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出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1&rec=22&run=13

【影印清宣统版《山东通志》出版】 2014年8月,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影印的清宣统版《山东通志》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全书12函,128册。
  清宣统《山东通志》,张曜、杨士骧修;孙葆田等撰。该志创修于光绪十六年,经山东巡抚张曜、杨士骧等前后苦心经营,耗费著名学者孙葆田半生心血,集数十位晚清学者的智慧,历时20余载始告修成,其间山重水复,历经艰辛,几经中辍。该志卷帙浩繁,全书十二函装、二百一十一卷、一万一千余筒子页,洋洋六百余万言,记载上自上古下迄清末宣统年间,纵贯千年,记述系统完备,体例周详,考据精核。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清代山东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志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传承、研究齐鲁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宝库,弥足珍贵。
  该志有六个特点:一是出自名家。山东巡抚张曜、杨士骧等前后苦心经营,耗费著名学者孙葆田半生心血,集数十位晚清著名学者智慧。二是历经坎坷。光绪十六年(1890年)设局修纂,宣统三年(1911年)修成,耗时达20年,江苏、浙江等文化大省都没能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变局中修成本省通志。三是背景特殊。该志历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重大事件,成书于辛亥革命,问世于五四运动前夕,在各省通志中极为少见。四是存世稀少。该志民国七年(1918年)铅印问世时仅印500套,屡经丧乱,现存无几。五是博大精深。全书分为舆图、通纪、疆域志、职官志、田赋志、学校志等12函、218卷、635万字,是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翔实、体例最完备的一部通志。六是极具价值。《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清代山东地方之巨帙佳乘,保存齐鲁文献最为完备,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非常高。 


(魏振华)

【济南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济南市现存旧志主要有《济南府志》(康熙本、道光本)、《历乘》《历城县志》(崇祯本、乾隆本)、《重修历城县志》《续修历城县志》《长清县志》(万历本、康熙本、雍正本、道光本、民国本)、《灵岩志》《五峰山志》《新修商河县志》《商河县志》《商河县乡土志》《重修商河县志》《章丘县志》《章丘县乡土志 》《平阴县志》(嘉庆本、光绪本)、《续修平阴县志》《济阳县志》(万历本、乾隆本、顺治本、民国本)。2005年8月,商河县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的《明清商河县志集》由济南出版社印刷出版,全书共计41万字,收录了明万历十五年编印、崇祯十年补修的《新修商河县志》,道光十六年编修的《商河县志》和光绪《商河县乡土志》,除全部校勘、标点外,对一些难懂的词句及错误记述,均加注释。2005年,历城区将乾隆三十八年和民国十五年修订的县志和续志,予以标点整理,进行点校,图像补遗,编纂、整理、整合为一部《历城县志正续合编》(乾隆《历城县志》为“正”,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为“续”)。2007年7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全书170万字,是一部记载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2011年,济南市史志办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标点为主、校勘为辅的原则,版式设计尊重原貌与便于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对道光《济南府志》进行了点校整理。整理后该书约200万字,充分反映了1840年以前济南历史的脉络,同时与《济南市志(1840—1985)》相衔接,使济南的“文献历史”更加连贯和系统。2013年,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2014年,平阴县史志办制定了平阴县旧志整理工作规划,确定了旧志整理的思路、模式、种类,并确定整个旧志整理工作从2015年开始实施,年内完成《光绪平阴县志》整理出版工作。
(张阳)

【平阴县旧志整理情况】 2014年,平阴县史志办按照省、市要求,开展旧志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平阴县旧志整理工作规划,并将其作为2015年史志重点工作上报县政府。县委副书记、县长朱云生专门到县史志办进行调研,对如何开展旧志整理工作等与史志办领导班子进行座谈,确定旧志整理的思路、模式、种类。截至2014年底,清光绪《平阴县志》整理出版工作已全面启动。
(于瑞东 付媛媛)

【青岛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青岛市旧志整理工作起步较早。2002年10月,第一部旧志《灵山卫志》由原胶南市史志办完成校点并出版。2010年11月,青岛市史志办组织对首轮《青岛市志》69卷计1400万字进行精编。至2014年底,全市共出版《新编青岛地方志简本丛书》7卷、《青岛市志》精编1卷以及整理出版古籍旧志17部。其中《〈崂山志〉校注》2014年出版。
青岛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情况表

┌────────┬────┬─────────────┬─────┬──────┬───────┐
│名称 │年代 │编纂者 │处理方式 │时 间 │整理者 │
├────────┼────┼─────────────┼─────┼──────┼───────┤
│胶澳志 │民国 │赵琪修 袁荣叟纂 │点校 │2000年1 │崂山区史志办寿│
│ │ │ │ │0月 │杨宾 │
├────────┼────┼─────────────┼─────┼──────┼───────┤
│崂山志(校注) │明 │黄宗昌 │点校 │2014年1 │ │
│ │ │ │ │1月 │ │
├────────┼────┼─────────────┼─────┼──────┼───────┤
│即墨志 │明万历 │杜为栋 │点校 │2005年7 │即墨市史志办 │
│ │ │ │ │月 │ │
├────────┼────┼─────────────┼─────┼──────┼───────┤
│即墨县志 │清乾隆 │尤淑孝 │2005年 │ │ │
│ │ │ │7月 │ │ │
├────────┼────┼─────────────┼─────┼──────┼───────┤
│即墨县志 │清同治 │林 溥 │2005年 │ │ │
│ │ │ │7月 │ │ │
├────────┼────┼─────────────┼─────┼──────┼───────┤
│崂山续志 │清 │黄肇颚 │2008年 │ │ │
│ │ │ │11月 │ │ │
├────────┼────┼─────────────┼─────┼──────┼───────┤
│即墨县乡土志 │清 │周铭旗 │2011年 │ │ │
│ │ │ │9月 │ │ │
├────────┼────┼─────────────┼─────┼──────┼───────┤
│灵山卫志 │清 │苏潜修 │点校 │2002年1 │胶南市史志办 │
│ │ │ │ │0月 │ │
├────────┼────┼─────────────┼─────┼──────┼───────┤
│胶州志 │清康熙 │孙蕴韬修、高国槱纂 │影印 │2010年1 │胶州市史志办 │
│ │ │ │ │0月 │ │
├────────┼────┼─────────────┼─────┼──────┼───────┤
│胶州志 │清乾隆 │周于智、宋文锦修,刘恬纂。│2009年 │ │ │
│ │ │ │6月 │ │ │
├────────┼────┼─────────────┼─────┼──────┼───────┤
│重修胶志 │清道光 │张同声修,李图纂 │2008年 │ │ │
│ │ │ │10月 │ │ │
├────────┼────┼─────────────┼─────┼──────┼───────┤
│平度州志 │清康熙 │李世昌编修 │校点 │2005年3 │平度市史志办 │
│ │ │ │ │月 │ │
├────────┼────┼─────────────┼─────┼──────┼───────┤
│重修平度州志 │清道光 │李图主编 │校点 │ │ │
├────────┼────┼─────────────┼─────┼──────┼───────┤
│平度志要 │清光绪 │ │校点 │ │ │
├────────┼────┼─────────────┼─────┼──────┼───────┤
│平度州乡土志 │清光绪 │ │校点 │ │ │
├────────┼────┼─────────────┼─────┼──────┼───────┤
│续平度县志 │民国 │ │校点 │ │ │
├────────┼────┼─────────────┼─────┼──────┼───────┤
│莱阳县志 │民国 │ │影印 │2012年5 │莱西市志办 │
│ │ │ │ │月 │ │
└────────┴────┴─────────────┴─────┴──────┴───────┘

