医药卫生31个,其它70个。1989
年全省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658处,其中大中型企业397处。按照国家
科委统计口径,全省民办科技机构已达500家,成为科技战线的一支新军。
科技队伍逐步壮大。 1989年, 全省各类科技人员已达111.31万名,比上年增加
21.18万名,增长23.5%。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6.48万人,占41.7%。自然科学技
术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16.05万人,占34.5%;农业技术人员3.26万人,占7%;卫生
技术人员13.6万人, 占29.3%;自然科学教学人员13.03万人,占28%;自然科学研
究人员5384人, 占1.2%。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3.85
万名, 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5%, 取得中级技术职务的25.55万名,占23.0%。
[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1989年山东省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稳定政策、分类指
导、求深务实、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整体功能,促进了科技与经济
的紧密结合,取得较好的进展。
一、全民独立科研机构的改革成效显著。全省已在85%以上的科研机构实行了所
长负责制,37 %的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比较稳定的科研生产联合组织312个,
创办各种形式的经济实体243个, 承包、领办、租赁、兼并企业49个,进入企业或企
业集团的30个,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省属科研机构创收3218.5万
元, 是政府拨给事业费的58.1%。市、县属科研机构创收1.3亿元,增强了科研机构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
二、拨款制度的改革迈出了较大的一步。1989年,山东省科学事业费的增长幅度
居全国之首。技术开发型研究单位的科学事业费核减幅度已接近60%,其中有64个已
基本实现了事业费自立。为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各级利用核减的科学事业
费重点支持了一部分开发型科研机构,强化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中间环节,为这
类科研机构向技术经济实体过渡创造了条件。
三、民办科技机构稳步健康发展。1989年,各级科委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民
办科技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宏观管理和指导,使其得以健康发展。年底参加国家
科委统计年报的民办科技机构已由上年的419家增加到500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其
中科技人员占45%。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327项,年销售额达1.4亿多元,上交利税
621万多元,纯收入达3000多万元。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山东科技战线的重要力量。
四、技术市场新秩序开始建立。全省有69个市(地)、县(市、区)建立了技术
市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干部158人,建立技术合同登记点115处,技术贸易服务
机构已达692个, 从业人员1.13万人。由于各级对技术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加强
了宏观调控,重视用法律规范市场行为。因此,在经济滑坡、市场疲软的形势下,技
术市场交易总额达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五、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取得成效,主流是好的。到1989年9月底,全省首次
专业技术评聘工作已基本结束。 共评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多万人。其中高级技术
职务4.26万人,中级技术职务近30万人。通过这项工作,基本上解决了多年来遗留的
技术人员职称问题,使我省的专业技术队伍结构趋向合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技
术人员的积极性。
六、科技副县长选聘工作有新进展。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科技副县长工作
座谈会”,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副县长作用的意见》,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
及时进行推广,使这项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到1989年底,全省有110 个县(市、区)
选聘了169名科技副县(市、区)长,有928个乡(镇)配备了970 名科技副乡(镇)
长。这些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依靠原单位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发挥技术加权力
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规划、科研攻关、技术开发和推广,为“科教兴鲁”作出了积
极的贡献。
七、科技外事工作排除阻力,开创了新局面。1989年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
给外事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全省各级科委主动工作,积极宣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使山东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仍居全国上游。仅据市、县两级科委统计,共引进国外人才
272人,引进技术148项,合作开发项目108项,派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71人次。参加
在新加坡和波兰举办的“中国科技日展”,贸易洽谈额达1500万美元。
八、科技法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1989年,各市地县党委、政府(行署)共制
定科技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370个,科委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重要文件514个,为
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科技面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989年,山东省各级科委围绕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的技术关键,积极组织科研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技兴农初见成效。1989年把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推动农村的科技进步
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紧紧围绕提高粮棉油单产, 组织实施“3810”计划
(即3个方面的科技攻关、8大技术开发和10个方面的成果推广),实行研究、开发、
推广配套安排,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科技进步,促
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1、 农业技术开发取得规模效益。150亩吨粮田开发,平均亩产1974.58斤,比开
发前三年平均亩增480斤,其中有127万亩一年实现亩产吨粮。750 万亩带动田平均亩
产1549.60斤, 比开发前三年平均亩增258.50斤。开发田和带动田合计,较开发前总
增产粮食26.58亿斤。据对8大农业技术开发区的初步统计,共增产粮食38.4亿斤,棉
花31.6万担。
2、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初步形成了10个产业集团。全年共实施星火计划190
项, 新增产值21.2亿元,新增利税4.6亿元,创汇5470万美元。有950 项技术和成果
参加了“全省星火计划成果展交会” ,交易额近5亿元。这个计划的实施,为山东农
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按照“官办为主,民办为辅”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突出抓了“接线”、“补网”工作,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开始恢复
和发展。截至1989年底,全省市(地)以下全民所有制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已达1.28万
