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1&rec=69&run=13

  张敬忠 男,1949年9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共党员。1981年1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翌年1月接受组织分配到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此后历任山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编辑部副主任、年鉴工作处处长、人事秘书处处长、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等职务。曾担任山东省年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档案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2009年10月退休。
  在参加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28年间,先后参与了《山东省志资料》(8卷本)《山东省志·大事记》(3卷本)《山东省志·人物志》(3卷本)《山东风物大全》《山东各地概况》等地方史志成果的编纂工作;参与并主导了《山东年鉴》(1987—1989/1995—1998卷)、《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17卷本)、《山东省新编地方志提要》(2卷本)、《山东省历史地图集》(8卷本)等重要地方文献的编纂工作。参与并主导了《山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制定和山东省地情资料库网站的建设工作。先后在《中国地方志》等中央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对新编地方志体例的变革、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制定、地方史志数据库和网站建设等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1994—2004年间,主导了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属下的数个经济实体的创办和经营工作,为山东省史志办公室职工宿舍、山东省方志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筹集了宝贵的资金,推动了史志事业的发展。
  2009年10月退休后,仍受聘参与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的学术研究工作。
(省史志办)

  王文恒 男,1949年10月生,荣成市人。1982年1月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至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市县志编纂指导处副处长、省志编审处副处长、市县志编纂指导处处长,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10月退休,现任山东省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
  参加工作近30年,一直从事地方志编纂业务指导工作,经历了山东省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了第一轮和第二轮修志的组织发动、培训指导、评议审查等各项工作。为省内各级史志机构的建立和健全付出了艰辛劳动,在修志队伍业务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曾参与制订中国地方志协会在第一轮修志时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县志基本篇目》;参与制定了山东省关于新编地方志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定、制度和要求,如第一轮山东省志编纂方案、山东省续修新方志纲要、第二轮市县志出版印刷规范、基层志编纂规定等。
  注意方志业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几篇。曾任《山东省志》副总纂,《志与鉴》副主编、主编,《山东史志》主编。参与编写的《山东各地概况》《山东城市与城市建设》《方志学基础教程》,分别获得1987年、1989年、2001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日常业务指导工作上,肯下苦功夫,每次参加业务指导活动,都作好充分准备。自参加工作以来,参与评议和审查的省志分志、市县区志、专业志,乡镇村志等100多部,每一次评议或审读,都写出完整的审读记录和书面评审意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马虎,赢得省内同行的好评。
  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史志系统称进个人;2005年3月受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联合表彰,记二等功;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
(省史志办)

  温洪镭 男,1950年生人,祖籍天津,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1982年开始从事史志工作,2010年退休。退休前,担任山东省粮食史志编纂办公室主任、《齐鲁粮食》编辑部主任、山东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等职务;现仍为《山东省志·粮食志》主编。
  在第一轮修志中,参与了《山东省志·粮食志》篇目设计、资料搜集、资料整理、志稿撰写、编辑出版等全部工作,做到了善始善终、圆满完成。同时,还与同志们一起整理资料,编辑了共200余万字的《山东革命根据地粮食史料选编》(三辑)和《粮食史料选编》(十三辑)。
  在第二轮修志中,一方面加强组织协调,调动有关单位、人员的修志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身体力行,承担了《山东省志·粮食志》的篇目设计、初稿和评议稿的成稿等工作,使整个工作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
  在史志研究方面,不仅多次在省里召开的有关研讨会(班)上谈观点、谈认识,还在有关史志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研究粮食工作、为续修粮食志做好积淀方面,于粮食经济类刊物上发表了众多的文章。其中,主持《齐鲁粮食》刊物工作后撰写的卷首语和有关稿件就近200篇;2000年撰写的《关于21世纪初花生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更被评为了全国粮食经济优秀论文一等奖,多家报刊进行了刊发。另外,正式出版参与撰稿的书籍有:《实用文史大全》、《省志编撰学》、《中华传统文化粹典》、《毛泽东言语词典》、《中华成语故事》、《齐鲁新志春秋﹒志惠》等。
  1990年和2005年两次被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表彰为“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工作者”;2011年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表彰的“齐鲁新方志奖”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省粮食局)

