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2&rec=90&run=13

齐可友 男,1944年生,山东省费县人,中共党员。1964年分配到山东省农业厅工作。1982年全省开展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该同志时任农业厅办公室副主任,参与《山东省志·农业志》编修工作。1996年按省农业厅领导分工,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并担任《山东省志·农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其间积极争取修志经费,帮助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主编俞宽钟和全体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省史志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首轮《山东省志·农业志》于2000年12月正式出版,2001年获山东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第二轮省志续修工作开始后,该同志仍分管《山东省志·农业志(1986-2005)》(简称《农业志》)续修工作,2003年10月开始担任主编兼《农业志》办公室主任。2004年退休后,继续受聘担任主编。他组织参编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有关业务规定;按照“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反复征求参编单位意见,并将志稿印发各市农业部门征求意见;志稿评议后,主持志稿修改工作,对志稿逐字逐句修改加工,对相关数字反复仔细核对,严格把好志稿质量关。续修《农业志》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被评为省志优秀分志,受到省政府办公厅的通报表彰和奖励。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省农业厅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省地方史志编委会评为“齐鲁新方志奖”先进集体。2008年5月,被省史志办选任为全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成员。按照省史志办的安排参加了数部省志分志的志稿评议会,认真负责地提出了评议意见和建议,对部分市农业局编修《农业志》工作给予了业务指导和帮助。
该同志在努力做好修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做到修志用志结合,尽量发挥现有志书作用。积极建议省农业厅新进领导和来厅挂职的干部阅读《山东省志·农业志》,以帮助了解全省农业历史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宣传了史志工作。积极建议省农业厅领导按照省史志办通知要求,做好厅机关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工作,促成省农业厅专门印发文件,确定厅办公室每年编写大事记,省畜牧兽医局整理完成近10年的大事记。
(省农业厅)
李 森 男,1944年10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6月入伍,历任副政治指导员、股长、处长等职。1987年10月转业至省民政厅,历任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副厅长。2005年2月退休。现任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
1982年全省开展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该同志先后参与《山东省志·民政志》《山东省志·建置志》的编写组织工作,特别是《山东省志·建置志》编写期间,面临记述时间跨度大,资料匮乏等诸多困难,不等不靠,不怕困难,积极寻求有关方面支持,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圆满完成编写任务。
2001年第二轮省志续修工作开始后,该同志担任《山东省志·民政志(1988-2005)》主编,参与或主持了组织发动、培训指导、篇目制定、志稿撰写、初稿审改、统稿总纂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主编任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狠抓编写工作的规范性。主持制定了分管厅领导、主编、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逐级审稿工作流程;建立志稿联席修改制度;组织编写人员学习领会修志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标准。省民政厅“主编负责,逐级审稿,确保修志质量”的工作经验,被省史志办转发全省。坚持到位尽责,以身示范。积极为厅党组当参谋、出主意,确保编写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参与续修工作的组织发动和培训指导,亲自为修志人员讲课,传授修志经验;组织指导各处室单位搞好资料收集与长编编写工作;执笔完成篇目的设计与概述的编写;逐篇逐章审定志稿,组织写出书面反馈意见16份,4.8万字;主持对《山东省志·民政志》进行四次全面修改调整;亲自总纂全志,严把志稿的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保证了志书的整体质量,圆满完成续修工作任务。
2009年9月,省民政厅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修志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报,《山东省志·民政志(1988-2005)》被评为优秀省志分志。
(省民政厅)
丁爱军 男,1966年6月生,山东省成武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6年7月毕业于菏泽师专数学系,分配至成武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师,1990年10月调入成武县教育局。2001至2003年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政干部研究生班学习。2003年7月调入济南市史志办公室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调研员、副处长、调研员、处长。2014年3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二等功。