处,建立农民技术协会、研究会9000多个,会员达36万多人。此外,还涌现了一批以
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先导的技术经济实体。其中诸城的肉食鸡全程服务体系和文登
的奶山羊全程服务体系,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4、 各种形式的技术承包覆盖全省。各地建立“技、物、政”三结合的农业技术
承包集团600多个,参加承包的人数已达2.6万多人,承包面积4500多万亩。有的承包
集团已开始向实体化方向发展。德州地区特别是禹城县集团承包的经验,全省政府工
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给予了肯定。
二、科技兴工出现好势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围绕工业
企业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增效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现了好势头。
1、 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环境初步形成。有32个市(地)、县(市、区)制定了
企业技术进步考核指标。淄博市大中型企业全部实行了总工程师或技术厂长负责制。
济南市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暂行规定》等6 个配套政策性文件,把企业
科技进步指标纳入企业升级、承包经营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统一考核。这对增强企
业的科技意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2、厂办研究开发机构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55 %的大中
型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围绕解决技术关键承担了668 项攻关课题,
开发新产品500多个, 获经济效益15亿元。许多全民小型企业也开始主动依靠科技进
步增产、增值,有206个小型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他们积极开发新产品,
引进新技术,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一支骨干力量。
3、企业专利意识明显增强。1989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1799件,批准量 1101件,
均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企业申请量上升45.5%。全省有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启动了
专利工作,建立了专利实施制度,有的企业靠专利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4、 企业技术进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除省科委抓的19个厂办科研试点外,各市
(地) 、县(市、区)科委分别抓了237个科技先导企业和1085个科技示范企业。烟
台、济南、潍坊等市科委还研究制定了科技先导型企业的标准、评审办法和鼓励政策。
5、 “火炬计划”开始起步,国家科委已将山东省列为实施“火炬计划”的重点
省之一, 全省共安排58个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5.7亿元,利税1.39
亿元,创节汇4600万美元。威海、青岛、济南、烟台4 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已开
始起步,培训高新技术人员近200人。省长基金安排出口创汇开发项目71 项,年获利
8000万元,节创汇7000万美元。
三、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海洋经济。1989年,海洋科技工作围绕海洋传统产业的改
造,建设“海上山东”,组织科学技术上岛、下海、进滩。一是运用海岸带调查成果,
积极推广大面积精养高产、简易罗非鱼和亲虾越冬、扇贝工厂化育苗、坝网养虾、贝
藻间养等高产、高效新技术;二是围绕鲍鱼、海湾扇贝、滩涂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全
价配合饵料加工、海水网箱养鱼虾,海洋化学元素的提取及盐化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超
前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21项课题通过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项。
国内外首创2项。 三是围绕海洋功能区划山东段试点、制定山东海岸带管理条例、调
查申报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编制科技兴海方案等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
为科技兴渔打下了基础。
四、科技服务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效果。在继续对计划生育、医药卫生、资源环
境保护、文体教育等方面的技术关键组织科研攻关的同时,重点围绕开发智力资源,
提供决策服务和科技扶贫,组织情报信息、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物资条件等方面的
力量,提供配套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效果。
1、 开发智力资源出现了培训形式多、层次高、范围大、效果好的局面。省科委
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工业技术经济分析》电视讲座,有2.5 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参加了学习。各市(地)、县(市、区)科委组织培训各类技术学校,村科普夜校发
展到653个,为培训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组织实施软科学计划,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
建议和方案,不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
效益。
3、科技扶贫收到明显效果。在贫困地区安排实施的44个技术开发项目和651个推
广项目,已部分通过了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原定计划,为这些地区改变贫
困面貌提供了样板。
[科委系统自身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1989年,山东省各级科委把加强系统建设
作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争创第一流工作的重大措施来抓,用党的十三届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统一大家的认识,使科委系统的精神面貌、组织状况和条件建设发生了一
些可喜的变化,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
(1) 政治上经受住了考验。科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动
乱和暴乱波及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后,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很强的政治原
则性,没有一个人参与。制止动乱、平息暴乱后,能以为国分忧、为国排难的革命热
忱,积极工作,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通过加强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措
施,各级科委的思想工作作风都有了明显好转。
(2)科技管理组织体系继续向基层延伸。全省科委系统共有干部、职工 7475人,
其中县级科委系统人员比上年增长11%,乡级增长43%,已成为一支相当可观的科技
管理队伍。有1459处乡(镇、区街办事处)建立了科委,占总数的56%;有4.27万个
行政村配备了科技村长,占总数的48%,由省到村的五级科技管理体系开始形成。
(3) 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市、 县、 乡三级科委共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拨款
2029.5万元, 使用科技贷款2.2亿元,建立各类科技基金3925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39%、 4.6%、33%。各级科委所属的技术开发、情报、器材等事业单位,在努力
搞好服务的前提下,共创收2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乡级科委所属的技术
经营实体创收822万元。
(4) 比、学、赶、帮、超的气氛逐步形成。科委系统经过三年评先创优活动,
有23个市、县(市、区)科委保持了三连冠,有19人连续三年保持了荣誉称号,受到
省政府的表彰。在评先创优活动的推动下,进一步增强了竞争意识,先进的更先进,
一些基础条件差的单位也奋力开拓,迈出了较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