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在山东省史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1&rec=3&run=13

                在山东省史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7日,根据录音整理)

                  王伟光
同志们:
  今天下午在威海召开山东省史志工作座谈会,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省长季缃绮和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同志专门参加会议并作了讲话。在此,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向威海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刚才听了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和8个市县的史志办主任的发言,很有感触,听到了不少活生生的第一手的地方志工作情况,对进一步了解地方志工作规律提高了认识。借此机会,也通过在座的各位史志办主任,向山东全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我经常和培林同志讲,我们两个人虽然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组长和常务副组长,但同时也是地方志工作的新兵。虽然在担任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期间也接触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一些工作,但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具体。在座的各位是老兵新传,我和培林同志是新兵新传,所以必须加强调研。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走了十几个省市区,了解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情况,收获很大。听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讲,山东省地方志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方志强省。今天听了,感到实至名归。
  刚才大家介绍了很多新鲜、管用的经验。济南市在前期进度较慢的情况下,第二轮修志迎头赶上,进度很快,质量建设也抓得很实。青岛市采取建立总编室制度、专家库制度、“五轮十校”制度和专家带课题、专家带徒弟制度等四项措施,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树立精品意识。威海、临沂做到机构到位、编制到位,这充分体现了威海、临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在北京市调研时讲过,1958年大办民兵时毛泽东提出民兵工作“三落实”,第一是组织落实,第二是政治落实,第三是军事落实。地方志工作首先得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才能开展起来。威海、临沂地方志工作做得好,首先就是做到组织落实。潍坊市也介绍了很多好的经验,其中有一条叫“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服务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听了临朐的经验介绍,感触很深。“临朐经验”我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要有一支好的队伍。一个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有23人,会员有131人,这是很不错的。另外还谈到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冷板凳要坐得长,最重要的支撑还是信念——要热爱这个事业,要有为这个事业做奉献的决心和恒心。西汉的司马迁编出了《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司马迁是受了腐刑,忍着奇耻大辱编出《史记》来的。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我看是编不出来。我到江苏调研时讲过,从古至今做大官的有之,挣大钱的有之,但是真正留下名声的是给老百姓干了好事、文章写得好、留下思想、留下文字的。像李白,后世记住他更多的是因为他是“斗酒诗百篇”的文豪,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而不是他做了多大的官。修志人留下了字,留下了志书,虽然默默无闻,却留下了名字。所以地方志工作虽然坐冷板凳,但是光荣的。地方志工作除了上级重视、群众支持,还要靠地方志工作者坚韧不拔、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可不是为了解决级别、不是为了课题费,靠的是一种意志,一种思想,一种决心,一种信仰。当代的修志人,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一条能编出好志书的路子,一股开拓创新的精神,一个好的体制机制。临朐的经验山东要好好总结推广,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烟台市史志办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做了不少工作。还有东营,提出“跳出来审视自我、走出去开阔视野、坐下来用心干事、融进去共铸和谐”的工作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一个地市史志办获得了22项各个级别的表彰,就足以证明工作成绩很大。其他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做法,我就不一一列举。
  山东省地方志工作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几个表现:第一,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姜异康亲自担任省史志编委会名誉主任,省长郭树清担任主任,分管副省长王随莲担任副主任,季缃绮副省长等其他省领导也很关心支持。另外,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党委书记任名誉主任、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副主任的史志工作领导机构;最近,省编办发文明确省史志办不参加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各级政府都依法将史志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等,表明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对地方志工作是高度重视的。第二,志鉴编纂工作成绩显著。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山东将在2018年完成第二轮修志,年鉴编纂实现全省覆盖和基本达到一年一鉴,专职地方志工作人员有1500人左右,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编纂逐渐铺开,在全国还是比较突出的。第三,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全国领先。山东省对地方志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十分重视,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已经有16个市、125个县(市、区)颁布实施史志工作的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剩下的1个市、12个县(市、区)也将在今年底前全部颁布实施。从省、到市、到县都出台地方志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在全国就山东一个省。第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山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地情资料库和地情网站并实现联网,信息化建设被省政府纳入“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情网”访问量达到1100多万人次,各市县史志机构通过开通官方微信、微博、英文版市情网站等,拓展了史志信息传播范围。2003年省方志馆就建成投入使用,现在建成的市级方志馆(室)有14家、县级方志馆(室)有80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的进展。第五,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影响。省史志办组织翻印了《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丛书,编纂《中国历代简史》《世界史概要》《山东地方史概要》供省领导参阅,起草了《关于推动京杭运河通水复航的建议》等十余篇资政文章,参与举办了“文化齐鲁大讲堂”“孙子兵法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层论坛”。东营市史志办开展“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有奖征集,菏泽市史志办开展古村探源征文大赛等文化活动,枣庄市编辑出版了《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史话》领导干部廉政读本,菏泽市编辑出版了《可爱的菏泽》中小学教材等,都是很好的实例,让地方志成果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结合同志们讲的情况,我提几点要求:
