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3&rec=149&run=13

【水污染防治】 2016年,山东省重点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3.1毫克/升和0.81毫克/升,较上年分别下降2.7%和10.8%。自2003年起,全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4年改善。在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年度考核中,省辖淮河、海河流域分别连续9年和7年取得第一名。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立由省直相关部门和17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相关重点任务的协调、调度和督办。组织省直部门和17市对山东《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度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列入考核的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黑臭水体5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年度任务目标。配套山东省落实“水十条”实施方案,构建“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框架体系。制定水污染防治一期行动计划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南水北调水质保障等4个专项计划;组织17市批复实施落实“水十条”工作方案和78个控制单元水体达标方案;与17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对断面水质长期超标未能解决的东营等5市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潍坊等4市的10个超标断面责任县(市、区)实施涉水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全年省控断面中除5个断流断面外,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全年均值劣于五类标准的断面较上年减少13个,同比下降59.1%。以解决源头济南市污水溢流问题、推动马踏湖流域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实施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展重污染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整治,修订实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250家,开展造纸、印染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完成17个工业集聚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工作。开展“千吨、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完成15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 2016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同)下降13.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20微克/立方米,下降8.4%;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下降22.2%;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下降7.3%。“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248.9天,增加34.2天;重污染天数为23.1天,减少6.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74,下降9.7%。威海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填补了省内无达标城市的空白。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截至年底,全省建成“工业绿动力”计划项目2662个,年可节约标煤77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34万吨;完成300万吨民用洁净型煤和兰炭替代,推广民用节能环保炉具20万台,全省散烧煤炭总量的70%以上达到民用散煤质量标准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山东累计关停燃煤小火电机组120万千瓦,淘汰燃煤小锅炉7969台,合计1.31万蒸吨/小时。
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全省有197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完成改造,合计装机容量6480万千瓦。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窑炉、焦化、钢铁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累计天数达110天以上,并率先在全国实施夏季错峰。
加强机动车和扬尘污染控制。截至年底,全省淘汰老旧车27.6万辆。加强车用油品质量控制。1月1日起,山东省全面供应国Ⅴ车用汽、柴油。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实施《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17)》,对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进行城市建设扬尘治理联合督导。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6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2016—2017年)》(鲁政字〔2016〕111号)。7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开始实施。发布实施山东省《商品煤质量 第1部分 民用散煤》和《商品煤质量 第2部分 民用型煤》2项地方标准。9月,实施《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山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全省每月公开8000余家大气污染源“双晒”信息;10月,增加优良率指标和17市排名,并参照环保部对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的办法,对落后于济南的省内城市,列出相对位次,层层传导压力。加大生态补偿力度。自1月1日起,将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系数由单位浓度20万元调整为40万元。省级财政发放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2.72亿元,市级财政上缴885万元。坚持环保限批。先后对5个空气质量连续3个月同比反弹的城市实施涉气建设项目环保限批。
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省环保厅组织开展全省环保专项行动。印发挥发性有机物、焦化、窑炉、露天开采矿山、造林绿化、小火电淘汰6个专项行动方案。通报157家环境违法企业。省环保厅先后9次要求相关市环保部门对辖区内62家(次)省控重点监管企业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法查处。印发《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时段限值的通知》。组织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制定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方案,组织5个专项督查组,对17市开展日常督查和重点时段督查。
【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 2016年5月,省环保厅开展省会城市群7市(济南、淄博、济宁、临沂、德州、聊城、滨州)大气污染执法联动行动,累计出动环境监察监测人员233人次,检查企业81家(次)。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小组第二次会议,要求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集中打好“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四场攻坚战,围绕“调结构、增绿化、同防控”,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整体改善。召开省会城市群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座谈会和钢铁企业提标改造座谈会,研究加快推进7市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钢铁企业提标改造工作。10月,省环保厅会同7市政府印发《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鲁环发〔2016〕191号),建立健全区域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运的工作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11月,省会城市群7市组织开展冬季大气污染执法联动行动,出动环保监察监测人员119人次,检查重点排污单位140家。12月30日,山东发布2016年首次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指令,要求济南、德州、聊城3市自12月30日20时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并启动I级响应。
【机动车污染防治】 2016年,省环保厅按照国家规定,放开机动车环保检测市场,对在用机动车环检机构不再进行委托,对机构数量和布局不再控制,并将环检机构入网监管下放至市级环保部门。全年全省共有环检机构442家、检测线1630条。组织实施国家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新政策,全面取消环保标志,将环保检测前置,实行环保检验和安全检测两证合一。实行新车6年免检,机动车环检周期与安检周期一致。按照国家规范推进环检机构联网,实行异地免委托检测,省内车辆跨区域检测不再需要委托单。加强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管,研发针对环检线软硬件技术漏洞的检查方法,全年检查环检机构158家、检测线502条。加强老旧车淘汰和新车监管,做好老旧车淘汰及黄改绿补贴技术支持和数据校验,督导17市加快老旧车淘汰,做好二手车迁入政策制定及解释。制定新车生产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方案,完成新车排放标准的落实,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能力调研。
【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2016年,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依法加强对辖区内噪声源的监督管理,加强与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和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对各类污染源的联防联控,为考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考试环境;各级环保部门根据中、高考时间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要求,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2016年4月27日—28日,省环保厅召开全省固体废物、土壤、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暨调查培训会。实施《全省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方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有关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持续开展排查整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累计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1373人次,处罚案件114起,罚款457.4万元,移送拘留案件133起,移送犯罪案件142起。破获刑事案件33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8人,查处行政案件163起、行政拘留205人。开展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17市共检查产废和经营单位3600余家,责令整改企业1000余家,环保立案查处213件,移交公安部门62件。开展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调查,各市按期完成危化品调查、特定行业危险废物(固体废物)调查,基本摸清了危险废物底数。组织17市对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一批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进行整改。
【土壤污染防治】 2016年10月,省环保厅组织赴东营、泰安、莱芜、德州和滨州5市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检查。12月,省政府出台《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土壤污染调查、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污染源监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科技支撑7大工作任务,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机制,推进土壤立法、健全标准体系,强化监管执法、推动公益诉讼,加强社会监管、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5项保障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 2016年下达2016年度省级环境污染防治资金,安排4000万元用于淄博市临淄区、烟台市牟平区、青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三级网络建设试点工作。在齐河县启动农村废弃物三级网络试点工作。夏秋季节,严格执法、疏堵结合、多管齐下,加大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力度,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2016年夏秋两季,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日报通报全省火点数99个,较上年同期减少349个,减幅达77.9%。
(郝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