自调入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一直从事《济南年鉴》和《济南市志》的编辑和编纂工作。在《济南年鉴》编辑工作中,负责彩页及特载、济南概况、党政群体、经济综合、人物、统计资料、附录等多个栏目的组稿和文字的编辑工作,成绩斐然。《济南年鉴》在全国年鉴研究会、山东省年鉴学会组织的历次优秀年鉴成果评比中,均获高等次奖。2009年至2012年,先后主抓和参与《济南市汶川特大地震救助援建志》《济南泉水志》的编纂出版。在济南市第二轮修志工作中, 在编纂完成《济南市志(1986-2010)》全书框架结构和篇目的设计规划基础上,2013年10月开始承担起 《济南市志(1986-2010)》编纂和各县区第二轮修志指导工作后,作为全书总纂,团结带领全处人员,科学谋划、奋力拼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业务指导和精准培训,加大组稿力度,外聘修志专家参与编撰和审读,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既注重编纂质量,又加快修志进度,创出了“济南经验”, 实现了济南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济南市志(1986-2010)》8册、约1000万字的编纂任务,多册获得省级优秀志书。
针对济南市10个县(市、区)第二轮修志工作,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集中全市修志专家力量,采取“先进带后进、精准帮扶”等办法,成果丰硕,已有7个县(市、区)完成编纂任务,并有多卷获得省级优秀志书;另外3区将于2016年底完成编纂任务, 济南市将提前2年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王封军 男,1974年11月生,山东省曹县人,中共党员。同济大学交通土建(道桥)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市政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市政专业)。1994年分配至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工作。历任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科长、工程师,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党总支书记,天桥区环卫管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2013年11月起,任天桥区史志办公室主任。
自调入天桥区史志办公室以来,两年时间参与并主导了《天桥年鉴(2011-2013)》《天桥区志(1991-2012)》(上、下卷)和《天桥年鉴(2015)》,指导编纂《大桥镇志》,共5本书近400万字。其中,《大桥镇志》《天桥区志(1991-2012)》分别获2014年度、2015年度山东省优秀志书成果奖, 《天桥年鉴(2011-2013)》在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评奖中获综合特等奖,名列全省县(市)区首位。2014-2015年,天桥区史志办连续两年被评为济南市史志工作先进单位、天桥区“科学发展先进单位”。
在第二轮修志中,一方面加强组织协调,调动有关单位、人员修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身体力行,参与了《天桥区志(1991-2012)》的篇目设计、重要篇目的编纂等工作,使整个工作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在做好志书编修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年鉴编纂工作。《天桥年鉴(2011-2013)》仅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便高质量地完成了出版发行任务。《天桥年鉴(2015)》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升,改进篇目设置、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便民服务内容,时效性和可读性大大增强,使天桥区史志办成功走上了“一年一鉴”的科学发展道路。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带领天桥区史志办不等不靠,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创新,整合各方优秀人才,壮大修志力量;志书年鉴编纂压茬推进,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团队管理,实行“包干制”,人人肩上都有工作任务,月月都有评比考核,充分调动了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潜能,促进了事业的快速发展。
(济南市史志办)
张子忠 男,1957年1月生于青岛,籍贯山东省诸城市。历史学学士,编审。1982年1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现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历任编辑、业务处长、青岛年鉴编辑部主任、《青岛年鉴》执行主编,2001年8月至2014年1月任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系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年鉴信息与研究》编委、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理事、中国地方志协会理事。200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事厅评为“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个人”,记二等功。2002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03年9~10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问学者。2015年9月获颁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明鉴春秋”金质奖章。