  于清泉 男,1956年1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正高级编审职称,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76年分配到山东省梆子剧团,1987年2月调入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工作。现任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主任,《山东省志·文化志》执行副主编。曾任山东省地方志学会理事。
  从事文化史志编纂工作30年来,担任《文化志》编辑、责任编辑、执行副主编,组织并参与首部《文化志》编纂和第二轮《文化志》续修工作,先后提出、制定《文化志》编纂工作一系列规划、方案和措施,推动建立和完善了全省文化系统省、市、县三级修志网络。主持编辑《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38本1000多万字,撰写《文化志》部分篇章,在《新文化史料》《齐鲁文史》《宣传月报》《戏剧丛刊》《音乐杂志》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文化史志、文化党史及各艺术门类专题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著述、评论和综述等。主编《胶东革命文化论文集》及参与编写、编辑的《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史》《难忘的历程》《闪光的业绩》《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大事记》《晋冀鲁豫边区文艺人物录》等荣获文化部“史料征编优秀成果奖”。
  在文化史志编研工作中,能够把修志理论与各文化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制定出较科学的“篇目”以及具体编写方案和实施步骤,还经常根据编写工作需要提出一些创新思路和建议,对确保编写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次被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史志工作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授予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6月,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齐鲁新方志奖”先进个人称号。
(省文化厅)

  郭建群 男,1963年1月生,济南市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分配至济南第十一中学任教,1989年1月调入济南市史志办公室。历任济南年鉴编辑部副主任(年鉴处副处长),市志处调研员、处长,年鉴处处长,市志编审处处长。2013年4月起,任济南市史志办公室副巡视员。为全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成员。
  自调入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以来,一直从事《济南年鉴》和《济南市志》的编辑工作。在《济南年鉴》编辑工作中,负责年鉴框架结构的调整修订以及文字部分的编辑和统编工作。《济南年鉴》在全国年鉴研究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山东省年鉴学会组织的历次年鉴优秀成果评比中,均获高等次奖。在第一轮修志工作中,负责《济南市志》(1997年版)中“化学工业”篇的编辑和“政区 自然环境 人口”卷的统编工作。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主持制订了《济南市志(1986—201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和框架结构、编审要则、行文规范等系列规定。协调参与了《济南泉水志》《济南金融志》等编辑工作,以及对县(市)区志和镇村志的编纂指导工作。任副巡视员后,分管地方志编纂工作,带领市志编审处的同志奋力拼搏,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按照市史志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调度《济南市志》各承编单位,落实撰稿任务,加强对其业务指导,提高志稿撰写质量;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外聘修志专家参与编纂、向社会购买服务、专业课题承包等多种工作方式,在保证《济南市志》编纂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编纂进度。
(济南市史志办)

  段祥泰 男,1954年生,济宁市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工作,历任秘书、编辑、副处长、处长,2001年任副巡视员。1996年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记三等功。
  先后负责《青岛史志》的创刊和编辑。参与《青岛外商投资指南》编纂、出版,任副主编。参与首轮《青岛市志》和第二轮《青岛市志》总体框架、篇目的制定。1994年起,作为《青岛市志》副总编,负责首轮《青岛市志》69卷分志的总纂、终审以及出版,直至2002年全部完成。2002年起,作为责任主编、副主编,先后主持、组织参与《崂山志》《青岛文物志》《青岛优秀建筑志》《青岛古树名木志》《青岛奥帆赛志》的编纂、出版。2012年起,作为责任主编,主持、组织精编《青岛市志》编纂,组织参与第二轮《青岛市志》编纂。
  2009年起,担任山东省地方史志专家咨询组成员,参与终审各级省级重点志书30余部。30年来,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正确处理好续修新志中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获2011年度山东省修志理论文章评比一等奖。
(青岛市史志办)