【《〈崂山志〉校注》出版】 由寿杨宾校注,崂山区档案局、崂山区史志办、中共崂山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出版。《崂山志》是崂山的第一本山志,由明朝御史即墨人黄宗昌所著,其子黄坦增补。分考古、本志、名胜、栖隐、仙释、物产、别墅、游观八卷,并设附录,记述了崂山的历史、地理、名胜、人物、艺文等。该书据民国刊本校注,历经六年完成,共20余万字。本次校注除对原志进行标点并分段外,还对书中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后附民国版原本影印,以便对照阅读。整理本由黄河出版社于2014年11月出版,平装印制,装帧精美,是崂山区近年来出版的有较高学术价值、文化品位、地域特色的一本书。

(邢延军 贾国芬)

【淄博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淄博市史志办大力推进旧志整理与出版工作,并加强对区县旧志整理与出版工作指导。2011年整理编辑《〈颜山杂记〉校注》,为研究淄博的人文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博山区整理、出版的旧志主要有《续修博山县志(校勘本)》《博山乡土教本》《博山旧志集成》《颜山杂记》《博山县志》和《颜神镇志》。
  2003年7月,临淄区史志办重印民国九年《临淄县志》。2012年12月,对康熙《临淄县志》进行文字校勘和注释。
政协桓台县委员会于1999年10月重新整理出版《天启·新城县志》,2004年8月重新整理出版《康熙·新城县志》,2005年9月再版《民国·重修新城县志》。新城镇人民政府2012年12月整理影印《民国·重修新城县志》。
  2007年,《青城县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09年,高城镇人民政府投资20余万元影印出版《高苑方志集成》。
(淄博市史志办)

【《博山旧志集成》出版】 2014年,博山区史志办对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洪鸾编修的《博山志稿》进行校勘整理,以便于研究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对6本旧志重新编排校对合集,编纂出版《博山旧志集成》。该书包含博山现有老旧志书,即《续修博山县志》《博山乡土教本》《颜山杂记》《颜神镇志》《博山志稿》《博山县志》等校勘本,便于广大文人学者对博山旧志的查阅利用及对博山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方便收藏,使老旧志书得到更好地传承、普及和弘扬。
 (淄博市史志办)

【清乾隆《博山县志(校勘本)》出版】 2014年2月,博山区史志办整理的《博山县志(校勘本)》正式出版发行,至此,博山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历时4年完成对全区新中国成立前全部5部老旧志书的校勘整理工作,博山区旧志保护、挖掘、整理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博山县志》是由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任博山知县富申主持纂修完成的博山建县以来的第一本县志。共有4册10卷。该书在对博山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博山区史志办专门聘请4位有丰富修志经验的老专家与史志办工作人员一起,并赴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等处搜集资料,对《博山县志》进行了校勘整理。主要是对旧志进行繁体字改简体字、加注标点及勘误等。为保持原著风貌,仍为宣纸线装。校勘本与原著相比不仅便于阅读,也更利于保护和收藏。为传承博山历史文化,促进博山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发展,促进博山地域文化的开发,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淄博市史志办)

【枣庄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枣庄历史上是滕县和峄县辖地,因此,旧志整理工作主要由滕州市史志办和峄城区史志办两个单位完成,市史志办在业务指导和财力保障上做了较多工作。市史志办在排版、印刷方面,对峄城区史志办编辑出版乾隆版《峄县志》(点注本)提出了指导意见,滕州市史志办和峄城区史志办工作人员主动工作,克服财力、人力短缺的困难,顺利出版了《滕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三年)和乾隆版《峄县志》(点注本)。
(王正伟)

【《滕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三年)(影印本)出版】 修纂者为高熙喆,由滕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通过影印的形式整理并由济南甲骨书业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30千字,16开本,印数300册。该书系统记述了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等15个类目的内容,语言浅显、简明、通俗,虽然整体篇幅不长,但保存了很多宝贵的资料。由于历时久远,《滕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三年)原版本在本地散失。为发掘抢救文化遗产,保护历史遗存,2014年11月份,滕州市史志办从中国国家图书馆得到《滕县乡土志》扫描文本,并组织对其中不清晰的字句进行查证补充,保持旧志原貌,采用宣纸手工线装,予以影印存藏,以资后世借鉴。
(赵逢柏 丁 涛)

【清乾隆《峄县志》(点注本)出版】 枣庄市峄城区史志办公室于2008年春开始对清乾隆二十六年版《峄县志》进行整理点注工作。经过6年多的努力,已全面完成整理点注工作。2014年12月,由长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次出版的《峄县志》(点注本)以白忠琏主持修纂的七册十卷本为底本,是相对历史较久且资料较为丰富的一部。该书系上海图书馆馆藏,史料价值甚为珍贵。点注本计20.6万字,正文308页,封面装帧古朴典雅,易于阅读,也便于收藏。全书除卷首外共分十卷,第十卷又分上下两部分。卷首收录历次修志序文11篇、原修和重修姓氏5篇和图考4幅。十卷分别为地理志、建置志、祀典志、田赋志、漕渠志、选举志、职官志、人物志、烈女志、艺文志和序赞说论引跋,是历史和文艺工作者学习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张瑞华 王 旭)

【东营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建市前,境内只有广饶、利津两县修过志。广饶县建国前共修志8次,其中明代3次、清代3次、民国2次,现存5部;利津县建国前共修志7次,其中明代2次、清代4次、民国1次,现存5部。进入21世纪,利津、广饶两县史志办先后对本县旧志进行了整理。旧志整理对研究东营历史、发掘东营文化、借鉴历史经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广饶孙子文化的研究和兴起,就源于广饶旧志的整理和发掘。
(东营市史志办)

【广饶县旧志整理与出版情况】 广饶县史志办现存广饶旧志5部,分别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乐安县志》、清康熙六年(1667年)《乐安县续志》、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乐安县志》来源于国家图书馆的影印本,民国七年(1918年)《乐安县志》来自于广饶民间藏本的影印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线装《续修广饶县志》。2009年3月县史志办校注出版了清雍正十一年《乐安县志》一套2册本。2010年3月启动编辑出版《广饶旧志集成(影印本)》一套六册本,2011年9月出版。2012年3月启动《广饶旧志集成》点校本一套六册本,2014年10月出版。