公开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浅谈儒学在中华民族性格塑造中的作用》(《东岳论丛》1986年第三期);《略述李秉衡在胶澳沦丧之际的爱国事迹》(《齐鲁学刊》 1987年第四期);《章高元与胶澳沦丧》(《中德关系史文丛》1992年青岛出版社出版);《也谈地方综合年鉴“转轨变型”-兼议地方综合年鉴的功能定位》(《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略论年鉴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年鉴信息与研究》1999年第四期);《进一步加快年鉴的出版速度》(《年鉴信息与研究》2000年第四期);《年鉴创新应予解决的几个问题(提纲)》(《年鉴信息与研究》2002第二期);《青岛离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多远》(《招商周刊》2005年第三十八期,总第215期);《关于年鉴框架设计与编校质量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2006年第1期);《关于两轮修志编纂实务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11期)。2014年1月,编释的《郑东府宋元版本考手稿》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张可先 男,1965年1月生,山东省即墨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即墨市史志办主任。从事史志工作13年,坚持“创一流业绩,写上乘志书,修高尚人品”的工作理念,注重历史文化研究,笔耕不辍,成为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和青岛市及省内知名的行家里手,2013年被即墨市委授予即墨市首批优秀文化人才,曾任《青岛市志(1978-2005)》特邀评审,带领即墨市史志办公室先后获评全国和省方志先进集体,个人荣记省二等功。他身体力行,勤恳工作,带动史志办工作人员把心思用在谋发展、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办实事、抓落实上,把工作体现在编写志书、存史资政的行动中,主导编纂了大批优秀志书,多本志书获得省、市优秀志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主持编纂出版《即墨市志》,身体力行参与撰写志书的序、凡例、市情要览、农业、民政、市场、工业、党政等卷和编后记等志书内文30余万字。发掘抢救古籍文献,点校出版古籍本明万历《即墨志》、清乾隆《即墨县志》、清同治《即墨县志》《崂山续志》《即墨县乡土志》,将即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古籍本点校完毕。编纂出版《即墨人物志》《鹤山志》《即墨市海洋与海岛志》《史记即墨》《即墨世纪掠影》(画册)《即墨掌故》《即墨市村庄志》(卷二-卷五)《即墨年鉴》(2005-2015)等30余部志鉴。
创新史志影视化,与即墨市广电局密切合作,联合筹备拍摄即墨史志影视版--《话说即墨》,共拍摄《话说即墨》80集,参与《老酒馆》多期节目的制作等。推动部门志和镇村志的编纂出版,先后出版部门志、镇村志百余部。深入研究历史,先后撰写志鉴理论、历史考证文章数十篇,并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山东史志》《史鉴》等刊物。
(青岛市史志办)
郭延志 男,1964年3月生,山东省乳山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9月调入淄博市史志办工作,历任秘书科科员、副科长,现任史志科科长。
参加地方史志工作近28年,曾参与《淄博年鉴》数卷、《淄博四十年大事记》《淄博大事记(1986-2005)》《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淄博》《淄博工业大事记》《淄博抗战记忆》等地方文献的编纂工作。2001年担任史志科科长时,正值全市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作为业务科长及副主编,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到繁重的第二轮《淄博市志》编修工作当中,同时,承担对区县志以及基层志的业务指导工作。在《淄博市志(1986-2002)》的编纂中,扎实组稿编稿;在志稿总纂阶段,独自一人对志稿进行合成,统一编排格式,统一业务规范,进一步修正文字、表格中的差错;在志稿评审修改、争创全国地方志精品工程阶段,对分工的志稿从头至尾进行仔细阅读,反复打磨。《淄博市志(1986-2002)》被方志出版社评为全国精品工程志书、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为把《淄博市志(1986-2002)》打造成精品佳志发挥了骨干作用,做出突出贡献。
认真抓好区县志工作,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区县志编纂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认真组织区县志的评审工作,制定并落实《淄博市第二轮区县修志志稿审查办法》,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中国方志通讯》上全文刊登,向全国予以推广介绍;具体组织并积极参与全部区县志志稿的评审。淄博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为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走在前作出贡献。做好对基层志的业务指导工作,为基层修志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多年来评审基层志达40多部。对所评审的志稿,都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从不敷衍了事,为提高基层志质量和促进全市基层修志大发展作出贡献。
2005年3月,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2006年12月,被中共淄博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表彰为全市2001-2005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2007年12月,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争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先进个人。2009年3月,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2011年6月,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齐鲁新方志奖”先进个人。2014年3月,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评为山东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
(淄博市史志办)
张 涛 男,1967年10月生,山东省滕州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3月,调入枣庄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历任编辑、秘书科副科长、副编审、业务指导科科长、秘书科科长、副主任、副调研员。