  张新清 男,1965年4月生,潍坊市人。2007年12月任博山区政协副主席,2008年12月任博山区史志办主任。
  主要史志工作贡献:一是积极组织人力,多方筹集资金,扎实推进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使110万字的《博山区志(1986—2002)》顺利出版,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二是按照省、市“每年一鉴,资政存史”的要求,重新启动年鉴编纂工作,现已正式出版《博山年鉴(2007—2008)》《博山年鉴(2010)》《博山年鉴(2011)》《博山年鉴(2012)》《博山年鉴(2013)》《博山年鉴(2014)》,实现了一年一鉴,其中《博山年鉴(2007—2008)》在山东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博山年鉴(2014)》在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评选活动中荣获综合类特等奖,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三是完成了《博山区大事记》(1948—2008)、《博山鼻烟壶》《博山山水》的编纂工作,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提升了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四是旧志整理工作,几年来先后出版了《续修博山县志(校勘本)》《博山乡土教本(校勘本)》《颜山杂记(校勘本)》和《颜神镇志(校勘本)》《博山县志(校勘本)》,繁体字改简体字、加注标点符号,并对原志书存在的部分错误进行校正等。其中《续修博山县志》一书获得全省“八个一”评选提名奖。五是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和《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为指导,起草拟订了《博山区地方史志工作暂行办法》,并于2010年11月16日经区政府研究同意,以博政发〔2010〕48号文件形式正式印发。《办法》全文共21条,是博山区首部也是淄博市第一部有关地方史志工作的区县级政府规范性文件。
  通过认真扎实有效的工作,博山区史志办连续五年均被博山区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被市史志办表彰为“全市史志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受到省、市史志办和区委、区政府的表扬和肯定,特别是在山东省 “齐鲁新方志奖”评选中,《博山区志(1986—2002)》被评为十本优秀志书之一;《续修博山县志(校勘本)》被评为优秀读志用志成果。2014年3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表彰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博山区史志办主任张新清荣获“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淄博市史志办)

  杨慧 女,1976年2月生,单县人,中共党员。1999年5月在枣庄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现任业务指导科科长。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地方志、地方年鉴编研工作。参与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枣庄市志(1986—2005)》的编修工作,现该书已接近出版。连续参与15卷《枣庄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被山东省年鉴学会评为优秀年鉴编辑。参加指导的续修县志、专业志、区(市)年鉴、部门年鉴达10余部。先后撰写多篇业务理论文章,其中《试论年鉴彩页的主题化表现》在“济钢杯”全省优秀年鉴论文评选中,荣获特等奖;《浅析志书的目设置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获全省修志理论优秀论文三等奖;《从〈丰南县续志〉谈附文的运用》获山东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活动总决赛二等奖。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奖励。2007年,受市政府嘉奖;2012年被授予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记二等功。
(枣庄市史志办)

  李德辉 男,1954年2月生,黑龙江省拜泉县人。1970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编审。
  1989年调入东营市史志办以来,一直从事编辑业务,历任编辑、编辑科科长。在27年史志编辑工作中,参与东营市史志办40余部重要史志著作的编纂。其中主编《东营市志》,获东营市社科特别奖和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执行主编《东营图志》,获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优秀基层志。主编的《黄河口风物》广受好评。为基层修志辅导讲课50余次,指导和主审市直30多部部门志的编纂出版,指导和促进市属区县志、乡镇志和基层单位修志,为全市基层修志大发展做出贡献。为山东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成员,参与省外及山东省各市县区政府志书评审30多部。在省级以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篇,获省史志办优秀论文特等奖4篇。先后被省人事厅和省史志编委会记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2014年退休后,仍被单位返聘,承担新一轮《东营市志》的篇目设计和部分内容的编辑业务。
(东营市史志办)