【《广饶旧志集成(点校本)》出版】 2012年3月启动,2014年10月出版。一套6册本盒装。2015年4月份,《广饶旧志集成(点校本)》获“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受到省政府办公厅表彰,并被评为第二十四次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整理单位:广饶县史志办;整理形式:坚持尽可能保持旧志原貌的原则。为适应现代读者阅读习惯,将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将个别不正规的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原文进行了标点。原志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一般直接在文中改为简化字、通用字。对个别多音多义、非现今某简化字所能涵盖的,仍用原字。对于比较常见的通假字,直接将所通之字改在原文之中,非常见的仍用原字。对旧版中的避讳字,复为原字。特邀点校:高清云;特邀审校:刘德麟、李振聚;审校:张登峰、石丰武;出版单位:中华书局;书号ISBN978-7-101-10283-3;全六册;开本:16开;印数:1000册;字数:800千字;定价1960元。主要内容:
  明万历《乐安县志》,知县孟楠修,邑举人蒋奇鎛纂。是志继明嘉靖志而修。始于万历三十年,同年修成,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付梓行世。原本为三册。卷前有赵秉忠序,旧志序一篇,县图四幅。正编二十卷:卷一建置沿革(疆域附);卷二分野;卷三山川(堤桥附);卷四风俗;卷五城池;卷六版籍(田赋附);卷七物产;卷八公署;卷九学校;卷十兵防;卷十一职官;卷十二选举;卷十三名宦;卷十四乡贤;卷十五人物;卷十六节孝;卷十七祀典;卷十八艺文;卷十九恩命;卷二十杂志。卷后附孟楠序、蒋奇鎛跋。是志平列篇目,篇首有序,尾有议,议述多切实用。山川记本地水利建设原委;风俗载时人习俗变化;版籍议赋役利弊等有关本地民生利病内容尤为翔实具体。在明代山东志书中可入上品。
  清康熙《乐安县续志》,知县欧阳焯修,著名文人李含章、李焕章纂。是志续明万历志而修。始于康熙五年,同年修成,康熙六年(1667年)付梓行世。原本为二册。卷前有欧阳焯、王薰沭各一序。正编分上、下卷:上卷纪年、河渠、风俗、户口田赋、封、耆硕、艺文、市廛、学校、秩官、选举、名宦乡贤、丘墓、援例,下卷宦绩、理学、谏臣、事功、卓行、独行、儒行、外徙、补遗、孝子义士、烈女、武胄、文苑、建置纪事、藩臣。卷后附张重晖跋。是志续接前志,兼补缺佚。上卷纪年列明万历三十年以后本地主要大事,详自然灾害与明清鼎革之变;户口田赋载清初本地人口耗亡与赋役之重,皆真切具体,可备参考。下卷收罗各类人物,续补颇丰,可存掌故。
  清雍正《乐安县志》,知县、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纂修。是志继康熙志而修。始于雍正七年,成于雍正十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梓行。原本为四册。卷前有刘柏、李方膺各一序,旧志序二篇。正编分星野志、建置志、川泽志、城池志、田赋志、公署志、学校志、兵防志、职官志、选举志、宦绩志、人物志、恩荣志、列女志、风俗志、物产志、祀典志、五行志、杂记志、艺文志二十门,凡二十卷。卷后附有王存信、钟源济、张永熙、孙孺衡各一跋。是志参稽旧志,厘定门类,门内不另设细目,但有附目。此编内记,注重民瘼,凡与本地民生利病有关者,皆有详记。川泽记治河筑堤;城池记剔除市集陋规;田赋记处置藩王田产;兵防记海汛日期等皆详明赅备,另加评议。风俗、物产、杂记、艺文诸门,内载本地民生习俗、姓氏迁移及乡邦文献,多存故实,可资参考。《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为“不愧为山东名志”。
  民国《乐安县志》,前任县知事李传煦倡修,县知事李同善主修,王永贞等纂。是志续雍正志而修。始于民国六年,成于民国七年,同年印行。原本为四册。首卷有李传熙、陈同善各一序,旧志序五篇,县图十三幅。正编分舆地志、古迹志、建置志、经政志、礼俗志、学校志、兵志、职官志、登进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十二门,内辖四十目,凡十三卷。卷后附有王永贞、贾献廷、王莲芳、焦梅清各一跋。是志记事断自宣统三年(1911年),不涉民国以后,乐安自民国三年始改称广饶,故书名仍沿旧称。是志立纲设目补雍正以后人事尚备。舆地记清末乡社保甲、会集分布、农副物产;经政载户口田赋、盐政盐法;兵志记兵防兵事多能反映清末状况,可备参考。

  民国《续修广饶县志》,督修为县长王文彬、潘莱峰,总纂为王寅山。是志奉省府通令纂修。始于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成印行。原本为八册。首卷有潘莱峰、景传诗、王寅山各一序,县图十五幅。正编分舆地志、政教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五门,内辖二十八目,凡二十八卷。卷后附志余。是志以舆地、政教、人物、艺文、杂志五门统摄二十八卷目,体例严整,收载丰盈。其中尤以政教内记民国以来地方自治、县政组织、财政收支、农商实业、文化教育及交通建设等内容翔实具体,从中尤能反映时代特色。艺文收载颇丰,辑录历代邑人著作与金石文物,皆有较高学术价值。
(彭建新 董 军)

【利津县旧志整理与出版情况】 利津县史志办现存利津旧志5部,分别为:清康熙二十年(1673年)刻本线装《利津县新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刻本线装《利津县志续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刻本线装《利津县志补》、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线装《利津县志》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石印线装《利津县续志》。其中清乾隆二十三年《利津县志续编》影印电子版,是在2011年8月由阳信县政协的边玉庆先生向利津县史志办提供的,从而实现了清代、民国时期利津县志的“全家福”。2007年12月县史志办点校出版了《利津县旧志(点校本)》一套四册本。2008年11月,《利津旧志(点校本)》获东营市第1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县史志办原副主任、副编审孙明钦,开始点校乾隆二十三年“县志续编”,同时对已整理出版的四册本“利津旧志”进行第二次整理,使之更趋准确完备。


【《利津旧志》(五册本)整理情况】 2007年12月《利津旧志》(四册本)出版后,在全县文化教育界以及党政干部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学界、文字工作者发现了书中不少的错讹之处。加之,尚有一部旧志因获取较晚,未能与四部旧志一并整理出版,2014年又逢中指组、省史志办做出加强旧志整理工作的意见。这样,点校乾隆版《利津县续编》,对已出版旧志再整理,出版一套完整的、质量更高的5部《利津旧志》,即成为2014年利津县史志办的一项重要工作。至2014年底,县史志办原副主任、副编审、首次点校旧志的主要整理人孙明钦,按照上次整理旧志的规范,完成了对4部旧志的“再整理”和乾隆版《利津县续编》的点校工作。5册本的《利津县旧志》将于2015年下半年印刷出版。
(王曰华)

【烟台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烟台市史志办积极发动县市区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已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整理出版《招远县志》(清顺治、道光)、《牟平县志》(民国)等旧志。确立了以“一州一县两府”(《宁海州志》《福山县志》《莱州府志》《登州府志》)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积极筹备校勘、出版工作。
       (渠敬伦)

【《牟平县志》(1936年版)影印出版】 《牟平县志》出版于1936年,宋宪章等修,于清泮等纂。全志共十卷,49.5万字,外有木制夹板护套,开本为17.5厘米×29厘米。该志门类齐全,体例完备,内容广博,文赡事详,绝少冗笔,记录和反映了清同治至20世纪30年代间牟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4年,烟台市牟平区史志编纂委员会、烟台市牟平区档案局对该志进行了整理,主要整理人为宋宪际。2014年8月,影印版《牟平县志》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书号为ISBN978-7-89425-295-1。随书附光盘,由湛江华丽金音影碟有限公司制作。新影印出版的志书共600套,在保持旧志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将原有的10册合并为3册,开本为18.3厘米×26.2厘米,精装带函盒,定价为3289元。
(王爱民 于玲燕 祝清民)