在《枣庄年鉴》编辑出版工作中,与全体编辑人员团结协作,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不断推动年鉴创新与提高。1999-2006年连续8年担任《枣庄年鉴》编辑,2007年以来担任《枣庄年鉴》执行主编。《枣庄年鉴》多次获全省优秀年鉴评比特等奖、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评比二等奖、全军图书评比优质图书奖。
2002年以来,参与第二轮修志从启动到成书全过程,2011年后任志书副主编。《枣庄市志(1986-2005)》经历前期准备、业务培训、撰写初稿、总纂编辑、征求意见、志稿评议、终审提高几个阶段后,志书即将付梓出版。该书300余万字,近2000页,彩插40余页,内文插图320余幅,分上、下两册。
参与《枣庄新况》《志鉴华章》《修志十讲》《志鉴十年》等地情和业务理论书籍的编辑工作。担任《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副主编。撰写的理论文章《谈谈年鉴彩页的设计创新问题》《贯彻开展发展观,推动年鉴创新与提高》在《年鉴信息与研究》发表。《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地方年鉴的可持续发展》《地方综合年鉴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刍议》获全省优秀年鉴论文评选特等奖和一等奖。《关于第二轮志书增强可读性问题的思考》发表在《枣庄社会科学》、收入《山东省地方志资政文集》。 2000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受市委、市政府嘉奖奖励;2003年4月受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奖励;2009年3月受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记三等功奖励。
(枣庄市史志办)
李中华 男,1969年3月生,山东省广饶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4年7参加工作,历任东营市史志办公室编辑科科员、副科长、秘书科科长,现任东营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
先后参与《东营市志》《东营年鉴》《东营图志》等30余种史志产品的编纂工作,分别担任副主编、执行主编等;是2004年以来三次市情网站改版升级、2009年以来方志馆建设相关工作主创人员之一;参与策划和组织全市点评优秀志书、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有奖征集、续修《东营市志》等重大工作、活动;参与编纂、修订《年鉴撰稿人手册》,并作为主讲人对全市年鉴撰稿人进行业务培训;参与多部县区志、10余部市直部门志的业务指导和审稿工作;有2篇专业论文和1篇执笔典型材料在《中国地方志》发表,有5篇论文获省级奖励。自学摄影、平面设计、地图制作、课件制作、出版印刷相关技术和知识,用于实际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单位经费。先后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人社厅)记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东营市史志办)
董明奎 男,1963年1月生,山东省莱阳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至1996年2月,历任教师、文书。1996年2月后,历任莱阳市政府办公室秘书、接待办公室副主任、信息科科长。2004年9月至今,任莱阳市史志办公室主任。2007年以来,连续担任政协莱阳市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担任莱阳市史志办公室主任12年来,到2015年,莱阳史志工作连续9年在烟台市史志系统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并被评为烟台市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共获得省政府办公厅以上荣誉达10项之多。所主持编纂的3部年鉴,1部获得山东省综合特等奖、1部获得全国三等奖、1部获综合一等奖;2009年3月,莱阳市史志办公室被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事厅授予“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2011年6月10日,作为烟台市史志系统的代表,出席了山东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30周年纪念大会。2014年3月,莱阳市史志办公室再次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授予“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11月,《莱阳市志(1978-2005)》通过专家评议。2015年7月,经专家评审,《莱阳市志(1978-2005)》被确定为山东省级重点志书。
(烟台市史志办)
吕俊峰 男,1974年9月生,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共党员,山东大学硕士。曾任潍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室副主任,现任潍坊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潍坊市志》《潍坊年鉴》《文化潍坊》副主编。研究方向为地方史志、地域文化及乡邦文献等,多次受到全国政协、省政协及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曾被评为全国政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山东区域文化通览》编纂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获山东省文化艺术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
从事地方史志工作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地方史志工作特点,参加国家、省级重点课题3项,主持省级、市级重点课题2项。先后主持或参与编著《潍坊人居环境志》《潍坊地方历史(青少年读本)》《潍坊人物年鉴》《潍坊风筝志》《潍坊文化通览》《潍坊政协志》《潍坊人文自然遗产名录》《郑板桥丛书》《陈介祺与中国经学金石学及考古学研究类稿》《郭子宣集》《王大化传》《奎文历史文化通览》《潍坊书画艺术》《潍坊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著作20余部。积极探索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新渠道、新形式,在潍坊电视台拍摄《舌尖上的潍坊》《这里是潍坊》等电视文化专题片过程中,参与指导并担任文化顾问,专题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进一步提高了史志工作的美誉度和关注度。