  吕福堂 男,1946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7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76年6月至1984年9月在北京鲁迅研究室从事鲁迅研究工作。1984年9月至1995年5月,在烟台市史志办公室从事地方志工作。1995年5月至1998年6月,在烟台市图书馆工作。先后任副馆长、馆长。1998年6月调回烟台市史志办公室,任副主任。2006年10月退休。
  该同志在北京鲁迅研究室工作期间,任鲁迅手稿组组长,组织编辑《鲁迅手稿全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现、整理发表鲁迅佚文和鲁迅书信手稿,编辑出版鲁迅佚著《岭表录异》《鲁迅致许广平书简》。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鲁迅研究文章数十篇。第一轮修志工作中,该同志担任市志科科长,同时任《烟台市志》副主编,参与《烟台市志》编纂的全过程,发挥骨干作用。同时参与烟台所辖县市区志稿的评议评审,提出具体评审意见。参与烟台市直有关部门、行业志稿的讨论、定稿,其中一部分公开出版,一部分内部印刷,为全市积累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第二轮修志工作以来,参与全市地方志的组织工作,制订工作计划,起草文件和领导讲话稿,筹备有关会议,指导部门、行业志稿编纂,培训修志人员,对推进全市史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10月退休后,继续工作在史志岗位上,被聘为第二轮编修《烟台市志》主编。2008年5月被山东省史志办公室聘请为“全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成员,参与全省范围新编地方志书的评审。
  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烟台年鉴》副主编、主编,参与编纂历年《烟台年鉴》,共16卷(册)。2001年正值《烟台年鉴》出版10周年之际,烟台市史志办与烟台电视台联合推出长达20多分钟的电视专题片《辉煌的业绩,历史的写照》,该同志担负电视专题片的脚本撰稿任务。所撰写的史志论文,分别在省、市、《中国地方志》杂志发表。2012年—2013年,参与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10集电视纪录片《烟台开埠》的撰稿工作,由中央电视台摄制,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烟台电视台播放。自1986年以来,该同志多次被评为省、市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其中2001年获市政府办公室嘉奖,2004年、2005年先后两次获市政府办公室三等功奖励,2001年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三等功奖励,2005年获省政府办公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等功奖励。
(烟台市史志办)

  杜书乐 男,1935年2月生,高密市人,中共党员,副编审职称。1952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从潍坊市政府办公室调到潍坊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任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兼主编,现已退休。
  在潍坊市史志办工作期间,主持编修潍坊市首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潍坊市志》的前期工作,主持编辑出版了《潍坊市情》《潍坊市历史地图集》《潍坊概况》等地方志丛书。参加指导和评审县志、部门专业志及村志5部数百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方志系学习3年,被评为“优秀学员”;1989年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方志班学习。注重地方志理论研究,加强自身学习,购买了多种方志理论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地方志》通讯。举办《潍坊史志通讯》期刊10余期,并将此作为方志理论研究的平台,组织全市史志工作者开展方志理论研究,先后在省以上史志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为了搞好前志的“补遗”工作,2006年利用市档案馆查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量文献,参加撰写了《昌潍地区文化大革命纪略》等材料。退休后,一直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笔耕不辍,多次为潍坊市及各县(市、区)史志办方志骨干培训班授课,为培养方志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编写了《怎样编写县志概述》;2008年,编写了《新方志编纂百问》等史志工具与理论著作。2015年编辑出版《潍坊市八年抗战史料汇编》一书,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提供历史信息,为市志“补遗”提供相关资料。
(潍坊市史志办)

  邵鸿志 男,1965年1月生,济宁市人。1984年7月在济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参加工作。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在职本科毕业。2008年4月任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
  1991以来,先后10次因年度考核优秀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工作者;2次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全市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全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1996年被评为全省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记二等功,受到省人事厅、省史志办联合表彰;2010年12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6月,被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吸收为全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成员。
  多年来,先后参与编辑出版《济宁市志》《济宁山水志》,主编《济宁年鉴》(2009—2012)、《当代济宁概览》等书籍;修订完善了《济宁市志(1991—2010)》篇目,启动并指导编纂工作;参与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志》及《济南市志》《淄博市志》《莱芜市志》《邹城市志》《鱼台县志》《金乡县志》等10余部第二轮志书审稿;在《中国地方志》《方志研究》《民俗研究》《山东史志》《齐鲁晚报》《济宁日报》等报刊发表业务论文、地情文章多篇。其中,《第二轮修志应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录》(《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6期)在山东省史志系统首届“八个一”优秀评比活动中获入围奖,2008年在济宁市第18次优秀社科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在山东省地方志工作30周年“齐鲁新方志”奖评比活动中获优秀论文奖。
(济宁市史志办)