【潍坊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潍坊市的寒亭区、潍城区、昌邑市、寿光市、诸城市、青州市、 临朐县、昌乐县、安丘市都进行了旧志的整理与出版。1996年,昌邑市整理出版《昌邑古县志集》(标点本),包括康熙《昌邑县志》、乾隆《昌邑县志》、光绪《昌邑县续志》等。2001年,诸城市史志办启动旧志整理工作, 2003年5月,出版乾隆《诸城县志》(标点本);2014年起,对康熙、道光、光绪3部《诸城县志》进行点校出版,现已完成光绪《诸城县志》的点校工作。2010年,寒亭区史志办整理出版民国《潍县乡土志》(点注本);2011年,整理出版乾隆《潍县志》(点校本)。2011年,寿光市史志办启动旧志整理工作,2012年,出版康熙、乾隆、民国《寿光县志》(影印线装本)。2011年,青州市整理出版了明清以来的《青州府志》《益都县志》(标点本)。2011年,临朐县史志办影印出版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临朐县志》(线装本)。2012年,昌乐县史志办影印出版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昌乐县志》(线装本)。2014年,安丘市史志办影印出版明清及民国时期《安丘县志》。
(林荣军 林卫成)

【诸城市旧志整理情况】 诸城现存明万历,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5部《诸城县志》及清光绪三十三年、民国九年2部《诸城乡土志》等旧志。由于时间久远,保护及利用不到位,现存旧志收藏分散、保存条件差、版本材料老化、破损严重,不利于对旧志资源的集中研究和开发利用。诸城史志办于2014年启动了旧志整理工作,结合诸城实际,拟用3年的时间,对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清康熙《诸城县志》、清道光《诸城县志》、清光绪《诸城县志》3部旧志进行标点、整理、出版。年底,已完成清光绪《诸城县志》的校点工作。
(林荣军 林卫成)

【《安丘古志集成》出版】 《安丘古志集成》旧志整理工作,2014年7月全面启动,12月印制完毕,历时半年。全书共计16册。丛书经过古籍研究机构整修后,采用宣纸影印版形式手工印制,完全保留旧志原貌。同时,安丘市史志办对书目进行重新排列,突出国学内涵,该套志书获“2014年山东省优秀旧志整理成果奖”。
  《安丘古志集成》包括明清《安丘县志》《续安丘县志》《安丘新志》《续安丘新志》《安丘乡土志》5部志书。展示了古代安丘的山川风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物传记、风俗民情等各个方面,为了解和研究安丘历史提供了依据和资料。
  明万历十七年《安丘县志》 该志共28卷,约9.1万字,由马文炜与子马应龙、马从龙编纂而成。志书以总纪为纲,辅之以表传,体例严谨。记事上自夏初,下至万历十七年,前有序多篇,详述修志原则、经过,内容丰富。其疆域、明爵、秩分、人品详而不泛,约而不遗,核而有据。尤其人物诸传,不改史文,并著年代,为明代著志中所鲜有。入《四库全书》。
  清康熙二年《续安丘县志》 由岞山人王训主持,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冬开始编纂,清康熙元年(1662年)年完成初稿,次年刻印成书,历时5年。上限自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下限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民国三年《安丘新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安丘知县谢某倡修县志,邀马世珍任总撰。其在家独自完成志稿,定名《安丘新志乘韦》即安丘第三部县志。内容上起康熙壬戌年(1682年),下至道光甲午年(1834年)。经县人张柏恒增补,马步元修订成为民国三年《安丘新志》底本。马步元又将贡举表延伸至咸丰九年(1859年)。为了区别私修,除去“乘韦”二字,定名《安丘新志》,于民国三年(1914年)农历七月付诸石印。全志约10万字。
  民国九年《续安丘新志》 马步元任主编。1916年3月,《续安丘新志》脱稿,将付诸石印时,4月7日兵火,县存图籍多化为灰烬,《续安丘新志》损失过半。1918年,他“旁搜博考,补缀残阙”,经两年努力,稿本复原,于1920年3月石印。《续安丘新志》共25卷,约9万字,上限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下限1911年(宣统三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安丘乡土志》  马步元于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编写,作为小学堂蒙学课本使用。全书分4册16卷,共约8万字,记有安丘的历史沿革、兵事、人类、户口、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政绩录、兵事录等内容。今只发现两部毛笔手抄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志书扉页上有“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六日具奏本日奉旨知道了钦此”字样。
(林荣军 林卫成)

【济宁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济宁市现存旧志主要有《济宁州志》(清康熙本)、《济宁直隶州志》(清乾隆本、道光本)、《济宁直隶州续志》(咸丰本、民国本)、《济宁县志》(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购置、影印了主要包括《山东通志》《兖州府志》《济宁州志》《济宁直隶州志》《济宁直隶州续志》《济宁县志》等一批旧志。济宁市历来重视对现存旧志的保护和整理,开展了旧志普查和统计登记工作。2010年6月兖州市史志办整理出版了《滋阳县志》,用点校的方式对原书进行了校勘。2014年2月,汶上县史志办历时一年半整理出版了《汶上县旧志集成》,内含买明万历三十六年《汶上县志》、清康熙五十六年《续修汶上县志》、清宣统三年《再续汶上县志》,荣获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2014年9月泗水县史志办整理出版了《光绪泗水县志》,荣获山东优秀史志成果奖。 
(陆 波 孟昭华 郭赟燕)

【清光绪版《泗水县志》出版】 泗水县内保存新中国成立前旧志原稿仅有清光绪十八年的《泗水县志》,且仅存1部。2014年初,泗水县史志办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聘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省图书馆专家、学者对该志进行标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8月完成旧志整理稿,9月出版发行。清光绪《泗水县志》由知县赵英祚主修,训导黄承艧总纂,泗水县史志办主任刘家园,副主任李莉、侯广征等参与整理,为最大限度保持书籍原貌,仅作标点整理,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光辉为整理版作序。该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济南甲骨古籍精装印刷厂承印,书号为ISBN978-988-83374-8-6/I.6123,全书150千字,采用繁体竖排,宣纸印刷,手工线装的方式,定价1360元。原书共十五卷、八册,分方舆、建置、官师、名宦、牧政、食货、学校、秋祀、风俗、选举、人物、节烈、旧迹、灾祥、艺文等部类,书前有历次修志序言,有图考。整理后原书合为六册,内容只作标点,仅将原书中卷六食货志“赋役” “物产”依目录调整顺序,将“物产”内脱漏部分参看康熙旧志进行补录。

(李 莉)

【《汶上县旧志集成》出版】 2014年2月,汶上县志办整理的《汶上县旧志集成》出版发行,内含明万历三十六年版《汶上县志》、清康熙五十六年版《续修汶上县志》、清宣统三年版《再续汶上县志》(手抄本)各一部。前两部为标点校勘,后一部(手抄本)为影印。整理工作历时一年半。全书一函,共七册,39万余字,繁体竖排、宣纸印刷、仿古线装。2014年3月31日,该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受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王建议)

【泰安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2009年新泰市史志办开展清代光绪年间版《新泰县志》和《新泰县乡土志》的整理重印工作。聘请古文功底较深的专家在1992年重印版的基础上重新点校,历时1年,更正错讹千余处,按市政府的要求于2009年底按时出版。
  2010年新泰市史志办开展了校勘重印明朝天启版和清朝康熙二十二年版两部《新泰县志》的旧志整理工作。2010年底按计划整理出版。
  肥城市自明隆庆六年(1572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共修志五次,皆为地方政府主修。明隆庆年间修的第一部县志,因屡遭兵燹,版籍荡然。其余四部,除光绪三十四年乡土志外,境内无存书。肥城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于1994年展开旧志点注工作,于1996年完成清代3部《肥城县志》和1部《肥城乡土志》的点注整理工作,分上下册出版发行。
  宁阳县党史史志办于2003年整理出版了《明清宁阳县志汇释》。
  东平县2008年7月开始,对东平古旧地方志书进行抢救性整理和翻印工作,至2009年2月,完成清光绪《东平州志》《东平州乡土志》和民国《东平县志》三部旧志共27册的影印出版。这些旧志对查阅与研究清朝和民国时期东平人文社会经济等历史提供了方便。
(杨洋 庄惠丽 郝航 赵先法 侯胜男 李姗姗 杜梅)