2011年分管年鉴工作以来,连续负责《潍坊年鉴》2011卷-2016卷的编纂出版。参与指导或评审《潍坊党校志》《潍坊体育志》《潍坊监狱志》《景芝酒业志》《潍坊军事年鉴》《后姚家坊志》《则尔庄志》等志书、年鉴十几部。在史志理论研究方面,撰写的《潍坊古代修志名家述略》《〈潍坊体育志〉编纂浅谈》《潍坊金石学与金石志书纂修研究》《浮烟山世家望族与史志纂修研究》《地方志乘所见太公祠庙遗迹及崇拜研究》《窦光鼐与〈日下旧闻考〉的编纂》《风筝之都与风筝文化》《陈官俊生年考》《陈介祺的金石学成就》《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地考》等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交流。
(潍坊市史志办)
周广志 男,1971年1月生,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共党员。1987年1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调入邹城市政府办公室工作,1997年7月在山东干部函授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6月任邹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1987年以来,先后10次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被邹城市委、市政府给予嘉奖奖励;2次被评为邹城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全省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山东省人事厅给予记三等功奖励;2011年被济宁市评为济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邹城市直机关“为民服务模范”;2014年被中共邹城市委评为十佳“第一书记”。
多年来,先后编辑出版多部志鉴书籍。主编《邹城市志(1991-2005)》《孟子故里-邹城市办事指南》《邹城年鉴(2001-2002)》《邹城年鉴(2003-2004)》《邹城年鉴(2015)》;参与了《泗水县志》《微山县志》《鱼台县志》《嘉祥县志》《金乡县志》第二轮志书审稿;指导编撰《邹城市太平镇志》《邹城市峄山镇志》《邹城市唐村镇志》《邹城市中心店镇志》《邹城市城前镇志》《邹城市水利志》《邹城市妇幼保健院志》等多部志书。《邹城市志(1991-2005)》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齐鲁新方志奖”,《邹城年鉴(2001-2002)》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协会评为条目编写优秀奖,《邹城年鉴(2003-2004)》被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评为二等奖。
(济宁市史志办)
马 辉 男,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2005年1月起任泰安市史志办主任,2010年2月任市史志办调研员,市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兼)。2012年12月退休后担任泰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五老”宣讲团团长。至今,一直从事地方志编修和文史研究工作。
1990年8月,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批);2009年3月,被省政府办公厅表彰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记二等功;2014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称号。担任泰安市史志办主要负责人期间,2006年4月和2010年5月,泰安市史志办分别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方志先进集体;2009年3月,泰安市史志办被省政府办公厅表彰为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主编《泰安市志(1985-2002)》《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泰安公安交通警察志》《泰安史话》《当代泰安概览--泰安》《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泰安》《问道泰山茶》《泰安抗日斗争故事》等志书、志类著作10余部,《泰安年鉴》5部。其中:《泰安市志(1985-2002)》(主编),269.3万字,方志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011年5月获山东省“齐鲁新方志奖”优秀志书奖;《泰安史话》(主编),57万字,方志出版社 2012年9月出版,2014年8月获山东省第2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泰安年鉴》2005卷、2006卷、2007卷连续三卷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2006卷、2007卷、2008卷分别获全省年鉴质量评比特等奖。
积极做好史志理论研讨和文史研究工作。按照省史志办安排,先后参加了《东莞市志》评议会、广东省史志办部分市区志书编纂座谈会,所提志书评议意见基本被采纳。主持《东平县志》《肥城市志》《宁阳县志》《泰安工商行政管理志》《泰安市广播电视志》《泰安市人事志》等10余部志书的评议审查工作。撰写了《地方志书编纂应宏观把握的几个问题》《编纂〈泰安市志〉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等史志业务论文,先后两次在全省修志理论研讨会作交流发言。主持撰写的《关于对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进行初步调查情况的报告》《泰安历代灾异》《泰安主要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等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2006年2月、2009年3月、2011年5月分别获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调研成果奖和全省“齐鲁新方志奖”优秀调研成果奖。