  高兴学 男,1959年9月生,莱芜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5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任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1987年1月,该同志由昆明军区空军后勤部干教队转业到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历任年鉴资料科副科长、年鉴工作科科长、志书编审科科长、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副调研员。2001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间,挂职肥城市王瓜店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2008年12月至2014年9月,负责纪检工作,指导全市基层志书编纂;2014年9月至今主要负责纪检、市情研究会工作,分管市情信息科。
  该同志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务实。自1989以来,先后参与编纂《泰安地区志》《泰安市志》《徂徕山志》共计80余万字;指导、评审县(市)志及基层志30余部;参与编辑《泰安年鉴》1至11卷,共计300余万字。并担任《泰安市志》《徂徕山志》《泰安年鉴》(4至11卷)副主编。按照编辑规范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其中1999年卷年鉴获全国综合质量评比一等奖,条目编写一等奖,《泰安市志》获省评比一等奖。2000年主编《泰安风物》40余万字。
  由于工作成绩优异,个人表现突出,1988年、1998年、 2003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被市直机关考评委记功一次,2004年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记三等功一次,2008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人民公仆。
(泰安市史志办)

  毕吉玲 女,1957年2月生,威海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任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05年6月任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2014年11月任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调研员。
  多年来,该同志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全体同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威海史志工作“志、鉴、库、馆和开发利用”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全力推进第二轮修志工作,审核出版区志2部,任《威海市志》主编,完成480万字的终审稿,创刊《威海年鉴》,主编出版18卷,先后获得省综合特等奖10次、全国综合特等奖、一等奖11次。在全省率先建成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总数据库8000余万字,为社会各界了解威海提供了“窗口”。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完成5个村的帮扶任务;积极开展志书“六进”活动,年赠书1000余册;编纂出版地情书10余本;整理出版旧志5本,为威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做出积极贡献。
  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先后被授予威海市“市级机关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八个一优秀”史志工作单位、“全省史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该同志2001年、2005年和2009年连续3次被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表彰为“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2005年获“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市史志办)

  李世恩 男,1963年5月生,莒南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日照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2014年3月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公务员局联合表彰,并记二等功。
  自2012年7月份担任日照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以来,带领史志办全体人员,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真抓实干,使日照市的史志工作焕然一新,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发展,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领导的赞赏和肯定,也得到省史志办有关领导的称赞和肯定,给予很高的评价。
  第二轮《日照市志》的编修工作,曾于2002年启动,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进展缓慢。上任后,积极向市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领导的重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并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第二轮修志工作,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了更好地启动第二轮《日照市志》的编修工作,带领全员靠上,迅速行动,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无论从篇目和框架的设置,到遴选专家学者等都亲力亲为,充分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同时亲自主持编写每年的《日照年鉴》,从2013卷开始,对框架进行了大调整,从版式、内容到栏目设置都进行了创新和改版,增加人文和文化元素,一改往年严肃的面孔,充分发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信息载体作用。
  该同志多次向市领导请示汇报,使日照市方志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市政府已批复将市图书馆内1400平方米场地作为方志馆馆舍。指导专人做好地情网站的建设、维护和更新工作。网站页面丰富多彩,设有“走进日照、影音日照、聚焦日照、史志动态”等19个栏目,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和理论性。主编出版《日照市简明市情资料手册》,这是一本全面反映日照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出版发行后,深得党政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日照市史志办)