【威海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威海市保存的旧志主要有《文登县志》(雍正本、道光本、光绪本)、《威海卫志》(康熙本、乾隆本)、《荣成县志》(道光本)。2010年10月,文登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出版了《光绪本〈文登县志〉点注》,全书对《文登县志》(光绪本)原文作了标点断句和注释,对所载史料进行了校勘补遗。2013年1月,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出版了《威海卫志》(康熙本、乾隆本),全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用简体字对乾隆本《威海卫志》重新竖排,增补标点、注释,并对所载史实进行考证、校勘;后部分影印乾隆本和康熙本《威海卫志》。同月,文登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影印出版了《文登县志》(雍正本)4册、《文登县志》(道光本)4册,采用宣纸影印线装,木函包装。9月,荣成市党史市志办公室影印出版了《荣成县志》(道光本),至此,威海市旧志全部整理完毕。2014年,《文登县志》(雍正本、道光本)影印本获威海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于鹏飞)

【日照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日照市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共拥有史志典籍14部。日照市自2000年起,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区县陆续整理出版了部分旧志。截至2014年,共整理出版3部旧志,正在整理的1部。

【点注清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情况】 日照历史上可查的县志可追溯到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日照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现存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3部《日照县志》(影印本)。其中,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其时限、地域、内容都有了很大拓展,比较全面的记述了日照历史沿革、山川古迹、物产风俗、建置祀典、赋役制度、职官选举、人物艺文等各种情况,集日照历史记载之大成,是记录日照传统社会最为翔实的一部志书。
  为忠实还原光绪版《日照县志》的内容,客观反映百余年前日照地域的建置沿革、地理风貌、乡土人文,以利于了解日照历史,挖掘乡土文化,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良传统,拟点注出版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计划出版两种版本,一是坚持修旧如旧,保持旧志原貌,采用宣纸印刷;二是采取点校、注释等方式进行整理出版。已经于2014年9月2日向市政府提交《关于申请校注出版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的请示》,等待市政府的批示。
(范芳丽)

【整理点校清雍正《莒州志》】 清雍正《莒州志》共十五卷,约18万字,由莒州知州李方膺、彭甲声主修,莒州名士陈有蓄、战锡侯纂修。叙事上起周代,下至乾隆七年(1742年),记载了莒地近三千年的历史。莒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仅存复印件,普通读者很难看到,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莒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张同旭,对志书进行了标点、校勘、注释。整理工作自2004年开始,前后历经十年时间,于2014年12月出版,书名为《校注本清雍正莒州志》,校勘以尊重原著、保持原貌为原则,以清康熙《莒州志》、嘉庆《莒州志》、民国《重修莒志》为主要参考资料,并广泛参阅了经、史、子、集和有关文献,参阅的有关文献资料尽可能选择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注释注重补充新资料和学术界研究的新成果,对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则多说并存,并注明出处。为解决普通读者的阅读困难,只对少数生涩难懂的字词做一简注。雍正《莒州志》校注本68万字,16开本,共印1200册,由中国古籍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220元。
(孙凤明)

【整理影印《重修莒志》】 民国时期孔子七十七代孙之业师庄陔兰主修的《重修莒志》,共20册,约100万字,历来被学界和上级领导所青睐,是研究莒文化和传承莒地文明的重要史料。从2013年起进行整理影印,于2014年2月完成,16开本,印数600册。
(孙凤明)

【莱芜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莱芜修志始于宋代,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国前,莱芜共进行了八次修志。最早修志为宋代莱芜县尉钟离修,已轶。明代修志始于嘉靖年间莱芜知县陈甘雨,其编修的嘉靖《莱芜县志》是莱芜境内现存最早的县志;万历年间曾两次修志,一为《重修莱芜县志》,二为《增修莱芜县志》,均已轶。清代康熙年间,知县叶方恒修成《莱芜县志》;宣统年间,张梅亭、王希曾编修宣统《莱芜县志》;光绪三十三年,知县何连甲编辑《莱芜乡土志》。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编成。
  现莱芜境内仅存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康熙《莱芜县志》、宣统《莱芜县志》、光绪《莱芜乡土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五部旧志。2007年,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开始对五部旧志进行点校整理,2009年,出版了《莱芜历代志书集成》。2012年,又对五部旧志进行了电子化扫描,查缺补漏;2014年,首先对明嘉靖《莱芜县志》进行了整理,出版了影印本,点校本完成定稿,即将出版。
(亓军华)

【明嘉靖《莱芜县志》(影印本)出版】 2014年11月,由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原文影印的明嘉靖《莱芜县志》出版。主编刘霞,整理亓军华、刘静。上下两册,16开本,印数500套。嘉靖《莱芜县志》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莱芜知县陈甘雨纂修。全志共二册八卷,分图考、地理、贡赋、建设、政教、人物、文章、杂志八部分。卷首有章丘进士李开先序、陈甘雨序,卷末有熊兆跋语。志书刊刻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传本极罕,宁波天一阁藏有孤本。1963年9月,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所藏孤本影印出版,此后流传较广。志书的突出特点是沿用大、小序的写法。为莱芜现存最早的志书。

(亓军华 刘少波 高涛)

【临沂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临沂市旧志整理工作起步较早,兰山、蒙阴、沂水、费县都出版过清志汇编。2011年12月,临沂市史志办整理出版了明万历《沂州志》8册,清康熙《沂州志》8册,清乾隆《沂州府志》12册,采用宣纸影印线装,木函包装。2013年6月,蒙阴县志办整理出版了清康熙十一年《蒙阴县志》2册、康熙二十四年《蒙阴县志》2册、宣统三年《蒙阴县志》,采用线装竖排,仿古印刷。2013年,费县县志办整理出版了康熙二十五年《费县志》4册,其中影印版2册,点校版2册,采用宣纸印刷,手工线装。2014年,临沂市史志办整理了民国五年《临沂县志》和民国二十四年《续修临沂县志》。2014年4月,莒南县志办整理出版了民国版《重修莒志》。
 (肖功江 张丽)

【整理《临沂县志》】 全志分装四本,将民国五年出版的《临沂县志》和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续修临沂县志》一起重新编排,以大字铅印本刊行。民国五年《临沂县志》初稿于民国五年开雕,民国六年初成书,分八册。清末兰山知县陈景星首倡修志,初名《兰山县志》,又经后任沈兆袆、杨孝则两任知事,于民国六年方告完成。是志一函八册,开本17厘米×26.5厘米,为临沂旧志最后木刻本,现世有一定存留。民国二十四年,临沂县长范筑先三月开局纂修,同年九月成书。2014年11月,临沂史志办对旧志进行系统研究整理,翻印,重印后的《临沂县志》分装两函十册,第一次附有照片资料,并对旧志进行了扫描,刻录光盘保存。主要整理人朱海涛、高雷、颜世谦。
 (肖功江 张 丽)

【《重修莒志》出版】 民国十五年,莒县政府聘请清末举人单锐主持重修莒志,由于中更兵乱,书稿未完。后清末翰林庄陔兰,大量采用单锐的初稿总纂修成。民国二十五年,由莒县新成印务局印刷面世。全志共77卷,大字竖排铅印,分上下两函,二十册,约有一百万字。该志为临沂编纂最晚的一部旧志。2014年4月,莒南县史志办整理的民国版《重修莒志》77卷出版,主要整理人杨永早,共20册,采用宣纸影印,共印200册。