  第一,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自觉性。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存史——记录历史,传承——传承文明,资政——服务当代,教化——启示后人。做好地方志工作,有几个需要:一是保存、继承、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地方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没有修志人从古到今甘坐冷板凳,就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方志文化积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重视地方志工作。二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地方志凝聚了大量的宝贵的传统文化信息和优秀的道德思想、人物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而是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齐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用地方志记载的优秀人物事迹来感召人,用地方志蕴含的优秀道德思想来鼓舞人。三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国家不仅要成为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同时也要成为文化大国,要有文化软实力。就像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更是文化大省,是孔孟之乡,产生了众多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精品。大家一提到山东,就知道出了孔子、孟子,很向往,这就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可不是就是一台戏、一部电影这么简单,而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作为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地方志。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资政、育人、教化,通过地方志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讲话精神,加强地方志队伍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等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前与部分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要贯彻落实好,我多次强调关键还是在人。做好人的工作,关键在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首先是认识到位,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地方志工作、什么是地方志事业、为什么从事地方志工作、从事地方志工作有什么意义、地方志事业发展了对国家建设有什么意义等问题。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认识到位了,才能安下心来做好工作。其次是要有适应岗位的能力水平和执行力。地方志工作可不是召之即来,来了就能战的工作,而是有专业要求,有知识要求的。不懂得地方志编纂、不懂得组织管理、执行力不强,干不好地方志工作。所以,山东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批示时,要把人抓好,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员培训。
  第三,集中力量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上新的台阶。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内容很多,主要精神就是要做到“一纳入,八到位”,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我们到保定调研时,保定市长马誉峰就说:“我走到哪儿都有个地方志观念”“地方志工作稍微关注一下,积极性就起来了,能做不少事情”“地方志办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旺盛成长的部门”。也正是市长重视了,保定的地方志工作从原来河北省最后,几年的时间就走到了河北的前列。除了做好“一纳入,八到位”外,还要积极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到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有的同志说是要“十业并举”,有的说是要“九业并举”,有的说是要“八业并举”,各有各的道理。通过十几次的调研学习,我认为要构筑好地方志事业,有七个方面是必须做好的——志、鉴、库、馆、网、开发利用、理论研究。志、鉴,就是要在精心组织编纂好综合志书、综合年鉴的同时,组织和指导好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部门年鉴、行业年鉴等的编修,构建地方志的组织编修体系和成果体系。库、馆、网,就是要建好地方志数据库、方志馆、地情网站,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发利用,就是要做好“资政、传承、教化”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理论研究,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为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地方志工作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志工作不能脱离党的中心工作,不能脱离地方的工作大局,要时刻想到地方志工作要为现实服务。地方志可不能当老古董藏起来、挂起来,而是要走进社会、走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不是说拿点志书、年鉴发一发、宣传宣传就行了。志书、年鉴部头那么大,省志好几千万字,市志好几百万字,县志一二百万字,要让书记、省长、市长、县长读完,可能比较难。地方志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有系统、权威的地情资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考虑怎么发挥优势,做好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情资料是严谨的,但是开发利用的方式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刚才大家在介绍的时候就提到,省史志办写了不少资政的建议,有些市县史志办开了微信、微博,拍了电视片、上了报纸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只有服务到位了、工作到位了、有为了,才能有位。干出事来了,书记、省长、市长、县长才能重视你。
  第五,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办检查,推动地方志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山东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年底省、市、县三级就能实现地方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全覆盖。要把这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汇编起来,提供给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法治化建设是地方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的核心。要依法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依法履行职责。另外,地方志的组织编纂需要有管理规范,志书编纂需要有编纂规范,年鉴编纂应该有编纂规范,方志馆建设应该有建设标准,这些都要不断探讨、完善,形成制度,工作的科学性才能不断提高。希望同志们要不断研究出现的问题,不断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争取领导重视,依法修志和加强督促检查,按制度办事,实行科学化管理。
  就说这么多,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