  刘少波 男,1965年11月生,莱芜市莱城区人,中共党员,副编审,省委党校大学。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2月调入莱芜市莱城区党史史志办公室。现任莱芜市莱城区党史史志办公室副主任、《莱城年鉴》执行主编。
  进入区党史史志办20年来,一直从事地方志编研工作,历任《莱城区志》副主编(执行主编)、《莱城年鉴》执行主编。参与编写《中共莱城区组织史资料》(副主编)、《中共莱城区历史大事记》(副主编)、《永不风化的历史》(副主编)、《莱城区历史文化概览》(副主编)等书籍的编写工作;编辑出版《莱城区志》《莱城年鉴》等大型资料书籍,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志书、山东省第五届优秀年鉴综合特等奖;参加了《钢城区志》《张家洼街道志》《唐王许村志》等续修志书的评审工作;培训基层修志人员;指导镇街、村(居),区直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铺开了修志工作。
  进入史志系统以来,认真学习方志理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谋划筹划史志工作。注重创新方式方法,讲求工作效果效率,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二轮区志编修任务,率先启动了区级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莱城区党史史志办公室多次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齐鲁新方志奖先进单位”。刘少波同志多次被评为莱城区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莱芜市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3月被山东省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3月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记三等功。
(莱芜市史志办)

  张明诗 男,1929年生,郓城县人。1948年参加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起历任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主编,1991年离休。
  1982年底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成立,张明诗即主持工作,带领全办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地方志的基本知识,拟定地区志篇目初稿,遂即开展资料搜集。同时着力推动地直部门专业志的编辑工作,先后主持举办两期方志研讨班,培训了52个单位的70多名业务骨干。随后又通过登门督促指导、开小型专业研讨会等形式,推动各单位专业志的进展,丰富了临沂地区志的资料来源。同时,对各县区志的编辑工作进行认真督促、指导。从拟定县志篇目,到志稿的修订,全程参与讨论指导。在张明诗的带领下,全体同志团结奋进,共同努力,1990年,临沂史志办公室被省史志办公室评为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1991年离休以后,张明诗继续从事修志工作,起草了历史沿革初稿,初编军事、劳动、科技篇目志稿,参与讨论、修订了大事记。先后对临沭、蒙阴、费县、沂南、沂水、平邑、苍山、莒南、临沂市(县)和日照市莒县的志稿进行了全文阅读,分别写出书面材料,在志稿评议会上提出修改意见。参与了临沭、蒙阴、费县、沂南4部志稿的复审。此外,参与初审修改了临沂地区水利志、供销志、交通志、劳动志和蒙阴县供销志、沂水县教育志志稿的审核修改。
(临沂市史志办)

  郝德禄 男,1943年11月生,齐河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齐河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报道组、组织组干事,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2月,任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1992年12月,任县委副书记。1995年3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1996年3月至2003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2010年,任德州市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组成员,2011年5月,任齐河县地方志丛书指导评审验收小组组长,齐河县地方志丛书评审主审。曾主编《齐河县志(1840—1985)》《中国共产党山东省齐河县组织史资料(1924—1987)》《中共齐河县党史大事记(1924—1987)》《齐河县情(1986—1990)》《齐河县情(1991—1995)》《齐河投资环境研究》。退休后,主编《齐河县志(1986—2008)》《清康熙 民国〈齐河县志〉校注汇编》《齐河风云录》《齐河县农村简志》《齐河年鉴(2009—2010)》《齐河年鉴2011》《齐河年鉴2012》《齐河年鉴2013》《齐河年鉴2014》《郝秋岩志》《左宝贵志》《齐河县抗日战争志》等。著有《岁月集》《四方集》《花甲集》《杖国集》。
  1971年6月,被德州地区授予“模范通讯员”称号。1990年、1991年、1992年,被县委、县政府各记大功1次。1991年10月,被山东省委组织史资料编辑领导小组授予“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6月,被县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廉洁勤政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被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人事厅授予“2005—2008年全省史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记三等功奖励。2010年12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授予“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6月,获“齐鲁新方志奖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6月,获德州市“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称号。2014年12月,被德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授予“特殊贡献奖”。
(德州市史志办)