(咸世文 王洛泉)

【《郯城县志》出版】 2014年12月,郯城县清朝时期三部旧县志整理翻修完成,并出版发行。郯城县史志办通过查阅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方志馆,收集了三部清代《郯城县志》,即清康熙《郯城县志》(五卷本)、清乾隆《郯城县志》(六卷本)、清嘉庆《续修郯城县志》(四卷本)。2014年整理出版的《郯城县志》完整记述了郯城自明万历至清嘉庆年间的史实,全书1函15卷,采用富阳手工宣纸印刷,真丝绢绫封面,宋式仿古线装。

 (唐宏刚)

【康熙《费县志》出版】 康熙《费县志》由知县黄学勤主修,康熙二十五年刊印出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费县志书。整理本依照国家图书馆存藏的康熙《费县志》为底本,采取影印版与点校版相结合的形式,坚持保持古籍原貌的原则,以简体字重新竖排,增补标点,个别疑难处加以注释,并对所载史实进行考证、校勘,方便阅读使用。整理本印制古朴精美,涵套采用蓝色绸缎软包装,宣纸印刷,手工线装,保持原有文本的风貌和特色,极具收藏价值。

(刘露 赵志纯)

【德州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2013年,德州市史志办整理出版了清康熙年间《德州志》(点注本)。清康熙《德州志》是清代编纂较早的志书,记载了清“康乾盛世”伊始,德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情况。该志由清朝德州三位进士主编,著名学界泰斗顾炎武亲临德州校订。清康熙年间《德州志》(点注本)的出版引起广泛关注,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2014年,德州市史志办公室组织专家以点校形式出版了两部德州志。明万历天启《德州志》(校注本),348千字,定价1000元;明嘉靖《德州志》(校注本),70千字,定价600元。于2014年1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印400套,书号isbn978-7-5034-5299-4。

  这两部明代《德州志》是德州历史上最早的志书,记载了明代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德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情况,对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这两部志书的独特之处是不仅使用了简化字,还进行了勘误,对一些术语、事件、人物等进行了注释。该整理本为仿古宣纸印刷,全手工制作,古朴精美,是收藏精品。2014年获德州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
  各县市区地情研究和旧志整理也取得新成果,全年共整理出版旧志5部、地情研究书籍6部。
(王立云)

【清嘉庆和民国《庆云县志》出版】 2014年1月26日,聘请邱同强、陈建军整理点校清嘉庆和民国《庆云县志》。并于2014年10月31日完成清嘉庆《庆云县志》的出版印刷。
  在2014年全市志书成果评选中,清咸丰、清嘉庆《庆云县志》旧志整理分别荣获地情类研究一等奖。
(张洪敏)

【清光绪《德平县志》(影印本)、民国《德平县志续》(影印本)出版】 清光绪《德平县志》、民国《德平县志续》由临邑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2013年1月出版,对于研究临邑历史沿革,传承历史文化,做好下一步的史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陈德波)

【清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点校本出版】 清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点校本由平原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主要整理人王志远(特邀)、王玉杰(特邀)。清乾隆《平原县志》点校本书号ISBN978-988-63374-6-9/I.6123,字数17万字, 定价860元;民国《续修平原县志》点校本书号ISBN978-988-52374-3-9/I.0623,字数18万字,定价880元,两部书各印200册,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平原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平原县志》创修于明朝万历年间,邑人进士知县高知止纂集,刊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后人称旧志,今国家图书馆藏有旧志版本。旧志刊发二十年后,平原知县黄景华、周汝观等人,尝即其版稍续之,称谓续志、旧续志。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平原知县黄怀祖颁“修志征启”,广泛征集资料,编辑十志五十八目,十六万五千字,乾隆十四年刊印,名为己巳重修《平原县志》,又称乾隆十三年《平原县志》、黄志,现偶见于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平原县长曹梦久督修县志,辑录十二卷十六万一千字,定名《续修平原县志》,并以前志为原编,以新修志为续编,二编合之为一书,民国二十五年由平原大同印刷局印刷发行,世存量不超过十套。本次清朝《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点校版,以县史志办藏志为底本,查漏补缺,以求完整。在整理过程中遵循:点校本保持底本原貌,行文、分段均依原著,依式移录;本志对原版内容进行全部标点断句,并依照国家规范简化字排印;文字简化过程中,易于原版文字产生歧义者不予简化;标点符号的使用,依据《标点符号使用法》,在具体标点工作中,主要使用常规性的符号,不使用破折号、连接号与专名号等;原著中有些脱误或衍文,移录中据实径改,均不加标注;对原著中称农民起义者为“寇”为“贼”以及颂扬“忠臣义士” “孝子节妇”等记述,均照样移录;点校本分册按卷设置新页码,方便检索。该整理本仿古宣纸印制,装帧精美,获德州市2014年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该书的整理出版,对于研究平原古今,传承历史文化,做好下一步的史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 辉)

【聊城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聊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修志传统源远流长。聊城市旧志可考者111种,现存79种,包括现行政区划内明、清、民国时期的府州志、县志及镇志。聊城市史志系统历来非常重视旧志的搜集、保存、整理及开发利用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完成整理旧志20部,分别为:清康熙二年《聊城县志》、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清光绪三十四年《聊城县乡土志》;清康熙十二年《临清州志》、清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清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民国二十三年《临清县志》;清道光十一年《冠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冠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增修阳谷县志》;清道光九年《东阿县志》、清光绪三十二年《东阿县乡土志》、民国二十三年《东阿县志》、民国二十三年《续修东阿县志》;清康熙四十九年《茌平县志》、清宣统三年《茌平县志》、清道光十一年《博平县志》;清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清光绪三十三年《高唐州志》、民国《高唐县志稿》。
(宫 磊)

【明万历三十七年《冠县志》整理情况】 由明万历年间冠县知县谈自省修,冠县人杜华先纂。卷前载杜华先、谈自省序各1篇,正文分为地理志、职官志、典赋志、人物志、别志、艺文志6门,内辖27目,共6卷,8万字。这部志书记载自三代至明,各卷皆以志名,编例缺乏纲领,但内容详细,记载绝少遗漏。刻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2013年,冠县史志办聘请原副主任史钊对该志进行标点校注工作,截至2014年底初稿已基本完成。
(崔海坡)

【清康熙三十七年《冠县志》整理情况】 康熙十九年(1680年),冠县知县钱霞修《冠县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冠县知县虞际昌以钱霞志为蓝本稍作增补重新刊行。卷首载钱霞、虞际昌序各1篇,明旧志序2篇,县图7幅。正编分地理志、秩官志、典赋志、人物志、别志、艺文志6门,内辖50目,共8卷,约12万字。通观全书,增辑续补,较前志尤加翔实。有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原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2013年,冠县史志办聘请原副主任史钊对该志进行标点校注工作,截至2014年底初稿已基本完成。
(崔海坡)

【清光绪《冠县志》整理情况】 由清光绪年间冠县知县韩光鼎修,冠县举人陈卿云纂。卷前载韩光鼎序1篇,旧志序9篇。正编分地舆志、建置志、食货志、学校志、典礼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录志10门,内辖56目,共10卷,约20万字。有清光绪六年(1880年)抄本。2013年下半年,冠县史志办聘请原副主任史钊对该志进行标点校注工作,截至2014年底初稿已基本完成。