应邀参与文史论证工作,搞好社会服务。先后参加了泰安老县衙博物馆、泰山石敢当民俗村、泰山书院、泰安夏张剪纸、石介墓故址等项目的论证、设计工作;应邀担任老县衙博物馆的总设计,并撰写8万余字的布展大纲。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撰写了《千年沧桑话古城》《几度繁兴古博城》《奉高故城今安在》等数十篇文史稿件,在各级报刊发表。
(泰安市史志办)
苗丰麟 男,1935年10月生,山东省威海市人,中共党员。威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处原主任,威海市史志办原主任、编审。
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华东海洋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地质地貌室负责人、海岸调查队副队长,威海市水产局党委秘书,威海网具厂书记兼厂长,威海市水产供销公司党总支书记。1980年始从事地方史志工作,任第一轮《威海市志》(县级市)副主编,该书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1986年6月起,任威海市(县级市)史志办副主任、副编审。1989年3月起,任威海市(地级市)民族宗教事务处主任,威海市史志办主任、编审。先后获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全省地方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参编的主要方志成果有《威海市志》(县级市)、《威海市情》《威海市村庄大全》《威海旅游》等10余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在《中国地方志》发表的《关于编纂地理志若干问题的探讨》获1989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年退休后,仍热心于史志事业,先后参加《威海市建设志》《威海市志》(地级市)等志书编修工作。
(威海市史志办)
邓撰相 男,1937年4月生,山东省高密市人,大学学历,日照市史志办原副主任,编审。第一轮《日照市志》主编,《日照年鉴》(1990-1994)、1995卷主编。
1956年始,先后在日照师范、日照五中、二中、市直机关学校、三中、四中教授语文。1983年调日照史志办公室(县级市),期间,曾编写出《编志手册》上下两册,发行全国,为刚开始史志的编修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受到广大史志工作者的欢迎。还参加临沂地区五个县的志稿评议会议,并应省史志办之邀为山东省县志主编培训班(在泗水)讲述了县志概述的写作等问题。
发表论文28篇,其中《〈日照市志〉概述》曾作为样品在武汉大学《史志文萃》上全文发表。另有《实事求是琐议》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入《中国地方志探论--“神龙杯”地方志理论有奖征文优秀论文选集》(1991年)。参加了《城市城乡建设志的编写》专著(王复兴主编),《方志编纂学》专著(王复兴主编)等书的撰写工作。为山东省史志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史志与出版系列职称高评委。
(丁海燕)
亓玉胜 男,1963年1月生,山东省莱芜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1984年7月,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毕业。1984年7月至1988年3月在泰安教育学院任教。1988年3月至2008年5月在莱芜市人事局工作。2008年5月任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党支部委员。自2009年至今分管《莱芜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参与编辑出版新修《莱芜市志》《莱芜市情手册》等书籍。
该同志爱岗敬业,认真履职。积极参与新编《莱芜市志》审稿工作,认真审读修改《莱芜市志》稿件,就志稿的内容、行文格式、排版规范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新修《莱芜市志》是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综合性志书,也是全省第二轮修志中出版的第一部地级市通志。该志书先后荣获2014年度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优秀市县级志书、莱芜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担任《莱芜年鉴》执行副主编期间,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年鉴内容。紧密结合莱芜实际,对年鉴框架、体例、结构作了许多创新性调整;对大事记的记述作了进一步规范,突出大事、要事,精简一般事件的记述;对文体文风提出严格要求。《莱芜年鉴》多次在全省年鉴评比中获奖。其中,2012卷在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第四届全省优秀年鉴评奖中获综合奖项特等奖;2013卷荣获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优秀综合年鉴;2014卷在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评奖中获综合奖项特等奖。注重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业务工作高效开展,启动了两区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莱城年鉴》《钢城年鉴》已连续出版三卷,实现了全市地方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全覆盖。
2012年3月,该同志被莱芜市委宣传部、莱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2010-2011年度莱芜市优秀社科工作者。
(莱芜市史志办)
李兴河 男,1941年生,山东省汶上县人,1964年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起历任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2003年退休。