  齐保柱 男,聊城市史志办原主任,是全省史志系统有较高声誉、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是山东省出版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会员,同时还是全国傅斯年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第一届年鉴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多年来,编纂出版了多部服务聊城经济建设的、有一定影响的书籍,主编出版了《聊城风物》《东昌史话》《聊城地区志》《聊城经济开发区志》《聊城年鉴》等10部志类及地情书籍。独立编纂出版了《东昌古今备览》《聊摄仕宦录》等专著,参编了《山东风物大全》《山东风景名胜辞典》2部,通编通审《阳谷县志》《聊城市志》等7部县市区志,在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专业论文由国家一级出版社采用,并被多家刊物所转载。1990年以来,正式出版、刊发的书籍、文章约计达1800万余字。1987年、1997年两次被聊城市(地)直机关工(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为“史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2012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为史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聊城市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并颁发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证书及奖金。
(聊城市史志办)

  吕宪章 男,1932年10月生,滨州市滨城区人。中共党员,副编审。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滨县里则区、城关区粮库会计,区政府文书,县计划委员会科员,县农机厂生产科长,县汽修厂厂长,县地名办公室主任等职,1982年兼任滨县史志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任滨州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12月离职休养,2001年12月因病去世。
  吕宪章自幼聪慧,好读书,酷爱文史。青年时期即留意地方史料,民俗和掌故,注意搜集各种历史传说,是地方知名文化人。1982年底,滨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成立,被聘为《滨县志》主编。1987年,滨县、滨州市合并,任《滨州市志》主编。为编志搜集资料和整理地方文献,他先后主编出版了《滨县姓氏志》《滨县风俗志》《滨县概况》《滨县地名志》《滨州市生物志》《滨州市地名志》。在编写这些地方文献时,他亲自审定条目,去伪存真,鉴别资料,修改文字,力求精益求精。特别是《滨州市地名志》出版印刷期间,他在天津一住就是一个月,天天泡在印刷厂,对文字、资料进行最后的认真校改。其中《滨州市地名志》《滨州市生物志》获惠民地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晚年,吕宪章担任《滨州市志》主编,从策划到确定全书的体例,从资料搜集到编纂、审定,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滨州市史志办)

  卞文成 男,1938年11月生,成武县人。1959年参加工作,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多年,70年代初调做文秘工作,80年代初由县文化局长调任史志办主任,主编《成武县志》。1987年被评为副编审职称。1993年退居二线。
  主编《成武县志》(由齐鲁书社1992年出版,获山东省优秀志书二等奖)、《成武县概况》(收入《山东各地概况》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成武年鉴》(1987年至1992年,6卷,内部印发行)。参编《方志编纂学》(撰写四章,王复兴主编,济南出版社1989年出版)。应邀参加对潍坊、桓台、金乡等十余部市县志稿的评审,对奉贤、青州等十多部志书写有评论文章。
  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理论评论文章60余篇,有十余篇被收入各种文集。内容除探讨各专志编写方法外,涉及方志文体、文风、语言、逻辑、政治性和时代经济等方面。代表性论文有:《论志书的语体》(《山东史志丛刊》1987年第二期)、《论志书的文献性》(《山东史志丛刊》1988年第二期)、《论逻辑划分在志书中的运用》(《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三期)、《方志语言》(《方志编纂学》)、《读青州市志议志书文风》(《史志文萃》1990年第四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依据,正确记述历史的误区》(《山东史志丛刊》1988年第三期,获菏泽地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新编志书政治部类必须加强》(《山东史志丛刊》1990年第三期)、《论新编志书的党性原则》(河北地方志1990年第五期,获山东省方志成果三等奖)《论方志学研究的时代精神》(方志研究1994年第三期,《中国地理》1994、12转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必须进一步完善》(《华东科技管理》1989第十一期)等。
  方志编纂和理论研究成果受到社会关注,获得各种荣誉。1986年、1987年至1989年、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县委、县政府给予记大功和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并评为县第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已被载入《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词典》和《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词典》。
(菏泽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