【清光绪《冠县乡土志》(下册)整理情况】 纂修者不可考,卷首无序跋。该志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下卷包括地理、古迹、学堂、局所、山水、道路、物产、商业。该志篇目主要是参照学部颁发的篇目,增设一些新政内容,共约2万字。有稿本,藏山东省博物馆。2013年下半年,冠县史志办聘请原副主任史钊对该志进行标点校注工作,截至2014年底初稿已基本完成。
(崔海坡)

【明正德十年《莘县志》整理情况】 是现存最早的莘县志,由明正德年间莘县知县王琛修,莘县教谕吴宗器纂。该志是奉东昌府檄令纂修,于正德十年(1515年)修成刊行。

  卷前载吴宗器序1篇,永乐十六年(1418年)《纂修志书凡例二十一条》及县图。卷后附王琛、杨鹄序各1篇。正文分43门,共10卷,约6万字。该志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堪称明代志书的佳本。卷前所载永乐十六年颁发《纂修志书凡例二十一条》,是见于记载明代最早由政府统一修志的法则,详细规定了志书的类目、内容,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方志学文献资料。有明正德十年(1515年)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增刻本。另有1965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2014年3月,莘县史志办聘请专家整理明正德十年《莘县志》,对旧志进行标点、影印,整理人为杨巨源、颜廷勇、高怀柱、张建增。整理采用断句标点形式,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重点进行点注、断句,用时两个月。标点符号采用现行的通常用法,并结合实际情况,主要运用逗号、顿号、书名号等常用符号。第二个阶段重点规范语言,用时5个月。坚持修旧如旧、方便读者的原则,除个别文字外,一律采取现代汉语规范简化字。对原志中明显的错字、讹字、异体字、假借字,加以改正不加说明。凡不能确定的,仍保持原貌,以待博学能识者。第三个阶段重点进行查找纰漏,用时2个月。对照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刻本《莘县志》,对正德《莘县志》缺页部分进行补充。第四个阶段送交特邀审校。该志初稿完成,已交付印刷。
(赵艳霞)

【清道光九年《东阿县志》出版】 由清道光年间东阿知县李贤书重修,共24卷、46万字。全志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增益门类,体例完备,收载丰盈。《中国地方志提要》赞其“是志可为清代山东地方志之佳乘”。2014年,东阿县史志办根据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济南午夜书店初印本重新扫描,原尺寸影印,采用手工宣纸线装印刷,共24卷,6册,锦函包装,古朴典雅。2014年3月由微山县博文古籍文印社有限公司完成印刷,发行400套。

(张斌)

【清光绪三十二年《东阿县乡土志》出版】 由清光绪年间东阿县贡生姜汉章奉学部令编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印行。卷前有姜汉章序。志目共8卷,约2万字,记载当地经济情况翔实。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铅印本。2014年3月,东阿县史志办启动了该志与民国二十三年《东阿县志》、民国二十三年《续修东阿县志》的影印整理工作,2014年10月由微山县博文古籍文印社有限公司完成印刷,三志合函,正式出版发行350套。
(张斌)

【民国二十三年《东阿县志》出版】 该志奉省府通令,由周竹生修,靳维熙纂。卷首载周竹生序1篇,县图3幅;正编分舆地志、政教志、人物志、艺文志,共18卷;卷后附庄守忠跋;共约16万字。该志以舆地、政教、人物、艺文为网,各级细目以类归属,纲举目张,颇为得体。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2014年3月,东阿县史志办启动了该志与清光绪三十二年《东阿县乡土志》、民国二十三年《续修东阿县志》的影印整理工作,2014年10月由微山县博文古籍文印社有限公司完成印刷,三志合函,正式出版发行350套。
(张斌)


【民国二十三年《续修东阿县志》出版】 该志奉省府通令,由东阿县长周竹生修,聊城人靳维熙纂。卷首有周竹生、高绍和序各1篇。正编分天文志、山水志、兵事志、古迹志、田赋志、学校志、祠祀志、官师志、宦迹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祥棱志、杂记14门,内辖67目,凡16卷,共20万字。该志续道光志,上接道光九年(1809年),下止宣统三年(1911年),不记民国以后事。是志更易部分门类,续补道光以后人事尚称详备。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2014年3月,东阿县史志办启动了该志与清光绪三十二年《东阿县乡土志》、民国二十三年《东阿县志》的影印整理工作,2014年10月由微山县博文古籍文印社有限公司完成印刷,三志合函,正式出版发行350套。
(张 斌)

【清康熙五十四年《东阿县志》整理情况】 该志奉兖州府修志檄令,由刘沛先原修,东阿知县郑廷瑾增修,东阿人苏日增增纂。卷前载郑廷瑾、李光地、金一凤等序5篇,旧志序4篇,县图4幅。正编分方域志、建置志、职官志、赋役志、选举志、人物志、纪事志、艺文志8门,内辖41目,凡12卷。约13万字。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本。2014年11月,东阿县史志办启动了该志的影印工作。
 (张 斌)

【清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出版】 该志奉省府通令,由康熙年间高唐知州刘佑纂修。卷前载刘佑序1篇。正编分地理志、建置志、武备志、田赋志、职官志、选举志、宦绩志、人物志、艺文志9门,内辖69目,凡12卷,约20万字。是志参稽旧志,更易门类,增辑续补清初事迹较备。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2013年,高唐县史志办张汝琴对该志进行校注整理,2014年由齐鲁书社印刷出版发行。

(唐艳红)

【清光绪三十二年《高唐州乡土志》整理情况】 该志由光绪年间高唐知州周家齐修,高唐举人鞠建章纂。是志为续道光志而修。卷首载周家齐序1篇,旧志序6篇,州图考26幅。正编分8卷,约40万字。是志因袭前志门类,续补道光以后近70余年事迹。人物、政绩、杂稽诸门续补较详外,其他诸门,多袭前志旧文。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2014年,高唐县史志办唐艳红对该志开始进行标点注释。
(唐艳红)

【民国《高唐县志稿》出版】 该志奉省府通令,由民国高唐县长赵仁泉修,文化名人王静一、张修一纂。民国二十五年修成志稿,未及定稿,抗战爆发,未能付梓。卷前载赵仁泉、王静一、张修一等序6篇,图片20余幅。正编分总纪,地理志、经济志、教育志、政治志、社会志、人文志7门43目,约百万字。体例严谨,结构完备,取材广博,记注翔实,举凡本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及社会人文诸大端,皆详载备述。经济、教育、政治、社会诸门,记民国以来本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尤为详明。堪称是一部资料丰富,颇具特色的佳作。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稿本,藏山东省图书馆。
  1986年1月,高唐县史志办侯立中、燕玉庆受单位派遣,在山东省图书馆搜集到民国《高唐县志稿》手抄本原稿(稿本,系孤本),由山东社科院胶印缩版出书,印数100套,填补了高唐县清末至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资料的缺失。1998年12月,高唐县史志办公室对该志进一步整理、校勘,影印200部。因两次影印的民国志稿时间久远,现已缺失。2013年,高唐县史志办,将现藏于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的手抄本《高唐县志稿》进行了重新整理,并汇集记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高唐历史情况的文章23篇,编为《高唐县历史资料汇编》一册,与《高唐县志稿》一同印行,2014年完成了出版印刷工作。
(唐艳红)