到市史志办工作后,先后担任业务副主任、主任,主持编修了《临沂地区志》《临沂百年大事记》《蒙山志》等志书,编纂《临沂年鉴》2部。带领全办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地方志的基本知识,个人发表史志论文近20篇;着力推动各部门专业志的编修工作,通过专门登门督导、召开小型业务研讨会等形式,推动各单位专业志的进展;对各县区志的编辑工作进行认真督促指导,从拟定县志篇目,到志稿的修订,全程参与讨论指导。主持编修的《临沂百年大事记》被山东省社科院评为山东省社科成果三等奖,被省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全省史志系统修志成果一等奖。1990年、2001年,市史志办两次被省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全省史志系统先进集体;1990年、1992年、1996年,李兴河3次被省人事厅、省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全省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记二等功1次。
2003年退休后,发挥余热,继续关注支持全市史志工作,参与编纂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志》《沂蒙革命根据地图志》等志书,并在市史志办刊物《沂蒙史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临沂市史志办)
张 静 女,1974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 1991年参加工作,2006年任聊城市史志办年鉴科科长,市史志办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市史志办党支部宣传委员。兼聊城地方史研究会秘书长,为聊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25年来,先后管理资料、档案、计生、文件起草、网站、人事、财务、工资、老干部等工作。曾任《聊城地区志(1840-1996)》编务、《聊城市志(1997-2015)》编辑,历任《聊城年鉴 》(1991-1994)至《聊城年鉴》(2015)编务、编辑、栏目主编,协调《聊城年鉴》事务,负责《山东年鉴》资料上报。通过电子邮件给市长写信,得批复后,聊城市提前实现“一年一鉴”,近年推动县级年鉴尽快实现“一年一鉴”。业内文章发于《山东史志》《速读》等志杂上。2012年开始研究上古源头文化,2013年《聊城晚报》专版登载张静黄帝研究专稿,长篇论文登载于“聊城新闻网”,4万字论文《聊城黄帝故里考之陈留辨》登载于2015年出版的《聊城地方史研究》(第一辑)中。后连续撰写上古论证书《万源归真定中国》正本清源。任2015年出版的《聊城古今五千年》地情书副主编,参与编写《聊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概览》。2015年作为优秀论文代表参加山东省优秀年鉴学习活动总结会并发言。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事厅授予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记二等功奖励。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授予聊城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多次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
(聊城市史志办)
侯玉杰 男,1964年10月生,山东省海阳市人。1983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到惠民地区(滨州市)史志办工作至今。是九三学社社员,滨州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滨州市史志办年鉴科科长。
是两届《滨州地区志》编辑。1997年,以副科长主持年鉴科工作,参与首卷《滨州年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从1998年起,历任《滨州年鉴》副主编、执行副主编、执行主编。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作为课题组长主持了省文化厅重点课题《滨州杜氏家族研究》,2003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获滨州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2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滨州通史六部曲》之一《滨州百名历史人物》,获滨州市人文科学一等奖。2014年4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滨州通史六部曲》之二《滨州百家诗歌词曲》,获山东省优秀地情研究成果奖并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外编写了《滨州杜家》《滨州高家》《刘之申》《一代帝师杜受田家族史话》《杜氏教育探析》《滨州杜氏家族故事》等,主持编写了《高杜人说高杜事》等。是万历、康熙、咸丰三部《滨州志》主校。
1987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团员,2001年被评为省优秀年鉴副主编,2003年被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2006年被中共滨州市委表彰为先进个人,2011年,被滨州市政协评为“五好政协委员”,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聘为滨州市历史文化咨询委员,2016年,被滨州市人大常委会聘为立法咨询专家。
(滨州市史志办)
陈百胜 男,1961年11月生,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共党员,1991年10月调入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2004年任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科科长。
多年来,该同志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务实。自1991年调入菏泽市史志办以来,一直从事地方志、地方年鉴、大事记的编研工作,参与编纂菏泽市第一轮志书《菏泽地区志》,参加指导的地情书籍、续修县志、县区年鉴达20余部,在省级以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连续负责10卷《菏泽年鉴》框架结构的调整修订以及文字部分的总纂和编辑工作。其中,《菏泽年鉴》1999卷、2007卷、2011卷、2014卷在山东省年鉴学会组织的全省综合年鉴评比中均荣获高等奖次,《菏泽年鉴》2012卷、2013卷在全省优秀史志成果评选中获“优秀综合年鉴”。
1991年以来,先后10余次在年度考核中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山东省年鉴学会评为“优秀年鉴主编”,2011、2014年被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受到省人事厅、省史志办联合表彰。
(菏泽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