【旧《滨州志》整理与出版】 传世的旧《滨州志》共有三部,分别是:明朝万历版、清朝康熙版和清朝咸丰版。2013年1月,滨州市成立旧志整理委员会,决定影印并同时点校出版完整的三部旧志,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祁维华担任主任。整理委员会在市史志办设办公室,由滨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柴德杰担任主任,侯玉杰担任执行主任。历时8个月,完成校点。2013年9月付梓,2014年1月出版,其中,明朝万历版为一函8册、清朝康熙版为一函6册、清朝咸丰版为一函8册。三部旧志各印行500套,三部3600元,单部1200元。2014年3月31日,三部整理的旧志获“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此次整理旧志,有两个特点:第一,影印版采用古代开本和格式,整理旧志如旧。点校版在格式、开本等外形方面与旧版保持一致,线装竖版,其区别在于封面颜色。旧版为古代的黄,新版为蓝。新旧版合并为一函,便于读者查阅和使用。第二,校点本坚持“尊重原著”的原则,在保持旧志原有文本风貌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变繁体字为简体字,并进行标点断句,校勘纰漏错讹,重新统一编排页码,方便读者阅读使用。第三,在领导体制上采取特事特办、专事专人的方法。史志办主任柴德杰负总责,年鉴科长侯玉杰和李文哲、赵泳组成工作班子,减少程序,实现了当年完成点校任务的目标。

(夏侯 李文哲)

【咸丰版《滨州志》整理出版】 2014年4月,由滨州市滨城区史志办关增龄进行整理、标点和注释的咸丰版《滨州志》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滨城文化系列丛书十部之一,分上下两册,为32开本,共20万字。咸丰版《滨州志》由武定府知府李熙龄撰。设卷首序文,卷末附记,正文共分十二卷,方舆志、建置志、礼典志、赋役志、纪事志、风俗志、秩官志、名宦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艺文志(诗)。             
(刘桂珍)

【清康熙《海丰县志》4册、清宣统《海丰乡土志抄存》1册、民国《无棣县志》6册影印出版】 由无棣县史志办整理的清康熙《海丰县志》4册、清宣统《海丰乡土志抄存》1册、民国《无棣县志》6册,2014年5月影印出版。
(刘长雨)

【菏泽市旧志整理与出版概况】 2014年,菏泽市史志办完成了《曹州府志》清乾隆二十一年版的点校工作,现正在筹备出版印刷工作;整理重印的清光绪《新修菏泽县志》已出版发行;完成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巨野县志》影印再版;《明清郓城县志》已出版发行。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共完成《新修菏泽县志》、道光版《成武县志》、康熙四十七年《巨野县志》、天启年间《巨野县志》、顺治十二年《定陶县志》、民国五年《定陶县志》、明清《郓城县志》、康熙年间《濮州志》、康熙《东明县志》、乾隆年间《东明县志》、宣统年间《东明县志》、民国点校版《东明县志》旧志整理工作,共计12部。
(丁 萧)

【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整理情况】 菏泽域内有《志》源远流长。自汉代以降至金元明清,反映古代菏泽的志书不下数十部,但大多在历史长河中流失。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曹州知府周尚质委托时任内阁学士在原籍奉母的菏泽人刘藻带领各县文士,历时两年撰修了《曹州府志》。该志计二十二卷,六十万言,较系统完整地记述了曹州府数千年间的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岗丘河流、古迹陵墓、户口田赋、学宫书院、儒学选举、庙坊寺观、乡贤人物、艺文杂志等林林总总内容,让读者对上下五千年的曹州历史文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是一部了解菏泽历史的重要文献。据说,在乾隆年修志后,朱续孜又在嘉庆年间续修了《曹州府志》,但至今在全国各地查不到此志书的踪迹,故此也只能是一种传说。因此说,清乾隆二十一年版《曹州府志》是菏泽市迄今为止所见最完整、最全面反映菏泽全境的唯一一部府志,是研究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该书问世至今二百五十多年以来,全面藏书量寥寥无几,且虫蚀霉变严重。一九八八年菏泽行署曾组织力量对该书进行点校整理,出版印刷两千册。近三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重印的这部《曹州府志》已大部分失散难觅。按照省政府积极开展旧志整理,保护与传承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部署,菏泽市政府决定责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重新点校出版乾隆版《曹州府志》,送发国内各大图书馆与市内有关部门,使之流传于世,让它成为研究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2013年7月,菏泽市史志办邀请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潘建荣组成专家组,对《曹州府志》进行了认真检校,现点校工作已经完成。为保持本志原貌,增强实用性,影印本、点校本将于2015年12月一并印刷出版。
(王新春)

【清光绪十一年《新修菏泽县志》整理出版】 2014年3月24日,由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菏泽市牡丹区史志办共同整理重印的清光绪《新修菏泽县志》出版发行。该志是一部全面记述清朝光绪十一年菏泽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设新修菏泽县志序、凡例、图考、舆地志、建置志、帝迹志、古迹志、风俗志、职官志、田赋志、学校志、秩祀志、典礼志、选举志、兵卫志、河防志、人物志、人物二、艺文志、艺文二、灾祥、杂志等20卷,共计90.3万字。为社会各界了解清朝光绪十一年间有关情况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也为以后编修县志积累弥足珍贵的资料。  


(王茹 李曙皞)

【清康熙四十七年版《巨野县志》再版】 清康熙四十七年《巨野县志》(1708年),由巨野县令章弘主持纂修,是国家图书馆唯一藏本,也是国内孤本。全书共5册、15卷、336个筒子页。设有方舆志、建置志、职官志、赋役志、学校志等。
  巨野县最早纂修县志始于明正德年间,历嘉靖、万历、天启,曾5次修志。清代有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四十七年、道光、光绪,曾4次修志,至民国九年最后一次修志。500年间共10次纂修县志。其中,明天启巨野县志、清康熙巨野县志、清道光巨野县志、民国巨野县志有版本流传于世。《巨野县志》始于明嘉靖丙午年(1546年),知县江廷藻主持编纂,万历庚寅年(1590年)巨野知县殷如孝重修,明天启三年(1623年)巨野知县方时化纂修县志,刻成于天启癸亥,间有崇祯时的补版。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巨野县令章弘纂修《巨野县志》,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巨野知县黄维翰,从1838年至1840年续修《巨野县志》,未竣。袁付裘接修,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告成。民国九年(1920年)春,设续修巨野县志事务所,县知事郁浚生为总裁,毕鸿宾、黄维准为编辑,1921年成书。

  2011年9月,巨野县志办着手整理清康熙四十七年《巨野县志》。2012年,邀请菏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文史专家,开始对明天启、清康熙、清道光、民国十年共四个版本的巨野旧志进行系统的整理,包括点校、注释、影印等工作。2014年7月11日,巨野县地方志办公室完成清康熙四十七年《巨野县志》的再版工作,该志共印刷1000套,全部为盒装线订。这是巨野县第一次整理出版清康熙年间的巨野县志,对挖掘巨野历史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复制后再版,并发送有关业务单位和县领导,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王 瑞)

【《明清郓城县志(点校本)》出版】 2014年,郓城县志办与菏泽历史文化研究会结合,聘请知名专家对明崇祯郓城县志、清康熙郓城县志、清光绪郓城县志、民国郓城乡土志进行认真点校,加以标点、分段、校勘、注释。该书包括明崇祯郓城县志、清康熙郓城县志、清光绪郓城县志、民国郓城乡土志,全书350千字,2015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ISBN978-7-5034-5816-3,共计350千字,16开本,印数2000册,定价238.00元。该书全面记述了明清及民国时期郓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系统反映了千年古县郓城的历史文化面貌,是一部了解郓城、研究郓城的珍贵史料。    

(王志良 刘兆全)